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6文言文阅读解读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6文言文阅读解读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

主标题:解读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副标题:寻找标志是文言断句的捷径,虚词就是最好的标志。

关键词:虚词,断句,标志难度:4重要程度:5内容:一、利用“之”、“乎”、“者”、“也”、“已”、“焉”、“哉”来断句。

这些词语是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富有代表性的虚词,在阅读理解时可作为停顿的明显标志。

见到这些虚词,大多在句子停顿的后面断句。

“之”与断句。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如: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

成然之。

(《促织》)代事,作宾语。

2、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如: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乎”与断句。

用作语气助词。

1、(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如: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3)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如: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以上都是根据句末语气断句。

“者”与断句。

作为助词,可以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

(《五蠹》)“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

如: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五蠹》)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也”与断句。

语气助词。

经常用在句末: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2、表示肯定语气的,如: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左忠毅公逸事》)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4、表示感叹语气的,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也有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高考文言文试题一向被大家认为是最稳定的题型,选文单一、题型固定、知识点如一,但从2021年开始逐渐在选文、命题上出现了改变,而今年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试题的变化更大。

所以在这里针对今年高考乙卷文言文试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备考建议。

一、选文的变化在选文上,今年全国乙卷相较以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材料节选自《说苑·贵德》,此次选文不再是以往的人物传记、纪事本末体,而是选取了西汉刘向的《说苑》。

这是一次全新的开启,体现明显的创新性,有益于拓宽考生的阅读视野,指引他们欣赏、鉴别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作品,从而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

1.在文本呈现形式上,试题材料选择原文中的不同段落,删减组合成“篇”,在逻辑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并且将阅读材料设置了五段,每一段分别代表一个论述要点,明显不同于以往高考文言文材料仅仅设置一段的形式,这也正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考试材料的选择与组合角度的多样性。

2.在文本结构上,不同于前几年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某一传主的生平经历形式,而是先后选取了魏武侯、武王、景公与晋平公这几位主人公的事情组合成篇,同时删去了其中晏子请景公喝酒时要求饮酒的器具崭新、齐桓公北伐山戎氏、景公探爵鷇等事件,一个人物对应一个事件,文本结构层次一目了然。

3.在表达方式上,以往高考文言文选文侧重于叙事,主要叙述主人公的所作所为,而此次选文以记述众人言行为主,即以议论为主。

第一段出示了评论性的语句,讲述圣人对于百姓的作用。

第二段出示了魏武侯感叹江山险固是国家之宝,而吴起则表明国家之宝在于德政。

第三段出示了武王询问群臣如何处置殷商的官员、民众,太公、邵公、周公先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四段出示了景公令官吏供养穷困的老人,晏子肯定其做法。

第五段出示了晋平公计划在春天修筑游观台,而叔向进言不可。

可见今年选文以记录人物对话为主,围绕一件事情提出各自的观点。

双文本文言文主观题备考策略

双文本文言文主观题备考策略

双文本文言文主观题备考策略备考文言文主观题是中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双文本文言文主观题备考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答水平。

本文将介绍几种备考策略,供学生们参考。

一、阅读材料的理解1.全面了解背景知识:在阅读双文本文言文题目前,学生应该全面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时代背景、历史事件、文化内涵等。

这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2.划分段落结构:学生在阅读文言文题目时,可以通过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来帮助理解。

对于每个段落,可以总结主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注重细节,捕捉重点:在阅读双文本文言文题目时,学生需要注重细节,捕捉重点。

这有助于学生找到文章的重要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同时,理解细节对于解答书面表达和作文题目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记忆和运用名句1.记忆经典名句:文言文中常常有许多经典名句,学生可以通过背诵和记忆这些名句。

掌握这些名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也可以在作答时运用,提升文笔。

2.灵活运用名句: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积累使用名句的经验。

可以通过模仿写作,灵活运用名句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要注意运用恰当的名句,不要生搬硬套,以免表达不准确。

三、多练习1.阅读经典文言文:备考文言文主观题时,学生需要多读经典文言文,尤其是古代名著和经典文章。

这些文章语言精妙,思想深刻,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2.做题训练:备考时,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双文本文言文题目训练。

