2018年上海高三年级一模语文汇编__古诗鉴赏

合集下载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详解(附试卷)(古诗文都有译文)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详解(附试卷)(古诗文都有译文)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详解(附试卷)(《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错位之思》的阅读理解的答案及解析(调整在答卷最后)。

《从军行》的译文、阅读理解的答案及解析,《周鼎传》、《心源亭记》的译文、阅读理解的答案及解析。

解析有题型分析、答案、解题思路等。

修正版)一积累应用(10分)1.填空题(5分)(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1分)(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2分)(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2分)(第一、二题名句默写要突破易写错的字。

①要精准记忆突破生僻难写字。

②知音识义关注同音异义词和同义异形词。

③理解性记忆要区分具体环境。

⑤留意语句出处:看清出处。

第三小题情景默写的解题方略---揣摩提示的情境,紧扣关键词。

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句子意蕴。

理解性记忆②揣摩提示语言,准确理解情境—-“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③扣关键词语,选择恰当语句。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各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2分)A.老吴七十学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真挚,安然奉教数十年,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的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A.朋友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祝贺七十学画开画展的友人,是在赞美他“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用得恰当。

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的人,用不着自我宣传,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赞美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用得好。

C.“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意思“用自己模模糊楜的认识,想要使别人明白”,这用在老师备课时对自己的告诫很恰当。

最新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

最新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

(5 分)
【答案】: 12. 1 分 D
13. C , 2 分; B, 1 分。
14. 5 分
答案示例一 本诗首二句通过远望边境堡垒和原野上的风尘,抒发内心的悲凉,并以“萧条”
“凄惨”融情于
景。三四句写身居异族,眼见壮阔的黄河,更增思念故国的悲哀。最后四句用典,写自己不能像苏武那样出使匈奴
保持节操,反而像荆轲刺秦不成、自己国家却最终灭亡,表达留仕北国的羞愤;用项羽气盖世却于帐中悲歌(
( 1 分)
【松江区】
送蔡侍御赴上都 ①
(唐)刘长卿
迟迟立驷马,久客恋潇湘。
明日谁同路,新年独到乡。
孤烟向驿远,积雪去关长。 秦地看春色,南枝 ②不可忘。
【注】 ①上都:古代对京都的通称,这里指长安。②南枝:语出《古诗十九首
鸟巢南枝”句。
?行行重行行》 “胡马依北风,越
13.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富有生气, 表达出对这片山水的赞赏。 下片即景遐想, 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的思索。 由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作引子,
推导出眼前的山水也有过小小兴亡的可能,表达出对自然巨变、人事兴亡、历史盛衰的感慨。
( 5 分)
【金山区】
归洛道中 (宋)陈与义 ①
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衫岁岁负年华。
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 道路无穷几倾毂 ②,牛羊既饱各知家。
13. 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 正确 的一项是( )。( 1 分)
A. 三个
B. 四个
C. 五个
D. 六个
14. 对画线部分赏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 上联以“含”字写风,仿似微风有情,悉心护竹。
B. 下联以“浥”字写雨,倍显细雨润物,轻柔无声。

上海2018年静安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完整资料).doc

上海2018年静安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2018.01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2)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3)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已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2.按要求选择。

(5分)(1)在国外访学的赵教授想用古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以下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A.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C.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记梦》)(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从“文明社会”的“文化”观念来看,我们可以把《边城》中的翠翠看成是无知无识、心智未开的“自然人”:她见了有“机心”的外人,不是常常要逃入深山吗?。

A.可是,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是“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B.因此,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是“机心”,“文化”就可能走向了狭隘的境地。

C.因此,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D.可是,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说明“文化”走向了狭隘境地。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化的融合将日益重要①城市发展一方面需要移民,但是移民的确会带来很多相应的问题。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积累运用)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积累运用)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积累应用【奉贤区】1. 按要求填空(5 分)(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2)夕阳下,_____________ ,两三行未曾着岸。

