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和望远镜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5.5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点讲解与典题解析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5.5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点讲解与典题解析

显微镜和望远镜【课标指南】1.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2.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4.重点与难点: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两个透镜间的距离;(2)我们看到的物体与视角的关系;(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节;望远镜的种类.【典例剖析】例1:刘军同学想用焦距为8㎜和20㎜的A、B两个透镜组装一个显微镜,但他为选用物镜和目镜犯了难,请你帮助他分析应该如何合理选择和放置才满足要求?思路导航:显微镜的物镜的焦距较小,而目镜的焦距相对较大,这样便于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落在目镜的焦距内,再通过目镜成放大的像.答案:焦距为8㎜凸透镜A作物镜,焦距为20㎜的凸透镜B作目镜,并且使A、B之间的距离约为36㎜较合适.学法指津:理解显微镜的原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请你思考:物体通过显微镜后成的像的性质是.练习:1.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显微镜由两组透镜组成B.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靠近眼睛的那组透镜叫做目镜,它的焦距比较小D.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那组透镜叫做物镜,它的焦距比较大例2:取两个焦距分别为5㎝和20㎝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并且将焦距为20㎝的放大镜放在前面,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什么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思路导航: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当前面焦距为20㎝的放大镜(物镜)的后焦点与焦距为5㎝的放大镜(目镜)的前焦点重合时,就组成一个简易望远镜,这样能将远处的物体放大,反之,则缩小.答案:用焦距为20㎝的放大镜作为物镜,焦距为5㎝的放大镜为目镜,调整二者之间的距离,这样组成了望远镜,看到远处物体的倒立、放大的虚像.若把二者交换位置,则成了一个缩小的像.学法指津:用两个放大镜组成简易的望远镜,必须是物镜的焦距大于目镜的焦距,才能放大物体.练习:2.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两部分组成B.望远镜的目镜焦距长,物镜焦距短C.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D.望远镜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小于它们的焦距之和例3:小明通过平面镜成像发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但是当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在逐渐变小,两图3-5-1 者是否相矛盾,请你帮助他解释一下.思路导航: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我们看物体时,它对我们眼睛所成的视角越大,我们看见物体就越大;反之,我们看见物体就越小.当我们远离镜面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像对我们眼睛所成的视角越来越小.因此,在远离的过程中,虽然像的大小不变,但视角变小,我们看见的像就小了.答案:没有矛盾.当我们远离镜面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像对我们眼睛所成视角越来越小,因此,虽然像的大小没有变,但视角减小,看见的像就小了.学法指津:我们看物体时它对我们眼睛所成的视角越大,我们看见物体就越大;反之,我们看见物体就越小.用视角原理可以解释所有远处物体看起来小,近处物体看起来大的现象.练习:3.物体对眼睛成的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本身 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 有关.你做对了吗?练习:1.A 2.B 3.大小 距离【实验探究】例题:大型天文望远镜的物镜采用凹面镜.凹面镜对光起什么作用呢?小华先猜想所有可能的情况:①会聚;②发散;③即不会聚又不发散.究竟是哪一种情况,他决定做实验看一看.小华向同班的同学借来10只激光手电筒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束平行光,然后对着凹面镜照射,发现如图3-5-1所示的现象.请你帮助小华同学回答下列问题:根据图中所示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你认为凹面镜有哪些应用?请说出两个. (2)通过刚才小华对凹面镜的学习,想一想这个学习过程经历的大致程序是怎样的?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平行光线经过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一点,所以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凹面镜有广泛的应用,汽车头灯、手电筒的反光镜,探照灯,太阳灶等;小华的探究过程是:先提出猜想,然后设计并进行实验,最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答案:(1)凹面镜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2)可以制作太阳灶,探照灯,手电筒或汽车头灯的反光镜.(3)提出问题 大胆猜想 动手实验 得出结论学法指津:本题要求学生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凹面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也要有所了解;同时,还要熟悉探究性实验的过程.【知识回顾】【物理趣谈】巨人的视力当物体离我们非常远的时候──超过450米,两眼之间的距离就已经不能够引起视觉上感象的差别了,因此很远的建筑物.山林、风景等等,只给我们一种平面的感觉.根据同一个原因,天上的星也仿佛都离我们一样远,虽然实际上月球要比行星离开我们近得多,而行星又比那些不动的恒星近得不可计量.总而言之,对于距离我们在450米以上的物体,我们就完全没法直接看出它的立体形象.它们在我们左右两眼里看起来完全一样,因为两只眼球之间有限的那6厘米距离,跟450米比较起来,实在太小了.我们可以造出一种双筒望远镜,用来直接看出这些风景的立体形象.