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身性理论对股市波动的解释

合集下载

反身性理论视角下新时代中国股票市场探析

反身性理论视角下新时代中国股票市场探析

反身性理论视角下新时代中国股票市场探析引言: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快速进步和深刻变革。

随着经济的改革开放和金融市场的深化改革,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新时代,反身性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角,可以援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股票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本文将从反身性理论出发,探析新时代中国股票市场的特点、挑战和进步前景。

一、反身性理论概述反身性理论是社会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于20世纪80时期提出。

反身性理论认为,个体和社会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的结构是互相决定的,不息地互相反馈。

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反身性理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 1. 市场情绪的传递和反馈:个体投资者的市场情绪和心理预期会对整个市场产生影响。

当个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市场会迎来投资热潮,股价上涨;相反,当投资者情绪低迷时,市场会出现恐慌情绪,股价下跌。

这种情绪的传递和反馈效应是反身性理论在股票市场中的体现。

2. 股票市场的自我实现预言:反身性理论认为,市场参与者的信念和期望会影响市场的走势。

若果投资者普遍认为市场会上涨,他们会实行相应的投资行动,从而推动市场上涨。

反之,若果投资者普遍认为市场会下跌,他们会选择卖出股票,从而引发市场下跌。

在中国股票市场中,这种自我实现预言的机制较为明显。

二、新时代中国股票市场的特点1. 超高波动性:新时代中国股票市场波动剧烈,每日涨跌幅度较大。

这与中国市场参与者过度重视短期利益,缺乏长期投资理念有关,也与反身性理论中投资者情绪的传递和反馈效应密切相关。

2. 创新科技驱动:新时代中国股票市场的进步受益于创新科技的推动。

新兴科技行业的企业纷纷上市,增进了市场的活跃和资本的流淌。

反身性理论认为,科技创新的影响会不息反馈到市场,推动市场的进一步进步。

3. 政策导向显著:中国政府在新时代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乐观推动股票市场的进步。

索罗斯反身性理论如何运用

索罗斯反身性理论如何运用

索罗斯反⾝性理论如何运⽤本⽂由期惑讲堂(ID:vzhishill)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应⽤反⾝性,从市场先⽣的情绪波动中获利,这是投资⼤鳄索罗斯投资成功之谈。

对于市场的⽆知性,很多投资⼤师都有所描述。

巴菲特认为市场先⽣是躁狂抑郁症患者,今天可能欣喜若狂,明天就可能消沉沮丧。

彼得林奇认为市场是不可预测的,预测市场是⽆⽤的。

索罗斯对投资现实的前提假设是“市场总是错的。

”很显然,巴菲特和林奇并没有去探究市场为什么是错的,他们只是观察到并利⽤了这⼀点。

⽽索罗斯却有⼀套有关市场出错原因的系统理论,这种理论对他从市场的错误中获利⾄关重要。

这个理论就是——反⾝性理论⼀、认识反⾝性理论索罗斯观点:我们每个⼈的世界观都是有缺陷的和扭曲的,因此我们对现实的理解是不完全的。

这是其投资哲学的⾼度概括,⾼度甚⾼。

索罗斯将“⼈对现实的理解不完全”这种认识转化成了⼀种强⼤的投资⼯具。

在索罗斯看来,我们的不完全的认识是影响事件的⼀个因素,⽽被扭曲认识影响的事件⼜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认识。

这个过程就是⼀种反⾝性过程。

在我们⾦融市场中,怎么样来理解这种反⾝性理论呢?市价的变化导致市价的变化,这是⼀个核⼼观点之⼀。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荒唐呢?不过荒唐背后是否是值得好好考究呢?⼀个推断:当股价上涨,投资者们感到⾃⼰更富裕了,于是会花更多的钱,结果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都上升了。

⽽这时候,股评家们,或是分析家们会指出这些“经改善的基本⾯”,⿎励投资者们买⼊。

这会让股价进⼀步上涨,让投资者感到⾃⼰更富有,于是他们的⽀出⼜会增加。

这个过程会持续进⾏下去。

这个过程就是索罗斯所说的“反⾝性过程”——⼀个反馈环:股价的变化带来企业基本⾯的变化,继⽽带动股价的进⼀步变化。

如此循环往复。

反过来,股价下跌推进过程亦是如此。

反⾝性过程是⼀个反馈环:认识改变现实,⽽现实⼜改变认识。

⼆、应⽤反⾝性反⾝性理论的最重要的实⽤价值就在于利⽤它来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跟踪市场在形成趋势后,由⾃我推进加强最后⾛向衰败的过程,⽽发现其转折点恰恰是可以获得最⼤利益的投资良机。

索罗斯反身性理论的读后感

索罗斯反身性理论的读后感

索罗斯反身性理论的读后感读完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感觉就像是被人猛地敲了一下脑袋,然后突然发现这个金融世界原来还有这么一种奇妙又有点“调皮”的规律在运作。

首先呢,这个反身性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市场参与者的认知和市场的实际情况会互相影响,就像两个人在跳舞,你推我一下,我拉你一把。

以前我总以为市场就像一个很客观的大机器,价格是根据那些什么供求关系、成本啥的理性决定的。

但是索罗斯告诉我,没那么简单。

比如说股票市场吧。

大家都觉得一家公司前景好,都去买它的股票。

这么多人买呢,股票价格就涨了。

这一涨,那些原本还在犹豫的人就想:“这么多人都看好,肯定错不了。

”然后也跟着买。

这个时候呢,股票价格就不是单纯反映这家公司本身的价值了,而是被大家的这种预期给抬高了。

这就像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价格越涨,人们的预期越高,就越买;越买呢,价格又进一步涨。

这就好比是一群人在喊一个口号,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小声地喊,后来加入的人多了,声音就越来越大,到最后这个声音大得都有点离谱了,和最开始的那个小小的起因已经不太匹配了。

