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讲义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讲义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讲义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讲义一、共点力的平衡概念咱们先来说说啥是共点力的平衡。

简单来讲,当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并且这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要是这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那咱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共点力的平衡状态。

想象一下,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的木块,它受到重力、桌面给它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都作用在木块这个物体上,木块就处于平衡状态。

二、共点力平衡的条件那共点力平衡得满足啥条件呢?其实就俩: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合力为零好理解,就是所有力加起来,结果等于零。

比如说,一个物体受到水平向左的力 5N,同时又受到水平向右的力 5N,这两个力一合成,合力就是零,物体就能保持平衡。

合力矩为零可能稍微有点复杂。

咱们可以把力想象成让物体转动的“小能手”,要是这些力让物体转不动,那合力矩就是零。

比如说,一个跷跷板两端坐了两个小孩,重量一样,离中间的距离也一样,跷跷板就不会转动,这就是合力矩为零。

三、共点力平衡的常见类型1、静态平衡物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平衡,就像刚才说的放在桌上的木块。

2、动态平衡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比如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

四、共点力平衡问题的解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咱们有好几种方法,下面给大家说一说。

1、合成法如果物体受到的力比较少,咱们可以把几个力合成一个力,让合力等于零,就能找到力之间的关系。

比如一个小球被两根绳子吊着,咱们可以把两根绳子的拉力合成一个力,这个力和小球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分解法和合成法反过来,把一个力分解成几个力,让它们相互平衡。

比如说一个斜面上的物体,咱们可以把重力分解成沿着斜面和垂直斜面的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分别和其他力平衡。

3、正交分解法这个方法比较常用。

咱们选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一般是水平和竖直方向,把所有的力都分解到这两个方向上,然后根据这两个方向上的合力都为零来列方程求解。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郭忠孝,高新全全中学高一【课标分析】知道什么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

知道物体在公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即合力为零。

将分析生活中共同点力平衡的例子。

[教科书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对平衡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只限于二力平衡。

高中阶段要在此基础上延伸,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探讨多个共点力平衡的问题,其中三个共点力的平衡是重点,动态平衡是难点。

【教法分析】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的基本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生们合作探索并在小组中展示。

小组互相评论,老师互相评论。

[学习方法分析]学生要思考物体受共点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些共点力满足什么条件。

注意物体受三力平衡时的分析和研究,动态平衡题目的分析与研究,加深物体平衡与生活实例的结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利用公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力的平衡问题;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第1页,共4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处理平衡问题时一题多解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共同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教学困难]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动态平衡。

【教学方法】归纳法、小组探究展示法、小组互评和教师评语法[教学工具]ppt、小黑板、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了解新知识:ppt展示了本节的基本知识点,常用方法和解决常用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步骤。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评价和纠正。

3.导言: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使用公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2、新课程展示第2页共4页(一)每个学习小组在课前用一块小黑板展示小组学习和小组讨论的结果。

1.展示完成后由其它小组的同学对讲解过程进行提问。

高中物理必修一 4.2《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 4.2《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

授课年级高一课题课时4.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导学目标目标解读1.进一步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能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和计算共点力的平衡问题。

2.初步掌握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正确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

学法指导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根据平衡条件选用适当的方法,列出平衡方程进行求解。

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1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用20~25分钟,安排在课内则只用20分钟左右。

通过教材中的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利用共点力平衡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本节课重点是应用共点力平衡解决三力平衡和多力平衡问题,需清楚合成法、正交分解法在处理平衡问题中的应用,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方法的选择,总结解题的基本思路。

课前准备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

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惊险的杂技表演中,为什么走钢丝的演员不会掉下来呢?因为他们所受的合外力均为零。

那我们怎样利用物体的平衡来处理一些实际遇到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讨论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图片展示第一层级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第二层级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补充质疑教师点评主题1:推箱子和拉箱子解答时要准确的作图。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设计)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二节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其主要内容是对共点力平衡状态的进一步理解和对平衡条件的应用。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章是在前几章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的物体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平衡态。

要解决好共点力下物体的平衡问题,受力分析是基础,也是关键。

教材列举了两个例题,不仅要让学生加深对平衡条件的理解,更是要让他们学习和掌握解决共点力物体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力的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因此,它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学习了“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等基础知识,已经具有一些分析简单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处理平衡问题,利用平衡条件来解题应该问题不大。