这种仪器──实体望远镜──的确是有的:它的两个镜筒之间的距离要比平常两眼的距离大,两个像是由反射棱镜投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来的.当你向这种仪器望去的时候,真难描写出你的感觉──这感觉竟是不寻常到这样的程度!大自然的整个面目都变了.远山变成凹凸不平的了,树木、山岩、房屋、海上的船只──一切都变得凸起来了,已经不是像平面的布景似的,而是在无限广阔的空间里面了.你会直接看到很远的海轮怎样在动,而这当你用普通双筒望远镜去看的时候是看不出的,就好像它是静止的.像这样的地面上的风景,在过去是只有神话里的巨人才能够看到的.这种望远镜对于大地测量工作者、海员、炮兵和旅行家都是很重要的仪器,特别是那种附有测量距离的刻度的实体测距镜更有用.【智能冲浪】一.基础训练1.显微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靠近被测物体的透镜叫做.被观察的物体必须放在物镜的焦点以(填“内”或“外”)并且离焦点很的地方,经过物镜后成、像.而目镜是把这个像再,成、像,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东西了.2.望远镜有的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叫做物镜,的叫做目镜.物镜的作用是使在焦点附近成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用来把经过物镜成的像再.3.人眼能不能看清楚一个物体,物体对我们眼睛所的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远方,但由于它离我们眼睛很,再加上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了.4.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它会聚的光更多,使得所成的像更,对观察天空中的暗星更重要.5.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说法正确的是()A.显微镜的目镜的成像相当于投影仪镜头成像B.显微镜的目镜的成像相当于放大镜成像C.显微镜的物镜的成像相当于投影仪镜头成像D.显微镜的物镜的成像相当于放大镜成像6.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经过显微镜物镜后,微小物体所成的像,位置在()A.物镜的1倍焦距之内B.物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C.目镜的1倍焦距之内D.目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7.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时,它的成像情况是()A.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8.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望远镜的物镜可以是透镜,也可以是面镜B.望远镜的目镜观察的是物体第二次成像C.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时增大了视角D.望远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之和9.显微镜下方常用一个小镜来做反光镜.这一个小镜可能是()A.平面镜 B.凸面镜 C.三棱镜 D.凹面镜10.我国在兴隆观测站安装的反射式望远镜,是远东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它能看到的最弱星光,亮度只相当于200㎞处一根点燃的火柴,这种望远镜的物镜是()A.凸透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凹面镜11.我们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下列提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能不能被看清楚,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有关B.离眼睛较远或较小的物体,可以用把它移近眼睛的办法来看清它C.当物体的直径小到0.1㎜以下时,为了看清它,需要使用望远镜D .当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无法缩短时,为了看清它,需要使用显微镜二.能力训练12.下列四种目镜和物镜组合的显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13.在用显微镜观察血管和血液流动的实验课上,因突然停电而导致显微镜视野偏暗,无法看清楚血液流动的情况.于是,小利同学采取了下列四项措施(每项措施均能使反光镜反射的光线到达视野),其中起不到增加显微镜视野亮度作用的是( ) A.换用凹面镜 B.将反光镜朝向实验室采光的窗口C.换用倍数较大的物镜 D .扩大遮光器上的光圈14.当你在显微镜下观察载玻片上的标本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如何操作?(1)图像模糊不清,应该调节()(2)若光线不足,应该调节()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反光镜⑥转换器⑦遮光器A.①④ B.②④ C.⑤⑦ D.④⑥15.通过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根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显微镜的物镜的作用是什么?(2)显微镜的物镜的焦距是长一些的好还是短一些的好?为什么?(3)显微镜的目镜的焦距是长一些的好还是短一些的好?为什么?(4)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选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为什么?三.应用创新16.如图3-5-2是反射望远镜的原理图,请你根据图中的提示,简述它的原理.图3-5-2参考答案1.透镜凸透镜凸目镜凸物镜外近放大实放大放大虚2.靠近被观测的物体靠近眼睛远处物体实放大放大 3.小近目镜大 4.明亮 5.B、C 6.B、C 7.B 8.D 9.D 10.D 11.B 12.D13.C 14.B、C 15.(1)使微小物体通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2)根据显微镜物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应该在物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才能通过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因此显微镜的物镜焦距要短一些好.(3)根据显微镜目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应该在目镜1倍焦距之内,才能通过目镜成一个放大的虚像,因此显微镜的目镜焦距要长一些,这样才能保证通过物镜得到的像在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4)望远镜的物镜的口径越大,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明亮.因此无论望远镜的物镜是用透镜还是用凹面镜,它的口径越大越好. 16.原理:来自天体的平行光经凹面镜反射会聚后,经平面镜反射到旁侧的目镜成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

