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理解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理解
谢谢
二、核心内容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认为区位因素决定生产场 所,进过数学推导可以确定一个生产费用最 小点和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三个基本理论: 运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积聚指向论
1.运费指向论
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般区位因子,即假定不 存在运费以外的成本区域差异,运费是影响 工业区位的唯一因子。由运费指向形成工业 区位基本格局。 主要使用“原料指数”判断工业区位指向
工业区位论集大成者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在 《 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 》( 1909 ) 一书中,论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原 理,创建了系统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奠定 了他在工业区位理论中的地位。
二、主要概念和核心内容
韦伯提出了决定工业区位的最小成本原理, 以及一系列区位分析的概念和工具 如:区位因素、区位指向、原料指数等
按照作用和影响划分
区域性因素:影响工业企业分布于各区域的 因素,是形成工业基本格局的基础 聚集因素:导致工业集聚于特定地点的因素, 对有地域条件决定的工业区位基本格局发生 便宜作用,韦伯着重研究一般区位因素中的 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聚集三中重要的因 素对工业区位的作用
2.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
集聚的两个阶段
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 二、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地方集 中化,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分工和基础设施 共享带来集聚利益
三、评价
(一)、理论贡献 1.开创了工业区位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为代 表古典工业区为理论思想在方法上逐渐从单 个企业的相对静态、动态区位分析 2.―试图寻找工业区位移动规律的纯理论, 脱离社会制度、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普遍的区位规律”具 有开阔性和发展性特点,有很强的生命力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19世纪末,德国工业的大开展,要求人们将工厂布局在成产本钱最低点。
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工业布局问题。
韦伯在研究这些问题的根底上建立了工业区位论。
韦伯理论的根本框架是:研究运费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再研究劳动费与聚集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首先,韦伯阐述了区位三角论,然后将区位三角形一般化为区位多边形,因为一个工厂往往不止有一个原料地与一个燃料地,他假定有n个原料地、燃料地,则工厂的最优区位必须满足的条件为:上式含有假设干假设条件,主要有:〔1〕所研究的是一个匀质国家,各地生产本钱一致;〔2〕只研究一种产品的生产布局,不考虑生产的相互作用;〔3〕原料地与市场已知;〔4〕运费与重量和距离成正比。
韦伯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园地,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
韦伯将区位因子分成适用于全部工业部门的一般区位因子和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工业的特别区位因子,如湿度对纺织工业、易腐性对食品工业。
经过反复推导,确定3个一般区位因子:运费、劳动费、集聚和分散。
他将这一过程分为3个阶段:①运输区位法则;②劳动区位法则;③集聚(分散)区位法则;韦伯进一步认为,由聚集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也会对工业最优区位产生影响。
规模经济效益的产生,首先是由于工厂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利益增长,其次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利益外部经济利益亦称聚集经济效益,它是由那些在生产或分配上有着紧密联系或在布局上指向性相同的产业按的增长。
工厂规模既受一般技术经济因素影响,又受特定区位的条件影响。
衡量最有规模有两个标准:一是单位产品的生产本钱最低;二是企业总利润最大。
用这两个标精确定的最优规模是不一致的,单位产品生产本钱最低点为平均本钱最低的那一点,而总利润最大点为边际利润为零的那一点。
企业规模越大,布局越集中;反之,则布局越分散。
肯定比例与规模集中布局在拥有特定优势的区位所产生的增加效益。
这种效益是无论按何种方法将上述产业分散布局都不可能得到的。
韦伯工业区位论
原料指数=1(或区位质量=2)时,区位指向自由区位。
14
(2)考虑两个原料地和一个市场时的区位: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原料地为两个,且同市场不在一起时,
其区位图形为三角形,即区位三角形(图a);当原料地为多 个,并不同市场在一起,其区位图形为一多边形(区位多边形) (图b)
韦伯对于区位的推求,采用了力学方法,即“范力农构架”
益。利益即费用的节约。从工业区位论角度讲,即在特定区 位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可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
4
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区位因子和特殊区位因子。前
者与所有工业有关,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而 后者与特定工业有关,如空气湿度等。
在区位因子中,使工业企业向特定地点布局的区
位因子,被称为区域性因子,它们是形成企业区位 基本格局的基础。而集聚、分散等因子对地域条件 所决定的工业区位基本格局,发生偏移作用。
(图)。 15
单位运费率 是相同的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a)和区位多边形(b)
16
注意:单位运 费率相同
范力农构架(Varignnon Frame)
17
工厂区位的平面图解析
(资料来源:Getis A, Getis J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The Land and the People. USA: Wm.C.Brown Communications Inc,1995.190)
2
韦伯假定了完全竞争条件,产品价格固定不变,
工业活动的区位选择取决于生产成本。如何找出工
