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ppt课件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物体只受重力或弹力作用,或者虽受其他力作用 ,但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决变力做功问题、多过程问题、连接体问题等 。
功能关系与能量转化
功能关系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
常见的功能关系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 能变化的关系等。
电场线
形象地描述电场分布情况 的曲线,疏密程度表示电 场强度大小,切线方向表 示电场强度方向。
电势差、电势能及电场力做功特点
电势差
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标量 ,正负表示大小。
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与电 荷的电量和电势有关。
电场力做功特点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 末位置有关;电场力做正功,电 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
能增加。
电路基础知识及欧姆定律应用
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源、负载、导线和开关等。
欧姆定律
在同一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的串并联计算
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 比;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电流分配与电阻 成反比。
串联电阻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并联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
坐标系
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可以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 位置变化。
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 向线段。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
v=v0+at,其中v0是初速度,a 是加速度,t是时间。
物体只受重力或弹力作用,或者虽受其他力作用 ,但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决变力做功问题、多过程问题、连接体问题等 。
功能关系与能量转化
功能关系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
常见的功能关系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 能变化的关系等。
电场线
形象地描述电场分布情况 的曲线,疏密程度表示电 场强度大小,切线方向表 示电场强度方向。
电势差、电势能及电场力做功特点
电势差
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标量 ,正负表示大小。
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与电 荷的电量和电势有关。
电场力做功特点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 末位置有关;电场力做正功,电 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
能增加。
电路基础知识及欧姆定律应用
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源、负载、导线和开关等。
欧姆定律
在同一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的串并联计算
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 比;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电流分配与电阻 成反比。
串联电阻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并联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
坐标系
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可以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 位置变化。
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 向线段。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
v=v0+at,其中v0是初速度,a 是加速度,t是时间。
期末复习课件—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石景山区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一、拼音汉字。
(共3题;共3分)1. (1分)读拼音,写词语。
jiùyīng chén zhòng tiěliàn nǚwākūténg shāng yāng hú l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īchǔbián yi dū rang xiào xīn quàn jiàn bìxiàbāo b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分)选择正确的读音吗。
长________(zhǎnɡchánɡ)大长长________(zhǎnɡ chánɡ)的音乐________(yuèlè)快乐________(yuèlè)看着________(zhe zháo)喝不着________(zhe zháo)3. (1分)照样子,写一写。
①厚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又香又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严严实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词语 (共3题;共5分)4. (1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断崖绝________ 威风________ 漫天遨________ 腐败无________5. (1分)组字并组词。
你女人甲鸟云心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6. (3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高一物理必修一总复习pptPPT课件演示文稿

S
V0t
1 2
at
2
2 aS
Vt2
V
2 0
第39页,共62页。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 已知运动情况求力
关键求a――力和运动联系的桥梁
• 【几种不受其他外力(仅G、N、f)情况下
的加速度】 • (1)粗糙水平面
a=g
• (2)光滑斜面 a g sin
• (3)粗糙斜面
上滑:a g sin g cos 下滑:a g sin g cos
第6页,共62页。
5. 速度、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瞬时速
率(速率)与平均速率 6. 加速度(定义、物理意义、公式、与
运动方向的关系)
a 、vt 、v0 三者的区别(三者没有
必然的联系)
a与v同向则加速,反向则减速
第7页,共62页。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动中的地球不能看作质点,而原子核 可以看作质点
弹簧类物体F=KX 其它的弹力大小由 力的平衡或牛顿定律决定大小
弹簧弹力沿弹簧的轴线指向弹簧伸长或收缩的方 向
绳子的弹力沿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轻杆的弹力可以沿杆也可以不沿杆
接触面的弹力一定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 持的物体
第20页,共62页。
分析下列三种情况下的弹力
第21页,共62页。
①滑动摩擦力
擦力),最后分析已知力.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者F合x=0 F合y=0
第24页,共62页。
(四)合力与分力
1、什么叫力的合成/分解?共点力? 2、力的合成/分解遵守什么定则? 3、通常如何进行力的分解?
