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教师招聘:初中美术《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初中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源于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的过程。
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观察生活中的艺术元素3. 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的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艺术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场景,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
4. 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作品,评价其对生活元素的把握和艺术表现能力。
2. 学生自评和互评,反思创作过程和成果。
第二章:高于生活的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高于生活的概念,认识到艺术创作的深度和广度。
2. 引导学生探索艺术创作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将生活升华为艺术的过程。
教学内容:1. 艺术高于生活的概念2. 艺术创作的源泉3. 将生活升华为艺术的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艺术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艺术高于生活的概念,分析艺术创作的源泉。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主题,将其升华为艺术作品。
4. 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作品,评价其对生活主题的把握和艺术表现能力。
2. 学生自评和互评,反思创作过程和成果。
第三章:美术作品中的生活元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生活元素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宝库。
2. 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将生活元素融入美术创作的过程。
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中生活元素的重要性2. 分析美术作品中的生活元素3. 将生活元素融入美术创作的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生活中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发现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艺术手法来表现生活,提升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探讨艺术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形式,如民间艺术、建筑艺术、自然景观等。
3. 艺术的表现手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绘画、摄影、雕塑等手法来表现生活。
4. 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价艺术作品。
5.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艺术的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评价。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艺术现象,促进学生互动与思考。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 材料:准备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创作的必备材料。
3. 场地:安排适合艺术创作的活动场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学生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表达能力等。
3.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理论知识:讲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理,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
3. 示范艺术表现手法:以绘画、摄影、雕塑等为例,展示艺术的表现手法。
4. 学生创作实践:布置艺术创作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欣赏荷花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思考:这些绘画作品所描绘的是什么题材?如果生活中没有荷花,刚才我们看到的作品能被创造出来吗?观看真实的荷花照片,这是荷花真实的样子,它和刚才我们看到的绘画作品中的荷花的样子完全相同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作品是源于生活的一种创造,但这些艺术形象又和现实不同,它们可能被简化、变形、夸张,或赋予象征意义,使它们更美,更典型,更能打动人心。
也就是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板书)这是我们今天的讨论主题。
二、发展阶段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这副美术作品《血衣》王式廓(1911—1973),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村人。
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
早年学习美术,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部主任、中央美院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等职。
《血衣》192.0厘米×345.0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
先和大家介绍一下土地改革,我们可能也在电视电影书籍上对它有一点点模糊的印象,旧社会,土地都掌握在少部分人的手里,以地主为代表,但他们并不劳作,种田的是农民,一年辛辛苦苦得来的粮食,大部分都进来地主的粮仓,自己却吃不饱、穿不暖。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设计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设计
一、定义: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句经典的艺术口号,它表达了艺术超越生活的理念,引导着艺术家仰望生活,把实际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但也要把创造力和想象力高度发挥出来,以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来提升生活的质量。
二、教学设计:
1、激发课前兴趣:让学生了解艺术源于生活这一思想,安排一些生活中熟悉的活动,让学生利用自身体验,去思考艺术为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实践操作:结合具体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以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能够如何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3、启发思考: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和引导,通过比较,让学生思考艺术家创造的作品,比起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都有哪些不同之处,激发学生思考艺术家如何以自己的想象力,将生活中的细节和理想实现出来。
4、拓展应用:让学生利用艺术提升生活的思想,把它实践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安排一些子文化活动,让学生利用自身的创造力,将普通的事物变成有趣的作品,增强自我实践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2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源于生活的概念,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3. 通过艺术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源于生活的定义与例子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识别3. 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4. 学生艺术创作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源于生活的概念,分享生活中的艺术例子。
2. 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度。
3.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艺术创作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等)3. 参考案例或图片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艺术例子,如街头艺术、家居装饰等,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艺术源于生活的概念(10分钟)讲解艺术源于生活的定义,阐述艺术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创造出高于生活的作品。
3. 识别生活中的艺术元素(1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如颜色、形状、纹理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4. 艺术创作实践(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艺术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艺术元素和技巧,创作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探讨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艺术价值。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艺术、创造艺术,提高审美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艺术源于生活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了解学生对生活中的艺术元素的识别和运用情况。
3. 收集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反馈,分析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
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3、师讲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上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张变形的手法)。
4、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二)通过表现性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2、它来源于什么?