视角
从眼睛的光心向观察物体的两端所 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
视角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 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物体
视角
缩小的虚像 通过望远镜看物体
通过目镜可观察物
体的虚像,视角增大了, 好像物体被移近,从而 使我们能看清远处的物 体。
望远镜的物镜的 直径很大,能够会聚 更多的光,使得所成 的像更加明亮。
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
放大成虚像。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 照相机)
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
倒立、缩小、实像。
(2)望远镜的光路图
物镜
目镜
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 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
疑问
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
原来,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 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 的大小十分重要。
本节导航
1.显微镜 2.望远镜
1.显微镜
一般的放大镜,放 大倍数有限,要想看清 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 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 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
(2)显微镜的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 投影仪)
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
倒立、放大、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放大镜)
凹面镜会聚光线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 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哈勃天文望远镜。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 可以免受大气层的干扰,得到更清晰的天体照片。
小结
物镜的作用 目镜的作用 增大视角的方法
使被观察的
显微镜
物体成一个 倒立、放大
实像
把物镜成的 实像,再次 放大成虚像
把物体的像放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精细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精细梳理

5.5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主要结构: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载物片、反光镜等。

原理: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显微镜最终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主要结构: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原理:物镜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物镜所成的像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并且目镜可以放大物象,所以视角就会变得很大。

因为望远镜物镜的直径很大,所以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如反射式望远镜。

望远镜最终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哈勃空间望远镜: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可以免受大气层的干扰,得到更清晰的天体照片。

3.视角(见右图):我们看物体时,它对我们眼睛所成的视角越大,我们看见的物体就越大;反之我们看见的物体就越小。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大小有关,还和物体远近有关。

距离相等时,大物体的视角大,小物体的视角小。

物体大小一定时,看近处的物体,视角大,远处的物体视角小。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甲、乙两个圆柱形固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相等。

现分别在它们的上方各自水平切去一部分质量,使得剩余的体积大小相等。

问图中哪个组合一定能保证甲切去的质量△m 甲大于乙切去的质量△m 乙( )A. B. C. D.2.自然界中的物体是多种多样的,大石块重,小石块轻,木块也是这样,但没石块重,有些很小的物体却特别重。

同学们根据这些生活经验能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A.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是否有关?B.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C.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是定值?D.物体的密度与那些因素有关?3.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利用凹透镜制成的B.幻灯机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C.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4.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A.aB.bC.cD.d5.冬天,在商店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使用时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A.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B.红外线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那一部分是淡红色C.烤火炉在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色的光,红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D.以上说法是错误的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放大的“金鱼” B.墙上的手影 C.斑马在水中的倒影 D.雨后的彩虹7.将两块相同的方糖分别投入到两个质量相同,温度不同的装水烧杯中,发现温度高的烧杯中方糖消失的快,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方糖吸收热量熔化了B.方糖的消失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C.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快D.方糖的分子大小保持不变8.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9.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A.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B.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10.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同学们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面最高处相平B.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可以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C.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应让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D.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二、填空题11.一瓶某种气体的密度为5千克/米3,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气体的密度为___克/厘米3;一瓶煤油,瓶内煤油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将煤油倒去一半,则瓶内剩余煤油的密度为______克/厘米3。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显微镜和望远镜》考点方法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显微镜和望远镜》考点方法