4、力的分解的一般步骤:
必修一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课件

必修一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课件
例
题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
• B.质量很小的物体就可看作质点
• C.质点是一个既无大小又无质量相当于数 学上的点
• D.一个物体能不能看成质点,完全视具体 问题而定
必修一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课件
知识内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2
(5)求位移:
xvt
v0
vt 2
•t
(6)中间位置的速度: vx
2
v02 v2 2
匀减速,都有
vt vs
2
2
知识内容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7)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通过位移之差Δx都相等:
x x Ⅱ x Ⅰ x Ⅲ x Ⅱ x n 1 x n a2T
(8)逐差法: sm-sn=(m-n)aT 2 (9)第N个位移: xMv0T2n21aT2
(5)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
必修一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课件
课堂练习
1、 2008年8月16日,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在北京奥运 会 上 以 9 秒 69 打 破 男 子 百 米 跑 世 界 纪 录 , 再 创 速 度 极
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在博尔特的100米飞奔中,可以将他看做质点 B.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能把博尔特看做质点 D.是否能将博尔特看作质点,决定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
1.参考系
(1)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变 化.宇宙万物都在 不停地运动着.运动是绝对 的,静止 是 相对 的. (2)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运动而被选作参考 (假定为不动)的物体或物体系叫参考系 。 (3)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例
题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
• B.质量很小的物体就可看作质点
• C.质点是一个既无大小又无质量相当于数 学上的点
• D.一个物体能不能看成质点,完全视具体 问题而定
必修一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课件
知识内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2
(5)求位移:
xvt
v0
vt 2
•t
(6)中间位置的速度: vx
2
v02 v2 2
匀减速,都有
vt vs
2
2
知识内容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7)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通过位移之差Δx都相等:
x x Ⅱ x Ⅰ x Ⅲ x Ⅱ x n 1 x n a2T
(8)逐差法: sm-sn=(m-n)aT 2 (9)第N个位移: xMv0T2n21aT2
(5)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
必修一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课件
课堂练习
1、 2008年8月16日,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在北京奥运 会 上 以 9 秒 69 打 破 男 子 百 米 跑 世 界 纪 录 , 再 创 速 度 极
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在博尔特的100米飞奔中,可以将他看做质点 B.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能把博尔特看做质点 D.是否能将博尔特看作质点,决定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
1.参考系
(1)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变 化.宇宙万物都在 不停地运动着.运动是绝对 的,静止 是 相对 的. (2)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运动而被选作参考 (假定为不动)的物体或物体系叫参考系 。 (3)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复习课件

BD
考点2、参考系(1题)
1、将参考系看成参照物 2、参照物:假设为不动的物体
1、将参考系看成参照物
2、参照物:假设为不动的物体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
“巍巍群山两岸走”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江中竹排
B.两岸青山
C.天上浮云
D.空中飞鸟
A
1、将参考系看成参照物 2、参照物:假设为不动的物体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复习课件
必修1全部公式汇总
v v (一切运动) t
a
v t
,v
v0
at,
x
v0t
1 2
at2, v2
v02
2ax(匀变速直线运动)
v gt, h 1 at2, v2 2gh(自由落体运动) 2
G mg, F kx, f FN , F合 ma
4.下列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中,有关参考系的说法 正确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面上的船为参考系 B.“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地球为参考系 C.“钟表的时针在转动”以表盘为参考系 D.“火车行驶出站台”以该列车上的乘客为参考系
C
考点3、矢量和标量(1题)
标量:只有大小 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速度、加速度、位移、力、速度变化量、位 移变化量)
D
10.如图所示,木箱放在传送装置的水平台阶上, 在木箱随台阶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
C 法正确的是( )
A.木箱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B.木箱受到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C.台阶对木箱没有摩擦力作用 D.台阶对木箱的作用力方向斜向上
1、一对相互作用力: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两力 2、一对平衡力:两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使物体受力平 衡。
