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色相环)

合集下载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

(1)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体验到由于色彩的不同而造成的空间远近感的不同。

看起比实际距离更近的色叫前进色,反之叫后退色。

从色相的角度来考虑色彩的远近感,一般认为黄、红暖色是前进色,蓝色是后退色。

从明度的角度上讲,明亮的色看起来比浓暗的色要显得近一些。

距离感与明度、纯度明度高 -> 前进感明度低 -> 后退感纯度高 -> 前进感纯度低 -> 后退感(2)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性在同等色彩面积的条件下,看起来比实际面积更大的色叫膨胀色,反之叫收缩色,一般前进色是膨胀色、后退色是收缩色。

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是视觉进深的概念,而色彩的膨胀与收缩与视觉感性面积有关。

关于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点规律:其一:同面积的暖色比冷色看起来面积大;其二:明亮的色比灰暗的色看起来显得面积大;其三:在色彩的相对明度问题上,“底”色的明度越大,“图”色的面积越小。

在黑暗的背景上,高明度色彩的面积看起来往往比实际面积要大,所以在黑暗背景上作明度不同、面积相等的色彩处理时,如果要取得同等大小的视觉效果,必须缩小大明度色彩的面积。

冷暖色的前进与后退感,除冷暖色外,还可以从其他方面的色彩对比中获得:有前进扩张感:暖色、高彩色、亮色、强对比、集中、中心;后退收缩感:冷色、低彩色、暗色、弱对比、分散、边角。

(3)色彩的轻重感一般来说,明度大的色彩感觉较轻,暗色感觉较重。

这种轻重的判断主要是受到色彩明度的影响。

过去有种说法认为暖色类的色感觉重,冷色类的色感觉轻,而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色相对色彩的轻重感觉并没有直接关系,而纯度感略有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

(4)色彩的视觉认知性从远处看室外的标志或广告,由于着色的原因,有些作品清晰可见,而有些则不易看清。

决定视觉认知优良与否的诸条件中,视觉主体与背景的明度差是最重要的问题。

背景为黑色时,明度最亮的白色视觉认知性最高;背景为白色时,明度为最暗的黑色视觉认知性最高。

(完整版)色彩构成作品

(完整版)色彩构成作品

高长调 高中调 高短调 中长调
中中调 中短调 低长调 低中调 低短调 最长调
高彩对比 中彩对比 低彩对比 艳灰对比
高彩对比 中彩对比 低彩对比 艳灰对比
高彩对比 中彩对比 低彩对比 艳灰对比
高彩对比 中彩对比 低彩对比 艳灰对比
A.根据色彩肌理的制作形式,自选四种色彩肌理制作方式做色彩肌理一组。
8. 拼贴式:用“拼”和“贴”的形式来组织肌理效 果。
9. 刮刻式:利用刮刀和刻刀对画面进行处理所 得到的肌理效果。
10.掷打式:将吸附着颜色的物品投掷在空白的 画面框架内,空白的画面上便留下其颜色的斑 痕。
C. 混合描绘 — 两种制作方式的综合使用方法
触感肌理制作
1.雕凿式:将平整的构成 材料表面经雕凿等手段加 工修饰成符合设计意图的 肌理状,或保持原材料的 本色,或再喷绘其他颜色 改变原材料的本色的制作 方式。
纯度对比:因纯 度差异形成的色 彩对比。高彩、 中彩、低彩、艳 灰对比
冷暖对比:色彩的知觉 度对比。暖色指:黄、 黄橙、橙、红橙、红和 红紫色。冷色指:黄绿、 绿、蓝绿、蓝紫和紫色。
色相
明度 纯度
明度Βιβλιοθήκη 色相 纯度高明度构成低明度构成
高纯度构成 低纯度构成
色相变化
明度、纯度练习
明度、纯度练习
20×20cm
肌理的制作的形式: 视感肌理制作 触感肌理制作
视感肌理制作
A. 徒手描绘 — 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工具:笔
硬笔:铅笔、炭 笔、炭精条、油 画棒、钢笔、羽 毛笔等。
软笔:毛笔、排 笔、板刷等。
代用笔:纸团、 布团、泡沫塑料、 刮刀、砂纸等。
B. 依靠工具材料制作:
1. 拓印式:通过各种手段将原版上的固有肌理 面貌或有取舍地拓印到实用的画面上来。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

课程名称:色彩构成课程类型:专业课第四次课学时:7、8 上课日期1、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二章第四节色彩的体系2、教学目的:了解色彩体系,会画出色相环3、教学重点与难点:4、主要参考资料:5、教学进程:第一复习巩固:第二导入:(提问)第三具体内容:一、色相环1、牛顿色相环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投射到白色屏幕上时,会显出一条彩虹般的色带,从红开始,依次为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在牛顿色相环中,标示着色相的序列以及色相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将一个圆环六等分,每一份人别填入红,橙,黄,绿,青,紫六个色相,那么这个色相环中便包含着原色,间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多种色彩关系。

牛顿色相环为表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并逐步发展成10色相环,20色相环,24色相环。

2、伊顿色相环十二色相环,又称伊顿色相环是瑞士画家伊顿所设计的。

这种色相环有着非常鲜明的优点,它直观地展示着色彩规律,把本是复杂的东西简化得十分通俗,比较适合初学者使用。

它的构成原理是由红黄蓝三原色开始,两个原色相加出现间色,再由于一个间色加一个原色出现复色,最后形成色相环。

原色:原色是指不能用其它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而原色则可以混合出许许多多其它的色彩。