再说说反身性的另一面。

当市场开始转向的时候,那也是兵败如山倒啊。

一旦有一点不好的消息,那些之前信心满满的人开始害怕了。

一害怕就卖股票,一卖股票价格就跌。

这一跌呢,更多的人就慌了神,跟着卖,然后价格就像坐滑梯一样一路向下。

这时候市场的下跌也不是因为这家公司的价值突然就变得一文不值了,而是大家的恐慌情绪和抛售行为互相影响,把价格给压下去了。

我觉得这个理论特别有趣的地方在于,它就像给金融市场这个复杂的迷宫画出了一张特殊的地图。

以前我们可能在迷宫里乱撞,以为只要按照那些所谓的经典理论就能找到出口。

但是反身性理论告诉我们,这个迷宫的墙啊,会根据我们走路的姿势、我们的情绪而移动位置。

不过呢,这个理论也让我觉得金融市场有点像个“任性”的孩子。

你以为你能完全摸透他的脾气,按照一些固定的规则去跟他打交道,他却突然给你来个出其不意。

就像索罗斯自己,利用这个反身性在市场里搅起了不少风浪。

反身性原理在股市的应用

反身性原理在股市的应用

反身性原理在股市的应用什么是反身性原理反身性原理是指当某一行为或事件发生时,该行为或事件本身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对该行为或事件的发展产生反馈效应。

在股市中,反身性原理可以帮助投资者理解市场的波动和投资机会。

反身性原理在股市中的应用1. 大盘指数对个股的影响大盘指数是反映股市整体走势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对个股的走势产生影响。

当大盘指数上涨时,往往会带动个股的上涨;反之,当大盘指数下跌时,个股往往也会跟随下跌。

投资者可以根据大盘指数的走势来把握个股的投资机会。

2. 市场情绪对股价的影响市场情绪是指投资者对市场的整体预期和心理状态。

当市场情绪乐观时,投资者倾向于买入股票,推动股价上涨;而当市场情绪悲观时,投资者则会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下跌。

反身性原理表明,市场情绪的变化会对股价产生反馈效应,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市场情绪的变化来判断股票走势。

3. 个股业绩对股价的影响一个公司的业绩好坏直接关系到股票的走势。

良好的业绩通常会吸引投资者的关注,推动股价上涨;而业绩不佳的公司往往会导致股价下跌。

反身性原理指出,公司的业绩变化会对股价产生反馈效应,投资者可以通过对公司业绩的分析来预测股票走势。

4. 技术指标对股价的影响技术指标是通过对股票价格和成交量等进行统计和分析而得出的指标。

技术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判断股票的走势和买卖时机。

反身性原理认为,技术指标的使用会对股价产生反馈效应。

投资者可以利用技术指标来辅助决策,提高投资成功的概率。

反身性原理的应用案例案例一:大盘指数对个股走势的影响最近股市大盘指数出现了上涨趋势,投资者可以关注一些品种的板块,如创业板、科技板块等,在大盘指数持续上涨时,这些板块的个股往往也会有较好的表现。

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些具备优质基本面和良好技术走势的个股进行投资。

案例二:市场情绪变化对股价的影响近期市场情绪整体较为悲观,投资者可以观察市场情绪的变化来判断股票的走势。

如果市场情绪开始转好,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些具备良好基本面的个股进行投资,因为市场情绪的改善通常会推动股价上涨。

反身性理论在股市的实证研究

反身性理论在股市的实证研究

南亚金融危机。 对于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 , 罗斯 提出了他 的“ 索 坚果壳 ” 理论 : 金融世界是动荡的 、 混乱 的 , 无序 可循 , 只有辨 明事理 , 才能无往不利。如果把金 融市 场 的一举 一动 当作是 某个数 学公 式中的一部分来把握 , 是不会 奏效的 。数学 不能控制金 融市 场 , 而心理 因素 才是控 制市场 的关键 。更确 切地说 , 只 有掌握住 群众 的本 能才 能控 制市 场 , 即必 须 了解群众 将在何 时、 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 、 币或商 品周 围 , 资者才 货 投 有成 功的可能。 在《 金融炼金术 》 , 中 索罗斯 提 出了他著 名 的反 身性 理 论 。由于金融市场规律 的特殊性 , 把参与者 的思维 和他们参 与的情景之 间的关 系用一对递归 函数来表 示 : Y , ) ( 识 函数 Y为认识 ) =( 认 x =咖(, 参与函数 为情境 ) ) ,= , ( ) ,] , =币 ) [ ]



在认识函数中, 参与者的认识依赖于情境 ; 而在参与函
数中, 情境受参 与者认知 的影 响。这两个 递归 函数 不会产 生 均衡 的结果 , 只有一 个永无 止境 的变化 过 程 , 个过 程根 本 这 区别 于 自然科学研 究 的过程 , 在那 里 , 物质 世界 的客 观性情 境 X不 以你的认知 Y为转移 , 而在金 融市场特别 是在 股票市 场, 参与者的认识导致 了价格 的变 化 , 而变 化的价 格又影 响 了参与者 的认识 , 不断变化的预期和不断变 化的事件 使得寻 求均衡价格 的努力变得徒劳无益 。 在把反身性理论运用到股市市场 中时 , 索罗斯提 出了两 个 概念 : 主流偏 向 , 市场 由众多参与者 的偏 向组成 , 最后交 于 个 共同点 , 即股票 的价格 ; 基本 趋势 , 无论投资 者是否 意识 到其 都将通过参与者的观点来影响股票 价格变化 , 以粗 略 可 的理 解为股票的基本面。 基本 趋势通过认识函数 影响参与者 的认 识 , 认识 所 引起 的变化又通过参 与 函数影 响情境 。在股票 市场 中首 先影 响 到的就是股票 的价格 , 而股票的价格又反 过来对参与 者的偏 向和基本趋势 同时施加影 响。我们把 这个 过程简化如下 :

