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修辞学【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与修辞有关系的具体的 事项自然极其复杂,……但以为最有关涉的不过六个问 题,就是‘何故’、‘何事、‘何人’、‘何地’、‘ 何时’、‘何如’等六个‘何’”。 这六“何”可组合为一句话:“什么人为达到什么 目的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方法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它分别概括了说写的目的、说写的事项、说写者与 听读者的关系、说写的地点、说写的时间、怎样说写等
2、修辞一定要适切语境(何人、 何地、何时、何如)
语境,就是运用语言的环境。广义 的语境指的是与语言运用有关的一 切因素,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 狭义的仅指前言后语以及语言风格 。语境是动态的、开放的。我们这 里所说的语境是指除题旨之外的与 语言表达有关的一切因素。
(1)保持自我本色,适应交际对 象(何人)
一、“修辞”的含义 “修辞”是一个多 义概念
修辞活动 即在说写中,积极调整语言的一种行为 修辞现象 指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语文现象 修辞规律 即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式、方法、技巧
、手段和法则
修辞学
即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 果的规律规则的科学
在题旨、情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 学总是着力阐述下列三个问题:
二、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修辞过程和修辞现象。修 辞过程(包括运用语辞的心理过程),是根据 特定目的惊心地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手段或方 法的过程。修辞现象是修辞过程中所产生的种 种的具体的语文现象。可以说,修辞现象出现 在何处,修辞学就应该研究到何处。 修辞学研究的范围:语音的配合,词语的运 用,句子的运用,平常语辞和修辞格的选择运 用,语言风格的选择和运用等。这些运用都是 以适应题旨和情境为前提的。
所谓适应交际对象,就是进行言语交际时, 要和交际对象的各种特点相和谐、相一致。
也就是要适应交际对象的年龄、性别、民族、 文化修养、思想性格、职业身份、经验阅历、 生活习俗、心理状态(希望尊重、信任、同情 、关爱、年轻、吉利等)以及适切与交际对象 的关系。不管是在书面语中还是口语中,都要 看清交际对象。
B 被陈述的事件所发生的社会环境。
忘记了社会环境,就谈不到提高表达效果,不了 解社会环境,也谈不到通过语言来表达或理解某 种思想。
修辞要适应自然环境
“物理世界”是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着的 “世界”。词语是物理世界中单个事物的符号,句子 是物理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不同层级的语 言单位同其所反映的物理世界的对象有“同构性”, 这就要求运用语言一般来说应同物理世界保持一致。
修 辞 学
语言是我们所知的最硕大、最广博的艺 术,是世世代代无意识地创造出来的、无 名氏的作品,像山岳一样伟大。 ——萨丕尔《语言论》
修辞学是语言运动学或叫语言动力学中 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修辞学研究的 对象是运用中的语言和语言的运用问题。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修辞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综合运用的科学, 是语言学中的一 种专门学问。汉语修辞学 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 说其古老,是因为早在古代,人们对它 就有了研究。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修辞”这一概 念。《易· 乾· 文言》中说:“子曰:‘君 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 其诚,所以居业也。’”
唐代孔颖达《十三经注疏· 周易正 义》中疏:“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 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 其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 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 宋代王应麟在《困学纪闻· 易》中 解释“修辞立其诚”说:“修辞 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 则为巧言。”显然,他是认为, 语言既要有实在的内容、真诚的 感情,又要具有文采,这是从内 容和形式两方面加以解释的。
三、学习修辞的意义
1
