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第2章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第2章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雪冻风化

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 小
风化作用
平原的高度分类
海拔高度(m) >600
600~200
200~0 海平面以下
名 称 例子
地质作用特征
高 原 云贵高原、伊朗高原、蒙 剥蚀、侵蚀、谷地
古高原
重力作用
高平原 中法兰西平原、巴西中部 平原
低平原 华北平原、杭嘉沪平原 洼 地 吐鲁番低地、死海低地
外力堆积、洪泛、 河岸侵蚀、海蚀和 海积。
基本形态—— 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 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
形态组合—— 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 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 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3.地貌形态测量指标
①高度: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从图上读取。 相对高度(2种地貌的比高)。
②坡度:坡度主要反映在地形面上。
一般的划分等级为: 陡 坡:坡角>50° 中等坡:坡角25~50° 缓 坡:坡角<25°
Ⅱ.大型地貌
-山地: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山地高度分类见 表。成因上可以分为构造山地、剥蚀山地。 丘陵:海小于500m的高地与洼地相间排列 的地貌组合。成因上与山地有密切联系。 平原:地势平坦、高差小,或略有起伏的 大面积地貌组合。高度分类见表。成因分类 包括构造平原、剥蚀平原、堆积平原。
山地的高度分类

3.50
全球气候
出现黄土
变干冷 真马出现 堆积 青藏高原周边出现大量砾石沉积
全球气候 变干冷 构造活动加剧 冰川发育 北大西洋出现冰屑沉积
地质 Ma B.P. 华 北地 区
时代

河湖 沉积
黄土
早 更
山泥

(新 1

2、第四纪及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2、第四纪及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地貌的形态分为基本形态和组合形态
基本形态—— 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 分布的地貌形态。 组合形态—— 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 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 一起。


沙漠区的冲积扇
2.地貌形态测量指标
①高度 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从图上读取。 相对高度(2种地貌的比高)。
岩性
4、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研究
沉积学标志
沉积结构 沉积构造
成因标志
地貌标志
直接标志
间接标志 物理环境标志
研究框架
环境标志
化学环境标志
生物环境标志
成因类型及分类
二.地貌形态:
1.地貌形态:指地面上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高低起伏。
地貌的基本要素

地形面—— 地表具有不同坡度的面。 地形线—— 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 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四.地貌的成因
地貌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原因——内外地质营力。 基础——岩石和地质构造。

内营力发生于地壳内部、深部,即内部的物质 运动。

水平运动 本世纪板块运动学说,喜山板块由于南美板块的推进,始 新世以来,0.33~0.27cm/y,造成喜山的上升。

地壳升降: 主要是新构造运动对塑造现代地貌起了主导作用,地壳升 降主要形成中小型地貌。
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
阶地、垅、丘

负形态:比周围地貌低
谷地、洼地、坑、穴

描述+照相+素描。
正 地 形
负 地对等级
相对等级:可分为5级
Ⅰ.巨型地貌 Ⅱ.大型地貌 Ⅲ.中型地貌 Ⅳ.小型地貌 Ⅴ.微型地貌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简答题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简答题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简答题1、第四纪特点人类出现:由猿演化为人是哺乳动物演化中的重大事件,是最近几百万年的事,因此有人把第四纪称为“人类纪”或“灵生纪”大规模冰川作用:第四纪更新世气候冷暖交替,这一现象是史无前列●活跃的地壳运动:包括剧烈的水平运动和垂直升降运动2、2008年的国际地质大会上第四纪的共识(1)第四纪(系)为一个完全正式的地层单元,为新生代(界)的一个纪(系)处于新近纪(系)和古近纪(系)之上;(2)第四纪(系)的下限置于Gelasian阶的底部,对应MIS103,其年代为2.588 Ma;(3)更新世下限与第四纪一致,位于Gelasian阶的底部;(4)之前选定的意大利南部的弗里卡(Vrica)剖面(之前上新世/更新世界限的层型剖面)的卡拉布里阶(Calabrian)作为更新世的第二个阶。

3、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研究内容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生物、古气候、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4、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联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

它们阐述地球最近代的历史。

地貌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剥蚀与堆积的关系,而目前地表形态大都形成于第四纪,第四纪地层正是近期地貌演变的天然记录,因此,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同时,也就形成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3、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紧密联系。