交易心理学:索罗斯的反身性原理

交易心理学:索罗斯的反身性原理

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里讲到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反身性。

也就是说,人的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从而让趋势延续直到不可收拾的程度,然后崩溃。

1969年,当时的一种新的金融工具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引起了索罗斯的注意,他写了一篇在当时被广为流传的分析报告,预测说一个“四阶段”的盛衰过程将把这些新证券捧上天,直到它们最终崩溃。

阶段1:由于银行利息非常高,REITs提供了传统的抵押融资方式以外的又一种诱人的选择,所以REITs 将急剧增多→阶段2:REITs的增多将向抵押市场注入大量资金,创造房地产业的繁荣→阶段3:这种自我支持性的程序将延续下去,直到抵押信托占据房地产信贷市场相当大的比例,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降温,房地产价格将下降,REITs将持有越来越多的不可兑现的抵押物,而银行将开始恐慌,要求偿还他们的信用贷款→阶段4:随着REITs收益的下降,逐渐走向崩溃索罗斯要说明的并不是REITs最终要崩溃,而是说,崩溃是很久以后才发生的事,所以,人们还有充足的时间在这个周期的繁荣阶段中获利。

他预测,唯一真正的风险是“那个自我支持性的过程(阶段2)根本不会开始”(即投资者不认同REITs,趋势不能形成)。

也就是说,如果REITs不能有效增多,就不能带来房地产业的繁荣,那么REITs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反之,一旦REITs不断增加,那么就能创造房地产业火上浇油的繁荣来。

真正的风险是没有人理会REITs,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REITs,那一切就开始了,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反身性大概就是投资之所以是艺术而不是科学的原因,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即使1000个人念叨着1+1=3,1+1仍然不折不扣地等于2,但在投资领域就不同了。

一个故事开始人们不信,但随着人们不断地加入进来,众人拾柴火焰高,故事本身也开始改变了,最终故事变成了真实,一种荒诞、离谱而极端的真实,就是因为参与者的增多改变了故事本身。

当1000个人讲1+1=3的时候,可能真的1+1就等于3了,甚至等于4、等于40、400!反正不再等于2了!当然,反身性本身是对市场的扭曲,这种扭曲最终会被市场校正,只是以一种惨烈、极端的方式而已,只是要耗费更长的时间而已,只是市场将会在更复杂的震荡中实现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作用而已。

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的读后感

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的读后感

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的读后感读完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我就感觉像是被人突然敲了一下脑袋,然后告诉我:“这个世界的经济啊,可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直线式的。

”首先呢,这反身性理论说的是啥呢?简单来讲,就是市场参与者的认知和市场本身是互相影响的。

就好比是两个人在跳舞,你以为是一个人领舞,另一个人跟着就行,可在市场里不是,是这俩互相拉扯、互相带着走。

以前我总觉得市场是个很客观的东西,就像一个有固定轨道的列车,按照经济规律、供求关系啥的,规规矩矩地运行。

但是索罗斯这个理论一出来,我就发现自己太天真了。

比如说,股票市场里,投资者们对一家公司的看法会直接影响这个公司股票的价格。

如果大家都觉得一家公司要牛掰了,都一股脑儿地去买它的股票,那这股票价格就蹭蹭往上涨,可这一涨呢,又反过来让投资者觉得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就更疯狂地往里投钱。

这就像一个循环,越转越大,最后可能就吹出个大泡沫。

这理论还让我想到生活里的一些事儿呢。

就像流行文化一样,有时候一个东西突然就火了,为啥呢?可能一开始就是几个人觉得好玩,然后到处说,结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它就变得更火了,然后大家就更觉得它是个值得关注的东西。

这就和市场里股票价格因为投资者的认知上涨是一个道理。

不过这反身性理论也让我觉得,在市场里赚钱或者做决策可太难了。

你以为你看清了局势,可说不定你的这个看法本身就在影响局势,然后局势一变,你的看法又不对了。

就像是在一个迷雾里,你每走一步,这雾就因为你的走动而改变形状,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这雾会变成啥样。

索罗斯用这个理论在金融市场里搅弄风云,咱普通小老百姓呢,虽然不能像他那样去大赚特赚或者搞出什么大动静,但是也能从中学到点东西。

至少让我知道,看待市场的时候不能太一根筋,不能光看那些数据啊、指标啊,还得考虑大家的情绪、想法啥的。

而且在做决策的时候,也得小心自己的想法被市场的波动给带偏了,不然就跟着大部队冲进陷阱里还不知道呢。

这反身性理论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金融世界里那些弯弯绕绕、错综复杂的关系,真是越想越觉得这个理论挺神奇又挺现实的。

股票市场波动性思考

股票市场波动性思考

股票市场波动性思考作者:田丰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03期【摘要】股票价格波动是由多种因素反复作用决定的,即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因素决定了股票价格波动的性质及趋势。

主要因素包括基本趋势和主流偏向。

主流偏向是市场中存在为数众多的参与者,他们的观点是各不相同的,其中许多偏向相互抵消而剩余的偏向。

在股票市场中,股票价格最先受到影响,股票价格的变化又反过来对基本趋势和主流偏向施加影响。

本文从影响基本趋势和主流偏向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实例分析从2006年至今反身性理论对我国A股市场的运用。

【关键词】基本趋势主流偏向宏观因素微观因素股市波动一、从宏观角度分析2006年至今反身性理论对我国A股市场的运用我国经济体制是二元经济结构,在二元经济结构中存在“过热”的部门和“过冷”的部门。

“过热”的部门会促使中央银行印制大量钞票,引发通货膨胀,使本部门利润膨胀,加大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过冷”的部门相对通货紧缩,利润增长放缓,其股票波动性相对缩小。