业区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 的理想区位,是工业区位论的核心内容。
3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一) 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工业区位论》[德]阿尔弗雷德韦伯著读后感
在阅读《工业区位论》这部著作时,我被阿尔弗雷德·韦伯的深厚经济学功底和前瞻性思维所折服。这部作品不仅深刻地阐述了工业区位选择的理论基础,还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此,我想从主题、情节、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作者意图等方面,谈谈我对这部作品的个人感受和反应。
首先,从主题的角度看,《工业区位论》深入探讨了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书中提到:“工业区位的选择是工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生产成本的高低和运输成本的多少。”这一观点使我深刻认识到,工业区位选择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变化,灵活调整工业区位,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从情节的角度看,《工业区位论》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阐述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这使我受益匪浅,对工业区位选择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也被韦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所感染。这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学者,需要不断探索、严谨治学,以推动学术的发展。
此外,从角色的角度看,《工业区位论》的主要角色是工业区位选择理论和实践。通过这一角色的演绎,韦伯向我们展示了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对工业区位选择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我对韦伯的敬意油然而生,因为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分析工业发展的独特视角。
韦伯工业区位论名词解释
韦伯工业区位论名词解释1. 引言韦伯工业区位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提出的一个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工业区位的形成和发展。
该理论主要探讨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对韦伯工业区位论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概念2.1 工业区位选择动因根据韦伯,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受到以下三个动因的影响:•地理条件:地理位置、气候、交通运输等地理条件对于工业区位选择至关重要。
靠近原材料和市场的地点更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水平、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也会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人口密集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吸引了许多制造企业。
•政治环境:政治稳定与否、政府对企业的支持程度等政治环境因素也会对工业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政府提供的税收减免和土地优惠政策可以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2.2 工业区位的类型根据韦伯,工业区位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原料密集型:该类型的工业区位选择是基于原材料资源的丰富程度。
煤炭和石油等资源密集地区通常会吸引重工业企业。
•市场密集型:该类型的工业区位选择是基于市场需求的规模和增长潜力。
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会吸引消费品制造企业。
•劳动力密集型:该类型的工业区位选择是基于劳动力资源的充足程度。
人口稠密、教育水平较高的地方通常会吸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行业。
2.3 工业区位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工业区位不仅对经济产生影响,还对社会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影响:合理选择工业区位有助于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的工业区位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社会影响:工业区位的选择会对当地社会产生就业、收入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引进制造企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环境影响:不合理选择工业区位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一些工业区位选择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紧张问题。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首先,交通是影响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韦伯指出,交通便利的地区对工业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交通便利
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工业企业更倾向于选择
交通便利的地区作为生产基地,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工业企业会选择
在交通枢纽地区建厂。
其次,原材料的供应也是影响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韦伯认为,原材料的供应充足且稳定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至关重要,因此工业企业往往会选择靠近原材料来源地的区域建厂,以便
更方便地获取原材料并降低运输成本。
另外,劳动力是影响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韦伯
指出,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对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工业企业通常会选择劳动力充足且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建厂,