可以通过查找历年的模拟试题、真题进行练习。

同时,还可以多参加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备考成果。

四、积累写作经验1.写作练习:备考文言文主观题时,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

可以选择一些题目进行写作练习,注意结合语句的准确性和通顺性,锻炼自己的文笔和表达能力。

2.修改与反思:做完写作练习后,学生需要仔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反思。

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寻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也要认真探讨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

【高考备考策略】文言文复习备考最有效的6种方法

【高考备考策略】文言文复习备考最有效的6种方法

【高考备考策略】文言文复习备考最有效的6种方法一、高考语文文言文主旨把握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

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

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二、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

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

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

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6文言文阅读文言判断句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6文言文阅读文言判断句

主标题:文言判断句副:判断句必定有翻出判断“是”。

关:文言句式,判断句,是度: 4重要程度: 5内容:【观点点】文言判断句【定】判断句是事物的性、状况、事物之的关系作出必定或否认判断的句子。

【重要特色】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色不是用判断“是”,而常常以名或名性短直接充任,用以主行判断。

白文一律要加上判断。

【型】(1)一般判断句(2)略判断句(3)特别判断句【观点点】一般判断句【定】一般判断句就是有志,易辨的判断句。

【型】 1.在主后加“者”表示停;在后加“也”,表示必定气;典型的“⋯⋯者⋯⋯也”句式;“⋯⋯者也” 。

【例】(1)粟者,民之所种。

(《粟疏》).[ 文:粟是公众栽种的。

](2)此攻之法也.。

(《子· 攻》)[ 文:是用略攻的方法。

](3)廉者,之良将也。

(《史·廉列》)..[文:廉是国的名将。

](4)晏,之辞者也。

(《晏子使楚》)..[ 文:晏是国擅长辞令的人。

]【型】 2.副兼表判断,把副的原出并上判断。

【重要特色】用“乃” 、“ ”、“即”、“皆”、“必”、“固”、“ ”、“本”、“亦”、“素”等副表判断,兼增强语气。

【实例】(1)此乃信因此去也。

(《史记·淮阴侯传记》).[ 译文:这即是韩信走开的原由。

](2)且相如素.贱人。

(《廉蔺传记》)[译文:何况,蔺相如原来是地位低下的人。

](3)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左传·襄公八年》)..[ 译文:不是他们的父亲、兄长,即是他们的儿子、弟弟。

]【种类】 3.动词“为”、“ 是”表判断。

此中“是”表判断,此义出现较晚,也比较少见。

【实例】(1)余为伯鯈,余而祖也 .( 《左传·宣公三年》).[ 译文:我是伯鯈,我是你的先人。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译文:知道它就认可知道它,不知道就认可不知道,这即是真实的知。

]【种类】 4.语气词“惟”(“维”)表判断,可照常译为语气词,也可译为判断词,或许二者联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回顾1.1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解释文言文的定义分析文言文的特点:简洁、典雅、古朴1.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学习如何抓住文言文的主题思想1.3 文言文的词汇与语法复习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与短语掌握文言文的句式与语法结构第二章:文言文阅读技巧训练2.1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与虚词学习识别文言文中的实词与虚词掌握实词与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2.2 把握文言文中的句式与句型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倒装、被动、判断等掌握句型转换的方法与技巧2.3 推断文言文中的隐含意义学习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与句意培养对文言文隐含意义的敏感度第三章:文言文阅读实践3.1 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分析与解读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练习解题技巧与策略3.2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选取适合高考水平的文言文篇目进行阅读练习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阅读理解题目3.3 阅读理解题型训练分析与解读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型练习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第四章:文言文翻译技巧4.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准确传达文言文的原意与风格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4.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学习直译与意译的方法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技巧与策略4.3 文言文翻译实践练习将文言文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提高文言文翻译的速度与准确性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模拟测试5.1 模拟测试的目的与作用通过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成果提高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信心与能力5.2 完成模拟测试题目的步骤掌握模拟测试题目的解题步骤与策略培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文言文阅读的能力5.3 分析与反思模拟测试的结果分析模拟测试中的错误与不足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与策略第六章: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6.1 题型分类与特点分析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的分类理解不同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6.2 题目解析与答题策略学习如何解析不同题型的问题掌握文言文阅读题目的答题策略6.3 历年高考题型回顾回顾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题型趋势和应对方法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7.1 理解文章大意培养快速把握文言文文章大意的技巧练习通过阅读抓住文章核心思想7.2 分析文章结构学习分析文言文文章结构的方法掌握从文章结构中获取信息的技巧7.3 评价文章观点与表达培养评价文言文文章观点的能力练习分析文章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第八章: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提升8.1 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了解文言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理解深度8.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习文言文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提高在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和运用跨文化交际的能力8.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培养对文言文文学价值的鉴赏能力学习从文学角度分析和欣赏文言文第九章: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9.1 制定复习计划制定适合个人情况的文言文阅读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任务9.2 强化薄弱环节分析自己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和复习9.3 定期自我检测定期进行自我检测,检验复习效果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和方法第十章:文言文阅读考前冲刺10.1 模拟考试训练进行全真模拟考试训练适应考试环境和时间压力10.2 考前心理调节学习考前心理调节技巧10.3 考前复习要点梳理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关注考试大纲的变化和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6.1 题型分类与特点6.2 题目解析与答题策略6.3 历年高考题型回顾重点和难点解析:历年高考题型的回顾和分析,以及对题型趋势的把握,这对于备考非常重要。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6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的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6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的技巧