5、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1)岩石地层学方法(2)生物地层学方法(3)年代地层学方法(最可靠的)(4)地貌学方法(5)气候地层学方法(6) 构造方法(7) 比较岩石学方法(狭义的岩石地层学方法)(8)古人类与考古地层学法(9) 地球化学方法(10)古地磁方法6、第四系标准地层确定不能单纯依据岩石本身性质的原因(1)沉积物具很强的区域性;(2)同期、不同环境里和不同的地貌单元上,可形成各不相同的地层;(3)不同期、相似环境里和同样的地貌单元上,可形成彼此相似的地层。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简答题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简答题
题型:简答
课程名称: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冰蚀地貌类型: ① 冰斗 : 位于雪线附近由雪蚀凹地演化成的斗状基岩冰川侵蚀地 貌。 ② 角峰 ③ 刃脊 ④ 冰川谷 ⑤ 悬谷 : 在支冰川和主冰川的交汇之处, 常有冰川底高低的悬殊, 当支冰川的冰进入主冰川时必为悬挂下坠成瀑布状,称之为悬 谷。 ⑥ 冰川三角面、羊背石 ⑦ 冰蚀平原 ⑧ 冰蚀阶地 冰碛地形类型: 冰碛丘陵、侧碛堤、中碛垄、尾碛垄、鼓丘、冰碛平原冰碛阶地。 冰水堆积地貌: 冰砾阜及冰砾阜阶地、锅穴、蛇形丘、冰蘑菇、冰水扇、冰水湖、 冰水冲积平原冰水阶地。 21. 冰碛物特点?冰川地貌组合? 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1)地形方面 常构成尾碛垅,侧碛垅和底碛平原。在地形组合上,上游为冰蚀 地形,下游为冰碛地形。
题型:简答
H2CO3
课程名称:地貌学与第四地质学
H++HCO3(4)水的流动性。 岩溶地形类型: (1) 地表岩溶地貌:①溶沟、石芽;②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③干谷、半干谷、盲谷;④溶蚀洼地、溶蚀平原、坡立谷; ⑤地表岩溶湖;⑥间歇泉、泉华。 (2) 地下岩溶地貌:①垂直溶蚀形态:岩溶漏斗、落水洞、竖井、 裂隙状溶洞;②堆积形态:石钟乳、石笋、石柱;③水平溶 蚀形态:溶洞、暗河、伏流、地下湖、溶孔。 17. 岩溶堆积物?岩溶区地下水分带。 岩溶堆积物类型及特征: (1) 溶蚀残余堆积物 (2) 洞穴堆积物 ①化学沉积 Ca(HCO3)2 CaCO3+CO2 +H20
题型:简答
课程名称: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③ 双沟同源或单钩转向 ④ 局部不协调地形 ⑤ 局部反坡地形 ⑥ 醉树 7. 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类型? 泥石流定义:发生在山区沟谷中,是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固 体物质一般大于 50%)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类型: (2)根据泥石流的物理性质及运动状态划分 ①粘性泥石流——又称结构性或土力类泥石流。泥石含量较大, 一般占 40-60%,最高达 80%;重度小于 1.5t/m3;具很大的粘性, 石块呈悬浮搬运;突然爆发,持续时间短,破坏力不大;遇弯道 时能爬高、超高及截弯取直;堆积物很少向两侧扩散,呈长舌状 或岗状。 ②稀性泥石流——又称紊流型或水力型泥石流。泥石含量少于 40%,重度小于 1.5t/m3;水为搬运介质,呈紊流状,有强烈的下 切作用;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改道频繁。 8. 横向环流的成因?河床类型?河床中的微地貌? 横向环流成因:河床中的水流呈螺旋状向前运动。 河床类型: (1)顺直微弯型河床(弯曲系数<1.5) (2)弯曲型河床(弯曲系数 1.5—1.7)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绪论1.地貌学研究对象-地球表面形态(即地貌);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2.内力是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包括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 外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引起的作用力。

如流水、风、冰川、海浪等。

3.第四纪历史有如下的基本特点:(1)经历时间短暂(2)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显著。

古气候以显著变冷为特征,多次出现冰川活动。

这也是它与第三纪的主要区别。

(3)第四纪生物演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人类,所以第四纪又被称为“灵生纪”。

(4)第四纪以松散堆积的沉积物为主要特征。

由于它形成时间短,绝大多数沉积物尚未完全固结成岩。

5)第四纪地壳的新构造运动活跃。

主要表现为火山活动和地震现象的频繁发生。

4.新构造运动是指自新近纪以来至今发生的地壳运动,由新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质构造称为新构造。

5.地貌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下列四个时期:孕育时期(18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上半叶)创建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发展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 第一章地貌学的基本问题1.地貌的基本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

2.地貌基本形态:是指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级地貌),如:冲沟、沙丘、角峰等。

地貌形态组合是指范围较大、包括若干个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它可以是简单的同一年代、同一类型的地貌组合,也可以是复杂的不同年代、不同成因的地貌组合。

如岩溶中的孤峰,峰林、峰丛。

3.地貌形态的测量特征:高度、坡度和地面切割程度等。

高度:分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它们是最主要的形态测量数值。

它们往往能提供地貌成因和发展的重要线索,如阶地高出河床水面的高度(相对高度)、溶洞和夷平面的海拔高度(绝对高度)等。

4.地貌相对等级I巨型地貌、II大型地貌、III中型地貌、?,?小型地貌5.地貌的成因:1.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1.岩性:具有不同的抵抗风化剥蚀的能力。

