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氧气知识网络
初中生物_《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复习时,笔记尤为重要!借助此题目,讲解中考时图文结合题目应该怎样答!此部分是学生经常理解错误的点,是吸气导致胸廓增大还是胸廓增大导致吸气?中考重难点突破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生成答案。
引导学生理解胸廓扩大的原因。
讲解完毕后,笔记整理。
链接中考,图文结合题目6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吸气导致胸廓增大还是胸廓增大导致吸气?”必要时,教师出示PPT中的图片诱导思考。
学生讨论结束,并且发言结束,教师总结最后结论。
胸腔扩大导致吸气。
并引导学生总结胸腔缩小导致呼气。
(三)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7氧气通过吸气进入到了肺中,下一站将被运输到哪里呢?在哪里被利用呢?学生整理学生解题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此问题的见解思考,整理笔记。
继续以氧气为主线复习,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错选的原因,一般都是没有仔细审题。
讲练结合对于复习课来讲,此部分应该补充上,氧气在人体“旅行”的完整性,以及最终用于呼吸作用为人体提供能量。
构建整体知识网络。
教师出示PPT,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并引导学生理解气体扩散的原理!链接中考,此题目有的学生会错选A(四)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8氧气随着血液的运输,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在此处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氧气在组织细胞中用于呼吸作用氧化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
氧气的旅行结束,总结本章节的整体知识网络。
再次回扣考点,点出复习重点学生回答肺泡处的毛细血管。
学生做题书写呼吸作用反应式,学生易错点。
自己写呼吸全过程结构图。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备学生学情分析从学生特点分析:本节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内容,比如明白了气体进出肺须经呼吸道,但部分学生对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理解仍然不是很明确,初中阶段是七年级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看,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注重将本节课设置在一个情景中去学习。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篇1教学案例氧气的制取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反仪器装置验满方法收集方法[师问]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
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交流]电解水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光合作用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引出下文]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了解化学实验中的潜在危险,并能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氧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化学式等方面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堂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6.教学评价: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实验操作考核、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7.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需要氧气的场景,如深海潜水、登山运动员等,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在这些情况下有什么作用吗?”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关注。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对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等方面。
3.学生在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应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2氧气的教学设计
3.设想三:强调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设计生活化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环境保护、医疗急救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4.设想四:注重过程评价与反思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与氧气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以讲授、实验演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3.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总结与反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给予反馈,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九年级的学生在化学学科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对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简单化学反应的理解等。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氧气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能力。然而,由于氧气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尤其在氧气制备原理和实验操作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小实验:学生在家中尝试使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氧气制备实验,如利用过氧化氢和催化剂制取氧气,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研究性作业:
-氧气应用案例分析:学生选择一个与氧气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如氧气在医疗急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小组合作项目: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氧气相关的主题,如氧气的环境保护作用,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展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引导学生掌握氧气相关知识:
1.氧气的性质:介绍氧气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支持燃烧等,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2氧气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
-结合教材,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助燃性等。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氧气的性质。
2.教学内容: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助燃性、氧化反应等。
-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讲授语:
“同学们,氧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助燃性,它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促进燃烧等过程。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观察氧气的这些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是氧化性和助燃性的理解。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领。
-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2.教学难点:
-氧气性质的理解与运用,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
-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1.学生对氧气的基本概念已有初步了解,但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不深,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2.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3.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4.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足,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思考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结合所学生态学知识,探讨氧气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分析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使用,讨论如何提高氧气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
5.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氧气的知识海报,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要求图文并茂,美观大方。
作业评价:
-作业提交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进行批改,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2.2 氧气 课时练 含答案03
2.2氧气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红磷C.硫粉D.铁丝2.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铁丝B.木炭C.硫粉D.红磷3.科学家通过“祝融号”火星车探测器测得火星表面大气成分(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星大气中N2的含量最高B.火星大气中CO2的含量高于空气C.火星大气不含稀有气体D.火星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下列关于氧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小的气体C.氧气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氧气常用于医疗急救和支持物质燃烧5.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火星四射B.硫粉: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白磷:产生白雾D.铁丝: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C.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7.勤做笔记是学好化学的必要习惯。