一、显微镜和望远镜
直击考点
1、(湖北·黄冈)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 物镜成一个 倒立、缩小的实像,落在目镜1倍焦距以内 的位置;这个实像 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 放大的虚 像。
解析
1、望远镜是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2、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像成在目镜的1倍焦 距以内; 3、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一、显微镜和望远镜 直击考点
2、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甲、乙两位同学在视野中看到 如图所示的物像。
(1)物像位置调节较好的是 乙 同学。 (2)为使另一位同学也能获得较好的观察效果,我们建议他把载玻片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
解析
1、物像成在视野的中央才算调节好显微镜,因此乙同学调节较好。 2、因为显微镜中成的像与物体上下、左右位置均调换了,所以当发现视野中的
像偏左时,说明物体偏右了,因此要将物体(载玻片)往左移动。
解题方法点拨:
1、首先,掌握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2、其次,知道不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成像原理; 3、最后,根据题意,分析物距,像距,像大小等的决定因素, 找出最优答案。来自《显微镜和望远镜》考点方法
一、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显微镜和望远镜
注意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物镜成倒立的实像,目镜成正立的虚像,故眼睛 看到的像与原物相比实际上是倒着的;
1)当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物体偏上(或偏左)时,应向上(或向左)移动载 玻片,才能使被观察的物体处于视野的中央; 2)当从望远镜中看到物体偏下时,应将物镜镜头上移,才能使被观察的物 体处于视野的中央。

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_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_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_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
镜知识点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以上就是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必备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节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感谢您的阅读!。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第四、五节眼睛与眼镜、显微镜与望远镜最全笔记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第四、五节眼睛与眼镜、显微镜与望远镜最全笔记

眼睛和眼镜知识点一、眼睛1、眼球的结构如图所示,眼睛由一层坚韧的膜包着,这层膜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这层膜在眼球前部凸出的透明部分称为角膜。

眼球里有一个透明囊状物,叫做晶状体。

晶状体和角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液体是水样液,晶状体和后面的视网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胶状物是玻璃体。

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眼睛的视物原理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观察物体时,物距都大于二倍焦距,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眼,经晶状体和角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3、眼睛的调节①眼睛的调节作用:正常的眼镜无论是眺望远景还是看近物,都能看清楚。

从凸透镜成像分析,那就是物距变大时像能成在视网膜上,物距变小时,像仍然能成在视网膜上。

光屏未移动,像距不变,居然都能成像,奥秘何在呢?原来,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焦距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焦距变小,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可见,眼睛就像一架可以变焦距的高级照相机。

②远点与近点:眼睛的调节是有限度的。

当睫状体完全松弛时,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也就是晶状体变得最扁时,所能看清的最远极限点叫做远点。

正常眼的远点在无限远处,从无限远处物体射入眼睛的光近似平行光线,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

