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初始污染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ccbc9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5.png)
初始污染菌检验方法适用性验证方案文件编号: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XXXX有限公司1.验证目的---------------------------------------------------------32.范围-------------------------------------------------------------33.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34.参考资料---------------------------------------------------------35.检验仪器及器具---------------------------------------------------36.菌种信息---------------------------------------------------------47.试验环境---------------------------------------------------------48.产品选择---------------------------------------------------------49.方法适用性验证---------------------------------------------------410.修正系数(校正因子)--------------------------------------------611.测试结果--------------------------------------------------------712.再验证周期------------------------------------------------------713.结论------------------------------------------------------------714.附表------------------------------------------------------------81.验证目的证明本公司医疗器械产品初始污染菌洗脱培养计数检验方法的适宜性和准确性。
初始污染菌检验规程
![初始污染菌检验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e528f3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0.png)
初始污染菌检验规程初始污染菌检验规程1、准备工作1)与供试液接触的所有器具应采用可靠方法灭菌,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30min。
2)采样数量:每批产品随机抽取10件样品.3)检测标准《GB 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100cfu/件次。
4)洗脱液、稀释液采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
2、试验步骤:1)用无菌手续取出10个样品,分别放入10支装有10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将每个采样管震打80次,混匀,分别吸取1ml放入灭菌平皿,用普通琼脂培养基作倾注培养,置37℃温箱培养48±2h观察结果。
2)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辩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3)计算公式为:菌数/件次=平均菌数×稀释倍数/件次。
阴性对照试验:将使用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吸取1ml放入无菌平皿中,注入培养基,凝固,倒置培养。
制备2个平板均不得有菌生长。
3、注意事项:1)在无菌操作台上做试验,防止环境对样品的再次污染,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2)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编制:审核:批准:ZC-14-8初始污染菌监测操作规程1范围适用于对刚包装好的外科手套和检查手套的初始污染菌的监测和对新购进的小包装(接触手套的小包装)的监测。
第一个月每周进行一次监测,如果监测结果是稳定的以后每个月监测一次,如果3个月都稳定,监测周期改为每季度一次。
2职责质管部负责取样、按ISO 11737进行试验、如试验结果初始污染菌超过6 cfu/cm2,要及时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包括工艺中产品防护和进行环境消毒。
3生物负载测定方法A.1概要A.1.1生物负载测定,可使用不同的方法内容。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文件模板)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文件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847c0fecc22bcd127ff0c1b.png)
电子天平
已校量
在有效期内
符合要求
电热恒温培养箱
已校量
在有效期内
符合要求
霉菌培养箱
已校量
在有效期内
符合要求
确认人/日期:
审核/日期:
3.2 使用材料及菌种: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 糖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对照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 对照培养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 种购买单位均为微生物种质资源库)。
该实验使用仪器及器具主要有:灭菌移液管及移液枪吸嘴、无菌小泵管、培养皿、 小型蠕动泵、薄膜过滤器、灭菌锅、百级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电子天平、电热恒温 培养箱、霉菌培养箱。
设备名称
是否校量
是否在有效期内
结论
灭菌锅 百级工作台 生物安全柜
已校量 已校量 已校量
在有效期内 在有效期内 在有效期内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表1
培养基菌落数 cfu
结论
加入菌种 铜绿假单胞菌
培养
胰酪大豆胨琼脂
条件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 胰酪大豆胨琼脂对照 培养基/胰酪大豆
养基
培养基
胨琼脂对照培养
基
平均值
金黄色葡萄球菌 平均值
枯草芽孢杆菌 平均值
白色念珠菌
33℃,48 小时
菌落形 态大小于对 照培养基上 的菌落一致
平均值 黑曲霉
23℃,72 小时
菌悬液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 2 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 2〜8 ℃在 24h 内使用。黑 曲霉孢子悬液存在 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用。
