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邓稼先教案优秀9篇

邓稼先教案优秀9篇

邓稼先教案优秀9篇邓稼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课型:新授课教法:朗读、合作探究教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以学生搜集邓稼先的故事导入)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授新课(一)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析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二)重点研读。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句段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句、段)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

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三)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四)拓展练习(1)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2)“和科学家心灵的碰撞”,超越时空,采访“两弹元勋邓稼先”,一名同学作邓稼先,其他同学设计问题提问。

(五)评议。

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己。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五、布置作业:(任选一题)1、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出你对他的情感。

2、搜集杨振宁的故事。

《邓稼先》教案篇二【教学创意】此课的教学创意是:发现阅读。

发现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的一种阅读方法。

邓稼先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邓稼先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邓稼先》【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抓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

2、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3、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的基础上抒情的作用。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

2、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作用。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也造就了一些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其中“两弹元勋”邓稼先更显高尚和伟大。

二.人物简介1.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曾经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2017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宙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邓稼先:安徽省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结合资料谈谈“我心中的邓稼先”事例一: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

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

结果发现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事例二: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

”当晚,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

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

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

”确实的,在稼先为国防大事献身时,他的女儿照样的下乡和回城没工作。

事例三:有一天,许德珩(邓稼先的岳父)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造出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

《邓稼先》教案设计

《邓稼先》教案设计

《邓稼先》教案设计邓稼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2. 掌握邓稼先的主要科学研究成果;3. 通过学习邓稼先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邓稼先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张邓稼先的照片,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邓稼先,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 讲解邓稼先的生平 (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邓稼先的出生地、成长经历和学习背景,并介绍他在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Step 3 展示邓稼先的科学研究成果 (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邓稼先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等。

Step 4 学生探究 (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每组选择一项邓稼先的科研成果进行深入了解。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项成果的科学原理和背后的故事。

Step 5 学生分享 (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成果的意义、对科学的影响以及展现的创新思维。

Step 6 总结邓稼先的贡献 (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邓稼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并引发思考:邓稼先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如何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Step 7 拓展活动 (15分钟)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一个科学话题展开研究,提出自己的科学问题,并动手进行实验或调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科学研究成果,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和学生分享,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深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水平。

邓稼先教案(精选14篇)

邓稼先教案(精选14篇)

邓稼先教案(精选14篇)篇1: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录相,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在班上交流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三、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五、总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第二课时一、思考: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三、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四、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六、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见课后练习一3)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

试阐释这两句话。

②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你还能从文中找到表现邓稼先优秀品质的语句吗?朗读课文片断,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请举例证明。

七(下)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

七(下)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

七(下)课⽂《邓稼先》教学设计七(下)课⽂《邓稼先》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般包括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七(下)课⽂《邓稼先》教学设计(精选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七(下)课⽂《邓稼先》教学设计篇1 教学⽬标: 1、知识⽬标: ⑴理解积累“宰割、筹划、彷徨”等12个词语的读⾳、字形、词义,并学会运⽤。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标: ⑴掌握本⽂以⼩标题连缀,⾃成⼀体、相对独⽴⽽⼜彼此关联的⾏⽂特征,逐步提⾼写作能⼒。

⑵了解本⽂语⾔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恰当的运⽤语⾔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增强语感。

3、德育⽬标: 学习邓稼先把⼀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名利,鞠躬尽瘁、死⽽后已的⽆私奉献精神,争做⼀个⼤写的⼈。

教学重点 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平、贡献放在⼴阔的社会⽂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表现⼈物的作⽤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贡献。

⑵揣摩语⾔,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间的深情,理解⽂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新课:由邓稼先与杨振宁的照⽚导⼊本课。

2、资料汇总,了解背景:学⽣将搜集的资料展⽰,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课件的形式展⽰出来。

