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校园文化论文
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fb8d9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2.png)
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方案1. 导言在新时代, 学校文化建设成为了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学校文化不仅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内涵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如何实施有效的学校文化建设,是每一所学校都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 价值观引领学校应该建立符合时代特点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构建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德育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主动适应学习和生活压力,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
4.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塑造和建设。
这包括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整治,校园艺术活动的开展,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的组织。
通过创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5. 师生关系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师生关系的建立。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可以通过定期师生座谈、师生联欢晚会等方式,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6. 课程建设学校应该合理设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建设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可以引入跨学科的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7. 社会实践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与社会联系紧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参与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等地参观学习,并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8.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艺术比赛和文艺演出,展示学生的才艺和创造力。
9. 大学文化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为学生的大学教育做好准备。
学校可以开设大学文化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大学文化和学术规范,提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园文化建设要突显新时代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要突显新时代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fef0c51c6c175f0e7cd1378f.png)
课 改 实践
校 园文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要 突显新时代特色
刘 果 5 6 4 2 0 8 贵州省凤 冈县永和镇 党湾完小
( 1 】 学 校应 建立 言简 意赅 、催 人奋 进 、发人 深思 、令 人难 间、以校 园精神 为 主 要特征和各 种有益的文化活动为主要 内容的校 园 忘的校 训 、班 训 、名人名 言 ,书写要规 范 、美观 ,张 贴位 置要醒 气候。建 设好新时代特 色的校 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每 个 目,字 的大 小要适 度 ,以此作 为师生 共勉 的座 右铭 ;树立 良好 的 孩子接受完整教育的基本条件之一 。把校 园 建成 _ 优. 美的 自 然环境 和深 校风 、班风 、学风 ,使学校 有 良好 的校 园风气 。 ( 2) 学 校应 购 置简单 的卫 生设 施 ,如 :塑料 纸 篓 、木制 痰 厚的文化底蕴,真正达到一个理想的育人之地,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 受到启迪和教育,使他们 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遵规 守 盂盒 ( 盒 内放 石 灰 )、垃圾 桶 、提 水 小桶 、笤 帚 、建 好 自来 水 纪教育、文明礼仪教 育、集体主 义教育、民族 团结, t  ̄ - g。这样才能培 等 ,摆放位 置要规 范 、整齐 ,这样 为校 园环境 卫 生的清洁 创造 了 养好学生 的综合素质 ,使他们在 良 好的育^环境 中长大后做一个能适 条件 。 应 未来社会 发展的中国人 !做一个成功的 中国人 !做一个对社会有 责 ( 3) 各 学 校可 根据 自己的 实际和 条件 制定 切 实可行 的 卫生 任和贡献的中国人 ! 做一个深深地热爱 自己 祖 国的 中国人 ! 管理 评 比制度 ,如 :每 天早上 和下 午各一 次卫生 打扫 ,每周 一进 关键 词 :校 园 匕 ;整体 问 题 ;特 色建设 行一 次卫 生大检查 ,每 周五对 各班进 行一 次总结评 比 。这样 既培 养 了学生讲 卫生 和热 爱劳动 的好 习惯 ,又 使他们 从劳动 中得 到快 学 校 作 为培 育人 的主 阵地 、学 生学 习和 教 师工作 的主 要 场 乐 的锻炼 。 所 。学生 平均 每天有 三分 之一 的时间在 学校 里渡过 ,因此 ,作 为 ( 4) 要严 格执 行 中小学 升 降国旗 制 度的规 定 ,升旗 仪 式要 所学校 要使 学生喜 欢 ,把这里 当作学 习 的乐园 ,应有 良好 的校 严肃 、认 真 ,旗 下讲话 重点 突出 。具 有特色 。 容 、校貌 以及具 有新 时代特 色 的校 园 文化。 这样 ,才能 让学生 踏 ( 5) 开学初 ,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来优化班级环境 。除学校统 进校 门就 感到心 情舒 畅 、学习起 来信心 百倍 ,非 常愿意在 这样 的 要求挂好国旗 、 张贴课堂常规 和名人名言外 ,各班 老师应根据本班 环 境里学 习和 生活 ,从而 真正带 着理想 走进 校园 ,学好 知识奔 向 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布置教室 ,如:在教室的左右墙上可张贴 色彩鲜 明 未 来去 实现 自己的理 想 目标 。 的名言或名人画像 , 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热爱美好世界的激情。 校 园文化 建设 是 以教 师和 学生 为主体 、 以校 园为 主要空 间 、 ( 6) 学 校通 过举 办具体 的黑板 报 、墙报 、专 栏和 开展 一些 以校 园精神 为主要特 征和 各种 有益 的文化活 动 为主要 内容 的校 园 文体 、书画 、球 类 、语数外 知识 比赛等 丰 富多彩的活 动 。营造浓 气候 。根 据 自己平 时的观察 体验 ,发现 多数 学校 的校 园文化建 设 厚 的文化 氛 围 ,让现代 文 明之花竞 相开放 ,使 每个学 生的 才能都 不 尽人意 。这给 学校 整体面 貌和 内涵发展 受到 了影 响。 得 以发 挥 ,特殊 兴趣 爱好得 以培 养和提 高 ,以适应现 代多 元化社 校 园文化 建设 中面临 的几个 问墨 会 发展 的需要 。 ( 1】 校 园环 境 文化 建设 跟不 上新 时代 教育 发展 ,呈现 一片 【 7】 在 校 园建设 花坛 、花 池 、种植 不 同的 花草树 木 ,使 整 杂 、乱 、脏 、差景 象 ; 个校园一年四季都呈现郁郁葱葱、绿树满园、鲜花常开的景象。 ( 2) 学校 张贴 的校 训 、班 训 、校 风 、班风 、学风 、名 人名 种的 花草树 木要符 合学 生的审 美心理要 求 。同时可 以分给 学生们 言 等对 学生 无激励 性和进 取心 ,甚至 有些 书写不 规范 、不美观 大 自己动 手管理 ,使他 们从 中受到极 其深 刻 的集 体主 义教育 ,爱护 方 ,张 贴 的位 置不 引人注 目,字 的大小 不适度 ; 公物 、绿化 美化 、保 护环境 教育 。 ( 3) 栽 植 的花 草树 木 。 修 建 的体 育 、卫生 等 设施 的位 置规 ( 8)由于现 在 的青 少年 学生 大 多是 独 生子 女 ,在家 中父 母 划不合 理 ; 从小娇 生惯 养 ,文明礼仪 差 。因此 ,学校应 加强文 明道德 教育 , ( 4) 升 国旗 时不严 肃 、不认 真 ,有 两手相 抱 的 、有走 来走 注重 养成教 育 、多让学 生观看 一些安全 、文明影 片 ,使他 们告 别 去 的、有 窃窃私语 的 、有蹲着坐 着的 、有互 相用脚 踢对方 的等 ; 不文 明行 为 ,或鼓 励学 生勤奋 学 习,使学 生既学得 生动 、快乐 、 ( 5) 班 级 文化 布置 千 篇一律 。没 有 新意 ,不 符合 学生 年龄 主动 ,又张 扬个性 、 目标一 致 ,做 一个 豪迈的 中国人 ! 特征 ,且布 置不规 范等不 良现 象 ; 总之 ,学校应 重视 校 园文化建设 ,把 校园建成 优 美的 自然 环 ( 6) 学校 举办 的各 种 专栏 、专 刊敷 衍 了事 ,无 目的和无针 境和 深厚 的文化 底蕴 ,真正达 到一个 理想 的育人 之地 。不仅要 优 对 性 、无新意 和无创 造性 ,对学 生起不 到 良好的教 育作 用 ,只 为 化育 人环境 ,而 且要使 学生在 这个 环境 中受到 启迪和 教育 。使 他 应 付上级 检查或 搞形式 而 已; 们 受到爱 国主义 教育 、革命 传统教 育 、遵 规守 纪教育 、文 明礼 仪 ( 7) 办公 室布 置不合 理 、不 规范 、不科 学 、没 有创意 。 教 育 、集体 主义 教育 、民族 团教育 。这样 ,才 能培 养好 学生 的综 二 、注重 特色文 化建设 ,为学 生发展 提供保 障 合素质,使他们长大后做一个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的中国人 !做 建 设好校 园文 化 ,是 素质教 育 的要求 ,也是 每个孩 子能 接受 个 成功 的 中国人 !做 一个 对社会 有责任 和贡献 的 中国人 ! 做 一 完整教 育的基 本条件 之一 , 笔 者认 为应从 以下几 个方 面着手 : 个 深深地 热爱 自 己祖 国的 中国人 !