(_______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为“所有的苦,以后都会笑着说出来”这句“心灵鸡汤”作了生动的诠释。

2.下列文句所描写的景色,依一年时序的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 分)甲.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丙.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丁.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丙甲乙丁D.丙丁乙甲3.习总书记《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文引用“大鹏之动,非—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下列文句与其意不符的一项是()(3 分)A.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B.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C.民为邦本,本固邦宁D.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答案】1.(5 分)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酒旆闲,马致远;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 分)B3.(3 分)D【静安区】1.按要求填空。

(5分)(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2)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3)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已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2.按要求选择。

(5分)(1)在国外访学的赵教授想用古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以下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A.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学习资料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学习资料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长宁嘉定】①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

又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岱为黄巾所杀。

太祖临兖州,辟昱。

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

②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

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

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汜嶷取范,吏民皆恐。

昱乃过范,说其令靳允。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

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据城坚守。

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

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③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

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

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

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太祖悔,追之不及。

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

顷之,昱迁振威将军。

④袁绍在黎阳,将南渡。

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

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

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愿公无疑!”太祖从之。

绍闻昱兵少,果不往。

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太祖临.兖州(2)举.兵背太祖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A.将要B.将军C.带领D.派遣(2)卒完.三城()A.终结B.完好C.修缮 D保全17.第②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B.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C.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D.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一、句子默写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____________》)(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想象表达憧憬,抒发思念之情,曲折深婉,余味无穷。

杜甫《月夜》中运用了同样手法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便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假象迷惑。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长江之所以波澜壮阔是因为不拒绝细流,学习也是如此,广泛汲取知识才能丰富自己。

C.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受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坚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D.爷爷生日寿宴上,小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爷爷生日快乐!”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盛唐的书法,不再只是坚持“楷”的端正,不再只是坚持“楷”的法度,_________。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领略唐代书法“尚意”美学的最好作品。

A.书写者也开始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B.也开始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追求书写者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C.书写者也开始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D.开始追求书写者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①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②为了让我们的话题变得轻松,先来个“说文解字”吧!“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

沪教版2018年中考一模诗歌赏析及答案

沪教版2018年中考一模诗歌赏析及答案

2018年一模诗歌赏析汇总一(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本诗作者是。

(人名)(2分)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运用比较,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B.作者运用描写,写出了泰山的耸立险峻。

C.作者运用设问,表达了自己的好奇疑惑。

D.作者登临山顶,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6.(2分)杜甫7.(2分)B二(二)古诗理解(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词中“”字贯穿全文,统摄全词。

(2分)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B. “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C. “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豪情壮志。

D. “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6. 狂(2分)7. A(2分)三(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2分)A. 两首词都回顾了词人驰骋疆场的军旅生涯。

B. 两首词都在对比中突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

C. 前者为“觅封侯”,后者为“赢得生前身后名”,全是为个人博取功名。

D. 两首词都借用一定的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7.两首词都抒发了词人的情感。

(完整版)2018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推荐文档

(完整版)2018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推荐文档

A. 描写一名军将“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等动作,间接表现出南宫生的声望卓著。

B. 从另一名军将“从健儿”“带刀”“策马踵后生”等行为,可见南宫生能“以气服人”。

C. 写南宫生在跟踪者意欲行凶的情况下“故缓辔”“不少避”,表现出他心胸气量过人。

D. 详细叙述南宫生折服两名蛮横军将的经过,凸显出他既豪侠仗义又不失谋略的特质。

20. 根据第⑤段内容,概括南宫生之“贤”有哪些表现。

(4分)【答案】:15.⑴周济,救济(1分)⑵居于……之下,谦让(1分)16.⑴D(1分)⑵B(1分)17.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人,就带着人走了,不敢冲撞冒犯叫他让开路。

第二天早上,那个军将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求与南宫生交好。

(补充主语、引去、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结欢,6分)18. D(2分)19. D(2分)20. 结交贤士并四处宣扬他们的美德;助人之急而不居功(4分,各2分)【译文】南宫生,苏州人,身材高大,读书广博。

