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评价的基本方法共31页文档

合集下载

数学建模常用综合评价方法介绍PPT学习教案

数学建模常用综合评价方法介绍PPT学习教案

0.4833
0.4805
0.4634
0.8178
0.4776
0.4482
0.3118
第29页/共102页
三、Topsis法
计算各列最大、最小值构成的最优、最劣向量分别为
Z+=(0.4833 0.4805 0.4634 0.8178 0.4776 0.4487 0.5612) Z-=(0.4142 0.4081 0.4321 0.2024 0.3916 0.4455 0.3118)
➢ 它是基于归一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找出有限方案中最优方案和 最劣方案(分别用最优向量和最劣向量表示),然后分别计算诸 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获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 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评价优劣的依据。
第25页/共102页
三、Topsis法
1. 设有n个评价对象、m个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可写 为矩阵X=(Xij)n×m
➢ 1.确定综合评价的目的 ➢ 2.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 3.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 4. 求单个指标的评价值 ➢ 5. 求综合评价值
第5页/共102页
1.指标的选取
➢ 筛选评价指标主要依据专业知识,即根据 有关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来分析各评价指 标对结果的影响,挑选那些代表性、确定 性好,有一定区别能力又相互独立的指标 组成评价指标体系。
➢ 2. 无量纲化处理
第7页/共102页
2. 权数的确定方法
➢ 按权数的表现形式分为:
• 绝对数权数; • 比重权数。通常采用比重权数——归一化权数。
➢ 按确定权数的方法分为:
• 主观赋权法; • 客观赋权法。
第8页/共102页
2. 权数的确定方法
➢ 主观赋权法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PPT31页)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PPT31页)
产品生命 周期评 价(PPT3 1页)
第四章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
产品生命 周期评 价(PPT3 1页)
背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进入自然生态环境的废物和污染 物越来越多,超出了自然界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 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同时工业化也将 使自然资源的消耗超出其恢复能力,进而破坏全球 生态环境的平衡。
LCA的评估是建立在具体的环境编目数据基础之上的,这也是 LCA方 法最基本的特性之一,是实现 LCA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必要保证,是进行量 化计算和分析的基础。
LCA的应用目的(一)
原则上讲,不同的主体出于不同的目的,都可以实施 LCA评估或引 用LCA评估结论。例如:
①帮助提供产品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尽可能完整的概貌; ②促进全面和正确地理解产品系统造成的环境影响; ③为关注产品或受产品影响的相关方之间进行交流和对话奠定基础; ④向决策者提供关于环境的有益的决策信息,包括估计可能造成的 环境影响、寻找改善环境表现的时机与途径、为产品和技术选择提供判 据等。
LCA的主要方法
LCA主要思路是:通过收集与产品相关的环境编目数据,应用 LCA定 义的一套计算方法,从资源消耗、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对产品 的环境影响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并进一步分析和寻找改善产品环境表 现的时机与途径。其中环境编目数据,就是在产品寿命周期中流入和流出 产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物质流既包含了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中消耗的所 有资源,也包含所有的废物以及产品本身。
LCA的评估对象是产品系统或服务系统造成的环境影响 (其实服务也是 一种抽象的产品),而不是评估空间意义上的环境的质量,这与环境科学中 的环境质量评估有着根本区别。另外,LCA方法着眼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 境影响,这与产品质量管理和控制等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

