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1
初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计划
初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计划引言:初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迅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我们制定了初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计划。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将组织学生参与定期的自我评价活动。
通过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
二、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通过开展道德讲座、心理辅导和主题班会等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我们将重点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我们将组织学生参观名人故居、科技馆等地,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求知欲望。
四、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网络已成为孩子们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但学生有时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
我们将组织网络安全讲座,教授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五、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学生的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我们将组织课间健身操、体育活动等,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同时,我们还将开展营养知识讲座,教授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六、提升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青春期是情感波动较大的时期,学生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我们将组织情感管理讲座和心理辅导,教授学生正确的情感表达和调节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感。
七、加强学生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组织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与学校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规范。
八、推行学生与教师互动项目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至关重要。
我们将组织学生参加师生互动活动,包括学生评议教师、教师评选优秀学生、师生座谈会等,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事抓、抓小事。
通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实际,本次教育月活动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教育:1、养成安全行为习惯安全是生命的保障,同学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要学习交通、饮食、防火、防雷、防震等安全知识,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能力。
做到不乘坐无牌无照车辆,不乘坐单麻;不骑摩托车电动车上学;遵守交通规则、步行、骑自行车不走机动车道,不随意穿行马路,过马路走斑马线;不在流动摊点购买食品饮品;不带管制刀具进校;不随意私接电源,不使用大功率电器。
2、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作息制度是学校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
同学们一定要养成一切行动听铃声的习惯。
按时起床、就寝,不拖拉、不迟到,就寝不讲话,不做影响自己和他人休息的事;按时上课,认真学习,上课、自习按时进教室,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讲话、不大声喧哗,不下位、不随意进出教室。
按时参加体育活动,认真做好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集合做到快静齐,不迟到不拖拉,不旷操,不随意请假;按时就餐,不提前就餐,自觉排队不插队。
3、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要求仪表端庄,男生不留长发,男女生不染发不烫发,不穿奇装异服,不化妆,不戴耳环项链等首饰,在公共场合不穿拖鞋背心,在校期间提倡穿校服。
言行举止文明,不打架骂人,不抽烟不酗酒,不说脏话,不大声喧哗不起哄,不疯赶打闹。
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推搡。
4、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做到生活简朴,不浪费不攀比、不随意向家长索要钱物,校内不使用手机。
节约水电,养成随手关灯关水的习惯,在校园杜绝长明灯、长流水、阳光灯、无人灯等现象。
节约粮食,不剩饭,不乱倒残菜剩饭。
5、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做到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不随意采摘校园内各种花果;自觉爱护宿舍、教室和其他活动场所的公共设施,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公用电气设备;不乱涂乱画乱贴;不损坏门窗、玻璃、课桌凳、门牌号等各种标牌标识和其他建筑物,保持门窗水电开关和消防器材的完好。
论中学生学习与日常行为规范
论中学生学习与日常行为规范
中学生学习与日常行为规范是指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应遵守的规范和准则。
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中学生学习与日常行为规范:
1. 遵循课堂纪律:准时到达课堂,不迟到、早退或旷课;带好所需的学习材料;保持
安静,尊重师长和同学;不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
2. 认真听讲和参与课堂讨论: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主动与教师和
同学互动,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学习能力。
3. 完成作业和课外任务:按时完成作业和课外阅读,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提高综合素质和扩展知识面。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等。
5. 珍惜学习资源和设施:学会正确使用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等学习资源和设施,
保持环境整洁,爱护公共财物。
6. 遵守考试纪律:遵守考试时间,不作弊、抄袭,保持诚实,注重自我约束和责任意识。
7.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师长和同学,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发扬团队
精神,培养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8.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
睡眠;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精神状态。
中学生学习与日常行为规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功。
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案
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案一、教育目标中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和未来社会的栋梁,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乎学校的安全和秩序。