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最后,市场也是影响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韦伯
认为,工业企业需要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因此选择靠近市场的地
区建厂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主要探讨了交通、原材料、劳动力和市场等因素对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工业企业的最佳区位,工业企业在选择生产地点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区域。
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了解和运用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区域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意义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意义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是20世纪早期工业地理学的经典著作。
其中,韦伯提出了工业基地在区位选择上需要考虑的一系列因素,如市场、劳动力、交通、资源、政治环境等。
韦伯认为,这些因素对工业基地的选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提供了一种了解工业基地形成的内在机制的理论框架。
这一框架强调了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并指出区位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这对于我们研究我国工业基地的形成、发展和转型过程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对各种区位因素的分析,探讨工业基地的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
其次,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也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为什么一些地区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热点,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着经济困境?为什么一些地区的工业基地能够持续发展,而另一些地区的工业基地却出现萎缩、倒闭的现象?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与区位选择有关,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论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
此外,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也提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规划和发展我国的工业基地。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对区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例如,在选择工业基地的位置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交通条件、资源供给等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确定一个最优的位置。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工业基地得以健康发展,并使区域经济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总之,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在我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运用韦伯的理论框架,深入探讨我国工业基地的发展和转型过程,以便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韦伯工业区位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提出的,其核心观点是工业企业选址应当考虑区位因素。
韦伯认为,工业企业的选址受到交通、原材料、劳动力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特定的区位上会形成不同的区位优势。
本文将围绕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展开讨论。
首先,韦伯认为交通是影响工业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通便利的地区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加快原材料和产品的流通速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交通发达的地区常常成为工业企业的首选地点。
例如,位于交通枢纽的城市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工业企业,形成工业集聚效应。
其次,原材料的供应也是影响工业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韦伯指出,工业企业应当选择距离原材料供应地较近的区位,以降低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并确保供应的稳定性和及时性。
例如,钢铁企业往往会选择在靠近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建厂,以便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劳动力资源也是影响工业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韦伯认为,工业企业应当选择劳动力成本较低、素质较高的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一些制造业企业会选择在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厂,以便更容易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并降低用工成本。
最后,市场需求也是影响工业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韦伯指出,工业企业应当选择距离市场需求较近的区位,以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例如,一些消费品企业会选择在人口密集、消费需求旺盛的地区建厂,以便更容易接近目标市场,提高产品销售量。