地貌学第二章 地貌及第四纪概述

地貌学第二章 地貌及第四纪概述
剥蚀构造平原一般比原始构造平原复杂,常 常带有微起伏,并可有少量堆积。
(3)堆积平原
• 地壳下降速度大于沉积物堆积速度,由沉 积物堆积而成的平原。如:冲积平原、海 成平原、洪积平原、三角洲平原等。
➢中地貌 例如,河谷间盆地、分水岭(占据 面积在几十km2)
➢小地貌 例如,山脊、谷坡等 ➢微地貌 例如,沙波纹
二、第四纪沉积物
1、第四纪沉积物的沉积环境
2、第四纪沉积物特征
①.陆地上第四纪沉积物除在特殊条件下固结坚硬之 外,一般呈松散状态或半固结状态。 ②.在松散堆积物中,生物化石保存较丰富,在海相 地层中,微体生物遗体化石分布广泛。
③.第四纪陆相堆积物因受内、外力地质作用,地貌、 岩石性质、气候,水文等因素影响,形成不同类型的 堆积物,所以无论是在地层性质、厚度以及空间分布 上都多变化。有时在很短的距离内,同一时代的堆积 物,相变化较大,有时在同一层位中,所含的化石也 很不稳定
2、地质构造
• 地质构造受外力剥蚀后形成的地貌,如背斜山、向 斜山、单斜山、背斜谷和向斜谷等
• 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分布与地 壳构造运动的作用方向、受力方式有关,如构造运动 隆起形成的山地、台地和构造运动拗陷形成的平原、 盆地等,或者构造运动把已形成的各种地貌加以改造, 或者断层两侧块体受断层活动影响而派生的各种地貌 等,称为动态构造地貌,或称活动构造地貌。
前平原o
⑻.湖积(l):湖水在湖盆里的堆积物,包括机械、化学与生物
的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堆积物。
⑼.沼泽堆积(h):由生长茂盛的植物,在经常积水的沼泽地,
以生物与化学作用为主形成堆积物。
⑽.海相沉积(m):由波浪或海流搬运作用、化学作用与生物作
用形成的堆积物。 包括滨海、浅海、深海和泻湖等地区的沉积物。如珊瑚礁与

第2章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第2章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二、第四纪沉积物
3、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的分类 (3)海洋沉积系统
海岸生物堆积物:造礁珊瑚、有孔虫、石灰藻等生物残骸的堆 积
二、第四纪沉积物
3、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的分类
(3)海洋沉积系统
深海堆积物:水深大于2000米的深海底部的松散沉积物
二、第四纪沉积物
3、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的分类
二 、第四纪沉积物
高度小、坡度小--地形平缓
三、地貌
1、地貌的形态
> 地貌形态测量指标
③地面破坏程度
割切深度:指一种地貌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地面切割程度:地面破坏面积的%
三、地貌
2、地貌的成因
地貌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力地质作用是地壳内部深处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水平运 动, 垂直运动, 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 它是造成地表主要 地形起伏的动因, 其发展趋势是增强地势起伏方向。
基本要素
沙漠区的冲积扇
三、地貌
1、地貌的形态 (2)地貌形态测量指标 ①高度: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 相对高度(2种地貌的比高) ②坡度: 某一部分地形面的倾斜度 一般的划分等级为:
陡 坡:坡角>50° 中等坡:坡角25~50° 缓 坡:坡角<25°
> 地貌形态测量指标
高度+坡度能反映地貌形态 高度大、坡度大--地形陡峻
> 碎屑沉积物的命名—二元命名法
> 碎屑沉积物的命名—三元命名法
二、第四纪沉积物
3、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分类
> 鄱阳湖晚第四纪古湖面变化
二、第四纪沉积物
二、第四纪沉积物
3、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的分类
(1)大陆沉积系统 残积物:地表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冲 积 物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第一章概论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对象和性质地貌学的基本知识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节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二、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地貌学(geomorphology研究内容地貌一词由三个源自希腊语的词根geo(地球,morphe(外表形状、面貌,logos(论述所组成表明这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状的学科。

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简称为“地形”或“地貌”。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貌或地形(landforms,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总和。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2、地貌学学科性质地质学视地貌为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通过地貌去认识地质,故较突出地貌成因的分析与发育历史的重建;自然地理学视地貌为一项自然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故侧重人地关系的研究。

3、第四纪地质学学科性质(Quaternarygeology第四纪是地质发展历史的最新阶段。

1839年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Ch.Lyell提出把第四纪分为更新世(Pleistocene和全新世(Holocene。

1932年国际第四纪会议又把更新世分为早、中、晚三期。

第四纪地质学是历史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并已成为独立的学科,其下限年代为250万年前。

4、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内容: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中地壳、气候和生物界发展历史与分布规律的学科。

(1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拟定第四纪地质年表。

(2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二、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

第四纪地质学概念及问答题

第四纪地质学概念及问答题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基础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成因、形成年代、分布和演变规律的学科。

又称地形学。

2.地貌: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

3.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岩)体,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及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桌整体下滑的现象。

4.泥流:斜坡上的碎屑物质,被水浸湿饱和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呈碎屑流状顺斜坡向下流动的现象。

5.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6.球状风化:在具有等粒结构的厚层砂岩或岩浆岩地区,风化过程常由节理先把岩石分割成块撞,而后的物理风化特别集中在节理的棱角部位因这些部位岩石的温差变化最大且最迅速,所以最易受剥落。