年轻时很侠义,爱好击剑骑马,尤其长于用弹弓,对准飞的鸟就能击落它。

家中向来财物丰厚,南宫生就以此供养宾客,并且和年轻人一起喝酒赌钱,花尽了家中的资产。

到了壮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要建功立业,于是离开酒肉朋友们,去学习兵法,学得了风后《握奇》的阵法。

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追随豪杰们图谋大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走走也没遇见投合的人,就沿长江逆流而上,到了南京,又到了金华县和会稽山,渡过钱塘江,泛舟太湖后回到家乡。

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而闻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争着到他家请他或问候他,他家门前停放的往来宾客的车一天就有几十辆。

南宫生也喜爱跟人结交,无论地位尊贵或低贱的人,他都弯着身子恭敬地与他们交往。

有两个军将凭借自己有武力十分蛮横,多次殴打侮辱读书人,人们称说他们是戴着帽子的老虎。

其中一个人曾经请南宫生喝酒。

有人对南宫生说:“那个人酒醉后会行凶伤人,不能跟他接近!”南宫生笑着说:“依仗酒醉撒酒风的人怎么会勇悍?我要制服他。

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8年各地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部分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 题。

关山月鲍君徽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

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

14.下列对过首诗的赏析,不恰当地两项是( 5 分)()()A 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具体的时问和地点。

B.三四句描写因为边地有风雨使月亮周围生成月晕,表现了风凄月昏的惨淡景象。

C.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看天的动作、用“恩”表达成卒的思乡之情。

D.六句侧面描写,用战马听到鼓声昂然冲锋让敌人“惊”来表现成卒杀敌报国的勇猛。

E 最后两句卒章显志,诗人希望能建功立业,在班师回朝时谒见天子、获得奖赏。

15 诗歌的七到十句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边地怎样的艰辛生活状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6 分)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14.D、E (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满分5分)【解析】D项,“侧面描写”“让敌人‘晾'表现戍卒杀敌报国的勇猛”错误,诗句写战马听到鼓声而震惊后退来表现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之深。

E 项,诗人发出的是对和平的呼唤,不是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15 【解析】回答问题可以根据诗句的内容进行,比如可以分析七、八句和九、十句分别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哪些内容。

七句,用了比拟的修辞,写草木的悲鸣;八句,用了衬托的手法,用风沙使对方军营变暗来写唐军生活的艰辛。

以此分析九、十句即可。

七、八句,用比拟、衬托的手法( 1 分)表现边地的荒寂悲凉和戍卒戍边的艰辛。

( 1 分)七句,用边地草木的悲鸣来衬托北风的猛烈;八句,用沙暗虏营来衬托唐军的艰辛。

( 1 分)九、十句,用夸张、比拟的手法( 1 分)描述戍边征战的困苦( 1 分)。

诗人写“佩剑凝霜”用的是夸张的手法,写“旌旗疲惫”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上海市各区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一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诗歌鉴赏

上海市各区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一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诗歌鉴赏

2019年宝山区一模(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唐多令刘过①安远楼②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今》。

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

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會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释】①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一生屡试不第,怀才不遇。

力主抗金,恢复中原。

②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鹤山上,又称南楼。

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12.下列对小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

B交代了参加聚会的对象。

C.交代了写作的社会环境。

D.交代了写作该词的原因。

13.下列对词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重过”点名故地重游,今昔对比,更添凄然之情。

B.以“能几日,又中秋”反衬出故人难以团聚的忧伤C.“浑是新愁”包含着忧国伤时之感与自伤身世之慨。

D.重过、故人、旧江山、少年等前后呼应,章法谨严。

14.扣住“满”“寒”二字,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两句。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12.(C)。