但是,由于高一学生对受力分析理解不透彻,而且又是首次接触正交分解法的应用,所以还不能很灵活地用。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情况,现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利用共点力物体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问题;②通过解决平衡问题进一步理解共点力平衡状态;③能够熟练地应用〝力的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方法来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自己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思路和方法。

②通过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评价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①通过处理平衡问题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思维方式。

②通过平衡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平衡问题中的平衡美、对称美等美育教育。

4.教学重点:①受力分析②正交分解法5、教学难点: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法,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展示台、学案。

四、教学流程:图1cosθ-Gsinθ=0………1sinθ-Gcosθ=0 (2)= Gcosθ+F1sinθ=564N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设计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设计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力学问题一、教学目标:1.理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2.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示例问题。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通过示意图展示一组共点力的情况,引发学生对力的平衡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顾牛顿三定律,并向学生提问:“如果一个物体处于一组共点力的作用下,它是否一定处于力的平衡状态?为什么?”(学生回答)3.引入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处于一组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该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称这组力在该物体上满足共点力平衡条件。

”4.引导学生讨论共点力平衡条件的表达方式。

步骤二:解释共点力平衡条件1.解释共点力平衡条件的表达方式:“对于共点力的作用点,它们沿着同一直线受力,因此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共点力平衡条件的表达方式:ΣF=0。

”2.解释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含义:“ΣF=0表示共点力的代数和等于零,即力的合力为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3.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作用。

步骤三: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1.通过示例问题向学生展示如何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力学问题。

2.解析示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首先,绘制力的示意图和所受力的方向,然后使用共点力平衡条件ΣF=0,列出代数方程,最后求解未知量。

”3.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训练,解决指定问题。

4.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的困难。

步骤四:巩固和拓展1.进行力学问题的小组竞赛,鼓励学生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并加强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共点力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并展示相关案例和讲解背后的力学原理。

四、教学评估1.设计力学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答,并检查他们的解题过程和解题思路。

高中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高中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高中共点力的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2.理解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应用;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共点力的平衡概念,例如:站在地面上的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等。

2.基本概念讲解︰讲解共点力的定义、平衡条件及其意义等基本概念。

3.物体受力分析:讲解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以及各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的性质和作用。

4.平衡条件的应用: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衡条件的应用。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平衡条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2.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衡条件的应用;3.适时进行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例题讲解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及时掌握和应用平衡条件;2.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步巩固所学知识;3.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PPT:提供清晰简洁的幻灯片,展示关键知识点;2.物理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3.教学视频:提供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理解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将了解和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等。

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是沪科版物理教材必修1第四章的第三节内容,本章的前两节主要研究了如何求合力与分力,为本节课共点力的平衡做了很好的铺垫,而共点力的平衡又是第五章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在必修一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学习者分析】首先,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二力平衡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为本节课多个共点力平衡的学习做了铺垫;其次,学生在高中入学三个月以来,已经适应了高中物理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本次参赛班级学生学习习惯普遍较差,例如书写不规范,作图不准确等,同时,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数学计算能力不尽如人意,实验操作能力不强,这些都是影响本节课学习效果的因素。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什么是平衡状态;②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三个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使学生理解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平衡状态的概念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问题。

【教学策略】1. 由精彩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在实验探究中,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3. 利用多媒体展示重点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4. 当堂检测,在学习平衡状态和平衡条件之后,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检测和巩固重点知识。

【教学活动过程】【板书设计】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一、平衡状态内容: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二、从二力平衡到共点力平衡1. 二力平衡条件:合力为零2. 共点力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三、用合成法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完美版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完美版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渭南瑞泉中学徐利平【教材版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设计理念】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创建一定的教学情景。

课堂中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探究实验、学生讨论及展示等课堂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及学习自主性。

2.不少同学感到物理难,就难在物理规律的应用上。

本节课创造性的引导学生,将原本是平衡条件的推导与应用的结论,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将有利于学生对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复习物体的平衡状态,接着利用几个同学拉绳子的小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物体的平衡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应用的激情,对设计中碰到的问题,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共同解决,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精神。

最后,通过实验交流,得出结论。

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物理实验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学习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内容包括物体的平衡状态、平衡条件和力的平衡。

共点力平衡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力的概念、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列方程运算等多方面物理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问题,是高一物理的难点,同时是解决高中力学问题的基础。

另外,平衡问题中,涉及到的各种物理模型,在今后物理学习中会经常见到,对高一学生来讲,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模型素材。

