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新古典综合学派
经济学派别知识 新古典综合学派
新古典综合学派新古典综合学派概述二战后,在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经济学家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学。
一系列在凯恩斯基本理论基础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综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宏观经济学”。
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以及分配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则被冠以”微观经济学”的名称。
新古典综合学派是所谓的“凯恩斯革命”之后起初最有影响力的凯恩斯学派,又先后自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Post-Keynesian Mainstream)”和“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
反映这个学派理论观点的代表著作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在经济政策上,主张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消除危机。
在经济制度方面,主张混合经济论,即公私机构共同对经济施行控制新古典综合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莫迪里安尼,托宾和索洛,这几个人都先后获得过诺贝尔奖。
而且他们都是属于涉猎广泛的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的研究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等等。
而且他是把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引入经济学分析的重要成员。
也是最早进行动态分析的经济学家之一。
而且他对于资本论的理解也是令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叹为观止的。
据说,对于马克思的价值论理解最深刻的就是萨缪尔森,他完成了所谓的价值转型问题。
只不过他是认为价格转化为价值。
他的弟子当中最出名的三个人应该就是斯蒂格里茨,默顿和迪克西特三人了。
莫迪里安尼(意大利后裔)不仅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而且也是MM定理的创始人之一。
MM定理至今为止仍然是新古典金融学的三大支柱之一。
莫迪里安尼认为,公司的经营目标不应该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公司价值最大化。
而托宾的两基金分离原理也是CAPM理论的雏形,而且托宾也拓展了货币需求理论。
索洛是AK增长理论的开创者。
后来人又在AK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内生增长理论,以解释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
新古典综合学派
凯恩斯经济学
一、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
• 保罗·萨缪尔森(1915-) • 詹姆斯·托宾(1918-2002) • 罗伯特·索罗(1924-) • 弗兰科·莫迪利阿尼(1918-) • 劳伦斯·克莱因(1920-):
凯恩斯经济学
二、新古典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战后的相对繁荣;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缓慢;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通胀压力; -凯恩斯学说与古典学派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凯恩斯经济学
(back)
• 附加“工资(向下)刚性”的古典总供给 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意义;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意义。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 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
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
长率
• 若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 零,则通货膨胀率就与 货币工资增长率一致。 经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线 表示了失业率与通货膨 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
凯恩斯经济学
u
(back)
• 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意义
新古典综合学派借助菲利普斯曲线 在凯恩斯主义框架内解释了价格决定和 通货膨胀问题;
凯恩斯经济学
•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意义 菲利普斯曲线为政府在物价稳定和充
分就业之间做出权衡提供了理论指导。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四、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政策主张 1、主张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相结合; 2、主张财政与货币政策并重; 3、主张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和
2、只要采用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货币政策对资本主 义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使经济趋于充分就业,传统的 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就可以重新适用,并把充分 就业的均衡状态维持下去。
新古典综合派
“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洛—斯 旺”模型的区别
• “哈罗德—多马”模型含有固定生产系数的 假设,即资本—产出的比率不变;而“索 洛—斯旺”模型认为生产系数是变化的,并 通过它可以调整投资与储蓄的关系,保证 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经济周期理论
•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只是从经济本身的不确定性和 有效需求理论方面说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 较大的不稳定性,经济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凯 恩斯并没有说明经济波动的周期性质。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增长理论的形成原因
• 现实问题的需要:战后西方国家的一度经济顺利 繁荣与发展,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这种繁荣与发 展的时间与所需的条件,从而他们的注意力不再 是经济萧条和大规模的失业,而是对经济增长问 题的研究。 • 政治需要: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和经济发 展,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希望自己的 经济增长模式能够成为为新独立的国家提供一种 示范,以免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有必要研究经 济增长问题。