从2001年开始到2007年,我国GDP保持10%以上的增长,从而加强了基本趋势,2006年该趋势已经足够强大,并且在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中表现出来,等到基本趋势被市场认可后,开始得到上升的预期加强,市场仍然非常谨慎,趋势继续发展,此时我国开始施行开放的货币政策,大量虚拟资金涌入使股票市场波动性加大,投资者收益增加,信心开始膨胀。

从而使股票价格快速上涨,而股票价格的上涨使投资者财富增加,投资者厌恶风险程度减弱,认为即使股价下跌是损失庄家的金钱,使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的贴现率减少,从而股票价格上涨,而股票价格上涨又形成上诉的正反馈环,加剧了股票市场波动性,上证指数仅一年零9个月的时间,迅速从1000点疯狂上升至5000点,CPI从2%升至6%,通货膨胀加速增大,侵蚀了不能转嫁通货膨胀企业的利润,也即“过冷”的部门。

由于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加剧了基本面恶化,偏向被充分认识到,预期开始下降,当股票价格失去最后的支持时,开始暴跌,基本趋势反转过来,加强下跌的趋势。

股票投资中的反人性交易方式

股票投资中的反人性交易方式

股票投资中的反人性交易方式在股票投资领域,反人性的交易方式特别普遍。

这些交易方式是与我们的天性相矛盾的,但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和追求更高的回报,它们变得非常流行。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些反人性的交易方式,以及如何避免它们,以获得更好的投资结果。

1. 跟随群众跟随群众是一种反人性的交易方式。

很多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喜欢跟随大众的决策,这种行为称为“群体反应”。

当人们看到市场上所有人都在购买一只股票时,他们也想进入市场,以防错过机会。

这种行为不仅会导致过度乐观,还可能导致过度悲观。

相反,这种行为应该被视为红色警报。

虽然这种方法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有一定的作用,但长期来看,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交易方式。

2. 过度自信人们天生乐观而自信,所以很容易在进行股票交易时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会导致贪婪和冲动,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决策错误。

自信可以是一种优势,但如果没有良好的风险管理,它将是一个巨大的劣势。

在进行股票交易时,保持客观和冷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3. 对亏损的侥幸感很多人对亏损有不切实际的侥幸感。

当一只股票的价格下跌时,他们认为股市一定会反弹,因此会继续持有该股票。

然而,这种行为很危险,因为这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接受现实并遭受更大的亏损。

在进行股票投资时,投资者应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截断亏损,以平衡未来的收益和风险。

4. 忽略市场的历史表现忽略市场历史表现是另一种反人性的交易方式。

尽管投资者可通过研究自己所感兴趣公司的业绩和业务等方面来进行决策,但他们还是有可能忽略整个市场的历史表现。

因此,即使该公司具有良好的潜力,但如果整个市场处于熊市中,该公司的股价仍然会下跌。

在进行股票交易时,考虑基本面和技术面因素都很重要,忽略任何一方都可能导致决策错误。

5. 对大幅波动的反应过度对大幅波动的反应过度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投资者会对媒体报道中的一些新闻和事件做出过度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市场总是错的:索罗斯反身性理论深度解读

市场总是错的:索罗斯反身性理论深度解读

市场总是错的:索罗斯反身性理论深度解读一、什么是反身性?这个概念很晦涩,我们来一层一层的认识它。

我们先来看一个命题:一个罗马人说,所有罗马人都撒谎。

请问这个罗马人的话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相信他,那么就面临一个逻辑悖论:承认了至少有一个罗马人说真话,从而又否定了他。

这就是著名的“说谎者悖论”。

大哲学家罗素面对这个悖论的时候说,我们应该把命题分为涉及自身的陈述和不涉及自身的陈述,如此就可以解决说谎者悖论。

这里就引出一个重要的因素:涉及自身。

索罗斯由此出发来导出反身性概念,索罗斯认为,凡是涉及命题者自身、在内容上“或真”的命题,都是反身性命题。

进一步说,研究对象受到研究者自身的影响就叫反身性。

如此一来,股票市场天然就是反身性了,因为股票参与者的观点必然影响到股价,进而让股价不再独立。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索罗斯又引出两个函数:y=f(x) 认知函数x=F(y) 参与函数人的行为是y,人的认识是x,行为是认识的函数,表述为认知函数。

其含义是:有什么样的知识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而人的行为对人的认识有反作用,认识是行为的函数,表述为参与函数,其含义是:有某一类行为就会有某一类知识。

“两个函数同时发挥作用,互相干扰。

函数以自变量为前提产生确定的结果,但在这种情境下,一个函数的自变量是另外一个函数的因变量。

确定的结果不再出现,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相互作用,其中情景和参与者的观点两者均为因变量,以致一个初始变化会突然同时引起情景和参与者观点的进一步变化,我称之为反身性。

”上述函数又会产生递归性,它们不会产生均衡,而只有一个永无止境的变化过程。

用函数表达其变化为:y=f(x) 认识函数x=Φ(y) 参与函数所以y=f[Φ(y)]x=Φ[f(x)]这就是说,x和y都是它自身变化的函数——认识是认识变化的的函数,行为是行为变化的函数。

它实际上也是一种“自回归系统”。

索罗斯用这这个函数是想说明,金融市场根本区别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在那里,一组事件跟随另一组事件,不受思维和认知的干扰。

乔治.索罗斯---反身性理论

乔治.索罗斯---反身性理论

乔治.索罗斯---反身性理论和大家交谈的时候,我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坐各位普遍关心的是股市的表相,这个表相反应的是实实在在的涨与跌,为什么造成这种表相呢?大家不去关心市场内在的原因,学习操盘最关键是学习内在的原因,而非表相。

