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外固定的护理
石膏外固定病人的护理
石膏外固定病人的护理护理前准备:1.舒适的环境:确保病人所在的病房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噪音较小,且病床周围没有杂物。
2.仔细准确的观察: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饮食情况,记录患者的血压、体温、呼吸、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
3.心理疏导:石膏外固定可能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不便,护理人员应通过耐心倾听和沟通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1.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检查患者外固定部位的皮肤情况,保持其干燥,防止细菌感染。
如发现皮肤红肿破损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确保血液循环:患者需要保持外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畅通,护理人员需定时提醒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如活动手指、脚趾。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餐饮护理:根据患者手术后的饮食要求,合理安排患者的餐饮时间和营养摄入。
如需饮食辅助,应及时调整。
4.预防尿潴留:石膏外固定病人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的情况。
护理人员应定时询问患者排尿情况,若有需要则辅助排尿。
5.骨折护理:对于骨折病人,护理人员应稳定好患者的骨折部位,避免移动或外力伤害。
注意防止扭曲骨折部位导致骨折复位不良。
6.疼痛护理:对于疼痛的控制,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
7.定期翻身: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使患者发生褥疮。
护理人员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翻身,保持患者的身体舒适。
8.康复训练: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相关训练,包括肌肉锻炼、关节运动等。
9.定期复查:外固定病人需要定期复查,包括X光片检查、石膏更换等。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通知患者复查时间,并协助患者前往医院。
10.安全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包括石膏保护、使用助行器具等。
以上是石膏外固定病人的护理内容,针对不同的病人需求,护理人员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同时,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提供温暖和安全的医疗环境,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石膏外固定后的护理要点
石膏外固定后的护理要点石膏外固定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用于固定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治疗。
在石膏外固定后,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护理,以确保固定的有效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本文将介绍石膏外固定后的护理要点。
一、保持固定位置稳定石膏外固定的目的是固定骨折或关节,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固定位置的稳定。
护士应定期检查石膏的固定情况,注意固定带是否松动或磨损。
如发现有松动或磨损,应立即修复或更换固定带,以保持固定的有效性。
二、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在石膏外固定后,伤口处容易出现潮湿和感染。
因此,患者应定期更换石膏,并保持石膏周围的皮肤干燥清洁。
护士可以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签轻轻擦拭石膏周围的皮肤,避免使用含酒精的物质,以免对皮肤产生刺激。
三、注意疼痛管理石膏外固定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不适。
护士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同时,护士还可以教导患者进行疼痛缓解的方法,如冷敷或热敷等。
四、促进循环功能恢复石膏外固定会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和血液循环不畅。