在伊顿色相环中红、黄、蓝为三原色。

红、黄、蓝三原色颜料名称为大红、柠檬黄、群青。

3、蒙赛尔色相环孟塞尔(Alhert H_Munsell)是美国色彩学家、美术教育家。

他创立的孟塞尔颜色系,用三维空间的近似球状的模型,把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这3种视觉特征全部表示出来,如图。

课程名称:色彩构成课程类型:专业课第五次课学时:9、10 上课日期1、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章第节2、教学目的:了解3、教学重点与难点:4、主要参考资料:5、教学进程:第一复习巩固:第二导入:(提问)第三具体内容:一、色彩视觉视觉适应主要包括距离适应、明暗适应和色彩适应三个方面。

l.距离适应人的眼睛能够识别一定区域内的形体与色彩.这主要是基于视觉生理机制具有调整远近距离的适应功能。

《色彩构成》附标准答案

《色彩构成》附标准答案

一、选择填空题,请将答案按顺序写下。

上图中,第D组是色彩的"明度对比”序列;上图中,第B组是色彩的"纯度对比”序列(艳度对比);上图中,第A组是色彩的"互补色相对比”序列;上图中,第C组是色彩的"邻近色相对比”序列;二、判断题,请将答案"√”或"”按顺序写下。

1、可见光谱中,光波最长的是紫色。

答:×错误可见光谱中,光波最长的是红色。

2、灰色受光源色的影响最小。

答:×错误黑色物体受光源的影响变化最不明显。

3、从明度对比的角度来分析,"高长调”画面中色块之间视觉的对比效果一般比"高短调”的画面显得更加明确和耀眼。

答:√正确高长调:该调明暗反差大,感觉刺激、明快、积极、活泼、强烈。

高短调:是大面积的暖色,配上小面积的冷色加上明度、纯度的变化的色彩搭配。

4、我们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的色彩是加色混合。

答:√正确加色混合可以得出:红光+绿光=黄光红光+蓝光=品红光蓝光+绿光=青光红光+绿光+蓝光=白光5、纯度对比是色彩整体效果把握的关键。

答:×错误明度对比/色彩整体效果把握的关键明度差是色彩造形表达的关键6、从色彩的基本属性上来讲,色彩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从时间和空间概念上来讲,色彩对比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艳度)对比。

答:×错误从色彩的基本属性上来看,色彩对比主要包括:1冷暖,冷暖是相对的,根据色环判断2虚实,一幅画不能面面俱到,有主有次,有视觉中心和一定的视觉流程3黑白对比,不是纯粹的黑色和白色,准确说是亮色和重色对比,往往在视觉中心,为了强调主体物或主体区域4纯色和灰色对比,现在大多流行亮灰色调的画,高雅明亮且抢眼,但也不能全是高级灰,纯色一般出现在水果或反光上,当然,还是在视觉中心的多,一切为主体服务三、名词解释1、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2、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

《颜色构成》教案教师:郑宇明学习目标:学问目标:本课程通过规律的教学向学生全面讲授颜色和颜色构成的科学规律以及颜色美学方面的学问,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对颜色理论有肯定的了解,对颜色的感受和喜好有科学的认知,在实践中制造性的应用颜色。

力量目标:使学生正确生疏与理解颜色和颜色构成根本学问,理解颜色的范畴、颜色属性、色立体以及色立体在设计中的应用。

把握颜色混合的一般规律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自己对颜色比照的进一步理解,了解配色的目的、方法、原则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应用颜色的力量。

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了解颜色的表情与颜色的象征的一般规律,把握颜色比照的一般规律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应用。

通过配色训练,提高自己对颜色比照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颜色的力量。

教学过程:〔具体步骤〕逐步完成颜色构成中色块的比照练习,以及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的配色训练。

1、对颜色的理解与认知;2、具有肯定的运用颜色设计的力量;考核和成绩评定考核形式为课堂问答和颜色构成作品的设计。

考核成绩百分制,其中分为寻常成绩、期末成绩、学期总成绩,主要是依据学生完成作业画面效果的质量、颜色表达力量及表现综合评分。

教学内容:一、导入生疏颜色《颜色构成设计》P1每天早晨,一睁开惺忪的双眼,颜色就会扑进你的眼帘。

温馨的床上用品、优雅的室内环境,别具风格的墙壁装饰、得体的服饰、自然景观中的蓝天白云、红花绿叶等,使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处处布满生气。

我们之所以能够感觉到这些物体的存在,是由于可以看到它们的形,而不同的形又是由不同的色伴随着同时消灭的。

试想,假设我们四周都统一在一种颜色里,那还有什么视觉可言?就像在白纸上用百颜色画东西,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

