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理想社会》
马原习题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项选择题1、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实行()A、生产资料公有制B、多种所有制形式C、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形式D、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正确答案是】:A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正确答案是】: D3、按照马克思主义设想,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正确答案是】: D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实现博爱平等D、实现平均分配【正确答案是】: B5、我国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实现博爱平等【正确答案是】: A6、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正确答案是】:A7、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社会【正确答案是】: B8、()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A、封建主义B、资本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正确答案是】:D9、()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对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断。
A、“两个必然”B、“两个决不会”C、“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D、《共产党宣言》【正确答案是】:C10、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最高纲领是()A、实现小康社会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确答案是】:D11、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正确答案是】:D12、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有()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B.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C.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D.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正确答案是】:A13、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就可以消灭“三大差别”,下列不属于“三大差别”的是()。
马原第七章思考题

第七章1.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方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乌托邦理想。
他于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一书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实行按需分配。
受《乌托邦》一书的影响,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于1602年在监狱里写出了《太阳城》,进一步描绘了一个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和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到18世纪,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中,论述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了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
在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并奔走呼号,希望法国统治者能接受自己的改革方案。
傅立叶提出以“和谐社会”代替资本主义,并在一个农场里进行组建“法郎吉”(和谐社会基本单位)的试验。
欧文是一个工厂主,他曾在自己领导的苏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进行慈善试验。
他缩短工时,设立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把一个愚昧黑暗的新拉纳克变成了完善的模范移民区。
1824年,他到美洲从事共产主义实验。
在印第安那州建立了“新协和”公社,实行财产公有,成年人享有平等的权利。
他的共产主义试验虽然失败了,他自己也因此变得一贫如洗,但是他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坚定信念。
根据上述材料深刻认识追求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丑恶现象的理想社会一直是进步人士追求的目标,并简要回答: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答:无论是托马斯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还是圣西门的“实业制度”或者傅立叶的“和谐公社”,这些作品都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上人们共同劳动、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蓝图,从出发点上看,空想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一样都是以人为本、由人出发,两种主义思想在当时乃至现今的时代都具有极强的先锋性与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
《马原》第七章共产主义 -第一节

1、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 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 会的根本特征。
代替那阶级和 阶级对立的资产 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 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 展是一切人的自 由发展的条件。
(2)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 条件和途径
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自 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 消灭旧式分工是实现人的自由 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人的 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扬弃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对 立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3)人类从必然王国向 自由王国的飞跃
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 那时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 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 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 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人类彻底解放
第一、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解放, 成为自然界真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觉的主人。 第二、人类从社会中获得解放, 成为自己的社会关系的主人。 第三、人类从自身中获得解放, 成为自己的主人。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中
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
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 是人类社 会发展史 上一种崭 新的社会 制度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能够实现
第一,在人类社会中,“按需分配”的因素一 直存在着。 第二,按需分配是以产品极大丰富为基础的。 第三,按需分配是以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为条件的。 第四,人们的需要是正常的、健康的、发展了 的需要。 第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按需分配的具体机制 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当代作家马原

当代作家马原马原,男,当代作家,被誉为文坛新星。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在文学界崭露头角,成为备受瞩目的作家。
本文将介绍马原的成长经历、作品风格以及影响等方面。
成长经历马原在中国的一个偏远乡村出生并长大。
他的童年时光里,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甚至没有多少书籍。
然而,这并没有阻碍他对故事的热爱。
他喜欢听父亲讲述过去的故事,也喜欢看外公外婆般的长者在夜晚聚在一起用他们悠扬的方言讲述神秘的传说。
在学校,马原成绩优异。
他读书的欲望十分强烈,尤其是对文学的渴望。
他积极参加学校的文学社团,经常参加各类比赛,并多次获得奖项。
这些奖项让他坚定了文学之路的决心。
作品风格马原的作品既真实又饱含情感。
他以乡村生活为背景,描绘了农民的艰辛劳作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他的作品不同于一些浪漫主义的理想化描写,而是在真实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马原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通过独特的叙述手法,将读者带入到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之中,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马原的作品有一种令人沉浸的力量,让人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沉思和思考。
此外,马原的作品还富有哲理和深度。
他通过对人生、命运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
他的作品以真实和思考为核心,给予读者以独特的体验和思考的空间。
影响马原的作品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通过真实的描写和独特的叙述方式,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的作品不仅受到文学评论家的赞誉,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马原以自己的作品和成功,激励着许多年轻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
他的坚持和才华成为无数人的榜样,鼓舞着他们在文学道路上勇往直前。
此外,马原的作品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他的作品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和他们面临的问题,引起了对农村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马原以独特的视角,让人们对农村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结语当代作家马原以真实、情感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马原2021年版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演讲稿