新时代学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的内涵价值与路径
![新时代学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的内涵价值与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ea6ab34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1.png)
新时代学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的内涵价值与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文化育人体系的建构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新时代学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的内涵价值与路径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内涵价值和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学校文化育人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一、内涵价值1. 提升教育质量学校文化育人体系的建构能够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
2. 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文化育人体系的建构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生活热情。
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形象的提升。
3. 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操学校文化育人体系的建构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中,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在锻炼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处事。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4.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文化育人体系的建构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能够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学校也可以通过文化育人体系的建构,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二、路径1. 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打造活动丰富的课外文化教育体系课外文化教育是学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构建良好校园文化为学校持续发展服务
![构建良好校园文化为学校持续发展服务](https://img.taocdn.com/s3/m/8e4bdd9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8.png)
构建良好校园文化为学校持续发展服务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文化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服务。
首先,良好的校园文化应该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品德、学术、体育、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培养。
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实践社会实践、学科竞赛、文艺演出等,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学生自治组织,如学生会、社团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事务,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发展,学生才能培养出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其次,良好的校园文化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体系,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通过教学团队的合作和交流,不断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改进。
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最后,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学校文化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学校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师生之间的沟通也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总之,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校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所具有良好校园文化的学校将会吸引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之才。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引领学校特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8b0bab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a.png)
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
校园文化体系包括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地方文化、时代特征和学生成长规律,所塑造的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文化符号以及文化价值观等。
构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大凝聚力的校园文化体系,不仅能助推学校的特色发展和提升学校的影响力,更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学校要注重树立和发扬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所体现出来的办学理念、风格、形象和特点,是学校的软实力所在。
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探索并挖掘学校文化,并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学校的文化符号。
比如,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设置文化景点、制作文化物品、编创校园歌曲等方式来树立和发扬校园文化,让学生和教师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其次,学校要推行和贯彻校园文化价值观。
校园文化体系不仅包括文化符号,更重要的是文化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道德引领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态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学校可以提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比如“厚德、博学、勤奋、创新”等,将其贯彻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中。
比如,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价值观的引领下,成为拥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新时代青年。
最后,学校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是塑造学生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些教育,在学校创设的特色文化环境中,学生可以领略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文化和创新,从中感悟到丰富的人文情怀和审美体验。
比如学校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增加艺术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更多的艺术感悟;也可以加大文化体验活动的力度,比如实地参观、游览、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为学生强化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心。
