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考常识专项课及常识大纲 地球上的大气和水 (讲义+笔记)

合集下载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1.1、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5.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6.大气逆辐射并不只在晚上存在。

7.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昼夜温差的比较】晴天温差大于阴天,陆地温差大于海洋。

2.1.2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别提醒】(1)气压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而言的。

(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尔减小。

(3)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造成的。

(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3、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使海冰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山夜雨”、逆温】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2021高考地理真题分类—地球上的大气和地球上的水含解析

2021高考地理真题分类—地球上的大气和地球上的水含解析

专题地球上的大气【2021年高考真题精选】(2021·全国乙卷)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

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A.气温高B.蒸发(腾)强C.降水量大D.绿地面积大2.该城市可能是A.乌鲁木齐B.北京C.上海D.广州【答案及解析】1.A 由材料可知,该城区为大城市,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气温高于郊区,气温越高,越不易达到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越小,A正确;郊区绿地面积更大,蒸腾更强,BD错误;若降水量大,则导致相对湿度大,而城区相对湿度小于郊区,C错误。

故选A。

2.B 由图可知,该城区与郊区7-8月相对湿度大,可推测该地7-8月降水多,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降水多,B正确;乌鲁木齐地处西北内陆,全年降水稀少,A错误;上海、广州,地处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7-8月上海容易出现伏旱天气,CD错误。

故选B。

(2021·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

据此完成3—5题。

3.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A.山峰B.平原C.谷地D.丘陵4.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5.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A.锋面气旋多B.下沉气流盛行C.准静止锋强D.热力对流强盛【答案及解析】3.C 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形成辐射逆温的时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则可加强因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逆温效应,C正确。

山峰被周围大气包围,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A错误。

完整版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必修1复习提纲《地球上的大气》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注:.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3 ,高空则形成高压;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低压。

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B=C=E气压值。

所以,气压值A>D气压越低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 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白天海;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形成“海风”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风,夜晚陆风)11复习提纲《地球上的大气》必修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地理必修一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笔记资料

地理必修一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笔记资料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热大地”,“大地热大气”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

a.吸收: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b.散射: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

如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蓝光被空气分子散射);旭日、夕阳、朝霞呈橘红色(早晚时,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的距离较远。

在到达地面之前,蓝紫光绝大部分被散射了,最后进入人们视野的只有红、橙、黄等波长较长的的光)。

c.反射:不具选择性。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属于大气的保温作用)。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太阳高度角越小,光线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路径越长,被削弱得也越厉害。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小气温的日较差(白天,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热量减少,使白天地球表面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大气把吸收的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使夜晚地球表面温度不至过低);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2.热力环流(1)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②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a.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b.等压线:受热地区—近地面向下凹,高空向上凸;冷却地区—近地面向上凸,高空向下凹。

可以用“热胀冷缩”来记忆,即受热地区两等压线的距离胀得较远,冷却地区两等压线距离缩得较近(如右图)。

其中,气压值大小排序为A>B>C>D(注: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竖直方向上,气温和气压总是越向上数值越低)c.举例: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①城市风:城市生活、生产释放大量的认为热,使城市气温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注意城市风不随昼夜而变化)②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空气由大陆流向海洋;而海洋上因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

(完整word版)地球上的水知识点归纳.doc

(完整word版)地球上的水知识点归纳.doc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 知识点归纳 ](带★为强化记忆内容)1、水圈的特点:★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2、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河流的补给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不同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形式不同,同一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在不同季节也有明显差异,表解如下:★★★河流补给水源径流变化(及汛期)主要影响因素我国分布地区雨水补给汛期在雨季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东部季风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东北地区高山永久性冰川融水补夏汛,气温高,冰川融化冰川的消融量随温度升高而西北内陆地区(内给量大。

冬季封冻断流增加流河)对河流起调蓄作用,与河与湖泊相通的河湖泊水补给看湖泊的水位高低水互补。

流地下水补给径流量稳定,与河水互补。

依地下水位的高低而定分布普遍(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3、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4、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它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简称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简称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5、★水循环的环节(结合P55 图 3.3)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6、水循环的意义:① 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知识要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大气是地球的保护层,使地球表面的热量变化不至于过剧烈,并使地表少受外来天体的撞击。