因此,有色才能看到形的道理是格外清楚的。

初升的太阳给大地带来了光明,一切都显得那么秀丽、透彻。

当夜晚降临,世界一片漆黑,此时的万物将失去它原有的魅力,由于我们什么都看不着,即使对象原来的颜色格外明媚。

4色彩构成-色立体

4色彩构成-色立体

奥斯特瓦尔德色相环
奥氏色彩体系中每一个色标都用色 相号/含白量/含黑量表示,色三角的 顶点为纯色,由符号C表示;每个色 标的数值等于C(纯色量)加W(含 白量)加在此三角色立体中,a与pa的连线上的各色含黑量相等,称 “等黑量序列” ;在p与pa的连线上各色含白量相等,称“等 白量序列”;与明度轴平行的纵线上各色纯度相等,称“等 纯度序列”;
二、蒙赛尔色彩体系
蒙氏色立体是从心理学角度,根据颜色的视知觉特 点所制订的标色系统,是国际上最普及的色彩分类 及标定方法。在其色相环中,以红黄绿蓝紫五色为 基本色,在五色之间分别增加五个色构成十个主要 色相,每个色相又详分十等份,形成100个色相。其中 标号5为该色的代表色。 蒙氏色彩体系中色标符号:色相(HUE)简写为 H,明度(VALUE)简写为V,纯度 (CHROMA)简写为C,即 HV/C = 色相、明度值/纯度值.
色彩与光的关系。 色彩的生理特征及在实际设计应用中特 点。 色彩的三大属性及各自特点, 色彩表示体系的理解与应用。
四.CIE表色体系
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此体系用三个参 数,一个是亮度L(luminance),另两 个是颜色分量,分别为a,代表从绿 (green)到红(red) ,另一个是b, 代表从蓝(blue)到黄(yellow)。在电 视工业中,为了配色方便,CIE制定了 XYZ计色制。
[重点与难点提示:]
色立体与色相环
一、色立体概念与色彩结构
所谓色立体,就是借助三维的空 间模式来表示色相、明度、纯度 关系的一种方式。
色立体结构示意图 赤道部分表示纯色相环; 南北极连接成中心轴表示 无彩色的黑白灰系列,分 11个明度等级,黑色为0 级,白色为10级。南极表 示黑色,北极表示白色;南 半球为深色系,北半球为明 色系;球表面为清色系,球 心到球表面之间为含灰色 系;纯度序列与中心轴相垂 直,表示纯度序列,与中心 轴相垂直的圆直径两端表示 补色关系。

色彩构成第三章-色彩的体系

色彩构成第三章-色彩的体系


色光对物体的显色影响叫演色性,在不 同色光的照射下被照物体会变幻不同的色 彩效果。

二、减法混合 色彩的减法混合也称减色法,各种颜料和 染料的混合就属于减法混合。

各种色彩都可以利用三原色混合而成,混 合后的新颜色,增加了对色光的吸收能力, 而反射能力则降低,因而明度、纯度均会 降低,色相也发生变化。

孟塞尔色立体色相面


三、奥斯特瓦德色立体(O.C.S)
是由德国科学家,伟大的色彩学家奥斯特瓦德1921年创立的,它以 物理科学为依据,该色彩体系认为没有纯的颜色,所有的色彩都由纯 色加一定比例的黑色和白色混合而成。这样,奥斯特瓦德引导出一个 适用于任何颜色的公式: 白量+黑量+纯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色相环以赫林的红、黄、蓝、绿四原 色学说为理论参考,由此在临近的两色之间增加橙、蓝绿、 紫、黄绿四间色,共计8个主要色。 上述各色在划分三等 份,则扩展成24色相环。

2、空间混合
空间混合是另一种混合方式,是将几种以上 的色彩并置在一起,通过一定的距离观看,使其 在视网膜上达到难以辨别的视觉调和效果。

一、色彩体系与色彩科学的发展


二、孟塞尔表色体系(M.C.S)
孟塞尔色立体是由美国教育家、色彩学家、美术家孟塞尔创立的色彩表 示法。以色彩的三要素为基础。色相环是以红(R)、黄(Y)、绿(G)、蓝(B)、紫 (P)心理五原色为基础,再加上它们的中间色相:橙(YR)、黄绿(GY)、蓝绿 (DG)、蓝紫(PB)、红紫(RP)成为10色相,排列顺序为顺时针。
Βιβλιοθήκη 四、日本色彩研究体系 (P.C.C.S)
该色彩体系是日本色彩研究 所于1964年发表的日本色彩研究 配色体系 。PCCS主要是以色 彩调和为目的的色彩体系。色相 是以红、橙、黄、绿、蓝、紫6 个主要色相为基础,并凋成24个 主要色相。

基本配色-色相环详解

基本配色-色相环详解

对比与调和也称变化与统一,这是绘画中获得美的色彩效果的一条重要原则。

如果画面色彩对比杂乱,失去调和统一的关系,在视觉上会产生失去稳定的不安定感,使人烦躁不悦;相反,缺乏对比因素的调和,也会使人觉得单调乏味,不能发挥色彩的感染力。

对比与调和,是色彩运用中非常普遍而重要的原则。

要掌握对比与调和的色彩规律,首先应了解对比与调和的概念和含义、对比或调和的表现方式和规律。

对比与调和也称变化与统一,这是绘画中获得美的色彩效果的一条重要原则。

如果画面色彩对比杂乱,失去调和统一的关系,在视觉上会产生失去稳定的不安定感,使人烦躁不悦;相反,缺乏对比因素的调和,也会使人觉得单调乏味,不能发挥色彩的感染力。

对比与调和,是色彩运用中非常普遍而重要的原则。

要掌握对比与调和的色彩规律,首先应了解对比与调和的概念和含义、对比或调和的表现方式和规律。

1.对比对比意味着色彩的差别,差别越大,对比越强,相反就越弱。

所以在色彩关系上,有强对比与弱对比的区分。

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三组补色,是最强的对比色。

在他们之中,逐步调入等量的白色,那就会在提高它们明度的同时,减弱其纯度,成为带粉的红绿、黄紫、橙蓝,形成弱对比。

如加入等量的黑色,也就会减弱其明度和纯度,形成弱对比。

在对比中,减弱一个色的纯度或明度,使它失去原来色相的个性,两色对比程度会减弱,以至趋于调和状态。

色彩的对比因素,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是利用各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色相对比的强弱可以用色相环上的度数来表示。