3、阅读课⽂,⾛近英雄(分五步完成) ⑴朗读课⽂,整体感知 弄清⽂章各部分的侧重,任选⼀部分阅读并交流⾃⼰的感受。

⑵思读课⽂,理清思路 讨论:六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第⼀部分:全⽂的引⼦。

第⼆部分:由第⼀部分引出,简单介绍邓稼先的⽣平经历和主要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下《邓稼先》教学设计(两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下《邓稼先》教学设计(两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下《邓稼先》教学设计(两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邓稼先》一文的内容,包括生字词、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邓稼先》一文的内容,掌握生字词。

2. 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关于邓稼先的科学贡献和人格魅力。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邓稼先》一文的图片、视频等。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讨论用的白板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邓稼先的照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吗?他有什么样的贡献?”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汇报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教师纠正并强调重点字词。

三、精读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脉络。

2. 通过提问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如邓稼先的科学贡献、人格魅力等。

四、小组合作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2. 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展示邓稼先的科学成果,让学生了解他的贡献。

2. 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与邓稼先相关的短文或绘画。

2. 学生分享学习感受,提出改进建议。

七、作业布置1. 复习生字词,熟读课文。

2. 完成与邓稼先相关的观察日记或绘画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了解邓稼先的科学贡献和人格魅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科学家的伟大和奉献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范文3篇我们如今安逸的生活都是在前辈不断为国家建设实力的努力下才有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范文一[学生分析]人物传记,是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

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人们所景仰。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仿名人。

《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

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

③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教学建议]叶圣陶曾经说过,国文教学的目的,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呼唤教育回归生活,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不难看出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仍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

何谓“发展为本”?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因此对于本文的教学,笔者认为由于篇幅较长,内容较深,可拟设为问题讨论课,同时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背景资料,为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其具体目标如下: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二、通过默读与精读,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邓稼先 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邓稼先 教学设计(表格式)
侧面烘托邓稼先:不辞辛劳 无私奉献
4.一段古文:《吊古战场文》
一个排比:“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此处留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一句话:“我不能走。”
一首歌曲:《中国男儿》
一段古文 荒凉戈壁,了解稼先的艰苦环境
一个排比 工作剪影,见识稼先的超拔胆识
小结: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处通过议论使人物形象进一步升华,血肉也更丰满,突出了邓稼先高尚的人格魅力。
6.总结写法
引用、细节、侧面烘托、对比、夹叙夹议
五、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资料链接:1958年,邓稼先临危受命,离开爱人,离开孩子,远赴荒野大漠,这一走就是28年。28年里两人聚少离多,许鹿希,一个人养育孩子,照顾家里的老人;28年里,邓稼先,隐姓埋名在黄沙蔽日的西北大戈壁,为中国核事业呕心沥血;28年,邓稼先没有公开发表过一篇论文,除了组织,没有人知道他的工作地点,工作内容;28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国家。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邓稼先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2.主题归纳:
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来描写、评价,展现了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形象,歌颂了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崇高品质及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3.结束语:
如今,中国日益强大,再也不是当初任人啃噬的模样,是因为背后有千千万万个像邓稼先一样愿意为国家事业舍生忘死的英雄,他们都抱着一去不返的决心,踏遍艰辛,只为守护山河.
邓稼先就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令人骄傲的中国男儿。

邓稼先教案(精选5篇)

邓稼先教案(精选5篇)

邓稼先教案〔精选5篇〕邓稼先教案〔精选5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展的详细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WTT为大家搜集的邓稼先教案〔精选5篇〕,与。

邓稼先教案篇1一、教材位置及单元环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出色人物,他们中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对社会的开展作出了突出的奉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

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所选的就是这类题材的课文,它们依次是《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权劝学》。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奉献。

《邓稼先》一文以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50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

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进步学生的阅读才能,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的分析^p根据新课标精神,结合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阅读才能,教学这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才能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的。

因此确定的目的是:1、知识目的:⑴理解积累“宰割、筹划、彷徨”等12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才能目的: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进步写作才能。