当睫状体极度张紧时(使劲看近物时),晶状体变得最凸,表面弯曲程度最大,此时所能看清的最近极限点叫做近点。

正常眼的近点在离眼睛约10cm的地方。

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4、眼睛与照相机的对比眼睛照相机构造成像原理凸透镜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屏视网膜胶片注意:人眼看物体的原理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似,但有本质的区别:照相机镜头(凸透镜)的焦距是不可变得,而人眼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可变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及其作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及其作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点总结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及其作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总结显微镜.望远镜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望远镜的创造使得人类在天体科学上有很大的突破,望远镜也称为〝千里镜〞.本节我们就来详细探究放大镜和显微镜组成结构.二.知识要点1.显微镜=投影仪〔物镜〕+放大镜〔目镜〕〔1〕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和目镜.它的放大倍数比放大镜大许多.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望远镜=照相机〔物镜〕+放大镜〔目镜〕〔1〕照相机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视角〔1〕视角越大,对物体观察越清楚.〔2〕视角的大小与物体本身大小以及物体到眼睛距离有关.4.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相联系的光学器件及应用:加速度学习网我的学习也要加速平面镜〔穿衣镜〕面镜凸镜〔观后镜〕球面镜光学器件凹镜〔太阳灶〕凸透镜〔照像机.幻灯机.放大镜〕透镜凹透镜〔近视镜〕5.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似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显映.跟物体相比拟,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5.凸透镜成像的作图:6.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加速度学习网我的学习也要加速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③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 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三.经验之谈:本节的知识非常有意思,让我们明白学习物理,其实就是在学习身边物体的结构,让我们翻开一个个身边的谜团.本节中的知识我们要了解.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加速度学习网我的学习也要加速扩展阅读:物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练习)1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测试题【自学检测】1.显微镜是由_______和_______两组凸透镜组成.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_____._____的像.目镜使〝物体〞成______.______的像.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靠近眼睛的是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_______,物体经过______成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像再经过_______放大,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了.3.望远镜是由_____和________两组透镜组成.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_____._____的像.目镜使〝物体〞成________._______的像.4.望远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_______附近成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______,用来把这个像_______.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的较大,是为了_______.5.我们不能看清一个物体,与物体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大小有关,物体离我们越近,视角越______,看物体越清楚.【学测同步】知识点1显微镜的原理观察时,将小物体放在物镜焦距以外附近处,经物镜生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实像恰好在目镜焦距以内附近处,再经过目镜放大正立的虚像.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稍大.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该物体应放在物镜的何处?随堂练习[来源:Z.__]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那么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知识点2视角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越大,人对物体看的越清晰.视角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物体越大,离眼越近,视角越大.例2小明观察远近不同和高矮不同的两根竹竿,眼睛感到最高的是〔〕 A.15m远1.7m高的B.15m远1.5m高的C.10m远1.7m高的D.10m远1.5m 高的随堂练习小明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逐渐靠近镜子时,由于像相对于他的眼睛所成的视角逐渐______,所以产生一种〝像在变大〞的错觉,其实所成的像的大小_______,因为平面镜成_________的像.知识点3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观察时,物体远大于物镜二倍焦距,经物镜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实像恰在目镜焦距以内附近处,再经目镜放大成正立的虚像.例3对于望远镜,假设物镜焦距为f1,目镜焦距为f2,目镜与物镜的距离为s,那么必有s2.望远镜中被观察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远大于___________,成的像到目镜的距离_______.3.做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的像在屏幕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幕的位置,而打算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幕的中央,应将透镜向移.4.显微镜最下端反光镜的作用是〔〕A.反射载物片上物体发出的光B.反射由目镜处射来的光[来源:学|科|网]C.反射由物镜中射来的光D.反射光源发出的光使其会聚在被观测物体上5.同一个物体离眼睛越近,其视角〔〕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确定知识拓展[来源:Z____]1.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_________,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_______.2.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大都是由______组_________组成,并且大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3.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天体照片,可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________外,以防止_______的干扰.4.显微镜的反光镜用的是()A.凹透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面镜5.关于显微镜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等到放大的像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来源:Z__][来源:Z____]6.关于天文望远镜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让更多的光射入到物镜中B.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C.采用焦距很大的凸透镜作物镜D.增大观察的视角7.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B.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C.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D.只有用透镜才能做望远镜>测试题〔参考答案〕学测同步例1.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随堂练习.A.D例2.C随堂练习.变大不变等大例3.略随堂练习.B限时检测1.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靠近被观测物的凸透镜倒立放大目镜焦距以内2.二倍焦距小于焦距3.上4.D5.B知识拓展1.显微镜望远镜2.2透镜凸透镜3.大气层大气层4.D5.C6.C7.C。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5.5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对物体进行两次放大。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

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像应该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

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望远镜: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它的结构特点是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远处物体的实像,由于物体离物镜非常远,所以物体上各点发射到物镜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光束,这样的光线经过物镜汇聚后,就在物镜焦点以外,在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又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目镜起了放大镜的作用,目镜把经过物镜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了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这就是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所成的虚像。