综上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原材料、劳动力和市场等因素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
工业企业应当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区位,以获得区位优势,提高竞争力。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区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5韦伯工业区位论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1.基本概念:区位因子;原料指数 1)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 所得到的利益。利益即费用的节约。从工 业区位论角度讲,即在特定区位进行特定 产品生产可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
1)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一般因 子与所有工业有关,例如,运费、劳动力、 地租等;而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例 如,空气湿度、水质等。
(二)理论与现实差距 1、单纯的运费是重量与距离的函数且成比例增加是不现实 的,而现实中运费率物品、交通方式、地形条件而不同; 2、研究方法是局部均衡的,如仅考虑个别企业,而且区位 因子也是个别的; 3、完全竞争条件不存在,企业除关注成本外,可能还有利 润或某种满足程度; 4、既使是个别企业区位分析,也是较为简单,还有许多经 济与非经济因子没有分析。如忽视了决策者的差异、技术 变化、交通以及政策因子等对企业区位的影响。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和目的
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是德国经济学 家,他于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区位的 纯理论》,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论。韦伯提出工 业区位论的时代,是德国在产业革命之后,近代 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从而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的地 域间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 象极为显著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韦伯从经济 区位的角度,探索资本、人口向大城市移动 (大城市产业与人口集聚现象)背后的空间机 制。
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即在区位因子中寻求与所 有工业均相关的区域性因子。从工业产品的生产到分 配过程中,主要成本包含如下方面: (1)原料、燃料费 (2)劳动成本 (3)运费 获取同种同质量的原料与动力燃料的价格,因产 地不同而不同,工厂区位接近价格相对低廉的原料、 燃料地,将有利于成本的节约,因此原料、燃料费是 一个区域性区位因子。劳动成本、运费均是区域性区 位因子。 出于理论研究以及便于处理,可将原料、燃料价 格的地区差异用运费差异来替代,这样,影响工业区 位的一般区位因子分别为运费和劳动费。
韦伯工业区位论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概要 (一)、基本概念 1、区位因子:即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 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也即在某特定地 点生产某产品比在别的地点生产能够降低费用的 可能性。
一般因子 区位因子 特殊因子
2、一般因子
含义:所有与工业有关的因子 确定:通过分析某些孤立的生产过程与分配过程,找出影响工业生产与分 配的成本因素。 一般成本因素:a、相关场所的土地费;b、固定资产费;c、获取加工原 料和动力原料费;d、劳动力成本;e、物品的运费;f、资本的利率; g、固定资产的折旧率 其中,原料燃料费、劳动者力成本、运费是影响所有工业的一般区位因 子。 特殊因子:与特定的工业有关的因子 集聚因子和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 所的因子为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 的因子为分散因子。
工业原料的性质和分类表
纯原料
局地原料
原料
损重原料 遍在原料
即:
原料指数(Mi)=局地原料重量(Wm)/产品重量(Wp) 区位重量为整个工业生产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等于生产每单产品 需要运送的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即: 区位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 +1=原料指数+1
(二)、劳动力成本指向性的应用
劳动成本指向性的工业,即所称的劳动密集型工业,所需劳动量大。 劳动力成本大,这些工业一般靠近市场,比如城郊地区。典型的劳动 力指向型工业:纺织业、精密仪器组装等。 (三)、集聚指向论的应用 工业由分散走向集聚,又从集聚趋于分散已成为工业区位空间运动的 一个规律。偶然集聚则是由某一地区的区位优势带来的原料供给地或 消费地的集聚;而纯粹集聚是为了得到同种行业的集聚利益而在已形 成的区位空间内集聚等。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韦伯工业区位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韦伯(Walter Isard)提出的一种地理经济学理论,它旨在分析工业活动的空间分布,并认定企业对区位的需求是其位置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
韦伯工业区位论将空间需求分为三个基本需求:市场需求、原料需求和劳动力需求。
市场需求是指企业营销产品或服务的地点,它可以通过政府的规定、补贴和促销等方式进行影响。
原料需求是指企业用于生产的原料来源,可以通过运输和储存手段影响。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需要的工人来源。
这种需求也可以通过补贴和促销手段进行影响。
韦伯工业区位论还强调了技术要素,指的是企业的技术实力,包括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这些要素决定着企业位置选择的可能性。
此外,韦伯工业区位论还提出了区位影响因素的概念,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文化氛围、市场规模和政策的影响,而外部因素主要涉及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总之,韦伯工业区位论旨在探讨工业活动的空间分布,它将空间需求分为三个基本需求:市场需求、原料需求和劳动力需求,同时强调技术要素和区位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为企业位置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韦伯尔工业区位论
1909 年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出版了《工业区位论》,提出了他的工业区位理论。