3.4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3.4.1 需氧菌的计数 分别取 1ml 的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 菌悬液,接种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管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金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在 30-35℃,培养不超过 3 天;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在 20-25℃, 培养不超过 5 天。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 2 管或 2 个平皿。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 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3.4.2 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分别取 1ml 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菌悬液,接种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在 20-25℃,培养不超过 5 天。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 2 管或 2 个平皿。同时,用相应的 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3.4.3 结果判定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 0.5-2 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 基管比较,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3.4.4 试验结果见表 1
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控制验证方案
![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控制验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ba9d9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8.png)
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控制验证方案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是产品质量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产品初始污染菌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例如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微粒污染则是指产品中存在的微小颗粒物质,例如灰尘、纤维和金属碎屑。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用户安全,对于这两种污染的控制需要进行验证。
一、初始污染菌的验证方案初始污染菌的验证是为了检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受到了外界环境的污染,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验证方案:1.选择合适的验证样本:根据产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验证样本。
比如,如果是食品类产品,可以选择食品样本进行验证。
2.收集样本:在生产过程中,从不同环节收集样本。
包括原材料、生产设备以及成品等。
3.分离和培养: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将样本中的细菌和真菌分离出来,并培养出纯种。
4.定量检测:使用合适的方法对细菌和真菌进行定量检测,比如菌落数、菌群总数等。
5.数据分析:分析定量检测结果,并与相应的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产品是否达到要求。
6.结果记录和分析:记录所有的验证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如果产品未达到要求,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7.验证报告编制:根据验证结果,编制相应的验证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验证方法、样本信息、检测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二、微粒污染的验证方案微粒污染的验证是为了确保产品中不存在过多的微小颗粒物质,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验证方案:1.选择合适的验证样本:根据产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验证样本。
比如,如果是医疗器械,可以选择器械表面进行验证。
2.收集样本:在生产过程中,收集验证样本。
可以使用适当的方法,如粘取法、吸尘法等,将待验证的表面的微粒物质收集到相应的样品容器中。
3.预处理:对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过滤、离心等,以获得适合检测的样品。
4.检测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对样品中的微粒进行分析。
常用的方法有显微镜分析、粒径分析法等。
5.定量检测:使用选择的方法对样品中的微粒进行定量检测,并得到相应的数据。
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0dd26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e.png)
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的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验证样品:选择与待验证方法相似的样品,确保样品中含有合适的微生物,并且样品中不含任何可能影响验证结果的其他因素。
2. 准备验证样品:收集足够数量的样品,并且确保样品没有受到外界污染。
然后将样品分为若干等份,每份使用不同的验证方法进行检测。
3. 进行验证测试:按照待验证方法和验证方法的流程进行操作,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确保每一步操作准确无误,并且严格控制所有可能的干扰因素。
4. 检测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对比待验证方法和验证方法的结果,评估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5. 数据统计和处理:对验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如果有需要,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6. 结果评估: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评估待验证方法和验证方法之间的差异。
如果验证方法的结果与待验证方法一致并且符合要求,则认为验证成功。
7. 编写验证报告:根据验证结果,编写验证报告。
报告应包含验证方法的详细
描述、样品信息、检测结果和分析、结论等内容。
以上是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的一般步骤,具体步骤可能会因实验目的、样品特性和验证要求等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验证前,应仔细阅读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文件,确保验证过程符合法规要求。
同时,为了确保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在验证过程中进行合适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例如采用质控菌株、系统重复性分析等。
2024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2024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1542d95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1.png)
2024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2024年初始污染菌实验的方法验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讨论等。