因此,制定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守规则、关心他人、自我约束,并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二、教育内容(一)培养自律能力1. 学生会议组织学生代表开展班级或学生会会议,学生通过会议讨论重大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 日常作业管理引导学生树立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学会做质量优秀的作业,并严格按时上交。
3. 自我计划与执行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划,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执行能力。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1. 遵守公德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队列纪律等公共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尊重他人引导学生尊重师长、父母、同学和他人的权益,培养学生的友善和合作精神。
3.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开展青春励志讲座、家庭教育活动等形式,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态度。
(三)提高素质和修养1. 开展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读书分享、文化讲座、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3. 培养创新精神开设科技创新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实施方法(一)班级教育每个班级建立班级荣誉制度,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奖励或扣分,激励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二)家校合作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并定期举行家长会和家校沟通会,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示范引导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中学生守则的教育与引导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中学生守则的教育与引导引言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言行举止对他们个人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建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守则的教育与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指对中学生在校内外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的一系列准则。
通过制定这些准则,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和惯。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尊重他人中学生应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包括尊重老师、同学和其他人的个人空间、意见和。
遵守纪律中学生应遵守学校的纪律,并遵循校园内的规定和制度。
这包括遵守课堂纪律、守时守信、不携带违禁物品等。
爱护环境中学生应该学会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爱护学校的设施和公共场所。
注重卫生中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惯,保持个人卫生,并参与和支持学校的卫生工作。
健康生活方式中学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惯。
中学生守则的教育与引导守则是一种对行为的规范,是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准则。
教育与引导中学生遵守守则是培养他们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守则的教育与引导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知识普及教育中学生关于守则的重要性和影响的知识,让他们明白守则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知行合一通过实践和体验,引导中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真正将守则融入到他们的行为中。
激励和奖励及时给予中学生合理的激励和奖励,以鼓励他们坚持守则,树立正确的行为惯。
身份认同引导中学生理解守则是为了他们个人的发展和未来的幸福,并让他们对守则进行内化,形成身份认同感。
家校合作中学生守则的教育与引导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通过家校合作,形成一致的教育力量。
结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守则的教育与引导是培养中学生正确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制定明确的规范和引导措施,并与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才能确保中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持续发展。
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案
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案目录:一、引言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树立正确的社交观念四、弘扬团队合作精神五、培养自律与责任感六、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八、总结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
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整体形象。
中学生正处于发展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方案要与学生的需求相结合,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积极向上的形象。
本教育方案旨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 定时作息:中学生应该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
每天按时起床、吃饭、上课、休息、睡觉,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2.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并通过鼓励他们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3. 文明用餐:教育学生养成文明用餐的习惯,不乱扔垃圾,不挑食,不浪费食物。
提倡学生在用餐时保持良好的餐桌礼仪,建立文明、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树立正确的社交观念1. 尊重他人:教育学生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是老师、同学还是其他社交对象。
提倡学生在言行举止上展现友善、礼貌和关爱他人的态度。
2. 倾听与表达:鼓励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开展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能力。
3. 团结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育他们懂得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开展小组活动和团队建设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弘扬团队合作精神1. 分工合作: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合理分工,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发挥潜力。
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共同成长: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团队活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通过鼓励团队内部的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实现团队目标。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严寒 ,冒酷暑 ,腰酸腿疼 ,用汗水换来 了粮食 、蔬 菜 ,我们