(2分)13.(B)。

(2分)14.(4分)以满地芦叶、一带江水写出眼前萧瑟的景象,这里的“满字写满眼都是枯黄的苣叶,突出景色荒凉;“寒″字将视觉转化为触觉,突出了景色凄冾;烘托了词人内心凄凉感伤的心境;为全词蒙上了一层黯淡的底色(寞定了感情基调)。

(4分。

答到一点给1分)崇明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秋夜客舍(唐)杜甫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注释】①凤城:指长安。

12.下列对本诗对仗情况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A.全不对仗B.两联对仗C.三联对仗D.四联对仗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清新自然B.雄奇豪放C.清丽含蓄D.悲壮慷慨14.结合全诗内容,赏析“北书不至雁无情”的表达效果。

2018上海各区一模语文古诗文默写大盘点

2018上海各区一模语文古诗文默写大盘点

2018上海各区一模语文古诗文默写大盘点2018上海各区一模语文古诗文默写大盘点【闸北区】(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4.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猎》)5.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 【闵行区】(一)默写(15分)1、看沙鸥舞再三,。

(《水仙子·咏江南》)2、,千里暮云平。

(观猎》)3、,艨艟巨舰一毛轻。

(《观书有感》)4、譬如平地,,进,吾往也。

(《孔孟论学》)5、,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

(《醉翁亭记》)【浦东新区】(一)默写(15分)1、风劲角弓鸣,。

(《观猎》)2、,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3、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4、,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5、青山绿水,。

(《天净沙·秋》)【普陀区】(一)默写(15分)1、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思》)2、,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3、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4、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5、,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杨浦区】(一)默写(15分)1、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2、,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带月荷锄归。

(《归田园居》)4、舜发于畎亩之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长宁区】(一)默写(15分)1、月上柳梢头,。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一文言文阅读(一)【长宁嘉定】①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

又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岱为黄巾所杀。

太祖临兖州,辟昱。

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

②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

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

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汜嶷取范,吏民皆恐。

昱乃过范,说其令靳允。

时汜嶷已____________ 守」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

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据城坚守。

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

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③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

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

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

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太祖悔,追之不及。

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

顷之,昱迁振威将军。

④袁绍在黎阳,将南渡。

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

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

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愿公无疑! ”太祖从之。

绍闻昱兵少,果不往。

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有删改)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太祖临兖州(2)举兵背太祖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A. 将要B.将军C.带领D.派遣(2)卒完三城()A. 终结B.完好C.修缮D保全17. 第②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B.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C.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D.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18. 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长宁嘉定】山花(唐)钱起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12.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一联B.二联C.三联D.四联13.这首诗以花喻人,以下对所喻之人的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A.落魄才子B.隐居高士C.被贬官员D.山村思妇14.本诗是怎样表现山花之美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12.(1分)B13.(2分)B评分说明:选A给1分14.(5分)答案示例:首联正面描写,写出山花色彩艳丽、分布广阔,让人陶醉沉迷。

颔联侧面烘托,野客未来,流莺已至,写出山花之美的吸引力。

颈联通过写自己赏花的心理感受来表现山花之美。

唯恐风起花落,往往到黄昏都不舍离去,可见山花之美。

尾联通过与桃李对比(或化用典故)来赞美山花美胜桃李,并和桃李一样有“下自成蹊”的魅力。

评分说明:“怎样表现”3分(四个点答出任意三个即可);与“怎样表现”相对应的具体内容概述2分。

【崇明县】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宋)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12.从体裁看,本诗属于。

(1分)13.下列各项对本诗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3分)A.激越高亢B.轻快自然C.平易俗白D.清婉秀丽14.古代诗歌里,秋夜听雨打梧桐往往营造失眠愁闷的境界。

本诗却旧调翻新,拓宽诗境,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4分)【答案】:12.律诗13.B14.本诗把五更时听到的雨打梧桐声说成最好的声音,一改前人借雨打梧桐抒发愁闷的惯例(1分)。