1.显微镜和望远镜本节内容属于凸透镜的应用,和眼镜地位一样,只要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特点,本节内容基本上就可以掌握。

在本节中,主要知识点是: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上的应用。

2.中考题型分析本节内容在中考中也曾出现,但所占分值不高,一般都会和其他知识点(尤其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

考题主要集中在显微镜或望远镜的应用上。

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概率不高,但也不能忽视。

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大类;选择题出现的概率更高些。

本节在中考试卷中所占分值在0.5—1分之间。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显微镜◆典例一: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显微镜和望远镜 物理八年级上册

显微镜和望远镜       物理八年级上册

B.凸透镜 凹透镜
C.凸透镜 凸透镜
D.凹透镜 凸透镜
2.显微镜的反光镜用的是( D )
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3.如图所示,小明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以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焦距较长的 凸透镜作为物镜,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美景,调 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 此时这种透镜组合工作原理与 望远镜 (选填 “望远镜”或“显微镜”)相同.
6.阅读课本P104、P105“探索宇宙”.
课堂导学
知识点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区别
显微镜
望远镜
物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
物体到物镜的距离
f<u<2f
u>2f
物镜成像特点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相当于投影仪)
(相当于照相机)
目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物镜成的像到目镜的距离
u<f
目镜成像特点
原理
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
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
望远镜的发展
伽利略望远镜
早期的伽利略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
数码望远镜
全球最大的单镜 面光学望远镜
欧洲xmm空间望远镜
数字式巡天望远镜
随堂检测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目镜和物镜),每组透镜
分别是( C )
A.凹透镜 凹透镜
这个仪器我们在生物实验课上是不是用过?这是什么?
科学家在观察夜象时,要用什么?

学习目标
一.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 本结构.
二.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得出显微镜、望 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
三.了解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

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

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是两种常见的光学仪器,用于观察微小的物体或者远处的天体。

下面是它们的一些知识点:物理显微镜:1. 物理显微镜是一种使用透射光来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它由物镜、目镜和光源组成。

2. 物镜是位于样品下方的透镜或透镜系统,通过放大和聚焦光线,使得样品上的细小细节能够清晰可见。

3. 目镜是位于样品上方的透镜或透镜系统,用于放大物镜中形成的物像,使得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放大后的图像。

4. 物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物镜和目镜的倍数决定,一般物镜的倍数较高,而目镜的倍数较低。

5. 光源通常是一个位于底部的白炽灯或LED灯,用于照亮样品,使其能够反射足够的光进入物镜系统。

6. 物理显微镜可以观察透明样品和不透明样品,透明样品需要经过特殊的染色或者相位对比技术来增强对比度。

望远镜:1.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处天体的仪器,通过收集和放大远处光线来观察天体。

2. 望远镜分为折射式望远镜和反射式望远镜两种类型。

折射式望远镜使用透镜来聚焦光线,而反射式望远镜使用反射镜来聚焦光线。

3. 折射式望远镜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负责收集和聚焦光线,目镜负责放大物镜中形成的物像。

4. 反射式望远镜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主镜和副镜,主镜负责收集和聚焦光线,副镜负责放大主镜中形成的物像。

5.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由物镜和目镜(或主镜和副镜)的倍数决定,一般物镜的直径越大,放大倍数越高。

6. 望远镜还可以通过配备滤光片、星敏感器等附件来增强观测效果,例如观测特定的波长范围或者进行自动跟踪。

以上是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它们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天文观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5.解密望远镜与显微镜-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5.解密望远镜与显微镜-人教版

初中物理解密望远镜与显微镜课标定位一、考点突破1. 能说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光学原理。

2. 能说出显微镜、望远镜使用中的简单调节方法。

3. 通过对光学仪器的学习,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二、重难点提示显微镜视物的移动问题。

考点精讲工作原理结构说明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两个凸透镜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两个凸透镜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1. 望远镜(1)望远镜的结构不同种类的望远镜,构造也不同,以开普勒望远镜为例,如图所示,用两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其作用是将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实像,靠近眼睛的叫目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2)望远镜的原理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把这个实像放大。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可以变得很大。