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 何谓“新古典综合”? 1955年萨缪尔森在 《经济学》第三版中首次正式提出“新古 典综合”术语,即是把马歇尔的传统的古 典经济学理论同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综合 在一起,“总收入决定理论的要素与早先 的相对价格和微观经济的经典理论相结 合”。
何谓“新古典综合”
索洛—斯旺”模型
• 索洛—斯旺”模型认为生产系数是变化的, 并通过它可以调整投资与储蓄的关系,保 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不管经 济处于什么初始位置,经济将回到平衡增 长的路径。当经济处于平衡增长路径时, 人均产出增长率和人均消费增长率为零; 储蓄率的变化只 改变收入水平,不具有增 长效应
新古典综合派
政策主张
两个方面的创 新
两个基本主张
两个方面的创新
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思想的基础上,新古典综合派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主张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减少经济周期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0世纪50年代,汉森提出了以“反经济周期”为目的的“补偿性财政政策”(compensatory fiscalp olicy)和“补偿性货币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不追求每一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只求在经济周期的整个期 间实现收支平衡。在经济萧条时,主张采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同时中央银行放宽信用,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 息率,可以变萧条为繁荣;在达到充分就业、出现通货膨胀时,实施相反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同时紧缩信用,减 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以求得萧条与繁荣时期的相互补偿,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2、新古典综合派是从实证经济学的手段和目标的统一角度考虑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结合的。该学派的重 要代表人物萨缪尔森认为,现代混合经济制度仍然面临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生活质量,贫穷与不平等,生 态与生长等问题。这些问题全都涉及到价值判断,超出了狭义经济分析的范围。但是萨缪尔森认为可以通过实证 经济学对其做出实证分析。萨缪尔森认为可以这样做的原因是,在经济学这样复杂的学科中,怎么能保证经济手 段不会造成恰恰与想达到的目标相反的结果呢?萨缪尔森是从实证经济学手段与目标的统一角度考虑这些原来属 于规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他扩展了实证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范围,表现了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在研究课题 上的交叉和结合的取向。这为我们进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达到解决经济问 题的目的。
3-新古典综合派
• “新古典综合”一词是萨缪尔森首创的,在《经济学》的第五版(1961 年),他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以说明该理论体 系的特色。所谓“新古典综合”实质上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 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 • 这一综合的核心思想是:只要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来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能避免过 度的繁荣或萧条而趋于稳定的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则在这种经济环 境中,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如均衡价格理论、边际生产力分配 理论等等)将再度适用。 • 因此、新古典综合的特色,就在于将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国民收入决 定理论)同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和分配论揉和为一 体,从而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 经济理论体系。 • 鉴于1960年代后期以来严重的 “滞涨”,加上1950年代以来新剑桥 学派和货币学派的抨击,萨缪尔森从《经济学》第八版(1970年)起, 悄悄地收起了“新古典综合”的旗帜,将自己的经济理论体系改称为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借以重新突出这一理论体系的凯恩斯主义 色彩,以及它在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各个流派中的主导地位。
• 1985年,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二版 中,将自己的理论体系该称为“现代主流 经济学的新综合”。他说,“我们把各种 不同的思想流派——凯恩斯主义、古典学 派、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以及 现代宏观主流经济学——综合在一起。” • 总之,以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 综合”理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 展演变的。
– “混合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理论中的收入-支 混合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理论中的收入- 出模型,希克斯和汉森创造的IS-LM模型,还有新古典 模型, 出模型,希克斯和汉森创造的 模型 经济学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
索洛增长模型
发展经济学家罗伯特· 索洛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所提 出的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又称作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外生经济增长模型。 模型假设:
1.该模型假设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 2.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3.产出是一种资本折旧后的净产出,即该模型考虑资本折旧; 4. 劳动力和资本按其边际实物生产力付酬; 5.价格和工资是可变的; 6.劳动力永远是充分就业的; 7.劳动力与资本可相互替代。
新古典综合派
何谓“新古典综合”?