主标题:文言断句的技巧副标题:文言断句,方法很重要;掌握了这些技巧,断句不再难。

关键词:断句,技巧,文言难度:4重要程度:5内容: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 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断句的基本方法:1.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中考语文出题率高的文言文

中考语文出题率高的文言文

中考语文出题率高的文言文
中考语文中,文言文阅读是一个相对较难且占分比重大的部分。

根据多年的考试经验和分析,有几篇文言文经常出现在中考试卷中,被视为热点和典型的考查内容。

这些文言文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楚辞》、《史记》、《资治通鉴》等。

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考生来说,提前掌握这些重点文言文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更好地备考文言文部分,考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深入理解文化背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

因此,了解文言文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2. 多读经典:除了上述提到的常考文言文,考生还应该广泛阅读其他经典的文言文作品,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做题技巧:在做文言文阅读题时,可以先快速浏览全文,然后划出难字,疏通文意;再结合题目进行深入的解读。

此外,学会“五步鉴赏法”也是一个有效的答
题技巧。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策略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策略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策略作者:***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24年第01期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的变化吸引了广大师生的关注,根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对2023年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解析,可以梳理出四个变化:一是从选材来看,变以往侧重人物传记文本,为史料杂文、诸子散文,文本体裁及内容更具有灵活性;变以往单一文本为复合文本,创设更加复杂的语言情境,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

二是从题型来看,断句题变客观题为主观题,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理解来断句,题目得分有0分、1分、2分、3分4个等级,区分度提高的同时更为客观地体现考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差异。

三是从文本理解来看,第11题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与统编教材内容衔接,侧重于考生对具体文本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四是从学科素养来看,突出对考生思维品质和思考过程的考查。

综合以上对2023年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分析,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理解倾向于依文命题,随文设题,真正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较好地避免了形成固化的答题套路。

这也提醒我们在专题复习备考中把握备考方向,立足文本,注重理解,因此要多在读懂、读通、读明、读深等方面下功夫,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关键能力,提升复习效率。

一、讀懂语境对任何文本的理解都不能脱离具体语言环境,否则难免会曲解文本的本意初衷。

因此,做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时,或精读局部语境,或把握整体语境,力求贴近文本意思,准确理解。

像断句题、词语理解题、翻译题是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目,能够读懂局部语境将有助于理解和作答。

(一)断句题2023年新高考Ⅰ卷: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断句题综合考查考生实词的理解、句式的运用、文意的把握以及文言语感等文言文理解力。

2023年高考断句是主观题,可以通过断句常见技巧,如固定句式“岂……哉”来推断,但又不能完全遵循以往的解题思路,通过排除选项判断正误,而是要将题目中的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上下文的意思后再作出判断。

【语文】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

【语文】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

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考点一五类文言实词一、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一般地说,词语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鄙”。

