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研究书目介绍

合集下载

了解明代历史的书

了解明代历史的书

了解明代历史的书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从1368年到1644年共276年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明朝政权逐渐稳定,国家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高度发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了解明代历史的书籍非常多,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品包括《明史》、《明朝那些事儿》、《明朝的那些事儿2》等等。

这些书籍对明代历史的研究、人物的讲解、事件的分析等都有非常详尽的描述,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来更好地了解明代历史。

《明史》是明代的正式史书,是对明朝历史的正式总结和评价,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书之一。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讲述明代历史和故事的通俗读物,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明朝的建立、明神宗的疯狂、嘉靖年间的海盗、万历年间的青花瓷等等。

《明朝的那些事儿2》是《明朝那些事儿》的续集,继续讲述了明代历史中的有趣事情和人物,包括明太祖的优点和缺点、郑和的七次远航、宋瑞金的故事等等。

总之,了解明代历史的书籍非常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深入了解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明史研究书目介绍

明史研究书目介绍

明史研究书目介绍明史研究书目介绍以西北师大图书馆所藏图书为基础(1)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社会科学借阅室K248/287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明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

如果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九十四年。

假如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组织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是研究明史的重要资料。

(2)明实录中研院史语所上海书店特藏展厅 K248/064 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

记录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的史实。

其中建文朝实录附于《太祖实录》中,景泰朝实录附于《英宗实录》中。

全书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

纂修此书,系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辑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

《明实录》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

(3)明会典中华书局 1988年版社会科学借阅室 D691.5/113 明申时行撰申时行(1535年-1614年)明代官员。

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

中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历官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明代官修的一部以行政法为内容的法典。

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以累朝典制,散见于简册卷牍之间,百司难以查阅,民间无法悉知,故□儒臣分馆编辑,弘治十五年书成,称《大明会典》,共180卷。

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间重校刑行。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续纂,然未颁行。

明神宗万历四年(1576)重修,至十五年二月书成,称《重修会典》,题为申时行等撰,共228卷。

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

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

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
1.《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以网名“当年明月”在天涯论坛上发表的长篇历史小说,详细讲述了明朝(1368-1644)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2.《明史》: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时期編纂的一部官修史书,是描述明朝历史最权威、最详细的来源之一,记录了明朝自元代结束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全部历史。

3.《大明王朝1566》:作者黄仁宇的历史著作,详细记录了明朝晚期(1505-1644)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4.《明朝十五十六年》:著名历史学家戸籍中的代表作,详细描写了明朝(1580-1596)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是一部全面、细致的历史研究。

5.《明朝的那些事儿》:是作者岳忠良对明朝史料进行收集、整理后的历史读物,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了明朝历史上的大事件、人物和故事。

6.《明朝政治史》:是历史学家周一良的著作,系统阐述了明朝时期的政治演变和政治制度,讲解了明朝政治的特点和变化。

7.《明朝史略》:明朝末年礼部尚书黄道周编写的一部历史读物,是一部简明扼要的明朝史,介绍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情况。

8.《明朝王朝的衰落》:是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的著作,以全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阐述了明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繁荣到衰落的历史轨迹。

所有有关明朝的史书包括正史野史…

所有有关明朝的史书包括正史野史…

所有有关明朝的史书包括正史野史…
关于明朝历史的古籍主要有:
1、《明史》:正宗二十四史之一,由清朝编撰的官方明代正史。

2、《明实录》: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

3、《国榷》: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历时30余年编撰的明朝编年体史书。

因忠于史实,对满清颇多贬责,当时成为禁书
4、《明史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明史,成书在《明史》之前,因册数少(4册),最便阅读。

5、《明通鉴》:编年体正史,有考异。

6、《明会典》:官修之政书,若需研究明代的典章制度,此书为必读。

7、《南疆逸史》、《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则为南明史料中最为详备者。

8、《国朝典汇》为崇祯年间编订,明代人研究本朝历史(太祖直至穆宗)的著作,在清代为禁书,有较多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

9、《弇州史料》前、后集,私家修撰之史书,是《明史》的史料来源之一。

当代主要著作有:
1、《明史》(2册)汤纲,南炳文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明史新编》傅衣凌主编杨国桢、陈支平著(人民出版社);现在新版改名为《中国历史明史》
3、《晚明史》(2册)樊树志(复旦大学出版社)。

关于明朝高分书籍

关于明朝高分书籍

关于明朝高分书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而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同样也孕育了大量的高分书籍。

这些书籍不仅保存了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宝贵历史信息,还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介绍几本被认为是明朝高分书籍的代表作品,通过对其内容、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的探讨,展示他们在明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明代史学家司马光所著,被视为"史书之绝品"。

这部书的特点在于它将中国历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事件和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解释。

它的编撰意在总结历史教训,为后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资治通鉴》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历史信息,同时也体现了明代人对于历史的重视和对于史学研究的深入思考。

这部作品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基础,并且影响了很多后来的史学家,被广泛引用和传承。

二、《红楼梦》《红楼梦》是明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清代社会为背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崛起和衰落为线索,展现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社会风貌以及人情世故。

《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深刻地披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疲惫。

在明代,这部作品并没有得到世人的广泛认可和赏识,直到清代才被重新发掘。

如今,《红楼梦》被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于研究明代文化和社会风貌具有重要价值。

三、《千字文》《千字文》是明代文学家邓石如所作,是一部以教育儿童为目的的启蒙读物。

它以韵文的形式,通过千个汉字的编排,将儿童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道德准则传授给他们。

这部作品在明代被广泛使用,成为儿童学习的必备读物,对于提高识字能力和传承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千字文》在明朝以及之后的明清时期,成为教育领域中一部重要的启蒙读物,被广泛应用。

四、《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记述古代山川、地理等自然景观的巨著,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神话和地理学的百科全书。

明史研究资料简介

明史研究资料简介

明史研究资料简介1.《明史》《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由清代学者張廷玉等主修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但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却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

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评,认为它超越了宋、辽、金、元诸史。

清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31中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

《明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

该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藏于我校逸夫图书馆二楼,图书编号为K248.04,出版时间为1974年。

2.《皇明通纪》《皇明通纪》是嘉靖时代著名史家陈建撰作的一部明史专著,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明代通史著作,该书由钱茂伟点校。

著名史家谢国桢先生在《增订晚明史籍考》中称:“明代史学,自陈氏《通纪》流传宇内,人各操觚,遂成一时风气。

”该书是明代优秀的历史叙事作品,其特点是:思想性强,主线明确;叙事生动,对话相对较多,可读性强;评说恰如其分。

因而,成为中国史学名著之一,受到《中国史学名著评介》的大力推荐。

该书原版第一次标点整理出版。

自隆庆五年(1571)通纪板遭禁毁以来,原版流传甚少,目前仅有一部原汁原味的嘉靖原刻足本存世。

本书即据此整理而成。

该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藏于我校逸夫图书馆二楼,图书编号为K248.043,出版时间为2008年。

3.《大明会典》《大明会典》系明代专述本朝典章制度的会典体史书。

又名《明会典》。

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三月,经正德时参校后刊行。

《大明会典》共一百八十卷。

嘉靖时经两次增补,万历时又加修订,撰成重修本二百二十八卷。

《大明会典》一书主要根据明代官修《诸司执掌》、《皇明祖训》、《大明集礼》、《孝慈录》、《大明律》等书和百司之籍册编成,多有交代。

【历史书单】五本最权威的明朝历史书

【历史书单】五本最权威的明朝历史书

【历史书单】五本最权威的明朝历史书公元1368年,明王朝建立了,它将以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延续二百七十六年,并将它的影响扩展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关于明朝历史书不知道小伙伴们都看了哪几本?今天藏书馆APP为大家推荐五本最权威的明朝历史书,对明朝感兴趣的不妨看看。

一、《明实录》《明实录》是明代官员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书中记载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熙宗朱由校250年间的大量信息。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明史的基本史书之一。

《明实录》共十三部,两千九百一十一卷,1600多万字,是有明一代中国史料的集大成者。

纂修此书,系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集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进行记录企业各个社会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发展而成。

其中建文朝实录附于《太祖实录》中,景泰朝实录附于《英宗实录》中,思宗崇祯朝、安宗弘光朝、绍宗隆武朝、昭宗永历朝因战乱无实录。

二、《明史》《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就是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其中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它是通过一部中国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对于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

在二十四史中,“明朝历史”以其精确的汇编、准确的材料、稳定的叙述和简洁的文字而受到历史学家的称赞。

这反映了编辑对史料的考证、史料的运用、对历史事件的把握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三、《明朝那些事》《明朝那些事儿》,网络进行连载人文主义社科发展历史文化作品,作者是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曾为中国广东顺德海关管理公务员,2018年5月24日出任公司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综合分析处处长。