考点2、参考系(1题)
1、将参考系看成参照物 2、参照物:假设为不动的物体
1、将参考系看成参照物
2、参照物:假设为不动的物体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
“巍巍群山两岸走”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江中竹排
B.两岸青山
C.天上浮云
D.空中飞鸟
A
1、将参考系看成参照物 2、参照物:假设为不动的物体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复习课件
必修1全部公式汇总
v v (一切运动) t
a
v t
,v
v0
at,
x
v0t
1 2
at2, v2
v02
2ax(匀变速直线运动)
v gt, h 1 at2, v2 2gh(自由落体运动) 2
G mg, F kx, f FN , F合 ma
4.下列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中,有关参考系的说法 正确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面上的船为参考系 B.“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地球为参考系 C.“钟表的时针在转动”以表盘为参考系 D.“火车行驶出站台”以该列车上的乘客为参考系
C
考点3、矢量和标量(1题)
标量:只有大小 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速度、加速度、位移、力、速度变化量、位 移变化量)
D
10.如图所示,木箱放在传送装置的水平台阶上, 在木箱随台阶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
C 法正确的是( )
A.木箱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B.木箱受到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C.台阶对木箱没有摩擦力作用 D.台阶对木箱的作用力方向斜向上
1、一对相互作用力: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两力 2、一对平衡力:两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使物体受力平 衡。
高一上学期期末知识点复习.ppt

合力、分力- 效果相等而替代;构成平行四边形
F合,分力 ,分力 ;分力大小,分力 ,F合 。
物体受两个力大小:3N,4N; 合力F的范围:3 4 F 3 4 物体受到三个力大小3:N,4N,6N; 最小两个力之和大于第三个; 合力范围:0 F 3 4 6 物体受到三个力大小3:N,4N,8N; 最小两个力之和小于第三个力 合力范围:3 4 - 8 F 3 4 8
F合=T
F浮
F浮=15N
F
答绳对小球的拉力是25N空气对
T
小球的浮力是15N。
• 8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异同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性质一定相同,在不 同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同:等大、反向、共线,
异:平衡力:效果可以抵消,不一定同时, 性质不一定相同。一个物体。
5、合力和分力(等效替代):一个力的作用 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 叫这几个力的合力。哪几个力称为前面这个 力的分力。
6、力的合成和分解:
已知分力求合力称为力的合成。 已知合力求分力称为力的分解。 方法: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61页
应用:求加速度;求物体受到的力
解:对节点A受力分析
2
s 1 gt2 2
s v t vt t 2
2gs vt2
运动状态分析要领
(1)画出运动草图 运动分类:
(2)通过待求量选择 (1)自由落体运动,
公式
(竖直方向的运动)
(3)由已知量筛选公
式
(2)安全行驶问题;
(4)无法直接用公式 (结合相遇,碰撞分析)
求时, 建立等式关系:s、
第4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章末复习(复习课件)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A.在图乙PQ段中,拉力F逐渐增大
B.在图乙QS段中,B减速上升
C.位移大小为x1时,A、B之间弹力大小为 mg kx1 Ma0
D.位移大小为x1时,A、B的速度大小均为 1
2
a0 x2 x3
【参考答案】AC
课堂练习
【解析】A.开始时,A、B 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弹簧的弹力的大小 F弹 kx0 M m g , 图乙 PQ段中,A、B 的加速度大小与方向都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 m g F弹 M ma 随物体向上
1mg
ma1
,解得
a1
2.5m
/
s2
,由运动学公式
L
v0t0
1 2
a1t02
,解得t
0.4s
(2)恒力 F 作用在 B 上,A 不会从 B 上滑下去:
①当力最小时 A 恰好滑到 B 的右端,A、B 恰好共速,以后一起运动,滑动过程中 A 的加速度仍为a1 2.5m / s2
设
B
的加速度为
a2
,由运动学公式 L
解得 Fmax 10.5m/s2 即 F 的取值范围为4.5N F 10.5N
课堂练习
【练习8】(2022·湖北咸宁·高一期末)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ab长
度L1=10m,倾斜部分bc长度L2=18.4m,b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37。
传送带沿图示顺时针方向匀速率运动,速率v=4m/s,,现将质量m=1kg的小 煤块(视为质点)由静止轻放到a处,之后它将被传送到c点,已知小煤块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且此过程中小煤块不会脱离传送带,g取 10m/s2,求: (1)煤块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vb; (2)煤块从b运动到c的时间t; (3)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的长度ΔL。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PPT课件

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 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 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 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 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21
6
质 点 例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 没有区别
移为s,则当速度由3v增加到4v时,它的位移是( D )
A.3s B.4s C. 5/2s
D.7/3s