马原2021年版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演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__学院__班的__。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五四激扬青春,我们一路向前》。
青春就是一个季节,一个不可或缺的风景,人生追到了青春驿站,也就意味著生命的顶峰已经到来,生命的极致也将被青春的激情推至巅峰。
人说朝着一个目标前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激扬青春,我们也是朝着自己的目标一路向前。
曾几何时,我们在象牙塔中修炼并提升自己。
一边感叹着青春易逝,一边憧憬着缤纷而未知的世界。
那是怎样一个最伟大又最渺小的时代,那是怎样一个最颓废又最兴旺的时代,那是怎样一个破茧成蝶的挣扎。
带着迷茫与激情,我们来到这个生动的世界,才发现青春刚刚开始。
没有人可以留心月亮什么时候就是圆的,又什么时候可以残缺不全,就像是没有人意识到青春从何时起至,何时可以完结一样。
直面刚刚淡淡的的花儿,你不懂珍视,不懂观赏,要到花儿凋零之时才例如梦初,艳丽美丽随风消逝,伤感也随之到来,这样的青春除了什么激情呢?有人说,青春是用来挥霍的,这句话虽不恰当,却也不无道理。
是啊!年轻时代就应该有一颗炽热而饱满的心灵。
无论经历多少挫折与痛苦,享受多少阳光与温暖,都是我们的宝贵的财富。
回首__年前,五四精神仍在耳边,它鞭策着我们革命、建设新中国,至了当代又鞭策着我们战胜了“非典”、地震等一个个困难。
此时,我们必须搞的就是一路向前,这样当你回首来路时,可以辨认出尽管存有曲曲折折的弯路,可以方向总是向着你的目标,一路前进!一路上,我们的每一个成果,都是由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努力与付出换来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又更加激励我们的青春。
记得第一天到学校去上课,天刚蒙蒙亮,路上遇见最多的一群人就是学生。
此时,心中便有一个感想:从此就开始与朝阳为伍的日子!舞动青春,我们存有宽广的舞台,给我舞台我将给青春精彩。
歌咏青春,我们存有自己的方向,给我方向我将一路向前!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不好!踏着春天的节拍,我们走进绚烂的五月,激情五月,青春四射,今天我们迎来青春的节日,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为纪念伟大的五四运动设立的,今年正好是纪念五四运动__周年及共青团建团__周年的日子,回眸历史,穿越岁月峰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了__年的风雨征程。
《马原》知识点整理