2. 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片、反光镜等几部分组成。

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普通放大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

载物片:承载被观察的物体。

反光镜:增强光的强度,便于观察物体。

(2)显微镜的原理物体放在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由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再由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3)当像不在视野的中心时,要移动物体(载物片)。

比如像在视野的左上方,物体也要向左上方移动,像才可能出现在视野的中心。

典例精析例题1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上”字如图甲所示,怎么样使图象变成图乙?()A. 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B. 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C. 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D. 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思路分析:载玻片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又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了两次放大,所以载玻片上的物体和看到的像是左右颠倒,上下颠倒的。

八年物理上章节要点梳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

八年物理上章节要点梳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

要点诠释:
(1)物镜焦距较长;目镜焦距较短。 (2)最终的像相对天体来说是缩小的,但离眼睛更近了→视角大。 增大视角的方法:拉近再放大。
(3)物镜的直径越大,来自远处的物体的光射到物镜上的就越多,经 物镜会聚后所成的像就越明亮。这对与观察天空中的暗星非常重要。
(4)还有一种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用凸透镜作物镜,用凹透镜 作目镜,视野更广。
(5)望远镜成的是倒立的像,而日常及军用望远镜成像是正立的,因 为安装了正像系统。
相对来说,目镜的焦距较长一些。 (2)最终,像离眼睛更远了,但变的更大了→视角大。 增大视角的方法:放大再放大。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两次放大倍数之积。
要点二、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1、构造:物镜、目镜。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物镜:靠近物体的凸透镜。
2、成像原理: 由于天体很大且离地球很远,从天体上各点射到物镜上的光可以看作是平行光,经 物镜后,在物镜焦点外很近的地方,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 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后焦点重合在—起,所以天体通过物镜所成的实像,位于目 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对目镜来说是物体,它经目镜后,所成 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要点一、显微镜
1、构造:目镜、物镜、载物片、反光镜等。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物镜:靠近物体的凸透镜。 (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3、成像原理: 来自物体的光,经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 这一实像又经目镜成正立、镜离物体很近,因此焦距要短些,即凸一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一、基础知识:1、显微镜一般是由两个焦距(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镜。

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一个、的像,此像刚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选填“内”或“外”),经目镜作用成一个、的像。

3、开普勒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附近成、的像,此像经目镜的作用成、的像。

4、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二、能力培养:5、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不同的是:显微镜的目镜焦距比物镜焦距稍,而望远镜的目镜焦距较,物镜焦距较,且物镜的焦点与目镜的焦点。

用显微镜观察小物体时,物体经物镜成像,而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体经物镜成像。

三、拓展延伸:6、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但物镜的焦距较长,目镜的焦距较短,为什么?7、利用望远镜为什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参考答案1、不同目物2、倒立放大实内正立放大虚3、焦点倒立缩小实正立放大虚4、AD5、大小大重合倒立放大的实倒立缩小的实6、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需要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靠近眼睛的位置,使远处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

若物镜的焦距较短,目镜的焦距较长,远处的物体看上去变小即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了。

7、主要是由于望远镜的直径比眼睛的瞳孔要大得多,它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明亮。

其次,我们能不能看清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物体本身越大,到眼睛的距离越近,视角越大,视物越清。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八年级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是生物学和天文学中常用的两种仪器。

在八年级上册科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

一、显微镜
1.显微镜的类型: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种。

光学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生物细胞等微小的物体,而电子显微镜则可以观察更小的物体,如原子、分子等。

2.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由镜筒、物镜、目镜、台架等部分组成。

镜筒是显微镜的主要部分,物镜和目镜则是镜筒内的两个镜头,台架则支撑整个显微镜。

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用显微镜时,需要先调节物镜和目镜的位置,使它们的焦距和距离达到最佳状态。

然后,将待观察的物体放在显微镜台上,并缓慢地转动聚焦手轮,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