实验目的:验证2024年初始污染菌实验的方法是否可靠、有效,能
够准确测定菌的数量和种类。
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设备包括培养皿、培养基、试管,实验材料包
括空气样品、表面拭子、蘑菇、硒酸纸等。
实验步骤:以下为可能的实验步骤,但实际步骤可能因具体实验设计
而有所不同。
1.收集空气样品:在实验环境中放置一定数量的培养皿,在一定时间
内吸取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
2.采集表面拭子:使用含有菌落细栏的纹理拭子通过轻轻刷拭的方式
采集表面的微生物。
3.采集其他样品:根据具体实验设计,采集其他可能受污染的样品,
如食品、水源等。
4.制备培养基:按照一定比例配制适当的培养基,可以包括营养琼脂、血琼脂等。
5.接种培养基:将收集到的空气、表面拭子等样品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
6.孵育培养基: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
行孵育。
7.菌落计数:根据特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记录下来。
8.分离和鉴定菌株:对菌落进行分离,选取单个菌落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鉴定,可以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等方法鉴定。
实验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验证的方法在初始污染菌实验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讨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提出实验方法的优化建议。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验证方法,可以确保2024年初始污染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和实验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参考。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规程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533f88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b.png)
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规程文件编号:版本: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状态:8批准实施1 目的为了规范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编制本规程。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
3 职责3.1 检验室负责对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的取样和化验,并填写检验报告;3.2 品管部经理负责签发检查报告。
4 工作程序(《中国药典》2020年版)4.1 供试品数量成品:灭菌前产品至少取3个单位以上。
4.2 供试液制备和接种4.2.1 取样品至少10个,以无菌操作方法移入灭菌的50ml 0.9%NaCl震摇洗脱备用。
4.2.2 用无菌吸管取上述样品洗脱液混合物2ml,分别注入两个灭菌平皿内,每平皿1ml。
另取1ml 注入到9ml灭菌洗脱液中,用手振荡80次充分混匀,使成1:100稀释液,另取一支吸管吸取2ml,分别注入两个灭菌平皿内,每平皿1ml。
4.2.3 将熔化并冷却至45℃左右的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倾注于平皿内,每平皿约15ml,另倾注一个不加样品的灭菌空平皿,作空白对照。
随即转动平皿,使样品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均匀,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在37±1℃恒温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4.3结果观察4.3.1 先用肉眼观察计数菌落,然后再用5-10倍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一稀释度各平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若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苔生长时,则不应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苔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若片状菌苔的大小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的一半菌落分布又很均匀时,则可将此一半的菌落数乘2以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数,然后再计算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4.3.2 首先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的范围。
当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即以该平皿菌落数乘其稀释倍数。
4.3.3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则应求出两者菌落总数之比值来决定。
初始染菌验证方案
![初始染菌验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299ac62cc58bd63186bd41.png)
初始染菌验证1.概述无菌试验是为测定必须经灭菌处理物品带微生物情况的一种试验。
由于多种原因及遵照概率函数,一些微生物总以有限机会得以生存,灭菌结果只能把微生物的存活概率降到最低限度(10-6),即允许在100万个试验对象中,有1个以下的有菌生长就为无菌;另外无菌试验只能是一种抽样检验,所以其结果的可靠性是有限的,应与灭菌程序监测等结合进行才较安全。
选取样本量的大小:无菌试验抽样的数量取决于:(1)总体(被灭菌物品)的数量;(2)污染率;(3)原始微生物污染数量及要求无菌的概率;(4)不同物品种类及能接受的工作量等。
2.验证目的确定使用方法的正确性3.验证内容和方法3.1 仪器与试剂3.1.1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3.1.2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3.1.3 压力蒸汽灭菌器3.1.4 净化工作台3.1.5 电热鼓风干燥箱3.1.6 生化培养箱 (23~28℃)3.1.7 霉菌培养箱(35~37℃)3.2 验证方法3.2.1培养基和洗脱液制备方法:应选用卫生部认可单位生产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培养基等,准确称量、配制、培养基。
经115℃灭菌30分钟备用。
3.2.2对照用菌液: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取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的普通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接种1白金耳至需营养肉汤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小时后,用灭菌的生理盐水稀释成50-100cfu即得。
3.2.3 洗脱液:制备的洗脱液应该是无菌的,并且能促使细菌从被检样品上脱离下来,又不影响悬液的渗透压。
常用的洗脱液含0.1%非离子活性剂(吐温-80)、1%蛋白胨和0.85%氯化钠。
本验证采用的为0.9%无菌氯化钠缓冲液。