《马原》知识点整理《马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著作,《马原》总结了马克思的政治理论,深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系,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马原》的知识点整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上的社会形态以及社会进步的原因与动力;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3.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以及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4.社会主义哲学: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和目标;5.阶级斗争理论:阶级的基础和形成,阶级斗争的性质和发展规律。
二、经济学基本原理1.价值论:价值的本质、决定因素和表现形式;2.商品经济:商品的属性和交换原则;3.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危机;4.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5.劳动力价值论: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因素和价值实现方式。
三、哲学基本原理2.历史观: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3.唯物辩证法: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4.空间和时间观:时间的无限性,空间的相对性;5.意识形态: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意识形态的社会基础和作用。
四、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的条件和基础: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和危机;2.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道路;3.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和方向;4.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和任务;5.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和途径。
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问题;2.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战略任务;3.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目标和策略;5.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组织。
六、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和党的建设1.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2.党和群众关系的原则和方法;3.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民主;4.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工作方法;5.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马原》第六章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 历史功绩和局限
﹡两大功绩
第一: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 主义制度 第二: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 许多天才的设想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新社 会的设想有许多合理的成份:
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采用大机器生产,实行有计划生产 人人劳动,按才能、劳动、或需要 进行分配; 消灭三大差别; 国家消亡。
傅立叶的和谐社会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是复活的奴隶制 社会,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地狱 和贫困的温床,资本主义不可避免 地会发生经济危机。他还将人类社 会分为四个阶段,就是蒙昧、宗法、 野蛮、文明。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 过是暂时的阶段,在对资本主义进 行批判后,他设计出的未来理想社 会叫“和谐社会”,这种理想这会 是一种以自愿、有纪律参加为原则 的生产和消费的协作组织。他认为 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被“和谐社会” 所代替。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无产阶级革命 是迄今人类历史 上最广泛、最彻 底、最深刻的革 命,是不同于以 往 一切革命的 最新类型的革 命。
1917年十月革命,工 人赤卫队和革命军队 攻打冬宫。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 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 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 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 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 底的决裂。
三个缺陷:
第一:他们不了解社会主义 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 客观规律,因而不能科学地 阐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 必然衰亡的历史规律;
第二: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 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因而找 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 途径; 第三: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 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 找不到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 会主义的物质力量。
大一下马原知识点

大一下马原知识点在大一下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门课程向我们介绍了关于社会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等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一、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一。
它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变革的驱动力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是社会形态的变革。
其中最核心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它认为历史是由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展开和解决。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反映了物质生产关系和人们的社会存在之间的联系。
三、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观点。
它认为世界的矛盾和发展是普遍存在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斗争来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事物的本质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并注重把握事物的全面性和复杂性。
四、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求的最终目标。
它是一个无阶级社会的理想社会形态,强调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在学习这门课程期间,我们还接触到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思想,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唯物史观等。
这些知识点在马原课程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总之,大一下学期的马原课程让我们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理和思想。
通过学习社会发展理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等知识点,我们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有了更明确的追求。
这是对大一下马原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不仅扩展了思维深度,还培养了辩证思维和批判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思考奠定了基础。
马原课程的学习对我们的人生和社会责任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为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马原价值名词解释

马原价值名词解释在哲学领域中,存在许多关于价值的理论和概念。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提出了一套独特的价值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一些马原中的价值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
矛盾统一矛盾统一是马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相互对立的事物或要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互为转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矛盾的存在和解决。
不同的矛盾相互依存,互为统一,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动力。
人的全面发展马原中,人的全面发展是价值的基本标准之一。
它强调人的发展应当包括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全面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不仅关注个体的物质利益,也要注重个体的精神层面,以及社会关系的和谐和公正。
自由与平等自由与平等是马原中的两个重要价值。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自由不仅仅是摆脱外在的束缚,还包括人对自己本能和欲望的自我控制和自省。
平等则强调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经济地位、权利和机会等方面的平等。
马原认为只有在自由和平等的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
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马原价值体系中的最高目标和理想社会模式。
它是一个无阶级和无私有制的社会制度。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可以自由地发展,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剥削和压迫,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取得所需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民主与专政在马原中,民主与专政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
民主是指人民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参与国家管理和决策的权利。
马原强调,只有通过民主的形式,人民才能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维护自己的权益。
而专政则是指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政权实施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马原认为,无产阶级的专政是保障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必要手段。
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马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应当建立在公正的基础之上,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社会资源应当合理分配,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马原中的重要原则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确定真理的正确性。
马原冈底斯的三个故事梗概