因此,学好本节课对今后力学学习意义重大。

但刚开始学习时,力的平衡理论并不难掌握,只是后续应用较为困难。

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衡的概念及其条件,难点是实验探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加以简单应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牛顿第一定律,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会比较容易;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分析推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学生也不会有太大困难,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即可;但学生在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时会感到比较困难,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并可通过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

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沪科教版必修一教案

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沪科教版必修一教案

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沪科教版必修一教案1. 知识点概述在物理学的力学中,我们常常用向量来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

对于处于不动或以恒定速度运动状态下的物体,力的合力为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本次教案将主要介绍共点力系统的平衡状态及其应用。

2. 教学目标•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性质。

•理解共点力系统对物体的影响。

•掌握分析共点力系统的方法。

•了解共点力平衡的判定条件。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共点力的概念共点力是指几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的情况。

比如一个球在桌子上,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都作用于这个球的同一点上,这些力就是共点力。

3.2 共点力的性质共点力有以下几个性质:•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

•共点力的合力作用方向和作用点相同。

•共点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各力的代数和。

3.3 共点力系统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共点力系统时,我们通常使用以下方法:•将各力按照大小和方向用向量表示。

•将所有力的起点放在同一点上,即物体的作用点。

•将所有力的终点向两侧移动,形成一个封闭的图形。

•求出各力的合力向量,判断是否为零。

3.4 共点力平衡的判定条件共点力系统达到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零。

这个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判断:•向量法:画出力的向量图,看向量图的几何关系是否构成一个平衡的图形。

•解析法:通过代数运算计算出所有力的分量的代数和是否为零。

•装置法:使用天平等装置,测量各力大小,判断物体是否水平。

3.5 共点力平衡的应用共点力平衡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工程:结构物的设计和施工时需要考虑共点力平衡的问题。

•机械工程:机器和装置的设计和制造中需要考虑共点力平衡的问题。

•生命科学:了解共点力平衡对人体静态平衡的影响。

4. 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力学知识,如向量运算、平衡条件等。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共点力系统的特点和分析方法,以及其在现实问题中的应用。

•利用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学历案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学历案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概念,能准确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共点力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通过受力分析,利用平衡条件求解未知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2)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1)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与求解。

(2)多物体系统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三、知识回顾1、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3)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2、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四、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比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悬挂着的吊灯、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等。

这些物体为什么能够保持这样的状态呢?这就涉及到共点力的平衡问题。

五、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此时,这几个力的合力为零,我们把这样的几个力称为共点力。

六、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是: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即:\(F_{合}=0\)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称之为二力平衡。

如果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可以先将这些力进行合成,最终合力必定为零。

七、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求解未知力(1)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

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③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出力的平衡方程。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以下是一份《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的简要示例: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简单的受力分析之后,首次从相互作用的角度来对物体的运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又是后面进行牛顿运动定律学习的思想起点,所以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平衡状态,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推
论。

2. 进一步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熟练掌握正交分解法。

3. 能依据平衡条件利用合成或分解方法计算平衡问题。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教学重点:平衡概念的理解、正交分解法的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及推论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衡概念的理解、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分析图甲、乙、丙、丁分别画出了重力为G的木棒在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这些力都位于同一平面内。

2. 讲解平衡状态和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推论。

3. 通过例题讲解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 小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要的示例,实际教学设计可能因课程标准、学生情况和教学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案(2)

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案(2)