3.2.4产品采集与样品处理3.2.4.1 随机抽取10件样品,供试品不能采用破坏性(如管道外部、非管道类)取样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拭子涂抹采样,被采表面积<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积≥100cm2取100cm2.加入到10ml灭菌生理盐水中。
初始污染菌方法适用性试验记录
![初始污染菌方法适用性试验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5db3a9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1.png)
附表1
初始污染菌方法适用性试验记录
产品名称生产批号
生产日期检验日期
检验依据中国药典四部2020版
标准要求0.5≤试验组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菌落对照组菌落数≤2.0
细菌菌落计数
培养温度:培养时间: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
试验组
菌液对照组
供试品对照组
阴性对照
计算结果
霉菌、酵母菌菌落计数
TSA培养温度:培养时间:
SDA培养温度:培养时间:
菌株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试验组
菌液对照组
供试品对照组
阴性对照
计算结果
结论:采用平皿法试验,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结果均在0.5~2范围内,符合中国药典四部2020版1105要求。
检验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初始污染菌实验记录
![初始污染菌实验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f1144c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d.png)
初始污染菌实验记录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初始污染菌数量对环境中细菌生长的影响,并探究污染菌的生长规律。
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不含任何微生物的琼脂平板-紫外灯-细菌培养物-显微镜和高倍镜-实验室用具:针头、培养皿、移液管等2.实验方法:1. 准备不同初始污染菌液:分别取10 ml、20 ml、30 ml、40 ml和50 ml的细菌培养物,加入含有无菌蒸馏水的试管中,并标注不同的初始菌液。
2.每个试管放置在紫外灯下辐照15分钟,以杀灭试管内的细菌。
3.分别将不同初始污染菌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并用铂丝或玻璃杆扩散均匀。
4.将琼脂平板放入恒温箱中,控制温度为30°C,培养时间为24小时。
5.取出培养好的琼脂平板,观察和记录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并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记录:1.实验准备:- 依次取10 ml、20 ml、30 ml、40 ml和50 ml的细菌培养物,加入含有无菌蒸馏水的试管中,并标注不同的初始菌液。
-将各试管放置在紫外灯下辐照15分钟,杀灭细菌。
-准备好不含细菌的琼脂平板。
2.实验操作:-将不同初始菌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用铂丝或玻璃杆扩散均匀。
-将琼脂平板放入恒温箱中,控制温度为30°C,培养时间为24小时。
3.实验结果:实验组1(10 ml菌液):-菌落的形态:圆形,表面平整。
-菌落的颜色:淡黄色。
- 菌落的大小:直径约为1-2 mm。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短小的杆菌。
实验组2(20 ml菌液):-菌落的形态:圆形,表面稍微凹陷。
-菌落的颜色:淡黄色。
- 菌落的大小:直径约为2-3 mm。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较长的杆菌。
实验组3(30 ml菌液):-菌落的形态:不规则形状,表面凹凸不平。
-菌落的颜色:深黄色。
- 菌落的大小:直径约为3-4 mm。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较长的杆菌,呈链状排列。
实验组4(40 ml菌液):-菌落的形态:不规则形状,表面凹凸不平。
初始污染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c6bc222458f5f61fb636663f.png)
1.目的验证产品初始污染菌数的试验方法。
2.范围适用于质量部门对产品初始污染菌数验证试验的检测。
3.职责质量检验人员负责执行此规程。
4.依据标准及相关文件201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二部》附录Ⅺ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GB/T19973.1-2005 《医疗器械的灭菌- 微生物学方法 - 第一部分产品中微生物数量的估计》GB15980-2009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5.试验产品6.注意事项6.1本操作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 100级的无菌操作台内进行。
操作过程应尽量避免任何可能使结果发生偏差的污染。
6.215min 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
6.3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
7.器材与试剂7.1器材35℃恒温培养箱、 23℃恒温培养箱、灭菌器、洁净工作台、无菌过滤装置、镊子、剪子、电子天平、移液器、接种环7.2稀释液、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稀释液、冲洗液配制后按说明书要求进行灭菌。
pH 7.0无菌氯化钠溶液—蛋白胨缓冲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
7.3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营养肉汤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8.计数方法的验证试验当建立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测定。
若产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验证。
验证时,按供试液的制备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所规定的方法及下列要求进行。
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应逐一进行验证。
8.1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 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 B26 003 〕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 CMCC B 11 102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CMCC B 63 501 〕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 CMCC F 98 001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CMCC F98 003 〕8.2菌液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0-35 ℃培养 18-24 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3-28 ℃培养 24-48小时。
初始污染菌检验规程
![初始污染菌检验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b61852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2.png)
初始污染菌检验规程
背景介绍:
在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初始污染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初始污染菌指的是
空气、水、试剂或其他材料中存在的微生物。
检验规程的制定能够帮助实验室准确检测和控制初始污染菌的存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标准:
初始污染菌检验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例如《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中
对于实验室环境洁净度的规定。
检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严格按照检验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步骤:
1.准备工作:检验前应检查所需试剂、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全,确保实
验室环境干净整洁。
2.取样:根据检验对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取样方法,避免外界污染
的介入。
3.样品处理: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过滤、稀释等,以便得到合适
的实验样品。
4.培养: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并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5.检测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或进行生物学、生化
等相关检测,确定是否存在初始污染菌。
6.记录结果:将检验结果详细记录,包括检测方法、结果数据、存在
问题等,便于回顾和分析。
结论与建议:
初始污染菌检验是确保实验室环境洁净度和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在检
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保持实验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初始污染菌的监测和控制,不断优化检验方法,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实验室的质量与信誉。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acb2dd12e518964bcf847cb5.png)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产品名称: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江西狼和医疗器械股份限有限公司目录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2.验证目的3.职责与验证申请4.验证依据5.验证计划6.验证内容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初始污染菌的数量可以反映出车间环境卫生的清洁度,与产品灭菌工艺、成品热原及内毒素有直接关系,故而要对其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其有效性及检测准确性,从而优化产品灭菌工艺及控制产品热原及内毒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计数用培养基的适用性。
3.职责与验证申请:质量管理部提供检测项目方案、接收标准、评价等级及相关实验。
生产技术部负责按验证方案生产相关样品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申请表4.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5.验证计划:实验操作人员确认;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器材的确认;产品取样及方法确认。
6.验证内容:菌种和菌液制备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菌液制备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3天,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加人35 ml %(ml/ml) 聚山梨酯80的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 (ml/ml)聚山梨醋80的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lml孢子数量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验方法
![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e1d7748762caaedc33d459.png)
文件编号
WI-03-23
版号
A.0
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验方法
页次
1/4
生效日期
2020/01/02
1•目的
制订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验方法,对从事测试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规范检 验方法及操作。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灭菌前染菌量的检测。
3.职责
质检部对本检验方法实施负责。
4.4.2无菌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的制备:
a.配制:称取9.0g氯化钠加入蒸馏水溶解使成1000ml。
b.分装:分装于试管中,装量不得超过试管容量的2/3,盖上硅胶塞,包好。
c.灭菌:121C20分钟高压灭菌。
4.4.3器具灭菌:
与供试液接触的所有器具(手术剪刀,培养皿、刻度吸管、试管(带硅胶塞)等)应
按下述方法灭菌:置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内121C20分钟高压灭菌,或置于电
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160C2小时干热灭菌。
4.4.4样品的抽取
4.4.4.1样品数量及要求
被检样品同一产品同一批次分别随机抽取10套(件)灭菌前产品作为检验样品,
样品小包装不得破损,检验前不得开启;被检样品当天抽样当天检测,特殊情况 不能当天完成检测的,应在检测当日重新取样,之前抽取样品作废。
4.程序
4.1仪器
分析天平、干燥箱、净化工 培养箱
4.2器具
烧杯、量筒、三角瓶(带硅胶塞)、试管(带硅胶塞)、酒精灯、手术剪刀、培养皿、 刻度吸管
4.3培养基、试剂:
营养琼脂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
4.4试验前的准备
4.4.1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按产品说明书进行配制、灭菌,供细菌培养记数用。
初始污染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初始污染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2f03ec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6.png)
初始污染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验及分析标准操作规程。
2 责任:质量检验人员负责执行此规程。
3 范围:适用于未灭菌产品初始污染菌数验证试验的检测分析。
4 内容:初始污染菌检测器材与试剂器材(1)生化培养箱、霉菌培养箱(2)立式灭菌柜(3)超净工作台(4)无菌过滤装置(5)无菌镊子、无菌剪子(6)电子天平(7)移液器(8)接种环稀释液、冲洗液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检验方法:平皿法供试液的制备供试品是纱布可用无菌手续称取10g,放入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充分振荡后取样。