(责任 编辑 袁 妮 )
99 E-maihzxwkjy@163.com
l
通过上述五项 活动 ,全班学生在思想性 、生动性 、趣 味性 、体验性 四统 一 的实践 活动 中 ,学到 了课堂上学 不 到 的知识 ,受到 了课堂上受不到 的特殊教育 。情感 上的 陶冶 、思想上 的教育 、行为上 的规范 ,使班级 面貌焕 然一 新 。学生生活 自立 自强 ,更 加热爱 劳动 ,班上出现了五多 五 少现象 :节约粮食 的多 了,倒剩饭的少 了;主动干家务 的多 了,饭来 张 口、衣来 伸手 的少 了 ;体谅 父母 的多 了 , 埋怨父母 的少 了 ;保护 环境 的多了 ,破 坏环境 的少 了;主
…
…
…
…
…
…
复占厶 五 厶 ZHONGXUE J ̄ OXUE CANKAO
…
…
…
…
…
…
…
…
…
…
…
…
…
…
…
…
…
…
…
-阜 g=i
毒|
中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 育
山东无棣县第二实验学寝(251900) 郭建民
《中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下 面简 称 《行 为规范 》)是 真正体会到 ‘谁知盘 中餐 ,粒粒 皆辛 苦 ’的真正含义 。浪
民是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 富的创造者 ,劳动创造世界 ,包 动打扫卫生 的多 了 ,逃 避卫 生值 日的少了。实践使我尝
括 自己父母在内的广大 劳动者是可敬 的。尤其是深入农 到 了寓《行为规 范》教育 于各种 生动活泼 、趣 味多样的实
村 的小组 ,他们很有感 触地说 :“农 民伯伯辛 勤耕 耘 ,顶 践活动之中的甜头 。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中学⽣⽇常⾏为规范养成教育《中学⽣⽇常⾏为规范养成教育》四⼗条根据《中学⽣德育⼤纲》、《中学⽣⽇常⾏为规范》,对学⽣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的⾏为习惯,特制定《中学⽣⾏为规范养成教育细则》。
⼀、到校⾏为习惯养成1、早晨按时到校,不迟到。
早晨,值⽇⽣提前20分钟到校,晨读前必须完成清扫任务。
2、学⽣到校后⽴即回教室上⾃习。
早⾃习室内学⽣要认真读书,不能讲闲话,更不能随便出⼊教室。
3、到校门必须下车,⾃⾏车停放在车场班级指定位置,摆放整齐。
4、中午、晚⾃习前学⽣到校后,应⽴即进教室⾃习,完成作业。
任何⼈不得在操场、连廊、教室⾛廊前逗留,不能在教室内讲话,逗闹。
⼆、课间习惯养成要求:5、课间教室内保持安静,不准⼤声喧哗、吵闹,不准搞任何体育活动或游戏。
6、课间做到漫步轻声,不追赶打闹、不⼤声讲话,不准在⾛廊、楼梯上逗留,不准在教室前拍球、踢球或做游戏。
7、主动为教师、同学、客⼈让路,问好,不准抢路先⾏或横排并⾏。
8、⽤过的废纸、包装袋及杂物扔到垃圾箱内,不准到处乱扔,更不准从窗⼝扔出室外。
9、不准与校外闲散⼈员来往(包括原来同学),不准出校门,更不准翻跃围墙。
10、在操场上活动的同学听到铃声后⽴即停⽌活动,在铃声落前进教室,不准迟到。
三、课堂养成要求:11、上课铃响后,在各⾃座位上坐好准备上课,确因特殊情况迟到的学⽣要先报告,经教师允许后⽅可进教室上课。
12、上课开始和结束时要认真执⾏礼仪。
13、上课时坐姿端正,认真听讲,课堂上不准看课外书、睡觉、讲话、吃零⾷,转笔或做其它科作业等与本课学习⽆关的事情。
14、课堂上要认真思索,积极发⾔。
15、不随便换座位。
16、不准以任何理由顶撞教师。
17、下课出教室时,要让教师先⾏,其它班级教师听课进教室时,要全体⿎掌欢迎,离开教室时⿎掌欢送。
四、两操养成要求:18、积极认真参加⼴播操,按规定不准留值⽇⽣,有病的同学或有极特殊情况的同学要在做操之前跟教师请假,其它同学⼀律参加课间操。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计划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计划篇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计划《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实施计划学习、贯彻、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环节,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了认真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规定,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结合我校实际。
经学校研究决定,制定《规范》的具体实施计划如下:一、提高全校师生对实施《规范》的认识1、加强对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对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实施《规范》的重大意义,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2、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每个班主任、科任教师,能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规范》,对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二、实施的主要途径1、通过学校讲座、校广播室、、主题班会、宣传栏、黑板报,大力宣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2、开学初,开展全校性的学《规范》活动和新生军训活动,同时,组织学生观看践行《规范》、《守则》录像片。
在九月分组织学生进行《规范》测试。
十二月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月”主题活动。
3、印发《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室张贴《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分阶段、有重点地学习贯彻落实《规范》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竞赛活动,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制度,颁布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流动红旗,激励学生文明守纪、积极进取。
4、对违反《规范》的学生,开导批评教育、重点帮扶。
对屡教不改的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5、把《规范》、《守则》教育同班级其他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抓好班风、学风建设。
制定班级德育工作量化评比办法,实行“行为规范达标班级”的评选。
同时在期中前后举行家长会,各年段每学年召开一次家长会,对学生在校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反馈,做到家校结合,共同搞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学生行为规范一、学校礼仪规范1、上下课起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走出教室再下坐位。
2、课上发言先举手,与教师交流或者请教问题要站立,表情要谦和。
、有听课教师要主动帮着搬回坐位,学校来客要主动引路。
34、学生要做到进校不跑,进楼不吵。
在教室里同学之间讲话要低声细语,以对方听到为宜,以便创造肃静的学习环境,任何时候都不要在教室里喧哗打闹。
5、楼内行走,慢步轻声靠右行,坚决杜绝在楼道上拥挤、打闹,以防伤害。
尽量不要到土路上行走,以防带土,影响卫生。
6、学生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匡助,共同进步,不许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杜绝拉帮结派、里勾外联打架斗殴及各种扰乱学校正常秩序的现象浮现。
7、进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
进入办公室不动他人物品。
8、学生在校期间一律穿校服、戴校徽和红领巾(小学部)。
9、主动捡拾地上杂物,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爱护公物、不在墙壁、课桌上胡乱涂抹、随意蹬踏。
10、进入校门要下车,把自行车放在制定地点,不随便乱放自行车,不在校园内骑车。
11、课间操要精神饱满,站队要快、静、齐,做操准确有力,下操路途上要喊班训,带队学生的口号要自始自终响亮有力。
12、体育课 5,10 分钟的队形队列的训练要认真,节奏要紧凑,以培养团队精神和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思想意识。
从事体育活动必须按学校的规定和教师的要求进行,以防造成伤害。
13、熟记班训、班级誓辞、班主任寄语,让其真正起到熏陶、指引、规范、激励的巨大作用。
14、有事请假,随身携带请假条。
中午下午放学按时离开教室(杜绝中午在教室学习歇息)。
回家路上不逗遛。
15、按时作息,高效率做事。
吃饭15~20 分钟,调整 10 分钟,然后即将进入学习或者歇息状态。
杜绝看武侠、言情以及不健康书籍。
16、讲究卫生。
早晚刷牙,每晚洗脚。
勤洗头, (冬天每周 1,2 次,夏天每周2,3 次)不吃零食。