因此,护士应教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和舒张的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护士还可以进行床边按摩,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
五、预防并发症石膏外固定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并发症的预防。
护士应教导患者正确的用具使用方法,如拐杖或助行器的使用姿势。
此外,护士还应教导患者避免过度活动或碰撞石膏,以免引起再次骨折或伤害。
六、提供心理支持石膏外固定对患者的生活和活动产生一定的限制,容易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和焦虑。
护士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并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如阅读、听音乐等。
七、定期复查和康复训练在石膏外固定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康复训练,以确保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恢复。
护士应帮助患者安排复查时间,并记录复查结果。
同时,护士还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肌肉功能和关节活动。
总结起来,石膏外固定后的护理要点包括保持固定位置稳定、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注意疼痛管理、促进循环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定期复查和康复训练。
石膏外固定病人的护理
石膏外固定病人的护理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石膏外固定病人的护理一、目的①骨折愈合过程中,起固定、支持和保护的作用②预防及矫正畸形③肌腱及韧带扭伤后起保护的作用二、适应症①骨折复位后的固定②关节损伤或脱位复位后的固定③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或损伤、手术修复后的制动④急慢性骨、关节炎症的局部制动⑤畸形矫正术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固定三、禁忌症①确诊或可疑伤口有厌氧菌感染者②进行性浮肿者③全身情况恶劣的患者,如休克患者④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的患者、孕妇、进行性腹水者禁用大型石膏⑤新生儿、婴幼儿不宜长期石膏固定四、固定前的护理措施①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石膏固定的必要性②患者的体位一般保持于肢体功能位③皮肤的护理肢体皮肤清洁,但不需要剃毛。
若有伤口则用无菌纱布、棉垫覆盖伤口,避免使用绷带环绕包扎或粘贴橡皮胶④骨突部加衬垫常用的棉织套、棉垫等物,以保护骨突部的软组织,保护畸形纠正后固定的着力点,预防患者的四肢体端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五、固定后的护理措施一般护理1、石膏未干需转运患者时,应用手掌托起石膏,避免用手指捏石膏后压出凹陷2、应保持石膏表面清洁干燥,避免石膏被大小便污染3、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更换体位,翻身时注意保护石膏形态,避免折断石膏4、石膏拆除应使用专业的工具,避免损伤皮肤体位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cm,以促进患者血液和淋巴回流,预防或减轻患者肢体肿胀观察1每天检查患者石膏边缘的皮肤,观察皮肤有无红肿,摩擦伤等早期压疮的表现2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患肢感觉和运动情况,如患肢有剧痛、麻木、皮肤颜色苍白或变紫,应立即拆除石膏,紧急处理血液循环障碍3观察头颈部、胸部、腹部石膏固定的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腹部不适等现象4如有血渗到石膏表面时,可将血迹边界做好标记,并注明时间,以便日后观察出血是否继续5如石膏内散发有异臭味,表明石膏内有可能有压疮乃至伤口感染,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六、健康指导1 鼓励患者及时说出身体的不适,及早发现问题2 不可在石膏表面放置重物,以免石膏断裂、变形、使骨折端再次移位3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石膏固定患肢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指导固定部位肌肉的等长收缩及邻近关节的功能锻炼,防止患肢肌肉萎缩4教会患者及家属避免石膏污染的知识与技巧:患者大小便时,应妥善放置便盆;及时清除伤口分泌物5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的先兆表现,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6皮肤痒时,可用专用喷雾剂,或以冷风朝石膏开口吹,不可将任何物品(如棍子)深入石膏内,以免造成皮肤损伤7不可在石膏上涂油漆或用塑料布覆盖,使之不透气七、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压疮:肢体某固定部位持续性疼痛、皮肤变红、黑,甚至发生坏死石膏内衬适宜,尤其是骨突处避免石膏上形成凹陷对肢体造成的局限性压迫。