作为1:10的供试液。
供试液10倍递减稀释。
供试品是液体取样10ml加至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充分振荡后取样。
作为1:10的供试液。
供试液10倍递减稀释。
供试液操作方法每个稀释级各吸取1ml至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中,注入15~20ml温度不超过45℃的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匀,凝固,倒置培养。
每个稀释级注2个平皿。
阴性对照取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ml,置无菌平皿中,注入培养基,凝固,倒置培养。
每种计数用的培养基各制备2个平板,均不得有菌生长。
培养条件将已经凝固的平板倒置于37℃培养箱中,一般培养48±2h。
计数将平板置菌落计数器或从平板的背面直接以肉眼用标记笔点计,以投射光衬以暗色背景,仔细观察,计数。
必要时可以借助于放大镜、菌落计数器。
菌落计数基本规则①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级作为报告菌落数测定范围。
如只有1个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则将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②如有两个相邻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则先计算两稀释级菌落数的比值。
高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稀释倍数比值=————————————————————低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稀释倍数当比值≤2时,则以2个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均值报告。
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规程
![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7d4a5e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d.png)
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规程方法:每个培养皿上菌落数超过300个,以最近的一个稀释级计数。
每个培养皿上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以最近的两个稀释级计数,如最近的两个稀释级计数相差大于10倍,则应重新进行稀释。
4.6.3结果判定:若每个培养皿上菌落数均小于规定标准,则样品合格;若有一定数量的培养皿上菌落数超过规定标准,则进行进一步检验。
若进一步检验结果仍然超过规定标准,则样品不合格。
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规程目的:本规程的目的是为了测定样品细菌总数,以判断样品细菌污染的程度,并评估生产单位的卫生状况,为下一步的灭菌提供参考依据。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消毒灭菌前的产品和洁净车间。
作业条件:1.无菌检测需要在洁净度为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超净台及工作台面必须进行洁净度验证。
作业方法与步骤:1.制作营养琼脂培养基,并按要求培养16-18小时后,检查无菌生长方可使用。
2.进行无菌室洁净度验证。
3.进行产品采集与样品处理,制备供试液。
4.进行供试液的10倍递减稀释。
5.进行接种检验。
6.进行培养。
结果与判定:1.计数方法:每个培养皿上菌落数超过300个,以最近的一个稀释级计数。
每个培养皿上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以最近的两个稀释级计数,如最近的两个稀释级计数相差大于10倍,则应重新进行稀释。
2.结果判定:若每个培养皿上菌落数均小于规定标准,则样品合格;若有一定数量的培养皿上菌落数超过规定标准,则进行进一步检验。
若进一步检验结果仍然超过规定标准,则样品不合格。
菌落计数是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进行菌落计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基本规则。
首先,不宜采用菌落层片状生长的平板。
其次,计数符合要求的平板上的菌落,按照公式计算结果。
具体而言,菌数除以每件次(或g)的重量,等于件次或重量(g)。
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级作为报告菌落数测定范围。
如果只有一个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则将该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进行报告。
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验方法
![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fbc9a885022aaea998f0f65.png)
文件编号
版号
A.0
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验方法
页次
生效日期
2020/01/02
1.目的
制订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验方法,对从事测试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规范检验方法及操作。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灭菌前染菌量的检测。
3.职责
质检部对本检验方法实施负责。
4.程序
4.1仪器
分析天平、干燥箱、净化工作台、压力蒸汽消毒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生化低温培养箱
6.5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操作规程
6.6净化工作台操作规程
7.参考文件
7.1《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 15979-2002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菌落总数≤100cfu/g。
4.6.2阴性对照试验平板有菌生长,供试品的检验无效。
5.相关记录及保存:
5.1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验记录QP27-QR-17
5.2质检部保管5年。
6.相关操作规程
6.1电子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6.2电热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
6.3电热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
6.4生化低温培养箱操作规程
4.5.4.2结果报告
菌落呈片状生长的平板不宜采用;计数符合要求的平板上的菌落,按式(B1)计算结果:
式中:X1――细菌菌落总数,cfu/g或cfu/mL;
A――5块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总数;
K――稀释度。
当菌落数在100以内,按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
如果样品菌落总≥20数进行复检和结果报告。
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版号
A.0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76007c1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1.png)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背景在生命科学领域,微生物污染在实验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不仅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会影响重要的生产过程。