17、初中部男女同学保持一定距离,不患上频繁接触,不许谈恋爱。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教育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教育引言=====================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教育具有迫切的需求和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教育的意义、目标和策略。
意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良好的行为惯: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如守时、讲卫生、尊重他人等。
2. 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不仅关乎他们的行为惯,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
通过教育引导,可以使中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如诚实、正直、友善等。
3. 促进个人发展: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教育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个人品格和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1. 培养良好的自律意识:通过规范中学生的日常行为,使他们养成遵守规则、自觉约束自己的良好自律意识。
2. 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通过规范中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他们的诚实、守信、友善等良好的个人品质。
3. 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通过规范中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导他们正确的社交礼仪、沟通技巧等,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策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教育的策略应该简单、直接且易于实施,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
以下是几个简单策略的示例:1. 树立榜样:学校和家庭应该为中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他们研究和模仿正面行为。
2. 奖惩机制: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中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并纠正不良行为。
3. 教育引导:通过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向中学生传授正确的行为规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惯和价值观念。
2024年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案
2024年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案一、前言中学时期是学生个性形成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为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特制定本教育方案,力求通过细致的规范与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守时守纪的习惯。
要求学生准时到校、准时上课、准时完成作业,并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2. 培养学生自觉尊重师长、友爱同学的习惯。
要求学生语言文明、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克服个人主义,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有序、安静、卫生的生活习惯。
要求学生在课堂、宿舍、餐厅等场所遵守秩序,保持环境卫生,注重个人修养。
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尊重他人权益的习惯。
要求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社会公益活动,并树立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三、实施方式1. 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手册。
在每个班级和宿舍中配发行为规范手册,明确规定学生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相应的奖惩措施。
2.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与家长合作,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促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一致的行为规范。
3. 教育宣传活动。
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班会、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或社区,增强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4. 模范示范。
学校将定期评选出自律意识和行为规范好的学生,树立他们为学生榜样,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其他学生。
四、具体内容1. 课堂行为规范1.1 准时上课。
学生应准时到校、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不旷课。
1.2 尊重师长。
学生应尊重老师的教学权威,听从老师的指导,遵守纪律,不携带电子产品到课堂,不干扰教学进程。
1.3 积极参与课堂。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互相尊重和倾听,勤于提问和回答问题,与老师共同创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2. 宿舍生活行为规范2.1 讲卫生。
学生应保持宿舍的整洁和卫生,不随意乱扔垃圾,妥善处理垃圾分类,不在宿舍内吃零食和忌讳食物。
2.2 安静学习。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一、注意同学日常行为教育,加强规范性教育力度开展班级道德素养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在班级设立荣耀榜,利用同学的典范感号召全体同学主动主动地参加到助人为乐的活动中,喜爱班集体,主动自觉地关心他人。
在班级文化墙设立热心奖、学习进步奖、助人为乐奖、三好同学奖等,有助于吸引同学的主动性,促进班级的各项文化活动顺当进行。
学校生具有擅长仿照、生活中可塑性强、对各种生活大事富于幻想、为人处世生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等特点。
老师应充分运用同学的这些心理特征,准时抓住同学的身心进展规律,用典范的力气激励他们。
对于当代的科学家、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等,老师要适合地引入和教学,能有效引发同学心灵上的共鸣,让他们看到生活中的盼望,激励青少年同学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学问。
二、鼓舞同学日常行为活动,丰富道德性课堂内容同学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同学的行为意识,促进同学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另一方面,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映了当前教育制度下对同学思想品德的培育与传授学问之间本质的必定联系,所以班主任作为同学的直接引导者,肯定要加强和各个科任老师之间的沟通,制定班级管理方案和制度,在传授学问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学,用自身的行为语言来感化、教育着同学。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老师要以身作则,留意在课堂上渗透情意,激发同学的行为动机,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创设情景、给同学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鼓舞同学多交伴侣,多从生活中感受道德素养的重要性,让同学从道理上懂得什么时候应当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和怎样去做。
老师要对同学思想意识等严格要求,培育同学的综合力量,注意同学的可持续进展,提高同学对于问题的解决力量,才能充分丰富道德性课堂内容。
