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三大题模板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教资笔试科三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教资笔试科三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教资笔试科三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模板第1篇:清风语文精编教案学案【创新设计】高中 2.6 波的干涉、衍射题组训练教科版选修342.6 波的干涉、衍射题组一多普勒效应1.根据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发生变化B.当波源与观察者同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C.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D.当波源与观察者反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解析当波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距离减小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当二者的相对距离增大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但距离不变时(如圆周运动),则不会出现多普勒效应,选项A错误;当波源与观察者同向运动时,二者的距离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选项B错误;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二者的相对距离减小,故选项C正确;当波源与观察者反向运动时,二者的相对距离增大,D正确.答案 CD 2.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解析凡是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因此利用光波的多普勒效应便可测定遥远星体相对地球远离的速度,故A选项正确;被反射的电磁波,相当于一个运动的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其频率发生变化,由多普勒效应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运动物体的速度,故B选项正确;对于C选项,铁路工人是根据振动的强弱而对列车的运动情况做出判断的,故不正确;炮弹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声波,人耳接收到的频率与炮弹的相对运动方向有关,故D选项正确.答案 ABD 3.如图2-5-8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图2-5-8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C.女同学在C点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D.女同学在C点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解析女同学荡秋千的过程中,只要她有向右的速度,她都有靠近声源的趋势,根据多普勒效应,她都感到哨声音调变高;反之女同学向左运动时,她感到音调变低,选项A、D正确,B、C错误.答案AD 4.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超声波,结果该超声波被那辆轿车反射回来时,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时低.(1)此现象属于 A.波的衍射 C.多普勒效应B.波的干涉 D.波的反射()(2)若该路段限速为100 km/h,则该轿车是否超速?(3)若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反射回的频率应怎样变化?解析(1)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生时低,此现象为多普勒效应.(2)因巡警车接收到的频率低,由多普勒效应知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远离,而警车车速恒定且在后面,可判断轿车车速比巡警车车速大,故该轿车超速.(3)若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时,此时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靠近,由多普勒效应知反射回的频率应偏高.答案(1)C(2)超速(3)偏高题组二波的衍射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波的衍射现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不可能发生衍射现象B.要观察到水波明显的衍射现象,必须使狭缝的宽度远大于水波波长C.波长越长的波,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D.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解析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即任何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只不过存在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而已,只有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C、D正确.答案 CD 6.如图2-5-9所示,S是波源,M、N是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左右自由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点无明显振动,为使A点能发生明显振动,下列采取的办法可行的是()图2-5-9A.增大波源振动频率 C.将N板向右移答案 BD 7.如图2-5-10所示,图中O点是水面上一波源,实线、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B.减小波源振动频率 D.将N板向左移图2-5-10A.整个区域 B.阴影Ⅰ以外区域 C.阴影Ⅱ以外区域 D.上述答案均不对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挡板A比波长大的多,因此波不会绕过挡板A,而小孔B的大小与波长差不多,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B 正确.答案 B 题组三波的叠加8.如图2-5-11所示,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均相等,当它们相遇时可能出现的波形是下图中的()图2-5-11解析当两列波的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相遇时,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在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重叠的区域内所有的质点振动的合位移为零,而两列波的后半个波(或前半个波)的波形保持不变,所以选项B正确;当两列波完全相遇时(即重叠在一起),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所有质点振动的位移均等于每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使得所有的质点振动的位移加倍,所以选项C也是正确的.答案 BC 9.如图2-5-12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2×10 m和x=12×10 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 =0.4 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 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0.2 m和0.8 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 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1-1图2-5-12 A.质点P、Q都首先沿y轴负向运动 B.t=0.75 s 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C.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 4D.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 解析根据“上下坡”法可以判断,质点P、Q都首先沿y轴负向运动;两列波波速相等,经过t=0.75 s,两波传播的路程都为30 cm,但P、Q两质点并不沿x 轴运动;t=1 s时刻,左边波传到x=60 cm处,右边波传到x=40 cm处,两波的波谷相遇在M点,叠加后质点M的位移为-4 cm.答案 AD 题组四波的干涉10.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2-5-13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图2-5-13 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发生干涉 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 C.P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D.P点的振动始终减弱解析从题图中看出,两列波的波长不同,但同一介质中波速相等,根据v=λf,知频率不同,所以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B 正确;因为不能发生干涉,所以虽然此时刻P点的振动加强,但不能始终加强,当然也不能始终减弱,所以本题选B.答案 B 11.当两列相干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B.质点P的振幅最大 C.质点P 的位移始终最大 D.质点P的位移有时为零解析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说明P点是振动加强点,P点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质点P的振幅最大,质点P振动加强,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位移有时为零,有时最大,选项A、B、D正确.答案 ABD 12.图2-5-14所示为t=0时刻简谐横波a与b的波形图,其中a沿x轴正方向传播,b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 m/s,振动方向都平行于y轴.下图画出的是平衡位置在x=2 m处的质点从t=0开始在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像,其中正确的是()()图2-5-141解析由题,两列波的波速相等,波长相等,则频率相等,能发生干涉.过周期后,4两列波的波峰同时到达x=2 m处的质点,则此质点振动总是加强,振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和,即为3 cm,开始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开始振动,所以图像B正确.答案 B 题组五波的衍射现象和干涉现象的比较13.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2-5-15甲、乙所示,则()图2-5-15 A.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B.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C.图甲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D.图甲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解析同图可以看出,图甲是水波通过小孔的情况,属于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是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叠加形成的干涉图样,属于波的干涉现象,选项D正确.答案D 14.在同一地点有两个静止的声源,发出声波1和声波2.在同一空间的空气中沿同一方向传播,如图2-5-16所示为某时刻这两列波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5-16 A.波1速度比波2速度大 B.这两列波的频率相同C.在这两列波传播方向上,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D.相对于同一障碍物,波1比波2发生衍射现象更明显解析在同一种介质中,各种频率的机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选项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波1的波长大于波2的波长,由公式v=λf可得,波1的频率小于波2的频率,选项B错误;由于两列波的频率不同,两列波不能发生干涉,选项C正确;对于同一障碍物,波长越大衍射越明显,选项D正确.答案 CD 15.如图2-5-17所示,S是水面波的波源,xy是挡板,S1,S2是两个狭缝(SS1=SS2),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得多,试回答以下问题:图2-5-17(1)若闭上S1,只打开S2,会看到什么现象?(2)若S1、S2都打开,会发生什么现象?(3)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波峰和波谷,那么在A、B、C、D各点中,哪些点振动最强,哪些点振动最弱?解析(1)只打开S2时,波源S产生的波传播到狭缝S2时,由于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得多,于是水面波在狭缝S2处发生衍射现象,水面波以狭缝S2处为波源向挡板另一侧传播开来.(2)因为SS1=SS2,所以从波源发出的水面波传播到S1,S2处时它们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当S1,S2都打开时产生相干波,它们在空间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一些地方振动加强,一些地方振动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间隔开,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3)质点D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是振动最强点;质点B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也是振动最强点;质点A、C是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这两点振动最弱.答案(1)水面波以狭缝S2处为波源向挡板另一侧传播开来.(2)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3)B,D点振动最强,A,C点振动最弱. 8第2篇:高中语文必修三书愤李军教案教学设计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书愤岳麓实验中学李军一、教学目的1.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书愤》的思想内容。

