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说课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一、 实验原理
控制变量法:测量所需波长、有色物质的稳定性、溶液酸度、显色剂用
量、溶剂、反应温度、干扰离子的影响。邻二氮菲与Fe 2+生产红色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510nm 处。
Fe 2++
3N
N N N
3
Fe 2+
红色配合物
二、 实验步骤
1、显色反应的实验条件
(1)测定Fe 3+标准溶液的测量波长与吸光度曲线
(2)显色剂用量与吸光度曲线
2、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
三、数据处理
Fe 含量的计算:
5.00
对应的微克数e 标准曲线ρFe F
(μg ·mL -1) 四、 思考题 1、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加入盐酸羟胺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答:工业盐酸中含有Fe2+和Fe3+,而Fe3+能与邻二氮菲生成淡蓝色配合物,故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应用盐酸羟胺(NH2OH •HCl)将Fe3+还原为Fe2+,然后,进行铁的总量的测定。
2、若用配制已久的盐酸羟胺溶液,有何影响?
答:盐酸羟胺是将Fe3+还原成Fe2+,如果配制已久,还原能力减弱,就会使部分铁离子得不到还原,造成分析结果偏小。
3、显色时,加还原剂、缓冲溶液、显色剂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答:不能,盐酸羟胺(NH2OH•HCl)是用来将Fe3+还原为Fe2+,邻二氮菲是显色剂,乙酸钠用来调节酸度(若酸度较高反应进行较慢,酸度太低则Fe2+水解,影响显色)。
水中微量氟的测定
思考题
用氟电极测得的是F-离子的浓度还是活度?如果要测定F-离子的浓度,该怎么办?
答:在没有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液(即TISAB)时,测量的数值都是离子活度。如果在测量时,加入了TISAB,可以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离子强度的稳定性,这时所测的数值就是氟离子浓度。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蒸馏: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蒸气压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等领域(沸点至少相差300C的两种物质才能进行有效分离)。
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强时,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溢出,即液体沸腾,此时的温度称为溶液的沸点。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
意义:沸点的测定可以鉴定液体有机化合物或其纯度(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液态化合物)。
二、思考题
1、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若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时加入将近沸腾的液体中?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答:加沸石以防爆沸。若加热前忘加沸石,应使液体稍冷后补加(接近沸点温度时不能补加!),然后继续加热。若中途因故停止蒸馏,烧瓶中原有沸石不能延用,应重新加入沸石。
2、为什么蒸馏时最好控制馏出液的速度为1~2滴/秒为宜?
答:蒸馏速度过快,会使蒸汽过热,破坏气-液平衡,影响分离效果。
熔点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1、熔点:当固体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从液体转变为液体,此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2、纯净的固体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固-液两相间的变化非常敏锐,从初溶到全溶的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0.5-1ºC(除液晶外)。当混有杂质后熔点降低,溶程增长。
意义:①可以定性的鉴定一个固体有机物②可以估计出有机物的纯度。
二、思考题
1、若样品研磨得不细,对装样品有什么影响?对测定有机物的熔点数据是否可靠?
答: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实,这样样品颗粒之间空隙较大,其空隙之间为空气所占据,而空气导热系数较小,会导致熔距加大,测得的熔点数值偏高。
2、加热的快慢为什么会影响熔点?什么情况下可快?什么情况下要慢?
答:加热太快,则热浴体温度大于热量转移到待测样品中的转移能力,而导致测得的熔点偏高,熔距加大。达到距熔点20℃之前可快,之后以1℃~2℃/min的速度上升,接近熔点时,0.2℃~0.3℃/min为宜。
3、可否用第一次测定时已熔化的的有机物和毛细管再做第二次测定?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有些物质可能已经分解,有些物质则可能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结晶体,使所测数据产生偏差。
柱色谱分离染料
一、实验原理
从柱顶加入样品,溶液经过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或粉状固体固定相(吸附剂,如Al2O3、硅胶)时,由于各组分吸附能力不同,向下移动的速度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色带,继续洗脱,即可分别洗出。
二、思考题
1、柱色谱填装及加样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色谱柱应装填得均匀紧密,不能有气泡,亦不能出现松紧不匀和断层现象,否则会影响色带的齐整。
2、分离过程中,为什么不能让柱内的液体流干和不让柱内留有气泡?
答:吸附剂变干会发生龟裂,使吸附剂不均匀,影响吸附效果;进气泡,影响分离出峰效果。
纸色谱分离氨基酸
一、实验原理
以纸为载体,以纸上所含水分或其他物质为固定相,含有一定水分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利用样品中各组分的溶解度不同,移动速度不同。极性小易与水结合,移动距离近,反之,距离远,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二、 思考题
1、R f 的含义?怎样计算?
答:各组分相对位置的表示方法(比移值R f ),两组分∆R f 越大越易分离 心的距离
溶剂上升前沿至原点中点中心的距离溶质最高浓度中心至原f R 2、为什么要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为什么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答:因为固定相就是水,如果展开剂里含有水,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展开。展开剂大多为类似石油醚之类的挥发性物质,如果不密闭,展开剂挥发掉,液面降低,爬板速度也会受影响,不容易展开。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每种氨基酸的在扩展剂中的移动速率是不相同的,利用每种氨基酸在纸上的位置不同可以计算出氨基酸的R f 值。和标准的R f 值对比,得出氨基酸种类。
乙酸乙酯的合成
一、 实验原理
在少量酸(H 2SO 4或HCl )催化下,羧酸和醇反应生成酯,这个反应叫做酯化反应(Esterification)。质子活化的羰基被亲核的醇进攻发生加成,在酸作用下脱水成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