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2、老子认为,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发展,人民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孔子核心思想:“仁”。
6、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7、儒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
8、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9、道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主张: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10、法家战国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子主张: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设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提纲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1.老子⑴学派的创始人,后期楚国人⑵思想观点:①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的,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③政治上主张“”。
⑶学说著作:2.孔子和儒家学说(姓孔名丘,字仲尼)⑴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年鲁国人⑵政治上:①他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
②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⑶教育上:①创办私学,主张“”;②在教学中,孔子注重和文化知识教育,③发现和总结出很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
⑷学说著作:《》(由其弟子整理而成)⑸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急剧变化。
立统治。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4.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儒家:仁政,礼治道家:顺应自然和民心,无为而治法家:依靠法令、权术、威视、使臣民慑服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知识梳理一、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整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24张PPT)
“仁” 仁、爱人、为政以德
“仁”是做人的道理,要求有爱心和同情心,但爱心和 同情心必须遵守“礼”的规范。“礼”是体现等级秩序的行为规 范。
孔子称处世的最高境界为“中庸”,即做到不偏不倚、各 当其位。他向往的是上古的大同之世。
“仁”包括恭、宽、信、敏、惠、义、智、勇 、好学、爱人、克己复礼、推己及人之心等各种内 涵。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 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 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教育成就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方法: 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教学方法
“有教无类” 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
一.老子
阅读书本P36,完成下面的表格。
老子 姓名: 李耳
年代: 国籍:
春秋时期 楚国
创立的学派: 思想观点:
道家学派
《道德经》书影
顺应自然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 方能够互相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 前471年
政治主张: 重要著作: 地位:
பைடு நூலகம்
“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7.某电视台为了增加收视率,通过模拟时光隧道回到春秋战国时 代,邀请孔子、孟子、韩非子、孙武四人作为嘉宾参加下列栏目: 教育观察、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
(1)按照他们各自的主张,你认为他们应分别参加哪个栏目?
《百家争鸣》课件PPT
孟子简介
2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材料一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 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材料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阅读下列材料: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秋战国大变革时期)
(春
①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 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诸侯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
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 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百家争鸣”的意义
政治思 想 思想 学说 教育思 想
1)“仁”(核心)和“礼”(希望恢复周 礼,维护等级制度。(保守)),中庸。 2)“为政以德”(德治) 3)“敬鬼神而 远之”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 发展 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13
文化贡献
说说孔子的名言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夺帅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德不孤,必有邻。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三岁丧父,孟母将其 抚养成人。在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 环境,而3次搬家。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孟母教子甚严, 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成为千古美谈,《三字 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学成以后,以士的身 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 梁(魏) 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 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 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著 作有《孟子》。被认为孔子的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 之称。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极品课件
一、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
历史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思想: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
人们应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 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善于从 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主张“无为而 治”。
学说记录: 《道德经》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春秋后期鲁国人)
历史地位: 儒家学派创始人。 历史贡献:提出“仁”的学说;“仁
动 脑 筋: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 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 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 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中 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 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 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张顺其自然和民心。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 韩非子 法家 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
动 脑 筋:
材料研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表现了富贵后,仍然节 ——《孟子·滕文公下》 俭朴素,洁身自好,不奢侈淫靡的精神。 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精神? “贫贱不能移”,表现了在穷困中,矢志 不移,意志坚定,正直高洁,不阿谀奉承 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 的精神。 屈服,这才叫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行为, “威武不能屈”,表现了对不怕强权,勇 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 敢无畏,不卑不亢,一往无前的精神。 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百家争鸣》ppt课件(12张PPT)
•
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
•三、小说和戏剧•来自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
孔子和百家争鸣
一、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的政治思想
主张实行“仁政”,体察民情、爱惜民 力反对苛政和暴力。
背景: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不再听 从周天子的命令,不向周天子贡献财物。各诸 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开始争霸,西 周时的分封制遭到破坏。
儒家的代表人物
提出“民贵君轻” 的思想,实行“仁政” 减轻刑罚、减少税收, 反对兼并战争。
孟子
道家的代表人物
庄子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法家的代表人物
提倡法治,主张建立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 国家。
韩非
知识回顾
姓名 孔子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
时期 春秋晚期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著作 《春秋》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百家争鸣》PPT课件
习题(xítí)
习题二
习题三
第二十八页,共33页。
拓展思考
2 【习题(xítí)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
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 当属于( )
A.儒家(Rújiā)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本题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理解。题干材料大意是:人民 饥饿,是因为居上位(shànɡ wèi)者收过多的税费,人民难于管理,是因为居上位 者太多事了,人民难以治理。这段材料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综合探究
析思想(sīxiǎng)
1.政治(zhèngzhì)思想:实行“仁政”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孟子 离娄上》
“2.民君之民为关道也系,:有“恒产民(hé贵ngch君ǎn)者轻有”恒心,无恒产(héngchǎn)者无恒心…
施3“.仁人君政性于有论民大,:过省“则刑谏性罚,本民薄反善有税复”恒敛之,产而…不…听故曰则--:《易--“孟《位仁孟子”者子•万无•梁敌章惠。下王”》上》
习题一
习题二
习题三
第三十页,共33页。
拓展思考
思维拓展:孔子在春秋时期提倡“仁”的学说,应
该在一定(yīdìng)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心理,但并未被 统治阶级所认可。为什么?