总之,校园文化是塑造校园特色和校园文化氛围的关键。
新工科背景下以校史构建校园文化实践路径——以东华大学为例
![新工科背景下以校史构建校园文化实践路径——以东华大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c37b88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6.png)
新工科背景下以校史构建校园文化实践路径以东华大学为例陈欣园摘要:新工科人才培养对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而校史文化作为高校建校以来日益积累的珍贵资源,对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协同作用㊂以东华大学为研究对象,发现工科院校存在物质文化标志功能不突出㊁制度文化学生参与不充分㊁行为文化实效作用不明显㊁精神文化育人工作不深入㊁学科文化教育机制不完善等问题㊂具体对策是:(一)以校史文化凸显校园物质文化的标志功能;(二)以其加强校园制度文化的规范功能;(三)以其深化校园行为文化的育人功能;(四)以其提升校园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五)以其强化校园学科文化的激励功能㊂关键词:新工科;校园文化;实践路径;东华大学中图分类号:G641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2-0078-03㊀㊀新工科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工程教育应对全球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尤其强调学科的实用性㊁交叉性与综合性,需要培养专业工程知识技能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兼备的复合型人才[1],这就要求高校在工程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2]㊂校园文化是高校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㊁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㊁健康向上㊁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 [3], 双一流 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也强调重视校园文化形态的建设,以文化育人为核心彰显校园文化个性㊂因此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㊂一㊁校园文化的体系构建研究在校园文化的体系构建研究中,高校可依托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 与 学科文化 五个维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㊂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制度文化,是指校园主体进行文化活动时形成的各种行为准则;行为文化,直接体现在校师生的价值观念取向;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也是高校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科文化更加侧重高校个性特色,主要体现于高校的学科建设发展和人文素质的结合[4]㊂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存较多问题,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师生习惯性重视学习理论知识研究,从而产生重学术技能和轻人文素养的矛盾冲突,与新工科人才的复合型要求相悖[5]㊂校史文化贯穿于校史之中,是 学校在办学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㊂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价值观标准与核心层次,也承担高校以文化人㊁以文育人的功能[6]㊂因此,高校如何把握校史文化的珍贵资源探究构建校园文化实践路径,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㊂本文基于 新工科 背景下有关校园文化及校史文化的研究,结合东华大学学科特色,采用问卷调查法,从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 与 学科文化 五个维度,对东华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分析现存的问题,以校史文化为切入点对东华大学构建与发展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提出建议对策㊂二㊁新工科背景下校园文化构建的现状分析(一)调研概况本研究对新工科背景下校园文化构建的现状以及在校园文化中融入校史文化的现状进行调研,选择东华大学作为调研样本㊂调研对象涵盖东华大学在校各年级学生,以纺织类工科为主㊁非纺织类工科与人文艺术类学科为辅,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为新工科校园文化构建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㊂本研究以校园文化中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 与 学科文化 五个维度设计调研问卷,采用李克特五分法将量表以倾向程度划分等级赋值1㊁2㊁3㊁4㊁5,得出各项指标倾向的平均值与每一类型平均总值,最后依据文献中五个维度权重占比得出校园文化总体倾向程度㊂本次调研共计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共525份,本科87生320人,占被访人数的61.0%;硕士研究生144人,占被访人数的27.4%;博士研究生61人,占被访人数的11.6%㊂其中67.6%为纺织类工科学生,21.5%为非纺织类工科学生,10.9%为人文艺术类学生㊂(二)东华大学校园文化构建现状及存在问题1.物质文化标志功能不突出物质文化是指承载校园文化主体的物质对象,也是在校师生对校园文化最直观的感受,主要包括自然环境㊁校园建筑㊁规划布局等各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㊂据调研数据可知,在校学生对物质文化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82,物质文化中宿舍生活园区建设得分最低为3.45,校园绿化环境分数最高为4.29㊂其中,工科专业学生对实验楼建设得分低于平均为3.68分,博士研究生对实验室建设得分仅为3.39分㊂总体分析在校生对于工科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总体较为满意,其中对于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最为满意,对宿舍园区建设与实验楼宇等接触时间较长的生活学习环境满意度较低㊂说明东华大学的物质文化建设基础总体较好,但是对于宿舍园区建设与实验楼与建设还有待加强,特别是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物质文化建设㊂2.制度文化学生参与不充分制度文化集中体现学校教育及管理的特点,也是学校有序发挥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㊂根据数据显示,在校学生对制度文化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94,各项指标综合得分均为3.8 4.0,表明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对于校园各项规章制度及其落实情况较为满意,但是对于各项规定没有定向深入了解㊂在各项指标中,学生的参与满意度均分最低为3.81,工科学生的参与满意度均分为3.72,说明在校生并未充分参与到校园制度文化建设㊂工科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在遵守底线准则的同时需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特色完善执行方式㊂3.行为文化实效作用不明显行为文化主要指学校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开展的各类科研㊁文体等活动,以及学生在其中表现出的特定行为方式㊂调研结果显示,在校学生对行为文化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87,工科专业学生对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均低于人文艺术类学生,特别是针对校园活动宣传与活动对自身学习及工作提升满意度评价有一定差异,说明在校工科生对于校园活动提高自身能力的实效评价相对较低,工科院校需要进一步提高校园活动的实效性,开展真正有意义㊁契合新工科人才发展的校园活动㊂此外,在校园活动融入校史文化满意度指标调研中,纺织类工科专业学生相对比其他专业学生满意度得分较低,表明东华大学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缺乏纺织特色校史文化育人元素㊂4.精神文化育人工作不深入精神文化是为校园主体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直接决定高校的凝聚力与集体意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㊂据调研分析,在校学生对精神文化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93㊂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对校训认同得分均达4.05,比较认同 崇德博学,砺志尚实 校训精神;对校园学风与教风的认同得分均分达4.10,分数差异性较小,说明学生普遍认同学校严谨务实的工科精神文化㊂在各项指标中,在校生对校名更改认可得分与学历呈负相关,均分仅为3.35,样本差异较明显,表明学生对于校名更改的认同差异较大㊂精神文化建设中的校史发展认同得分数据差异较大,说明东华大学的校史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入,精神文化建设需要紧密结合在校生的学习生活㊂5.