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
●中学生守则
国家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要求,是中等学校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准则。贯彻《中学生守则》是中学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加强班集体建设与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中央教育部首次颁布《中学生守则》于1955年5月,共18条。后来,进行过若干次的修改。1979年9月1日,公布过一次。1981年9月1日,在试行的基础上,教育部颁布了适合新时期要求的新的《中学生守则》,内容包括十条:"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2.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3.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认真完成作业。4.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5.积极参加劳动,爱惜劳动成果。6.生活俭朴、讲究卫生,不吸烟,不喝酒,不随便吐痰。7.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国家法令。8.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9.热爱集体,爱护公物,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10.诚实谦虚,有错就改?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国家对中学生日常行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学文明行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它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中学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使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加强班集体建设与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依据国家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制订的,内容更为具体,共有五个方面40条。五个方面是:1.自尊自爱、注意仪表。2.真诚友谊、礼貌待人。3.遵规守纪,勤奋学习。4.勤劳俭朴,孝敬父母。5.遵守公德、严于律己。其中规定要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明、拾金不昧;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团结互助,正常交往,待客热情,守信守时;按时到校,专心听讲,认真复习、珍惜时间;按时作息、生活节俭,尊敬父母、照顾长辈;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爱护公物,见义勇为等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
一、执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义
行为规范又称行为工程。"行为"一般是指人们在一定理智、情感和意志支配下的活动,简单地说,是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这里的"规范"指社会价值期望和社会标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国家和社会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遵循的能形成良好品质和文明习惯的准则。国家教委在一九八八年在总结了德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道德特点,制定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性的要求既是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也是每一个中学生可以做到的。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实施《德育大纲》的一个具体而重要内容。
对中小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是十分重要的。青少年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增多,正在逐步形成判断是非,荣辱、善恶、美丑的道德观念,并以此来指导和约束自己言行。应该说,八十年代青少年学生的主流是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然而也不能否认,在一部分学生中,连最起码的道德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如有的学生平时讲话粗野、肮脏;有的言行不一;有的行为不端,甚至违法犯罪。因此在加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的同时进行
基本的日常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是十分及时的必要的。即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自小学起就重视行为规范的训练,包括鞠躬度数、鞠躬时手脚位置,眼视角度,都有一定规矩。行为规范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思想素质,而这些是需要自小训练,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根子扎得正,基础打得牢,这是影响一辈子的事。
二、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品德都包括知、情、意、行四个心理成份,只有在这四个心理成份都得到相应发展的条件下,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形成。"知"是指对道德知识和规范的认知,它是道德行为的认识基础。掌握了道德知识可以提高对不道德行为的识别能力,也可以产生出规范个人思想行为的内驱力。"情"是指学生心理上对某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爱或恨、喜好或厌恶等情绪的体验。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这一至理名言启示我们,培养学生健康、正义的道德感情至为重要。"意"是指道德意志,是学生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过程中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具有坚毅果敢的道德意志是达到一定的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行"是指道德行为。由于学生心理成熟度不高,易受外界影响,往往产生行为、目标偏离正常方向。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抓好舆论导向和榜样导向,使他们的行为纳入正确的轨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是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整体发展的过程,必须全面兼顾,决不能单抓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二)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分为五项,每一项基本规范又分为八条具体行为细则。由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具有普遍性,所以初高中各年级的学生行为规范在内容要求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又由于初高中各年级学生在年龄、思想、文化知识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特点,因此高年级学生的行为规范在某些方面要比低年级学生高一层次。各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按规范的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由低到高,由易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
(三)要在对学生尊重、信任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和训练。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只有教师首先按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才能指导和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五)寓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于家庭教育中
对社会来说,家庭是一个细胞;对个人来说,家庭是社会"据点";对学生来说,家庭又是个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比如健康、卫生、言语、礼貌、生活习惯、时间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