社会背景:春秋时期礼乐崩坏,诸侯纷争,社会
秩序相当混乱(hùnluàn),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 之地或占据有利的位置,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 强对人民的控制,所以对于支持兼并战争的思想, 如法家思想比较关注,因此儒家思想也就受到了一 定程度的冷落。 儒家自身:虽然儒家思想符合人民的利益,但在当 时未能适应形势和统治者的需要。
《百家争鸣》PPT教学课件
创始人
孟子 仁政、义利观、性善论
亚圣
荀子
天行有常;性恶论;礼法 并施
集大成者
老子 道、辩证法、无为而治
文学、美学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庄子
齐物、逍遥、天人“不相 集大成者。适应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胜”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韩非子
法、术、势相结合; 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集大成者。适应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 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在前期和中期, 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合流,争鸣是在争鸣中吸收, 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争鸣只是探讨问题,合流才是向 解决问题迈进。
时代背景
• 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间传 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文 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反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①法、术、势三派 ②道家思想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韩 非 子
法 家
观点主张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认识论: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②“参验法”
发展趋势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作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 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百家争鸣》课件PPT
材料六: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 墨家 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 其国,谁攻?
儒家 材料七: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八: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 道家 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九: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 法家 以治国也
总体概括
背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想中 的国 演传 变统 文 化 主 流 思
百 家 争 鸣
诸子: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的
思想主张
百家: 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 春秋战国形成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汉代成为正统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 宋明发展为理学
孔子的教育思想
相传孔子弟 子三千人,其 “有教无类” 弟子中,未有 贫富贵贱之分, 孔子在教学 南宫敬叔和孟 时,根据个人 懿子是贵族子 所处的条件和 弟,而颜渊、 对思想接受、 曾参、子路等 理解程度的不 出身微贱,子 同,所传授的 路常食野菜, 内容也会有所 颜渊住在陋 “因材施教” 不同 室...
2.道家
老子:(1)要求“无为”,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 主张“小国寡民” (2)认为对立事物相互依存、转化 庄子:看开一切,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22
3.法家
韩非子认为:君主应极 力的使权力集中在自己的 手中;同时,利用严刑峻 法来威慑臣民,治理国家。
请思考:韩非子有哪些思想
主张? 韩非子
23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 晚自修说话的现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 第八课 《百家争鸣》(共30张PPT)
01
阅读书本P38,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钟)
智者——老子
姓名: 李耳
年代:
哪国人:
创立的学派:
春秋时期 楚国 道家学派 1、顺应自然 2、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 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3、“无为而治”
《道德经》书影
思想观点: 约公元前571年~ 公元前471年 重要著作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孔子的核心思想
“仁者爱人” 爱心、同情心 和谐相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材料二: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
(轼)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疑)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今吾子又死焉。” 政治上: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论语》
1、辩证法思想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 可以相互转化。
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 易折断,柔能胜刚。
相互转化
《塞翁失马》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2、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 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 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
《老子》名言欣赏: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知人者智
深藏若虚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欲取先予 千里之行 大器晚成
疏而不失
欲擒故纵 始于足下 功成身退
孔子带学生到老子那里请教。 老子很老,正在闭目养神,孔子说:“弟子孔丘特来求教。” 半晌,老子张开嘴,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看我的牙怎么 样?”孔子说:“已经全掉了。”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 孔子说:“还好。”老子又合上眼皮,静养去了。 孔子率领学生告辞退。学生们问孔子道:“您不是来求教的 吗?怎么还没有问什么就要回家呢?”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课件《百家争鸣》 (共52张PPT)
第八课 百家争鸣
导入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变化急剧而深刻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孔子。在国内, 各地都有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文庙。在国外,美英等国的众多学者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 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孔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庄子》书影
道家学派代表人 庄 子
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 学家。 思想主张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著作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庄子》
《庄子》书影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 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 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 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 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 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 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 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 而不快乐。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荀子》书影
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313~前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
《荀子》书影
荀况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 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
一、老子
(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课《百家争鸣》(课件)
宋国
郑国
卫国 陈国 蔡国
鲁国
楚国
孔丘,子路,子贡,颜回, 曾参,子夏,冉求,曾子
子路 夫子,弟子跟随你去研学。
颜回 夫子,弟子誓死追随夫子 周游列国。
子贡 夫子,弟子报名,研学算 我一个。
(1)请你完成孔子的简介。
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山东),儒家学派创始人,大 思想家、大教育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百家争鸣的 历史小剧场,并结合课文,完成表格的填写。
学派 墨家 儒家
道家
代表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子 兼爱非攻、贤人治国、节俭 《墨子》
孟子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 反对非正义战争
《孟子》
荀子 庄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 自由,人格独立
《庄子》
注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意 “无为而治”不是
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过多
(5)反映了老子在处世方面的什么思想主张?