绩效考核常用方法及案例

绩效考核常用方法及案例
经理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威严不可接近的长官,而是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以帮助者 和辅导员的姿态出现在员工的面前,以绩效合作伙伴的关系与员工共同制定目标 ,并达成一致。
绩效合作伙伴也体现在HR经理和直线经理之间。
第六页,共31页。
绩效管理应具备的思想——员工是自己绩效的主人 这个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员工的绩效不是考核出来的;
第十九页,共31页。
平衡计分卡由来
平衡计分卡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 RobertKaplan )和复兴方案公司总裁 (DavidNorton)戴维·诺顿在对美国 12 家优秀企业为期一年研究后创建的一套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后来在实践中扩展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
1992 年,卡普兰和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关于平衡计分卡的第一篇文章《平衡 计分卡——业绩衡量与驱动的新方法》。从此以后,人们不再从一家企业的财务指标来 衡量它的业绩的好坏,而是从包括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发展四个 方面来考察企业。 1996 年,关于平衡计分卡的第一本专著《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出版,标志着这一理论的成熟,将平衡计分卡由一个业绩衡量工具转变为战略实施 工具。
第十二页,共31页。
考核方法之——相对评价法
(1)序列比较法
序列比较法是对按员工工作成绩的好坏进行排序考核的一种方法。在考核之前,首先要确定考核的模块,但 是不确定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将相同职务的所有员工在同一考核模块中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工作状况排 列顺序,工作较好的排名在前,工作较差的排名在后。最后,将每位员工几个模块的排序数字相加,就是 该员工的考核结果。总数越小,绩效考核成绩越好。
(2)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以企业年度目标为依据,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特征的分析,据此确定反映企业、部门和员 工个人一定期限内综合业绩的关键性量化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31页PPT精品文档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31页PPT精品文档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绿
白音他拉中学
色将作第植光法二物合。物氧章对作本一气被有用章生的子机和中作这植调物呼光用是查利吸合第将一:用作作三在个物的当:,用用少章下全与水教学各叶地绿不分没,绿一过生循学生种植或化同别讲主色章程物环中多植物我校于独完要植讲的圈应补物的国园 以立,由应生什来念。探注充的种某往讲其学第鼓可么展。究意;种子地设教述释生四励采说开。是有造联实子和的计材的放设章学用花教教主理生机者系验,一植活计绿生不是学学线。材物物本前重种被动。色课同被活中,圈的地应点单状。植下的子动应不提中制植要观子况完调植,物将是示物求察叶设成查物帮第植单很实学一植计。方有助五物纯际生种物与的衡城法性学章与讲,收双的生碳市,生生绿水述让集子种物—和应殖建色循有氧圈农围的构植环关平中村绕器花物的的的“官的关结学为”概系构作和为生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 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
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
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
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 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
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白音他拉中学
(一)课程总目标 (二)内容目标
内容目标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
第一章生物圈中
子。除书上图片外,还可让学生补充
有哪些绿色 植物
当植地物有和哪双些子种叶子植植物物的。名可词以。出单子叶第六被章,爱绿护化植祖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
的绿色植物
白音他拉中学
(一)编写特点 (二)编排体例 (三)内容结构 (四)立体式整合
白音他拉中学
纵 向 整 合
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界

系统安全评价

系统安全评价

安全系统工程
5
第五页,共87页。
5 系统安全评价(píngjià )
5.1.4 安全(ānquán)评价分类
1)被评价对象(duìxià ng)的生命
周期分类
预评价
时间:可行性研究、规划、组织实施前 目的:与规范、标准的符合性
预测事故可能性及后果,给建议
Safety Pre-Assessment
明确对象建成或实施后能否安全运行
收集项目类比信息
研究评价依据
收集委托单位的气象、水文、地质、规划等信息
准备现场查勘工具及数据填写表格
安全系统工程
13
第十三页,共87页。
5 系统安全评价(píngjià )
5.1.7 安全(ānquán)评价程序
风险(fēngxiǎn)分析→实施前准备→现场查勘→报告编写→报 告评审
采用“问、听、看、测、记”的形式,完成以下内容:
表5-2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L分值
分值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分值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0.5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6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3
不经常,但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
1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安全系统工程
26
第二十六页,共87页。
5 系统安全评价(píngjià )
第二十三页,共87页。
已制定
23
结论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5 系统安全评价(píngjià )
类别 单元
证明文件 安全管理 总图布置 工艺设施 电气装置

第五章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体系

第五章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体系
绿色GDP=传统GDP—自然部分虚数—人文部分虚 数
23
第23页,共57页。
自然部分虚数 (1)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
(2)自然资源的退化与配比的不均衡; (3)长期生态质量退化;
(4)自然灾害; (5)资源稀缺引发成本增加;
(6)物质、能量的不合理利用。
24
第24页,共57页。
人文部分虚数
11
第11页,共57页。
可持续发展系统单项指标评价的类型
立足于经济的评价指标 立足于经济的评价指标
立足于生态的评价指标 立足于社会的评价指标
环境调节的国内单项指标评价的类 型
环境调节的国内生产净值(EDP) 调节国民经济模型(ANP) 新国家财富指标 真实储蓄 能值分析法 生态足迹法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 人文发展指数(HDI) 社会进步指数(ISP)
10
第10页,共57页。
二、可持续发展系统指标评价的分类
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的指标是用来评价可持续发展系统状况及其 目标实现程度的标准。在衡量可持续发展系统水平时,不同国家、不 同机构甚至不同的评价者由于评价的出发点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 指标评价方法。 1、单项指标评价:单项指标评价是用一个综合性指标来概括一个国家或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与能力。它们有的着眼于经济的评价,有的着眼 于生态的评价,有的着眼于社会的评价。单项指标评价的结构简约,系 统性、逻辑连贯性和评价功能较强,易于作国家或区域之间的比较,因 而比较受决策者的青睐,但存在描述功能相对薄弱,难以统一度量的问 题。
中性指标是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趋好没有直接联系的指标。
8
第8页,共57页。
(三)指标的特征
①数量性:人们构建指标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将复杂的现象或状况转化为可 以度量、计算和比较的数据、数字、符号。