在其工业区位理论中,韦伯首先提出了“区位因子”的概念。
区位因子是决定工业分布于特定地点的原因、因素,他将区位因素划分为一般区位因子和特殊区位因子、聚集因子和分散因子。
他认为,在这些因子中,只有极少数因子对所有工业的分布有影响,能够构成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这就是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聚集分散因子,而原材料价格的地区差异又可以用运输成本的差异来表示。
为了简化研究,韦伯还作出了几个重要假定:(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3)劳动力存在于多个已知地点,不能移动。
在上述三种假定条件下,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运费指向论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的基础上,不考虑劳动力成本和聚集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区位论,是运费指向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他看来,假定某一工业企业原料地和产品的消费地为已知,生产分配的运输成本主要是由运输距离和运输重量决定的。
而运输重量与生产中使用的原料性质有关。
企业使用的原料可分为广布原料和地方原料,前者指各地普遍分布的原料,后者仅限于某地才能获得。
原料还可分为纯原料和失重原料,纯原料的重量会完全转移到产品中,而失重原料只是转移部分重量。
他认为,企业所使用的原料分布状况决定着要不要运输原料,是纯原料还是失重原料决定着要运多少原料。
韦伯还使用了原料指数和区位重两个概念,前者为所使用的地方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后者则为所使用的地方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的和与产品重量的比例。
显然,原料指数衡量的是生产每吨产品所需移动的原料重量,而区位重表示的是生产每吨产品需要移动的总重量。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韦伯分别对生产某种产品使用一种原料和使用两种以及两种以上原料的各种情形下的运输成本最低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前一种情况中,工业区位可由原料指数的大小进行判断;在后一种情形中,可采用“范力农构架”方法对运输成本最低点进行求取。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韦伯工业区位论是由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主要探讨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和影响。
韦伯认为,工业区位选择受到地理条件、交通条件、原材料供应、市场需求和劳动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工业区位。
首先,地理条件是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理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的效率和成本。
比如,平原地区相对于山地地区更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因为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原材料和产品运输成本低,而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不利于工业发展。
其次,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交通条件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和便利程度。
交通便利的地区更容易吸引工业企业,因为交通便利可以降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交通枢纽地区往往成为工业区位的首选。
另外,原材料供应和市场需求也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工业企业需要充足的原材料供应,同时也需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
因此,工业区位往往选择在原材料丰富的地区,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的情况,以便产品销售。
最后,劳动力是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业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进行生产,因此,劳动力成本和数量都会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一般来说,劳动力成本低、技术水平高的地区更容易吸引工业企业的投资。
总的来说,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和影响。
地理条件、交通条件、原材料供应、市场需求和劳动力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工业区位。
因此,在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便选择最合适的工业区位,促进工业发展。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名词解释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名词解释韦伯工业区位论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主要涉及到工业发展与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
为了深入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概念韦伯认为,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选择设立的地理位置或区域。
而工业区位论则是指企业在选择工业区位时所考虑的各种因素和决策依据。
它不仅关注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还考虑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二、工业区位的决策因素在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有几个重要的决策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是市场因素,包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人力资源等。
其次是交通因素,如交通便利性以及与供应商和市场的距离等。
还有政府政策和税收因素,包括土地政策、税费等。
最后是自然环境因素,如水资源、能源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将对企业的最终区位决策产生影响。
三、工业区位的影响与后果韦伯认为,选择合适的工业区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首先,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