棱角的逐渐剥落使石块圆化而形成石蛋地形。

而岩浆岩地区由于物理与化学风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使岩块呈同心圆状薄层脱落,这种现象称之为球状风化。

7.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侵蚀基准面又可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

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8.风口:在袭夺弯和断头河之间的局部河段,因断绝了水源,成为新的分水高地,但仍保持着原来的河谷形态,称为风口。

9.岩溶地貌:岩溶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

10.羊背石: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伏地的羊群,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

11.风化壳:在地壳表层的不同深度,由于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气候、地形、岩性等)、方式(物理的、化学的)及强度的不同,导致风化物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残积物。

12.石窝:在陡峭的岩壁上,经风蚀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洞穴和凹坑,称为石窝。

13.黄土梁:黄土梁是长条状的黄土高地,可分为平顶黄土梁和斜梁两种。

14.山麓面: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

考试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

考试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2.第四纪地质学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2.地貌的形态3.地形线4.地形面5.地形点6.谷中谷7.地貌的基本形态8.地貌的形态组合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3.为什么要对不同大小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4.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5.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6.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7.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一.名词解释:1.风化壳2.古土壤3.残积物4.滚落5.崩塌6.错(座)落7.撒落8.倒石堆9.滑坡10.土层蠕动11.片流12.坡积物13.泥流14.面状洗刷作用二.问答题与论述题:1.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2.什么是平行后退说?什么是平行下降说?3.什么是坡积物?4.试述滑坡的成因及其地貌标志。

5.影响滑坡发育的因素。

第四章流水地貌与沉积物一.名词解释、概念:1.坳谷2.洪积物3.洪积扇4.泥石流5.洪流6.河谷7.侵蚀基准面8.隘谷9.障谷10.峡谷11.成形河谷12.河漫滩河谷13.裂点14.迂回扇15.天然堤16.自由曲流17.汊河型河床18.雏形河漫滩19.平坦河漫滩20.牛轭湖21.侵蚀阶地22.基座阶地23.嵌入阶地24.内迭阶地25.上迭阶地26.冲积平原27.水系28.水系形式29.河流袭夺30.断头河(能够正确指出图中地貌名称)二.思考并回答问题:1.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哪些主要地貌形态?2.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3.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4.冲积物与洪积物岩相结构的主要差异有哪些?三.对比题:1.侵蚀阶地与基座阶地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一.解释名词、概念:1.岩溶作用2.岩溶堆积物3.岩溶漏斗4.落水洞5.坡立谷二.思考并回答问题:1.在图中,判别所示的岩溶地貌名称。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要点汇总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要点汇总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要点汇总第一章绪论一、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2.6Ma内的沉积物、地层、生物、气候、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二、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一、地貌的成因分类:(一)外力地貌(气候地貌):以外力地质作用主导而形成的地貌,一般以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组合。

其分布规律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二)内力地貌(构造地貌):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貌。

a.新构造运动直接造成地貌:青藏高原隆起,三峡地形。

b.剥蚀构造地貌:指已形成的地质构造,经过外力风化剥蚀后,把其构造揭露出来。

c.火山地貌:由于火山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

(三)人工地貌二、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c.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

三、地貌发展阶段:地文期:指以侵蚀和堆积为主的相互交替阶段。

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夷平面:准平原可以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成山地,其顶部可以残留准平原的遗迹,可见到沙砾等松散沉积物。

如一个地区一系列平坦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则可能代表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

第四章流水地貌及堆积物一、洪流:沟谷中流动的、水位暴涨暴落的暂时性水流称洪流。

洪流的特性:常发生在暴雨或冰雪消融的季节;历时短暂,流速大,水道紊乱;搬运力大于河流,分选作用差,地貌塑造和堆积过程比较迅速,并常伴生灾害。

(1)洪积物的岩性、岩相和结构 (P70)定义:暴雨或冰雪消融季节,含有大量砂石高速运动的浊水流,分散成多股槽流或者槽流连接成面状洪流,从出山口倾泻或流入主河道,由此堆积形成的扇形堆积物称洪积物。

第二章 第四纪年代学和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  第四纪年代学和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第四季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一、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1、确定第四纪下限的依据:冰川活动、气候变冷、动物化石(主要是哺乳动物化石,因为无脊椎动物在第四纪演化的阶段性不明显)、人类出现和人类文化(这个时代与目前比较通用的第四纪下限年代相当)、沉积-构造事迹(黄土堆积是在东亚季风的冬季风加强的结果,三趾马红土是在夏季风的条件下形成的)等。

2、第四纪下限的方案:(1)1.8~1.9MaB.P.,1948年-2008年沿用,此划分是依据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卡拉布里层底部出现北方喜冷软体动物冰岛北极蛤和喜冷有孔虫波罗的透明虫为标志。