例、一个物体在3s内通过位移30m,同时它的速度变为 原来的4倍,如果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求物体的加速度。
a =4m/s2
2021
21
力与物体平衡部分
2021
22
重力
认识三个力 弹力
力学基础
识别两对力
2021
重心位 置与质 量分布 和物体 形状有
25
重心:
1)几何形状规则的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 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位置跟形状和物体质量的分布情况有关
2)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 上
3)重心越低越稳定
2021
26
弹 力 3. 弹力
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1)定义、产生条件(2个)、弹簧弹力
1:4:9:···n2 3)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 移之比1:3:5:7···:(2N-1) 4)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1 :(2 1 ):(3 2 ): :(N N 1 )
2021
16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 自由落体运动:
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a=g) 2.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 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 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 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 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21
6
质 点 例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 没有区别
移为s,则当速度由3v增加到4v时,它的位移是( D )
A.3s B.4s C. 5/2s
D.7/3s
例、一个物体在3s内通过位移30m,同时它的速度变为 原来的4倍,如果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求物体的加速度。
a =4m/s2
2021
21
力与物体平衡部分
2021
22
重力
认识三个力 弹力
力学基础
识别两对力
2021
重心位 置与质 量分布 和物体 形状有
25
重心:
1)几何形状规则的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 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位置跟形状和物体质量的分布情况有关
2)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 上
3)重心越低越稳定
2021
26
弹 力 3. 弹力
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1)定义、产生条件(2个)、弹簧弹力
1:4:9:···n2 3)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 移之比1:3:5:7···:(2N-1) 4)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1 :(2 1 ):(3 2 ): :(N N 1 )
2021
16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 自由落体运动:
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a=g) 2.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复习课件ppt

40 30 20 10
0
V(m/s)
10 20 30 40 50 60 图丙
t/s
40 30 20 10
0
S/m
10 20 30 40 50 60 图丁
t/s
s-t和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及其区别
相邻两计数点时间T=0.1s V0=0?
间隔内 位移:
1.40 2.15 2.90
3.70
4.40
1 1.40 v 0 0.1 a 0.01 2 3.55=v 0 0.2 1 a 0.04 2 V0=10.25cm/s a=75cm/s2 V4=40.25cm/s 5.15
⊿s:
0.75 0.75 0.80
0.70
0.75
由⊿s=aT2得a=⊿s/T2=0.0075/0.01=0.75 m/s2
V4=V35=(14.55-6.45) ╳ 0.01/0.2=0.405 m/s
V4=V24=(19.70-3.55) ╳ 0.01/0.4=0.40375 m/s
知识结构:
2m/s
4m
例:飞机着陆后做匀变速运 动,速度逐渐减小,已知初 速度是60m/s, 加速度的 2 大小是6.0m/s , 求飞机着 陆后12s内通过的位移?
Hale Waihona Puke 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 度行驶,恰有一自行车以6m/s的速度 从车边匀速驶过。 (1)汽车从开动后到追上自行车之前 经多长时间后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 离是多少? (2)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 的速度是多少?
V0=10m/s
a1=-5m/s2
S1=10m t1=2s
停止
F=3N f=2N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复习课件ppt资料

A.µmg, B.mg
C.µF
D.0
3、若用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沿墙壁向
下作加速运动,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
A.µmg, B.mg
C.µF
D.F
区别 F 运动
静止 F
静止
F1=10N
F2=2N
静摩擦到动摩擦的变化 F
拉力由0逐渐增大, 摩擦力如何变化?
倾角由0逐渐增大, F由0逐渐增大, 摩擦力如何变化? 摩擦力如何变化?
v
s t
v0 vt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t / 2
vs / 2
v02 vt2 2
△s= aT2 sn-sm=(n-m)aT2
矢量性 对一段位移知3求2 对两段位移列方程组求解
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连续相同时间间隔
sⅠ:sⅡ:sⅢ: 1 : 3 : 5 :
连续相同位移间隔
v/m/s
Vt
V0
t1 : t2 : t3 : 1 : ( 2 1) : ( 3 2 ) :
1、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以平均速度 8m/s 通过前一半位移,以平均速度6 m/s通过后一半位移,则全程的平均速 度是 :_______m/s.
2、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前一半时 间的平均速度是8m/s ,后一半时间内 的平均速度是10m/s ,则全程的平均速 度是 :________m/s.