• 1955年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三版中首 次正式提出“新古典综合”术语,即是以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新 古典经济学而形成的综合经济学理论。
产生背景
凯恩斯革命后,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们对凯恩斯 的理论进行了大量的注释、补充和改进工作,这些被人 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后凯恩斯经济学家”。在发展凯恩 斯主义的热潮中,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内部大体上形 成了两大主要支派:以美国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 合派和以英国罗宾逊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的经济理论以最完整的形式体现在萨 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中。
把 IS 曲线和 LM 曲线放到同 一张图中,便得到产品市场 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图, 即 IS-LM 模型。
偏离交点的经济状态下,货 币市场和产品市场二者中至 少有一个没有达到均衡,此 时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经 济将会自动调整,朝着交点 E的方向运动,最终到达交 点E。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应用
索洛模型的关键方程: k (t ) sf (k (t )) (n g )k (t )
它表明,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资本存量的变动率 是两项之差。现有 水平上所必须的投资量。
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在英国任教的新西兰籍经 济学家菲利普斯研究了1861-1957年 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的 统计资料后,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 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代 关系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 斯曲线。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 随后把菲利普斯曲线改造为失业率 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并 把它作为新古典综合理论的一个组 成部分,用以解释通货膨胀。
新古典综合派
新古典综合派导读:本文新古典综合派,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概述neo-classical synthesis二战后,在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经济学家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学。
一系列在凯恩斯基本理论基础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综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宏观经济学”。
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以及分配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则被冠以”微观经济学”的名称。
新古典综合派是所谓的“凯恩斯革命”之后起初最有影响力的凯恩斯学派,又先后自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Post-Keynesian Mainstream)”和“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
反映这个学派理论观点的代表著作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在经济政策上,主张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消除危机。
在经济制度方面,主张混合经济论,即公私机构共同对经济施行控制。
新古典综合派产生的背景1929年爆发了一场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出版的《通论》一书中提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的追随者纷纷根据经济现状发展凯恩斯主义,试图解决凯恩斯没有解决的问题。
在发展凯恩斯主义的热潮中,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内部大体上形成了两大主要支派:以美国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英国琼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的经济理论以最完整的形式体现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中。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新古典综合派不但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流行的主流经济学,而且他的政策主张也相继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基本经济政策付诸实施。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1、所谓新古典综合,实质上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
其核心思想是在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能避免过度的繁荣或萧条而趋于稳定的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将仍然是适用的。
3新古典综合学派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四、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政策主张 1、主张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相结合; 、主张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相结合; 2、主张财政与货币政策并重; 、主张财政与货币政策并重; 3、 主张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 、 补偿性财政政策和 、 主张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 充分就业预算”财政政策。 “充分就业预算”财政政策。