二、望远镜
1.望远镜的类型:有光学望远镜和无线电望远镜两种。

光学望远镜主要用于观测天体,而无线电望远镜则可以观测无线电波,以便观察远距离的物体。

2.望远镜的构造:望远镜由镜头、物镜、目镜、支架等部分组成。

镜头是望远镜的主要部分,物镜和目镜则是镜头内的两个镜片,支架则支撑整个望远镜。

3.望远镜的使用方法:使用望远镜时,需要调节镜头和目镜的位置,以便观察合适的视野。

然后,将视野对准目标,使用聚焦手轮调节焦距,直到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以上是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生物学和天文学。

同时,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实验和观测。

八年级上物理显微镜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显微镜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显微镜知识点物理显微镜是一种能够放大微小物体的仪器,主要用于对于微小的物体进行放大观察,被广泛应用于科学领域和医学领域。

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物理显微镜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八年级上物理显微镜的知识点。

一、显微镜的组成物理显微镜通常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物镜、眼镜和台座。

物镜是物理显微镜中最接近被观察物体的部分,它通过透镜将被观察物体映射到显微镜的中心位置。

眼镜是用于放大物体的镜片,在物镜放大的基础上再次放大物体以便人眼观察。

台座是物理显微镜固定位于的部分,以便人们观察物体。

二、放大倍数的计算物理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由物镜和眼镜组成的。

假设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倍,眼镜的放大倍数为5倍,总的放大倍数为10 * 5 = 50倍。

通常情况下,物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能够看到的细节就越清晰,观察的对象也就越小。

三、物理显微镜的维护在使用物理显微镜时,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转。

维护过程包括清洁和润滑。

清洁显微镜的时候,需要将其受到污染和灰尘的部分清洗干净。

润滑显微镜的时候,通常使用一些耐高温和高压的黄油,这些黄油能够保持显微镜良好的运转状态,也能够防止显微镜因温度过高和压力过大而损坏。

四、物理显微镜在科学和医学中的应用物理显微镜在科学和医学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科学领域,物理显微镜能够供给人们观察细胞和微生物的细节,探索自然界中的奥秘。

在医学领域中,物理显微镜被广泛地应用于病理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等方面,以便人们了解身体的机理和疾病的特征。

总的来说,物理显微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仪器,它能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结构。

八年级上的物理学习中,物理显微镜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一知识点。

[显微镜和望远镜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感谢您的阅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精细梳理:5.5显微镜和望远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精细梳理:5.5显微镜和望远镜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主要结构: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载物片、反光镜等。

原理: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显微镜最终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
主要结构: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
原理:物镜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物镜所成的像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并且目镜可以放大物象,所以视角就会变得很大。

因为望远镜物镜的直径很大,所以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如反射式望远镜。

望远镜最终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哈勃空间望远镜: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可以免受大气层的干扰,得到更清晰的天体照片。

3.视角(见右图):我们看物体时,它对我们眼睛所成的视角越大,我们看见的物体就越大;反之我们看见的物体就越小。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大小有关,还和物体远近有关。

距离相等时,大物体的视角大,小物体的视角小。

物体大小一定时,看近处的物体,视角大,远处的物体视角小。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什么是显微镜和望远镜什么是看不见的光.docx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什么是显微镜和望远镜什么是看不见的光.docx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什么是显微镜和望远镜、什么是看不见的光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什么是显微镜和望远镜、什么是看不见的光初二新学期将会开设物理这一科目,要想在开学的时候轻松进行物理学习必须提前了解初二物理知识,下面xx为大家带来暑假初二物理上册知识提前辅导什么是显微镜和望远镜这篇内容,希望初二学生认真进行阅读。

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暑假初二物理上册知识提前辅导什么是显微镜和望远镜这篇内容xx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暑假初二物理知识点的学习,这样才能在将来轻松学好初二物理。

初二新学期将会开设物理这一科目,要想在开学的时候轻松进行物理学习必须提前了解初二物理知识,下面xx为大家带来暑假初二物理上册知识提前辅导什么是看不见的光这篇内容,希望初二学生认真进行阅读。

看不见的光:1、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2、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1)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3、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3)荧光作用;(验钞)(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暑假初二物理上册知识提前辅导什么是看不见的光这篇内容xx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暑假初二物理知识点的学习,这样才能在将来轻松学好初二物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和望远镜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