石膏外固定的护理措施
石膏外固定的护理措施
一、抬高患肢
在石膏固定后,应将患肢抬高,以利于血液回流和减轻肿胀。
通常是将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
二、观察患肢
在石膏固定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
包括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等指标。
如果发现患肢出现疼痛、肿胀、麻木、发冷、苍白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三、适当运动
在石膏固定期间,可以进行适当的肌肉运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可以进行肌肉收缩和放松练习,但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对骨折部位造成影响。
四、饮食调整
在石膏固定期间,应注意饮食调整,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
应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如多吃鸡蛋、鱼、蔬菜、水果等食物。
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对伤口造成影响。
五、预防感染
在石膏固定期间,应注意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伤口受到外界污染。
同时应注意观察体温等指标,如有发热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六、心理护理
在石膏固定期间,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紧张等情绪,因此应注意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同时患者自己也应积极调整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石膏外固定术后的护理常规
石膏外固定术后的护理常规石膏外固定是骨科常用的固定方法,适用于骨折、骨科手术后、骨与关节炎症、畸形等。
1.石膏未干透时,不够坚固,易变形断裂,也容易受压而产生凹陷,因此石膏须干硬后才能搬动病人,同时搬动时只能用手掌托起石膏而不能用手指,以免形成压迫点。
2.抬高患肢,一般高于心脏水平面20cm,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适当衬垫给骨突部减压:如下肢石膏固定后要用硬枕垫在小腿下使足跟部悬空,上肢石膏固定后,可用绷带悬吊将前臂抬高。
3.做好床头交接班。
①观察肢体末端血循环。
是否有发凉、发紫、发青,肿胀,活动度、感觉有否麻木、疼痛;如有须及时报告,可采取松开石膏,局部开窗减压等措施,不要随便给镇痛剂。
鼓励病人活动石膏近端及远端关节,做患肢等长收缩运动。
②观察出血与血浆渗出情况。
切口或创面出血时,血渍可渗透到石膏表面上,可沿血迹的边缘用红笔划图将出血范围定时作标志观察,伤口出血较多时可能从石膏边缘流出,因此要认真查看血液可能流到外面,棉褥是否污染。
③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如发热,石膏内发出腐臭气味,肢体邻近淋巴结有压痛等。
4.观察有无足下垂、足背麻木等症状,预防石膏边缘压迫而致神经麻痹。
5.保持石膏的清洁,避免大小便污染,大便污染后应及时用清水擦去。
6.定时协助病人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
7.加强局部皮肤按摩。
用手指沾酒精伸入石膏边缘里面进行皮肤、尾骶部、足外踝未包石膏的骨突部位的按摩。
8.下床行走和功能锻炼:未固定的关节应尽量活动,早期可作被动活动,按摩帮助退肿,尽量应鼓励患者作主动锻炼。
1、注意保持伤肢正确的功能位置,伤肢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
2、保持牵引的效能,观察牵引装置是否正常,滑轮和牵引架是否松脱,牵引线与大腿是否在同一轴线上,牵引锤是否脱落,足底有无抵着床尾,致使牵引无效。
3、防止牵引针孔感染,注意牵引针有否滑动,观察针孔处皮肤有无发红、疼痛、渗出等,每日用75%酒精滴针孔两次,并随时保持针孔处皮肤及敷料的清洁干燥。
石膏固定护理措施
石膏固定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一:
一、对石膏固定保持整洁:
1、准备特殊护理装备:石膏剪,布袋,冷水棉被,干棉被,塑料袋,密封胶带,棉签等。
2、清洁石膏固定:棉签沾70%酒精或清水湿拭石膏固定表面;用棉毛被涂抹药膏,彻底清洁石膏固定表面;用温水湿拭毛被,使其表面无任何水分;用布袋或聚乙烯塑料袋遮盖石膏固定表面,确保保持干燥。
3、用密封胶带封住石膏固定表面,以确保表面干燥,避免污染,并保持其形状良好。
护理措施二:
一、观察患者体征:
1、每日密切观察患者的轮廓,注意体内的变化,如水肿,红血丝,发热;
2、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频率,睡眠情况,行为及口腔环境;
3、记录以上各项指标,以便于比较变化。
- 1 -。
石膏固定护理措施
石膏固定护理措施
一、石膏固定护理措施
1、石膏固定护理
(1)对需要固定的病人,应先使用吸湿纱布,涂以消毒剂,然后贴上石膏;