若企业在选址时没有考虑到交通便利性,将增加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其次,工业区位还会产生区域经济效应。
当一家企业选择在某一地区设立,将吸引供应商和相关产业进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工业区位也与环境保护有密切关系。
企业选择合适的区位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韦伯工业区位论以其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对企业的工业区位决策进行了深度研究。
它认为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企业在选择工业区位时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如国际市场需求、跨国合作等。
这使得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框架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人们也要意识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决策因素和影响因素在不同的背景下可能存在差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因素,如数字化技术、互联网等也逐渐成为企业区位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扩展和更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框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商业环境。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答:工业区位论是研究工业布局和厂址位置的理论。
可分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个内容。
前者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工业布局;后者指厂址的选择理论。
韦伯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纯粹理论》,提出了工业区位论的最基本理论。
韦伯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
韦伯将区位因子分成适用于所有工业部门的一般区位因子和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工业的特殊区位因子,如湿度对纺织工业、易腐性对食品工业。
经过反复推导,确定3个一般区位因子:运费、劳动费、集聚和分散。
他将这一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假定工业生产引向最有利的运费地点,就是由运费的第一个地方区位因子勾划出各地区基础工业的区位网络(基本格局)。
第2阶段,第二地方区位因子劳动费对这一网络首先产生修改作用,使工业有可能由运费最低点引向劳动费最低点。
第 3阶段,单一的力(凝集力或分散力)形成的集聚或分散因子修改基本网络,有可能使工业从运费最低点趋向集中(分散)于其他地点。
①运输区位法则。
假定铁路是唯一的运输手段,以吨公里之大小计算运费。
已知甲方为消费地,乙方为原料(包括燃料)产地,未知的生产地丙方必须位于从生产—销售全过程看吨公里数最小的地点。
吨公里数量小地点在什么地方,是根据运费确定区位的核心问题。
韦伯研究了原料指数(即原料重量与制品单位重量之比)与运费的关系,指数越小,运费越低。
从而得出运输区位法则的一般规律:原料指数>1时,生产地多设于原料产地;原料指数<1时,生产地多设于消费区;原料指数近似为1时,生产地设于原料地或消费地皆可。
几乎完全根据原料指数确定工业区位。
②劳动区位法则。
某地由于劳动费低廉,将生产区位从运费最低地点吸引到劳动费用最低的地点。
工业的劳动费是指进行特定生产过程中,单位制品中工资的数量。
韦伯探讨了劳动费的地理差异如何影响区位变化,即区位从运费最小地点移向劳动费最小地点的条件。
阿尔弗雷德_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述评
阿尔弗雷德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述评江淑文(武汉大学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摘要阿尔弗雷德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对区位论作出了重大理论探索,系统述评该理论,对新生产力条件下区位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业区位论指向性述评中图分类号:F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88(2005)06-043-02工业区位论是研究人类工业生产活动中的空间分布和空间选择规律的理论。
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 韦伯(A lf red.Weber)发表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之作!工业区位论∀。
韦伯等为代表的古典工业区位论思想在方法上逐渐从对单个企业的相对静态、动态区位分析,过渡到考虑整个市场因素的一般均衡分析,对现代经济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产生的背景工业区位论产生于产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时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
产业革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现代工业迅速发展,新的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社会分工普遍得到加强,企业间竞争趋于激烈,迫使工厂企业寻求最佳区位,以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古典工业区位论就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产生的。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为出发点和以成本最小的区位是最好的区位为理论前提。
在作出一系列严格假定的基础上,韦伯试图对德国在产业革命以后资本、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城市空前发展,特别是不同产业特征城市形成的原因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框架。
韦伯认为工业或制造业的生产活动是经济活动中尤其重要的,他试图要寻找工业区位移动规律的纯理论,即脱离社会制度、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普遍的区位规律。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概念和核心内容(一)主要概念韦伯提出了决定工业区位的最小成本原理,以及一系列区位分析的概念和工具,如区位因素、区位指向、原料指数等,对区位论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区位因素区位因素即决定工业空间分布于特定地点的因素、原因,即#作为区位的经济原因运作的力,指经济活动发生在某个特定点或若干点上,而不是发生在其它点所获得的优势。