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二、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重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难点: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教学步骤:一、知识点整合知识点1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同时也是关键所在,一般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步骤如下:1.明确研究对象.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化.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既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2.按顺序找力.必须是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3.画出受力示意图,标明各力的符号4.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特别提醒:本考点考查考生的基本功: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处理力学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所以要熟练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知识点2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作用在物体的,或者它们的作用线,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平衡状态: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3.平衡条件:推论:(1)共点的三力平衡时,表示三力的矢量可以形成封闭的矢量三角形.(2)物体受n个力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中n-1个的合力一定与剩下的那个力等大反向.【例1】(2009年中山一中)如图所示,猎人非法猎猴,用两根轻绳将猴子悬于空中,猴子处于静止状态.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猴子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绳拉猴子的力和猴子拉绳的力相互平衡C.地球对猴子的引力与猴子对地球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人将绳子拉得越紧,猴子受到的合力越大【解析】以猴子为研究对象,猴子受自身的重力和两根绳子的拉力,共三个力,绳子拉猴子的力和猴子拉绳子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地球对猴子的引力和猴子对地球的引力也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绳子拉得越紧,猴子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仍然为零.【规律总结】要区分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知识点3 共点力平衡的处理方法1.三力平衡的基本解题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即分析物体的受力,把某两个力进行合成,将三力转化为二力,构成一对平衡力,二是把重力按实际效果进行分解,将三力转化为四力,构成两对平衡力. (2)相似三角形法:利用矢量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的关系,建立方程求解力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往往能收到简捷的效果.2.多力平衡的基本解题方法:正交分解法利用正交分解方法解体的一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3)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是让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正交分解;(4)x方向,y方向分别列平衡方程求解.特别提醒:求解平衡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能多力,也不能少力,对于三力平衡,如果是特殊角度,一般采用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非特殊角,可采用相似三角形法求解,对于多力平衡,一般采用正交分解法.知识点4 动态平衡特别提醒:物体受到几个变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共点力的动态平衡.此类问题往往有这样的特点:(1)物体受三个力;(2)有一个力大小方向始终不变(一般是重力);(3)还有一个力的方向不变.我们可以采用图解法或者解析法求解.【例2】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O的正上方固定Array一个小定滑轮,细绳一端拴一小球,小球置于半球面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如图所示.今缓慢拉绳使小球从A点滑向半球顶点(未到顶点),则此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大小N及细绳的拉力T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N变大,T变大B.N变小,T变大C.N不变,T变小D.N变大,T变小【解析】对A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力三角形AF′N与几何三角形OBA相似,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解得N不变,T变小.【答案】C【规律总结】相似三角形法是解平衡问题时常遇到的一种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受力分析,寻找力的矢量三角形和结构三角形相似.图1-3-5课堂训练1、如图4-2-1所示,重为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成α角斜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G大小B.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等于G—FsinαC.动摩擦因数为F cosα/GD.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cosα2、如图4-2-2所示,物体重200N,与竖直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用与墙面成α=30º的力F,使木块沿墙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可能约为A.300N B.200NC.188N D.231N3、如图4-2-3所示,在O点用水平力F1缓慢拉动重物G,在α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A.F2变小,F1变大B.F2变大,F1变小C.F1、F2都变大D.F1、F2都变小4、如图4-2-4所示,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物体A和B,A、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力F拉B,而B仍保持静止,则此时A.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B.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C.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D.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5、如图4-2-5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许增大水平力F,而物体仍能保持静止时A.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一定增大B.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不一定增大C.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而支持力一定增大D.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而支持力不一定增大6、如图4-2-6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直角劈M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若m在其上匀速下滑,M仍保持静止。

《共点力平衡的应用 》教案

《共点力平衡的应用 》教案

共点力平衡的应用[本章本节概述]本章讲述有关力的基本知识,包括了以后学习的动力学和静力学所必须的预备知识,基础性和预备性仍然是本章的特点。

力学平衡状态是比较常见的力学状态,研究物体力学平衡状态的种类,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是本章的主要任务。

物体的力学状态与物体的受力情况紧密联系。

研究物体的平衡状态,归根结底就是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研究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受力条件。

力的平衡要有正确的思路: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其次是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对于不成直角的受力问题可以用正交分解方法求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3.学会使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培养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法,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以题引法,讲练法,启发诱导,归纳法。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一、复习导入:复习(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保持 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1、 取研究对象。

2、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

3、对研究对象所受力进行处理,选择适当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

4、建立适当的平衡方程。

5、对方程求解,必要时需要进行讨论。

平衡条件的应用静态平衡 动态平衡三力平衡 多力平衡(三力或三力以上):正交分解法合成法 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 用图解法解变力问题a: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合力等于 0 ,这就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b: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外力的合力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教师归纳:平衡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保持静止状态。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一、课程标题:探索共点力的平衡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共点力的概念;2. 理解共点力如何影响平衡;3. 运用共点力法改善平衡。

三、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平衡和共点力之间的关系;2. 掌握使用共点力调整平衡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共点力保持平衡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认识共点力(1)定义共点力:共点力是指任何两个物体间存在的一种感知作用,它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人们的思维和情感的反应。

(2)了解共点力的影响:共点力的影响可以通过鼓励,压制,支持,影响等给他人带来很大的改变,同时也通过使对象感到安全,信任,宽恕和自我发现等影响方式,使和谐凝聚和力量正面化。

2. 理解共点力如何影响平衡(1)共点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平衡和失衡:当外部物体发生变化时,共点力会作用在内部物体处,从而影响其稳定性,造成近似平衡或偏离平衡状态。