(2)在将石膏贴上后,应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规定,一定要使固定程度符合生理需要,不能太过松,也不能太过紧;
(3)由护士隔天着病人体表,看病人能否感觉,检查有无肿胀或感染症状;
(4)每隔3天,护士应检查石膏是否太松或太紧,有无破裂或湿箱,及时调整;
(5)每次检查,护士要记录下调整后的石膏温度和程度。
2、预防石膏热胀
(1)在补石膏前,要先给病人检查好温度,以免影响温度感;
(2)在前病人身上补石膏前,应先用湿毛巾把病人表面覆盖,以减少接触温度,温热的石膏可先和水混合,并待其冷却后再用;
(3)补好石膏后,应先用冷水浸泡,以减轻病人的热胀痛苦;
(4)病人逃出床位时,应先拆除固定石膏,以免因运动过多而导致石膏太紧,影响血液循环。
- 1 -。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凡新上石膏患者应进行临床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并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觉及运动情况,遇有血液循环障碍,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2、石膏未干前搬运患者时,需用手掌托住石膏,忌用手指捏压,注意保护石膏,不要变形与折断。
3、石膏包扎不宜过紧以免产生压迫感。
将患肢抬高,预防肿胀、出血,上肢可用垫枕踮起,使患肢高于心脏15厘米,抬高下肢可用枕垫或悬吊法。
4、早期做石膏固定内的肌肉等长收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5、做健康肢体的主动活动及石膏固定外地正常关节活动。
石膏拆除后重点做石膏固定部位的关节活动。
【预防压疮】1、经常观察和检查露在石膏外面的皮肤,石膏边缘及足跟、肘部等未包石膏的骨突处,检查有无水肿、擦伤等早期压疮症状,按压疮护理常规护理,防止压疮形成。
2、要加强按摩,每日2次用手指蘸50%乙醇伸入到石膏边缘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出血观察】1、石膏里面切口出血时,可渗到石膏表面,出血多时可沿石膏内壁流到石膏外面,污染床单,观察石膏边缘及床单位有无血迹。
2、为了判断石膏表面上的血迹时候在扩大,可沿血迹边界用铅笔做记号,并注明时间,如发现血迹边界不断扩大,应报告医师。
第三节小夹板固定护理常规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抬高患肢。
3、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如温度、颜色、感觉、肿胀及趾(指)活动情况。
一旦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4、观察捆扎夹板的布带松紧度,保持1cm移动度。
5、督促患者做主动肌肉收缩及关节功能锻炼。
第四节持续牵引护理常规1、皮肤牵引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牵引前清洁牵引部位皮肤。
(3)下肢牵引者,抬高床尾25-30cm。
(4)保持牵引位置正确,被褥勿压在牵引绳上,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及放松牵引装置。
(5)胶布牵引者,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过敏现象,检查胶布是否滑脱、松散、扩张板是否与足底平行等。
(6)皮套牵引者,骨突处需内衬棉垫或纱布、棉花,同时注意松紧度,严防皮套滑脱至踝部、足跟等处而致压疮。
护理石膏知识点总结
护理石膏知识点总结概述石膏是一种常用的固定材料,用于治疗骨折、脱位或其他骨骼损伤。
正确的护理石膏可以帮助患者迅速康复,并减轻疼痛和不适。
本文将重点介绍护理石膏的知识点,包括石膏的种类、护理前的准备工作、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护理后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石膏的种类石膏主要分为石膏绷带和石膏外固定两种类型。
石膏绷带是由石膏粉和织物组成的,可以根据需要固定的部位和形状进行切割和包扎。
石膏外固定则是一种金属框架,通过各种固定零件将受伤的部位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护理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石膏护理之前,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仔细了解,包括伤口情况、可能的过敏史、诊断结果等。
接着要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脉搏、血压、皮肤感觉和肢体活动情况。
同时还要对石膏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损坏,固定牢靠且符合治疗要求。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石膏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正确的石膏姿势固定,要确保受伤部位保持正确的位置,不要让其移动或者变形。
其次是皮肤护理,要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及时发现和处理红肿、瘙痒和糜烂情况。