马原冈底斯的三个故事梗概故事一:《马原》《马原》是一部悲剧性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村青年马原的成长历程。
他从小生长在贫困的农村,父母辛勤耕种,但收入微薄。
面对贫穷的生活,马原选择了勤奋学习,依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希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马原进入大学后,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他的家庭负担重,每月寄回家的钱仅够维持生活,无法享受校园内的各种活动。
为了节省开支,他不敢外出浪费时间,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
虽然他勤奋刻苦,但是在比赛中总是与别人差了一步。
马原在大学期间,结识了好友李志。
李志的家庭条件相对富裕,他可以随意外出购物、参加各种活动。
李志看到马原的努力和拼搏,深感佩服和感动。
他帮助马原解决了生活上的问题,让马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
马原深感友情的力量,也对李志抱有感激之情。
悲剧发生在毕业后。
马原经过了激烈的求职过程,最终踏入社会。
然而,他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并不能为他带来理想的工作和高薪。
面对现实的残酷,马原感到绝望和失望,最终选择了放弃。
他感叹自己的努力仿佛只是徒劳,对未来充满了疑惑和迷茫。
故事二:《底斯的选择》《底斯的选择》是一则关于道德选择的故事。
底斯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他在一次考试中意外发现了存放有答案的纸条。
这个发现给了他一个机会,他可以选择使用这个答案来取得好成绩,或者选择坚持诚实,拒绝作弊。
底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他知道如果他选择诚实,可能会得到低分并失去自己期望中的成绩。
但他也清楚,作弊并不符合道德规范,是不被社会接受的。
底斯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坚持诚实,不使用纸条。
这个选择给了底斯一种内心的满足感和对自己的认可。
尽管最终他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他得到了更重要的东西:道德的胜利和自我尊重。
他的选择也深深感动了老师和同学,他们对他的勇气和正直表示赞赏。
故事三:《梦想的追逐》《梦想的追逐》是关于一个追逐梦想的故事。
主人公是康斯坦,他一直梦想成为一名音乐家。
然而,康斯坦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无法提供他接受音乐教育的机会。
马原第六与第七章试题

三、辨析题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虽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他们许多天才的设想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鉴和吸收,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
虽然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各种设计,但基本上出于主观上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和善良愿望,而不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研究,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
2、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必然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确实非常强调无产阶级必然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
这是因为,当时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争取自由的革命几乎都给予了无情镇压。
后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无产阶级争取到了合法斗争的权利。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也不排除无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争取统治权的可能性。
3、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试验。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观点上,科学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在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反之,民主社会主义却由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变为把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
第二,在对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态度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依据,但也具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固有矛盾和弊端,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马原相关书籍读书笔记

马原相关书籍读书笔记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共产党出版社编写的一本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材。
本书是中国大陆高校政治课程中的必修教材之一,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原理,加深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本书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
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认识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治经济学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详细解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书中详细讲解了商品、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剩余价值这些重要概念。
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危机,这本书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最后,本书还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思想。
作者通过阐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强调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目标。
此外,这本书还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和阶段。
二、《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份政治纲领。
这本书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文献之一,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共产党宣言》首先分析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指出了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以及无产阶级的痛苦和困境。
接着,书中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使命。
此外,宣言中还提出了无产阶级组织和行动的具体目标和策略。
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我们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和理想社会的构想。
它鼓舞人们为实现社会公平、解放人类劳动者而奋斗,并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资本论》《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的一本重要著作,全面系统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马原》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