(2)2.5~2.6 MaB.P.这个分类方案目前采纳的人数较多,此划分是依据①全球发生了大幅度的降温②北极冰盖发生了明显的扩张③北大西洋沉积物中的冰筏屑数量明显增多④欧亚地区植被发生明显变化,涌现大量的针叶树和草本植被预示气候的恶化⑤在哺乳动物群方面,真马、真象、真牛出现⑥在非洲出现石器⑦青藏高原隆升加速,黄土堆积开始。

3、冰期是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全球性降温,冰川扩大。

冰期的主要特征表现:冰川扩展(高纬向低纬、高山向低海拔)、生物迁移(高纬向低纬、高山向低海拔,包括动物和植物)、全球降温(中纬地区最明显)、降雨的变化(中、高纬度地区减少)、气候带的迁移(纬度和高度上的)、海平面下降(最后两次下降最大)、冰阶与间冰阶的的旋回(冰期中次一级的冷暖波动)。

间冰期是第四纪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

4、冰期与间冰期、干旱期与湿润期、雨期和间雨期的对比5、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标志研究:(沉积学、地貌、环境)A、沉积学标志:a 砾石的成因标志:砾性(岩性单一/复杂;近源/远源);砾径(a、b、c轴);砾态(圆度、球度、扁平度、表面特征);砾石表面特征(擦痕、擦口、压痕、撞痕、砸痕);风化程度(全/半/未)。

【ab向逆指河流上游】b 砂和粘土的成因标志:成因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形成时的地质营力特征);粒度分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直方图的形态与粒级组距大小以及粒级边界选取有很大的关系,粒级的Φ值必须与边界选择一致,否则无可比性)【P28表2-8】(表格过大且繁琐故省略);沉积构造(主要形成于流动的地质营力环境)地质营力与层理类型的关系:B、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堆积地貌,地貌成因与沉积物成因相同。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复习大纲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复习大纲
11.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答: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剥蚀程度,分为三个阶段: a.幼年期b.壮年期c.老年期.这些只代表其阶段性,不反映时间关系, a. 幼年期地貌特点: 时间上:短暂,起伏迅速增加 峡谷:V字型,高差大 b.壮年期地貌特点: 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 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变宽谷 c.老年期地貌特点 :起伏微弱,时间无限延长,山坡消失,在分水岭之间残存有小小的残丘。形成老年期的时间需很长
二.问答题与论述题:
1、风化作用阶段?碎屑残积阶段、钙质残积阶段、硅铝残积阶段、硅铁残积阶段
2、土斜坡上的重力作用? 答:斜坡上的重力作用分为滚落、滑动和流动。滚落包括崩塌、错落和撒落;滑动包括滑坡;流动包括泥流、土层蠕动和片流。
答:陡坡上(大于50°)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称为崩塌。发生在山前的大规模崩塌称山崩,在岸坡称塌岸,岩溶洞穴崩塌称塌陷,在土石体中称塌方,在冰雪中则称冰崩或雪崩
12、 泥石流: 泥石流是洪水夹带大量固体碎屑物质 沿着陡峻的山间沟谷下 泻而成的特殊洪流
13、河流阶地: 由于河流下切侵蚀,河床不断加深,原先的河漫滩地面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称为河流阶地
二.思考并回答问题:
1、河谷横剖面形态?答:由谷底、谷坡和谷缘形态组成
2、河谷的形成发展过程?(1)“V”型谷(2)河漫滩河谷(3)成型河谷
答:地貌年代的确定方法: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 的相互关系。 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 c.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 1.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2地貌相对年代的确定原理: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地层切割率(接触和切割关系,主要用于岩浆岩);3地貌绝对年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 地貌地质年代的确定 a.古生物法 b.年间法 c.其他方法

成都理工大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剖析

成都理工大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剖析

地科院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资料2013 5 10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2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3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紧密联系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

如阶地,冲积扇等。

地貌的组合形态: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

如河谷,冲积扇群等。

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和测量指标:基本要素:地形面—地表面具有不同坡度的面。

地形线—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测量指标:1高度,分绝对高度,相对高度。

2坡度,坡度主要反应在地形面上。

划分等级。

3 地面破坏深度,切割深度,地面切割程度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由地貌形态是否与岩石形态一致判断)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副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附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

如阶地,垅,丘。

负形态—比周围地貌低。

如谷地,洼地,坑,穴。

一般来讲时代较新的褶皱,往往形成顺构造地貌,即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一致的,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时代较老的褶皱,往往形成逆构造地貌,即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相反的,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试述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

地貌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深处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它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动因,其趋势是向增强地势起伏的方向发展,如山岳平原的形成和其相对高度的增大变化。

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和堆积作用,其作用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塑造多种多样的地表外力成因地貌。

什么是地貌年代,地貌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确定。

地貌年代: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解析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解析