凯恩斯经济学
•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意义;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意义。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 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 通货膨胀率= 增长率- 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 长率 • 若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 零,则通货膨胀率就与 货币工资增长率一致。 货币工资增长率一致。 经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线 表示了失业率与通货膨 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 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
第三讲 新古典综合学派
我们一直是在致力于某种综合性的工作, 我们一直是在致力于某种综合性的工作, 即把早期的经济学中的收入决定论中的任何有 价值的东西综合起来。 价值的东西综合起来。这个结果可以称之为新 古典综合, 古典综合,它将在广泛范围内为所有的经济学 家所接受,除了大约5% 的极“ 家所接受 , 除了大约 % 的极 “ 左 ” 和极右的 经济学家以外。 经济学家以外。
(back)
凯恩斯经济学
• 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理论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IS-LM模型 ——总需求会不足吗? 凯恩斯效应、庇古效应、实际余额效应 ——流动性陷阱、无利息弹性的投资支出
(back)
凯恩斯经济学
• 附加“工资(向下)刚性”的古典总供给 附加“工资(向下)刚性” 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第三章新古典综合派
4、显示偏好论
边际效用学派的早期人物,如马歇尔、L.瓦尔 拉斯等,认为效用是可以用基数如1、2、3、4 等衡量的,因此他们的效用论被称为基数效用 论。 为了避免衡量效用的困难,以后的西方学者, 如V.帕累托、J.R.希克斯(1904~ )等,则 用效用序数来代替基数论。 然而,序数论中的无差异曲线要求消费者能判 别任何一组配合的产品给他所带来的效用大于、 等于或小于任何一组其他配合的产品所带来的 效用。这一假设条件似乎过于严峻。
理论特点
在货币工资不能下降的条件下,唯一的改变实 际工资的办法便是通过物价的上涨与下降。根 据这种说法,便可以得出一条总量供给曲线, 表明总产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便能决定整个 社会的产量和价格水平。在这种解释之下,传 统的充分就业和凯恩斯所指的小于充分就业状 态都变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理论的特殊事例。换 言之,传统的和凯恩斯的理论都是正确的,它 们的分歧仅在于假设条件的差异,而新古典综 合派能够把这两种理论纳入于它的体系之中。
2、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
萨缪尔森对西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是两个方面: 提出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对西方经济学的某 些理论加以发展。他在进行研究时,经常大量 使用相当高深的数学。 萨缪尔森把以A.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庸俗经济 学和凯恩斯主义合并在一起,把前者称为微观 经济学,后者称为宏观经济学,形成了新古典 综合理论体系,也被称为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该理论体系在二战以后的40年中在西方经济理 论界占有正统地位。
四、新古典综合派受到的挑战
1、理论困境。 二战以后,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一直居于正统地 位,并且在西方经济学界享有威信。这种状况在1965 年以后由于通货膨胀的恶化而有所削弱。进入70年代 以后,西方世界出现的”滞涨”,即失业与通货膨胀 的并存,给予新古典综合派一次严重的打击。 按照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当经济活动处于充分就业 状态时,通货膨胀率应该为零。如果经济活动小于充 分就业,那末,不但不存在通货膨胀,价格水平反而 会下降。只有当经济活动大于充分就业时,才会出现 通货膨胀的现象。这就是说,失业(经济活动小于充 分就业)和通货膨胀是不可能同时共存的。这一结论 显然违背存在于西方的滞涨的事实。
张双娜西方经济学导论新古典综合派解析
2018/12/12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张双娜
14
14.3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补偿性财政 与货币政 策——“逆 风向行事” (汉森)
充分就业的 经济政策— —“顺风向 行事”(托 宾、赫勒)
多种政策的 综合运用— —用微观经 济政策补充 宏观经济政 策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张双娜
17
一、补偿性财政与货币政策
2、补偿性货币政策的基本含义
中央银行在萧条时期放宽信用、增加货币供 给量,降低利率; 在繁荣时期则要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量, 提高利率,并求得萧条与繁荣时期的相互补
1
2
3
4
认为当代 资本主义 经济是 “混合经 济”
新古典综 合是为混 合经济服 务的经济 理论
新古典综 合的含义: 理论上 方法上 政策上
新古典综 合派在西 方经济学 中的地位
2018/12/12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张双娜
3
一、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指既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又有国家
2018/12/12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张双娜 11
2、基本方程
a -经济增长中资本的贡献率 b -经济增长中劳动的贡献率 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不发 达经济的意义: 不发达经济可以通过 促进技术进步、 提高储蓄率和 降低人口增长率
来提高人均收入量。
2018/12/12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张双娜
12
3、新古典增长模型说明的问题