第三是饮食护理,要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口服能力合理调配饮食。
第四是病情观察,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时观察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护理后的常见问题和对策在石膏护理后,患者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包括皮肤磨损、痒痛、肢体肿胀和感染等。
对于这些问题,护士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是及时更换石膏,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潮湿。
其次是按时进行皮肤护理,使用适当的护理用品,并根据病情适时使用药物或者物理治疗。
最后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正确的护理石膏可以帮助患者迅速康复,并减轻疼痛和不适。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石膏的种类、护理前的准备工作、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护理后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希望护士们能够根据这些知识点,提供更加专业和细致的护理服务,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石膏外固定的健康教育
石膏外固定的健康教育
1、皮肤应清洗干净,若有创口应更换敷料,纱布、粘膏条应纵行放置,禁用环形包扎。
2、肢体或关节须固定在功能位或所需要的特殊位置上,上石膏的过程中,应用支架悬吊或者专人扶持肢体,始终保持此位置。
3、扶持肢体时要尽量用手掌托,忌用手指抓提,防止变形。
4、包扎石膏时不应过紧或过松。
5、四肢石膏固定应将指、趾远端露出,以便观察血运知觉和功能活动能力。
6、石膏固定后应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7、注意患肢血运,观察指、趾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及运动能力,如发现发绀、苍白、温度降低或知觉减退,及指、趾不能主动活动,应考虑有血运障碍或神经受压,必须立即拆除石膏。
8、石膏未干时,不可用被物覆盖。
温度低、湿度大,石膏自干有困难时可用灯泡加温烘烤,注意防
止烧伤。
9、如患者诉某一固定区剧痛不止,应注意有无皮肤压疮的发生,必要时开窗或拆开检查。
10、注意保持石膏的整洁,勿使尿、粪或饮食物沾污石膏,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注意保护石膏型,避免折裂。
止烧伤。
9、如患者诉某一固定区剧痛不止,应注意有无皮肤压疮的发生,必要时开窗或拆开检查。
10、注意保持石膏的整洁,勿使尿、粪或饮食物沾污石膏,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注意保护石膏型,避免折裂。
石膏外固定后宣教内容
石膏外固定后宣教内容
1、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血及淋巴液回流,以减轻肢体肿胀。
上肢要悬吊在胸前,
下肢要垫软枕头以抬高患肢。
2、卧硬板床时要用软垫保护好石膏,避免因病人翻身不当而折断石膏。
3、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注意肢体颜色是否发紫、浮肿,有无剧烈疼痛,手指
(趾)是否发凉、麻木等情况,住院患者应立即通知医生或护士,不在住院患者应立即就诊,以免发生肢体坏死或缺血性挛缩。
4、肢体石膏固定后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以免发生褥疮,保持石膏干燥,不要着
水,更不要被粪便、尿液浸染。
冬季注意保暖以防冻伤。
5、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上肢:做握拳、腕关节伸屈活动
等。
下肢:做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踝关节背伸、足趾伸屈运动等。
石膏夹板外固定术后注意事项
石膏夹板外固定术后注意事项
1.保持伤口清洁:手术后,伤口处可能有轻微的渗血。
要用清洁湿纱
布轻轻擦拭伤口,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2.避免碰撞和摔倒:手术后的石膏夹板外固定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固定
骨折,因此要避免碰撞和摔倒,特别是在使用拐杖或其他辅助工具的情况下。
3.定期检查伤口:术后需要定期检查伤口是否有异味、红肿或渗液等
症状。
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4.保持正确姿势:手术后,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
姿势,以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液循环不畅。
5.注意饮食和营养:手术后需要适当摄入高蛋白质食物和富含维生素
C、D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和伤口愈合。