三、强化同学日常行为规范,提高有效性教学效率为了提高同学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强化同学日常行为规范,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我是好孩子”“记住父母的'生日”“互帮互助”等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让同学跟着父母做家务活,从生活的各个层面鼓舞同学的生活主动性,让同学既体验了生活,又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内心深处受到感染和启发,培育了他们的生活自理力量和关怀他人的良好品德。
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
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1.坐,立,行走、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2.穿戴整洁、朴素大方.提倡穿校服。
头发干净整齐,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不吸烟、不喝酒。
4.举止文明,不打架骂人,不说脏话。
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5.不看宣传色情、凶杀、迷信的坏书刊、录像,不听不唱不健康的歌曲。
6.不进营业性舞厅和酒吧。
7.拾金不昧,不受利诱,爱惜名誉,不失人格。
8.遇见外宾,以礼相待,不卑不亢。
(二)真诚友爱,礼貌待人1.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和蔼,要讲普通话。
2.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
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帮助残疾人。
3.尊重全体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候。
回答师长和接受家长递送的物品时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诚恳。
4.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不叫侮辱性的绰号,不欺侮年幼体弱的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5.待客热情,起立迎送。
邻居有困难时,要主动关心,帮助。
6.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的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的信件和日记。
7.不要随意打断别人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要道歉,被人妨碍不计较。
8.守信守时。
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要表示歉意,借别人钱物要及时归还。
(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1.升国旗、奏国歌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和图书馆,阅览室的安静。
不在教室和楼道内吵闹喧哗。
3.爱护校舍和各种公物,不在黑板、墙壁、布告栏等处涂抹乱画。
借阅书刊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4.按时到校,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
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
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5.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6.认真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珍惜时间,科学安排课余活动。
7.遵守宿舍和食堂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方法
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方法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规定,是对中学生行为表现的评价准则。
为了让学生逐步认识和学习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是几种训练方法:
第一种训练方法是经常设立个人的行为规范。
学校可以定期整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
学生上宿舍楼里张贴到十项规范,每天早晚与宿舍室友间讨论行为规范的问题,并定期检查学生的行为,并及时进行谈判,评估学生是否恪守了规范,学生要记住校规校纪,学会做一个恪守行为规范的人。
第二种训练方法是认真讨论日常行为规范问题。
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日常行为规范课程,
要求每一位学生认真讨论日常行为规范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行为规范的内容,
并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日常行为规范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第三种训练方法是组织一些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有关日常行为规范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的兴趣,以此建立健康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在生活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
组织相关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行为规范的认识,促进学生的
成长和发展。
以上是关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方法的一些思考,希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恪守行为规范,通过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境界,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为家乡
争光。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目的和意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方面。
通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本次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内容和方法1.活动内容(1)讲座:组织专家、老师或有经验的学长学姐进行讲座,介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准则。
(2)互动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分享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让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并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活动设计:通过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正确行为的重要性和乐趣。
比如,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形式,来展示中学生在生活中应该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
(4)校园道德规范宣传:通过制作宣传海报、标语等,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呈现在校园的显著位置,提醒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2.活动方法(1)多媒体展示: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在视觉上获得更直观和深刻的体验。
(2)情景模拟:设置各种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在具体场景中的行为,让他们切身感受做与不做的差别。
(3)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一起制定行为规范,形成共识并互相监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4)示范引导:通过校园道德示范岗位的设立,选拔优秀学生担任示范者,树立良好的榜样,带动其他学生。
三、活动实施计划1.活动时间:计划在每个学期初进行,共计两次活动,每次活动持续一周。