高中科目三语文教案模板

高中科目三语文教案模板

课题:《<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感受作品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1. 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2. 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教学难点:1.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2. 人物命运与社会现实的关联。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红楼梦》原著、相关资料、PPT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红楼梦》相关章节,整理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那么,这部作品中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二、新课讲授1.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a. 宝玉:多情、善良、叛逆,具有双重性格。

b. 王熙凤:机智、能干、心狠手辣,善于权谋。

c. 林黛玉:才情出众、敏感多疑、孤高傲世。

d. 贾母:慈爱、宽容、讲究排场。

2. 人物形成原因分析a. 家庭背景: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其家庭背景息息相关。

b. 时代背景: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拓展延伸1. 观看《红楼梦》影视作品,对比原著人物形象。

2. 收集有关《红楼梦》的评论文章,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

五、课堂小结1. 总结《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强调人物命运与社会现实的关联。

六、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分析的短文。

2. 阅读原著,关注人物命运,思考作品的社会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了解了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作品的社会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感受作品的时代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必过篇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必过篇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万能必过篇第19题:教学目标与确定依据第20题:教学目标之教学片段第21题:设计具体教学活动第19题教学设计:知识与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十九题第一部分一:诗歌教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理解、掌握、积累(此处填写文中关键字词)词语,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意象,学习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学习诗歌中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情感,激起对古典(或者现代)诗歌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