2018/12/12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张双娜
6
四、新古典综合派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新古典综合
保罗-萨缪尔森其人:
萨缪尔森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新古 典综合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5年,出生于 印第安纳州的犹太人家庭; 1932年,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学习; 1941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是《经济分析 基础》; 1940年起,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 1947年,获得克拉克经济学奖; 1948年,出版教科书《经济学》,此后再版19次,成 为影响最大的经济学经典教材之一; 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系列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合成为“宏观经济学”;
机结合。这样形成的融合,就如水和油的融合 然而,对凯恩斯主义者来说,要想真正成为主流并发挥影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机抉择”的财政 和货币
一样。 把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和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安排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中,从而奠定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这是经济理
面对新古典和凯恩斯主义的内在矛盾,新古典综合的 经济学家相信:在实行凯恩斯主义并达到充分就业后, 新古典的理论仍将再度适用。
这两种不同范式的经济学当然都是现代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因此必须把他们综合在一起,使其相安无事地处在同一个理论体系之中。
缺陷、弥补与没落: 二战后为防止萧条重现,各国政府普遍重视以就业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学说。
论体系上的重大创新。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滞胀现象的蔓延,新古典综合遭到抛弃。 1972年,萨缪尔森被迫放弃了“新古典综合”这一术Leabharlann ,改称“后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
面对分裂危险,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长期” 长期内,新古典经济学行得通。
大多数新自由主义的支持者对萨缪尔森的成就不屑一顾:萨缪尔森使西方经济学仅仅注重形式和分析技术上的精美,把全无任何经验
新古典综合学派
《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技术变化与总生产函数》 《增长理论:一个说明》《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 《资本理论与收益率》《美国失业的性质与原因》《增长理论评注》
06 劳伦斯 罗伯特 克莱因
由于克莱因的贡献,计量经济模型的构想已经获得了即使不普遍也 是广泛的应用了。计量经济模型现在可能在世界各地,不仅在科学 研究机构,而且在政府部门、政治组织和大型企业都可以找到。在 经济科学的经验研究领域,像克莱因这样有如此多如此大影响的, 研究人员中即使有,也极少。
cd线,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纵轴。表明价格水平变化,总供给量不变。 这是因为已充分就业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 是一种长期趋势。所以,这条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03
新古典综合派主要理论
1.混合经济论 2.经济增长理论 3.经济周期理论 4.失业通 货膨胀理论 5.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01 混合经济论
定义:从19世纪末以后,世界上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纯粹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同时存在着 “社会化”的公共经济,因而成了“公私混合经济”或称“双 重经济”。
04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 不变,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 π= πe -ε(u-u*)
长期
人们有时间调整自己的通货膨胀预期,预 期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率迟早一致。 则u=u*,即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即 在长期经济能实现充分就业。
04 短期推导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05 总供给
总供给
01
价格水平的变化影响实际工 资。若名义工资不变,则实 际工资与价格水平成反比。
总供给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的总产出或总产量。二部 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的社会总供给公式分别为: Y=C+S; Y=C+S+T;Y=C+S+T+M。
2新古典综合学派
4.政策主张
50年代主张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其特点是“逆经济风向行事”。 60年代主张充分就业政策,当实际的GNP小于潜在的 GNP时,不惜采用赤字财政和货币扩张政策刺激 总需求,使实际的GNP达到潜在的GNP,从而实现 充分就业。 70年代主张实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 配”。
(2)收入决定的现代理论。
把有效需求原理同均衡价格理论综合在一起。 经济不能自动保持充分就业而必须依赖政府干预。
(3)对失业和通胀的三种不同解释。
▲用微观部门供给异常来解释(华尔特.海勒):
个别部门供给的异常会使相关部门因成本高昂而产品销路锐减, 造成生产收缩、失业增加,失业与通胀并发。
▲用微观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来解释(萨缪尔森):
政府财政支出中相当部分是用于福利支出,它弥补了低收入家 庭的收入,使失业者不急于去找工作,这既加剧了通胀又不 能消除失业,从而形成了失业与通胀并存。
▲用微观市场结构特征来解释(托宾):