“鄙”原意为“边邑”,边境自然“偏远”,地处偏远之人,自然“见识浅薄”,“见识浅薄”自然会被人“看不起”,从而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辞,如“鄙人”。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

我们可以从理解词的本义入手。

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其他的义项。

二、古今异义古代汉语中的实词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少量的词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的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例如:“布衣”的古义:平民。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现代汉语中“布衣”的意义:用布做的衣服。

我们把古代汉语中这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称为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扩大了,这种现象叫词义扩大。

如“皮”,本义指“兽皮”,现指“植物动物表面的一层组织”,如“树皮”等。

有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的,如“甘”,本义是“美”“甜”,现在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

由只表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整体的,如“秋”,泛指“秋天”,后扩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由专名扩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

(二)词义缩小词义缩小,是指词的古义表示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

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三)词义转移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一种对象转移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转移。

双文本文言文主观题备考策略

双文本文言文主观题备考策略

双文本文言文主观题备考策略
双文本文言文主观题备考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教材,打好基础: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文言文教材的掌握,尤其是其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知识。

同时,要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多读多练,提高能力:备考过程中,要多读一些文言文,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要多做一些文言文练习题,通过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掌握技巧,规范答题:在备考过程中,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如如何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如何分析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如何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等。

同时,要注意规范答题,按照要求进行作答,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关注细节,认真审题:在作答主观题时,要认真审题,关注细节,避免因为疏忽而失分。

同时,要注意对题目中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积累素材,丰富内容: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积累素材,包括历史事件、文化传统、人物传记等。

这些素材的积累可以丰富自己的答题内容,提高答案的质量和深度。

总之,双文本文言文主观题备考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阅读和解题能力的提高、答题技巧的掌握、细节的关注以及素材的积
累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双文本文言文主观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总结一下前三道题都有哪些错误类型。

同样,其他试题也都存在规律,在最后复习阶段,考生应不断思考、总结规律。

对于课外阅读的复习,应养成与课内阅读相联系的习惯,即学在课内,考在课外;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

比如:2009年中考试题——《心灵折旧费》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我的叔叔于勒》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就如出一辙。

考生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只读教材是不够的,一定要广泛涉猎,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只会死读书也不行,一定要在语文学习中多实践、多体验,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备考策略四:为作文积累素材赵宏国表示,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其作用不言而喻,在复习中考生应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淀:素材积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生应该关注和留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活素材: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谊;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关注现实生活热点;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中学生常涉及的议论角度;历史及当今名人的典型故事等。

情感积淀。

“人间真情最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考生应该蕴蓄以下“五情”:亲情、友情、师生情、乡土情、爱国情。

文化积淀。

“文化底蕴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考生应注意积累以下内容:课文名篇、经典名著、名人传记、文化散文、鲜活时文、睿智心语。

为了让今年参加中考的考生了解语文学科命题方向,采取科学方法备考,28日,记者对2019年、2009年带出两届中考状元的哈市第49中学教学副校长赵宏国进行了采访。

赵宏国是省级教学能手、哈市中考命题预备人员、市级骨干教师、哈市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

他参与了2009年哈市中考语文阅卷工作,是语文学科的题长。

赵宏国所带学生刘天睿是2009年哈市中考状元,同时也是哈市中考语文学科第一名。

变化一:课内文言文阅读由11篇增至12篇据赵宏国介绍,哈市今年的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与2009年的考试说明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只在细微处略有调整:首先,课内文言文阅读篇目从2009年的11篇增至12篇,新增《口技》;其次,古诗文背诵篇目仍为35篇,但部分篇目有所改变。

新课标高考文言文阅读翻译备考策略

新课标高考文言文阅读翻译备考策略

新课标高考文言文阅读翻译备考策略【摘要】近年来高考加大了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的考查力度,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翻译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只要把握好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得分点,翻译时就能游刃有余。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备考策略近年来,高考加大了对文言文考查的难度,由以往的5分增加到8分甚至10分。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

纵观近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翻译题,我们还是能找到文言文阅读翻译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的。

命题人在题型的设置上有一定的用意(即设置了得分点),我们只要把握好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得分点,翻译时就能游刃有余。