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研究首次公开发表,2009年3月21日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企业发行,一共7本。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了从1344年到1644年三百年的明代故事。

《明史研究》总目

《明史研究》总目

《明史研究》总目(1-8辑)第1辑《明史研究》创刊祝词白寿彝、王毓铨、魏斐德、山根幸夫、田中正俊、鹤见尚弘户役田述略王毓铨论明代封建土地关系李文治明代的寄庄韩大成明万历《山西丈地简明文册》考释张海瀛再谈火佃彭超弘治九年抄录鱼鳞归户号簿考栾成显明代盐业荡地考察刘淼朱元璋的佛教政策陈高华从《圣学心法》看明成祖朱棣的治国理想毛佩琦读《明武宗实录》条记李洵论解缙商传论明末辽东总兵李成梁孙文良张献忠“谷城受抚”评析张显清明代科举制度述论张德信明代乡里组织初探王昊朱元璋与凤阳歌白振亚明代的乐户张正明明清俗文化的传播姜士彬明“靖难之役”与朝鲜朴元熇晚明的尚武精神陈宝良读史札记明初讳元说析辨张和平附录明史研究论著索引(1990年度)薛惠引第2辑明末社会经济的繁荣与文化艺术的发展谢国桢遗稿皓首尽瘁史坛垂芳——谢国桢先生传略韦祖辉《瓜蒂庵书目》与《刚主题跋》——深切怀念谢国桢先生林甘泉怀念谢刚主先生李学勤文章·风范·长者——怀念谢国桢先生刘重日忆随刚主师江浙访书商传、任道斌“三不”见为人——追怀刚主师姜纬堂谢国桢先生的两首诗雷梦水回忆谢刚主先生马春怀明清徽州亩产量蠡测周绍泉明代前期至中期财政储存研究田培栋明代漕粮折征的形式及原因鲍彦邦明末江南乡绅的家庭经济——关于南浔庄氏的家规(日)滨岛敦俊略论仁宣时期中枢权力结构的变化郭厚安内阁权力与明代政治谭天星论明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王世华明代谪寓辽东流人研究杨旸、梁德、洪云傅安西使与明初中西陆路交通的畅达万明明代与中亚诸国的交往沈定平宋应星的军事思想南炳文虞胤、韩昭宣起义与傅山何龄修《大明成化年镇番卫军民屯田图》疏正吴景山新发现的万历《繁峙县志》研究李裕民书讯明史园地中又一奇葩——评张显清著《严嵩传》//张德信《明史研究专刊》第十期简介鲍龙学会动态明代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山东曲阜召开附录1991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巩华阳第3辑简论明皇朝保护江南重赋区的若干重要政策林金树明代马户述论李济贤明中后期对市场贸易的法律管理姜晓萍龙骨车与农民(日)田中正俊、鹤见尚弘明朝军队的编制与领导体制方志远明朝前期学官制度述论战继发明代的武举制度晁中辰、陈风路明代的保甲与火甲陈宝良王守仁与南赣乡约曹国庆明中叶以来徽州争讼和民俗健讼问题探论卞利论晚明社会的奢靡之风暴鸿昌明代王学在北方的传播吕景琳论王夫之的理欲合性说王廷元明代茶人集团的社会组织——以茶会类型为例(台湾)吴智和试论景泰帝朱祁钰尹选波明代诸王府规制述略若亚明末北直清流派的构成及其反阉党斗争张显清“天崩地陷”时代的真实写照——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中保存的晚明文献方祖猷明代前后农民领袖称十八子考释——兼论古谶李氏当王与农民起义杨绍溥读史札记明翰林院设立时间及最初设置张德信书评书讯明代城市史研究的新进展——韩大成著《明代城市研究》评介平和评李新达著《洪承畴传》赵联谨《明代开国功臣传》出版佟佳徽学研究第一部大型资料集——《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问世史克海外明史研究日本学界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史的趋向(日)吉尾宽学术动态澳门举办中西方文化交流学术讨论会程德附录1992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巩华阳第4辑严嵩传序王毓铨重读《莱芜集》——为王毓铨先生85岁寿辰而作白寿彝王毓铨先生与钱币学李学勤家长制专制封建社会论——记近年来王毓铨先生对明代及中国封建社会形态基本特征的论述张显清曾经沧海难为水——祝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张宪博徽商在两淮盐业经营中的优势——明清徽商与两淮盐业研究之二张海鹏明代钞关制度述评--明代商税研究之一李龙潜明代中央织染机构考述范金民、夏维中论明代的吏李洵明代州县官吏惩处规制刍议柏桦论明代教官地位的卑下及其影响郭培贵论明之移都北京(美)范德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社会变迁万明明后期分权共政论的发展(韩)曹永禄论明王朝的民族观与民族政策陈梧桐天启时东林党人失败的教训韩大成黄毓祺的复明活动和黄毓祺案何龄修明宣宗《五伦书》中对明太祖之评价(香港)赵令扬略论宋濂的理学思想和文学主张沙似雪张居正治国方略的整体思想吴量恺正直博学的焦澹园南炳文明太祖对道教的态度及其三教合一的追求(香港)马楚坚明人审美风尚概观罗筠筠明代的家庭:家庭形态、权力结构及成员间的关系(台湾)徐泓悍妻与十七世纪前后的中国社会赵毅、赵轶峰晚明文化商品化与社会纵欲思潮商传郑经的诗集和诗歌(台湾)朱鸿林天花、商贾和白莲教(美)卡尼·T·费什附录1993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巩华阳第5辑李洵先生的生平与学术业绩赵毅、罗冬阳再论“火佃”的渊源及其性质刘重日明代的重工业税(台湾)罗丽馨明代中后期苏州地区商业的发展及其评价夏维中明代京杭运河的管理体制封越健论袁文新与区田法吴庭美、夏玉润明清时期徽州族产经济初探——以祁门善和程氏为例颜军明代豪民私债论纲赵毅明代的党争(台湾)吕士朋略论朱元璋的民本思想陈怀仁从明《大诰》看朱元璋对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张宪博朱元璋与李善长张健“顺案”考略毛佩琦明代开国皇帝的社会整合——作为权威功能的正统观念(美)范德试论明代的经筵制度张英聘略论明代驿传之役吕景琳、若亚明代文化的层间互动商传明代江南进士甲天下及其原因范金民严嵩诗诣评价析论(美)谢正光俞大猷用兵的哲学思想胡华兴文物选萃石门夹山出土文物考释余学群读史札记李自成通山“遇害”说所据不实张德信第6辑陈子龙:晚明实学思潮的健将——兼论明清实学思潮的一些问题张显清浅论刘基的文学思想与诗文郝兆矩从《四友斋丛说》看何良俊的经世思想刘文鹏论钱谦益的史学陈宝良论谈迁刻苦求实的治史精神——兼论《国榷》的史论杨绪敏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明代市民文学研究之二方志远明代北方经济述论——兼与江南经济比较吕景琳徽州文书中“主盟”的性质阿风洪武时期的社会教育与移风易俗高寿仙明祖陵的营建与特色陈琳朱棣与朱高炽的关系及其社会政治影响赵中男土木之战志疑李新峰试论丘濬的人才观寇伟嘉靖前期内阁改革述论田澍明政府对澳门的管理万明徽州海商王直与日本(日)松浦章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史证不足林金树、杨志清李自成之死考辨赵国华、张德信书评论述明清江南商业发展的力作——《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评介王振忠读史与考察牟定白马山考察记张方玉补白《明督抚年表》术补(一)《明督抚年表》术补(二)《明督抚年表》术补(三)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召开吴艳红读《瓜蒂庵小品》——纪念谢国桢师百年诞辰商传忆谢刚主先生二三事李兴盛试论明太祖“以教化为本”的治国思想与实践张显清明代丞相制度新论——“内阁非相说”质疑及其他刘晓东明代南京行政功能初探张英聘明代人口数额的再认识高寿仙明代天津人口初探高艳林明承元制与北边供饷体制的解体——以山西行都司为例张金奎明末勇卫营潘星辉明代福建军屯及其败坏周玉英明代科场案张德信明代八股文略论田澍明代朝野对科举制度的评论王熹论明世宗禁佛何孝荣周鹤芝的姓名及其乞师日本南炳文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及其明史研究赵克生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明代州县施政的影响柏桦儒家思想与十七世纪中国北方下层社会的家庭伦理实践赵秩峰略论明代江浙的城隍神信仰周祝伟从“三言”“二拍”看明代社会风尚及市民观念的变化周均美明初毛怜卫与朝鲜的关系刁书仁、王剑浅析李延遇害通山的史实及新近发现之物证冯俊第8辑王毓铨先生的生平与学术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悼念日本学者田中正俊教授栾成显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明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毛佩琦明代生员与地方社会:以政治参与为例陈宝良明清无锡进士简论杭建伟明朝“历代帝王庙”从祀试探——以赵普、武成王为中心赵克生明代赎刑考略——兼论赎刑的纳钞纳米之制姚旸洪武永乐时期京师(南京)的卫军胡正宁试论明代火器研制者探讨弹道学理论的特点徐新照明北京皇城和紫禁城的形制布局孟凡人明辉发部先世南迁考张士尊、赵毅15世纪中国与东亚贸易关系的建构万明“南京教案”所表现的明人天主教观庞乃明明后期山东官庄之兴办与“垦荒招亡”成淑君论明清时期淮河流域航运的开发蒲霞论明嘉靖年间倭寇的性质范中义王士琦抗倭援朝职衔考李小林王士琦的仕途终点和人品南炳文中国历史“停滞论”的由来和发展张显清近三十年来国外关于明代社会变迁问题的研究状况程德近十年明史研究述评彭克明、周晓光一部引人注目的深度探索之作——读田澍《嘉靖革新研究》张金奎补白《佛道秘密宗教与明代社会》出版《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出版《明史研究专刊》第十三期出版《天津人口研究》出版《明代云南沐氏家庭研究》出版《明代的卫学教育》出版《徐阶与嘉隆政治》出版《明代的苏州藏书》出版。