二:文言文教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积累文言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写景论证写人记事手法,提高对文言文作品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第十九题第二部分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1.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摘抄问题中的课标要求部分内容)在这要求的指导下,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2.教材文本本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主要选择了(什么)类文章,文章主要描写了(文章大致内容),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与能力里找一条)知识,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里找一条)情感,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3.学情分析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X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浅易的文言/诗歌知识,认识和分析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于诗歌的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必过的攻略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必过的攻略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必过的攻略一、前言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的考查内容主要涉及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策略等方面。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这一科目,我们精心整理了这份模板攻略,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学设计模板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能够……- 过程与方法:通过……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的认识2.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内容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分析……4. 互动环节:开展……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5. 练巩固:布置……练,巩固所学知识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7.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4. 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反馈和自身教学情况,调整……方面的教学策略三、教学评价模板1. 学生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时性等- 考试成绩:分析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需求,是否需要调整-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需要增减或调整- 教学效果:评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成果如何四、教学策略模板1. 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内容- 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案例等引导学生进入状态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课堂提问: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 注重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设置分层作业: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4. 强化练-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练进行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错题整理:鼓励学生整理错题,巩固知识点五、结语通过以上模板的指导,相信考生能够在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的备考中更加得心应手。

教资科三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教资科三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长歌行》;(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2)引导学生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意境;(2)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长歌行》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表达了怎样的意境?(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内涵是什么?4. 课堂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深入讲解教师针对诗歌的意境、表现手法、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6.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诗歌背诵、默写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长歌行》;2. 搜集有关汉乐府的资料,了解其背景和特点;3. 比较阅读《长歌行》与其他古代诗歌,分析其异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深入讲解、练习巩固等环节,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表现手法和内涵,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提高教学效果。

科目三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科目三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离骚》的文学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2)掌握《离骚》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3)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传统文化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离骚》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2)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理解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2)鉴赏《离骚》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等辅助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屈原生平事迹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离骚》的学习兴趣;(2)介绍《离骚》的文学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离骚》,掌握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2)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合作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离骚》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3)教师引导学生鉴赏《离骚》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1)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探究精神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离骚》的理解程度;3.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离骚》的掌握情况。

高中语文教案科目三模板

高中语文教案科目三模板

课题名称:《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设计者:(姓名、通讯地址)一、概述学科:高中语文年级:高一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本课题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主要介绍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所需课时为2课时。

概述学习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2. 诗歌的常见形式与结构3. 诗歌的鉴赏方法4. 诗歌鉴赏案例分析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流派。

2. 掌握诗歌的常见形式与结构。

3. 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和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通过诗歌鉴赏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准备:1.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

学习者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学习准备:1. 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

学习者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学习准备:1.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

2. 学生对诗歌具有一定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要教学与活动策略: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2.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诗歌鉴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技巧。

4. 诗歌鉴赏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关键问题:1.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2. 课外阅读材料:中国古代诗歌选集教学工具:1. 多媒体课件2. 投影仪3. 黑板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

高中语文科三教案设计模板

高中语文科三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高中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科三考试的基本题型和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三考试的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考试态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1. 科三考试的基本题型及答题技巧。

2. 考试心理调适方法。

教学难点:1. 不同题型的答题策略。

2. 考试过程中的心理调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科三考试的基本情况,引起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科三考试信息。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科三考试的基本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2. 分析各题型的答题技巧,如选择题的排除法、填空题的技巧等。

3.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各题型的答题策略。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科三考试题型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新课讲授1. 讲解考试过程中的心理调适方法,如调整呼吸、积极暗示等。

2. 分析考试焦虑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3. 分享成功考生的经验。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提出疑问。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准备科三考试复习资料。

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良好。

2. 针对不同题型,讲解答题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 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调整考试心态,提高考试成功率。

高中科目三语文教案模板

高中科目三语文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文学常识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2. 分析课文结构,领悟作者表达技巧。

3. 体会课文主题,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2. 分析课文表达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结合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及作品。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1.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重点字词,查阅词典,了解其含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作者表达技巧。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探讨课文主题。

3. 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拓展延伸1. 针对课文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如:背诵课文、撰写读后感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要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课堂所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表达清晰、逻辑严密等。