那么,如何把握好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得分点呢?一、析词义文言文阅读翻译题,往往在一些重点字词上设置障碍。

所谓重点字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

主要是重点实词。

实词是高考语文测试的重要内容。

《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句子中重点字词是翻译的难点,也是高考考查的得分点。

重点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

翻译时首先要联系全文,特别要结合语法特点、上下语境仔细推敲,因为文言文中的词,孤立地看,一词一义的情形很少,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

然而它“在文中的含义”即在特定的语境里,其含义却是唯一的。

一个词一旦进入了这特定的语言环境,就只能表示一个意思,而这个特定的意思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

因此我们要在重点字词上多下工夫,多用心分析,翻译时就能更游刃有余。

二、悟文意我们知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

因此,阅读翻译文言文词、句,就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先读懂全文,了解大意,然后根据上下文意推断并悟出词句的具体意思。

从宏观上,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敲判定悟出要求翻译的句子的整体意义,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要求来翻译。

【答题策略】高考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答题策略

【答题策略】高考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答题策略

【答题策略】高考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答题策略考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答题策略(一)断句题①通读文段,了解大意断句前应先阅读文言文片段,弄清楚文言文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在通读的时候应该注意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

②巧抓标志,利用谓语通过第一步,将能断的先断开,化大为小,缩小思考范围,再集中精力通过抓关键点分析难断的句子。

具体来说,关键点有两个:一是词语,二是句子。

1.标志性词语一般要在前面停顿的5类词敬谦词:君、公、卿、夫子、臣、愚等等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如吾、余、尔、汝、斯、彼等等发语词:夫、惟、且、盖等等关联词:至若、苟、虽、纵、向使、若夫、至于等等疑问词:何、谁、孰、安、胡、岂等等一般要在后面停顿的2类词语气助词:也、乎、哉、耶、焉、对话词:曰、道、言、云或在前停顿或在后停顿的词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名、爵名、书名、庙号、年号、度量单位、典章制度等等,从语法的角度判断它们是做主语还是宾语,主语在前停顿,宾语在后停顿一般在其前后都要停顿的词句首感叹词:呜呼、嗟乎、噫嘻、悲夫等等2.谓语成分(动词、形容词)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的词),断句时,可以先找到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面的宾语等来判定语句的停顿点。