下列关于位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段时间内质点的初速度方向即为位移 方向 B 位移为负值时,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 反 C 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只决定于始末位置 D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与路 程相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vt v0 at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课件

10
任意 1 s 内的速度增量 Δv=aΔt=2×1 m/s=2 m/s,D 正确。
[答案] D [点评] 本题要区别第1 s内、前2 s、相邻1 s 内、任意1 s等时间间隔;可以直接用位移的表 达式得出第几秒内的位移s=sn-sn-1=4+2t, 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Δs=aT2=2 m。
系可得,F3′>F1>F2,且F3=F3′,即F3>F1>F2,
B对。[答案] B
14
题
高考对本部分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以物体(或质点)
型 受三力或多力平衡,经常涉及细绳、轻杆、弹簧等
特 装置,题目情景一般比较新颖,及生活实际联系密
点 切。
分析平衡类问题时关键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
解
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利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力FN和摩擦力f正确的是( )
A.FN=m1g+m2g-Fsin θ
B.f=Fcos θ
C.FN=m1g+m2g-Fcos θ
D.f=Fsin θ
16
[解析] 把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由两个物
体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水平方向
f=Fcos θ,选项B正确,D错误;设轻弹簧中弹
力为F1,弹簧及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隔离m2, 分析受力,由平衡条件知,在竖直方向有Fsin θ
[答案] A
21
[点评] 在该问题中,一起做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有 最大值,对 m1,刚开始受静摩擦力,当其大小达到滑 动摩擦力时,两者将发生相对滑动,所以对 m1 可以计 算一起加速时的加速度最大值 a1max=mf1,对两个物体 组成的整体,不发生相对滑动的外力的最大值 Fmax= (m1+m2)a1max=m1m+1m2·f。
方 ③对其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切莫多
任意 1 s 内的速度增量 Δv=aΔt=2×1 m/s=2 m/s,D 正确。
[答案] D [点评] 本题要区别第1 s内、前2 s、相邻1 s 内、任意1 s等时间间隔;可以直接用位移的表 达式得出第几秒内的位移s=sn-sn-1=4+2t, 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Δs=aT2=2 m。
系可得,F3′>F1>F2,且F3=F3′,即F3>F1>F2,
B对。[答案] B
14
题
高考对本部分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以物体(或质点)
型 受三力或多力平衡,经常涉及细绳、轻杆、弹簧等
特 装置,题目情景一般比较新颖,及生活实际联系密
点 切。
分析平衡类问题时关键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
解
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利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力FN和摩擦力f正确的是( )
A.FN=m1g+m2g-Fsin θ
B.f=Fcos θ
C.FN=m1g+m2g-Fcos θ
D.f=Fsin θ
16
[解析] 把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由两个物
体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水平方向
f=Fcos θ,选项B正确,D错误;设轻弹簧中弹
力为F1,弹簧及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隔离m2, 分析受力,由平衡条件知,在竖直方向有Fsin θ
[答案] A
21
[点评] 在该问题中,一起做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有 最大值,对 m1,刚开始受静摩擦力,当其大小达到滑 动摩擦力时,两者将发生相对滑动,所以对 m1 可以计 算一起加速时的加速度最大值 a1max=mf1,对两个物体 组成的整体,不发生相对滑动的外力的最大值 Fmax= (m1+m2)a1max=m1m+1m2·f。
方 ③对其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切莫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可以是阻力,真静止时运用平衡条件求解, 相对静止时运用F=ma); (5) 动摩擦定律f=μN (注意N的正确代入); (6) 受力分析,画受力示意图。
2.力的合成和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
(1)作图法求合力 (2)运用F1-F2≤F合≤F1+F2求二力或三力的合力。 (3)力的合成和分解应用: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 正交分解力,注意三角函数的正确运用,列方程:平衡
