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复习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道 ①有碑仆道 (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 (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 (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 (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但,但是)
判断句:
⑴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⑵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⑶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 音谬也 ⑷ 此余之所得也 ⑸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⑵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鸟兽
多义词
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 不能及,何也 (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 (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才)
⒁既其出。 (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
古今异义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省略句:
⑴ 而卒葬之 (“葬”后省略“于”) ⑵ 有碑仆道 (“仆”后省略“于”) ⑶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以”后省略“之”) ⑷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随”后省略“之”) ⑸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以”后省略“之”) ⑹ 然力足以至焉 (“焉”后省略“而不 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小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第一、词法一、古今异义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2、使动用法火尚足以明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三、一词多义道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四、虚词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其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乃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二、句法一、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所谓前洞也。
第三、难句翻译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第三、文学文化常识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E.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F.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G.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解析】 例句与F项均为动词活用作名词,A、B两项属于名作动,C项形容词作动词,D、E两项“险远”“幽暗”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G项“侧”为名词作状语。
C.焉①而人之所罕至焉②然力足以至焉
D.故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解析】A项①于:介词,在;②于:介词,对。B项①以:连词,因为,表因果关系;②以:连词,且,表并列关系。C项两个“焉”都是代词,相当于“那里”。D项①故:名词,缘故;②故:连词,表结果,所以。
【答案】C
4.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传”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提示:C项“至于”应译为“到了”。
答案:C
11.“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
2、用作副词
1)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②“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五、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挖空训练+理解性默写+答案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挖空训练+理解性
默写+答案
人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深入到了极致,凡事只要有追求就一定能够达成的句子是:“XXX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
2、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的句子是:“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3、XXX在《游褒禅山记》中用“何可胜道也哉!”表明古书之珍贵和学者应该深思慎取的意义。
奇伟、瑰怪、非常的景象常常出现在遥远而艰险的地方,只有有志者才能到达。
即使有志,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也无法到达。
有志有力,但不要懈怠,即使到达了幽深昏暗、叫人迷惑的地方,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帮助,也无法到达。
但是,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后悔,谁还会讥笑他呢?这就是我得到的教训!
在《游褒禅山记》中,XXX表达了深思熟虑、广泛探究的思想。
他认为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同时,他也强调了志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有志者
才能到达奇特的景象。
然而,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量才能实现。
最后,他感叹古书不存,后世传承出错,这也是学者需要深思慎取的原因。
成功做好一件事,仅仅有志向和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才能实现。
正如古人所说:“有志向和努力,不
放松自己,但如果没有物质条件来支持,即使再努力也无法实现目标。
”
相反,如果只有物质条件而缺乏志向和努力,也无法取得成功。
这会被别人嘲笑,自己也会后悔。
如古人所说:“虽然
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意志和努力,即使成功,也会被人嘲笑,在自己心中也会有遗憾。
”。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 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 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 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 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1.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 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省略句、判断句1.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宾语)2. 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3.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状语后置句1.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七)重点翻译句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八)多义词1. 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 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X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 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X 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 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 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6. 其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详细)
原因的作用。
h
7
为什么说“华(hua)山”是“音谬”?
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成 ,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 ”分开,“华”才读“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 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 该读成“huá”。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且。
的 奇异雄 伟
不同寻常的 景象
险阻僻远的 地方
h
22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而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
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
古今异义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帮助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h
9
翻译第二段:
h
10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空旷
名作状从旁
多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边之甚寒,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幽深的样子
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
曰:那“不些出,火且尽。”遂与之形 尽俱作 头出动。,走到
h
28
特殊句式
• 判断句(表示因果关系)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h
29
第四自然段
“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
“其文漫灭”
“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h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答案)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答案)一、文学常识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临川人,北宋(朝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官至宰相,后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卒谥文,又称王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
主要作品集《临川先生集》。
在政治上积极推行“新法”,反对因循守旧,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这是一篇说理性游记,以游山为喻,文章前面写游山,后面谈道理,即事说理,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慎取”。
二、古今异义1十分之一。
今义:基数词。
)2(古义:到底,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关联词。
)3(于是,对此)在这个时候。
今义:由于这个、因此。
)4不同寻常。
今义:特别,副词。