(2)分析平衡的变化:人们可以利用共点力来分析外部原因对平衡的影响,从而从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考虑其他物体与其本身的相互作用,客观地分析其施加于自身的影响,以更好地控制平衡性。

3. 运用共点力调整平衡(1)了解共点力对平衡的影响:当外部物体的变化会影响平衡时,共点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相互作用,分析其影响,从而更好地控制平衡性。

(2)运用共点力调整正确的平衡状态: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分析,利用挤压以及悬空,移动,紧绷或放松平衡物体等来改变平衡状态,也可以运用共点力调整平衡。

五、教学方法:1. 辅导式法:通过讲解,提示和引导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地把握教学重点;2. 情境设计:形成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模拟实际情景中探索学习;3.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互相鼓励和支持,促进对共点力的理解。

六、教学步骤:1. 引导性学习:让学生理解共点力的定义和影响;2.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外部情境变化与共点力的关系;3. 合作实践:学生利用共点力进行相关探究;4. 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统一认识;5. 情境应用:活动完成后,布置练习,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案.docx

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案.docx

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二、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重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难点: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保持或,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a: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合力等于_______ ,这就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b: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外力的合力关系是_________ O2:学生冋答问题后,师进行评价和纠正。

3:引入:本节课我们来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一些实际问题。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熟练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状态下有关力的计算。

2:进一步熟练受力分析的方法。

(-)学习日标完成过程: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应用举例:例题1: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A点,线的屮点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端B用手拉住,当A0与竖直方向成&角,0B沿水平方向时,A0及B0对0点的拉力分别是多大?教师解析本题:先以物体m为研究对彖,它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悬线的拉力,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悬线屮的拉力大小为F = mg。

再取0点为研究对像,该点受三个力的作用,即A0对0点的拉力F1,B0对0点的拉力F2,悬线对0点的拉力F,如图所示: 解法一:用力的分解法求解:将F =mg 沿Fl 和F2的反方向分解,得到F =F = mg / cos 0.得到耳=mg / cos &;F r= mgtagOrfl Fx 戸0;及Fy 合=0得到: j F } cos 0 一 mg - 0 [F } sin 0 = F 2 解得:片=mg / cos 0; F 2 = mg tan 0结合例题总结求解共点力作用下平衡问题的解题步骤:(1) 确定研究对彖(2)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受力图;(3) 据物体的受力和己知条件,采用力的合成、分解、图解、正交分解法,确定解题方法; (4) 解方程,进行讨论和计算。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知道共点力,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能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实际问题。

4.掌握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

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

2、在二力平衡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共点力平衡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为0。

3、会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知识点01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平衡状态:物体 或做 .2、平衡条件:F 合= 或F x = ,F y = .3、常用推论①若物体受n 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 -1)个力的合力 .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 三角形. 4.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或作讨论.5、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1).合成法:一个力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常用于非共线三力平衡. 2).正交分解法:F x 合=0,F y 合=0,常用于多力平衡.3).矢量三角形法,把表示三个力的有向线段构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常用于非特殊角的一般三角形.知识点02 三力静态平衡知识精讲目标导航【即学即练1】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于P 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 N ,O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F =mg tan θB.F =mg tan θC.F N =mgtan θD.F N =mg tan θ知识点03 三力以上静态平衡【即学即练2】(多选)如图所示,轻质光滑滑轮两侧用轻绳连着两个物体A 与B ,物体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均静止.已知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θ<90°),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物体B 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B.物体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 A g cos θC.物体B 对地面的压力可能为零D.物体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 B g -m A g sin θ知识点04 三力动态平衡1.动态平衡是指物体的受力状态缓慢发生变化,但在变化过程中,每一个状态均可视为平衡状态.2.常用方法 (1)解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方程,得到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函数表达式(通常为三角函数关系),最后根据自变量的变化确定因变量的变化. (2)图解法此法常用于求解三力平衡问题中,已知一个力是恒力、另一个力方向不变的情况.一般按照以下流程分析:受力分析―――――――→化“动”为“静”画不同状态下的平衡图――――――→“静”中求“动”确定力的变化 (3)相似三角形法在三力平衡问题中,如果有一个力是恒力,另外两个力方向都变化,且题目给出了空间几何关系,多数情况下力的矢量三角形与空间几何三角形相似,可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解(构建三角形时可能需要画辅助线).【即学即练3】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根筷子夹住一个小球,甲倾斜,乙始终竖直.在竖直平面内,甲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筷子与小球间的摩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小球质量一定,随着θ缓慢增大,小球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筷子甲对小球的弹力不变B.筷子乙对小球的弹力变小C.两根筷子对小球的弹力都增大D.两根筷子对小球的合力将增大知识点05 三力以上动态平衡【即学即练4】质量为M的木楔倾角为θ(θ<45°),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木楔斜面上时,它正好匀速下滑。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教材分析】共点力平衡是生活中既常见又重要的一个问题,前面学习了力的合成和分解,这些正是解决共点力物体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一节主要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材由浅入深地安排了两道例题,一方面使得学生加深了对平衡条件的理解,一方面对训练学生的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共点力平衡现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2.用生活情景引入课题,通过实验探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实验中通过轻质小环,三根细绳,三个弹簧测力计探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轻质小环可以忽略重力带来的影响,同时,实验中所需要的器材容易获得,方便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并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难点: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高耸的岩石,婀娜多姿的平衡鸟,平衡木上的运动员,它们都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