2.活动流程:(1)开展前期准备工作:邀请专家或老师进行讲座的策划和安排;准备互动小组讨论的话题和问题;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制作校园道德规范宣传海报、标语等。
(2)第一次活动:-第一天:讲座,介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义和要求。
2024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024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 准时到校:学生应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
迟到次数超过规定次数的学生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2. 穿着整洁:学生应穿着整洁、干净的校服。
不得穿着暴露、花哨或不当的服装。
3. 尊重他人:学生应尊重他人,包括老师、同学和其他工作人员。
不得言语或行为上侮辱、辱骂或歧视他人。
4. 不打闹、不吵闹:学生应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不得在课堂上打闹、吵闹或干扰他人。
5.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听从老师的指导,主动回答问题,与同学进行积极的交流与讨论。
6. 不使用电子设备:学生在上课期间不得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以保证课堂的秩序和专注度。
7. 完成作业:学生应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8. 安全第一:学生应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在校内外不得进行危险行为,如攀爬高墙、抛弹丸等。
9. 维护公共秩序:学生应积极维护学校的公共秩序,不随意涂写、破坏公共设施或擅自进入禁区。
10. 礼貌待人:学生应以礼貌待人,尊重师长和长辈,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
以上是2024年中学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言:中学生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他们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培养与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于中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教育中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1. 培养自律能力: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助于培养他们自我约束和自律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的要求。
2. 建立良好社交关系: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有助于中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培养友善、宽容、尊重他人的态度。
3. 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遵守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点1. 尊重师长和同学:中学生应该尊重师长和同学,不说脏话、不恶意调侃他人,尊重他人的思想、权益和隐私。
2. 文明礼貌待人:中学生应该学会礼貌用语,与他人交往时要注意态度和言行举止,不随意打扰他人。
3. 遵守课堂纪律:中学生应该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听讲,不在课堂上玩闹。
尊重老师和同学的学习权益。
4. 爱护公共财物:中学生应该珍惜和爱护共有的校园设施和物品,不随意破坏、涂鸦或乱扔垃圾。
5. 健康生活方式:中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6. 做好学业和追求进步:中学生应该积极投入学习,努力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7. 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中学生应该正确使用网络,远离不良信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和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方法1. 规范宣导:学校和家庭应定期给中学生普及日常行为规范的知识,通过教育宣传活动、班会、家长会等形式让中学生了解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2. 榜样示范:学校和家庭应该树立正面榜样,鼓励中学生学习身边优秀人物的行为规范,通过模仿和学习来塑造中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5篇)
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中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和约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社交习惯,从而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是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一些内容,共计____字。
一、学习行为规范1. 主动学习: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主动学习的意识,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提出问题并主动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
2. 认真听讲:学生应专心致志,认真听讲,不打瞌睡、嬉笑和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如扔纸团、乱画乱写等。
3. 考前复习:学生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定时复习课堂所学知识,保持对知识的持续巩固和深化。
4. 完成作业:学生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推诿和拖延,对有疑问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不抄袭和剽窃他人的作业。
5. 整理课桌:学生要保持课桌的整洁,不在桌面上写乱七八糟的东西,及时清理垃圾。
6. 图书馆使用:学生要重视图书馆的资源,爱护图书馆的设施设备,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图书馆借阅和归还书籍,不乱扔和随意破坏书籍。
7. 合理使用电脑和手机:学生在使用电脑和手机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等不良信息,保持良好的使用习惯,不随意下载或传播违法、不良的内容。
二、生活行为规范1. 保持个人卫生:学生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整洁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妥善处理个人垃圾。
2. 维护环境卫生:学生要爱护校园环境,不在校园乱扔垃圾,妥善处理废纸、塑料袋等垃圾,鼓励垃圾分类,保持教室、食堂、操场等公共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3. 合理使用水电:学生要爱护水电设备,勤关水龙头和电源开关,不浪费用水和电等资源。
4. 文明饮食:学生要文明用餐,不挑食、饮食过量或暴饮暴食,不在教室、图书馆等非饭堂区域吃零食,不抢夺食物和随意丢弃食物。
5. 平等友善待人:学生要文明有礼,平等待人,不凭借个人人际关系和权势对待他人,不侮辱、恶作剧、欺负他人,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活动,与同学们和睦相处。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一)中学生安全常识一.在教室内活动应怎样注意安全在教室内活动,还有许多看起来细微的小事情值得同学们注意,否则,同样容易发生危险。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防磕碰。
目前大多数教室空间比较狭小,又置放了许多桌椅、饮水机等用品,所以不应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
2.防滑、防摔。
教室地板比较光滑的,要注意防止滑倒受伤;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伤。
3.防坠落。
住楼房,特别是住在楼房高层的,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
4.防挤压。
教室的门、窗户在开关时容易掩手,也应当处处小心。
5.防火灾。
不要在教室里随便玩火,更不能在教室里燃放爆竹。