下列笔记有错误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B.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占21%C.液氧可用作航空火箭发射,利用其助燃性D.酒精灯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8.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B.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9.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发表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B.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D.实验时为节省时间,点燃火柴后应立即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10.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或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用滴管取液体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D.试管的洗涤二、填空题11.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小松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下图所示)手指上的物质与手心的氧气反应。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氧气的复习教学设计
在进入氧气复习课之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氧气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等基础知识。但在实际操作和应用过程中,他们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对氧气性质的深入理解不够,导致在解释一些现象时出现困难;实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掌握不够熟练;在团队合作中,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沟通协作的能力。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加强学生对氧气性质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以提升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c.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氧气性质与燃烧、呼吸等生命活动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针对难点内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a.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对氧气性质的理解。
b.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逐步揭示氧气性质的本质。
c.加强实验操作的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讨氧气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结合课堂所学,认真完成课后练习题,特别是关于氧气性质、制备方法及应用的题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撰写小短文:以“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要求内容充实、结构清晰,体现氧气在环保、医疗等方面的价值。
4.整合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a.结合课本内容,拓展课外知识,如氧气的工业制备方法、氧疗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b.利用网络资源、科普书籍等,收集与氧气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课题氧气单元第二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对气体“氧气”进一步学习,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
通过引入化学史的方式,借助实验探究,从科学家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出氧气物理化学性质,一方面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并且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通过观察木炭、硫粉、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学习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掌握化合反应的定义;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判断物质变化类型,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习氧气的发展史,养成敢于质疑的精神,形成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认识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关键信息的获取,依据科学事实,总结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提出问题:氧气的这些用途是由它的什么来决定的呢?思考讨论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忆氧气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用图片展示给学生,突出氧气对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性,由生活问题转向化学学习。
讲授新课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___________气体;(2)标准状况下,密度________________;(3)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4)固态、液态呈__________________;(5)工业氧气储存在______________中。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师演示实验: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简阳市石板凳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杨 熙◆ 复习目标:1、加深对氧气物理性质和用途的了解2、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并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 复习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复习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 复习方法和学生一起回忆、总结、归纳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建立知识网络,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美军攻打阿富汉塔里班士兵时,用了一种结束炸弹,发现士兵炸死者较少,窒息死亡者较多,为什么呢?二、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 (一)颜色、状态(二)密度(与空气相比):ρO __________ρ空(三)溶解性: ____________于水 (四)三态变化:氧气 淡蓝色雪花状固体淡蓝色液态氧C C ︒-︒-218183[思考与练习一]1、有人说:“氧气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对吗?2、热天为什么鱼会浮到水面上来?3、有人想用右图排空法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点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总结:许多金属都能与O2反应,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剧烈的应在瓶底装上少量的水或细沙,也不得将燃着的金属丝与集气瓶内壁接触,也可以利用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思考练习二]: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铁丝一端系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2)集气瓶中装以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铁在氧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黑色固体。
(4)实验中若发现集气瓶炸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将绕成螺丝状的铁丝用火柴引燃后伸入集气瓶内,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包——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知识点名称——氧气的性质二、知识点详解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是指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还有能支持呼吸,即它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非金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可表现为缓慢氧化、燃烧或爆炸等,但在反应中都放出大量的热。
具体情况如下:1.氧气与非金属反应,例如:(1)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但是,当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2)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3)红磷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而白磷可以与空气中氧气的发生缓慢氧化,达到着火点(40℃)时,引起自燃;(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会有水雾生成。
2.氧气与金属反应,例如:(1)镁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即氧化镁);(2)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3)铜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加热,会逐渐变成黑色的固体(氧化铜)。
3.氧气与化合物反应,例如:(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2)甲烷(沼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呈蓝色,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3)酒精(乙醇)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集气瓶的内壁有水珠出现,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5)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氧气知识