人类活动在现代技术社会里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 貌营力,能产生许多新的人工(为)地貌,如堤坝、人 工湖、护岸工程、城镇建筑群等,也能夷平破坏一些 地貌。
3.物质基础组成 形成地貌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指组成地
貌的岩石和地质构造。 (1)岩石的地貌效应是由其抵抗风
化和剥蚀程度决定的,岩性坚硬的岩石 (如石英砂岩)一般形成突起的正地貌, 岩性软弱的岩石(如黏土岩)一般形成下 凹负地貌。岩性对地貌的影响,在那些经 历了长时期剥蚀的地区表现最明显。
顺构造地貌指的是正向构造(背斜、 穹隆、地垒)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 (向斜、构造盆地、地堑)与低地相一致, 此两者称为顺构造地貌。如背斜成山,向 斜成谷。
逆构造地貌(也称地形倒置)则指的 是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 地相一致。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三、地貌成因分类 根据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营力、规模和特
地貌面 根据其产状可以 区分为平面(倾角小于2度) 和斜坡(倾角大于2度)。
地貌线 两地貌面相交形 成的一条线,有时称为棱。地 貌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地貌点 三个或三个以上 的地貌面相交形成的点。
(2)组成物质要素 地貌的组成物质要素主要分为两种:
基岩物质,沉积物质。 地貌的形成演化信息隐藏在构成地
第二章 地貌及第四纪概述
第一节 地貌概述
一、地貌形态 1.地貌形态
地球表面任何一种地貌都是由多次重 复,彼此互相交替的各个地貌形态所组成 的,而每个形态又都是由地貌要素构成。
地貌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几何形 态要素和组成物质要素。
(1)几何形态要素
地貌的几何要素主要分为 三种:地貌面,地貌线,地貌 点。
例如:陆地—平原—流水地貌—冲积平 原—河漫滩、阶地。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
第11章 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
▪ 新构造、新构造运动、活动构造、现代构造 运动
▪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地质构造标志、地貌、 沉积物、地震、火山、水文、大地测量和地 球物理异常标志等〕
You are kindly invited to join
一、暂时性流水地貌与沉积物 坡积物、洪积物
二、河流地貌与沉积物
河谷、河流阶地 冲积物
Ch5 岩溶地貌
▪ 地貌类型:地表、地下、过渡类型 ▪ 岩溶地貌发育的条件
Ch6 冰川、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 冰川剥蚀地貌、堆积地貌、冰水沉积物及其地貌
▪ 冻土地貌
Ch7 风成地貌与黄土
▪ 黄土的成因 ▪ 风成沙
Ch8 第四纪生物界
▪ 第四纪植物群及环境指标 ▪ 中国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特征及南北比照 ▪ 人类的演化阶段及特征 ▪ 人类文化期的划分
Ch9 第四纪地层
▪ 第四纪地层划分比照的原那么和方法 ▪ 华北-东北区第四纪地层 ▪ 西南区第四纪地层
第10章 第四纪气候变迁及其动力机制
▪ 第四纪气候波动的标志 ▪ 第四纪冰川发育史 ▪ 第四纪气候波动的动力因素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 质学复习--必修
Ch2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根 本问题
一、地貌的年代及开展
地貌年代确实定方法
二、地貌开展的阶段性 地文期
三、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研究〔成因标志〕: 沉积学标志、地貌标志、环境标志
Ch3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1、崩塌、撒落地貌:

0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绪论(1-1)

0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绪论(1-1)

● 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二者联系起来,这一思想对地貌学研究很有意义 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二者联系起来,
复习(3) 复习
3、内、外营力在地貌形成发展中的意义 内 ①内营力在地貌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是形成地表基本起伏,向着增强地势的趋向发展。 ②外营力在地貌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是削平地表基本起伏,向着减弱地势的趋向发展。 ③二者相互作用在地貌形成发展中的意义 ●二者的相互作用贯穿在地球形成以来的一切地貌过程中。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内、外营力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的地质、地理条件下,二者的强度不同。 但从足够长的时间 尺度来看,二者作用的最终效应近乎相等。
第一讲
地貌学) 绪论 (地貌学)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二、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二、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一)地貌形态 地貌形态 (二)地貌等级 地貌等级 (三)地貌成因 地貌成因 (四)地貌分类 (五)地貌分带 (六)地貌年代 (七)地貌演化
(一)地貌形态 (1)
1.地貌的基本要素 .
物体形态都是由基本几何要素构成的。地貌的基本要素包括:地形 点、地形线、地形面。 ● 地形点 孤立的微地貌体,如河谷的裂点、拐点 两条或多条地形线的交点,如山脊线相交构成的山峰 不同等级、 不同等级、不同特征的地形点 ● 地形线 线状地貌体,如河流 两个地形面相交构成地形线(或一个带),如分水线、阶地前缘 直线、曲线,平面上弯曲,垂向上起伏。(3D) 不同规模, 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地形线 ● 地形面 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如 山坡面、阶地面、平原面等 不同规模, 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地形面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是以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基本知识为主体,并吸收沉积学、自然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新构造学和地质年代学等有关知识组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两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

课程知识的应用价值(填空or简答)1、第四纪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地质研究2、工程建筑3、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研究4、其他第二章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节第四纪分期与堆积物特征现代第四纪:是综合性的,是指约2.4Ma B.P.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第四纪的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

2、人类极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

3、显著的地壳运动。

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

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类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