表相只是一种表面的东西,它反应的不是一种实质性问题。

我还发现普通的交易者不执行纪律的问题。

“温故而知新。

”今天的课程讲反身性理论和江恩28反身性理论(“邪恶”理论)的前提是背离性理论,即人的认知与行动的背离。

背离理论告诉我们,市场的上涨和下跌其实是无理由的。

现在的上涨,随时可以改变;而下跌,也可能马上变为上涨。

什么是认知?第一,你要正确的认知。

什么叫正确的认知呢?正确的认知这个市场,它的本质是什么?而现在很多人连这个前提都没达到。

(错误的认知,比如有人开盘买入中国石油后,而且越跌越买,说是给自己的儿子,孙子。

他为了所谓的价值越跌越买,他的错误就是否定了客观的市场,完全依靠自己的主观。

他没有正确的认知,没有认清市场的本质。

这样的人在市场上比比皆是。

)我现在学习了正规了操盘方法,我已经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即已经形成了正确的资本主义世界观了,那我为什么还是做不好呢?乔治.索罗斯说过:你的知道(思想),在实际操作中(行为)往往是发生背离的,也就是说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这是公众交易者常犯的错。

怎样避免?很简单,约束你的行为,用严格的交易纪律来约束。

非常遗憾,因为绝大多数公众交易者自由散漫,因为他们没有自约机制,所以他们很难做到知行合一,这就是散民在市场赚不到钱的真正原因。

因为你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形成了认知与行为的背离。

可以改吗?(孙子训妇)。

当然,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专业的交易者,你就应该做到知行合一。

怎样做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

制定严明的纪律并严格执行,做不到,给自己严厉的惩罚。

学习理论,先让自己知道,然后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修炼,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尽量做到知行合一。

有了正确的认知后,进而达到行动与认知的一致性。

股票投资相反理论

股票投资相反理论

股票投资相反理论当人人看淡时,熊市已经见底。

只要你和群众意见相反的话,致富机会永远存在。

详述1相反理论并非只是大部分人看好,我们就要看淡,或大众看淡时我们便要看好。

相反理论会考虑这些看好看淡比例的趋势,这是一个动概念。

2相反理论并不是说大众一定是错的。

群众通常都在主要趋势上看得对。

大部分人看好,市势会因这些看好情绪变成实质购买力而上升。

这个现象有可能维持很久。

直至到所有人看好情绪趋于一致时,市势社会发生质的变化──供求的失衡培利尔Humphrey·Neil说过:当每一个人都有相同想法时,每一个人都错。

3相反理论从实际市场研究中,发现赚大钱的人只占5%,95%都是输家。

要做赢家只可以和群众思想路线相背,切不可以同流。

4相反理论的论据就是在市场行情将转势,由牛市转入熊市前一刻,每一个人都看好,都会觉得价位会再上升,无止境的升。

大家都有这个共识时候,大家会尽量买入了,升势消耗了买家的购买力,直到想买入的人都已经买入了,而后来资金,却无以为继。

牛市就会在大家所有人看好声中完结。

相反,在熊市转入牛市时,就是市场一片淡风,所有看淡的人士都想沽货,直到他们全部都了货,市场已经再无看淡的人采取行动,市场就会在所有人都沽清货时见到了谷底。

5在牛市最疯狂,但行将死亡之前,大众媒介如报章、电视、杂志等都反映了普通大众的意见,尽量宣传市场的看好情绪。

人人热情高涨时,就是市场暴跌的先兆。

相反,大众媒介懒得去报导市场消息,市场已经没有人去理会,报章新闻,全部都是市场坏消息时,就是市场黎明的前一刻,最沉寂最黑暗时候,曙光就在前面。

大众媒介永远都采取群众路线,所以和相反理论原则刚刚违背。

这反而做成相反理论借鉴的资料。

大众媒介全面看好,就要看淡,大众媒介看淡反而是入市时机。

上述所说的,只是相反理论的精神。

我们凭什么而知道大家的看法是看好还是看淡呢?单赁直觉印象或者想象并不足够。

运用相反理论时,真正的数据通常有两个,一是好友指数Bullish Consensus;另一个叫做市场情绪指标Market Sentiment Index。

揭秘索罗斯反身性理论 从市场错误中获利

揭秘索罗斯反身性理论 从市场错误中获利

乔治·索罗斯也许是有史以来知名度最高、最具传奇色彩的金融大师。

1993年,他利用欧洲各国在统一汇率机制问题上步调不一致的失误,发动了抛售英镑的投机风潮,迫使具有300年历史的英格兰银行5月6日,《悉尼先驱晨报》称索罗斯正计划做空澳元。

5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降息。

索罗斯对外汇市场的操作再度激起了人们对这位投资天才的广泛关注。

人们对索罗斯的了解,多数都来自于他成功的投资经历。

但索罗斯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人,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投资家。

他至少有三个身份:首先,他作为一名成功的投资家在金融市场创下赫赫战绩;同时,他还是一名哲学家,他的《金融炼金术》提出了和传统观念不一致的新颖哲学理念。

可以这么认为,正是这种哲学理念,成为他在投资事业上的重要指引。

除此之外,索罗斯还是一名慈善家,他利用自己投资赚来的大量金钱来建立各种慈善基金,致力于他毕生追求的“开放社会”的理想。

索罗斯生于1930年8月12日,适逢大萧条。

巧合的是,另外一名投资大师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8月30日。

虽然两人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投资战绩,但是两人的投资理念却截然不同。

成功的投资经历和巴菲特不同,索罗斯从事投资的时间并没有那么早。

虽然他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选修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77年)詹姆斯·爱德华·米德的课程,但索罗斯认为他并没有在经济学上学到什么东西。

相反,他认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哲学家卡尔·波普尔。

波普尔的哲学观教会了索罗斯严肃思考世界运作的方式,而这种哲学思想,奠定了索罗斯未来几十年金融市场操作的理论基础。

虽然毕业于赫赫有名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但一开始索罗斯的运气并不太好。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手提包销售员,他做得并不是非常理想。