6.防意外伤害。
改锥、刀、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用后应妥善存放起来,不能随意放在桌子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二.课间活动应注意什么?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
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1. 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能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神集中、精神饱满。
2.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托托排球等。
3. 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上体育课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体育课在中小学阶段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
体育课上的训练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项也因训练的内容、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所区别。
1.短跑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
这不仅仅是竞赛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
特别是快到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守规则,因为这时人身体产冲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竞技之中,思想上毫无戒备,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2.跳远时,必须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
起跳前前脚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
这不仅是跳远训练的技术要领,也是保护身体安全的必要措施。
3.在进行投掷训练时,如投手榴弹、铅球、铁饼、标枪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行动,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中学生守则国家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要求,是中等学校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准则。
贯彻《中学生守则》是中学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加强班集体建设与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
中央教育部首次颁布《中学生守则》于1955年5月,共18条。
后来,进行过若干次的修改。
1979年9月1日,公布过一次。
1981年9月1日,在试行的基础上,教育部颁布了适合新时期要求的新的《中学生守则》,内容包括十条:"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
努力学习,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2.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3.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认真完成作业。
4.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
5.积极参加劳动,爱惜劳动成果。
6.生活俭朴、讲究卫生,不吸烟,不喝酒,不随便吐痰。
7.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国家法令。
8.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
9.热爱集体,爱护公物,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
10.诚实谦虚,有错就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国家对中学生日常行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学文明行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它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中学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使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加强班集体建设与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依据国家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制订的,内容更为具体,共有五个方面40条。
五个方面是:1.自尊自爱、注意仪表。
2.真诚友谊、礼貌待人。
3.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4.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5.遵守公德、严于律己。
其中规定要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明、拾金不昧;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团结互助,正常交往,待客热情,守信守时;按时到校,专心听讲,认真复习、珍惜时间;按时作息、生活节俭,尊敬父母、照顾长辈;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爱护公物,见义勇为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一、执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义行为规范又称行为工程。
"行为"一般是指人们在一定理智、情感和意志支配下的活动,简单地说,是一个人的所作所为。
这里的"规范"指社会价值期望和社会标准。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国家和社会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遵循的能形成良好品质和文明习惯的准则。
国家教委在一九八八年在总结了德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道德特点,制定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这些规范性的要求既是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也是每一个中学生可以做到的。
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实施《德育大纲》的一个具体而重要内容。
对中小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青少年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增多,正在逐步形成判断是非,荣辱、善恶、美丑的道德观念,并以此来指导和约束自己言行。
应该说,八十年代青少年学生的主流是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
然而也不能否认,在一部分学生中,连最起码的道德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
如有的学生平时讲话粗野、肮脏;有的言行不一;有的行为不端,甚至违法犯罪。
因此在加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的同时进行基本的日常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是十分及时的必要的。
即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自小学起就重视行为规范的训练,包括鞠躬度数、鞠躬时手脚位置,眼视角度,都有一定规矩。
行为规范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思想素质,而这些是需要自小训练,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
根子扎得正,基础打得牢,这是影响一辈子的事。
二、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一)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品德都包括知、情、意、行四个心理成份,只有在这四个心理成份都得到相应发展的条件下,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形成。