(2)大气是天气变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气对水的循环、地表形态等都起着重大影响。

(3)大气是生物和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

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成分含量作用干洁空气氮(N2)约占78%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O2)约占21%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CO2)很少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O3)很少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水汽很少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也能吸收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固体杂质很少作为凝结核,促成水汽凝结3、大气的垂直分层(见下面的图表)层次高度特点形成原因对流层①低纬17-18千米②中纬10-12千米③高纬度8-9千米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气温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①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②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①气温起初不随高度变化或变化很小,到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②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大多以水平运动为主。

水汽含量极少,能见度好,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的影响,到30千米以上,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升高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千米高度的范围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②上部冷、下部暖,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相当强烈,又称高空对流层因为这一层几乎没有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的缘故电离层从中间层顶到800千米高度的范围①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很快②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氧原子)吸收了所有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的缘故散逸层电离层顶以上的大气一些高速度运动的空气质点,经常散逸到星际空间去,是地球大气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层次受地球引力场的束缚很弱二、大气的热状况1、太阳辐射(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76246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76246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

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系统总结笔记(精华版)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系统总结笔记(精华版)
地理意义
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②产生了地方时的差异
③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④影响地球的形状,使其成为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式
(2)地方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使经度不同的各地时刻早晚不同,东边地点的时刻要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1)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适中位置,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
(2)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共性中,认识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二、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方法进行复习,明确以下问题:
(1)地轴、两极和赤道是根据地球自转确定的,它们是划分经纬度的主要依据;
耀斑、日珥
色球
“太阳风”
日冕
7、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纬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纬线
①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②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
③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线圈越来越来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
①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②南北回归线(23°26),是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③南、北极圈(66°34)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界线;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国考之地球上的大气和水总结与解析

国考之地球上的大气和水总结与解析

地球上的大气和水一、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组成1.底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的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2.干洁的空气主要由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组成。

【解析】1.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干洁的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关于杂质:现在环境、空气问题严重,尤其是雾霾现象就是由于一些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悬挂在空气中,杂质中就包含了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2.重点:干洁的空气主要由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组成。

考查方式:(1)氮在干洁的空气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大约占干洁空气的 78.09%,约等于 78.1%)。

(2)氧气自身不能燃烧,只能称其为助燃气体,可以为燃烧提供条件。

表述:氧气可以燃烧(错误)。

(3)干洁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比较低,但二氧化碳对地球的影响很重要,如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变多,近地面吸热后产生辐射,地面辐射也会辐射到空气中,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多,会在空气中形成一层类似保护罩的东西,进而不利于散热,导致地球温度越来越高,进而造成两极冰川融化、沿海岛屿淹没等情况,全球气候类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针对温室效应我国提出“低碳环保”的理念,“低碳”低的就是二氧化碳。

(4)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经过臭氧层的过滤到达地球表面时已经对人体没有危害了,如果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直接到达地球表面,就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3.注意:重点掌握干洁的空气,干洁的空气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氮气,其次是氧气,氧气自身不可燃烧,只是助燃气体;如果二氧化碳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臭氧可以起到抵御紫外线的作用。

(二)大气的垂直分布1.对流层:贴近地面的大气最底层,是大气层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1)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2)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平流层(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2)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3.高层大气该部分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名师选题)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选择题1、山体效应指由于隆起山体中央的温度(T1)和山体外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T2)差异较大,从而造成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要素在山系中央的分布和外围地区不同的现象。

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的主要因素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下图左为山体效应示意图,下图右为38°N科罗拉多落基山脉山体内外最热月气温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

据此完成下题。

山体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地势高,日照时间长②地形闭塞;同外界热交换少③基面高,大气易被加热④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较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略【解答】略2、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市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高B.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C.市区降水少于郊区D.绿化带可以改善市区的大气环境(2)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正确的是()A.增加城市硬化路面的面积B.减少城市绿化面积C.提高空调使用率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答案:DD【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1)城市热岛环流中,市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A错。