)5(古义:治学的人、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三、一词多义1.道有碑仆道(道路,名词)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2.其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指代慧空禅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代仆碑)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好游者)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指华山洞)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前一个“其”,结构助词,不译;后一个“其”,指示代词,那个)而予亦悔其随之(代词,自己,指作者)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指代“古之人”)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4.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介词,因为)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连词,因为)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连词,用来,表目的)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5.之而卒葬之(代词,这里)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它,代指华山)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结构助词,的)而余亦悔其随之(代词,他)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取消句子的独立性)6.焉于是予有叹焉(语气词)而人之所罕至焉/ 然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指险远的地方)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从侧面、从旁边)(二)名词作动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居住)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命名、取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出)(三)形容词作动词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四)形容词作名词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深度)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五)使动用法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谬误)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2011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重点篇目游褒禅山记课内知识点梳理: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褒禅..山庐冢.盖音谬.也窈.然咎.其欲出者好.游者夫.夷以近昏惑.始舍.于其址有碑仆.道萧君圭.长乐王回深父.二、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2、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三、一词多义卒:①卒葬之②卒相与欢。
(《廉颇商相如列传》)③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④五万兵难卒合观:①古人之观于天地……②非常之观。
③大王见臣列观。
(《廉颇简相如列传》)夷:①夷以近。
②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
③南抚夷越。
(《隆中对》)相:①无物以相之。
②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③卒相与欢。
(《廉颇商相如列传》)。
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胜:①何可胜道也哉。
②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④终不能加胜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四.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1.始舍于其址。
2.名之曰褒禅。
3.有泉侧出。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6.而其见愈奇。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火尚足以明也。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解释下列句中的虚词:【其】⑴始舍于其址。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⑸其文漫灭。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⑻问其深。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⑿盖其又深。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2《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 答案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父→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eg: 长乐王回深父二、词(一)古今异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的原因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4.于是余又叹焉古义:在这时;对于这件事;对于这种情况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5.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左右侍从今义:方向;大约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7.由山以上五六里古义:往上走。
今义:前面的(话)eg:以上几点必须牢记8.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古义:有毅力的人今义:有志向的人(二)一词多义1.道有碑仆道(路,道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制度)何可胜道也哉(说,讲)策之不以其道(方法)2.盖日初出大如盖(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大概,表推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如果,表假设)3.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文过饰非(掩饰)4.得此余之所得也(心得;收获)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能够)此言得之(得当;适宜)5.由由山以上至五六里(介词,从;顺)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名词,原由;原因)6.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察)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7.乃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于是”例: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例:良乃入,具(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可译为“你的”;也作主语,可译为“你”。
【高中课内阅读】《游褒禅山记》基础知识复习
【高中课内阅读】《游褒禅山记》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基础知识复习 1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父:通甫,字)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①、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②今《游褒禅山记》基础知识复习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父:通“甫”,字)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①、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却)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②、道:①有碑仆道(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制度)④何可胜道也哉(说)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③、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伞)②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超过)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恐怕)④、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木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装点,掩盖)⑤、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⑥、以: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能至也(因为)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③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⑤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词。
①、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筑舍定居)②、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动(命名)③、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④、深、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作名,深度。
穷:形作动,走到尽头)⑤、见: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动作名,见到的景象)⑥、明:火尚足以明也(形作动,照明)⑦、险远: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作名,险远的地方)⑧、幽暗昏惑: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作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⑨、谬、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使动,使……错。
11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
11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第一篇:11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11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考题体验】1.①“其”也是代词,表示物主,他的②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③代词,那个2.副词,将要。
3.连词,和【知识梳理】一、1.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1.①动词,观察②名词,景观,景象2.①文字,名词②纹,名词③文章,名词④掩饰,动词3.①介词,在、从②连词,表并列,并且③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4.⑴代词,它的,代华山⑵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⑶代词,那,代慧空禅院⑷代词,它,代华山洞⑸代词,它的,代仆碑⑹代词,它上面⑺代词,它的,代华山⑻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⑼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⑽ “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⑾代词,它的,代后洞⑿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⒀代词,那些,代游客⒁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⒂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⒃第一人称代词,自己⒄代词,他们⒅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⒆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三、1.十分之一2.不平常,不同寻常3.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4.“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四、1.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2.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3.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4.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5.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6.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7.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8.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9.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0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11.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12.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3.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
• 9.罕(稀少) 10.止(中止)
• 11.相(辅助、帮助)
12.焉(代词,那里)
• 13.于(介词,在)
14.有悔(有所悔恨)
• 15.其(反问语气,难道) 16.孰(疑问代词,谁)
• 4.