同类色相对比临近色相对比对比色相对比互补色相对比第一种简单对比方法是:色相距离在色环中15°以内的对比,一般看作同色相即不同明度与不同纯度的对比,因为距离15°的色相属于较难区分的色相。

这样的色相对比称为同类色相对比,是最弱的色相对比。

色相间在15°以上至45°左右的对比,称为邻近色相对比,或近似色相对比,这是较弱的色相对比。

色彩构成整理

色彩构成整理

1:白色是复合光,能够分解出七种单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2:由于光的显色性,人们在不同光源下看到物体的颜色是有所差别的,在白光下看到的颜色最准确。

3: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紫)(RGN)色料的三原色是(品)红(M),(湖)蓝(青 C),黄(Y)(CMYK)4:互为补色的色光相混得白光,互为补色的颜料相混得的是灰黑色。

一、色阶表示图像亮度强弱的指数标准,指的是灰度(黑色的灰度是越大的,白色的灰度越低)分辨率。

另外:灰色系的纯度是0(对灰度有影响的仅仅是亮度,色相毫无影响)图像的色彩丰满度和精细度是由色阶决定的(色阶是由亮度决定的,和颜色无关)二、色立体图7:色彩的色调倾向为色相,色环表示色相系列三、12色相环按光谱顺序排列为:红(0°),红橙(30°),橙(60度),黄橙(90°),黄(120°),黄绿,绿,蓝绿,蓝(240°),蓝紫,紫,红紫。

如图:注意:色环上的三原色值得是色料的三原色(即,青(蓝);品红;黄;(CMY))四、关于对比色双方都不参入对方色素,在色环上相对应的称为对比色。

把它们放在一起能最大程度突出对方的鲜明,如果相互混合就变成灰黑色。

原色的对比色是两次色。

如,红色的对比色是绿色(黄+蓝)黄色的对比色是紫色(蓝+红)蓝色的对比色是橙色(红+黄)五、关于HSBHSB色彩是把颜色分为色相、饱和度、明度三个因素。

色相:在0~360°的标准色轮上,色相是按位置度量的。

红色在0度,绿色在120度,蓝色在240度。

六、关于RGB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七、关于CMYK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

而K取的是black最后一个字母从理论上来说,只需要CMY三种油墨就足够了,它们三个加在一起就应该得到黑色8:黑白之间不同程度的明暗强度划分,称为明暗阶度(也为色阶)。

色彩也可以通过加减黑,白来调节亮度。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

该色系的色彩记号表述方法是色相号/含白量/含黑量。每一等色相为等边三角形(色 三角),即以明暗系列中心轴的纵轴线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各边8等分连接后构成 28个菱形色区,每一色区按含白量、含黑量记号,可计算出该色区的纯度量,计算方式 为:100-(含白量+含黑量)=纯色量。色三角外端Pa色区放置纯色相,由于其计算 方式,所谓纯色相的纯色量仅占85.8%,因此奥斯特瓦德称之为全色,以F(FULL)标 示。 在色三角中,由a与Pa连接线(或以下平行线)上各色含黑量相等,为等黑量序列; 在P与Pa连接线(或平行线)上各色含白量相等,为等白量序列;与中心轴平行的纵线 上各色的纯度相等,为等纯度序列同色相而同一色区的各色,因其同一的含白、含黑、 含纯色量,为等色调序列
第三节 奥斯特瓦尔德色系表示法
奥斯特瓦尔德(18531952),是德国的物理 化学家,因创立了以其 本人为名字的表色空间, 而获得诺贝尔奖金。该 颜色体系包括颜色立体 模型(如图5-21所示) 和颜色图册及说明书。 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 的基本色相为黄、橙、 红、紫、蓝、蓝绿、绿、 黄绿8个主要色相,每 个基本色相又分为3个 部分,组成24个分割的 色相环,从1号排列到 24号(如图5-22所示)。
奥斯瓦尔德颜色系统共包括24个等色相三角形。每个三角形共分为28个菱 形,每个菱形都附以记号,用来表示该色标所含白与黑的量。例如某纯色色标 为nc,n是含白量5.6%,c是含黑量44%,则其中所包含的纯色量为: 100-(5.6+44)=50.4% 再如纯色色标为pa,p含白量为3.5%,a含黑量11%,所以含纯色量为: 100-(3.5+11)=85.5% 这样作成的24个等色相三色形,以消色轴为中心,回转三角形时成为一复 圆锥体,也就是奥斯瓦尔德颜色立体(图5-21)。 奥斯特瓦尔德色系通俗易懂,它给调配使用色彩的人提供了有益的指示。 在做色彩构成练习中的纯度推移时,奥斯特瓦尔德色系的色相三角形不啻可以 视为一种配方的指导,此外,色相三角形的统一性也为色彩搭配特性显示了清 晰的规律性变化。