三、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第一国际 1864年建立,也称国际工人协会 巴黎公社 1871,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四、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 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 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到科学 第二次: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马原》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一、空想社会主义 产生 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 局限性 只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未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 根本依据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 生产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要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 导 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 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马原》第六章_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天朝田亩制度》把土地公有作 为社会理想的中心内容。洪秀全 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 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处不饱暖”的理想。 康有为的中国“乌托邦” 构想。 “人人相亲,人 人平等,天下为公,是 谓大同”。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 实行的制度:人们住着 共同的房屋,吃着统一的 伙食,每个人只有简单的 食物和生活必需品,而没 有任何私有财产。男女平 等,优生优育。等等。
欧文设计的理想社会: “新和谐劳动公社联合体”。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① 采用详尽的理论论证的形式说明资本主
义制度的不合理。 ② 摆脱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③开始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尝试。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些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些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呢?
空 想 社 会 主 义
闵采尔设想的未来理想社 会是“千年太平天国”, 在这个社会中,财产公有, 人人劳动,人人平等,产 品实行共同分配。社会最 高的组织形式是公社。管 理机构是议会,这是由社 员共同选举的。实现这个 社会的道路是阶级斗争和 暴力革命。
托马斯·闵采尔(1490~1525)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摩莱里(,1720~1780)法国杰出 思想家, 代表作:《自然法典》。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马布利集中批判了财产私有制度,叙述了一
空 想 社 会 主 义
个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他认为 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破坏了自然规律,只 有消灭私有财产制度,才能消除贫富对立。他 认为理想中的社会是共和国,共和国的第一 条法律就是禁止财产私有。在共和国内,一 切劳动产品都是国家的珍宝和每个公民的财 产,按需分配,高度平均,取消商品交换 “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人人平等,
马原论文

在日本电影《东京少年》中有这样一位人格分裂的少女,她通常情况是一种人格,在受到刺激之后就会显现另一种人格来保护那个弱小的自己免受伤害,比如一般情况下是一个积极、友好的形象;而在受到刺激之后就变成另外一个攻击的、逆社会的形象。
多重人格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同一个人由于和现实的冲突,由一种性格变化到另一种性格,两种性格对立但是又共同存在于一个人身上。
其实每个人都有另一个自己,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自己共存于同一个整体,它们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支配着我们的意识与行动。
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
马克思说过,“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都是矛盾的结合体。
”矛盾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不仅贯穿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身,我们的生活,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也同样充满着矛盾,时刻产生着矛盾。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逐渐开始独立,继而富强,过上了充实富足的生活。
这绚烂的光辉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大家都由衷地热爱着我们的祖国。
然而,有阳光的地方,必定会有阴影。
在看到国家繁荣富强的同时,不少存在于社会上的问题令广大群众忧心忡忡。
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爆炸西瓜、地沟油、染色花椒、墨汁石蜡红薯粉、瘦肉精、假牛肉、染色馒头、双氧水凤爪……各种案例刺激着我们的神经,令我们禁不住要问一句:我们还能吃什么? 除此以外,动车追尾事故,甘肃校车事故,其中无数生命的陨落,更引起我们深深的反思:为什么其他国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而我们却频频发生呢?各种贪污腐败的现象与下层群众的艰苦生活的对比,更令众人深感无奈。
我们的党的领导集体不仅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有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频频案例却看似与这样的理想社会相去甚远。
然而,当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待真正的社会和谐时,便能豁然开朗。
马原中的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差距分析

马原中的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差距分析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基础课程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俗称“马原”。
马原作为中国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以及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发现了马原中的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首先,马原中重视的社会公平和正义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实现。
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阶层分化更加明显。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现象在许多国家都普遍存在。
这使得社会公平和正义变得遥不可及,丧失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指导意义。
其次,马原中对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在现实社会中遭受限制。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认为人应该在满足生活物质条件的同时,追求精神文明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政治体制、经济约束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人们在实现自由和解放时遭受限制。
不同国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言论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行动的限制,使得马克思主义理想中自由解放的追求成为一种理论空洞。
此外,马原中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期望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应该朝着共产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类历史的结束。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危机、冲突和不平等等问题仍然存在,难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障碍,使得社会发展的进步无法如马克思主义所期望的那样顺利进行。
总结起来,马原中的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社会公平与正义、人的解放和自由,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等方面的问题,都与现实社会相去甚远。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
相反,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现实社会的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更好地实现理想社会的追求。
2023年4月自考《马原》真题及答案:论述题