明史学习书目

明史学习书目

明史学习书目明史书目一、参考文献:1.《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2.《明实录》,台湾史语所校印本。

3.(清)谈迁:《国榷》,中华书局点校本。

4.(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点校本。

5.《明会要》,中华书局点校本。

6.(明)焦竑:《国朝献征录》,中国史学丛书初编本。

7.(明)陈子龙、徐孚远等:《明经世文编》,中华书局点校本。

8.(明)张居正:《张太岳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9.(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10.(清)查继佐:《罪惟录》,四部丛刊本。

11.佚名《崇祯长编》,上海书店本。

12.(清)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中华书局点校本。

13.(明)张岱《石匮书后集》,中华书局点校本。

14.《明会典》,商务印书馆1936年。

15.(明)王圻《续文献统考》,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本。

16.(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四部丛刊本。

17.(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点校本。

18.(明)叶盛《水东日记》,中华书局排印本。

19.(明)何良俊《四有斋丛说》,中华书局排印本。

20.(清)叶梦珠《阅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排印本。

2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23. 郑天挺主编:《明末农民起义史料》,开明书店1952年版。

24. 江苏省博物馆编:《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三联系书店1959年版。

25. 王国平、唐力行主编:《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 李华编:《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业会馆碑刻选编》,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27. 郭厚安:《明实录经济资料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8. 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二、今人论著:1.张显清、林金树《明代政治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2.孟森:《明清史讲义》(上),中华书局1981年版。

了解明史需要读的10本书

了解明史需要读的10本书

了解明史需要读的10本书俺上学时读的是明史专业,工作后又干上编辑这一行,不时有朋友问我:“我想了解明朝的历史,有什么书可以读?”当时就零散推荐了几本,在这里,集中推荐一批有关明朝历史的图书。

按难易程度,分列三等。

主要书目有10种,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代表性的,较好的,基本可以满足各类豆友的需求。

菜鸟级为通俗好读的作品,大虾级为引人深思之作,当然不排除也有通俗好读的神品,大仙级为基本史料,可能一般读者不会去碰,但要了解明史,可继续深入的作品。

辅助书目列一些也比较重要或比较时兴的书,但在我看来,不是代表性的作品。

在某种意义上说,你了解了明朝,你就理解了中国。

一,菜鸟级:1,《朱元璋传》人民出版社吴晗著,这是明史研究开创性人物吴晗的代表作。

人民社本还是繁体字,大家看起来可能吃力一些,好像百花文艺社有简体字本。

明朝是朱元璋一手建立,他制定的一些政策和方针对明朝后来的历史影响非常大。

甚至可以说,他治国的一些理念至今都有影响。

了解明朝,此书不可不看。

(吴晗还有《明史简述》,比较薄的一册,是演讲稿成书,很容易读,对明朝的大致轮廓和特色介绍得比较通俗,值得一观。

)2,《细说明朝》上海人民出版社台湾史学家黎东方著,上海人民社本。

民国时期,黎东方在大后方讲三国,据说是万人空巷,跟现在易中天品三国,有得一比。

黎著特色是一节一节讲明代人物和事件,很细,不时也有新的发现,带有演讲的口语色彩。

值得收藏。

(上海人民社以黎著为基础,推出了整套中国史“细说系列”,都不错。

)3,《正说明朝十六帝》中华书局中国社科院明史研究室年轻学者许文继和陈时龙合著。

此书以《正说清朝十二帝》的姊妹篇推出,细致描绘了明朝十六个皇帝的一生,对他们的性情、事功都有所发明。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宣宗的隐忧,英宗的仁慈,景帝的功绩,武宗的多情,万历的有为……这些都与我们往常的印象有所不同。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开讲之前,注意到正说历史系列,曾写过一篇书评。

我联系他,他表示,《正说明朝十六帝》比《正说清朝十二帝》要写得好。

明史资料简介

明史资料简介

明史资料简介1、《明史》·三百三十六卷(内府刊本)国朝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等奉敕撰。

乾隆四年七月二十五日书成,表进。

凡《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一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目录》四卷。

其《进表》有曰:“仰惟圣祖仁皇帝搜图书於金石,罗耆俊於山林。

创事编摩,宽其岁月,盖康熙十八年始诏修《明史》,并召试彭孙等五十人,入馆纂修。

以纪载浩繁,异同岐出,递相考证,未遽定也。

”又曰:“我世宗宪皇帝重申公慎之旨,载详讨论之功。

臣等於时奉敕充总裁官,率同纂修诸臣,开馆排辑。

十五年之内,几经同事迁流,三百馀卷之书,以次随时告竣。

盖雍正二年诏诸臣续蒇其事,至是乃成书也。

”又曰:“签帙虽多,牾互见。

惟旧臣王鸿绪之《史稿》,经名人三十载之用心。

进在彤帏,颁来秘阁。

首尾略具,事实颇详。

爰即成编,用为初稿。

”盖康熙中户部侍郎王鸿绪撰《明史稿》三百十卷,惟《帝纪》未成,馀皆排比粗就,较诸家为详赡,故因其本而增损成帙也。

其间诸《志》,一从旧例,而稍变其例者二:《历志》增以图,以历生於数,数生算,算法之句股面线,今密於古,非图则分寸刂不明;《艺文志》惟载明人著述,而前史著录者不载。

其例始於宋孝王《关中风俗传》,刘知几《史通》又反覆申明,於义为允。

唐以来弗能用,今用之也。

《表》从旧例者四,曰《诸王》,曰《功臣》,曰《外戚》,曰《宰辅》;创新例者一,曰《七卿》。

盖以废左右丞相,而分其政於六部,而都察院纠核百司,为任亦重,故合而七也。

《列传》从旧例者十三、创新例者三:曰《阉党》,曰《流贼》,曰《土司》。

盖貂之祸,虽汉、唐以下皆有,而士大夫趋势附膻,则惟明人为最夥,其流毒天下亦至酷。

别为一传,所以著乱亡之源,不但示斧钺之诛也。

闯、献二寇,至於亡明,剿抚之失,足为炯鉴,非他小丑之比,亦非割据群雄之比,故别立之。

至於土司,古所谓羁縻州也,不内不外,衅隙易萌,大抵多建置於元,而滋蔓於明,控驭之道,与牧民殊,与御敌国又殊,故自为一类焉。

关于明朝历史的书

关于明朝历史的书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明朝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为了更好地了解明朝的历史,阅读相关书籍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供您参考:
1. 《明史》:作为中国史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它系统地记录了明朝的各项事迹,是研究明朝历史的重要史料。

2. 《明实录》:详细记录了明朝十六代皇帝的治政历程,对于了解明朝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3. 《国榷》:是一部编年体的明朝历史,由谈迁所著,内容丰富,对于了解明朝的重大历史事件非常有帮助。

4. 《史通》:是一部史论集,对于了解明朝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非常有帮助。

5. 《明通鉴》:是一部通史类的明朝历史书籍,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了明朝的历史。

此外,《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比较轻松的明朝历史读物,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明朝的历史故事,语言生动,适合初学者阅读。

而《中华文明史》则是一部比较全面的明朝历史教材,按照时代顺序系统地介绍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总的来说,阅读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您全面了解明朝的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认识明朝。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书籍的记载和观点,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判断力。