色彩原理——原色、间色、复色

色彩原理——原色、间色、复色

色彩构成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深入步入色彩的殿堂。

原色原色是指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而原色则可以混合出许许多多其他的色彩。

在依顿色相环中红、黄、蓝为三原色,他把这三种原色的标准定为:红:不带蓝也不带黄味的红色.黄: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黄色。

蓝: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蓝色。

间色由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后的色被称为间色。

那么,三原色就可以调出三个间色来。

它们的配合如下: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以上原色色像混合所得的橙、绿、紫既是我们所说的间色。

复色由一种间色和另一种原色混合而成的色,被称为复色。

复色的配合如下:黄+橙=黄橙红+橙=红橙红+紫=红紫蓝+紫=蓝紫蓝+绿=蓝绿所得得六种复色为: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

这样由原色、间色、复色组成了一个有规律的12种色相的色相环,如同彩虹的接续,在这个色相环中,每一种色相都有它自己相应确定的位置。

色彩原理-色相、明度、纯度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一般人往往只停留在对色彩的表层认识,也就是对红、黄、蓝、绿(色相部分)等较纯颜色的分辨。

如果碰到淡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浅”字,重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深"字,而一旦遇到中间调的色就称之为“旧"了. 这种对色彩简单地认识,对要进入美术专业学习的人来讲是远远不够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对色彩原理不够理解所致。

如何走进神秘,丰富的色彩世界,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我们不妨借用色立体的结构原理,来说明构成色彩理论的三大基本要素: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和以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阐述方便,我们先弄懂有关名词的概念和图列演示。

色立体色立体是借助与三维空间的透视理论,立体的表现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的一种色彩坐标体系。

这种坐标的构成方式,可以帮助你学会从平面的角度分析理解色彩在空间的延续。

色相色相是色彩最明显的特征,是指色彩的相貌而言,一般用色相环来表示.通常的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100色。

色彩构成—色相

色彩构成—色相
如黄与绿味黄,黄与黄味绿。类似色的色相差比邻近 色稍大,但仍保持着色彩上的绝对统一性,主色调倾 向明确,又富有一定的变化,是较为常用的色彩构成 的方法。如果适当的变化其明度和纯度或点缀少量的 对比色,就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韩国酒店
消防设备(日本)
北大天创信息公司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陈楠)
首创润宇投资顾问公司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电子学研究所以色相统一为主的包装,箱子整体的颜色就随着明确,即使箱 子并置也容易识别,又能将品牌形象彰显出来。由于色相统一 会在色彩的强弱变化上显得有些贫乏,不适合用在广告之类, 而经常使用在商品包装、包装纸、形象图像之类的配色。
3、 类似色相对比 24色相环上间隔在30度——60度以内的色组配合。
世界著名电脑公司大多拉丁字或单色的标志,而苹果公司正是 由其五彩的标志及有趣味的图形标榜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零件公司(美国)
餐具(丹麦) 日本.大阪
美国布鲁克林
2、 邻近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任意一色的相邻色为邻近色,邻近色色相
差很小,色彩对比非常微弱,接近于同一色相的搭配, 如黄与微绿黄、黄与微橙黄。虽然色彩调和,但画面 配色单调,必须借助明度和纯度的变化或者点缀少量 对比色来增加变化。(色彩在色相环的间隔在30度以 内)
要求:色彩准确,对比正确,画面清晰工整、画面之间 有系列感。
任何配色,都离不开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为了强化系统的色彩构成训 练,因此将训练的内容分解为以色相变化为基础的构成、以明 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以纯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和综合构成几 大部分。
色相对比 因色彩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色相对比。 1、三原色对比 红、黄、蓝三色为三原色,橙、绿、紫三色为三间色。 原色与间色颜色纯度高,对比鲜明,视觉冲击力强。

色彩构成(色相环)

色彩构成(色相环)

习题一:制作色标①色相环目的:认识各种颜色的面貌以及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

要求:a.做12色色相环。

b.水粉平涂。

c.制作要工整、干净。

方法:a. 色相环最大直径为10cm,内环直径为6cm。

b.先将红(品红,颜料中没有此色,可用玫红替代)、黄(柠檬黄)、蓝(湖蓝)三原色涂在格子中,每一个色之间空3个格;再将红、黄、蓝相混得出的三个间色橙、绿、紫涂在空格的中间;原色与间色之间进一步相混,可得12色相环。

②半个色轮以外的色相推移目的:此练习在于感受色相带给人的直觉力量。

要求:a.按照色环的排列顺序来选用色相,色阶数可多可少。

b.色相全部用高彩度色,注意画面的主色调,尤其是半个色轮以外的推移,要按照所需扩大某节段的色阶数,形成有主调的色相推移画面。

方法:调色方法同前。

将调好的色阶填入到抽象图形中。

尺寸:20cm×20cm习题一评分标准:总分100分1、设计课题符合要求10分2、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10分3、设计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分4、设计方案的合理性15分5、设计方案的艺术性、创造性30分6、设计版面的规范性和制作效果15分习题二:明度色阶①明度色阶目的:体验明度渐变色阶带来的秩序与理性感觉。