论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要点
论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要点工业区位论是研究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的理论形成标志:1909年初,韦伯A·Weber,发表的《工业区位论》。
根据19世纪60年代后德国和西欧的工业发展资料,建立了推理和应用的区位论体系1 相关概念区位因子:对工业定点和生产起到有利作用的因素。
区位因子分成一般区位因子和特殊区位因子一般区位因子:适用于所有工业部门。
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力特殊区位因子:适用于某些特定工业2理论假设(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生产规模(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且不能移动遵循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原则(1)第一阶段,暂定劳动费与聚集效益因子都不起作用,孤立地研究在只有运费因子单独起作用的情况下,工业最合理的布局模式;根据工业生产当中的一个市场、一种工业原料、一种燃料的情况,工业区位可由三角形和区位多边形来进行解释,(2)第二阶段,研究在加进了劳动费因子的作用时,上述工业布局模式将发生何种变形;(3)第三阶段,研究当加进聚集力因子的作用时,这一工业布局模式又会相应地发生何种变形。
根据区位三要素—运费、劳动力、集聚力,韦伯将产业布局指向分为运输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集聚指向型等。
主要由运费(原料、燃料、市场)高低决定某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本,产业最优区位在运费最低点上。
分原料地、燃料地和市场指向型如果只在原料地和市场区之间进行选择,用原料指数来判断如果在原料地、燃料地和市场区等多个点中进行选择,用区位多角形来确定A、原料地指向型原料指数。
原料指数是韦伯研究工业布局时指出来的概念,为了分析问题的深入,他把原料分为广布原料和地方原料。
广布原料,即广泛分布在各个地方的原料,如空气、水、砂石等。
B、燃料动力指向。
燃料、动力的耗费在成本中在35%以上时一般应属于燃料动力指向。
如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玻璃等部门燃料动力在生产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一般在35~60%C、市场区指向:原料指数小于1:啤酒酿造业、清凉饮料制造业和酱油制造业等在加工过程中,体积增大或体形变得不规则,难以运输原料耐运(不易碎、不易腐、不易出危险),而成品不耐运(家具)原料地分散,市场区集中(水泥)生产商需要与消费者保持密切接触(饮食)(2)劳动力指向型(3)集聚力指向型集聚也可带来成本节约。
5、韦伯工业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韦伯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区位德纯理论》一书,创立了工业区位论。
韦伯认为,任何一个理想的工业区位,都应选择在生产和运输成本最小点上。
从这一思想出发,他运用数学方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当时的德国鲁尔区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内容——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
(一)理论前提基本假定1、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地区,内部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工人技艺都相同,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只有经济因素。
2、工业原料、燃料产地为已知点,一般性原料普遍分布。
3、产品销售地为已知点,销售量固定不变。
4、劳动力供给地及供应量预先确定,劳动力不流动,工资固定。
5、生产和交易就同一产品进行讨论。
6、运输费与货运量、距离成正比。
7、运输方式为火车(二)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包括寻求运费最小、集聚与分散区位法则和劳动力区位法则三个方面。
1、区位因子体系为分析方便,韦伯按不同标准把区位因子分三种不同类型:①按因子作用范围分——一般区位因子、特殊区位因子一般区位因子——对所有工业区位都产生影响的因子,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地租等。
特殊区位因子——对特定工业区位产生影响的因子,水质、空气湿度。
②按作用性质分——区域因子、集聚因子(非区域因子)区域因子——影响工业分布于各种区域的因素,使工业企业向特定的地区布局。
原料、燃料、劳动力、地租、厂房设备、其他固定资产费用。
集聚因子——使工业集中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地方的因子。
相关工业(产业链企业)、设施的有效利用③按属性分——自然技术因子、社会文化因子自然因子——由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的特殊性而使企业取得效益的因子。
社会文化因子——由于社会经济形态和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使企业取得效益的因子。
2、工业区位论的构建经过分析、筛选,韦伯确定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因子为三大主导因子。
韦伯分三个阶段建立构建其工业区位论。
第一阶段:假定不存在运费以外成本区域差异,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根据运费指向来确定运费最低点,形成工业布局的初优区位。
三个区位论的内容及应用
三个区位论的内容及应用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三个区位论的内容及应用一、韦伯工业区位论针对如何以最低成本和最大利润的原则选择厂址,韦伯先后对其作了分析。
韦伯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
韦伯将区位因子分成适用于所有工业部门的一般区位因子和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工业的特殊区位因子,如湿度对纺织工业、易腐性对食品工业。
经过反复推导,确定3个一般区位因子:运费、劳动费、集聚和分散。
他将这一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假定工业生产引向最有利的运费地点,就是由运费的第一个地方区位因子勾划出各地区基础工业的区位网络(基本格局)。
第2阶段,第二地方区位因子劳动费对这一网络首先产生修改作用,使工业有可能由运费最低点引向劳动费最低点。
第 3阶段,单一的力(凝集力或分散力)形成的集聚或分散因子修改基本网络,有可能使工业从运费最低点趋向集中(分散)于其他地点。
①运输区位法则。
假定铁路是唯一的运输手段,以吨公里之大小计算运费。