不过,在阅读时要注意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结合其他可靠的史料和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

明史研究书籍提要

明史研究书籍提要

明史研究书籍提要周佳荣:明史研究书籍提要(1-30)前言:早在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求學時期,筆者受牟潤孫教授啟發,對明代史事深感興趣,並開始標點《明史》。

後雖致力於其他方面的研究,但仍閱讀了一些明史著作,每得一書,即寫成提要。

其時有一心願,希望能編為《明史研究書籍提要》一冊,就二十世紀以來的明史研究,作概括而全面的介紹。

無奈諸事繁擾,加以有關明史的新書出版日多,未能持之以恆,徒增唏歔。

事隔二十年,而仍以此為念。

近日偶然翻閱舊稿,敝帚自珍,略加整理,共成九十九條目。

因初稿寫於一九七○年代末期,所介紹之書,僅至一九七○年代而止,遺漏固然不少,基本上則可反映當時學界的情形。

但願今後繼續搜求和補充,並加入一九七○年代以來面世的著作,為明史研究盡一分心力,為學界提供多少方便。

這些書目提要,可以粗略分為以下幾類:(一)目錄、史料,001-005;(二)明史通論,006-013;(三)明史論集,014-022;(四)政治、內事,023-031;(五)軍政、制度,032-036;(六)社會、經濟,037-050;(七)對外關係,051-061;(八)人物、思想,062-99。

【001】朱希祖:《明季史料題跋》,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146頁)記載明朝尤其是南明歷史的書籍,在清朝屢經焚燬和竄改,本書著者多方搜求,每得一書,即詳加校勘和考證,並指出其中經過後人刪補竄改的痕跡。

本書收錄書跋八十二篇,其中關於明季史籍的佔六十二篇,大多數曾發表於《北大圖書部月刊》、《圖書月刊》(重慶版)、《文史雜誌》等期刊,部分則為未刊稿及從日記中摘抄出來的,對於研究明末清初的歷史,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002】謝國楨編著:《明清筆記談叢》,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香港:華夏出版社重印本,1967年。

(370頁)明清兩代的筆記,種類繁多,雖良莠不齊,價值不同,但確實保存了不少珍貴的歷史資料,可供後人治史時參考。

本書分為兩部分,前半為「明清筆記談叢」,包括《草木子》、《菽圍雜記》、《濯纓亭筆記》、《見聞紀訓》、《見聞雜記》、《三家老委談》等書提要凡四十八篇,扼要介紹各書內容及使用價值等,並敘述書中有關作者生平、社會風俗、科技發明等比較生動而有意義的事蹟;或連類並舉一些其他筆記等類的書籍,綜合比較,互相貫通印證。

明史研究书目介绍

明史研究书目介绍

明史研究書目介紹以西北師大圖書館所藏圖書為基礎(1)明史中華書局 1974年版社會科學借閱室 K248/287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誌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它是一部紀傳體明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歷史。

《明史》是我國歷史上官修史書中纂修時間最長的一部。

如果從清順治二年(1645年)開設明史館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進呈,前後歷時九十四年。

假如從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組織班子編寫起至呈稿止,為時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是研究明史的重要資料。

(2)明實錄中研院史語所上海書店特藏展廳 K248/064 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

記錄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的史實。

其中建文朝實錄附於《太祖實錄》中,景泰朝實錄附於《英宗實錄》中。

全書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

纂修此書,系以朝廷諸司部院所呈繳的章奏、批件等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員收輯的先朝事跡做補充,逐年記錄各個皇帝的詔敕、律令,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大事而成。

《明實錄》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資料,具有重要史料價值,是研究明代歷史的基本史籍。

(3)明會典中華書局 1988年版社會科學借閱室 D691.5/113 明申時行撰申時行(1535年-1614年)明代官員。

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

中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歷官翰林院修撰、禮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首輔、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

明代官修的一部以行政法為內容的法典。

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以累朝典制,散見於簡冊卷牘之間,百司難以查閱,民間無法悉知,故□儒臣分館編輯,弘治十五年書成,稱《大明會典》,共180卷。

明武宗正德(1506~ 1521)年間重校刑行。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續纂,然未頒行。

明神宗萬歷四年(1576)重修,至十五年二月書成,稱《重修會典》,題為申時行等撰,共228卷。

研读明清史的主要书目

研读明清史的主要书目
纲鉴类:
纲鉴易知录,[清]吴乘权,中华书局,1960
明鉴纲目,印鸾章,岳麓书社,1987
【清史】
纪传类正史:
清史稿,赵尔巽,中华书局,1976-77
纪传类别史:
清史列传,佚名,中华书局,1987
纪年类:
东华录,蒋良骐,中华书局,1980 或 齐鲁书社,2000
清鉴纲目,印鸾章,岳麓书社,1987
民国和当代影印图书为断句本,其他均为点校本。
明通鉴,[清]夏燮,中华书局,1959 或 岳麓书社,1999
国榷,[明]谈迁,中华书局,1958
明纪,[清]陈鹤,世界书局,1935
纪事本末类:
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中华书局,1977
明季北略,[清]计六奇,中华书局,1984
明季南略,[清]计六奇,中华书局,1984
清通鉴,戴逸,山西人民,2000
清通鉴,章开沅,岳麓书社,2000
清史编年,李文海,人民大学,2000
纪事本末类:
三藩纪事本末,[清]杨陆荣,中华书局,1985
清史纪事本末,黄鸿寿,上海书店,1986影印
纲鉴类:
清鉴易知录,许国英,北京古籍,1987影印
研读明清史的主要书目
【明史】
纪传类正史:
明史,[清]张廷玉,中华书局,1974
纪传类别史:
罪惟录,[清]查继佐,浙江古籍,1986 或 明书,[清]查继佐,齐鲁书社,2000,(二十五别史)
明书,[清]傅维鳞,商务印书馆,1936,(丛书集成初编)

明清史书单入门

明清史书单入门

明清史书单入门
以下是明清史入门书单:
《明史讲义》孟森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

本书为明清史研究开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

全书分为二编:第一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章,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高度概括,见识高远、考证翔实、轮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朱元璋传》吴晗著,三联书店,1965年。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作了全面阐述。