学科文化教育机制不完善东华大学的前身为华东纺织工学院,目前已发展成为以纺织㊁材料㊁服装㊁设计为优势的多科性㊁高水平大学,学科文化建设具有比较浓厚的工科特色㊂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在校学生对学科文化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90,其中纺织学科特色认同度得分最高为4.03,纺织学科创新度认同度得分较高为3.96,说明学生比较认同学校的特色学科发展前景㊂在校生对纺织学科吸引度与纺织学科发展史了解程度得分相对较低为3.72,且纺织类专业与非纺织类专业学生的学科文化均分差异不明显,东华大学需要进一步加强特色学科史教育以提升学科文化认同,增加学生的学科自信以提高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竞争力㊂三㊁以校史构建校园文化实践路径的构想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㊁发展根基与特色标签[6],对于校园文化的构建有非常重要的协同作用㊂本研究通过阅读文献以五个维度构建校园文化体系,以东华大学在校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新工科背景下校园文化各个维度的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基于调研结果,对标新工科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素质要求,以校史文化为切入构建校园文化实践路径,提出以下对策:(一)以校史文化凸显校园物质文化的标志功能工科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重视实用主义,功能性考虑完备,重 物质 而轻 文化 ,容易忽视人文氛围营造㊂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特色标签,因此工科院校可以校史文化凸显校园物质文化的标志功能,做好顶层设计将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融入物质文化建设㊂在校园公共区域,以校史馆建设为核心㊁校史景观设计为辐射带充分发挥校史文化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的标志功能,将校史文化97融入宿舍园区与实验楼宇建设,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有侧重的公共基础设施完善㊂(二)以校史文化加强校园制度文化的规范功能校园制度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在校师生认同并遵守学校制度㊂新工科背景下的制度文化核心问题已经不在于制度的制定,而在于如何实现制度认同,进而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㊂校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根基,可以有效实现在校师生价值观层面的文化认同㊂工科院校应加强校史研究宣传,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引导学生将制度文化作为自身行为准则,增强 文化惯性 ;注重在校史文化学习中提升师生互动指数与参与度,以校史文化建设柔性制度㊁实现柔性管理,加强制度文化的规范功能[6]㊂(三)以校史文化深化校园行为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行为文化是培育新工科人文素质的重要载体㊂工科院校的校园行为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而且行为活动设计缺少新时代大学生个性特色㊂作为具有纺织特色学科的高校,东华大学应当把握学生具有文化认同的校史资源,以校史文化精神核心为根本,结合在校生实际需求,将校史育人元素纳入行为文化建设,设计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在落实实效中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㊂为顺应新时代教育特色,学校还需构建多样化的校史文化引导方式,用好学校特色网络平台 易班 网站拓宽行为文化实践路径,组建校史宣讲团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意识参与到校史文化建设㊂(四)以校史文化提升校园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而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可以通过构建学校精神和营造优秀校风两方面推进精神文化建设㊂学校应当充分研究挖掘校史资源,以校训校歌等校园标识为切入点加强校史文化建设,以学校精神为中心推动精神文化建设,全面辐射到学生的精神文化教育,让学校精神真正入脑入心而不是仅流于表面㊂工科院校的校风普遍严谨务实,也在一定程度上缺失新工科人才所需的人文情怀,学校需要将有传承意义的校史文化作为构建校风的宝贵资源,以文化人㊁以史育人,同时适应时代大势,丰富以传承创新为核心的校史载体及宣传方式㊂(五)以校史文化强化校园学科文化的激励功能高校学科建设的不同侧重会形成不同的学科文化,学科文化是新工科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㊂东华大学作为纺织学科特色鲜明的多科性㊁高水平大学,需要将校史文化教育纳入课程思政,优化校史文化教学资源的配置与整合[7],从专业自信角度增加新工科人才所必需的人文知识,增强学科自信以提高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竞争力;构建校内外多方协同参与校史文化研究机制,注重学科发展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强特色学科史教育以提升学科文化认同㊂结语新工科人才培养对于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而校史文化作为高校建校以来日益积累的珍贵资源,对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协同作用㊂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研究校史文化传承延续校园精神的同时,结合学科特色展望未来,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导向,开展真正有意义㊁契合新工科人才发展的校园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㊂参考文献:[1]陈利华,赵津婷,姚立敏,等.基于‘华盛顿协议“的高等工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7(10).[2]刘冬颖.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18(11).[3]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 ].中国高等教育,2016(24).[4]刘生军,庞源,曾佩芸.大学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研究 以东北大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0(9).[5]谢婷婷.浅谈新时代背景下工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 ].学理论,2019(3).[6]金雁.以高校校史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7]周德群.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6).作者简介:陈欣园(1994 ),女,汉族,安徽芜湖人,单位为东华大学,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㊂(责任编辑:董惠安)08。
新时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时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0e60e41cf84b9d529ea7a0c.png)
、
深刻认识校 园文化的 内涵
近 些年 来 我 国学 术 界 对 校 园文 化 的研 究 成果 中x 校 园文 化 寸 的 内涵 看 法不 一 , 目前 为 止 还 很 难 达 成 一 致 的结 论 。有 的 观 到 点 认为 , 园 文 化是 在 校 园特 定 的 范 围中 形成 的小气 候 , 一 种 校 是 氛围; 的观点认为 , 有 校园文化是 一所学校在 长期发展 中形成 的 , 全校 师 生认 同的 并 带 有 本 校 特 色 的 价 值 观 念 、 为 方式 、 为 行 学 校风 气 、 园精 神 、 德规 范 、 展 目标 和思 想 意识 的 综 合 ; 校 道 发 有 的 观点 认 为 , 园文 化 是学 校 第 一课 堂 的 补充 和 完善 , 校 甚至 认 为 校园文化等同于第二课 堂等等。以上对校 园文化 的界定 , 总的 来 说可 以归 纳 为 “ 义 的 校 园 文 化 ” “ ‘ 的 校 园 文 化 ” 种 狭 和 厂义 两 解释。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校 园文化 , 虽然可 以使研究更为具体 、 更有 针 对 性 、 容 易 深 人 , 是 很 难 做 到 全 面 、 确 地 认 识 和 把 更 但 准 握校 园 文化 的内 涵 , 而且 容 易造 成 校 园 文 化 就 是 师 生 的 课 外 文 体 活 动 的 片面 理解 , 而 由于 指 导 思想 的误 导 而 造 成 在 工 作 实 从 践 中使校园文化建 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校 园文化研究的历 史发 展趋 势 来 看 , 校 园 文 化 内涵 的界 定 越 来 越 倾 向 于 从 “ 对 狭 义” 广义” 向“ 延伸 。为 减 少 对 校 园 文 化 界 定 的 片 面 性 , 校 园 对 文化 的 界定 必 须把 握 好 三个 原 则 : 一 , 深刻 揭 示校 园文 化 的 第 要 内涵 ; 第二 , 要明确校园文化 的外延 ; 二要对校园文化各方面 第二 , 的属性 给 以准 确 的界 定 。按 照 这 三 个 原 则 , 校 园 文化 的 内涵 对 可作如下规定 : 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 , 以师生文 化活动为主体 , 园精神为底蕴 , 以校 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在 长期办 学过程中共 同创造 而形 成 的学 校物 质 文 明和精 神 文 明的 总 和 。 可见 , 园文 化 是 以学 生 为 主 体 , 校 园 为 空 间 , 校 园精 ” 校 以 以 神 为 主要 特 征 的群 体 文化 或 青 年文 化 。 . 校 园 文化按 其 质态 , 为物 质 文化 、 为文化 、 度 文 化 和 町分 行 制 精神文化 。其 中, 二 前_ 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显层 面, 精神 文化