3.标志性词语(1)固定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如“……者……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 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 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 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 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
文言文阅读现状 01 文言文命题研究 02
文言文考点解析 03 文言文复习建议 04
CONTENTS
目 录
一、文言文阅读现状
读文有障碍,做题成效低
1. 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文言文阅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没有得到重 视,多数学生有“谈古色变”之感。
2. 学生学习文言文目的单一。只是为了中考,急于求成,不能真正提 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 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 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2、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通过事件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 好恶,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
方法
例句
人物语言 言为心声,语言最容易看出人物的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性格特点。
陈胜是胸怀大志,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农民起义领袖。
行为动作 行为动作容易暴露人物自身特点, 主要表现在细节上。
“信”指忠于原文,准确无误; “达”指语意流畅,语言顺畅; “雅”指语言优美,富有文采。
(4)文言文翻译步骤:
圈画重点词语,逐一解释; 关注特殊句式,准确翻译; 合理串词成句,调整润色; 回归原文核对,规范答题。
考点三:理解主要内容——课内阅读
1. 河南近五年中考考题分析
年份
篇目
考查题目
2015 2016 2017 2018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再”和 “三”后面省略了谓语“鼓”。
删去不需要译出的虚词和无实在意义的
删 词。
夫大国,难测也。“夫”、“也”为虚词,翻译时可删去
考点二 翻译文中句子的方法小结
(1)文言文翻译方法: 留、替、调、补、删 (2)文言文翻译原则: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3)文言文翻译标准: 信、达、雅
态、表情 表现。
怒”再到“色挠”,写出秦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其他事物、人物,或描写 他在周围事物中所产生的反响,间 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
《孙权劝学》中鲁肃与蒙论议,后结友而别,烘托吕蒙后天 努力,刻苦学习,大有长进,另人刮目相看。
3、 品析思想感情的方法
1、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的主旨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抒情句)品味 作者的思想感情。 4、紧扣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内外对 简答题:主要考查对课内外语段的综合理解 2015-2019 2-4 5年5考 比探究 与比较(这是难点)
2. 河南近五年中考命题研究
(1)考查形式: 2010年~2019年,文言文考查4道小题,共10分。分别以选择、翻 译及简答的形式考查。 (2)考查范围: 课内(2011版课标规定篇目);课外(与所选课内篇目主题相似、 内容相关或作者相关的篇目) (3)考查内容: 重点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翻译句子、课内语段的文字理解及 课内外语段对比探究等内容。 (4)命题预测 2020年河南中考依旧会沿用往年的考查形式,备考时要重点关注近 10年未考查过的篇目及2011版课标新增篇目。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二)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①,未之有 也。盖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 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③ 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取。言如蓍龟④,终身不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②操心制行:思虑行动。③孙氏:孙权。 ④言如蓍(shī)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
18.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3分) 。
3. 中考命题研究小结
理解常见实词
实词,多来源于课本
翻译文中句子
句子,难度适中
理解主要内容
文意理解、分析人物、思想感情 、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课内外对比阅读
,
[近5年均为10分]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考点四
考点一:理解常见实词
(1)通读文章,理清结构。 先疏通文意,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再理清思路,弄清人物关系,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准
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审清题干,找准方向。 看清题干要求,概括的是某一段还是整个选文内容;是用自己的话还是用原文回答,字
数有无限制等;再看分值,根据分值判断答题要点有几个。 (3)筛选信息,简要作答。 紧扣文言文答题范围的语段内容,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概括,做到答题语言简洁清晰。
二、文言文命题研究 1. 河南近五年中考文言文考情分析
考点
命 题形式
年 份 分值 考 频
选择题:
2015-2019
词语理解 (1)选出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辨析词语意思的异同
2 5年5考
翻译题: 句子翻译 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5-2019 2 5年5考
内容理解 简答题:主要从内容理解与概括、写作技巧、 2015-2019 2-3 5年5考 情感、主旨等角度考查对课内文段的理解
人物心理 人物心理会烙上个人精神品格的印 记。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小时候嗜学、勤学、 苦学的品质。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 寺夜游》)苏轼的心理活动体现他身处逆境旷达的胸怀。
外貌、神 人物的神态表情是内在心理的外在 《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的神态由开始的“不悦”到“怫然
如:2019年河南中考17题
17.语段(一)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 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分)
2019
《出师表》
语段(一)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 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 样的感情?
考查方向 内容理解 思想感情 写作手法 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考点三:理解主要内容
近几年中考考题命题角度
1
内容理解概括
(5年5考)
2
人物形象分析 (5年1考)
3
思想感情
(5年3考)
4 写作手法
(5年2考)
对所述事件、文中人物或所讲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 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相应的信息提炼和综合概括能力。
1、文意理解概括的方法
文意理解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情感、理解文句意 义。答题时学生要在准确理解句、段、篇的含义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 在联系,辨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而明确主旨。
《曹刿论战》 《马说》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 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 作为标题? 结合语段(一)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 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语段(一)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 “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 析。
语段(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 请简要分析。
例句 如:面期。 联想: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当面)
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通“返”,返回) 目似瞑,意暇甚(《狼》)(闭上眼睛)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舍弃)
语法推断法 根据词语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结构分析法 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意思推断词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约定)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白色的,清波)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 二次)
Hale Waihona Puke 以今推古法借现代汉语中合成词的词义来推断词义。 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培养)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军队)
考点二:翻译文中句子
近几年中考考题命题角度
1
重点文言实词
2
一词多义
3
古今异义
4
词类活用
5
通假字
考点一 理解常见实词的方法小结
方法
课内迁移法 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音形析义法
运用音近字通假原理,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 借汉字的形体构造与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 义或近或远的关系来推断词义。
语境分析法 把词放回句中,根据已知条件推断词义。
保留不变。
(年号、地名,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 节词。
芳草鲜美(花朵、小草、新鲜、美好)

调整词序或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 表达习惯。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宾语前置句“吾与谁归”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句“汝之不惠 甚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