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

代表作有《朱元璋传》,先后写作四稿,投入了毕生精力,是明史研究的权威经典之作。

《明代粮长制度》(校补本)梁方仲著。

《明清史讲义》孟森著。

以上书籍可以帮助你了解明清时期的历史,阅读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

了解明史需要读的10本书

了解明史需要读的10本书

俺上学时读地是明史专业,工作后又干上编辑这一行,不时有朋友问我:“我想了解明朝地历史,有什么书可以读?”当时就零散推荐了几本,在这里,集中推荐一批有关明朝历史地图书. 按难易程度,分列三等.主要书目有种,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代表性地,较好地,基本可以满足各类豆友地需求.菜鸟级为通俗好读地作品,大虾级为引人深思之作,当然不排除也有通俗好读地神品,大仙级为基本史料,可能一般读者不会去碰,但要了解明史,可继续深入地作品.辅助书目列一些也比较重要或比较时兴地书,但在我看来,不是代表性地作品. 在某种意义上说,你了解了明朝,你就理解了中国.一,菜鸟级:,《朱元璋传》人民出版社吴晗著,这是明史研究开创性人物吴晗地代表作.人民社本还是繁体字,大家看起来可能吃力一些,好像百花文艺社有简体字本.明朝是朱元璋一手建立,他制定地一些政策和方针对明朝后来地历史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说,他治国地一些理念至今都有影响.了解明朝,此书不可不看.(吴晗还有《明史简述》,比较薄地一册,是演讲稿成书,很容易读,对明朝地大致轮廓和特色介绍得比较通俗,值得一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细说明朝》上海人民出版社台湾史学家黎东方著,上海人民社本.民国时期,黎东方在大后方讲三国,据说是万人空巷,跟现在易中天品三国,有得一比.黎著特色是一节一节讲明代人物和事件,很细,不时也有新地发现,带有演讲地口语色彩.值得收藏.(上海人民社以黎著为基础,推出了整套中国史“细说系列”,都不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正说明朝十六帝》中华书局中国社科院明史研究室年轻学者许文继和陈时龙合著.此书以《正说清朝十二帝》地姊妹篇推出,细致描绘了明朝十六个皇帝地一生,对他们地性情、事功都有所发明.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宣宗地隐忧,英宗地仁慈,景帝地功绩,武宗地多情,万历地有为……这些都与我们往常地印象有所不同.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开讲之前,注意到正说历史系列,曾写过一篇书评.我联系他,他表示,《正说明朝十六帝》比《正说清朝十二帝》要写得好.我想原因不难解释,因为这本书是一气呵成,自然流畅,而《十二帝》是从讲稿综合编辑而成.欲了解明朝各个特性不同地皇帝以及他们所处地时代,《正说明朝十六帝》不可不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当年明月著.今年月天涯网站贴出这个系列时,我就读了一些,感觉写得很灵动,有气势.后来又闹起了纠纷,直到出书,整个过程俨然水到渠成,不能不叹服草根历史地崛起之迅速.对于菜鸟级来说,这是一本最好读地明史.不过,由于作者地知识背景以及网络写作地风格,这本书有些轻飘,还当辅以其他厚重些地读物,才可以修炼晋级:)(记得以前我读过一本《骇版战国》,风格类似当年明月,很好读,当然也很飘,生不逢时,没在网络引起更大反响,所以只发了万册.《明朝那些事儿》虽然火,但距离易中天,还是很远.)(另有《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和《帝国政界往事?明王朝纪事》两书亦可参读.前书是毛佩琦著,在趣味性上要比当年明月差一些.后书为《帝国政界往事》宋朝卷作者李亚平所著.但这本书作为宋朝卷地后续,明显在结构和文气上远逊于宋朝卷.不可思议地是,依然有很多文化名人推崇这本明朝卷.我地感觉是,这本书没有脱离吴晗《朱元璋传》早期版本《明太祖》地认知水平,借骂朱元璋骂专制而已,不足以尽显朱元璋之本来面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大虾级,《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三联书店黄仁宇著.这本书年在美国、年在中国问世,自此数十年风行不衰,得益于它发人深思地史观和别具一格地叙述.作者经历跨时代、跨国家地冲突动荡,阅世经验丰富,对明史研究虽然半路出家,但自成体系,书人两得,造就这一难得地神品.如果要推荐读明史地惟一一本书,我就推荐这一本.推荐这本书地人太多了,他们地身份各色各样,有作家,艺术家,企业家,心理学家……我觉得,每一个人都能读出自己地味道.而且,我想,这本书对了解自秦始皇以后地整个中国历史都有非常大地益处.多说一句,这本书对中国历史写作来说,是确立了一个榜样.往后地吴思,李亚平,易中天,等等诸人,无一不坦言受到此书地影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三联书店黄仁宇著,剖析明代财政制度与税收特色地专著.读起来要费点神,但读进去了,绝对收获非凡.这本书是黄仁宇大历史观地奠基石,从税收角度解释中国王朝统治地特色.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地真实游戏》云南人民出版社吴思著.本书不是纯粹讲明史,其中大多篇章是借明史剖析中国传统社会.这本书里以利益为衡量,提出“潜规则”现象.吴思声称黄仁宇讲历史是水只烧到了度,没到沸点,而潜规则是更进一步,烧开了.其实,黄仁宇是从文化角度来处理明代社会特质地,比如提出明代弊端在于以道德代替法律.吴思只不过更实用一步,进行利益考量,所以要算命价,更提出血酬概念,不好过誉.相比而言,黄仁宇地研究更值得深思,提出了弊端所在,但又不忘给人以借鉴(在《万历十五年和我地大历史观》里,黄仁宇完整解说自己地史观及其参考价值).当然,《潜规则》这本书还是值得推荐.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北师大教授顾诚著.这本大书我在上大学时读到,自此进一步培养了对明史地兴趣.此书不同于一般东引西列地著作,而是在构建明亡清起这一大变局地双方较量过程中,不时根据考证,提出坚实地看法,比如对郑成功抗清真实目地地解读,使人认识到郑成功被誉为抗清英雄完全是一个误会.前一段时间,电视台在播赵文卓演地《郑成功》,郑成功复台,“可爱”地清朝皇帝下令沿海清兵,不要如往常一样攻击郑部,因为郑成功这次是替大清收复台湾去地.这让我不禁哑然失笑:政治又一次强奸了艺术!我知道,对南明史感兴趣地朋友应该不少,故此郑重推荐这本厚实严谨地《南明史》.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大仙级,《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将明朝历史分成一些首尾完整地事件进行记叙,便于简明了解历史.,《明史》中华书局张廷玉等修.《明史》是二十四史中前四史之后较好地一种.价值自不待言,但要研读,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明史》记载不全可信.很多问题都需要参照其他资料进行解读,明史学者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研究.具体书目就不在这介绍了.呵呵.(中华书局另出有《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收录《水东日记》《万历野获编》《草木子》《今言》等明人笔记,属野史性质,也有史料参考价值.有兴趣地朋友不妨一读.)西丰加一本:明史讲义,孟森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明史研究论丛目录

明史研究论丛目录

《明史研究论丛》总目《明史研究论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辑的一年一期的学术论丛。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明史研究机构。