校园文化征文范文
![校园文化征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82d92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2.png)
校园文化征文范文
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特点。
校园文化与学生的成长、教育密切相关,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学生们在课堂上学
习知识,同时又从各种社团、组织中汲取多样的文化营养,形成个性、品
格和情操上的独立性。
其次,校园文化是一面传递价值观念的镜子。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承
载了许多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而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学校能够向学
生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例如,在校园的周年庆典中,学校
会推出一系列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如“诚信”、“友谊”、“责任”等,
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此外,在许多社团和
组织中,学生们也可以学习到许多关于社会公德、道德伦理的知识,通过
这些活动,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文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
的场所,也是他们成长的摇篮。
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学校能够培养学生的
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发展全面、成为有品格与情操
的时代新人。
因此,我们应当珍惜校园文化,保护校园文化,让每个学生
都能在文化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建设和谐校园 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任务
![建设和谐校园 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bfacb52c7375a417866f8f9e.png)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期中论文04应用物理班杨志松0454039浅谈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党的十六大胡锦涛主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的校园文化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笔者将以务实的态度从一个大学生的视野来浅谈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意义以及任务。
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意义校园文化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的重要源头。
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它始终是处于社会文化的源头的。
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
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必定会给学校本身以及整个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为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高校校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它既有社会的某些共同属性,又有区别于社会的某些特性,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高校是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是社会的人才泵、思想库、技术源。
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更好发挥,也有利于高校自身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最缺的也是人才。
这已经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
如果一所大学没有一个多元的,有丰富内涵的校园文化。
谈人才培养是不可以想象,注定要失败的。
可以想象一个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的高校,要成为社会的思想库,这绝对是一个笑话。
同样没有自己的优秀校园文化的高校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技术源。
构建校园文化的意义相当明显。
一个大学想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一所大学要想成为优秀的大学,必须有自己的优秀的校园文化。
只有具有活跃的,先进的校园文化的大学,文明才能内化到人们的灵魂里,积淀到人们的思想中。
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
二作为学生的角度我认为我国大学校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1.我认为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
任何一所大学都必须有与其对应的大学精神。
一所大学如果大学精神沦丧或者缺乏应有的大学精神必定会被社会淘汰,而一个国家整体大学精神的沦丧是民族堕落的先兆,这比任何经济腐败、政治腐败、司法腐败更为可怕。
构建中小学校高品位和谐校园文化体系略论
![构建中小学校高品位和谐校园文化体系略论](https://img.taocdn.com/s3/m/e34073b5c77da26925c5b094.png)
学校 是引领 社 会发展 与文 明 的机构 , 承担 着为 国 民经济 和 社会 发展培 养人 才 的重任 。 从校 园文 化建 设入 手 , 足 实践 、 立 着 眼未来 , 积极构 建开 放、 民主 、 和谐 的高 品位校 园文 化 , 学校 建 把 设成最 适宜 学生成 长发展 的“ 态系统 ” 生 和科 学人 文的 育人环境 对中 小学校 的发 展具 有举足 轻 重 的作用 。 只有 充分 发挥校 园文 化的优势 , 建设 具有 鲜明特 色的 学校校 园先进 文化 , 能促 进 中 才
学习 和生 活等 各个 方面 , 学校人 文氛 围和 精神 的时 代性 、 新性 与和谐 性 于一 体 。 融 创
关键词 构建 中 小学 校 高品位 和谐 校园 文化体 系 文章编 号 :027 6 (0 8 l一0 90 10—6 120 ) 】 1—2 0 管理模 式 及规 章制度 等 , 这是 …种 “ 无形 文化 ” 高品质 和谐 校 。 中图 分类号 : 4 -5 G 00 5 文 献标 识码 : A
化 之根 本 目的 , 就是 要使 中 小学校 培养 出来 的学 生 成为既 具有 丰 富知 识 能力 , 又具备 与知 识 相对应 的 人文 修养 的合格 人才 。 二 、 品位和 谐校 园文 化 的构建 高 当前 , 会发生着 深刻 的变 化, 社 人们 乍活 方式 的变化和 文化 多元 化 , 中小学 校校 园文 化也带 来 了 } 给 : 多新情 况 、 新问题和 新 观念 。面对 新时代 , 适应 新形 势 , 实把握 时代 脉搏 , 切 立足校 园 文化 建 设 , 构建 当代 学生 的精 神家 同是 中小 学校 校 园文化 建设 之根 本任 务 。高 品位和 谐校 园 文化 的建 设涉及 到方 方面 面 , 是
核心价值观下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核心价值观下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591e675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6.png)
核心价值观下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校园文化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在新时代,“核心价值观”更是成为了我们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指导思想。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
其核心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尊重他人、富强、平等、民主、法治、和谐。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点。
在校园中,我们要以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为目标,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尽情展示自我,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通过民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养。