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六、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模板:课题:《<<红楼梦>>节选》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2. 分析课文结构,领悟作者表达技巧。

3. 体会课文主题,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2. 分析课文结构,领悟作者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教资语文科目三教案模板范文

教资语文科目三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掌握小说的三要素;(3)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难点:理解鲁迅先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鲁迅先生的图片,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等问题。

2. 教师总结反馈,纠正学生的读音和书写错误。

3.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分享关于小说的三要素。

(三)细读课文,深入分析1.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三要素。

2.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 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师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写一篇关于故乡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教资科目三教案设计真题

高中语文教资科目三教案设计真题

高中语文教资科目三教案设计真题教案标题:探究古文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以《红楼梦》中的《贾母诞辰》为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红楼梦》中的《贾母诞辰》一章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运用古文阅读技巧,解读古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贾母诞辰》一章的情节,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贾母诞辰》的读后感。

教学重点:1. 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结构分析等。

2. 理解《贾母诞辰》一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难点:1. 解读古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2. 理解《贾母诞辰》一章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红楼梦》中的《贾母诞辰》一章的文本材料。

2. 针对古文阅读的教学资源,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结构分析等。

3. 学生的课前阅读作业,包括对《贾母诞辰》一章的初步理解。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并简要介绍《贾母诞辰》一章的主要情节。

Step 2:词汇解析与句子结构分析(1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解读《贾母诞辰》一章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结构,并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辅助理解。

Step 3:情节理解与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学生分组阅读《贾母诞辰》一章的文本材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理解其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描写,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分享。

Step 4:情感表达与读后感撰写(15分钟)学生个人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贾母诞辰》一章的读后感,包括对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的理解,以及对故事情节的评价。

Step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读后感进行展示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

Step 6: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古文阅读与理解能力培养方面的收获,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教资高中语文科目三教案模板

教资高中语文科目三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阅读《红楼梦》,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分析情节结构。

2. 难点:深入挖掘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用具:1. 教学课件2. 《红楼梦》原著3. 笔记本、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主题等。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红楼梦》的了解。

二、阅读指导1. 学生阅读《红楼梦》第一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章节内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特点。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三、情节分析1. 学生阅读《红楼梦》第二、三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章节内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探讨小说的高潮、结局等。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

四、主题思想探讨1. 学生阅读《红楼梦》第四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章节内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如人性、命运、爱情等。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五、写作练习1. 学生根据对《红楼梦》的理解,撰写一篇读后感。

2. 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有较好的理解。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

3. 学生在小组讨论、写作练习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三大题实用模板.docx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三大题实用模板.docx

一、单选: 15 道*3 分 =45 分二、案例分析: 3 道共 40 分( 20+8+12)教学设计分析(评价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习作点评。

案例分析(材料+理论),就是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要结合教学论相关要求,评价教师的行为或者是教案的设计是否符合课标的要求; 针对作文类案例分析的考查,则需从教师角度出发,点评学生习作。

1.课程理念要点(1)课程性质:看材料中是否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

(2)课程理念:教师是否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的行为中,行为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是否符合语文课程理念。

(3)学段目标:课程目标系统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体现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特点。

根据学生所处学段,判断并且评析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

(4)教学建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方面教学建议及不同课型的具体教学建议。

教师的教学有没有符合或违背教学建议的行为。

(5)评价建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六方面的评价建议,可结合案例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利用。

2.教学过程要点(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否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 是否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又有所侧重 ; 是否落实学段目标和单元训练重点 ; 是否具体明确,可操作,可考核。

(2) 课堂导入:先指明所采用的导入方法,评析所用方法与教学内容是否适切;再评析课堂导入是否起到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示学习要点或集中学生注意力等效果 ; 最后,评析课堂导入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采用的手段等方面。

(3)教学片段:评析时要善于抓住主要信息,提炼优缺点,并且提出改进意见。

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宏观上,是否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中观上,是否反映语文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微观上,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程序是否循序渐进,练习设计是否有效,教学效果、教学氛围如何。

语文教资科目三教案设计答题模板

语文教资科目三教案设计答题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语法知识和文学常识。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语法知识和文学常识。

- 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 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 对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鉴赏和评价。

- 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结合课文背景,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2. 预习检查- 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汇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3. 自主阅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浏览、默读等。

- 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如画出重点字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等。

4.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检查反馈- 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堂作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6. 总结拓展-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知识要点。