认为现代市场存在两个势均力敌的垄断力量——工会和大企业, 双方都有力量操纵物价。工会操纵工资率使工资水平易升难 降;大企业操纵物价使物价水平易升难降。 对未来预测,工会想使工资率赶上通胀,大企业想使利润率增 加,双方玩着“你追我赶”的游戏,推动工资与物价攀升。
二、新古典综合学派(后凯之一) 1.代表人物 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索洛(Robert Solow) 托宾(James Tobin)等。
萨 缪 尔 森
罗 伯 特 索 洛
詹 姆 斯 ·与新古典经济理论(马歇尔)拼 凑在一起,综合成了一个新的体系。 3.主要理论观点 (1)混合经济论。
认为现代经济既非纯粹的私有经济也非纯粹的公共经济,而是一 种混合经济。 既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k +r k 2
时间 持币机会成本: 持币机会成本: r×k/2
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 鲍莫尔模型 平方根定律
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最佳现金持有数量的确定
Y k C =b +r k 2
∂C bY r =− 2+ ∂k k 2
k=
2bY r
得: M = k = 1
2
2
2 bY r
令: a = b
P AS
P3 P2 P1
E3 AS3 AS2 AS1 E2 E1 AD
0
Y3
Y2 Y1 Yf
Y
经济滞胀成因理论
部门供给说
经济滞胀是由于某些部门产品异常变动所致 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引致的经济滞胀 (如20世纪 年代的石油危机引致的经济滞胀) 世纪 年代的石油危机引致的经济滞胀)
财政支出说
经济滞胀是由于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所致( 经济滞胀是由于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所致(如福 利制度的日益强化) 利制度的日益强化)
三、货币供给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供应论 论点: ◎论点:货币供给是由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决定并影响经济运
行的内生变量。 行的内生变量。 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论据 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具有信用创造功能,而中央银行 难以对它们进行有效控制; 难以对它们进行有效控制; 公众的提现行为影响货币乘数、 公众的提现行为影响货币乘数、他们的资产选择可 以相对改变货币供给量; 以相对改变货币供给量; 企业行为可以通过信用渠道影响货币供给。 企业行为可以通过信用渠道影响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无法预测和抵消影响货币供给因素的作用, ∴中央银行无法预测和抵消影响货币供给因素的作用,所以不 能单独决定货币供给
I Y
IS2
Y M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
LM
r
IS1
B
IS
Y1 Y2 图1
r1 r2
Y
Y1 Y2 图2
Y
五、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成因理论( 世纪 年代以前) 世纪70年代以前 通货膨胀成因理论(20世纪 年代以前) 经济滞胀成因理论( 世纪70年代以后 经济滞胀成因理论( 20世纪 年代以后) 世纪 年代以后) 通货膨胀的效应理论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P3 P2 P1
E2 E1
0
Y1 Y2 Yf
Y
通货膨胀成因理论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成本推动说
论点: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 论点: 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引致成本提高的因素包括
工资成本的提高 间接成本的提高 进口成本的提高 垄断价格的提高
通货膨胀成因理论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成本推动说
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 鲍莫尔模型 平方根定律
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最佳现金持有数量的确定
Y—交易支出总额 交易支出总额 K—每次变现的现金额 每次变现的现金额 b—每次变现的手续费 每次变现的手续费 变现手续费总额: 变现手续费总额: bY/k
C =b
K k/2 0 K/2—平均手持现金额 K/2 平均手持现金额 市场利率( r—市场利率(证券收益率) 市场利率 证券收益率)
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 鲍莫尔模型 平方根定律
基本思想:理性经济体为获得最大收益, 基本思想:理性经济体为获得最大收益,力求 持现的机会成本+证券的变现手续费) 将(持现的机会成本+证券的变现手续费)之 和达到最低
假设条件: 假设条件:
计划期内现金的需求量能预先确定(支出可知) 计划期内现金的需求量能预先确定(支出可知) 计划期内每天只有现金流出,没有现金流入( 计划期内每天只有现金流出,没有现金流入(收入 间隔一定) 间隔一定) 计划期内现金匀速支出 通过销售有价证券获得现金, 通过销售有价证券获得现金,证券转换无障碍
导致LM曲线移动的因素 导致LM曲线移动的因素 LM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货币需求的自主变动
IS — LM模型 模型
IS、LM曲线对政策变动的反应 IS、LM曲线对政策变动的反应
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Ms r 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Ms 对财政政策变动的反应:G D 对财政政策变动的反应:G
r A
r1 r2 LM1 LM2
二、货币需求理论
交易性货币需求——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 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 交易性货币需求 平方根定律 凯 恩 斯 预防性货币需求——立方根定律(惠伦模型) 立方根定律(惠伦模型) 预防性货币需求 立方根定律 投机性货币需求——资产选择理论(托宾模型) 资产选择理论(托宾模型) 投机性货币需求 资产选择理论
四、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商品市场的利率理论 商品市场的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费雪的“人性不耐和机会成本论” 费雪的“人性不耐和机会成本论” 马歇尔的“供求均衡论” 马歇尔的“供求均衡论”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市场的利率理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货币市场的利率理 论