我们这节课来探究这一问题。

二、新课探究探究点一共点力的平衡1.提出问题:什么是共点力,如何理解共点力的平衡2.小组合作:联系生活,阅读教材第88页,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

3.归纳小结:(1)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便叫小为()F例题3:下图两种情况中,球的重力均为g,斜面倾角为,挡板对球的压力分别为()答案及解析:对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高一物理上册《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上册《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2.采用分组讨论、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共点力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
3.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方法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强调物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4.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空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共点力平衡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设计: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共点力平衡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
2.练习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期间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正确解题。
3.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反馈,指出共性问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共点力平衡的条件、矢量合成法的运用以及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共点力平衡条件: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讲解共点力平衡的三个条件,即力的作用线共点、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矢量合成法:以直观的图示和动画形式,讲解矢量合成法在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4.牛顿第一定律:结合共点力平衡,讲解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共点力平衡条件、矢量合成法及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高新完全中学高一年级郭忠孝
【课标分析】
知道什么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知道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即合力为零。

会分析生活中的共点力平衡的实例。

【教材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对平衡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只限于二力平衡。

高中阶段要在此基础上延伸,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探讨多个共点力平衡的问题,其中三个共点力的平衡是重点,动态平衡是难点。

【教法分析】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节基础知识点、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学生合作探究并分组展示,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学法分析】
学生要思考物体受共点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些共点力满足什么条件。

注意物体受三力平衡时的分析和研究,动态平衡题目的分析与研究,加深物体平衡与生活实例的结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处理平衡问题时一题多解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动态平衡。

【教学方法】
归纳法、分组探究展示法、小组互评加教师点评法【教学用具】
PPT、小黑板、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温故知新:PPT展示本节基础知识点、共点力平衡解题的常用方法、基本步骤。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评价和纠正。

3.引入:本节课我们来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二、新课展示
(一)各学习小组利用小黑板展示课前分组学习、小组讨论成果。

1.展示完成后由其它小组的同学对讲解过程进行提问。

2.下一组为上一组的展示情况打分。

3.必要时教师对展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和指正。

(二)学习目标完成情况。

教师对整个展示过程作出评价,肯定亮点,指出不足。

(三)感悟高考。

PPT展示高考真题,师生共同分析。

让学生体会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考察情况,知道一道复杂的题目其实都是由多个基本知识点构成的,所以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解题方法,都可以从容应对,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本节内容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点:
1.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时常用的方法:力的合成法、力的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

2.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定研究对象;
(2)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3)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运用平衡条件,选用适当方法,列出平衡方程求解。

四、作业布置
练习一的1、2、3、4题
五、板书设计
⎪⎪⎪⎪⎪⎪⎪⎪⎪⎩
⎪⎪⎪⎪⎪⎪⎪⎪⎪⎨⎧⎪⎪⎪⎪⎩⎪⎪⎪⎪⎨⎧⎪⎪⎪⎪⎩⎪⎪⎪⎪⎨⎧⎪⎩⎪⎨⎧==列出平衡方程求解当方法,运用平衡条件,选择适4.平衡状态分析研究对析研究对象3.画出受力示意图
析,并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2.结点)确定研究对象(物体或1.解题题的一般步0合y F 0合x F 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力的分解法
力的合成法常用的方法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点
【教学反思】
各小组都能完成相应的题目,展示时也都能讲清楚,但仍存在部分同学语言表达不够准确,说明基础知识仍不牢固,这一点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格外注意。

在解决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时,通过一题多解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解题的方法,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