已知甲方为消费地,乙方为原料(包括燃料)产地,未知的生产地丙方必须位于从生产—销售全过程看吨公里数最小的地点。
吨公里数量小地点在什么地方,是根据运费确定区位的核心问题。
韦伯研究了原料指数(即原料重量与制品单位重量之比)与运费的关系,指数越小,运费越低。
从而得出运输区位法则的一般规律:原料指数>1时,生产地多设于原料产地;原料指数<1时,生产地多设于消费区;原料指数近似为1时,生产地设于原料地或消费地皆可。
几乎完全根据原料指数确定工业区位。
②劳动区位法则。
某地由于劳动费低廉,将生产区位从运费最低地点吸引到劳动费用最低的地点。
工业的劳动费是指进行特定生产过程中,单位制品中工资的数量。
③集聚(分散)区位法则。
分散和集聚是相反方向的吸引力,将工厂从运费最小点引向集聚地区或分散地区。
如果集聚(分散)获得的利益大于工业企业从运输费用最小点迁出而增加的运费额,企业可以进行集聚或分散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核心内容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认为区位因素决定生产场 所,进过数学推导可以确定一个生产费用最 小点和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三个基本理论: 运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积聚指向论
1.运费指向论
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般区位因子,即假定不 存在运费以外的成本区域差异,运费是影响 工业区位的唯一因子。由运费指向形成工业 区位基本格局。 主要使用“原料指数”判断工业区位指向
工业区位论 ——韦伯
姓名:王彬 学号:S11020202011
阿尔弗雷德· 韦伯(Alfred Weber,1868年6月30日– 1958年5月2日)是德国经济学 家、社会学家和文化理论家。 他第一个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 工业区位,是现代工业区位的 奠基人。他在德国的影响实际 上不仅仅在区位论方面的贡献, 更多的是作为社会学家和政治 家所赢得的。他的成果深刻影 响了现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集聚的两个阶段
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 二、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地方集 中化,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分工和基础设施 共享带来集聚利益
三、评价
(一)、理论贡献 1.开创了工业区位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为代 表古典工业区为理论思想在方法上逐渐从单 个企业的相对静态、动态区位分析 2.―试图寻找工业区位移动规律的纯理论, 脱离社会制度、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普遍的区位规律”具 有开阔性和发展性特点,有很强的生命力
1.区位因素:
即决定工业空间分布与特定点的因素、 原因,也即“作为区位经济原因运作的力, 指经济活动发生在某个特定点或若干点上, 而不是发生在其他点所获得的优势”。在 韦伯看来,这种优势就是成本的节约 韦伯将区位因素分为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
一般因素:影响各种工业的一般区位原因 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 特殊因素:只影响特定工业指向的特殊原因, 取决于一种或一类工业的特定技术与性质 如:原材料易腐性,空气湿度对制造业的影 响等
假定运费主要取决与重量和运距 韦伯认为原谅重量和产品质量的比例关系比 运输的绝对量更为重要,因而在前人基础上 建立了“原料指数”和“区位重”的概念, 来分析运费对工业区位布局的影响 原料指数即地方原料重量与制成品重量之比 区位重量指运输单位产品的总质量
3.劳动费指数和劳动系数
劳动费指数: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费 用以判断工业布局受劳动成本因素的影响程 度 劳动系数:劳动费和区位重量的比值,即每 单位区位质量的劳动费,用以表示劳动费的 吸引力
思路:假定低廉劳动费地点布局的劳动费和 运费分别为a、b在最小运费地点布局的劳动 费和运费分别为x、y,则当(x-a)>(b-y)时, 劳动费指向占主导地位。
3.聚集指向论
考察集聚、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和劳动力 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基本格局的影响。集 聚指向使由运费指向和劳动力成本指向所决 定的工业区位基本格局再次偏移。
按照作用和影响划分
区域性因素:影响工业企业分布于各区域的 因素,是形成工业基本格局的基础 聚集因素:导致工业集聚于特定地点的因素, 对有地域条件决定的工业区位基本格局发生 便宜作用,韦伯着重研究一般区位因素中的 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聚集三中重要的因 素对工业区位的作用
2.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产生背景
20世纪初西欧工业(特别是钢铁和机器制 造工业)蓬勃发展为背景,以探讨成本或运 费为主旨的工业区位理论应运而生 产生于产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时期,并随着 社会分工的发展不断深化;产业革命后,生 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现代工业迅速发展,新 的交通工具使用,迫使工厂寻求最佳区位, 以减少成本,获得最大利润。
谢谢
工业区位论集大成者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在 《 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 》( 1909 ) 一书中,论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原 理,创建了系统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奠定 了他在工业区位理论中的地位。
二、主要概念和核心内容
韦伯提出了决定工业区位的最小成本原理, 以及一系列区位分析的概念和工具 如:区位因素、区位指向、原料指数等
(二)、不足
1.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因子和其他市场竞争者 的影响,研究单个企业在市场完全竞争条件 下只考虑原料、燃料、劳动力供给和集聚等 “纯经济因子”的区位选择问题,表现出孤 立、静态和封闭的特征
2.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韦伯工业区位 论越来越不能解释新的生产力条件下工业企 业布局的现象,因此,工业区位论研究需要 进一步拓展。
韦伯借鉴劳恩哈特的数学方法,分析多个原 料地与市场分布在不同点是的工业区位布局。 如原料地N个,且同市场不在一起时,其区 位图形为N边形,同时他还采取了“范力农 架构”力学方法,推导出运费最小地点应是 市场、原料产地1和原料产地2三点组成的区 位三角形重力中心
2.劳动成本指向论
动力成本指向使由运费 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基本格局发生第一次 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