书写部分课题——
源于生活
二、新课:
(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重点突破
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分析
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步骤
一、引课:
抽象——表现性艺术具有变形的特点。
四、评述:
请同学谈对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第20课 五彩缤纷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20课五彩缤纷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将生活中的事物转化为美术创作的素材。
2.能够运用简单的画笔和颜料表现生活中的色彩与形式,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懂得学习、借鉴和吸收生活艺术元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及其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如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美术的表现素材。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物品,询问学生教室里哪些东西是艺术元素,为什么?活动环节1.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现各种色彩元素,让学生感觉并模仿表现。
2.教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形状元素,练习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表现它们。
3.教师出示各种图案元素,让学生感受并模仿输入书法练习中的用笔法表现各种线条、形状、纹理。
反思环节1.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艺术表现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2.教师提醒学生:艺术和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都可以从生活中汲取艺术养分。
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不仅要吸收,更要懂得探究其源头——生活。
教学评价1.画笔的握取是否正确,用笔的方法是否得当。
2.素材选择是否准确,表现能力是否足够发挥个人特点。
3.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学后记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明白了艺术的基础来自于生活,点亮了学生对生活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独特感悟,让学生学会了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的灵感。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1.2 教学内容:艺术的定义与特点艺术与生活的互动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员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让学员体验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4 教学活动:1.4.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1.4.2 讲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员理解艺术的内涵1.4.3 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让学员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1.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艺术实例,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1.4.5 总结: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引导学员关注生活中的艺术之美第二章: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2.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掌握艺术的表现手法与技巧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艺术的表现手法与技巧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与表现手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创造力和表现手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创作的过程实践操作法:让学员亲自动手创作,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2.4 教学活动:2.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创作手法的思考2.4.2 讲解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创作的价值2.4.3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与表现手法,让学员了解艺术创作的多样性2.4.4 实践操作:学员分组进行艺术创作,亲身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2.4.5 总结:强调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的重要性,鼓励学员积极进行艺术创作第三章: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3.1 教学目标:培养学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学会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与方法3.2 教学内容:艺术作品的欣赏方法与技巧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与方法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欣赏与评价讲授法:讲解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员思考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让学员实践欣赏与评价的过程3.4 教学活动:3.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的思考3.4.2 讲解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员学会欣赏艺术作品3.4.3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让学员实践评价艺术作品的过程3.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3.4.5 总结:强调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的重要性,引导学员关注生活中的艺术作品第四章: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4.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联系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4.2 教学内容: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与意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引导学员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让学员了解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4.4 教学活动:4.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与文化背景关系的思考4.4.2 讲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联系,引导学员认识到文化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4.4.3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让学员了解艺术的多样性4.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4.4.5 总结:强调艺术与文化背景的紧密关系,引导学员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第五章: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5.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第六章: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6.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认识到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6.2 教学内容: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对心理健康的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治疗的实际效果6.4 教学活动:6.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治疗的应用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思考6.4.2 讲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6.4.3 分析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治疗的具体实践方法6.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6.4.5 总结:强调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七章: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7.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掌握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艺术教育实践案例分享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教育实践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7.4 教学活动:7.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教育实践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关系的思考7.4.2 讲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积极作用7.4.3 分析艺术教育实践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7.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教育的方法与效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7.4.5 总结:强调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第八章: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8.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8.2 教学内容: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家的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4 教学活动:8.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关系的思考8.4.2 讲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的重要性8.4.3 分析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8.4.5 总结:强调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第九章: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9.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掌握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9.2 教学内容: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引导学员思考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方法与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让学员了解艺术作品的维权方法9.4 教学活动:9.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的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关系的思考9.4.2 讲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9.4.3 分析艺术作品的维权方法与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9.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的实践方法,分享彼此的想法重点解析本教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等多个方面。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事物,并体会其中的艺术元素;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解释“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念;2.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并提取其中的艺术元素。
教学难点:1.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分析。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例如艺术品、建筑物等;2.教学PPT。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艺术特色的图片或实物,例如名画、雕塑、建筑物等。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事物与生活的关系,并引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观点。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解释“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