6.适度运动:手术后,适当进行一些运动,如脚趾屈伸、踝关节运动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恢复。
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以免伤及伤口。
7.使用保护装置:术后,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适当的保护装置,如鞋垫、护膝等,避免受伤口受到二次损伤。
8.防止水湿:手术后,在医生许可之前,要避免患处接触水湿,以免
导致伤口感染和石膏夹板松动。
9.定期复查:术后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及时了解伤口愈合情
况和石膏夹板的固定情况。
10.保持良好的心态:手术后,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伤口会愈合,恢复会更好。
总之,石膏夹板外固定术后的注意事项有很多,患者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行合理的护理和康复训练。
只有正确对待和处理术后的伤口,才能促进伤口愈合,恢复健康。
石膏托外固定的护理
石膏托外固定的护理嘿,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石膏托外固定的护理”这事儿。
我记得之前遇到过一个小朋友,特别调皮,在学校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手臂骨折了。
医生给他做了石膏托外固定。
这可把孩子和家长都急坏了,不知道该怎么护理才好。
先来说说石膏托固定后的观察吧。
这就像我们时刻关注着自己心爱的宝贝一样,得仔细又认真。
要看看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情况,比如手指或者脚趾是不是红润的。
如果发现手指或脚趾变得苍白、发凉,甚至出现肿胀、疼痛加剧,那可就要警惕了。
就像那小朋友,刚打上石膏的时候,家长紧张得每隔一会儿就看看孩子的手指,生怕有啥不对劲。
再说说皮肤护理。
石膏固定的部位皮肤可不能受委屈,得保持清洁、干燥。
要是出汗多了,那感觉可不好受。
想象一下,大热天的,身上裹着石膏,又闷又热,皮肤不得难受得要命。
所以,要经常用毛巾轻轻擦拭周边的皮肤,但千万要注意别把石膏弄湿了。
还有啊,体位也很重要。
受伤的肢体要抬高,这样能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就像那小朋友,晚上睡觉的时候,家长还专门给他垫了个小枕头,把手臂抬高,就为了能让孩子舒服点,好得快些。
饮食方面也不能马虎。
得保证营养均衡,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的食物,这样骨头才能长得结实。
那小朋友一开始因为受伤心情不好,啥都不想吃,家长就变着法儿地做各种好吃的,哄着孩子多吃点。
石膏固定期间,功能锻炼也不能少。
别以为打着石膏就只能一动不动地躺着,适当的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这活动可得注意分寸,不能过度,不然会影响恢复。
另外,要注意石膏的保护。
别让石膏受到碰撞、挤压,不然里面的肢体可能会再次受伤。
这就好比给宝贝穿上了一层防护服,得好好保护它。
总之,石膏托外固定的护理可真是个细致活儿。
就像照顾那个小朋友一样,每一个环节都得用心,这样才能让受伤的部位快快好起来,让小朋友能尽快又活蹦乱跳地去玩耍。
大家可都得记住这些护理要点,别让小小的意外给生活带来太大的困扰。
石膏外固定的护理注意事项
石膏外固定的护理注意事项有:
1.石膏未干之前,注意不要将肢体放在硬质物体上,以免挤压石
膏,压迫肢体。
2.石膏干结之后,记录打石膏的日期,复查日期,换石膏或拆石
膏的预期日期等。
3.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4.观察肢体末端的温度、颜色、感觉及活动,如出现异常,应及
时通知主治医师。
5.观察有无皮肤受压,避免泥土、砂石等硬物进入石膏,刺激皮
肤。
6.保持石膏清洁,避免石膏受潮,否则会使石膏强度下降,不能
起到固定治疗的目的。
7.注意观察石膏松紧及肢体位置,如有位置变化较大,需要重新
固定。
8.按时更换或拆除石膏,避免延误。
9.洗澡和个人卫生,打石膏期间应搞好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水,
聚酯石膏也应避免暴露于水中,以保持干燥。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以石膏绷带为材料进行骨折固定,或对某些骨病、畸形进行制动的一种先行固定方法;
1、按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1石膏固定前的肢体或躯干应洗干净,如有伤口应换药;
2做好解释工作;
3凡新上石膏的患者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状况,若患者主诉局部有固定性压迫疼痛感或其他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医师,立即处理;
4四肢术后石膏外固定者,需将患肢抬高,减轻肿胀;
2、石膏未干固的护理;
1石膏未干时,不应覆盖被物,如天气寒冷,盖被需用支架、架托起,以防石膏变形、松散或折断;温度低湿度大时,可用烤灯、电吹风助干;
2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若需变换体位,要用手掌托患肢,不可用手指抓捏,以免在石膏上形成凹陷,引起肢体压疮;
3、石膏干固后护理;