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学生们的发展才能有更大的空间。
二、创新创造的校园文化创新是指新理念、新思想、新观念、新手段、新技术等的创造和应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科技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创新创造,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三、志愿服务的校园文化志愿服务是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学生感恩、奉献精神和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贡献意识,使学生走进社区、帮助他人,感受生命的意义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四、多元文化的校园氛围多元文化是一个开放、包容、多样、相互学习的文化交流平台。
在校园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关注多元文化,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音乐、体育、语言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同时,各学科教学也要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总体而言,核心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应该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注重创新创造、志愿服务和多元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bc5fd06af1ffc4fff47ac6e.png)
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作者:徐先恕来源:《职业·中旬》2019年第05期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代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问题策略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的内在表现,可以体现一个学校的校园风气。
所以在建设职业院校时,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建设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1.建设制度不健全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有的学校并不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的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只是为了学校美观,并没有多余的目标和动力,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明确的计划可以执行。
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方面,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还可以影响在学生的精神品质方面。
职业院校一般是轻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而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和技能的提高,注重教师的教学质量。
校园建设要注重文化氛围的培养,还要注重物质文化的投入,培养出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注重校园学风的建设。
2.文化建设缺乏创新能力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一直处于被动发展的阶段,然而学校文化容易受到新时代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当今网络文化如此盛行,校园文化建设很容易被带偏,也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文化建设也缺乏创新性,校园活动的建设也逐渐偏向功利性。
学校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所以学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倾向于聘请年轻教师,他们一般不具备丰富的教书经验,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成长。
年轻教师的主要思想一般都是重教书、轻育人,他们认为只要让学生把知识学会,其余的事情就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教师是引導孩子建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一环,要教给学生人文精神,让他们充满科学探索精神。
教师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以通过教师来弘扬学校的教学理念,将教师放在文化建设的主体上,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如何共建文明和谐美丽的校园
![新时代如何共建文明和谐美丽的校园](https://img.taocdn.com/s3/m/9a1a82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b.png)
新时代如何共建文明和谐美丽的校园校园是青少年成长、学习和交流的场所,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
共建文明和谐美丽的校园,既是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
下面,就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打造绿色校园、构建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谈谈新时代共建文明和谐美丽的校园的重要性和具体路径。
首先,共建文明和谐美丽的校园,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青少年是具有高度感知力和模仿力的群体。
因此,校园文明建设应以优秀的文化作风为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校园文明宣传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讲座和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艺术家和社会精英等进行学术交流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此外,也要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共建文明和谐美丽的校园,需要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校园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场所,学生们在这里相互交往、协作学习。
为了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应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做到尊重和信任。
同时,学生要尊重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权威,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外,学校还应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加强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组织与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识。
第三,共建文明和谐美丽的校园,需要打造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是指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植被丰富的校园。
为了实现绿色校园的目标,学校要加强环保意识,进行环境教育,倡导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处理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实践。
同时,校园要合理规划植被,保护植物和动物资源,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广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最后,共建文明和谐美丽的校园,需要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研究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22ee276c1c708a1284a44ec.png)
51决策探索2019.7下 文/翟新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引导大学生学习和践行党的方针政策,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动力、方向和路径进行重点研究,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并认真研究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变化规律。