该书自1982年第1辑出版以来,已连续出版了14辑。

学术出版物大抵是很难赚钱的,故出版社多不愿意承接这档子赔本买卖。

最初,该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多次转手(江苏古籍出版社、黄山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故宫出版社等等),最近两期又改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明史研究论丛(第1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周玄(日韦)《泾林续纪》事件辑录——明末社会变革与动乱杂考之一……傅衣凌明清野史笔记概述……谢国桢明史散论……陈守实明代徽州庄仆制研究……刘重日曹贵林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林金树一条鞭法的由来与发展——试论役法变革……樊树志试论张居正的财政改革……徐健竹明代的官店、权贵私店和皇店……郑克晟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召商买办”初探……许敏试论“靖难之役”的性质……商传论厂卫制度……栾成显矿税监高淮乱辽述略……孙文良徐鸿儒起义新探……李济贤明末“十八子主神器”源流考……沈定平晚明心学的没落与实学思潮的兴起……张显清郑和未使菲律宾说质疑……周绍泉台湾《明史研究专刊》第一期……任道斌日本《明代史研究》杂志……凌明美国《明史研究》……颖之明史研究论丛(第2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瓜蒂庵读明代史乘题识……谢国桢明代绅衿地主的发展……伍丹戈李定国简论……洪焕椿洪武时期宦官考略……栾成显试论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社会基础……商传明代江南市镇研究……樊树志明代灶户的分化……周远廉谢肇华关于明代铺户的几个问题……许敏明初吴中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初探……林金树明末三饷加派……郭松义明代京畿地区白莲教初探……李济贤嘉靖、隆庆年间农民起义初探……南炳文李小林明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根源……左云鹏《明史》的纂修及史学思想……汤纲王鸿江傅贵九王世贞的史学……顾诚明代东开原毛怜卫考……徐健竹论蒙古三娘子的历史作用……徐凯“温、安”辨……周绍泉《中山八郎教授古稀纪念明清史论丛》简介……中山美绪、任道斌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明史研究近况……颖之从《大明律》和《大诰》看朱元璋的“锄强扶弱”政策……张显清明永乐十七年税粮额校正……习之明史研究论丛(第3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明代周忱赋役改革的作用和影响……伍丹戈论明初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政策……韦庆远明代官绅地主控制下的佃户……韩大成明代开中制度下商人的社会作用……刘清阳明代南方的安陆皇庄……施正康对崇祯末年宫中存银问题的几点看法……刘伯涵刘瑾“变乱旧制”考略……廖心一论明代“大礼议”……罗辉映论张居正改革的成败……刘志琴明代前期阶级斗争述论……沈定平茅元仪生平、著述初探……任道斌谈迁《国榷》散论……罗仲辉郑芝龙、颜思齐、李旦的关系及其开发台湾考……徐健竹明遗民东渡述略……韦祖辉关于成化年间“妖书妖言”案的一则史料……程德李诩生平、著述补正……杨祖耕、钱永贤天启年间曲阜知县考……李济贤一九七九——一九八二年明史研究概述……平和战后日本对明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姜镇庆一九八二年明史研究部分论文目录……明史研究论丛(第4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明代地区经济研究之我见……王毓铨试论明代杭嘉湖平原市镇的发展……任道斌明代太湖流域农村专业市镇兴起的原因及其作用……张华明代江南重赋问题和国有官田的私有化……唐文基明代苏、松、常地区户籍人口消长述略……李济贤关于明初苏松自耕农的数量问题……林金树明中叶江南经济和地主阶级各阶层……王守稼、缪振鹏明代松江府加耗法之争与身份地主的发展……廖心一从王祯《农书》到徐光启《农政全书》所表现的明代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李洵明代无锡社会经济初探——读黄卬《锡金识小录》……赵永良、徐志钧试谈明代民屯的几个问题……商传明代的赐田与岁禄……张海瀛明中后期藩王的大土地占有——兼论王府占有的工商业和税课……蒋祖缘明代陕西的牧马草场与杨一清督理马政……郑克晟论明代兵变的经济原因和历史作用……林延清一九八三年明史研究论文目录辑要……明清时期嘉兴地区市镇经济的发展……陈学文明代寺观经济初探……南炳文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农村手工业……田中正俊、杨品泉明代江南官田与重赋之面面观……樊树志明代高利贷资本的特点及其作用……韩大成明史研究论丛(第5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明代的新仕宦阶级,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关系及其生活……吴晗明初火铳镌文浅析……王兆春从两份档案材料看明代徽州的军户……彭超潞王府的庄田、店业考述……苏德荣略论明朝后期嘉兴府争田……廖心一胶山桂坡馆安国的家世……王赓唐、赵承中1619年的辽东战役……黄仁宇明朝后期与辽东蒙古的关系……袁森坡朱舜水思想剖析……韦祖辉《皇明遗民传》朱文瑜传辨析……宁生《稼轩瞿府君暨邵氏合葬行实》……余行迈吴奈夫、何永昌明太祖文字狱案考疑……陈学霖明初的察举(1368—1398)……林丽月16—18世纪中国、菲律宾和美洲之间的贸易……全汉升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成为天主教徒试释……W·J·裴德生、朱鸿林近二、三年间日本明史研究的动向……山根幸夫丁果对《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的评论……林恩·斯特拉夫间野潜龙《明代文化史研究》简介……任道斌《明故太孺人史母杨氏墓志铭》考略……任昉薛方山的心学思想及其它……孙开泰《天爵堂笔余》……王春瑜明稿本《玉华堂日记》中的经济史资料研究……张安奇明史研究论丛(第6辑)黄山书社,2004年从王毓铨先生的两封信看他的学术观……张宪博五十年风雨春秋……刘重日谢刚主师与《晚明史籍考》……商传明代的会典……山根幸夫、熊远报世界史中的明史研究……范德房琴关于《明太祖皇帝钦录》的史料……陈学霖丘浚著述考……李焯然从自鸣钟探讨利玛窦居留北京的内幕……金国平、吴志良从张岱史学观点看明代文化思想变迁之历程……赵令扬《明史纪事本末·南宫复辟》校读:兼论其史源、编纂水平及作者问题……徐泓大雅将还:从“苏样”服饰看晚明的消费文化……林丽月赵南星小议……韩大成试论李东阳……韦庆远嘉靖年间海防重建与倭寇溃败——兼及中日关系变化与断绝……张德信朱元璋撰二丘乐章的重视民众思想……南炳文新编《明史》概说……王天有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明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毛佩琦明代北京城市恤政考述……高寿仙明代的“家人”……傅同钦、郑克晟明代粮食仓储制度……唐文基洪武丈量考论……栾成显明代藏区施政及其对藏族社会之影响……张雪慧复社的政党化趋向……张宪博明初国事与术数……张兆裕明末屯军自耕农化浅析……张金奎歇家与明清社会……许文继明代皇位继承中的监国……徐卫东明史研究室1980年以来关于明史主要论著目录忆白寿彝先生二三事……万明难忘的四年——回忆吴晗先生……张显清明太祖的法制思想:“止循《律》与《大诰》”……林金树论傅衣凌先生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的研究……陈支平、徐晓望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万明明史研究论丛(第7辑)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目录:元末明初的学风……商传明代人口统计与黄册制度的几个问题……栾成显明代荒政中的报灾与匿灾……张兆裕明代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以华北地区为中心……郑炳喆明蓟辽总督年表校补——《明督抚年表》校补之一……张德信明初“贡市”新证——以《敬止录》引《皇明永乐志》佚文外国物品清单为中心……万明英宗·王振·土木之变……毛佩琦万贵妃与宪宗朝政治……林延清、魏海荣明嘉靖李福达狱及相关历史评价考论……胡吉勋“经营地主”应为“土地雇工经营主”说……林金树卖身“婚书”考……阿风耿定向思想研究……陈时龙毛晋刻书活动考论……章宏伟明朝遗民李世熊生平事迹五考……南炳文浙江明遗民渡日画家活动研究……任道斌2006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陈时龙明代卫所月粮制度浅论……张金奎明代青花瓷外销分期研究……刘洋明史研究论丛8: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目录: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以洪武朝为中心的初步考察……万明明太祖致高丽国王的白话圣旨……陈学霖重读朱升及《朱枫林集》——兼析疑点重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夏玉润明初甘肃建镇与总兵官权力、管辖地域之考察——以敕文为中心……赵现海明前期减免宫廷财政初探——以目前所见相关诏书为中心……赵中男明代诏令的类型及举例……陈时龙锦衣卫职能略论……张金奎明代领班武官敕书“坐名”试析……彭勇万历年间的壬辰倭乱和福建海商提供的日本情报……松浦章;郑洁西16世纪末明朝的征讨日本战略及其变迁——以万历朝鲜之役的诏令资料为中心……郑洁西冀复祖制与《皇祖四大法》对明太祖政事的梳理……解扬《甲乙记政录》与晚明圣旨之私家辑录……张兆裕日本明史研究情况简述……伍跃近十年来韩国的明史研究……朴敏洙、金英淑近年美国明史研究简讯(2005—2008年)……韩慕肯《大明令》——初社会立法的工具……范德;邓国亮;明史研究论丛(第9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目录:明初政治新探——以诏令为中心……万明高丽使臣郑梦周的南京之行——朱元璋时代外交的一个侧面……伍跃明初辽东战争进程与卫所设置拾遗……李新峰明司礼监研究……胡丹明代文官铨选制度的发展特点与启示……郭培贵明代总兵制度的起源……赵现海明代陕西行都司屯田数额考……马顺平重新评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陈信雄从君子小人之辨看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陈宝良贺钦之学与成化弘治间的学术……张兆裕明儒李遂的讲学活动及其与阳明学之关系……刘勇期成实务的困难——吕坤《实政录》在地方上的施行问题……解扬行钱法与屯守辽东、罢朝鲜兵——晚明经学家郝敬(1558—1639)的奏疏中所见经世主张……谢茂松“自古丛社中兴,必借王臣外护”——晚明天台宗僧人无尽传灯的文化网络……卜永坚王朝与天下之辨——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家对君主私天下本质的揭露……谢贵安跋《明秦府承奉正康公墓志铭》……陈博翼明代蓟州镇总兵官服等级考识——以戚继光为例……赵连赏明代后期徽州诉讼案卷集《不平鸣稿》探析……阿风弘光政权对清政策与山东的丧失……张金奎王崇武先生和他的明史研究成就——纪念王崇武先生百年诞辰……韦祖辉;明史研究论丛(第10辑)故宫出版社,2012年《广舆图》绘制方法与数据来源研究(一)……成一农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万明明代九边军事统率制度的变迁……赵现海明代南京商业出版述略……张献忠明朝前期济宁崛起的历史背景和区域环境述略……孙竞昊太仓南郊元明海运仓遗址及相关航海古迹史实初探……高琪《南雍志》洪武二十六年太学学生人数证伪……吴宣德明洪武朝首三科浙江举人题名考补……王红春明成化、弘治时期的地方豪强与地方社会——以《皇明条法事类纂》为核心的考察……吴启琳阳明学的摇篮:江西社会……吴金成明代卢柟狱案下的刑案审判与文人网络……连启元“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金国平吴志良师道的终结——论罗汝芳对明太祖《六谕》的推崇……陈时龙吕坤《弟子之职》被他人文集误收小考……高寿仙民间传说体现出的明末清初四川社会和张献忠——以历史学的观点考察传说……李俊甲明清时期中国对朝鲜外交中的“礼”和“问罪”……夫马进卜正民《困厄中的帝国:元明史》介评……包诗卿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刘明杉明史研究论丛(第11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3年目录:万明:明代赋役改革新证——《钦依两浙均平录》解读之一高寿仙:奸豪阻挠抑或技术障碍——明代修复通惠河的曲折过程张金奎:明初海防建设与山东半岛人口的迁移陈晓珊:明朝初年的海运军卫与海军世家——以黄省曾家族为例(美)鲁大维撰,阿风译:明代前期的皇室田猎马顺平:明代甘肃镇分守、分巡、兵备道考赵现海:成化时期明朝“搜套”与西北社会解扬:刘执斋引律比附与明中叶对比附律的讨论陈时龙:论天真书院的禁毁与重建陈博翼:隆庆以后南直隶之营兵与江海防康健:明代徽商程神保家世考论薛理禹:论明代中后期的人丁与丁银——以江西为例的研究张兆裕:明后期地方士绅与灾蠲——灾荒背景下明代社会的政策诉求谭红艳:西学传播与晚明学术风尚——以郭子章为中心的考察张宪博:明末东阳“许都之乱”探究成一农:《广舆图》绘制方法及数据来源研究(二)(韩)金景绿撰,李善洪译:朝鲜初期对明外交文书集《吏文》研究专家讲座(美)范德撰,孙竞昊整理:全球研究视野中的明史:个人的审思——范德教授学术报告会纪要民众(日)森正夫撰,阿风译:反乱史研究与田野调查——以明末清初福建省宁化县的黄通抗租反乱为例书讯:《百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出版明史研究论丛(第12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年对“计里画方”在中国地图绘制史中地位的重新评价……成一农“The Selden Map of China”中“化人”略析——兼考“佛郎机”与“佛郎机国”……金国平明代财政的转型——以《万历会计录》浙江田赋为中心的探析……万明被扭曲的形象与被湮灭的历史——评明清传统文献中的陈友谅……彭勇明人对书院的态度——以明代地方志的书院记载为考察对象……陈时龙明代苏州府徭役折银考论……侯官响宗族组织与户役分担——以明代祁门桃源洪氏为个案……王绍欣明初山东海防职能的初步转型……张金奎“土木之变”前后蒙古打通“阴山走廊”与进入河套……赵现海论于谦与景帝君臣关系的变动及其对土木之变后京营领导体制重建的影响……洪国强万历朝鲜战争第一阶段(1592—1593)的明军——以《中国明朝档案总汇》卫所选簿为中心之考察……卜永坚从科举宴排位争议看明嘉靖初皇权之强化……胡吉勋明嘉靖时期外戚张延龄案评析……叶群英论《皇明启运录》中明太祖“法度昭明”之形象……庄兴亮《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索隐……张兆裕明代“兵备道契尾”考……阿风跋杨东明十卷本《山居功课》……解扬明清易代之际私撰明史风气的兴起及其消退……曹江红2009—2012年日本明清史夏合宿简介……申斌2012年徽州调查报告……康健王阳明《传习录》对儒家经典的诠释……汪学群罗汝芳对儒家经典的理会及其思想史意义——以其泛论《四书》、《五经》和专论《语》、《孟》为中心……王启发明史研究论丛(第13辑)2014年明史研究论丛(第13辑)(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60周年专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目录:会议综述“新世纪明史研究的新热点与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综述赵现海221-223 .书评《<明史·地理志>疑误考正》评介林延清224-225 .《明代海南文化研究》读后张兆裕226-227 .译文拄杖者:曾鲸和晚明的图像创作斯欧克旺·乔伊;刘楠杰228-231 .《明史》校勘修订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南炳文1-5 .关于明代中后期的历史走向——黄仁宇传统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说述评张显清6-24 .《万历会计录》的重新认识与明史研究的新议题万明25-42 .明清时期社会群体的变动趋向吴琦43-52 .海防地理视域下的明代福建水寨内迁王日根;黄友泉53-62 .榆林长城修筑与明中后期“长城时代”的开启赵现海63-96 .明末州县官僚的地理分布——以《分省抚按缙绅便览》为中心伍跃97-113 .二十世纪以来的明代学校与科举研究郭培贵114-139 .从“都司”含义的演变看明代卫所制与营兵制的并行与交错——以从“都司领班”到“领班都司”的转变为线索彭勇140-153 .明代山东小云南移民浅谈张金奎154-166 .《明太祖实录》勘误一则兼论明代辽东屯田起始时间陈晓珊167-170 .极权性格的养成——嘉靖初年朱厚熄的心路历程(1521—1524) 陈时龙171-179 .毛国科使日考——兼谈万历援朝东征后期的和议问题杨海英180-197晚明通俗文学的商业化出版及作者和受众分析张献忠198-213 .天意流行:明亡原因的另类解读——以明清之际野史笔记中的灾异记录为考察对象张兆裕214-220明史研究论丛.第14辑2015.11论洪武时期的北平军镇……胡凡天顺时期政治群体的制衡与宫廷政治变迁……赵现海明代神机营建立前后若干问题考述——以火器的发展为中心……刘晓峰弘光朝锦衣卫述论……张金奎《明儒学案•崇仁学案》校读……朱鸿林初探黄宗羲对“递相出入”于湛、王二家之弟子的处理……黄涛陈建《皇明通纪》的经世史学初探……庄兴亮《明史•食货志》荒政志文考述……张兆裕一位理学家的日常生活——读明儒李呈祥《古源山人日录》……陈时龙明代耿定向鄂东讲学发覆……李明黄景昉生平考略……朱曦林王船山的《和梅花百詠诗》与文人气节……刘永霞明史研究论丛.第15辑政治·法律·经济·社会试论袁黄“留心经世”精神及其卓荦政绩明代职官有犯的诉讼科举与家族——明代麻城县的《春秋》经世家嘉靖时期苏州府官民田一则考晚明江南佛寺修建与社会互动——以松江府为例阮大铖的交游网络与弘光朝人事边疆·东北亚明朝的华夷之辨观念与边疆的有限经营镇守内官与明代“九边”军政事务从军民万户府到奴儿干都司——兼论明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方式的演变嘉靖重灾的成因与对辽东社会的影响壬辰倭乱明将吴惟忠在朝鲜半岛的遗存文物壬辰战争明朝史料述略旧文新刊永乐皇帝与明代经学史料·古籍南京出土明代武勋功臣及其家族成员墓志零拾黄景防《宦梦录》校点(一)书评·书讯明代民族融合过程的微观研究——评《明代卫所归附人研究——以辽东和京畿地区卫所达官为中心》《翰林与明代政治》评介书讯。