有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B错。

市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市区降水多于郊区,C错。

绿化带能够吸烟滞尘,可以改善市区的大气环境,D对。

故选D。

(2)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应减少城市硬化路面的面积,A错。

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B错。

应降低空调使用率,C错。

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气体排放,D对。

故选D。

3、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总汇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总汇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
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 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
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 入谷地,形成山风。
完整最新版课件
29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 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
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 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
(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 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 运动→热力环流。
完整最新版课件
27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 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 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 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原因
低纬17~18km 中纬10~12 km 高纬8~9km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 上升100米降低0.6℃;②对 流动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复杂 多变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 地面,上冷下热, 差异大,对流强烈; 水汽杂质多、对流 运动显著。
平流 对流层顶到 层 50~55km
①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气温迅速上升;②大气以水 上热下冷;水汽杂 平运动为主;③大气平稳,天 质少、水平运动。 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
3.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 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 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各种成分的环境意义:
完整最新版课件
6
低层大气 体积(%) 组成
作用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组成大气=干洁空气+水汽+杂质干洁空气: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氮气(含量78%,N元素是生物体基本元素)氧气(含量21%,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二氧化碳(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②是温室气体,具有保温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地球生物的保护伞)。

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大气中水汽和杂质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非洲运动员田径项目成绩优异原因: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中含氧量低,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潜能。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较高纬度地区更高---原因: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

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大气上冷下热(上冷下热是对流运动的前提)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集中了整个大气圈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逆温: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

逆温的影响(先只做了解即可,在其他部分都记住的基础上再识记该部分):积极: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

逆温层的出现有利于保持温暖湿润的局地气候,而冬季逆温层有利于生物越冬。

消极:①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②加剧大气污染。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提纲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提纲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知识梳理<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知识概览:知识点一 大气的组成 :1. 组成 : 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2. 各种大气成分的主要作用 :(1) 氮气 : 生物体的 成分(2) 氧气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 。

(3) 二氧化碳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起 作用。

(4) 臭氧 :吸收 ,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5)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 作用。

(6) 杂 质 :成云致雨的 条件。

知识点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重点记)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互不干扰高层大气组成干洁空气作用上热下冷适合航空飞行平流层水汽组成垂直分层大气杂质分布上冷下热对流层作用根据大气的 、 和 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三层,自下而上依次是 层、 层和 大气。

1. 对流层 :(1)范围 :贴近 的大气最低层。

(2)特点 :a . 物质组成 :复杂,空气密度大。

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 、杂质,大气中的污染物也多集中在这一层。

b . 高度 :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 而变化。

就纬度而言,在低纬度地区高 ~ 千米,中纬度地区高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高仅8~9千米。

就季节而言,任何纬度地区,夏季较 而冬季较 ,中纬度地区尤其明显。

c. 气温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一般高度每上升1 000米,气温约下降 ∘C 。

d. 大气运动状况:空气 运动显著。

e. 天气状况:天气现象 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f. 与人类关系状况: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 。

2. 平流层 :(1)范围 :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高度。

(2)特点 :a. 气温变化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 。

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 ,使大气增温。

高大气层平流层流对层b. 大气运动状况 :空气以运动为主。

c. 天气状况 :水汽和杂质含量稀少,天气现象少见,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行。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重点归纳笔记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重点归纳笔记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重点归纳笔记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A.B.C.D.(2)图中气流流入房屋时气温____(填“高于”或“低于”)气流流出房屋时气温,气流流入房屋时气压____(填“高于”或“低于”)气流流出房屋时气压。

(3)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4)白天穿堂风风力比较大的天气是____(填“晴天”或“阴天”)。

答案:(1)D(2) 低于高于(3)C(4)晴天解析:本题以过堂风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以及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昼夜均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D正确;ABC错误。

所以选D。

(2)读图,结合指向标,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由北向南(北风)流入区气温低、气压高;流出区气温高、气压低。

所以气流流入房屋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3)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房屋前后温差,石质地面升温快、降温也快,C正确;不是为了增加地面平整度,A错误;石质地面会减少下渗,B错误;不是为了降低野外庭院温度,D错误。

所以选C。

(4)晴天屋前石质地面增温更快,气温更高,和屋后山林的温差更大,气压梯度力也更大,故风力更大。

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________。

①甲、乙两处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④空气垂直运动(2)甲、乙、丙、丁四点的温度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地球上的大气必背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大气必背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大气必背知识点总结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地球上的大气必背知识点总结)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地球上的大气必背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