5.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
(1)基本运用(受同方向的一个或二个力作用的加速运 动)
①研究对象 ②受力分析(示意图) ③列F=ma(将F具体 化),求解力或运动量。
(2)较高要求(受不同方向三个力作用的加速运动;受 力变化,多过程的加速运动,联系实际)
①研究对象②运动过程③受力分析④建立坐标系,正交 分解力,将F合具体化 ⑤列F=ma +运动学方程⑥几何关系, 辅助方程。
(1)基本运用。过程图,标量(已知、求),列方程 (公式选取、对应性)。
(2)综合运用(多过程运动问题,联系实际问题等)。
第二章
牛顿运动定律
选择题18分,填空题6分,计算题13分。共37分。
1.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一切物体均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 性质,与质量有关,与状态、受力、运动情况等 无关。
4.s-t图象与v—t图象
(1)弄清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与v—t图象 和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特征;
(2)由图象提取信息; (3)描点作图。
5.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 根据△s=aT2=恒量判断物体运动性质; (2) 求a; (3) 求平均速度、即时速度。
6. 游标卡尺读数
7.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运用
3.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a=F/m或 F=ma
(1) a由F和m共同决定。
(2)m是研究对象的质量,F是m所受合外力,
a是沿F方向m的加速度。
(3)m一定,a与F成正比,F一定, a与m成反比, 若没有明确条件,F大时,a可以很小,m大时,a 可以很大。
4.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同物 体,不谈合力,同生、同灭,同性质。
处理、结论、误差分析。 ①长度的测量;②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③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④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3)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安排、试卷设计
考试时间:17日下午2:00~3:40,100分钟, 28道题,共六道大题. 100分。 单选(10道,30分),多选(3道,9分), 填空(16分),作图(10分),实验(10分), 计算(4道,25分)。 易:65分,中:25分,难:10分。
牛顿第一定律:
• 不受力: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受力:运动状态改变,惯性不变,此时的惯性表 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即m小,惯性小, 运动状态容易改变,m大,惯性大,运动状态不 容易改变。
2.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力; 物体受力——改变运动状态或产生形变。 平衡力对应平衡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一致。
方程或F=ma。 (4)力变化分析:抓住不变量,弄清变化量,根据平
形四边形进行判断。 (5)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 等效性,方法、误差分析)
3.共点力的平衡 (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正 交分解力,注意三角函数的正确运用,列 平衡方程)第二章物体的运动
选择题12分,填空题4分,作图题4分, 实验题6分,计算题6分。共32分。
(3)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超重和失重问题 ①a方向②F合方向③受力分析,将F合具体化 ④列F=ma⑤求N或T。
祝圣诞快乐!新年好! 祝新的一年: 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家庭幸福
几点说明:
1.多选题,少选可得部分分。 2. 难题评分标准从严,控制优秀率。 3.答案仅共参考,其它解法,只要正确, 相应给分。 4.做好试卷分析:数据统计与分析,为 今后教学做参考。
各章复习要求:
第一章 力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
选择9分,填空10分,作图6分,计算6分。 共31分
1. 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1) 力的概念;(2) 弹力、摩擦力产生条件; (3) 胡克定律F=k△x的运用; (4) 静摩擦力(相对静止,并非真静止,可以是
(3) 抓解题思路,解题规范——基本程序,必要的图 (受力图、过程情景图),必要的文字说明,有效公式 (出发点,具体化,整理后的表达式),数据代入(统一单位),
结果(数值和单位) 抓落实: (1)对已做过的题凡做错的一定要真明白。 (2)节节有实践,节节有检测。
提高能力:
(1) 受力分析,动态变化分析,过程分析。 (2) 实验能力:目的、原理、方法、步骤、数据
高一物理 期末复习要求
• 复习策略 • 考试安排、试卷设计 • 各章复习要求
复习策略
1.抓基础——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实验、基本图象、 基本方法。依据:教材、区目标及一本参考书。
2.抓重点: (1) 概念、规律的正确理解; (2) 图象的物理意义,图象获取的信息,
图象的识别及运用能力; 力的图示(合力、分力), 力的示意图。 s-t图象,v-t图象.