明史研究资料汇编

明史研究资料汇编

明史研究资料汇编明史研究资料汇编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对于研究明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介绍明史研究资料汇编的特点、编写背景以及其在明代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明史研究资料汇编是根据明代历史文献编纂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包括《明史》、《明实录》、《明宪宗实录》等明代史书的重要内容。

这些文献记录了明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方面的信息,是研究明代历史的重要素材。

明史研究资料汇编的编写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代末年。

明朝灭亡后,明朝遗臣纷纷逃亡或被清朝追杀,很多明代文献遭到毁灭。

为了保留明代历史文献的珍贵资料,清朝在编纂《明史》的同时,也汇编了大量明代历史文献资料,形成了明史研究资料汇编。

明史研究资料汇编的编纂过程非常严谨,经过多年的整理、筛选和校对。

编纂者在整理明代历史文献时,尽可能地保留了原始文献的内容和形式,力求准确地反映明代历史的真实面貌。

同时,编纂者也对文献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读和解释,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明代历史。

明史研究资料汇编在明代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为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明史研究资料汇编中收录了大量的明代历史文献,这些文献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为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

明史研究资料汇编对明代历史的整理和梳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代历史繁杂而庞大,明史研究资料汇编对明代历史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类,使研究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明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明史研究资料汇编还对明代历史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编纂过程中,编纂者对文献的解读和解释,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考察和评价,都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明史研究资料汇编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明代历史的重要信息,为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依据。

同时,明史研究资料汇编对明代历史的整理和梳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者提供了清晰的研究线索和方法。

因此,明史研究资料汇编对于深入了解明代历史、揭示明代历史的规律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明史》目录简介大全集

《明史》目录简介大全集

《明史》目录简介大全集《明史》译本 332卷大全集。

即将刊发,耐心等待,谢谢《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

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立明史馆,纂修《明史》,因国家初创,诸事丛杂,未能全面开展。

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

这反映出编者对史料的考订、史料的运用、对史事的贯通、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记述之完善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

《明史》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31中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清兵入关后,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癸亥(十一日),明史御史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注: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的记载,见于《清世祖实录》卷15,何冠彪《顺治朝〈明史〉编纂考》一文首揭此事。

但清廷何时决议纂修,尚无确切史料证实。

清代官书中亦不见有关纂修《明史》的诏令,《清世祖实录》中仅见几位总裁于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癸未的上奏,其中言,“臣等钦奉圣谕,总裁《明史》”,并提出副总裁及纂修人员名单。

这种“钦奉圣谕”,很可能仅是早朝时的口头指示而已。

以往论著称顺治二年五月“诏修《明史》”,表述确实有所不当,准确言之为:顺治二年五月,清廷组成《明史》的纂修人员。

)得到了清朝廷的认可。

其后,大学士冯铨、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为总裁,操办此事。

是年五月,由总裁提名副总裁和纂修官,并设收掌官七员,满字誊录十员,汉字誊录三十六员,揭开了清朝官方纂修《明史》的序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史研究书目介绍以西北师大图书馆所藏图书为基础(1)明史中华书局 1974年版社会科学借阅室 K248/287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明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

如果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九十四年。

假如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组织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是研究明史的重要资料。