氧气一、氧气的性质(oxygen )概述中文名:氧气氧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原子序数为8,由符号“O”表示。
在元素周期表中,氧是氧族元素的一员,它也是一个高反应性的第2周期非金属元素,很容易与几乎所有其它元素形成化合物(主要为氧化物)。
在标准状况下,两个氧原子结合形成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的双原子气体,化学式为O2。
如果按质量计算,氧在宇宙中的含量仅次于氢和氦,在地壳中,氧则是含量最丰富的元素。
氧不仅占了水质量的88%,也占了空气体积的20.9%。
构成有机体的所有主要化合物都含有氧,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构成动物壳、牙齿及骨骼的主要无机化合物也含有氧。
由蓝藻、藻类和植物经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化学式为O2,几乎所有复杂生物的细胞呼吸作用都需要用到氧气。
对于厌氧性生物来说,氧气是有毒的。
这类生物曾经是早期地球上的主要生物,直到2.5亿年前O2开始在大气层中逐渐积累。
氧气的另一个同素异形体是臭氧。
在高海拔形成的臭氧层能够隔离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
但是接近地表的臭氧则是一种污染,这些臭氧主要存在与光化学烟雾中。
氧气是由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和卡尔·威廉·舍勒独立发现的。
虽然卡尔比约瑟夫早发现一年,但由于约瑟夫首先发表论文,所以很多人仍然认为是约瑟夫首先发现的。
氧气的英文名是“Oxygen”,由拉瓦锡定名与1777年,拉瓦锡利用氧气所进行的试验在燃烧和腐蚀的方面打败了当时流行的燃素说。
在工业上,氧气是通过分馏液态空气制备的,同时使用分子筛除去二氧化碳和氮气。
也可以通过电解水等其他方式制备氧气。
氧气的运用包括钢铁的冶炼、塑料和纺织品的制造以及作为火箭推进剂与进行氧气疗法,也用来在飞机、潜艇、太空船和潜水中维持生命。
氧的单质形态有氧气(O2)和臭氧(O3)。
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是无色无味无臭,能帮助燃烧的双原子的气体。
液氧呈淡蓝色,具有顺磁性。
氧能跟氢化合成水。
臭氧在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
【中考化学】2023届第一轮复习分类专题—实验专题之氧气的制取(基础篇)含解析
【中考化学】2023届第一轮复习分类专题—实验专题之氧气的制取(基础篇)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2秋•兴化市月考)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必须使用催化剂B.用氯酸钾制取时必须加热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D.必须都在导管口添加一团棉花2.(2022秋•定远县校级月考)实验室制氧气时,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A.必须使用催化剂B.必须用固体药品C.必须用含氧的物质作反应物D.必须要加热3.(2022•南京模拟)如图是关于工业制取氧气和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B.①、②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C.①类反应吸收热量D.铁在①类反应中的生成物为四氧化三铁4.(2022春•蓬莱市期末)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5.(2021秋•红花岗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种物质可以作为多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B.二氧化锰只能作为制取氧气的催化剂C.催化剂都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保持不变6.(2022•南京模拟)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B.加热高锰酸钾取氧气时不用催化剂C.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催化剂D.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7.(2022•南京模拟)由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如图所示装置及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制取C.收集D.检验8.(2022•福山区模拟)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空气各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五分之一B.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密度不同9.(2022春•垦利区期末)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择制取气体的原理时,应考虑反应速率,且速率越快越好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提前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以便于收集气体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需要在瓶口处验满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10.(2022•牡丹江)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重要的燃料C.潜水员随身携带氧气以便在水下工作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11.(2022•五华区校级三模)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由德美两国学者本杰明•李斯特和大卫•麦克米兰获得,他们推动了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的发展,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B.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C.过氧化氢溶液必须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分解出氧气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12.(2022春•徐汇区月考)以下是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要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②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加热③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 )A.温度过高B.反应太慢C.试管破裂D.水倒流13.(2022•包河区三模)下列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标签受损B.不会产生氧气C.容易引起火灾D.粉末黏在试管内壁14.(2022春•东阳市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实验中生成的氧气体积。
氧气、氮气、氩气及煤气使用安全知识
氧气、氮气、氩气及煤气使用安全知识根据公司12月5日专题会议精神,为确保公司氧气、氮气、氩气及煤气使用安全、特编发《氧气、氮气、氩气及煤气使用安全知识》,请各相关单位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抓好落实。
一、氧气危险性类别:不燃气体燃爆危险:本品助燃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理化特性相对密度:(水=1):1.14(-183℃)相对密度:(空气=1):1.43临界温度(℃):-118.4熔点(℃):-218.8沸点(℃):-183.1爆炸上限、下限〔%(v/v)〕:无意义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煤气、氢气、煤粉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等。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气中毒。
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运输注意事项氧气钢瓶不得沾污油脂。
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最高五层。
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操作处置与存储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油脂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氧气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接触具体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开端,是学生终生学习和适应现代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本课题的学习可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第一章提出的“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的内涵;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涵义;加深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
可为以后学习、探索其它物质提供一个在学习方法上有效模式;也为学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提供感性的认识材料。
本课题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把化学中描述记实部分和理论部分相互联系起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21%,是能够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中也已知道氧气是人类、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
除此之外,“氧气还是一种怎样的气体”正是学生心中的疑问,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氧气的心理需求和进行学习的原动力。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曾经动手做过一些化学实验,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因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化学实验。
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变化反应类型的开始,学好本课,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4)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氧气性质的课堂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综合能力。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现象观察和描述,培养严谨科学态度,以及对化学的好奇心、探究欲。
感受化学在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通式:
A + B = AB
(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讨论:
石蜡与氧气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吗?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两种产物
不是化合反应
分 析:以下反应有什么特点?