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第四纪分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填空or简答)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的风化6、含有化石及文化遗存第二节地貌的形态地貌:是指地面上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高低起伏,有地形面、地形线和地形点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地形面:是地表面具有不同坡度的面。

地形线:是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是两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地貌形态测量指标:1、高度分为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两种地貌形态之间的高差,如阶地面与河床平水位间高差、溶洞底部与河床高差等。

2、坡度:是指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形面的倾斜度,如夷平面、阶地面和斜坡的坡度等。

3、地面破坏程度常用的有地面刻切密度、地面切割深度和地面破坏程度数据等。

4、地貌的形态类型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头的作用力比较单纯,仅一种营力,复杂的是中小型地貌, 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
III.影响地貌形成发展的其它因素
1. 气候 2. 岩性 3. 植被 4.人工活动 5. 地质构造
IV.地貌的成因类型
A. 外力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 B. 内力地貌: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貌。
1. 新构造运动直接造成地貌,青藏高原 2. 剥蚀构造地貌,已经形成的地质构造,经过外力风 化剥蚀后,把其构造揭露出来 3. 火山地貌: 由于火山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 C. 人工地貌: 古运河、修大寨田、围海造田、红旗渠、人 工岛。
2. 地貌形态的测量指标
①高度: 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从图上读取。 相对 高度,2种地貌之间的高差。
②坡度: 坡度主要反映在地形面上。 一般的划分等级为:
陡 坡:坡角>50° 中等坡:坡角25~50° 缓 坡:坡角<25°
在堆积地貌上,不同的坡度可反映不同的成因类型。
高高 高 度度 度
坡 度 能
一个阶段。以河流作用为主形成的夷平面,可能是准平原, 也可能是尚未达到准平原化的老年期宽谷地形。所以,夷平 面与准平原不能完全等同。
V型谷 高差 大
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 大 ,河谷、斜坡大量发育
起伏微弱而无限延长 (时间)
三、中国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的基本特征
I. 第四纪地质的基本特征
① 沉积物类型的多样性 ② 新构造运动的区域性 ③ 哺乳动物群的南、北差异性 ④ 气候波动的区域性与全球性 ⑤ 季风作用的特殊性 ⑥ 人类文化的差异性
② 地貌地质年代的确定
a. 古生物法:
主要利用地貌堆积物中所含的古生物 (Q) 化石,确定地 貌年代。 此法适用于堆积地貌,因侵蚀地貌常无堆积物。
b. 年间法:
确定的地貌在某一阶段形成, 确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 好,长了则无意义,主要是利用寻找地貌上最老的堆积物和 剥蚀地形切割的最年轻的堆积物。
1. 第四纪分期
0.11 0.13 0.73 2.38
2. 第四纪沉积物
(1)沉积物的特征 定名:第四纪期间形成的松散的岩石。
①岩性松散 ②成因多样 ③岩性岩相变化快 ④厚度差异大 ⑤不同程度地风化 ⑥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
研究意义
(2)沉积物的岩性 沉 积 物 岩 性
碎屑 化学 生物 火山堆积物 人工堆积物
荷 兰 围 海 造 田
巴拿马运河
迪拜棕榈岛
龙胜梯田
雅丹地貌
(四)地貌的时代
1. 概念:
������ ★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形成以后的年代。 ������ ★只有等基本要素固定下来以后方能算年代。
任何地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有一个产生、 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2.地貌年龄的测定方法
① 地貌年代相对时序的确定
第二章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
一、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 二、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三、中国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的基本特征 四、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
地球发展最近的一个时期
1829年法国地质 学家Desnyers提出第四纪
(Quaternary)一词 52年后(1881)
c. 其他方法:
C14 法、历史考古法等。
(五)地貌发展的旋回性
旋回性:指由于塑造大型地貌的内外营力的周期性变 化,使大型地貌的发展表现出多次渐变和急剧变化的 交替。
戴维斯侵蚀旋回学说:
即指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 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剥蚀程 度,分为:
II.地貌的基本特征
① 三级阶地
② 地貌类型及成因多样性 ③ 地貌发育的区域性 ④ 地貌发展的旋回性
四、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1. 第四纪气候变化
基本特征:冰川性冷暖交替及与其相关的干湿交替变化
2. 新构造运动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火山活动及地震,影响气候带 的分布
3. 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届国际地质学会正式采纳