-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拓展课外阅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

2. 作业评价:- 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质量、书写规范等。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必过的实战经验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必过的实战经验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必过的实战经验一、前言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主要考查考生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设计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大题模板并进行实战演练对于提高通过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及实战经验。

二、大题模板1.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培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培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教学重难点设计明确教学重难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3.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1)导入:通过……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引导学生……。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4)课堂练:设置……练,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培养……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7)布置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效果。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

(2)终结性评价:通过……方式,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三、实战经验1. 熟悉教材内容:深入了解高中语文教材的结构体系,掌握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2. 研究历年真题:分析历年科目三大题真题,总结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3. 制定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确保各个阶段的目标得以实现。

4. 实战演练:按照大题模板,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实战演练,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5. 请教前辈经验:向已经通过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前辈请教经验,取长补短。

高中语文科目三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科目三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中“月色”、“荷塘”等词语的古今异义;理解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理解文言文中“月色”、“荷塘”等词语的古今异义。

2. 把握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写作手法。

2. 分析文本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荷塘月色》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一下作者。

2. 回顾:回顾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对《荷塘月色》的背景有所了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划出文言文中“月色”、“荷塘”等词语的古今异义。

2.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文中“月色”和“荷塘”的描绘有何特点?(2)作者为何对“荷塘月色”如此着迷?(3)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何效果?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展示1. 学生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写作手法。

五、拓展延伸1.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朱自清在文中对荷塘月色的描绘有何意义?(2)如何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荷塘月色》的感悟。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课堂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布置作业1.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短文。

2. 预习下一课《背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展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必过大纲: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

必过大纲: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

必过大纲: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
题模板
一、文言文阅读题模板
题目要求
根据所给文言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解题思路
1. 首先,仔细阅读文言文材料,理解文意。

2. 分析文言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根据问题要求,从文言文中寻找相关信息。

4. 结合文言文的背景知识和常识,给出准确的回答。

示例回答
根据文言文材料,我认为答案应该是...
二、现代文阅读题模板
题目要求
根据所给现代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解题思路
1. 首先,通读现代文材料,理解文章主旨和观点。

2. 注意文章的结构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3. 根据问题要求,找到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

4. 结合现代文的背景知识和常识,给出准确的回答。

示例回答
根据现代文材料,我认为答案应该是...
三、作文题模板
题目要求
根据所给提示或话题,写一篇作文。

解题思路
1. 首先,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和提示内容。

2. 确定作文的主题和立意。

3. 列出要点和思路,进行组织和安排。

4. 写作时注意语言表达和段落结构的合理性。

示例回答
根据题目要求,我认为主题应该是...我认为...的原因有三个:首先,...其次,...最后,...。

(完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三大题模板

(完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三大题模板

(完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三大题模板一、单选:15道*3分=45分二、案例分析:3道共40分(20+8+12)教学设计分析(评价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作点评。

案例分析(材料+理论),就是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要结合教学论相关要求,评价教师的行为或者是教案的设计是否符合课标的要求;针对作文类案例分析的考查,则需从教师角度出发,点评学生作。

1.课程理念要点(1)课程性质:看材料中是否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

(2)课程理念:教师是否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的行为中,行为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是否符合语文课程理念。

(3)学段目标:课程目标系统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体现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特点。

根据学生所处学段,判断并且评析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

(4)教学建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方面教学建议及不同课型的具体教学建议。

教师的教学有没有符合或违背教学建议的行为。

(5)评价建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六方面的评价建议,可结合案例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利用。

2.教学过程要点(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否体现语文课程的根本理念;是否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又有所侧重;是否落实学段目标和单元训练重点;是否详细明确,可操作,可考核。

(2)课堂导入:先指明所采用的导入方法,评析所用方法与教学内容是否适切;再评析课堂导入是否起到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示进修要点或集中学生注意力等效果;最后,评析课堂导入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采用的手段等方面。

(3)教学片断:评析时要善于抓住首要信息,提炼优缺点,并且提出改进意见。

能够从几个方面斟酌:宏观上,是否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中观上,是否反应语文课程性子、课程根本理念,掌控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培养学生进修言语文字运用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微观上,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程序是否循序渐进,练设计是否有效,教学效果、教学氛围如何。

必过大纲: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

必过大纲: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

必过大纲: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一、题目分析本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的理解。