地干预,顺其自然。对今
天保护自然环境有重
老子在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要意义。
朋友圈
孔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 周游列国,以期施展一匡天 下的抱负。
周游列国途中
孔丘,子路,子贡,颜回, 曾参,子夏,冉求,曾子
子路 夫子,郑人说我们累累若 丧家之犬。 颜回 夫子,陈蔡绝粮,师兄弟 们都病倒站不起来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3)孔子周游列国会向各个诸侯国的国君宣传什么政治主张? 1.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 重建当时的社会政治秩序。 2.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民众心悦诚 服,社会才会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
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塞翁失马”的故事;课文相关内容的文字资料;PPT 课件。
教学过程:
导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空前自由和活跃。
各家学派为了让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
因此把这一时期的这些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你知道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吗?他们的思想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讲授新课
一、老子
1.老子生平。
请同学们从课本的描述中,概括老子生平的基本内容。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
他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藏书,知识非常渊博。
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而且对他评价很高。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有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留世。
2.从《道德经》看老子的思想。
(1)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把关于老子思想的描述找出来。
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讲解:老子的思想,主要通过<道德经》反映出来。
《道德经》的核心是道和无为。
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子的这种思想会不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不会。
因为诸侯争霸靠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
如果在当时主张清静无为,那就会被别国吞并。
因此,老子的思想不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3)老子哲学对中国文化的第二个重要贡献是他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在其著作中,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揭示了自然和社会人生辩证的奥秘。
他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在相反甚至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的。
(4)过渡:春秋时期,与老子同时代的还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那么,孔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他、评价他?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年小官,后又做过三个月的鲁国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门的最高领导。
因在政治上不得意,故带领学生周游列国。
晚年回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的工作,编订了《春秋》等书。
下面,我们就从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两方面来了解孔子。
2.孔子的政治思想。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关于孔子政治思想的内容,说说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认为“仁”包含了一切美德。
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
(2)引导:孔子强调“仁”“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可他又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
这从侧面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当时的社会缺乏“仁”,缺乏“爱人”。
统治者在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方面做得不好,没有做到“为政以德”,还因为西周的制度遭到了破坏。
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前面学过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
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开始争霸,西周时的分封制遭到破坏。
同时,由于争霸战争的进行,给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和“爱人”的主张,企图恢复西周的分封制,重整统治秩序。
我们从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方面看,可以把他的学说称为“仁”的概念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仁”包含了一切美德。
它是“礼”的根本内涵,是伦理道德观念的基本依据,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是人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过渡: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
3.孔子的教育成就。
(1)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关于孔子教育成就的内容,然后归纳一下。
孔子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
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孔子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孔子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2)总结: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后,专心从事教育,整理古籍,还根据鲁国的历史编成《春秋》一书。
孔子死后,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分成多个流派,孔子的学说被发扬光大。
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演变,到西汉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
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过渡:同学们,在中国古代史上思想界比较活跃的第一个时期便是春秋战国时期。
说活跃,主要是针对当时出现的“百家争鸣”而言的。
下面我们来学习“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
三、百家争鸣
1.引导:请同学们先找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然后找出各家的代表人物、著作及主要思想,并以表格的形式出示。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形成。
②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学派,各陈劝说,相互抨击,取长补短。
3.下面我们讲一下“百家争鸣”的影响
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课堂小结: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这些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