要求:a.做两组:一组是无彩色的明度色阶,一组是有彩色的明度色阶,将它们并排贴在一张8开纸上。

明度等级为11个,黑定为0,白定为10,从1到9为灰色系列(孟谢尔色彩体系)。

b.选明度较深的颜色来做(因为颜色加白容易干净、漂亮,加黑容易显脏),如群青、青莲等。

方法:a.在画纸上打好15个左右5cm×4cm的横格,从白色开始涂,一点点地加黑,直到黑色。

超出15个层次也可以,最后从中挑选11个合适的色阶。

b.从色块上裁下3cm×1.5cm大小的正式色阶,将其粘贴在另一张8开纸上(色阶之间可留有一定的间隔)。

②明度推移构成练习目的:从一个颜色向深或向浅的发展中了解单一色相的表现范围;从色阶的深浅变化中理解渐变的节奏关系,以此达到色彩的光感、深度感、空间感等的表现;从明度推移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色彩的调和手法。

色相环配色原理

色相环配色原理

你作为一名设计师,假如你还在说出“这类颜色漂亮,那种颜色不漂亮”的话时,这说明你对颜色还没有正确认识。

在好多对于色彩文章中,都能够看到色相环的身影,它是我们选择颜色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如图3-23 所示。

在本节中,将论述这个色相环的基来源理,使读者对颜色关系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图 3-23 色相环和色彩图像哪里有光,那边就有颜色。

有时我们会以为颜色是独立的——这是蓝色,那是红色,但事实上,颜色不行能独自存在,它老是与此外的颜色产生联系,就象音乐的音符,没有某一种颜色是所谓的“好”或“坏”。

只有当与其余颜色搭配作为一个整体时,我们才能说,是协调或许不协调。

色相环告诉我们颜色之间的互相的关系〓〓〓〓〓〓〓〓〓〓〓〓〓〓〓〓〓色相环的构成〓〓〓〓〓〓〓〓〓〓〓〓〓〓〓〓〓白色光包括了全部的可见颜色,我们看到是由紫到红之间的无量光谱构成的可见光地区,就象你所看到的彩虹颜色。

为了在使用颜色时更为适用,人们对它进行了简化,将它们分为 12 种基本的色相,如图 3-24 所示。

图 3-24色相环的构成色相环由12种基本的颜色构成。

第一包括的是色彩三原色(Primary colors ),即红、黄、蓝。

原色混淆产生了二次色(Secondary colors ),用二次色混淆,产生了三次色(tertiary colors )。

原色是色相环中全部颜色的“父亲母亲”。

在色相环中,只有这三种颜色不是由其余颜色混淆而成。

三原色在色环中的地点是均匀散布的,如图3-25 所示。

图 3-25三原色的散布图 3-26二次色的构成二次色所处的地点是位于两种三原色一半的地方。

每一种二次色都是由离它近来的两种原色等量混淆而成的颜色,如图3-26 所示。

三次色是由相邻的两种二次色混淆而成,如图3-27 所示。

图 3-27三次色的构成〓〓〓〓〓〓〓〓〓〓〓〓〓〓〓〓色相环中的颜色特色〓〓〓〓〓〓〓〓〓〓〓〓〓〓〓〓在色相环中的每一种颜色都拥有部分相邻的颜色,这样循环成一个色环。

色彩构成的四要素

色彩构成的四要素

色彩构成的四要素
色彩的构成主要包括色相、饱和度、明度以及色调等要素。

1.色相:是色彩的第一要素,即色彩的名称,如红、黄、蓝等。

不同的色相
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波,各色相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边界,它们可以形成一个无缝的圆环,即色相环。

2.饱和度:也称为纯度,表示色相中彩色成分所占的比例。

色彩的纯度越高,
色相越明确,反之则色相越弱。

饱和度用百分比来衡量,0%表示灰色,100%表示完全饱和。

3.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以理解为色彩中黑、白、灰的纯度。

同一
波长中光的振幅越宽,色光的明度越高。

4.色调:是色彩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不同的色相、饱和度
和明度组合而成。

从色相角度可分为浅、深等色调倾向;从明度角度可分为浅、中、灰等色调倾向;从感情角度可分为冷、暖、华丽、古朴、高雅、轻快等色调倾向。

此外,还有CMYK颜色模式,这是一种减色模式,主要用于印刷。

其中,C代表青色,M代表品红色,Y代表黄色,K代表黑色。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色彩世界。