因此,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必须开发出一种可靠的方法来验证实验室中的物品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来验证初始污染菌。
必备材料•无菌纯水•Tryptic Soy Broth(TSB)•青霉素和链霉素组合液•离心管•移液器•微量移液器步骤步骤一:制备TSB培养基取适量的TSB培养基,按照说明书的指示加入适量的无菌纯水,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混合并调整pH值至7.2-7.4。
步骤二:检查无菌水和青霉素和链霉素组合液的无菌性取适量的无菌纯水和青霉素和链霉素组合液,并在15ml的离心管中进行热处理。
在121℃下进行30分钟烘烤。
热处理之后,检查管子是否依然无菌。
步骤三:制备初始污染菌样品选取一种已知的细菌菌株,并放入无菌纯水的250ml Erlenmeyer三角瓶中,密封好瓶口,并在温育箱中以37℃的恒温培养24小时,制备出初始污染菌样品。
步骤四:制备验证菌液取一定量的TSB培养基,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组合液(最终浓度为10ug/ml),并进行热处理,待培养基冷却后,取一定量的初始污染菌样品用微量移液器加入到青霉素和链霉素培养基中,制备出验证菌液。
步骤五:分配验证菌液将验证菌液分别加入到无菌纯水的离心管中,接种量为1ml、0.1ml、0.01ml、0.001ml、0.0001ml等不同容量,序列号编好,每种容量配制三个重复。
这些离心管可在30℃下进行24小时的培养,检查有无微生物的生长。
步骤六:观察结果观察离心管培养基中有无微生物的生长。
如果所有序列号中均无微生物的生长,即可认为实验室物品无微生物污染,反之则有微生物污染。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可以有效地检查实验室物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它易于操作,实验过程简单明了,并且针对不同容量的接种进行了细致的设计,以检查有无微生物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产品名称: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江西狼和医疗器械股份限有限公司目录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2.验证目的3.职责与验证申请4.验证依据5.验证计划6.验证内容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初始污染菌的数量可以反映出车间环境卫生的清洁度,与产品灭菌工艺、成品热原及内毒素有直接关系,故而要对其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其有效性及检测准确性,从而优化产品灭菌工艺及控制产品热原及内毒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计数用培养基的适用性。
3.职责与验证申请:3.1质量管理部提供检测项目方案、接收标准、评价等级及相关实验。
3.2生产技术部负责按验证方案生产相关样品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申请表4.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5.验证计划:5.1实验操作人员确认;5.2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器材的确认;5.3产品取样及方法确认。
6.验证内容:6.1菌种和菌液制备6.1.1 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3天,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加人3〜5 ml 0.05%(ml/ml) 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05% (ml/ml)聚山梨醋80的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lml孢子数量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菌悬液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 ℃在24h 内使用。
黑曲霉孢子悬液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用。
6.2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分别取1ml的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菌悬液,接种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管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
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在30-35℃,培养不超过3天;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在20-25℃,培养不超过5天。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 管或2 个平皿。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分别取1ml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菌悬液,接种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在20-25℃,培养不超过5天。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 管或2 个平皿。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0.5-2 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6.3计数方法验证洗脱液用0.9%的灭菌生理盐水,检品液制备在10000级环境中进行。
6.3.2 接种和稀释按下列要求进行供试液的接种和稀释,制备微生物回收试验用供试液。
所加菌液的体积应不超过供试液体积的1%。
为确认供试品中的微生物能被充分检出,首先应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1)试验组取上述制备好的供试液,加入试验菌液,混匀,使每1ml供试液或每张滤膜所滤过的供试液中含菌量不大于100cfu。
(2)供试品对照组取制备好的供试液, 以稀释液代替菌液同试验组操作。
(3)菌液对照组取不含中和剂及灭活剂的相应稀释液替代供试液,按试验组操作加入试验菌液并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
若因供试品抗菌活性或溶解性较差的原因导致无法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供试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如果供试品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无法以其他方法消除,供试液可经过中和、稀释或薄膜过滤处理后再加入试验菌悬液进行方法适应性试验。
6.3.3 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供试液接种后,按下列“微生物回收”规定的方法进行微生物计数。
若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小于菌液对照组菌数值的50%,可采用下述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
⑴增加稀释液或培养基体积。
⑵加入适宜的中和剂或灭活剂。
6.3.4 微生物的回收按照6.2的计数培养基所用的试验菌逐一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回收试验采用平皿法和薄膜过滤法。