• 1.于(对于)
2.以(“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
• 3.夫(代词,那些)4.其(古书)
• 5.名(识其本名,作动词)6.胜(尽,完)
• 7.慎取(谨慎地选取)
• 5.通假字 •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三 • 1.对此,对这件事 • 2.不平常,不同寻常 • 3.到了----的地方 • 4.(1)------的缘故 • (2)求学的人 • 5.十分之一
• 1.名词作动词, 筑舍定居 • 2.名词作动词, 命名 • 3.名词作动词, 向上走 • 4.名词作状语, 从旁边 • 5.动词作名词, 见到的景象 • 6.动词作名词, 到达的人 • 7.形容词作名词, 深度 • 8.形容词作名词, 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 9.形容词作名词, 艰险遥远的地方 • 10.形容词作动词, 走到尽头 • 11.形容词作动词, 照明 • 1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错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
• 一、
• 1.浮图(和尚)
2.卒(死)
• 3.以(因为)
4.庐冢(庐墓,指慧褒弟子在墓旁盖
•
的屋舍)
• 5.以(因为)
6.乃(表判断,为,是)
• 7.(残存的文字) 10.识(辨认)
• 11.言(说)
12.盖(大概)
• 2. • 1.由(从,自) • 3.其(代词,那些) • 5.以(表修饰,而) • 7.且(将要,快要) • 9.又(更) • 11.方(当,正在) • 13.咎(责怪) • 15.之(代词,他) • 17.之(助词,的)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复习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翻译全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今义: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今义: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今义: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今义: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今义: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今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1.道①有碑仆道②何可胜道也哉?2.名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其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距其院东五里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底,达到,动词。
)③于是余有叹焉(古义:对于这种情况。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同寻常。
)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治学的人、求学的人。
)三、虚词1.其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②距其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它,代词,代仆碑)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好游者)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它,代词,指华山洞)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前一个“其”,结构助词,不译;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⑧而予亦悔其随之(自己,代词,指作者)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⑩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2.以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介词)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用来,介词)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3.之①而卒葬之(代词,这里)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它,代指华山)③褒之庐冢也(结构助词,的)④而余亦悔其随之(代词,他)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从侧面、从旁边)(二)名词作动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居住)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命名、取名)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出)(三)形容词作动词①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②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游褒禅山记》理解性默写1.《游褒禅山记》中,点明褒禅山名字的由来的句子是:,;。
2.《游褒禅山记》中,介绍慧空禅院的句子是:,。
3.《游褒禅山记》中,介绍华山洞的句子是:,。
4.《游褒禅山记》中,介绍碑文情况的句子是:,,,。
5.《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华山”读音可能错误的原因是:,。
6.《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介绍华山前洞的特点的语句是:,。
7.《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介绍华山后洞的特点的语句是:,,,,。
8.《游褒禅山记》中,作者四人举着火把进洞的情况是:,,,。
9.《游褒禅山记》中,四人中有一人想出去的原因是:,。
其实这只是不想深入的“借口”,后文有“”可呼应。
10.《游褒禅山记》中,写作者后悔没有坚持前进的句子是:。
11.《游褒禅山记》中,写古人观游往往有心得的句子是:,。
11.我们经常说: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
《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
12.毛泽东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游褒禅山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14.《游褒禅山记》中,“,”照应句子“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15.《游褒禅山记》中,“,”照应句子“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16.《游褒禅山记》中,“,,”照应句子“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7.《游褒禅山记》中,“,,,”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18.《游褒禅山记》中,“,,,”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19.《游褒禅山记》中,“,,,”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20.《游褒禅山记》中,“,,”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的。
21.《游褒禅山记》中,“,,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翻译全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今义: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今义: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今义: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今义: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今义: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今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1.道①有碑仆道②何可胜道也哉?2.名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其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距其院东五里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⑧而予亦悔其随之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⑩其孰能讥之乎?4.以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5.之①而卒葬之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④而余亦悔其随之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6.焉①于是予有叹焉②而人之所罕至焉/ 然力足以至焉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有泉侧出。
2.名词作动词①始舍于其址。
②名之曰褒禅。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而其见愈奇。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③往往有得。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形容词作动词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②火尚足以明也。
3.形容词的使动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
(四)副词作动词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⑤此余之所得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定语后置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③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④有碑仆道。
(四)文言固定句式①其孰能讥之乎?②何可胜道也哉!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重点语句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于是予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答案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于是我有所感慨。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道③有碑仆道(道路,名词)④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2.名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出名字,名词作动词)3.其⑪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⑫距其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⑬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它,代词,代仆碑)⑭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好游者)⑮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⑯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它,代词,指华山洞)⑰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前一个“其”,语助词,无实意;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⑱而予亦悔其随之(自己,代词,指作者)⑲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⑳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4.以⑤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介词)⑥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⑦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用来,表目的)⑧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5.之⑥而卒葬之(代词,这里)⑦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它,代指华山)⑧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结构助词,的)⑨而余亦悔其随之(代词,他)⑩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6.焉③于是予有叹焉(兼词,于此,对这件事)④而人之所罕至焉/ 然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指险远的地方)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2.名词作动词①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
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险远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
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