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教育经历让他明白:投资是个赚钱的好领域。

他给伦敦所有的投资银行写信,希望有银行能够接受他。

最后辛格尔&弗雷德兰德公司提供了一份见习生的工作给他,他欣然接受了。

索罗斯反身性理论和投机策略

索罗斯反身性理论和投机策略

索罗斯反身性理论和投机策略著名投资大师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建立在“反身性理论”的基础之上。

这个“反身性”,也有人翻译成“反射性”或“反馈性”。

它的理论含义是: 假设:y = 行为x = 认知由于人的行动一定是由人的认识所左右的,因此,行为是认识的函数,表述为: y=f(x)它的含义是: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同样,人的认识并不是孤立出现的,人的认识是受客观世界的影响的,而客观世界又是与人们的行为紧密相关的。

这也就意味着,人的行为对人的认识有反作用,认识是行为的函数,表述为: x=F(y)它的含义是:有某一类行为就会有某一类认知。

把上述两个式子合并之后,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公式: y=f(F(y))x=F(f(x))这就是说,x和y都是它自身变化的函数——认识是认识变化的的函数,行为是行为变化的函数。

索罗斯将该函数模式称作“反射性”。

它实际上也是一种“自回归系统”。

索罗斯同时认为,由于人认识上的局限性,所以,人的认识永远不可能达到绝对真理,因此,人的认识永远是片面的、不完全的。

这种片面和不完全将会逐渐被累加,直到最后产生崩溃。

反映到金融市场上,索罗斯的观点就好理解了:由于人的认识永远是片面的和不完全的,因此,人的行为也自然永远不可能是正确的,所以:市场永远是错的。

既然市场永远是错的,那么,达到极点,市场必然会崩溃。

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索罗斯在投资实践中就全力对付市场的错误,并从中挖掘投资机会。

在《金融炼金术》中,他记录了1985年8月16日-1987年11月7日的一次实验性投资过程,这一过程,他的资金增值达到了113%,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也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他才取得了一次交易赚10亿美元、通过个人基金之力将英国银行挤出欧洲汇率机制、推动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

在这样理论指导下,索罗斯的形象也变得模糊不清。

一方面,他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设立基金会资助各种项目,一度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慈善家;另一方面,他投资的获利在让人羡慕和嫉妒的同时,也在亚洲和欧洲各国招来了骂名;同时,他喋喋不休地谈论开放社会、谈政治局势、谈欧元区崩溃甚至谈哲学,又让很多人觉得不理解。

索罗斯——反射理论

索罗斯——反射理论

索罗斯——反射理论乔治索罗斯提出了“反射理论”(theory of reflexivity)。

这个理论的简单解释便是:想法改变了事件,事件的改变又反过来改变想法。

比如说投机者们认为美元会升,他们入场买美元,其结果使美元利息降低,刺激了经济,带来美元应该升得更高的想法。

用这个理论来解释股市的走势,大家看好某股票,捧的结果使股票升高,升高使更多的人追捧,这就是为何股票走势一旦开始,不会马上结束的原因。

反射理论所谓“反射”就是指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的动机,期望或认识与他们参与的事件,情况之间的一种双问联系,这种双问联系可以表述为:一方面,参与者总期望了解、预见事件的未来情况,并根据这些预见、期望采取行动。

另一方面,当预见和期望付诸实践时,反过来又会影响,改变事件发展进程和原来可能的未来情况。

通过这种双问联系,参与者的思想与他们所处的境况,所经历的事件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形成一种变幻莫测的动态关系。

反射理念的双问效应反射互动是偶然的,而反射结构则是经常的。

在所谓正常情况下,思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别并不是非常大,其间也有别的力量在起作用,使两者的距离更趋接近。

其中部分原因是人从经验中学习,另一原因则是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或塑造社会情形,这就是所谓的近乎平衡状况。

但有时人的想法和现实距离很近,而且并不会互相趋近,这就是所谓的极不平衡状况。

这种状况可以分成两类:其一是所谓动态不平衡,动态不平衡出现时,流行的偏见和主导的潮流会相互补强,直至两者之间距离大到非引起一埸大灾难不可。

其二是所谓静态不平衡,但事实上静态不平衡在金融市场非常罕见。

静态不平衡的特色是极端僵化,极端教条的思考方式,加上极端僵化的社会状况,但双方都不会改变,于是教条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一直都很大,假如社会改变了而教条不针对这些改变做做调整。

那么,即使这些改变和速度非常慢,思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也会愈来愈大。

把动态不平衡和静态不平衡视为两个极端,而近乎平衡则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一种状况,把这种状态,比拟为物质的三态:“气态,固态,液态”。

索罗斯反身性理论思考

索罗斯反身性理论思考

索罗斯反身性理论思考
正循环:公墓私募因为行情走好,业绩靓丽,继续募集资金,新基金拉抬旧资金,只要保证源源不断扩张规模,股价可以无限制上涨;由于股价快速上涨,吸引其他各色资金,巨大的赚钱效应催动各种杠杠资金入市,从而强化股价上涨循环,构建了一个正反馈循环体系。

负循环:基金违规运作遭受通报,募集运作受制,正循环体系无以为继;严查场外杠杠资金,导致资金来源被截断,收缩的资金规模导致市场开始出现第一批抛压盘大于买入盘,上涨态势正循环模式改变,形成下跌;下跌催动第一批10倍杠杆资金强平,形成抛盘,价格进一步下挫;5倍杠杆资金躺着中枪,继续遭遇强平形成抛盘,价格进一步下跌;如此形成负反馈循环体系,直到杠杆资金全部遭遇强平,除非新的因素力量足以承接此崩溃式抛盘;而价格的下跌导致赚钱效应递减,基金开始遭遇赎回,赎回导致市场被动形成抛盘,价格进一步下跌;基金进一步遭遇赎回,继续形成抛盘,价格进一步下挫,如此形成负反馈循环体系。