学习修辞的基本理论,有助于自觉地掌握 修辞规律,揭示语言之迷,提高自己的言语 修养和交际能力。
2
学习修辞学基本知识,可提高阅读、欣赏 水平。
学习修辞,可增强说话能力和写作能 力,使语言明确、简捷、生动、深刻。
3
四、修辞原则
(一) 什么是修辞原则
修辞原则就是:为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在 修饰、调适语辞时必须遵守的标准或准则。
1、修辞一定要适切题旨(何故、何事) 修辞要“适切题旨”,就是指在修饰、调 整语辞时,一定要使修辞手段或方法与思 想感情和说写目的相适应、相切合。
交际的目的各种各样,但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给 予型、索取型、交换型,非给非取型。在交际中, 用不用或用哪种修辞手段或方法,完全要看题旨的 要求而定:该用的不省,不该用的不用,该用甲的 不用乙,该用乙的不用甲。
(3)修辞要适应前言后语以及语言 风格(何如)
修辞能否取得最佳效果,除了取决于时空、 对象等条件外, 还取决于前言后语以及语言 风格。 适应前言后语:
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把凡与钱先生有关的文章、 书籍都找来阅读,越来越发现钱先生的魅力和伟 大,自己的学习生活似乎也“一切向钱看”了。 渐渐地,我便萌发了写《钱钟书传》的念头来。 (孔庆茂《钱钟书传》
保持自我本色,看清交际对象”,是 指语言运用要适应交际双方,要依据听 读者和说写者两方的具体情况做到适 当、适度和适量。
“保持自我本色”就是言语交际要适应自我,
即根据自己的情况说自己的话,它包含两
层意思:
其一 要求使用自己真正懂得的、熟悉的词语, 放弃那些似懂非懂的辞句。 用词造句要符合使用者本身具备的主观因素, 诸如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文化修养、处境心 情、职业阅历、经验识见等。
如:
魏代曹丕的《典论· 论文》 西晋陆机的《文赋》 梁代钟嵘的《诗品》 南朝齐梁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某些篇章 南宋陈骙的《文则》 唐代刘知己《史通》中的某些章节 元代王构的《修辞鉴衡》 明代李腾芳的《文学法三十五则》 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 等一系列著作对修辞问题都有新见解。
说修辞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是因为它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只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的事情. 这一时期,一些学者,把修饰文辞和言辞作为一门独立的 学问来著书立说。如近人唐钺的《修辞格》、王易的《修 辞学通诠》、杨树达的《中国修辞学》等专著,尽管不 全面不系统,但已经形成了修辞学的不同体系。1932年4月出 版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则是全面讲修辞学的。它 是我国第一部兼顾古今作品的修辞学专著,对修辞的性质、任 务、功用和研究方法都作了全面的论述,被誉为中国现代修辞 学的第一座里程碑。嗣后,又出现了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第二座 里程碑——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1962年)、第三 座里程碑 ——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1996年)。总 之,许多学者经过精心探索,汉语修辞学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显示了其年轻的生命力,但这只不过是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所 以说,汉语修辞学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得体
得体 不得体 不得体
得体
不得体 得体 不得体

较好 不好 最不好
目的 (何故) 题旨
事项(何事)
交际场 交际者(何人)
表达者(说写者)
接受者(听读者) 社会环境(大、小环境)
情境 交际环境 (何地、何时) 自然环境
前言后语
口语语体 语体风格 (何如) 书面语语体
六、怎样学习修辞
1、正确认识修辞学的地位和作用 2、修辞必须联系表现内容和生活实际 3、学习修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 并同平时的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 4、修辞学习必须同学习其他学科紧密 结合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刘勰《文心雕龙· 章句》说:“夫人之立 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 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 一而万毕矣!” 《文心雕龙· 炼字》还说:“富于万篇,贫 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 钱秉镫也说过:“句工只在一字之间”, “若是乎一字之恰好之难也!”