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个教学场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二、解题思路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

2. 分析学生特点,以便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3. 按照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撰写教学过程。

4.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和作业。

三、教学设计模板以下是一个教学设计的模板,可根据具体题目进行调整和补充。

一、教学内容《XXX》一文,主要讲述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难点1. 难点一:……2. 难点二:……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让学生阅读课文,完成……(自主任务)3. 课堂讲解:a. 讲解知识点一:结合课文内容,阐述……(知识点)b. 讲解知识点二:分析……(知识点)4. 课堂练: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练题)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讨论话题),分享心得。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五、课后作业1. 作业一:……2. 作业二:……四、注意事项1. 教学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课堂练和课后作业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4. 语言表达要清晰、简练,符合教学规范。

通过以上模板和注意事项,相信考生能够更好地应对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

祝大家考试顺利!。

科目三教案模板高中语文

科目三教案模板高中语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文学知识和写作技巧;(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深入理解文本;(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文学作品、尊重作者的态度;(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2)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2)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3)提出本节课的讨论主题。

2. 阅读与鉴赏(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4)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强调文章主旨。

3. 写作指导(1)教师讲解写作技巧,如:立意、选材、布局、修辞等;(2)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写作实践;(3)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修改建议。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2.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撰写一篇读书笔记;3. 拟定一个以课文为主题的写作题目,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4. 课后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15 道*3 分=45 分
二、案例分析:3 道共40 分( 20+8+12) 教学设计分析(评价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习作点评。

案例分析(材料+理论),就是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要结合教学论相关要求,评价教师的行为或者是教案的设计是否符合课标的要求; 针对作文类案例分析的考查,则需从教师角度出发,点评学生习作。

1.课程理念要点
(1)课程性质:看材料中是否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

(2)课程理念:教师是否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的行为中,行为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是否符合语文课程理念。

(3)学段目标:课程目标系统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体现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特点。

根据学生所处学段,判断并且评析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

(4)教学建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方面教学建议及不同课型的具体教学建议。

教师的教学有没有符合或违背教学建议的行为。

(5)评价建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六方面的评价建议,可结合案例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利用。

2.教学过程要点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否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是否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又有所侧重; 是否落实学段目标和单元训练重点; 是否具体明确,可操作,可考核。

(2)课堂导入:先指明所采用的导入方法,评析所用方法与教学内容是否适切; 再评析课堂导入是否起到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示学习要点或集中学生注意力等效果; 最后,评析课堂导入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采用的手段等方面。

(3)教学片段:评析时要善于抓住主要信息,提炼优缺点,并且提出改进意见。

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宏观上,是否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中观上,是否反映语文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微观上,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程序是否循序渐进,练习设计是否有效,教学效果、教学氛围如何。

(4)教学问题:评价教师上课时的问题是否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 是否做到针对实际,难易适度;问题设计是否顺序得当,发展思维能力;提问过程是否结构恰当,层次分明。

(5)教学效果; 在评析教学效果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评析作业:考虑量和质两个方面:从量方面看,主要是适量;从质方面看,包括课后作业的形式和内容。

课后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适应课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课后作业的内容要有针对性、选择性和探究性。

3.写作评价要点
(1)立意:明确、积极、深刻、新颖。

⑵选材:丰富、典型、详略得当。

(3)构思:巧妙、严谨,结构清晰。

(4)语言:规范、流畅、准确、富有文采。

三、教学设计:3道共65分(20+20+25)
(一)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

(二)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断,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三)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研讨与练习]。

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生字、单词、短语、概念、理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
(1.具体的与知识相关的方法,例如:写作方法、修辞手法、阅读技巧; 2.与学
习本身相关的方法,例如:学会探究学习、学会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景导入(具体怎么导,需简单阐述)
(2)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引导思考设置疑问学生思考回答启发性教学,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积极性。

学生学习用什么导入方法;大致的导
入内容为什么这么用;巡视
并个别指导:
学生学习
因材施教,针对不冋的问题进行个
别指导。

深入讨论教师深入提问学生讨论
循序渐进,借助集体的力量分析和
讨论问题。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学生补充师生合作,共同提炼学习内容。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实现德育情感提升教师提升学生分享
的目的。

(3)巩固练习
根据教学情况,将课后练习题作为巩固练习
(4)小结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做好归纳总结。

(5)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题第三题
2.在网络上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