1石膏干固后脆性增加,容易断裂,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石膏,力量要轻柔均匀,避免折断;
2术后石膏外固定者,应注意石膏内有无伤口渗血情况,如石膏内有血迹渗出并逐渐扩大,为持续出血征象,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石膏固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和指趾关节运动;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4注意观察露在石膏外面的皮肤,特别是石膏边缘及未包石膏的骨突部位,要加强皮肤护理,如发现红肿、擦伤等早期压疮症状,要及时处理;
4、拆除石膏后,按“骨折患者功能锻炼法”进行功能锻炼;。
石膏固定术后的护理
石膏固定术后的护理
术后第一天:
1.确保患者的石膏固定完全干燥,不要让它潮湿或弄脏。
2.保持患者适度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站立,以免石膏受损。
3.给患者提供必要的疼痛缓解药物,以减轻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
术后第二天至第七天:
1.患者应该避免水对石膏的浸泡,尽量不要洗澡,以免使石膏松动。
2.帮助患者进行身体部位的清洁,如使用湿纸巾擦拭或使用漱口水清
洁口腔。
4.给患者提供膳食上的适当指导,以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有助于促
进伤口的愈合。
术后第一周至第三周:
1.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开始进行康复锻炼。
这包括逐渐增加局部肌
肉的活动范围和力量训练。
2.定期检查石膏,确保它的稳固性和任何潜在的问题。
3.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时,患者需要格外小心,避免受伤或撞击到石膏。
4.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或疼痛加剧,应及时就医。
术后第四周至第六周:
1.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2.定期进行石膏更换,以确保伤口的清洁和愈合。
3.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辅助器具如支具、拐杖等,以减轻患者的负担和增加稳定性。
4.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患者坚持康复训练,遵守医嘱。
总体护理建议:
2.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和锻炼,以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3.保持石膏区域干燥和清洁,避免污染和感染。
4.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术后的不适和康复过程中的挑战。
5.定期复诊,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和治疗。
总结:。
石膏固定病人的护理
5、颅骨牵引有无并发症:枕部压疮、牵引弓松脱、头皮下血肿。过牵综合征观察:有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现象,观察有无呼吸改变、上肢麻木、吞咽困难等。
6、鼓励患者做肌肉收缩、趾(指)关节和膝关节的活动和全身的功能活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石膏外固定术护理常规
\
石膏外固定术护理常规 >>返回>>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向病人解释上石膏的目的及配合常识。
3、将未干的石膏暴露于空气中,必要时用烤灯烤干,石膏未干时,防止局部受压。搬运时用手掌托起石膏,勿使其变形或发生凹陷。
7、保持石膏清洁、干燥。
8、正确指导和协助病人翻身,鼓励其作石膏内肌肉收缩运动,并活动其未固定的关节,病情许可鼓励其下床活动,以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9、出院指导:同骨科出院指导。
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及术前后护理常规。
2、维持有效牵引。
①经常检查扩张板、绳索、滑轮的位置是否安全与正确,并检查钢针、牵引弓、螺丝有无脱落或滑向一侧。保持牵引力方向与患肢或骨干长轴一致性,保持牵引锤悬空,避免与床边或地面磨擦,勿使物品压迫牵引绳,不得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②观察患肢的位置是否正确,为保持反牵引力,颅骨牵引时病人床头抬高30cm,下肢牵引时床尾抬高30cm。
③牵引病人搬移时,应有一人牵拉绳索,保持牵引,取下牵引锤后方可移动病人。
3、皮牵引病人注意观察患肢是否保持外展中立位,有无内旋或外旋,并检查足背侧皮肤感觉及足背伸功能,并注意肢端血运情况及有无过敏性皮炎现象。固定性疼痛、发麻、发凉,颜色苍白或紫绀时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前的护理措施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患者的体位 一般保持于肢体功能位。 3.皮肤的护理 肢体皮肤清洁,但不需要剃毛。若有伤口