色彩构成--色环

色彩构成--色环
色彩构成
教学目的:
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较丰富的色彩语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
用三原色进行调色练习。
1、色相:指颜色的面貌。我们借助色彩的名称区别色相。
(三原色调色过程展示)
色相环:以几个主要色相为基础,并分别配出中间颜色,组成的首尾相接的圆环。
(学生操作演示,完成一幅十二色色相环。)
2、明度: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
黑白明度渐变图(演示明度渐变过程)
3、纯度:指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
教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例分析,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
四、学生作调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出作业 要求,屏幕展示出三组不同的明度渐变图,学生可以临摹图例。这个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色彩明度的调配能力,在明度渐变准确的基础上不提过高要求。
五、小结:将完成情况较好的几幅作业 放在实物平台上进行现场点评,并由作者讲述自己的作图技巧和体会。最后,由教师将本课内容作简单回顾
教具准备:
1、课件
2、各类色彩卡片及水彩色。
3、实物平台。
课业类别: 绘画知识课
学生学习用品准备:
由于颜料的混合属于色彩的减法混合,所以混入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有所下降。
(过程演示:二、三、四种色分别混合)
课堂小练习:
出示四种色块,分别是红色、粉红、灰红、深红,由学生选择出明度最高及纯度最高的色块。
说课
色彩王国之旅说课稿
教学构想:
《色彩构成》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美术教学大纲中的的基础课程.本节课在教材的基础之上做了补充与提高,运用了动画,音乐,图片等多媒体素材,细分了课堂组织结构,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避免了枯燥乏味,让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自主的学习色彩知识,掌握色彩产生变化的规律.对色彩从认识—理解—运用的过程,尝试用色彩感悟世界描绘生活,完成向下一课的顺利过渡.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
健康、和平、安全、成长 理性、沈靜、憂鬱、涼爽
●紫
○白 ●灰
紫罗兰、茄子、葡萄
雪、雲、牛乳、护士 水泥、鋁片、老鼠、大象
优雅、高貴、浪漫、嫉妒
纯洁、素净、雅致、神圣 沈默、內歛、中庸、晦澀
●黑
木炭、深夜、墨
威严、稳重、权利、秘密
作业1:
作业2:
类似色
色相环的每一色和其左右1至2色可称为类似色
邻近色
在色相环上是与基色相接之色。从色相环上可以看出,邻近色之间在色相上差别很小, 是最微弱的色相对比。如以邻近色作配合就会感觉单调,必须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 来弥补色相感之不足。
以黄色为基色与左右相邻的两色为邻近色对比
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色相感之不足
支配 在缤纷的各种色彩中,加入某一共通性的色彩,使整体画面有统一 的感觉。
色彩的基本性格:
红色:象征着生命、健康、热情、坚强、朝气、外向、希望、活力等。 橙色:象征着活泼、明朗、兴奋、热烈、华贵、快乐、跳动、生机等。 黄色:象征着高雅、辉煌、光明、庄严、富贵、奔放、乐观、权威等。 绿色:象征着安全、自然、安详、清新、恬静、成长、希望、积极等。 青色:象征着宁静、悠远、辽阔、清冷、朴实、希望、沉着、典雅等。
一、光色-红、绿、蓝 二、色料-玫瑰红、柠檬黄、湖蓝

黃+綠=黃綠 紅+橙=紅橙 黃+橙=黃橙 青+紫=青紫 青+橙=灰色 橙+小量紫=棕色 紅+小量紫=土耳其紅 橙+小量紅=枯紅 綠+小量紅=灰綠 綠+小量黃=彩綠 黃+小量紫=灰黃
黃+紫=灰色 紅+紫=紅紫 紅+綠=灰色 青+綠=青綠