生活是艺术的创作基础,艺术家从生活中观察、思考、表达,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艺术超越了生活的局限,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性的提升,使事物超出了日常生活的平凡和庸俗,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意义。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选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例如花朵、彩虹、建筑物等),请学生分析其中的艺术元素。
指导学生从形状、颜色、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思考艺术家是如何通过这些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意境。
Step 4:艺术创作任务(2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或者对象,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形状、颜色、材质等的选择和搭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Step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引导其他学生对同学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论,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Step 6:拓展延伸(5分钟)让学生寻找身边的艺术元素,并写一篇关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的本质,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艺术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的定义与特点2.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3. 艺术的表现手法与风格4.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5. 艺术创作的基本步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概念,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艺术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表现手法与风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和优秀艺术作品。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步骤。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 课件:艺术作品、生活场景图片等3. 艺术创作材料: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4. 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如街头艺术、民间艺术等)引起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觉得艺术与生活有什么关系?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了解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审美价值。
2. 分析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 介绍艺术的表现手法与风格,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如建筑、设计、摄影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 分析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生活元素。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学生运用艺术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和提升。
1.2 教学内容:介绍艺术的定义,探讨艺术与生活的相互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配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生活中的艺术元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艺术元素,提高对周围艺术品的感知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艺术元素,分析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观察法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第三章:艺术作品的在生活中体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创作的。
3.2 教学内容: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探讨其与生活的联系和表达方式。
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四章:生活中的艺术创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艺术创作。
4.2 教学内容:介绍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4.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提供指导和反馈。
第五章: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提升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提升作用,培养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分析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提升,介绍如何欣赏艺术作品。
5.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配合艺术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艺术流派与生活的关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流派是如何反映和影响生活的。
6.2 教学内容:介绍印象派、现代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不同艺术流派,分析其与生活的联系。
6.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配合作品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七章:生活中的摄影艺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摄影艺术是如何捕捉和表达生活的。
7.2 教学内容:介绍摄影艺术的基本技巧,分析生活中的摄影作品。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艺术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3. 艺术的表现手法4. 艺术作品欣赏5. 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展示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表现手法。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作品和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论知识、艺术作品欣赏等。
2. 教学素材:包括绘画、摄影、雕塑等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3. 创作工具:如画纸、画笔、彩泥等。
4. 展示平台:如黑板、展示柜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组生活中的照片或绘画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以及艺术的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
3. 示范:展示一系列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会艺术作品是如何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4.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作品。
5.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艺术表现手法。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创作水平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或物品,尝试用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发现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3. 艺术的表现手法4. 创新与实践5. 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并将创新精神应用于艺术实践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元素的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欣赏评价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讲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分析艺术元素的表现手法。
3. 实践:分组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4.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作品参观,如美术馆、博物馆等,丰富他们的艺术视野。
2. 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3. 开展艺术主题活动,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艺术作品,从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5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5-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美术教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课一、教材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
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二、教学思路: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
学生都称赞这幅画画的好,但好在哪里,画面的艺术处理如何高于生活的,只要将"生活中的原型"与作品加以对照,再运用提供的相关艺术处理技巧的资料加以分析,学生就可以领会。
三、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的起源和本质,认识到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鼓励他们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1. 艺术的起源:介绍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艺术的表现形式:介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并分析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艺术作品的欣赏: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4. 艺术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生活和情感。
5. 艺术与社会的互动:探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了解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欣赏法: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生活和情感。
4.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深入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艺术作品欣赏:评估学生在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时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艺术创作实践:评估学生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和创新能力。
4. 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艺术作品图片和视频:用于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
2. 艺术创作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等,用于学生的艺术创作实践。
3. 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和演示艺术作品和教学内容。
4. 教学PPT:用于呈现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艺术实例,如街头艺术、装饰艺术等,引发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2. 讲解:介绍艺术的历史背景和起源,阐述艺术是如何从生活中发展出来的。
3. 欣赏:展示经典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艺术作品中的生活元素。
教师招聘:初中美术《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初中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艺术现象,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提高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源于生活:介绍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
2. 高于生活:讲解艺术家如何运用想象力、技巧和表现手法,创作出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
3. 生活中的艺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艺术现象,如民间艺术、现代设计等。
4. 艺术创作实践:分组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元素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艺术。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艺术现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美术教材和参考资料。
2. 教具:准备画纸、画笔、水彩等绘画工具。