地球上的大气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2.大气温室效应原理:包括大气的温室作用(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强烈)和大气逆辐射的补偿作用3.气温的水平分布①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a、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规律;b、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c、北半球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凸出(高纬凸出);7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上向南凸出。

南半球1月份大陆向南,7月份大陆向北(冷的时候找热的地方,热的时候找冷的地方);d、7月份世界最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的撒哈拉沙漠地区;1月份,西伯利亚是全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大陆4.气温的影响因素:①太阳辐射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高度度的大小;b、季节:比较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差异;c、大气密度和天气状况影响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强弱。

②大气环流:如北半球受偏北风影响-气温低;受偏南风影响-气温高;③地面状况:海陆位置、沿海洋流、地势高低、迎(背)风坡等因素;④人类活动:森林、水库、城市等因素5.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①南北半球的判断: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向南温度升高的是北半球,反之是南半球;②等温线不能相交,两条相邻的等温线可以相差一个温度等值距,也可以相等;③等温线越密集,表示温度变化越大;④两条等温线之间的闭合曲线:高于高的,是高温中心,对应地形为洼地;低于低的,是低温中心,对应地形为山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上的大气和水(讲义)一、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组成1.底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的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2.干洁的空气主要由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组成。

(二)大气的垂直分布1.对流层:贴近地面的大气最底层,是大气层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1)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2)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平流层(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2)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3.高层大气该部分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真题链接】1.(2019 年青海省考市州级)飞行距离较远时,民航飞机一般适宜在()飞行。

A.散逸层B.对流层C.平流层D.中间层2.(2018 年上海市考 A 类)地球大气层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

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紧靠地球表面B.云、雨、雪等复杂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C.国际航班的巡航高度一般位于对流层D.中间层臭氧含量较高,氮、氧含量较低(三)大气的运动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

1.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差。

(2)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2.热力环流(1)海陆环流:陆地与海洋之间。

(2)城市环流:城市与郊区之间。

3.台风、寒潮及其危害(1)台风: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 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

(2)寒潮: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寒潮的天气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

【真题链接】1.(2010 年深圳市考)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空气上升与下降的对流运动B.水平方向上气压的差异C.不同区域气温的差异D.垂直方向上空气密度的差异2.(2015 年黑龙江省考)下列哪项不是发育成台风的主要因素?() A.广阔的热带海洋B.气温高导致海水大量蒸发升空C.地球自转偏向力D.不期而至的强风吹散空气漩涡3.(2016 年四川省考下半年)关于气象灾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三类B.台风中心为低压中心,以气流的垂直运动为主C.在我国,暴雨的橙色预警信号为最高级预警信号D.寒潮主要爆发于春末夏初季节,寒潮袭击时气温会急剧下降二、地球上的水(一)自然界的水1.水的形态:水有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

2.水体: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3.陆地水: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真题链接】1.(2019 年江苏省考 A 类)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资源的主体是咸水B.海洋水与陆地水在不断循环C.地球上水体大多以液态存在D.地球上淡水主体是江河湖水2.(2018 年省考 421 联考)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关于水的表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全世界水资源总量约 14 亿立方千米,其中只有 2.5%是可饮用的淡水B.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在全球分布并不均衡C.北美洲是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D.超过三分之二的淡水资源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二)降水 1.降水的类型(1)垂直降水:雨、雪、雹。

(2)水平降水:霜、露、雾。

2.常见的降雨类型(1)对流雨:冷暖气流上下对流运动成云致雨。

(2)锋面雨:锋面活动时,暖湿气流上升,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雨。

(3)地形雨:潮湿气流前进时遇到地形阻挡,气流被迫上升,引起温度降温,水汽凝结成雨。

(4)台风雨。

【真题链接】1.(2013 国考)国家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规定,降水量仅包括垂直降水,即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

按照这一标准,下列哪组现象都会被计入“降水量”()。

A.雹、霜、雾B.雨、雪、霜C.雪、露、雾D.雨、雪、雹2.(2016 年广东省考)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冰雹通常出现在()天气。