细思极恐,市场生态环境正在改变,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也许未来将会非常适用于基金循环系统与杠杆资金生态系统。

关于宏观、微观因素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思考--基于股票价格反身性原理

关于宏观、微观因素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思考--基于股票价格反身性原理

关于宏观、微观因素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思考--基于股票价格
反身性原理
田丰
【期刊名称】《商情》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股票价格波动是由多种因素反复作用决定的,即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因素决定了股票价格波动的性质及趋势。

主要因素包括基本趋势和主流偏向。

主流偏向是市场中存在为数众多参与者,他们的观点是各不相同的,其中许多偏向相互抵消而剩余的偏向。

基本趋势是通过认知函数影响参与者的认知,认知所引起的变化又通过参与函数影响情境,在股票市场中,股票价格最先受到影响,股票价格的变化又反过来对基本趋势和主流偏向施加影响。

本文从影响基本趋势和主流偏向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进行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思考。

【总页数】1页(P117-117)
【作者】田丰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数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GARCH模型的我国股票价格波动性研究r——以上证指数为例 [J], 李亚楠
2.股指期货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长期波动性的影响 [J], 王坤;张璟慧
3.基于GARCH模型的我国股票价格波动性研究——以上证指数为例 [J], 李亚楠;
4.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r——基于大盘股和小盘股的实证研究[J], 姚宇航;林宇鹏;吴庆祥;余晓銮
5.基于GARCH族模型的比亚迪股票价格波动性研究 [J], 王晟坦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反射性理论

反射性理论

1.什么是反射性?反射性是投资大师索罗斯所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

索罗斯在大学时代,深受其导师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哲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身性原理,同时将这一原理应用于他的金融证券实践,由此获得巨大的成功。

波普尔的伪证主义哲学对他的重大启示在于:它提示了人类认知活动具有的本质的不完备性。

人们只能在一个不断批判的过程中接近真理,在这个过程中的一切判断都只是暂时有效的,并且都证伪的对象。

在股票市场上相应的理解应该是:用质朴无邪的、科学定义式的、量化的方法研判股票未来走势,会使投资者陷入一个一个的误区。

因为我们不能忽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K线走势的背后,有人的观念和灵性在发挥作用,如广大中小投资者的买卖动机和欲望,职业投资者投资预期和投资行为,主力做开盘价、收盘价,刻意打压、拉抬等等。

股票市场现有的量化(各种技术指标)、形态化(如M头、头肩底、鸭头等)分析理论和分析工具,在投资参与者的有意识、有思想、有预谋、有特定目的的交易行为面前,是相形见绌、必输无疑的。

基于这样的哲学思想,索罗斯在25年的投资商生涯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反身性理论。

所谓反身性,它表示参与者的思想和他们所参与的事态都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二者之间不但相互作用,而且相互决定,不存在任何对称或对应。

例如,投资大众热情参与的行为自然会影响股价的涨升,而当涨升的意念形成后,又作用于股价,股价却不一定按大众意识的形成态势发展,往往令人失望地发生偏差性演变。

当投资大众悲观退出,股价也许又意外的飙升、震荡。

索罗斯指出,市场永远是错的,我们现有的分析工具不可能准确预测股价走势和坐标位置。

因为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有偏差,而这种偏差又影响交易活动的进程,不是目前的预期与将来事实相符合,而是未来的事件由目前的预期所塑造。

市场是不均衡的,参与者本身不独立与事件之外,参与者本身所做的决定对整个事件本身也会有影响。

即参与者也会影响事件,是事件处在一个动态的波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身性理论对股市波动的解释
摘要:本文以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分析中国股市2015年的股价大幅度波动,从中国股市投资的结构和相关市场现象出发分析在中国股市为什么反身性理论在解释股价波动
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最后从投资和政府调控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反身性理论;股市波动;建议
一、反身性理论概述
反身性理论是由投资大师索罗斯提出,在其著作《金融炼金术》中,索罗斯提出了反身性理论的投资思想。

索罗斯认为,参入者的思维与参入的情景之间彼此相互影响并不断变化,参入者的偏向以及认知的不完备性造成了均衡点遥不可及,从而造成金融产品的价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反身性理论从投资者行为出发,通过对参与者行为与参入环境两者相互作用来解释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性,是对传统投资理论的突破和创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反身性理论可以做如下解释:
假设人的行为是y,人的认识是x,由于人的行动一定是由人的认识所左右的,因此,行为是认识的函数,表述为:y=f(x),它的含义是: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同样,人的认识并不是孤立出现的,人的认识是受客观世界的影响的,而客观世界又是与人们的行为紧密相关的。

这也就意味着,人的行为对人的认识有反作用,认识是行为的函数,表述为:x=F(y)。

它的含义是:有某一类行为就会有某一类知识。

把上述两个式子合并之后,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公式:y=f(F(y));x=F(f(x))这就是说,x和y都是它自身变化的函数――认识是认识变化的函数,行为是行为变化的函数。

索罗斯将该函数模式称作“反射性”。

二、2015年中国股市波动情况
2014年开始,我国房地产暴利时代结束,实体经济萧条,加上国家多次降低利率,增加资金供给,大量社会资本从房地产等行业转向股市,推动股市上涨。

中国政府的官媒从3
月底就开始为股市打气造势,《人民日报》3月30日连发两文,认为股市不惧经济下行压力,要把握牛市红利。

新华社
4月上旬密集发文,认为股票市场须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经
济下行需要股市有力支持,政策红利催生改革牛,期待成为健康牛等。

这两家官方权威媒体发出的声音被市场投资者理解成国家的意志,于是股市被打上了“政策牛”、“改革牛”的标签,再加上一些市场机构的渲染,市场参与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普遍相信这是一轮国家托起来的牛市,涨是有理由的,跌是小概率的,即便跌,国家也会出面托市。