则用无菌纱布、棉垫覆盖伤口,避免使用绷带环绕包扎或 粘贴橡皮胶。 4.骨突部加衬垫 常用的绵织套、棉垫等物,以保护骨突 部的软组织,保护畸形纠正后固定的着力点,预防患者的 四肢体端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如棍子)伸入石膏内,以免造成皮肤破损。 7.不可再石膏上涂油漆或用塑料布覆盖,使之不透气。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压疮
肌肉萎缩
临床表现
肢体某固定部位持续性 疼痛,皮肤变红、黑, 甚至发生坏死。
肢体周径变小、肢体乏 力
预防及处理
石膏内体造成的局限 性压迫。石膏边缘平整、 光滑,避免免摩擦患者 肢体。
后的制动。 4.急慢性骨、关节炎症的局部制动。 5.畸形矫正术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固定。
禁忌症
1.确诊或可疑伤口有厌氧菌感染者。 2.进行性浮肿者。 3.全身情况恶劣的患者,如休克患者。 4.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的患者、孕妇、进
行性腹水者禁用大型石膏。 5.新生儿、婴幼儿不宜长期石膏固定。
对患者解释,以减轻患 者的恐惧感;观察患者 腹部情况;禁食,持续 胃肠减压,补液,纠正 水、电解质紊乱;对呕 吐严重者应严格记录出 土量;处理后患者仍未 见好转时,应立即拆除 石膏。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预防及处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血液循 环障碍)
固定肢体肿胀严重、剧痛, 石膏固定的宽松适度,
3.观察头颈部、胸部、腹部石膏固定的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腹部不适 等现象。
4.如有血渗到石膏表面时,可将血迹边界做好标记,并注明时间,以 便日后观察出血是否继续。
5.如石膏内散发有异臭味,表明石膏内有可能有压疮乃至伤口感染, 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固定后的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石膏未干需转运患者时,应用手掌托起石膏,避免用手指捏石膏后 压出凹陷。
固定后的护理措施
体位: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约20cm,以促进患者血液和淋巴回
流,预防或减轻患者肢体肿胀。
观察:
1.每天检查患者石膏边缘的皮肤,观察皮肤有无红肿,摩擦伤等早期 早期压疮的表现。
2.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患肢感觉和运动情况,如患肢有剧痛、 麻木、皮肤颜色苍白或变紫,应立即拆除石膏,紧急处理血运障碍。
2.应保持石膏表面清洁干燥,避免石膏被大小便污染。 3.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更换体位,翻身时应注意保护石膏形态,避免折
断石膏。 4.石膏拆除应用使用专业的工具,避免损伤皮肤。
固定后的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1.鼓励患者及时说出身体的不适,及早发现问题。 2.不可在石膏表面放置重物,以免石膏断裂、变形、使骨折端再次移位。 3.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石膏固定患肢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指导固定部位肌
目录
1.目的 2.适应症及禁忌症 3.固定前的护理措施 4.固定后的护理措施 5.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
1.骨折愈合过程中,起固定、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2.预防及矫正畸形。 3.肌腱及韧带扭伤后起保护的作用。
适应症
1.骨折复位后的固定。 2.关节损伤或脱位复位后的固定。 3.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或损伤、手术修复
患者皮肤苍白、冷厥,感 不宜过紧,必要时应
觉麻木,足背动脉或桡动 立即拆除石膏,应根
脉搏动减弱。
据情况行肢体切开减
压。
指导患者对固定肌肉等 长收缩活动;指导患者 对固定肢体邻近关节 的活动;加强患者的主 动活动,在病情允许的 情况下鼓励患者下床活 动。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神经受损
临床表现
指(趾)不能主动活动,感 觉减退或消失,但血液循环 尚好
预防及处理
石膏固定的宽松适度; 开窗减压;更换石膏。
石膏综合征
以急性胃扩张及全身不适为 主的一系列病理表现,如腹 胀、腹痛、恶心、呕吐、瘙 痒等 不适。
肉的等长收缩及邻近关节的功能锻炼,防止患肢肌肉萎缩。 4.教会患者及家属避免石膏污染的知识与技巧:患者大小便时,应妥善放置
便盆;及时清除伤口分泌物等。 5.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的先兆表现,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
相应处理。 6.皮肤痒时,可用专用喷雾剂,或以冷风朝石膏开口吹,不可将任何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