碳 + 氧气 硫 + 氧气 磷 + 氧气 铁 + 氧气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五氧化二磷 四氧化三铁
石蜡 + 氧气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 概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 念 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叫做化合反应
特 “一变多”的化学反 “多变一”的化学反 点应 X→ A + B + … 应 C+ D + … → Y 联 两者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系
活动四:讨论与确定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编号
探究
实验内容
现象与结论
1
在试管中加入2滴管过氧化 氢溶液,观察有无气泡,然 后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 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 化锰, 观察有无气泡,再用 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在实验2结束后的试管中, 重新加入1滴管过氧化氢溶 液,观察有无气泡。
几乎没有气泡冒出, 木条也没有复燃, 能反应但很慢。
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文字表达式: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3.与磷的反应 现 象: (1)放出热量 (2) 产生大量白烟
文字表达式: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4.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 象:
观察:铁丝在空气中能否被点燃?(思考原因) (1)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放出大量的热 (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铁 + 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
氧气的物理性 不易溶于 质
密度比空气大
水
收集装置 排水 法
向上排空 气法
学会整合
固液不加热 型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固固要加热 型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小资料: 三、工业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 物理变化
空 气
降温、 加压
液 蒸发 氮气 态 空 利用沸点不同 液氧 加压 贮存在蓝色钢 气 瓶中
水 + 二氧化碳
氧化反应:与氧物质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 燃烧
缓慢氧化
——
不易察觉的氧化
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铁生锈、 酿酒……
课题3 制取氧气
相信你会知道: 实验室制取氧气选择的药品有: 过氧化氢 氯酸钾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溶液 颜 色
无色
白色
固体
黑色
粉末
暗紫色
固体
状态 液体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
反应物状态 氧气 氯酸钾制氧气 高锰酸钾制氧 气
液体
不需加热
固液不加热型 固 固 加 热 型
固体
需要加 热
观察与思考:
气体的收集装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气体不易溶于 气体密度比 水且不与水反 空气密度大 应 气体的性质
气体密度比空 气密度小
活动五:讨论与确定
1、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O2 二氧化锰 H2O 氧气 氯化钾 2、氯酸钾 + 加热 KClO3 KCl O2 加热 +二氧化锰+ 氧气 3、高锰酸钾 锰酸钾 KMnO4 K2MnO4 MnO2 O2 活动一:发现与猜想
二氧化锰
1、观察上述三个反应,除了都有氧气生成外,你还 的物质? 2、二氧化锰在这三个反应中分别扮演一个什么
知识网络使厚书变薄,薄 书变厚。
课题:如何建立氧气的 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
1.通过建立氧气的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网络是一种 重要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知识网络复习,达到对氧气 系统知识掌握。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重点:建立与氧气有关的知识点,知 识联想。 • 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
氧气的性 质
催化: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 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 催化剂(又叫触媒)。 “一变”:改变 “二不变”:本身 其他物质的化学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反应速率(改变≠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 加快) 改变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
催化作用。
友 情 提 醒 1.: 过氧化氢、氯酸钾等产生氧气的反 应,不使用 催化剂时,反应仍能发 生。 2. 使用催化剂,会影响反应速率,对 生成物的总 量没有影响。 3.要说某物质是催化剂,必须指明在 哪个反应中。 4.对某一个反应能起催化作用的,不 一定只有一 种物质,也可能有多种
点燃
四氧化三铁
课本P35讨论:
实验编号
1、分析实验,填写表格的空白。
反应后生 成的物质 反应的文字 表达式
反应前 的物质
实验2-1 红磷燃烧
红磷、氧气 硫、氧气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硫
五氧化二磷 磷+氧气
点燃
实验2-3 硫燃烧 实验2-4 铁丝燃烧
木炭燃烧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铁丝、氧气 四氧化三铁 木炭、氧 二氧化碳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制法
如何检验氧气
O2
氧气的用途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1. 色、味、态: 通常情况下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2. 密度: 比空气密度略大 3.溶解性: 不易溶于水
4.三态转化: 液体 101kPa下 气体- 183℃ -218℃固体 淡蓝 无色 淡蓝 色 色
• 二、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 检验:将带火 星的木条伸到 集气瓶内,若 带火星木条复 燃,说明集气 瓶中气体为 O2 • 验满:带火星的木 条置于 瓶口, 木条复燃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1、过氧化氢 2、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 氧气
3、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 氧气 活动三:讨论与辨析 1、上述反应,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数上 分析,你又发现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 反应物: 都只有一种 生成物: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 加热
三、化学性质 1.与碳的反应
现 象: (1)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2)放出热量
文字表达式:
(3)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碳 + 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 + O2
点燃
C O2
2.与硫的反应 现 象:
(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 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
快速产生大量气 , 泡木条复燃。过氧化 氢遇二氧化锰反应加 快。
又快速产生大量 气泡 ,二氧化锰 仍然存在
3
快乐合作探 编号: 究 实验内容
1
现象与结论
加热二氧化锰,用带 木条没有复燃 火星的木条检验。 二氧化锰没有反应
木条复燃晚 加热氯酸钾,用带火 ,有氧气产生 2 星的木条检验。 但反应较慢 木条复燃早,有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 氧气产生,反应 3 锰的混合物,用带火 快。 星的木条检验。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木炭+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2、上述反应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1) 反应物中都是两种物质参加反应。 ⑵ 反应物中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3)反应条件是点燃。
⑷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
四、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 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