本诗写了作者秋夜梦中醒来,凉雨打湿衣襟,但他却不因“屋漏床湿”而忧愁(1分),而是由此联想到溪流满注,进而千里稻田因雨欣欣向荣,借雨打桐叶寄托此时内心的欣喜(1分)。

这一切源于作者将己心比农人之心,表达了与民同喜同乐,体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由此拓展了诗境(1分)。

【青浦区】早春南征①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②。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③。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注】①离开洛阳去南方②赊,遥远。

③槎(chá)木筏。

12.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含蓄委婉B. 沉郁顿挫C.高亢豪放D.平淡质朴14.结合全诗从内容和形式角度赏析“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两句。

(5分)内容:形式:【答案】:12. B (1分) 13. D(2分)14.(5分)内容上:描写了作者在水路上看到的南方早春的美丽景色(1分):河边的青草已经抽芽生长,河面上的水上植物也已经开花了并且就在自己乘坐的木筏边。

(1分)/这一派美丽的春景初看令人欣喜,但是一想到这不是家乡的美景,自己远离家乡,远离亲朋好友禁不住离愁上心头,再好的风景也无欣赏的兴致了。

/(1分)形式上: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1分)。

/用美丽的早春景色,反衬出游子的孤寂以及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1分)【松江区】送蔡侍御赴上都①(唐)刘长卿迟迟立驷马,久客恋潇湘。

明日谁同路,新年独到乡。

孤烟向驿远,积雪去关长。

秦地看春色,南枝②不可忘。

【注】①上都:古代对京都的通称,这里指长安。

②南枝: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

13.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4.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细密委婉B.雄起瑰丽C.清新质朴D.明快俊逸15.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答案】:13. (1分)C14.(3分)A15.(5分)答案示例:本诗首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描写送别画面,“迟迟”既描摹出当时诗人立而不行的情态,表现了离别之难。

(评分说明:手法:借景抒情(对应第三联)、用典(对应第四联)2分,情感:1分)【普陀区】狂夫①(唐)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②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本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之时。

②筱(xiǎo):细小的竹子。

13. 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1分)A. 三个B. 四个C. 五个D. 六个14. 对画线部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上联以“含”字写风,仿似微风有情,悉心护竹。

B. 下联以“浥”字写雨,倍显细雨润物,轻柔无声。

C. “娟娟”“冉冉”都是叠词,突出竹的挺拔、荷的茂盛。

D. 运用互文,上联风中有雨,下联雨中有风,凝练而巧妙。

15. 本诗题为“狂夫”,前三联却全不见“狂”字,请对此加以分析。

(4分)【答案】:13. C14. C15. 前三联描述作者的生活环境与状况,不见“狂”字,而暗含以疏放自处之意。

首联运用典故,作者漂泊西南,客居小小草堂,却能思接万里,伴百花潭水如沧浪旁的隐世渔父,展现出不拘于物的狷狂放达。

颔联颈联写了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情景,一面是“风含翠筱”“雨浥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全家食不果腹“色凄凉”的人生困境;如此落拓潦倒,窘迫至极,却依然能细赏美景,苦中作乐,更加衬托出作者贫困不能移的疏狂不羁。

【宝山区】拟咏怀·其二十六①南北朝庾信萧条亭障②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③,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注】①庾信为南朝梁臣,奉命出使北朝西魏;但梁为西魏所灭,被滞仕魏,羞愤悒郁。

后北周代魏,庾信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此诗作于其任北周弘农郡守时,时南朝陈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

②亭障:边境的堡垒。

③白狄:古民族名。

12.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1分)A.咏史B.怀古C.怀人D.羁旅13.对本诗意境的评价最适合的是()(2分)A.纯一混茫B.凄惨萧索C.苍凉壮阔D.清幽凄冷14.全诗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分)【答案】:12. 1分 D13. C,2分;B,1分。