3. 案例作品:收集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如民间艺术、现代设计等。
4.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作品和讲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讲授新课:讲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基本概念,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
3. 案例分析:展示一系列艺术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是如何将生活元素融入艺术创作中的。
4.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艺术创作,学生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元素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各组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创作水平等,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1 引言介绍本章主题:探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引发学生对艺术与生活之间联系的思考。
1.2 艺术的定义解释艺术的含义和定义。
强调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形式。
1.3 生活的多样性讨论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成为艺术的灵感来源。
1.4 艺术与生活的相互作用分析艺术如何反映生活,以及生活如何影响艺术创作。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事件、情感和价值观如何转化为艺术作品。
1.5 小结引发学生对生活与艺术相互作用的思考。
第二章: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2.1 引言介绍本章主题:探讨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引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灵感的关注和探索。
2.2 自然界的灵感讨论自然界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和灵感来源。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体验自然之美。
2.3 人类情感的体现分析艺术作品中对人类情感的体现和表达。
引导学生探索自身情感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2.4 文化背景的影响探讨文化背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和灵感来源。
举例说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2.5 小结引发学生对自身创作灵感的探索和思考。
第三章:艺术作品的表达与传达3.1 引言介绍本章主题:探讨艺术作品的表达与传达。
引发学生对艺术作品传达的重要性的思考。
3.2 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分析不同艺术形式和媒介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的特点。
3.3 艺术作品的传达目标讨论艺术作品传达的目标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3.4 艺术作品的传达技巧探讨艺术作品中传达技巧的运用和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传达技巧的应用。
3.5 小结引发学生对艺术作品传达目标和技巧的思考。
第四章:生活中的艺术创作实践4.1 引言介绍本章主题:生活中的艺术创作实践。
引发学生对生活中艺术创作实践的关注和探索。
4.2 观察与记录讨论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和记录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事物和情感。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教案标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
2. 探索艺术作品对生活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与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a.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与生活的联系,艺术作品如何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
b. 分析一些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例如自然景观、日常生活场景、社会问题等。
c.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2. 艺术作品的影响和意义a. 探讨艺术作品对个人情感和思想的影响,如何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获得情感共鸣。
b. 分析艺术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例如艺术作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呼吁。
c.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3. 艺术创作与表达a. 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绘画、摄影、音乐等形式的表达。
b. 提供一些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
c. 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通过一些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分析一些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创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5. 展示与分享: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自己的学习收获和进步。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讨论、创作和展示环节的积极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艺术作品和表达,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认识到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和表达。
探索生活中的艺术元素。
1.2 教学内容:艺术与生活的相互作用。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形状、颜色、纹理等。
艺术作品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1.3 教学活动:观察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自然景观、建筑、日常用品等。
分享个人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看法。
创作一幅以生活为灵感的艺术作品。
第二章: 艺术的表现形式2.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探索每种表现形式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培养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雕塑:立体造型、质感和空间感。
摄影:瞬间捕捉、光影效果、视觉冲击。
2.3 教学活动:欣赏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
尝试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创作。
讨论每种表现形式的表达效果和特点。
第三章:艺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3.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
掌握常用的艺术创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艺术创作的过程:构思、草图、制作、反思等。
创作方法:拼贴、雕塑、绘画等。
创新思维与创作能力的培养。
3.3 教学活动: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选择一种创作方法,完成一件作品。
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讨论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第四章:艺术的社会影响4.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认识到艺术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探索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艺术的社会功能:表达、沟通、启发、批判等。
艺术与社会事件的联系:政治、文化、经济等。
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4.3 教学活动:研究艺术作品与社会事件的联系。
讨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影响。
创作一件具有社会意义的艺术作品。
第五章:艺术欣赏与批评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学习如何进行艺术批评和评价。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艺术欣赏的要素:形式、内容、情感等。
艺术批评的方法和技巧:分析、比较、评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从而,引出本课课题的后一部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欣赏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对照开国大典史实照片,引导学生体会艺术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一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学会回答。
学生:油画作品!
学生认真聆听并领悟绘画技巧所带给人们的魅力。
再次升华学生的认知情感。
学生思考回答。
联系上节课所学内容,间接引出本堂课内容,相互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课前预习必不可少。
新知引入。
找出齐白石所画之虾与真虾的不同,了解其艺术处理的手法。
通过具体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虾的艺术魅力的领略。
4、油画中有菊花,旨在说明什么?两张作品哪一张更明确地表现出季节的时间性?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5、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史实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
教师详述: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
2、油画中的天安门和真实的天安门有什么不同?
教师补充: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3、油画作品和史实照片相比,哪个图中的毛主席形象更突出?作者用什么手法来突出毛主席形象的?
油画作品中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
升华学生情感。
通过提问的方式,分辨两幅画异同。
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运用的构图手法。
史实与艺术创作之差别。也更能说明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或者比现实生活更理想化。
升华学生认识与情感。
一切艺术都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
2、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3、它来源于什么?
书写部分课题——艺术源于生活。
教师:在我们中国,有一位画家最擅长表现生活中的小情小景,他是谁?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1、作品描绘了些什么?
2、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3、它来源于什么?
书写部分课题——艺术源于生活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随记
一、
组织
教学
二、讲授新知
三、过程与方法
四、
小
结:
师生问候。
课程导入。
教师: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美术作品〈〈捣练图〉〉,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1、作品描绘了些什么?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
学
要
求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
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导
语
设
计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美术作品〈〈捣练图〉〉,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请同学谈对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学生:捣练,缝纫,熨烫。
学生思考:不是。
学生:生活。
学生:齐白石。
学生了解。
学生看课本例图,仔细观察并回答:不是。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认真领会。
学生了解齐白石作品的艺术特色领悟其艺术魅力。
欣赏《开国大典》。
学生思考回答。
去过天安门的同学可以依印象表述。
学生对比油画和史实照片并回答问题。②《虾》的艺术特色及 Nhomakorabea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课题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
学
目
标
基本知识
与技能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可见,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通过再现艺术作品和表现艺术作品的对照,进一步说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油画〈〈开国大典〉〉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真实——再现性艺术)
2、欣赏凡高的〈〈夜咖啡馆〉〉,也是再现性艺术吗?显然不是。
它是——表现性艺术。
3、表现性艺术具有抽象变形的特点,它也是源于生活的吗?
欣赏齐白石的作品。
教师: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看看画家笔下的虾和现实生中的真虾是否完全一样?
哪里不一样?
①《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