A.春日的阴雨B.夏日的雷暴C.秋日的晴朗D.冬日的寒冷3.(2018 年江西省考)关于暖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即使暖空气异常活跃,也产生不了对流天气B.暖气团向冷气团区移动时两者的分界面C.暖空气常沿暖锋滑升于冷空气之上,使其中水汽凝结,产生云雨D.暖锋临近一地时,常伴有大范围的连续性雨或雪4.(2015 年吉林省考乙级)下列诗句与其所反映的天气现象,对应错误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升温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季风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对流雨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梅雨5.(2018 年省考 421 联考)关于古诗中提到的“雨”的成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冷锋雨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台风雨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对流雨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地形雨(三)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洋流的分类(1)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2)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3.洋流的分布(1)在赤道两侧,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分别驱动两侧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赤道洋流,北边为北赤道暖流,南边为南赤道暖流。

(2)赤道洋流到达大洋西岸受到地形阻挡,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至中纬度地区受到西风的吹动,形成西风漂流。

(3)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折向高纬,加入极地环流,一部分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洋流的补偿流。

4.常考的洋流(1)日本暖流、千岛寒流。

(2)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

(3)北大西洋暖流。

(4)秘鲁寒流。

5.洋流的影响(1)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如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海轮顺着洋流航行速度快,省时省力;逆洋流航行速度慢,费时费力。

(4)影响海洋环境:扩散污染物。

【真题链接】1.(2014 年山东省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洋流形成原因的是()。

A.地转偏向力B.太阳辐射C.大气运动D.磁偏角2.(2014 年省考 412 联考)关于海水及其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的冰点温度比淡水低B.北海道渔场位于寒流与暖流的交汇处C.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D.波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3.(2018 年省考 421 联考)关于洋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了闻名世界的纽芬兰渔场B.哥伦布航海横跨大西洋前往美洲时,可以利用墨西哥湾暖流顺水航行C.美国西海岸发生原油泄漏后,污染物有可能随加利福尼亚寒流污染赤道地区D.由于秘鲁寒流的强大影响,可以在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岛看到企鹅4.(2019 年央行招考)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洋流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B.寒流影响是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原因之一C.洋流可加快海水污染的净化速度,有助于缩小海水污染范围D.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四)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现象(1)含义: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影响: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地区,气候变为湿润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气候变为干燥少雨。

2.拉尼娜现象(1)含义: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2)影响:中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次数比常年多;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等地降雨偏多。

【真题链接】1.(2019 年北京市考)作为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拉尼娜现象指的是()。

A.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B.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热C.赤道太平洋西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D.赤道太平洋西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热2.(2016 年吉林省考甲级)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 60 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拉尼娜现象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向,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对于拉尼娜现象可能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B.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洪涝灾害更易发生C.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降雨偏多D.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将有更充沛的降水地球上的大气和水(笔记)【说在课前】1.上节课讲的是地球的运动这一模块,主要讲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本节课将利用 1.5h 讲解地球上的大气和水。

本课内容一共包括两个模块,一个是地球上的大气,一个是地球上的水。

若刷过常识题库应该有所了解,大气和水相比,水,尤其是降水和洋流考查得相对较多。

2.本节课所学内容在考试中有一个特点,即很多知识点不会单独命题,而是会掺杂在科技、地理等生活常识类的选项中,而科技、地理等生活常识类考点在公考常识中所占比例较高,故本节课主要以记忆知识点为主。

一、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组成1.底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的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2.干洁的空气主要由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组成。

【解析】1.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干洁的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关于杂质:现在环境、空气问题严重,尤其是雾霾现象就是由于一些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悬挂在空气中,杂质中就包含了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2.重点:干洁的空气主要由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组成。

考查方式:(1)氮在干洁的空气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大约占干洁空气的 78.09%,约等于 78.1%)。

(2)氧气自身不能燃烧,只能称其为助燃气体,可以为燃烧提供条件。

表述:氧气可以燃烧(错误)。

(3)干洁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比较低,但二氧化碳对地球的影响很重要,如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变多,近地面吸热后产生辐射,地面辐射也会辐射到空气中,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多,会在空气中形成一层类似保护罩的东西,进而不利于散热,导致地球温度越来越高,进而造成两极冰川融化、沿海岛屿淹没等情况,全球气候类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针对温室效应我国提出“低碳环保”的理念,“低碳”低的就是二氧化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