14. 5分答案示例一本诗首二句通过远望边境堡垒和原野上的风尘,抒发内心的悲凉,并以“萧条”“凄惨”融情于景。

三四句写身居异族,眼见壮阔的黄河,更增思念故国的悲哀。

最后四句用典,写自己不能像苏武那样出使匈奴保持节操,反而像荆轲刺秦不成、自己国家却最终灭亡,表达留仕北国的羞愤;用项羽气盖世却于帐中悲歌(“时不利兮骓不逝”),表达自己在祖国大势已去时自己无所作为的亡国羁旅之痛。

答案示例二本诗表达了留仕北国的羞愤、思念故国的凄惨、国家灭亡的悲哀,悲中有壮,壮中有悲。

首四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远眺边境堡垒风尘,内心黯然神伤;近看关门临白狄异族、城影入浪涛平抑的黄河,壮阔中更增添思乡南归的悲凉。

后四句用典,苏武、荆轲的典故点出了出使北国被滞留的身世和愤慨,又有留下做官的羞愧和祖国灭亡的无奈、悲痛;项羽悲歌的典故更表达了英雄末路的浩叹。

评分说明:作者情感2分;怎样表达3分。

最后两句项羽的典故如果说不出,意思基本正确,不扣分;融情于景和用典某一方面分析特别充分精彩,另一方面提到却分析不够也可满分。

【杨浦区】念奴娇①(北宋)黄庭坚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③?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④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

②金荷:金制酒杯,状如莲花。

③醽醁:酒名。

④老子:老夫。

12.文本画线处填入的正确一项是()(2分)A.诗词B.散曲C.豪放词D.长短句13.能表现作者处逆境而不屈的句子是()(2分)A.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B.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C.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D.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14.上阙中词人是怎样描写月色的?(4分)【答案】12. D13. D14. 词人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

首先用桂影婆娑,侧面写出月光之明亮;其次诗人别开生面地想象嫦娥驾驶玉轮,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驰骋长空。

旧典翻新,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

最后,正面写月光,但却说月光为谁照在美酒上,月光显得如此主动,似乎为词人而来,表现词人的洒脱。

【徐汇区】·题上卢桥①(宋)辛弃疾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②茫茫,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注】①此为作者闲居带湖之时所做。

上卢桥:在江西上饶境内。

②陵谷:高山深谷。

12. 在标题空格处最不可能填入的一项是()。

(1分)A. 清平乐B. 天净沙C. 破阵子D. 西江月13. 下列最能概括本词主要写作特征的一项是()。

(2分)A. 因小见大B. 借古喻今C. 对比映衬D. 托物言志14. 这首词是如何做到将情、景、理三者合一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答案】:12. B(1分)13. A(2分)14. 上片先描写清澈的水色及一往无前的水势,随后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貌,动静交错,描写富有生气,表达出对这片山水的赞赏。

下片即景遐想,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的思索。

由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作引子,推导出眼前的山水也有过小小兴亡的可能,表达出对自然巨变、人事兴亡、历史盛衰的感慨。

(5分)【金山区】归洛道中(宋)陈与义①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衫岁岁负年华。

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

道路无穷几倾毂②,牛羊既饱各知家。

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

【注】①陈与义(1090-1138),著名爱国诗人。

此诗是作者在客居汴梁10年后返回洛阳途中所作。

②毂(gǔ):车轮子穿轴的孔,用来喻车。

15.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1分)A.3个B.4个C.5个D.6个1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描写诗人从汴梁归洛阳途中的所见和所思。

B.颔联中的“忽”、“已”表明诗人归途中的焦虑。

C.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年华已逝而壮志难酬的苦闷。

D.本诗语言工巧与朴拙结合,显得非常耐人寻味。

17.联系全诗,赏析颈联的妙处。

(4分)【答案】:15.(1分)C16.(3分)B17.(4分)颈联写诗人归家途中的艰辛,牛羊吃饱了知道回家的情形(1分),诗人借景抒情,即借牛羊知家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1分),在结构上引出尾句夕阳西下(1分),更加衬托作者的归心似箭(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