平皿法--倾注法取6个直径90mm 的无菌平皿。
2个分别注入照上述“试验组”制备的供试液1ml;2个分别注入照上述“供试品对照组”制备的供试液1ml;2个分别注入照上述“菌液对照组”制备的供试液1ml。
每个平皿注入15~20ml 温度不超过45℃熔化的胰酪大豆胨琼脂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混匀,凝固,倒置培养。
计算各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
薄膜过滤法薄膜过滤法所采用的滤膜孔径应不大于 0.45μm,直径一般为50mm,若采用其他直径的滤膜,冲洗量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选择滤膜材质时应保证供试品及其溶剂不影响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
滤器及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
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
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一般为100ml。
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以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
取照上述“试验组”、“供试品对照组”和“菌液对照组”制备的供试液适量(一般取相当于1g、1ml 或10cm2 的供试品, 若供试品中所含的菌数较多时,供试液可酌情减量),加至适量的稀释液中,混匀,过滤。
用适量的冲洗液冲洗滤膜。
每株试验菌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
若测定需氧菌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若测定霉菌和酵母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报告报告编号:报告时间:目录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报告1、目的2、概述3、测试方法与试验结果4、结论5、重新验证条件1.目的: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计数用培养基的适用性,从而验证现在使用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是否准确合格。
2.概述:产品型号为26型:批号为:3.测试方法及检验结果:3.1实验设备及器材:该实验使用仪器及器具主要有:灭菌移液管及移液枪吸嘴、无菌小泵管、培养皿、小型蠕动泵、薄膜过滤器、灭菌锅、百级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电子天平、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
3.2使用材料及菌种: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对照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对照培养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种购买单位均为微生物种质资源库)。
3.3菌液制备: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3天,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 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加人3〜5 ml 0.05%(ml/ml) 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05% (ml/ml)聚山梨醋80的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lml孢子数量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菌悬液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 ℃在24h 内使用。
黑曲霉孢子悬液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用。
3.4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分别取1ml的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菌悬液,接种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管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
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在30-35℃,培养不超过3天;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在20-25℃,培养不超过5天。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 管或2 个平皿。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分别取1ml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菌悬液,接种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在20-25℃,培养不超过5天。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 管或2 个平皿。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0.5-2 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表13.5计数方法验证洗脱液用0.9%的灭菌生理盐水,检品液制备在10000级环境中进行。
3.5.2 接种和稀释按下列要求进行供试液的接种和稀释,制备微生物回收试验用供试液。
所加菌液的体积应不超过供试液体积的1%。
为确认供试品中的微生物能被充分检出,首先应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1)试验组取上述制备好的供试液,加入试验菌液,混匀,使每1ml供试液或每张滤膜所滤过的供试液中含菌量不大于100cfu。
(2)供试品对照组取制备好的供试液, 以稀释液代替菌液同试验组操作。
(3)菌液对照组取不含中和剂及灭活剂的相应稀释液替代供试液,按试验组操作加入试验菌液并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
若因供试品抗菌活性或溶解性较差的原因导致无法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供试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如果供试品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无法以其他方法消除,供试液可经过中和、稀释或薄膜过滤处理后再加入试验菌悬液进行方法适应性试验。
3.5.3 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供试液接种后,按下列“微生物回收”规定的方法进行微生物计数。
若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小于菌液对照组菌数值的50%,可采用下述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
⑴增加稀释液或培养基体积。
⑵加入适宜的中和剂或灭活剂。
3.5.4 微生物的回收按照6.2的计数培养基所用的试验菌逐一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回收试验采用平皿法和薄膜过滤法。
平皿法--倾注法取6个直径90mm 的无菌平皿。
2个分别注入照上述“试验组”制备的供试液1ml;2个分别注入照上述“供试品对照组”制备的供试液1ml;2个分别注入照上述“菌液对照组”制备的供试液1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