⑵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邓稼先课程设计

邓稼先课程设计

邓稼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掌握其对中国科学事业,特别是在核武器研发领域的贡献。

2. 学生能够描述邓稼先的科研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3.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及对国家安全的重大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和分析,提升获取、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提高表达、倾听和合作的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进行评价和反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邓稼先等科研人员的尊重和敬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学生激发爱国情感,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通过邓稼先的事迹,培养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课程设计针对初中年级学生,旨在通过邓稼先的生平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习到具体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够提升个人素养,培养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感。

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性活动,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邓稼先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 教材章节:历史人物介绍- 内容:邓稼先生平简介、所处时代背景2.邓稼先生平事迹学习: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重点阐述其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贡献。

- 教材章节:邓稼先与“两弹一星”- 内容:邓稼先的科研经历、关键科研成果、对我国科技进步的影响3.邓稼先精神内涵探讨:分析邓稼先的科研精神、爱国情怀及其现实意义。

- 教材章节: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内容:科研精神、爱国情怀、团队合作、无私奉献4.实例分析与讨论: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邓稼先的爱国精神及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

- 教材章节:邓稼先与国家安全- 内容:具体案例、学生讨论、教师点评5.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进行反思。

《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德育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知识点: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能力点: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内容;品析文章美点妙处。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计】1、整体把握六部分大意,其中把重点放在第五部分。

2、阅读之间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更深刻领会文章。

3、预习课文。

①解决生字词:可歌可泣当之无愧任人宰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翻译“吊古战场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

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简介作者及邓稼先,以引起学生对这两位科学家的重视。

二、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

2、说说六部分各述的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

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暗走出的迷蒙,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

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比较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学习本文变换视角、引用、比较等
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体
会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的爱国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邓稼先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质,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2.难点:品味本文语言,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回顾历史名人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品质。

2.课文朗读:通过集体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

教师提出探究性问
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4.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
解课文内容。

5.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
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邓稼先的贡献和品质。

布置作业,要求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和拓展阅读。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找出自己的不
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小组互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学习成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鼓励
学生继续努力。

邓稼先教案(优秀7篇)

邓稼先教案(优秀7篇)

邓稼先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邓稼先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邓稼先》教案设计

《邓稼先》教案设计

《邓稼先》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2. 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 体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中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的方法。

2. 难点:体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3 分钟)
通过展示邓稼先的照片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邓稼先的兴趣,进而引出本篇文章。

2. 文学常识(5 分钟)
介绍作者杨振宁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3.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0 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查字典,读准字音。

教师领学生跟读整篇文章,注意字音和断句节奏。

4. 精读文章,理解文意(15 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文章,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5. 课堂讨论(10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邓稼先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

6. 课堂小结(5 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7. 布置作业(2 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邓稼先的认识。

《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邓稼先的基本事迹。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为我国的核武器和卫星研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展示了科学家的责任和担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邓稼先的具体事迹。通过这些案例,了解他在艰苦环境下如何克服困难,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邓稼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无私奉献的品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和联系实际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能够掌握《邓稼先》一文中关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及其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
-人物品质分析: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分析并领会邓稼先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和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
-语言表达: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准确表达对邓稼先事迹的理解和感受。
《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内容
《邓稼先》教案,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物传记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背景介绍,邓稼先生平事迹的学习,以及对邓稼先优秀品质的探讨。具体内容包括:了解“两弹一星”的背景,掌握邓稼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通过分析邓稼先的事迹,理解其勤奋刻苦、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如何学习邓稼先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邓稼先》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优秀品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他们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几点反思: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以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起到了很好的吸引注意力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讨论稍显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进一步优化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的教案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作者杨振宁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速读,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的杰出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

2.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邓稼先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回顾中国的历史,引入课文主题。

2. 速读课文,了解文意:通过速读,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4. 探究写作手法: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作者杨振宁的写作特点。