2023年4月自考《马原》真题及答案:论述题3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包含哪些内容?试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态度说明辩证唯物的否定观。
【参考答案】首先,辩证的否定是小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活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新事物孕育产生于伯手物,新旧事物是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日事物既批判又要继承,既克服消极因素又变保留其积极因素。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在对待外来文化时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一方面要取其精华,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弃其情怕,批判,抛弃那些过时的消极的、腐朽的成分。
首先,要紧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都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正确把据他们中的科学的、合理的、符合特征的东西,更需要的是找准他们中间不适宜、不合理的、甚至迷信的东西,将之一分为二。
其次,要坚持扬弃。
对于正确的我们要坚持继承和发扬,我们要吸收和引进,对于不正确的我们要坚决否定,采取不学习、不继承、甚至隔离的态度。
最后,要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和优长,从西方文化容易结合的地方进行吸收和融合,保证东西方文化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相互发展,避免相互排斥、相互削弱、相互敌视的局面发生。
3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矛盾的过程,是一把双刃剑。
【参考答案】首先,之所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是因为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同时存在,但总的来说是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从积极作用来说。
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消极作用来说,西方发达田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造成南北矛店培贫富分化。
环境退化等问题。
引发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在学发展市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田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挑战。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因此,反对全球化是不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瓦卢
破碎的地球
关注世界发展
世界发展面临的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
诞生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俄国
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一大
确定了党的最终目标
中共二大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 的 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建立起了 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
中国
三大改造
十一届三中 全会
中国历史伟大的转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1、此次会议将什么思想重新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2、此次会议确定了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此次会议有一项历史性的决策,这项决策是什么? 改革开放 4、这项决策实施30多年来取得了什么成就? 使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 位提高;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中国 从温饱进入总体小康。
三、当今追求理想社会面临的问 题及对策
材料一 图瓦卢曾经是南太平洋上一个风景如 画的岛国。因全球气候变暖,2001年11月,该 国领导人宣布放弃世代居住的家园,举国移民 新西兰。如今,只剩下这条已经明显低于海平 面、宽约20米的唯一主干道。 材料二 据新华社电 12月7日至18日 ,一 场旨在给地球“降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 会在哥本哈根举行。其主要任务是《京都议 定书》2012年第一承诺期到期后达成一份温 室气体减排新协议。
人口众多 资源短缺 环境破坏
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
联合国 可持续发展思想 中国 科学发展观
低碳生活,简单说就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 制或者注意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让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 下来。
节能减排
乘电梯上下一层楼能排放0.218千克二氧化碳 开空调一小时排放0.621千克二氧化碳 用一吨水排放0.194千克二氧化碳 用 10双一次性筷子,可排放0.2千克二氧化碳 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千克 汽车的一台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排放二氧化碳2.5千克 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 吃0.5千克的肉,可排放二氧化碳700克 吃口香糖、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纸张的使用、空调的 制冷温度等都会增加碳排放。
专题复习之
追求理想社会的足迹
我心中的理想社 会是 ……
专题复习之
追求理想社会的足迹
一、资产阶级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蒙娜丽莎的微笑》
卢梭
伏尔泰
孟德斯鸠
(文艺复兴代表作) (启蒙运动代表人物)
以人为中心, 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 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 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 地点 运动名称 代表作或代表人物 思想核心 对后世的影响 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 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力,这种权 将立法、行政、司法 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的。 三个权力分开,国王只有 意大利 文艺复兴运动 《蒙娜丽莎的微笑》 人文主义精神 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 法 国 启 蒙 运 动 卢梭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分别属于议会和法院,以 美国《独立宣言》 避免国家暴政 人民主权思想 1787年宪法 天赋人权 法国《人的关系
科学 社会主义
人 与社会的关系
和谐 的社会
可持续 发展思想
人 与 自然 关系
拓展探究 对理想社会 的追求
社会的发展
思想解放
历史变革
思考: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推动人类 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君主立宪制 三权分立学说
二、无产阶级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 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 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 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 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 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那雄纳尔就 一定要实现 。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材料二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 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 将是整个世界。”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回答: 1、人们打破旧世界,让统治阶级发抖的思想武器是指什么? 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2、这一思想武器产生后对哪些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俄国和中国
2、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 1956年底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