紅+小量綠=灰色 橙+小量青=灰橙 黃+小量橙=金黃
类似色 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15°~16º,相差2~3色之色。如红与橙、橙与 黄等。 类似 色比邻近色的对比效果要明显些,类似色相之间含有共同的色素,它既保持了邻近色的单 纯、统一、柔和,又具有耐看、明确的优点。但要在明度或纯度上求变化,不然亦会流于 单调,还可以用小块对比色或灰色作点缀以增加变化与生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从色块上裁下3cm×1.5cm大小的正式色阶,将其粘贴在另一张8开纸上(色阶之间可留有一定的间隔)。
②明度推移构成练习
目的:从一个颜色向深或向浅的发展中了解单一色相的表现范围;从色阶的深浅变化中理解渐变的节奏关系,以此达到色彩的光感、深度感、空间感等的表现;从明度推移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色彩的调和手法。
习题一:制作色标
①色相环
目的:认识各种颜色的面貌以及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
要求:a.做12色色相环。
b.水粉平涂。
c.制作要工整、干净。
方法:a.色相环最大直径为10cm,内环直径为6cm。
b.先将红(品红,颜料中没有此色,可用玫红替代)、黄(柠檬黄)、蓝(湖蓝)三原色涂在格子中,每一个色之间空3个格;再将红、黄、蓝相混得出的三个间色橙、绿、紫涂在空格的中间;原色与间色之间进一步相混,可得12色相环。
c.抽象图形。构图尽量单纯,尤其是第一张无彩色系的明度渐变构成,可用简单的重复性构图,易出效果。
d.色阶要在调色盒里调和,以备一个颜色反复使用。
方法:a.画好构图,根据画面需要确定色阶数;或者先调好色阶,再根据色阶数安排构图。
b.调色方法:一条10级左右的明度色阶;一条10级左右的彩度色阶;另一条是色相推移色阶;
15分
5、设计方案的艺术性、创造性
30分
6、设计版面的规范性和制作效果
15分
7、整个设计过程的工作态度
10分
习题四:综合推移
目的:综合推移的色彩画面更具表现力。通过练习,全面感受三属性的色彩面貌以及单一属性在其中的作用和效果。
要求:a.此练习应以一种属性为主、其他两种属性为辅进行。
b.色阶要10个层次左右,变化要有均匀、等差或等比关系。
习题一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设计课题符合要求
10分
2、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
10分
3、设计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
4、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15分
5、设计方案的艺术性、创造性
30分
6、设计版面的规范性和制作效果
15分
7、整个设计过程的工作态度
10分
习题二:明度色阶
①明度色阶
目的:体验明度渐变色阶带来的秩序与理性感觉。
10分
c.有彩色的明度色阶调配方法同上。如果色阶需要加黑时,一定要小心,以免过渡太快。
d.将调好的色阶带入抽象图形中,构成画面。
尺寸:20cm×20cm
习题二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设计课题符合要求
10分
2、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
10分
3、设计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
4、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15分
要求:a.做两组:一组是无彩色的明度色阶,一组是有彩色的明度色阶,将它们并排贴在一张8开纸上。明度等级为11个,黑定为0,白定为10,从1到9为灰色系列(孟谢尔色彩体系)。
b.选明度较深的颜色来做(因为颜色加白容易干净、漂亮,加黑容易显脏),如群青、青莲等。
方法:a.在画纸上打好15个左右5cm×4cm的横格,从白色开始涂,一点点地加黑,直到黑色。超出15个层次也可以,最后从中挑选11个合适的色阶。
方法:a.在画纸上打好12个左右5cm×4cm的横格,将选好的纯色与灰色放在两头,一只笔从纯往灰过渡,一只笔从灰往纯过渡。最后从中选出9个合适的色阶。
b.从色块上裁下3cm×1.5cm大小的正式色阶,将其粘贴在另一张8开纸上(色阶之间可留有一定的间隔)。
目的:从一个颜色向深或向浅的发展中了解单一色相的表现范围;从色阶的深浅变化中理解渐变的节奏关系,以此达到色彩的光感、深度感、空间感等的表现;从明度推移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色彩的调和手法。
c.有彩色的明度色阶调配方法同上。如果色阶需要加黑时,一定要小心,以免过渡太快。
d.将调好的色阶带入抽象图形中,构成画面。
尺寸:20cm×20cm
②彩度推移构成练习
目的:此练习是在等明度的情况下进行,目的在于理解色彩的鲜、浊带来的强、弱反应;在微弱的对比中体会彩度那含而不露的丰富的色味。
要求:a.做一个色相的彩度变化。
b.尽量选用彩度值高的色来做。
c.彩度推移表现力弱,图形不宜复杂。
方法:在色盒里调好彩度色阶,再将它们带入到抽象图形中,构成画面。
尺寸:20cm×20cm
习题三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设计课题符合要求
10分
2、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
10分
3、设计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
4、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②半个色轮以外的色相推移
目的:此练习在于感受色相带给人的直觉力量。
要求:a.按照色环的排列顺序来选用色相,色阶数可多可少。
b.色相全部用高彩度色,注意画面的主色调,尤其是半个色轮以外的推移,要按照所需扩大某节段的色阶数,形成有主调的色相推移画面。
方法:调色方法同前。将调好的色阶填入到抽象图形中。
尺寸:20cm×20cm
5、设计方案的艺术性、创造性
30分
6、设计版面的规范性和制作效果
15分
7、整个设计过程的工作态度
10分
习题三:彩度色阶
①彩度色阶
目的:弄清什么是彩度色阶,学习高级灰色的调配法。
要求:a.选彩度值较高的色,如红、黄、橘,色阶数9个。
b.所选的灰(黑白相配)要与纯色的明度保持一致,如选红,红的明度值为4,灰就选择无彩色阶中的第4号灰
要求:a.色阶要10个层次左右,变化要有均匀、等差或等比关系。
b.抽象图形。构图尽量单纯,尤其是第一张无彩色系的明度渐变构成,可用简单的重复性构图,易出效果。
c.色阶要在调色盒里调和,以备一个颜色反复使用。
方法:a.画好构图,根据画面需要确定色阶数;或者先调好色阶,再根据色阶数安排构图。
b.调色方法:白色与黑色分别摆放在色盒的两端(假定11个色阶),第一格的白是10份,第二格是9份,第三格是8份,依次递减,最后一格的白是0;反过来,这边第一格黑是10份,第二格黑足9份,依次递减。每一格色彩都应是10份(靠感觉估计色量)。调一个色,在纸上试一个色,边调边试。试色时注意:颜色与颜色要挨着,不要留缝隙,这样才容易准确。
c.将调好的三个色阶带入抽象图形中,构成画面。
尺寸:20cm×20cm
习题四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设计课题符合要求
10分
2、教学理论的综合的能力
10分
4、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15分
5、设计方案的艺术性、创造性
30分
6、设计版面的规范性和制作效果
15分
7、整个设计过程的工作态度
要求:a.色阶要10个层次左右,变化要有均匀、等差或等比关系。
b.抽象图形。构图尽量单纯,尤其是第一张无彩色系的明度渐变构成,可用简单的重复性构图,易出效果。
c.色阶要在调色盒里调和,以备一个颜色反复使用。
方法:a.画好构图,根据画面需要确定色阶数;或者先调好色阶,再根据色阶数安排构图。
b.调色方法:白色与黑色分别摆放在色盒的两端(假定11个色阶),第一格的白是10份,第二格是9份,第三格是8份,依次递减,最后一格的白是0;反过来,这边第一格黑是10份,第二格黑足9份,依次递减。每一格色彩都应是10份(靠感觉估计色量)。调一个色,在纸上试一个色,边调边试。试色时注意:颜色与颜色要挨着,不要留缝隙,这样才容易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