5. 拓展延伸: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全文: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邓稼先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
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准确掌握本课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
1. 总结本课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

2.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 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邓稼先的生平背景和对我国科技事业的贡献。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对国家科技的贡献可能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1.4 教学步骤播放邓稼先的介绍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一个人如何才能为国家科技事业做出贡献?”学生讨论并分享个人看法。

第二章:邓稼先的生平介绍2.1 教学目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培养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2.2 教学内容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重要成就。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

2.4 教学步骤教师讲授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成就。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第三章:邓稼先的科学贡献3.1 教学目标了解邓稼先在我国科技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3.2 教学内容邓稼先的科学贡献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

3.4 教学步骤教师讲授邓稼先的科学贡献。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第四章:邓稼先的精神品质4.1 教学目标学习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4.2 教学内容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念。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

4.4 教学步骤教师讲授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邓稼先的精神。

5.2 教学内容总结邓稼先的生平、贡献和精神品质。

5.3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

5.4 教学步骤教师提问:“你们认为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何影响?”学生讨论并分享个人看法。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对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性。

第六章:探究邓稼先的科学精神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邓稼先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尊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应用到学习生活中。

6.2 教学内容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及其在实践中的体现。

6.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6.4 教学步骤教师提供邓稼先的科学研究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科学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邓稼先》教案
武威八中赵长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阅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多媒体展示图片)
1、展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图片。

2、展示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图片。

二、人物简介:(幻灯片展示)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
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
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
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了解人物传记。

1、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

2、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人物传记的相关内容。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幻灯片展示)
2、记住词义(幻灯片展示)
五、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浏览时,思考:
1.在样式上与我们以往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3、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六、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屏幕展示问题)
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合作学习:
1、在你所讨论的内容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的邓稼先。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的历史
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4、从你阅读的内容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
讨论明确,要求多读。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知识内容。

2.复习巩固所学的重点字词。

3.搜集更多的名人故事。

《邓稼先》说课稿
武威八中赵长英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邓稼先》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

本文选自《杨振宁文集》(下),这是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二)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阅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根据课文语言结构多变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放在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邓稼先和杨振宁了解甚少,学习课文之前应作介绍;同时是初学人物传记,应该为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材处理
拟用二课时。

由教师引导多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来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教法
依据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阅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情来才能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献身科学的情怀。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指导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

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并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环节我是按照“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人物简介”——“了解人物传记”——“检查预习”——“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合作探究”——“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程序进行的:
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我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给学生一个直观感受,这样引题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人物简介:运用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对这两个伟人有整体了解,对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同时对学生理解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3.了解人物传记: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导学对象的特点,因为是初次学习较长的传记,通过介绍以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4.检查预习:重点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熟知程度,同时也是为了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5.速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让学生阅读、浏览、思考来感知文意,并教给学生圈点勾画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完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感情的目的。

5.研读课文,合作探究:我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合作学习,意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扮演学习主人公的这个角色,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互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6.课堂总结,布置作业:这是一个总结知识的环节,让学生的学习有一个系统性,同时明确课后的任务。

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在学习中总结积累知识。

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

在课堂中,将课文的方法目标、能力目标及课文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复习导入”、“美读课文,揣摩语言”、“开放探究,拓展迁移”、“体验与反思”“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个步骤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结构、写法、思想意义等方面给予分析,以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美读课文,揣摩语言:
1、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通过读、辨、析、究、悟让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总结。

2、朗读五、六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读文中语言生动的内容。

4、小组讨论找出文中用到的修辞方法,归纳语言特色。

三、开放探究,拓展迁移:
1.讨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你学习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邓稼先是一位才华出众,意志坚强,信念坚定,敬业爱国,人格纯正的科学家。

2.质疑问难:
3.以中国青少年一代的名义给联合国秘书长或美国总统写一封信,表明中国对战争的立场,表达对和平的呼吁。

四、体验与反思: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