于是,
大量个人投资者竞相入市,一季度沪深两市新增股票账户600余万户,而仅4、5月份(股市表现最好的两个月),新
增账户数近2500万户。

个人投资者的狂热催促了大量新股
民进入股市,他们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推动股市上涨。

同时,加上场外配资和融资的杠杆效应,提供了大量的杠杆资金进入股市,进一步推动了股市的上涨,特别是小盘股居多的创业板,整个创业板指数从2015年1月的1429点到2015年6月到达最高点4037点,短短5个月上涨约182%,很多疯狂的个股短时间翻翻。

但是随着国家清理高杠杆的配资业务后,股市开始雪崩,创业板指数从6月份最高的4037点跌到9
月份最低的1779点,短短三个月指数跌幅56%,很多创业
板个股跌幅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在这轮极其惨烈的杀跌中,很多场外配资被强行平仓,大量平仓盘不计成本的卖出,导致雪崩式的下跌。

随后,政府组织资金救市,共计投入上万亿,但是,股指在反弹后继续下跌,直到不断出台限制股指期货做空政策,最后做空动能慢慢减弱,随后出现反弹。

三、用反身性理论对2015年中国股市波动进行解释
1、中国股市以散户投资者为主的投资结构,让反身性
理论对我国股价的波动解释的能力增强
中国股市是一个散户占比很高的股市,机构投资者行为也有一定的散户化,导致我国投资者行为非理性化。

用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来看,首先,行为是认知的函数,因为我国
投资者是专业性不高的散户投资者为主,特别是这次国家牛市的鼓吹,导致大量没有任何股票投资经验的新投资者进入股市,他们从认识本身来说并不具备能够发现股票的价值的能力。

对于散户投资者而言,发现股票价值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涉及到宏观经济情况、行业情况、企业情况,再加上商业模式、财务模型、估值模型,即使专业从事股票分析的分析员也只能覆盖一两个行业,要求大量的散户进行价值不太现实。

散户投资者根本不关心买入的公司是做什么,他们只关心买入的股票价格会不会上涨,有其他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从他们手中买走股票,而他们买的原因仅仅是预期有另一个人会出价更高。

在这种认识下产生的行为,只要股票价格在涨就会刺激散户投资者不断买进,同时,因为认识是行为的函数,大量的新进投资者买入,刺激了股价不断的上涨,这种上涨的市场环境改变了人们的认知,加上行为是认知的函数,又刺激人们不断的买入。

在这种市场情况下,参与者买入行为与股票价格不断上涨的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反身性,刺激股票价格不算上涨,股票价格的上涨又刺激了投资者不断买入,只要有更多的资金买入,就能够让股价不断上涨。

反过来,因为政府查处场外配资,导致高杠杆融资等方式产生的后续资金减少,这个时候,被查处的配资被迫卖出股票,资金的供需力量开始发生变化,被迫卖出的资金开始
抛出筹码,从而导致股价开始下跌。

行为是认知的函数,股价的下跌,导致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开始卖出股票的行为,同时,又因为认识是行为的函数,不断下跌的股票价格,投资者开始改变之前对股票的认识,不断的卖出股票,卖出的筹码不断的涌出,导致股价继续下跌。

正是在一个散户为主的股票市场,让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更加能够解释股价的涨跌,股价涨跌与投资者行为的相互影响,让涨跌波动加大,产生暴涨暴跌。

2、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资金杠杆的使用,在反身性理论
的作用下,更加推动了股价的涨跌
中国政府从2014年开始的降准降息一直持续到2015年。

在2015年,中国政府在2月份进行了两次降准,4月和5月分别进行了一次降准,6月和8月分别进行了一次降准降息。

不断持续的降准降息,增加了资金供给量,又由于中国实体经济下滑严重,很多资金在股市不断上涨的刺激下,通过反身性理论的环境改变认知,认知改变行为,大量的资金涌入股票市场。

更有甚者,因为股市的上涨,让场外配资等高杠杆资金进入股市,有使用配资的资金进行了最大高达5倍的杠杆融资,这意味着只要买入的股票下跌百分之二十,这位投资者将破产。

因为资金杠杆的使用,高风险偏好者可以融入大量的杠杆资金进一步买入股票,从而推动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涨。

根据反身性理论,行为改变认知,不断上涨的股票
价格又进一步推动人们买入股票,推动股价上涨。

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资金杠杆的使用让反身性理论可以进一步解释上
涨的速度和幅度。

反过来,同样因为杠杆资金的使用,当政府开始查处场外高杠杆融资,导致进入股市的资金开始减少,同时因为配资资金的卖出,改变股市供求关系,股票价格下跌。

股价的下跌,因为认知改变行为,投资者开始跟随卖出股票,卖出的人增多,则股价进一步下跌,股价的进一步下跌又刺激人们改变预期,卖出的投资者越来越多。

在这个下降趋势中,高杠杆资金面临被强行平仓的局面,进一步加大了卖出的力量,同时,因为股指期货的做空,更加推动了股价趋势的下跌。

四、从反身性理论对我国股价波动的解释,为投资者和政府调控提供的参考建议
1、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因为中国股票市场散户居多
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加上中国股市资金市、政策市的局面如果不能彻底改变,散户投资者就可以用反身性理论进行套利。

因为散户投资者为主的局面不能改变,中国股市离真正的价值投资还有一定的距离,暴涨暴跌的局面还会继续。

散户投资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会加大股市的投机,因为反身性的作用,会刺激股市的趋势性更加明显,散户投资应该暂时以趋势投资策略为主,价值投资策略为辅。

2、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该完善中国的金融机制和金
融市场,引导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减少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股票市场波动的推动,从而减少股市的暴涨暴跌。

参考文献:
[1]索罗斯.孙忠等译.金融炼金术[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2]陈雨露,汪昌云.金融学文献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高倚云,刘伟,赵小川.30部必读的投资经典[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