(2)明实录中研院史语所上海书店特藏展厅 K248/064 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

记录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的史实。

其中建文朝实录附于《太祖实录》中,景泰朝实录附于《英宗实录》中。

全书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

纂修此书,系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辑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

《明实录》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

(3)明会典中华书局 1988年版社会科学借阅室 D691.5/113 明申时行撰申时行(1535年-1614年)明代官员。

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

中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历官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明代官修的一部以行政法为内容的法典。

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以累朝典制,散见于简册卷牍之间,百司难以查阅,民间无法悉知,故□儒臣分馆编辑,弘治十五年书成,称《大明会典》,共180卷。

明武宗正德(1506~ 1521)年间重校刑行。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续纂,然未颁行。

明神宗万历四年(1576)重修,至十五年二月书成,称《重修会典》,题为申时行等撰,共228卷。

故今存《大明会典》有内容简繁不同的两种版本,一般称引的《明会典》多指万历本。

《明会典》主要是根据明代官修《诸司职掌》、《皇明祖训》等书和百司之籍册编成,记载典章制度颇为完备,凡明史所未载者,会典均有交代,为后世研究明代典章制度的重要文献。

(4)明会要中华书局 1956年版五六十年代文库 323.16/692 清龙文彬撰,龙文彬(1821年-1893年),字筠圃,江西永新人。

少从刘绎游。

同治四年(公元一八六五年)进士,改吏部主事,光绪元年充棱穆宗实录加四品街。

《明会要》,清•龙文彬撰。

共八十卷,分帝系、礼、乐、舆服、学校、动历、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祥异、方域、外蕃等十五门,子目为四百九十八事,可供检索明代制度资料之用,一般认为史料价值不及明代官修的《明会典》。

(5)国榷古籍出版社特藏展厅 922.6/625 清谈迁撰谈迁是明末清初史学家。

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

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

记载明代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

该书记叙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诞生﹐到顺治二年五月清兵入南京﹑福王政权灭亡为止的三百一十七年间的历史。

书中敢于直书《明实录》避而不谈的明朝一些重要史实﹔对一些重要事件﹐常以个人和诸家的评论并列于后。

其史实注意考订精审﹐材料有相当的可靠性或参考价值。

万历以后七十多年的历史﹐以及建州女真的发展和后金同明的关系的记载﹐尤为他书所少见。

根据邸报﹑方志和官吏遗民口述材料编补的崇祯朝十七年的史实﹐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6)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 1985年版特藏展厅 Z121.6 清谷应泰撰谷应泰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人。

顺治四年(1647)进士﹐十三年官至浙江学政﹐公余延揽名士﹐藉张岱《石匮藏书》与谈迁《国榷》﹐又广稽博采﹐至十五年年末成书。

因该书成於《明史稿》﹑《明史》之前﹐而且属私人著述﹐颇为当时人所重视。

纪事始於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起兵﹐迄於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朱由检自杀。

选录其中八十个历史事件或专题﹐按时间顺序编排﹐记述始末﹐首尾一贯﹐简明扼要。

卷末附有作者的史论。

该书详於政治﹐略於经济和典章制度﹐综合多种明代史料编纂而成﹐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7)明通鉴中华书局 1959年版五六十年代文库清夏燮撰夏燮(1800-1875),字嗛甫,又字季理,别号江上蹇叟、谢山居士,安徽当涂人。

《明通鉴》是夏燮一生精力的结晶。

他不满记载颇失其真的官修《明史》,决意从事明史的研究。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参证群书,考其异同”,乃写成此书。

全书共一百卷,二百万字,记载明朝一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历史。

《明通鉴》一书,还有它自己的一些特点,材料丰富,考订详实。

夏燮仿照司马光《通鉴考异》的办法,另撰“考异”,并按照胡三省注《通鉴》的办法,收“考异”分注于正文之下。

他在《明通鉴》和“考异”中所引用的资料,有的已经散佚了,但在此书中却保存着,为我们研究明史提供了较多的资料。

(8)明书中华书局 1985年版特藏展厅 Z121.6/046 清傅维鳞撰傅维鳞,原名维桢,字个臣(一字飞睹),号掌雷。

河北灵寿县人。

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卒于清康熙六年(1667),享年60岁。

明壬午科(崇祯十五年)举人,清丙戌科(顺治三年)进士,仕顺治、康熙两朝,官至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全书正文171卷,目录2卷。

作者明崇桢举人,清顺治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其任职清翰林弘文院编修,分修《明史》时,纂辑明代遗书、家乘、文集、碑志三百余种,参以实录,草成此书。

记事起于元天历元年 (1328),迄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是第一部明代史书。

其所记万历以前的史事十分详备,诸项典章亦较《明史》为详,但天启以后三朝史实则多有缺略。

(9)明史稿文海出版社 1984年版特藏展厅 K248.06 清王鸿绪撰王鸿绪(1645-1723),初名度心,中进士后改名鸿绪。

字季友,号俨斋,别号横云山人,江南娄县(今上海金山)人。

成书早于《明史》。

共310卷,包括本纪19卷、志77卷、表9卷、列传205卷。

清康熙十八年(1679),史馆开始编纂明史。

三十年,完成初稿 416 卷。

三十三年,王鸿绪任总裁时,又与当时监修张玉书、总裁陈廷敬各任一类,继续纂修。

王鸿绪承担列传,请万斯同于其家负责编写和修订,前后历时八年。

乾隆初年,大学士张廷玉等奉诏刊定之《明史》,是以大多出于万斯同之手的《明史稿》为基础,增损编次而成的。

两书瑕瑜互见,详略不一,是了解和研究明朝历史的基本史籍,可参照使用。

(10)明经世文编中华书局 1962年版五六十年代文库 830.6/452 明陈子龙选辑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

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

南直隶松江华亭人。

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

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

明人文集选编。

原名《皇明经世文编》。

明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等选编。

成书于崇祯十一年(1638)。

五百零四卷,又有补遗四卷。

编者从松江以及全国各地搜集文集千种以上,然后从四百二十余人的文集和奏议当中,“取其关于军国济于实用者,上自洪武,下迄皇帝改元,为经世一编”。

该书以人物为纲,以年代先后为次。

在同一人物的文集中,又以代言、奏疏、尺牍、杂文为序排列先后。

其内容十分广泛。

对研究明朝历史有很高的价值。

但该书篇幅浩繁,存在着选文重复,断限不严,去取不当的缺点。

尤其有关三案、东林党以及农民起义的内容,大多未收。

(11)明臣奏议中华书局 1985年版特藏展厅 Z121.6/046 清纪昀选辑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

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

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明臣奏议在乾隆皇帝的倡导下编成,收录有明一代有关国计民生的奏议,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12)明儒学案中华书局 1985年版社会科学借阅室 B249.31/617 清黄宗羲撰(1610~1695),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

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浙江余姚人。

遍学天文、地志、历算、音律,九流百家。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史著作,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3)明文海中华书局 1987年版特藏展厅 I214.81 明黄宗羲撰共四百八十二卷,参考明朝各家文集二千多种,费时二十六年。

黄宗羲著作极为宏富,据统计,他一生的著作有六十余种,一千三百余卷,数千万字。

收录明人文章,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4)明夷待访录中华书局 1985年版特藏展厅 Z121.6/046 《明夷待访录》诞生于明清之际,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

《明夷待访录》成书于公元1663年,“明夷”是《周易》中的一卦,其爻辞有日:“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人攸往,主人有言。

”所谓“明夷”指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

“待访”,等待后代明君来采访采纳。

《明夷待访录》文字的特点是,他对于封建的现状,批判很尖锐,而且是披着夏、商、周三代外衣的理想,托古改制。

(15)日知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保存本图书阅览室 Z429.49/549 清顾炎武撰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

《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

《日知录》内容宏富,贯通古今。

三十二卷本《日知录》有条目1019条,《日知录》是寄托作者经世思想的一部书,内容大体分为三类:经术、治道、博闻,而核心则是“治道”。

(16)廿二史札记清赵翼撰中华书局 2008年版社科新书借阅室K204.1/Z343 《廿二史札记》为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名著(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

为作者读史之笔记。

采用以史证史的方法,对历代正史(实涉及二十四部正史)作整体考察,对史著和历史现象、史实、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其书注重经世致用,旨在探究“治乱兴衰”。

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题目大多标新立异,有考有论,非一般读书笔记所能比拟。

(17)皇明诏令文海出版社 1984年版特藏展厅 K248.06/039 明不著编人著收录有明一代的诏令,极具史料价值。

(18)续藏书中华书局 1959年版五六十年代文库 921.19/147 明李贽撰李贽(1527~1602)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