一、国内外对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研究现状国外学者从20世纪中期起就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校园文化范畴本身的因素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罗索夫斯基提出美国校园文化突出的大学都是名副其实的园林校园,校园里的建筑体现出了美、正义、和谐、智慧等人文精神,如哈佛大学被称为“一部三维空间的欧洲建筑史”。
目前,西方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大肆宣传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尤其是美国在大力推行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第一,外国学者对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模式、意识形态和普世价值观等方面。
第二,国外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仅仅是针对校园文化范畴本身的研究,如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点等方面的界定。
第三,国外学者对有关校园文化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加拿大学者迈克富兰认为,学校的组织文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这一教育现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在国外的研究中可借鉴的成果甚少。
国内专家学者虽然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研究很少,还有待进一步展开。
近几年,各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融入的全面性、深入性不够,重要求、轻落实的“知行割裂”问题。
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机制,厘清建设的要求,在思想上、理论上明确建设的方向和依据,是解决问题的逻辑前提。
如何设计出一套理念科学、体系完整、具体可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与难点。
校园文化建设作文
![校园文化建设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215d5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b.png)
校园文化建设作文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打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学校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文化建设规划,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资源。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节、艺术展览、讲座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而学生则应该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风采,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到文化建设的决策和实施中来。
比如,可以设立学生文化委员会,由学生代表组成,负责策划和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只有让学生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主体,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让校园文化建设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重传承和创新。
学校应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
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引进和推广新的文化元素,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比如,可以开设一些新的文化课程,引进一些新的文化活动,让学生接触和了解更广泛的文化领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需要传承和创新,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校园文化!。
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4ab01662cc58bd63086bd60.png)
智谋方略智库时代 ·69·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刘海昭 郝梓旭 王乐然 于阳(长春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摘要:传统文化的定义,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反映了民族性格和民族的集聚,并在民族历史发展中发挥作用,推动了文化、思想史的发展。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为主体创造的,代表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精神追求,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
大学是一个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化机构,大学校园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也可以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功能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设;新时代中图分类号:P28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3-069-002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意义大学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需要校园文化的滋养和引导,可以说校园文化是照耀这片土地的阳光,为师生的成长提供了必备的养分。
校园是一个重要的挖掘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为新时期大学校园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内容,也可以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有道是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这样,悄无声息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
当下,全社会在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因为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给国家带来了无穷的生命力。
高校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战线,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民族思想文化交流与碰撞的重要基础,是民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深入阐述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实现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大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在党领导下的,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摇篮。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明校园](https://img.taocdn.com/s3/m/f5388aa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2.png)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明校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各大学校重要的工作之一、建设和谐文明校园,不仅是校园的责任,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只有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能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素质和形象,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引领校园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核心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应该以明确的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校园文化建设要围绕着“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努力提升学校整体育人水平,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建设和谐文明校园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尊重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