一、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形成与特色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特色
综合性 现实性 实用性 政策性
二、货币需求理论
当代货币需求理论发展脉络
宏观角度:现金交易说(费雪) 宏观角度:现金交易说(费雪) 微观角度:现金余额说(马歇尔、庇古) 微观角度:现金余额说(马歇尔、庇古) 凯恩斯三动机说 文特 平 立 资 劳布 方 方 产 七动 根 根 选 机说 定 定 择 律律理 论 现代货币数量论 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
IS — LM模型 模型
商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 商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 IS S S=S(Y) I=I(r) S=I IS曲线的意义 IS曲线的意义 对于任一 r 给定的r 给定的r, 商品市场 总产出 必须到达Y 必须到达Y
S
Y r
I
Y
I
IS — LM模型 模型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 LM L1=L(Y) L1 L2=L(r) M=L1+L2 LM曲线的意义 LM曲线的意义 对于任一 r 给定的Y 给定的Y, 货币市场 的利率水平 必须到达r 必须到达r
市场结构说
经济滞胀是由于劳工市场结构的不平衡所致 失业与空位并存) (失业与空位并存)
通货膨胀的效应理论
税收效应
通货膨胀税: 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降低货币存量中每个单位货币的 实际价值, 实际价值,相当于对每单位货币征税 所得税:通货膨胀中收入增加, 所得税:通货膨胀中收入增加,纳税等级上移
收入分配效应
L1
Y r
L2
Y
L2
IS — LM模型 模型
IS r LM
i0
E Y
IS — LM模型 模型
IS-LM的意义 IS-LM的意义
理论意义
解释价格水平不变条件下利率与总产出的决定问题 理解经济政策对总体经济活动的影响
实践意义
经济预测:通过模型预测GDP与利率水平 经济预测:通过模型预测GDP与利率水平 GDP 政策评价: 政策评价:利用模型评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 策效果
为何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 为何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扩大投资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适度的通货膨胀利大于弊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 人力政策
七、货币政策理论
多重货币政策目标论
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美国实践: 美国实践:
Y
Y’
实际 收入
通货膨胀成因理论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需求拉上说
论点: 论点: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拉动物价上涨 引致总需求增加的因素包括
消费倾向提高或私营部门自发投资支出增加 政府支出增加 货币供给增加 出口增加
通货膨胀成因理论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需求拉上说
P
P4
AS E4 E3 AD3 AD3 AD2 AD1
借贷资金” “借贷资金”利率理论 — 局部均衡向一般均衡的过 渡
四、利率理论
理论质疑:利率水平能否确定? 理论质疑:利率水平能否确定?
古典理论: 、 r,但S=S(Y) 古典理论:S、I , 凯恩斯理论: 、 r,但M1=f(Y) 凯恩斯理论:Ms、Md ,
收入的重要性
现实社会中, 现实社会中,收入水平与利率水平是同时决定的 IS-LM模型 —— 希克斯 — 汉森模型 模型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
第三章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形成与特色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供给理论 利率理论 通货膨胀理论 货币政策理论
一、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形成与特色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由来 代表人物 萨缪尔森(1915- 萨缪尔森(1915- ) 托宾(1918-2002) 托宾(1918-2002)
二、货币需求理论
平方根定律的意义
对于解释现实经济中人们尽量保持最适度的现金用于交易 之需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之需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填补了凯恩斯没有说明的人们根据什么来确定货币交易需 求量的空白; 求量的空白; 修正了凯恩斯关于货币的交易需求对利率不太敏感的观点, 修正了凯恩斯关于货币的交易需求对利率不太敏感的观点, 阐述了利率变化通过影响持币的成本作用于交易性货币需 并求证了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求,并求证了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进一步说明利率在经济中的影响面和作用力, 进一步说明利率在经济中的影响面和作用力,强调了各类 货币需求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利率的影响, 货币需求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利率的影响,从而为把利率作 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提供了佐证, 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提供了佐证,强化了利率传导机制 理论。 理论。
1946年国会颁布《就业法》——充分就业 年国会颁布《就业法》 年国会颁布 充分就业 1957年失业率 年失业率4.3%,1958通货膨胀率 , 通货膨胀率3.9%——物价稳定 % 物价稳定 年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 50年代末,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日本、西欧等一些国家 年代末, 年代末 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日本、西欧等一些国家——经济 经济 增长 60年代,美元危机与国际收支逆差 年代, 年代 美元危机与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 1979年颁布《充分就业和平衡发展法》——确定四大目标 年颁布《 年颁布 充分就业和平衡发展法》 确定四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