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 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方式。 达到什么样的修辞效果。
“一奔马践死一犬”的事在北 宋有六种说法:
1 2 3 4 5 6
适有奔马践死一犬。(沈括) 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穆修) 有犬死奔马之下。(张景) 有奔马毙犬于道。(《唐宋八家丛话》)
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欧阳修同院)
逸马杀犬于道(欧阳修)
书面语体
科技语体
精确、周严,讲求语言的精密美 形象、生动,讲求语言的艺术美 庄重、缜密,讲求语言的鼓动性 准确、简洁,讲求语言的程式化
书 面 语 体
文艺语体 政论语体 事务语体
总之,适应言语环境是修辞的一条基本
原则,也是修辞的基本规律。任何具体的修辞
手段或方法都受到这条规律的支配或制约。任何具体 的修辞规则如果不适应言语环境,都不会产生良好的 修辞效果。 “修辞学的各个领域,语体、风格、文风、修辞方 法、语言美、言语修养等等,都同语境有关,整个使 用语言都要受语境约束,修辞效果要结合语境来衡量 。” (王德春《修辞学探索》69页 ) “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 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21页。 因此可以说,语境是修辞的基础,是否适应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修,饰也,从彡, 攸声。”又说:“彡,毛 饰画文也”。清代段玉裁 注:“饰,刷也。引申为 文饰之义”。又说:“不 去其尘垢,不可谓之修, 不加以缛采,不可谓修。 ”可见,“修”还包括“ 去其尘垢”,即今之所谓 修改病句和删除一些不必 要的内容。
“修辞”之“辞”并非单个儿的“词”, 而是指言辞和文辞,即说的话和写的话。 “修辞”在古代,最早是指修饰、整理诉讼 用辞的本领,主要指口语表达的技巧,发展 到后来,主要指修饰文辞。“诚”指真诚, 贴切。“修辞立其诚”就是修饰文辞、言辞 要建立在真诚、贴切的原则之上,把说写的 方式(修)、对象(辞)和原则(诚)都说 到了。这是我国古代关于修辞的最早的最有 权威的名言。先秦以降,陆续出现了许多关 于修辞学的专门著论,
适应语言风格:
语体风格
时代风格 民族风格 地域风格 个人风格 表现风格
语体:
语体,又称言语体式, 是一种语言 的功能变体,是依赖语境而形成的 言语特点的体系。
语 体
口头语体
语境类 型不同
更多地适应于日常生活的领域,它是在人们之 间日常的、随意的、非专门性的交谈中构成的 ,它活在人们的口头上。其主要特点是生动活 泼,亲切朴素,是文学语言的源泉。
语境,是衡量修辞好坏的准则。
(三)修辞原则的层次性
得体性原则是修辞的唯一最高原则。一切修 辞,是得体的,便是成功的,不得体的,便 是失败的。但是,得体性具有层次性。这是 由语言环境的多层次性所决定的。
小语境得体性 大语境得体性
大、小语境的得体度与修辞效果的关系
可列为如下
大语境
距阵:
小语境 修辞效果
(2)适应交际环境 (何地、何时)
“交际环境”只包括社会环 境和自然环境,这二者不管 是哪一种,都存在于一定的时 空中,所以又称为时空环境, 它们都是非语言环境。
修辞要适应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
A 交际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自百度文库
大环境——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社会、民 族和文化背景。 小环境——居室内外,即特定的交际场合。
自然环境是“物理世界”的一部分,所以
修辞要适应自然环境、准确地反映自然环境 并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①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③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贺敬之《回延安》 ④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棵是 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鲁迅《秋夜》
其二
有不同主观因素的“自我”会用不同的方式 说话,使用语言的特点也会不同。即以“身 份地位”而言,同一个说写者的身份地位是 同其听读者的身份地位相对而言的,不是固 定不变的。面对不同的听读者,说写主体有 时是老师,有时是学生,有时是父亲,有时 是丈夫,有时是下级,有时是上级,有时是 同学,有时是朋友等等,处于不同的身份, 就要说同自己的身份相符合的话语,这样, 才能收到好的交际效果。
修辞的原则是“得体性原则 ” “修辞学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
,那就是得体性原则” 。”它“ 是评价话语好坏的最重要的原则 ,是决定话语好坏的最重要的因 素”;“抓住了得体性原则也就 是抓住了修辞学的要领。尤其对 实用修辞来说,得体性原则就是 它的生命线,它的总纲”。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
(二)修辞原则的最基本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