MSA—测量系统分析

MSA—测量系统分析
第30页,共31页。
谢谢大家的参与和提问!!!!
第31页,共31页。
lity
平均值的变差
第13页,共31页。
7.1 测量系统的分辨力
• 分辨力的定义 ——即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出被测特性
中极小变化的能力——也称为分辨率。 • 建议的可视分辨率
6/10 (--过程的标准差) No! 不是公差宽度的1/10
第14页,共31页。
• 分辨力不足对控制图的影响
0.145 0.143
MSA—测量系统分析
第1页,共31页。
噢!
不做MSA,就先SPC
结果可能徒劳无功!
第2页,共31页。
1. QS-9000与MSA
• QS-9000第一部分4.11.4: 为分析在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中表现
的变差,必须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此要求必须 用于在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所有的分析 方法及接受准则应与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相一致 (如:偏倚、线性、稳定性、重复性、再现性研 究)。如经顾客批准,也可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及 接受准则。
第8页,共31页。
6. 评价测量系统的三个基本问题
• 是否有足够的分辨力 ——不能测定出过程的变差或不能测定出
特殊原因的变差,则测量系统不可接受。 • 是否统计稳定 • 统计特性用于过程分析和控制是否可接

第9页,共31页。
盲测法
• 在实际测量环境下,在操作者事先不知正在对该 测量系统进行评定的条件下,获得测量结果。
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 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M1E
测量过程

土地评价适宜性评价

土地评价适宜性评价
第31页/共31页
第10页/共31页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第11页/共31页
二、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评 实质: 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 价
方 法
依据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性状分析比较得 出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等级
第12页/共31页
评价方法
最 小 因
按单因子适宜性等级最小 的那个因子的等级决定土
子 法
地适宜性等级的方法
第8页/共31页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③土地适宜亚类 反映土地限制性类别的差异。亚类用英
文小写字母表示,附在适宜类符合之后
第9页/共31页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④土地适宜单元 土地适宜单元是适宜亚类的续分,单元
与单元之间在程度上存在差别,这种差别 影响土地生产特点和经营管理要求
适宜单元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置于适宜 亚类之后
S1
S2
有机质 (%)
S1
S1
U1:S1 U2:S3s
第17页/共31页
评价方法
加 权
在计算不同评价因子的指数
指 数
值的基础上,进行加权计算,从

而获得土地适宜性等级


第18页/共31页
加权指数计算方法
i. 评价指标的选择
第19页/共31页
加权指数计算方法
ii. 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指标定量化
1、加(减)法系统
表达式:P = A + B + C
第24页/共31页
德国的加(减)法系统
第25页/共31页
2、乘(除)法系统
表达式:P = A × B × C
例如: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Storie Index Rating, SIR)

使用GRADE软件演示文稿

使用GRADE软件演示文稿
• I2:
• less than 40% is low
• 30~60% may be moderate • 50~90% may be substantial • 75~100% is considerable
第20页,共31页。
间接证据( Indirectness)
• 两类简介证据: – 1. 间接比较
2a
并非所 有临床 问题都 2b 可找到 最高等 级文献, 2c 但应尽 可能使 用等级 3a 高的证 据来源
3b
Systematic review of cohort studies 同质性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Cohort study or poor RCT 单项队列研究或较差随机对照研究 "Outcomes" research; Ecological studies “结局”性研究;生态学研究 Systematic review of case-control studies 同质性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Systematic review of case-control studies 单个病例对照研究
• 明确承认价值观和意愿 • 就推荐意见的强弱,分别从临床医生、患者、政策制定者角度
做了明确பைடு நூலகம்用的诠释
• 适用于制作系统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及指南
第13页,共31页。
关键步骤一 导入RevMan文件
第14页,共31页。
关键步骤二 判断结局的重要程度
• GRADE 系统建议采用 9 级分级判断结局的重要程度: – 1—3:不重要结局(NOT IMPORTANT) – 4—6:重要结局(IMPORTANT) – 7—9:关键结局(CRITICAL)
第24页,共3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