只有在和谐互动的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和理解的关系,促进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
三、营造和谐美好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注重打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文明的学习生活场所。
在校园建设中,要注重绿化环保,注重卫生整洁,营造一个优美宜人的学习氛围,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的关键。
学校应该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文化活动内容,积极组织各类文化展示、演出、比赛等活动,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通过精心策划的文化活动,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和监督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制度来支持和保障。
学校领导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工作流程,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
同时,要加强对文化建设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新时代校园文化,打造美丽新校园
——校本教研收获多
濮阳工业园区昌湖中心小学贾芙卿
前言
我校近年来一直走在兄弟学校的前端,其中包括校园文化的建设,经典诵读推广活动的开展,葫芦丝特色的开发,成为兄弟学校学习的榜样,其意义影响深远,针对学校的发展趋势,我校针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开发,打造具有昌湖中心小学特色的校本文化,我们全体师生群力群策共同进步,收获颇多。
内容概要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首先以“校园动态文化”“制度和管理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着手,把校园的基础建设、管理水平和内涵发展一一展现。
其重点推出了“班级文化管理”“经典诵读推广活动”“特长教育”“礼仪养成教育”五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校园文化经典诵读开拓创新个性发展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爱因斯坦,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尤其是学校的学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
因此,学校将不止
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
少先队文化是由少先队性质决定的,是少先队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我们昌湖中心小学位于农村,当前全国上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学校工作置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里和农民意识的包围之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我校自2011年开始着力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
重点抓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带动各村小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
我校基于这样的认识,校领导认真筹划,先易后难,分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1、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校园动态文化”“制度和管理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着手,把校园的基础建设、管理水平一一展现。
校园环境建设,在进行校园建设时做到绿化、景观、文化的有机结合,例如:给花草树木挂牌,让花草树木会说话;给走廊墙壁配画、题字,古朴的校门、红色的围墙、典雅的文化长廊、整饬的花圃和绿化带、昭示着“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激励意志、迎接挑战”精神的运动场、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温馨的文明用语、富有个性的教室与寝室布置,再间以杨柳翠竹、绿树红花,随时随地都让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
我校提出了“文明、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树立了“敬业、爱生、厚德、博学”的教风,形成了“自信、自主、乐学、
善学”的学风,铸就了“诚信做人,认真做事”的昌湖小学精神。
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具有无穷的感染力,使学校每个人都能能自觉的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群体之间、个体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了相互尊重、互相配合、民主平等的工作与学习氛围,产生了强大的校园凝聚力。
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爱校热情,他们班爱美之心体现在了班级的墙面上,你看那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上烙印着学生的公约、制度、学习成果,还有的班级墙上张贴着学生的愿望、心得等等,无不彰显人文个性。
刘贵荣老师班开展的“幸福教室”活动让孩子如进入温馨的摇篮,贾芙卿老师的“荣誉树”结满的是学生每时每刻的进步,低年级张赛老师的教室里更恰似美丽的花园,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接轨变得舒畅、可爱······最近一年中,我校有开展了星级评选活动,大批的孩子在鼓励中健康成长。
2、在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马上进行内涵发展建设。
“经典诵读”是开展读书活动,升华师生情趣。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丰富矿藏,是经验智慧的高度结晶,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要求教师读书做到“三个一”,即做到每天阅读一篇教育教学相关文章,每月阅读一本教育教学刊物,每学期阅读一套教育教学专著,学生中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开展读书笔记评比、书签展览、
谷雨诗会、朗诵、讲故事等活动。
通过这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校经过研究,2012年着手于“经典诵读”领导小组的组建,到规划细节、到节目呈现,都投入了相当可观的人力物力,所以从某个方面来说我校成为这方面的的领头兵是偶然也是必然的。
回头看我们的成果也是可圈可点的:2012年本评为县级“书香校园”,随后又被评为市级“书香校园”,曾多次组织公开表演活动,2014年的濮阳工业园区组织举办的“中国梦从这里起飞”2014年六一特别节就在我校举行,我校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3、开拓思路,创造条件,建设具有昌湖特色的新型校园。
我校由于地处农村,师资力量行对贫乏,但我们集思广益,和濮阳艺术协会联系,进行外聘老师,开办了葫芦丝特长班和口琴特长班。
“让每个学生有一技之长!”这是我校校长韩碰法同志在家长大会上的讲话,也是对学生今后发展的的一个承诺,他的英明决策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学习不忘人文,开展“文明礼仪养成”的课程,是我校师生共同研究并一致通过的决定。
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声教播于海外。
相传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制礼作乐,就提出了礼治的纲领。
其后经过孔子和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西汉以后,作为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和上古礼制的渊
薮,《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而且成为历代王朝制礼的基础,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之深远,自不待言。
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自然成为了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我校的校本课程从“个人礼仪”“公共礼仪”“生活礼仪”和“学校礼仪”四点出发,符合了“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躬耕于教育的沃土,建设温馨和谐的校园,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小学全体教师将继续奋力扬帆,去谱写我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