"知"是指对道德知识和规范的认知,它是道德行为的认识基础。
掌握了道德知识可以提高对不道德行为的识别能力,也可以产生出规范个人思想行为的内驱力。
"情"是指学生心理上对某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爱或恨、喜好或厌恶等情绪的体验。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
"这一至理名言启示我们,培养学生健康、正义的道德感情至为重要。
"意"是指道德意志,是学生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过程中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
具有坚毅果敢的道德意志是达到一定的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行"是指道德行为。
由于学生心理成熟度不高,易受外界影响,往往产生行为、目标偏离正常方向。
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抓好舆论导向和榜样导向,使他们的行为纳入正确的轨道。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是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整体发展的过程,必须全面兼顾,决不能单抓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二)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分为五项,每一项基本规范又分为八条具体行为细则。
由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具有普遍性,所以初高中各年级的学生行为规范在内容要求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又由于初高中各年级学生在年龄、思想、文化知识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特点,因此高年级学生的行为规范在某些方面要比低年级学生高一层次。
各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按规范的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由低到高,由易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
(三)要在对学生尊重、信任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和训练。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
只有教师首先按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才能指导和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五)寓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于家庭教育中对社会来说,家庭是一个细胞;对个人来说,家庭是社会"据点";对学生来说,家庭又是个教育场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比如健康、卫生、言语、礼貌、生活习惯、时间安排,情感态度……概括地说它是承担"日常生活习惯--基本生活方式"的自然教育单位。
教师应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介绍、交流教育与训练的方法,并通过填写"学校联系手册"等手段及时反馈信息。
(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训练的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中,教师应是"引路人"。
其中很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训练的能力,"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体现在知、情、意、行各个方面:知方面,有自我意识,自我批评;情方面,有自我体验,自我悔恨;行方面,有自我检查,自我训练;意方面,有自我鼓舞,自我誓言,自我制约等。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具有自己管理和塑造自己的能力,要在毫无任何形式的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对自己进行自我督促,自觉地把"规范"中的基本要求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的方法(一)伦理性谈话伦理性谈话主要是提高学生道德行为规范认识的一种方法。
以谈话对象可分为,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以任务可分系统谈话与即兴谈话。
系统性谈话: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归纳成若干单元,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系统教育,帮助学生形成道德判断能力。
即兴谈话:班上突然出现重大事件或有教育意义的事例,教师应抓住时机进行谈话,从而教育学生明辨事非。
教师向学生进行伦理性谈话要有可信性,情感性。
可信性即以理服人,让学生心悦诚服;情感性即与学生心心相印,情理相通。
别林斯基说过:"充满爱的语言可以使无可反驳的劝说象熊熊烈火发出光和热,听着这些话会让人感到暖洋洋、会让人感到心情舒畅,但是缺乏爱的语言会把颠覆不破的真理搞成冷酷的训?quot;。
(二)活动教育法初中学生年龄尚小,喜欢搞活动,教师应精心设计,寓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
如某校初一年级的班主任为教育学生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五项第一条:"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她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队前往学校所属的公安局交通队,了解地区车辆流量,交通秩序和交通违章情况,并观察了交通民警坚守岗位,工作辛劳的情况。
回校后,学生们开展了模拟训练,并决定上街宣传交通规则,协助交通民警,开展慰问民警叔叔的活动。
经过几天的准备,学生们刻印了宣传交通规则的材料,制作了写有宣传标语的小旗,带上了用节省的零用钱买的赠予交通民警的礼品。
一天下午,他们走上街头,分发交通传单,拿起话筒宣传交通规则,舞动小旗协助交通民警维持交通秩序,活动结束时还恭敬地慰问了民警叔叔。
这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外宾们摄下了这动人的镜头。
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活动准备与开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他们将终生不会忘记。
(三)上好行为规范教育课上好行为规范教育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应引导学生参加行为规范课的备课活动,共同研究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案,这样有利于把规范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行为规范课备课之前,必须先认真分析学生思想行为实际,调查了解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掌握学生思想脉搏和行为规范的现实情况。
在此基础上,根据教育目的和要求,确定教育训练的教案。
教学设计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为学生喜闻乐见。
下面是行为规范教育课的教案举例。
课题:孝敬父母1.教育目的通过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良好传统。
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帮助的义务应落实于行动上:体贴、帮助父母,生活自理,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课前准备:(1)每个学生回顾父母对自己的培养教育,写作文"感谢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2)以小队为单位,交流"感谢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的体会,并推荐一位代表在课上发言。
(3)以小队为单位,准备一个父母关心子女的小故事(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关心),收集同学孝敬父母的事例。
(4)认真自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四大条。
3.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2)伦理谈话:为什么要孝敬父母?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②孝敬父母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