第四纪是指约1.4MaBP以来的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① 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了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 大规模冰川活动;
② 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 ③ 显著的地壳运动; ④ 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 ⑤ 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 ⑥ 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大气圈:空气污染、酸雨、臭氧空洞及CO2温室效应 水 圈:水质污染、资源匮缺、海平面上升 生物圈:物种消失、人口激增、生态恶化 岩石圈:能源消耗、人为自然灾害
Ⅱ.非流动营力结构
a.定向结构
冰楔式(e):砾石排列在楔状体两壁或长轴直插楔体 沉积物中,形成于永久冻土中受冻融挤压。
多边形(f):砾石呈多边形或环状排列。
b.非定向结构
架堆式(g) 层间式(f):残积物上部细土被风或水冲走后,露出粗粒 再风化成细粒,部分难风化角砾夹在细粒间。
(3)沉积构造
a.层理
a. 幼年期 b. 壮年期 c. 老年期(这些只代表其阶段性,不 反映时间关系)
夷平面 :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
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 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 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准平原:是剥蚀作用发展的趋势,夷平面是这 个过程的
Ⅰ.巨型地貌
大陆: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平均海拔875m,遭后期破坏 严重,是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洋盆:由单一的硅镁层组成,其上覆盖松散沉积物,地貌因受 水体保护,形态原始,平均深度-3794m. 大陆边缘:是陆壳的延伸部分,与大陆相似的结构,包括大陆 架、大陆坡。
Ⅱ.大型地貌
山地: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山岭成因上可以分为构造
Ⅱ. 砂与粘土
a. 粒度特征
b. 颗粒表面扫描电镜特征研究
石英砂的扫描电镜,可提供一系列动力作用的微观 特征,如海浪的V型坑,风力吹蚀的圆形洼地等。
(2)沉积结构
大尺度:沉积物的变形变位;中尺度:砂与砾石的排列特征; 小尺度:镜下沉积物的颗粒排列与粒间关系。
Ⅰ.流动营力结构
a.定向结构:叠瓦式排列(a) b.非定向结构:离散式(b)、弥散式(c)与充填式(d)
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深处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水平运
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它是地表起伏的动因, 其发展方向是增强地表起伏。
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
的剥蚀与堆积作用,其作用趋势为减小地表起伏。
1.内地质营力作用
A.水平运动: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以 0.33~0.27cm/y 碰撞,造成喜山的上升。
大陆→山地→河谷→阶地→前缘 Ⅰ→Ⅱ → Ⅲ→ Ⅳ→Ⅴ
地表上不同规模形态的地貌
最大规模的是陆地和海洋,前 者14950万km2,占29%, 后者36106万km2,占71%。 陆地上有环绕太平洋和横贯欧 亚大陆的高大山脉,数千km 长的河流,面积达数百万 km2的平原和盆地,还有长 度和高度不及1km的各种沟 谷和沙丘等;海洋中有大洋盆 地、洋中脊和海沟等。
貌的同时,将剥蚀下来的岩屑搬运到相邻地区堆积,这种堆 积物就是剥蚀地貌的相关沉积物。
小范围内沟口冲出锥就是冲沟的相关沉积物;大范围 内平原是山地剥蚀地形的相关沉积物
③环境标志
a.物理环境标志:气温、降水、外动力作用类型和
强度、古地磁环境等参数;
b.化学环境标志:指与沉积物有关的水体、大
气、土壤和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b.楔状体
第四纪沉积物中保存的楔状体沉积,如古冰楔、古泥裂、 地震楔、溶蚀楔等,可提供成因、气候及古环境等。
c.结核
结核是第四纪沉积物中常见的一种构造,多为次生。
d.网纹构造
②地貌标志
a.直接地貌标志:根据堆积物的形态判断堆积物的
成因。
b.间接地貌标志:利用剥蚀地貌推断其相关沉积物
的成因和时代。相关沉积物是指外力在剥蚀区塑造剥蚀地
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标志:沉积学、地貌与环境标志。
① 沉积学标志:岩性、结构、构造、产状、沉积体的形状。
Ⅰ. 砾石
a.砾性
单一性、复杂性,可溶岩石数量、抗蚀岩石的比例,远源、近源 岩石等。
b. 粒径
长轴(a)、中轴(b)、短轴(c)(以mm计量),测量时少 数巨粒及其间的细粒不计在内。
c. 砾向
包括砾石的扁平面(ab)与短轴(c)的产状。砾石扁平 面的叠瓦状排列:多数情况下,ab面的优势倾向与流动介质 的运动方向相反。
山谷:由谷坡、阶地、河床等组成。 山间盆地:发育在山脉中的盆地。 山岭:一般是山脉的中央部位。
Ⅳ.小型地貌
阶地、河漫滩、洪积扇、冲积扇、三角洲
地貌等级的研究:
宏观观察和制图: 巨、大型级,卫星、遥感手段
微观研究和制图: 在野外,从小型地貌入手,然后扩展大中型地貌
(三)地貌的成因
I. 地貌是内外地质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碎屑沉积物广泛分布在陆地和海洋中,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第四纪碎屑沉积物砾级划分
第四纪碎屑沉积物命名
二元命名法:以砂(0.02-2mm)、砾(>2mm)的含量为依据。
三元命名法:以砂(0.02-2mm)、 粉砂粒(0.002-0.02mm)、粘粒 (<0.002mm)的含量为依据。
(3)沉积物的成因分析
d. 砾态
指砾石的圆度、球度与扁平度。
圆度:磨圆程度; 球度:球形化程度; 扁平度:(a+b)/c
砾态随搬运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e. 表面特征
冰川擦痕、新月状擦口、圆形压坑,泥石流的纺锤状撞 痕,崩塌砸痕
f. 风化程度 全风化(一击即碎) 半风化(中心未风化) 未风化
测量时选择相似岩性的砾石进行比较。
山地、剥蚀山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