1.加速度
(1)物理意义;(2)表达式;
(3)决定因素[与什么有关(△v/t,F,m),与 什么无关];(4)矢量性。
2.匀变速直线运动特征——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
(1) (2)
v0=0; 只受重力;
(3) a=g=恒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4) 自由落体运动的运用。
2.力的合成和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
(1)作图法求合力 (2)运用F1-F2≤F合≤F1+F2求二力或三力的合力。 (3)力的合成和分解应用: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 正交分解力,注意三角函数的正确运用,列方程:平衡
5.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
(1)基本运用(受同方向的一个或二个力作用的加速运 动)
①研究对象 ②受力分析(示意图) ③列F=ma(将F具体 化),求解力或运动量。
(2)较高要求(受不同方向三个力作用的加速运动;受 力变化,多过程的加速运动,联系实际)
①研究对象②运动过程③受力分析④建立坐标系,正交 分解力,将F合具体化 ⑤列F=ma +运动学方程⑥几何关系, 辅助方程。
(1)基本运用。过程图,标量(已知、求),列方程 (公式选取、对应性)。
(2)综合运用(多过程运动问题,联系实际问题等)。
第二章
牛顿运动定律
选择题18分,填空题6分,计算题13分。共37分。
1.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一切物体均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 性质,与质量有关,与状态、受力、运动情况等 无关。
4.s-t图象与v—t图象
(1)弄清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与v—t图象 和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特征;
(2)由图象提取信息; (3)描点作图。
5.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 根据△s=aT2=恒量判断物体运动性质; (2) 求a; (3) 求平均速度、即时速度。
6. 游标卡尺读数
7.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运用
3.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a=F/m或 F=ma
(1) a由F和m共同决定。
(2)m是研究对象的质量,F是m所受合外力,
a是沿F方向m的加速度。
(3)m一定,a与F成正比,F一定, a与m成反比, 若没有明确条件,F大时,a可以很小,m大时,a 可以很大。
4.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同物 体,不谈合力,同生、同灭,同性质。
处理、结论、误差分析。 ①长度的测量;②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③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④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3)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安排、试卷设计
考试时间:17日下午2:00~3:40,100分钟, 28道题,共六道大题. 100分。 单选(10道,30分),多选(3道,9分), 填空(16分),作图(10分),实验(10分), 计算(4道,25分)。 易:65分,中:25分,难:10分。
牛顿第一定律:
• 不受力: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受力:运动状态改变,惯性不变,此时的惯性表 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即m小,惯性小, 运动状态容易改变,m大,惯性大,运动状态不 容易改变。
2.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力; 物体受力——改变运动状态或产生形变。 平衡力对应平衡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一致。
方程或F=ma。 (4)力变化分析:抓住不变量,弄清变化量,根据平
形四边形进行判断。 (5)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 等效性,方法、误差分析)
3.共点力的平衡 (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正 交分解力,注意三角函数的正确运用,列 平衡方程)第二章物体的运动
选择题12分,填空题4分,作图题4分, 实验题6分,计算题6分。共32分。
(3)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超重和失重问题 ①a方向②F合方向③受力分析,将F合具体化 ④列F=ma⑤求N或T。
祝圣诞快乐!新年好! 祝新的一年: 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家庭幸福
几点说明:
1.多选题,少选可得部分分。 2. 难题评分标准从严,控制优秀率。 3.答案仅共参考,其它解法,只要正确, 相应给分。 4.做好试卷分析:数据统计与分析,为 今后教学做参考。
各章复习要求:
第一章 力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
选择9分,填空10分,作图6分,计算6分。 共31分
1. 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1) 力的概念;(2) 弹力、摩擦力产生条件; (3) 胡克定律F=k△x的运用; (4) 静摩擦力(相对静止,并非真静止,可以是
(3) 抓解题思路,解题规范——基本程序,必要的图 (受力图、过程情景图),必要的文字说明,有效公式 (出发点,具体化,整理后的表达式),数据代入(统一单位),
结果(数值和单位) 抓落实: (1)对已做过的题凡做错的一定要真明白。 (2)节节有实践,节节有检测。
提高能力:
(1) 受力分析,动态变化分析,过程分析。 (2) 实验能力:目的、原理、方法、步骤、数据
高一物理 期末复习要求
• 复习策略 • 考试安排、试卷设计 • 各章复习要求
复习策略
1.抓基础——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实验、基本图象、 基本方法。依据:教材、区目标及一本参考书。
2.抓重点: (1) 概念、规律的正确理解; (2) 图象的物理意义,图象获取的信息,
图象的识别及运用能力; 力的图示(合力、分力), 力的示意图。 s-t图象,v-t图象.
1.加速度
(1)物理意义;(2)表达式;
(3)决定因素[与什么有关(△v/t,F,m),与 什么无关];(4)矢量性。
2.匀变速直线运动特征——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
(1) (2)
v0=0; 只受重力;
(3) a=g=恒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4) 自由落体运动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