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小说史略》看鲁迅的小说观

合集下载

学者鲁迅与《中国小说史略》

学者鲁迅与《中国小说史略》

学者鲁迅与《中国小说史略》【摘要】不同于作者鲁迅,学者鲁迅的成就在其中国小说研究和中国小说史研究以及收集、整理、考订小说史料和其它多种古籍。

他还为这些古籍撰写了序跋和考订记……本文概论了学者鲁迅在学术上的一些成就,并就《中国小说史略》一书分析其在小说史上的成绩。

【关键词】鲁迅;学术;中国小说史略一、学者鲁迅及其成就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中用过这样一段话来评价:“鲁迅的力量则多多用在文艺创作方面,在这方面的伟大成就差不多掩盖了他的学术研究方面的业绩,一般人所了解的鲁迅大抵是这一方面。

”正如其所说,公众视野中的鲁迅,大抵是以作者身份呈现,而作为学者的鲁迅,则为普罗大众所较少接受。

鲁迅的学术,比起其在文学上的创作是毫不逊色的,譬如他广泛搜集金石铭刻,辑录逸书,校订典籍,还开创了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的先例。

在古籍整理和文化史的研究上,鲁迅有着不凡的成绩。

在古籍整理方面,究其大部分原因,则在于其对文献古籍的辑录有着很大的兴趣,这也和他小时候的爱好密切相关。

他很早就读过陆机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后来转到《山海经》,之后又借过一部《唐代丛书》,还抄过陆羽的《茶经》三卷与陆龟蒙的《耒耜经》和《五木经》等古籍。

在以后的治学过程中,他不仅把这些知识用到实践中,还能根据经验对这些知识加以修正。

同样,鲁迅对史学的重视也有其两方面的原因。

一则在于鲁迅家族的家学渊源。

鲁迅胞弟周建人曾说:“我们覆盆桥周家三台门,都不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而是读《史略》。

”这与他们的祖父周介孚强调读史的重要性是密不可分的,周介孚认为“首先应有一些历史基础的知识(虽然那些书并不好懂)。

他不赞成一般通行的先读《百家姓》或《千字文》。

”这对鲁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以鲁迅后来其后也经常在文中强调史学的重要性:“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因为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一治史学,就可以知道许多‘古已有之’的事”。

试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

试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

试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储著炎【摘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以小说与稗史的考辨为基础,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小说的独特的进化历程.这种建立在对小说与稗史考辨基础之上的小说史观,符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实际,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现代小说的独特审美趣味.重新审视<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对于今天我们构建民族小说理论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期刊名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小说史;稗史【作者】储著炎【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10.97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序言》中说:“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书之什一,故于小说仍不详。

”①作为一部开创性的著作,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奠定了中国小说史的学术研究基础。

鲁迅曾经说过:“倘若先前并无可以师法的东西,就只好自己来开创。

”[1]那么,在无可师法的情况下,鲁迅是怎样建构他的中国小说史呢?有的研究者认为:鲁迅“他重整国故,总结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理论架构,其实立足于现代的小说观念。

……他不单以西方小说观念作为评论中国小说发展的概念工具,更以此作为理论架构总结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2]。

有的研究者认为:“鲁迅小说研究杰出的部分,是对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时,不依赖西方的观点,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小说观念。

”[3]那么,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小说史建构,到底是从“以西例律我国小说”[4]出发还是从我国小说发展实际出发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具体考察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体现的小说史观与小说观到底是怎样的。

我们知道,文学史的写作必须兼及文学与史学。

论鲁迅的文学史思想

论鲁迅的文学史思想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鲁迅的文学史思想姓名:是莺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文艺学指导教师:佴荣本20050501是莺:论鲁迅的文学史思想中文摘要鲁迅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一生中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思想文化遗产。

在这些遗产中,文学史思想是极为珍贵的一部分,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研究。

本文力图对鲁迅的文学史思想进行系统的探讨描述,丰富鲁迅研究的内容。

全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鲁迅的文学史思想,即:一、鲁迅的文学史观;二、鲁迅的文学史研究方法;三、鲁迅的文学史编写。

在第一部分,本文认为,随着鲁迅前后期所接受思想的不同,他的文学史观念也随之转变。

前期的鲁迅在研究文学史时,受进化论思潮影响,认为文学在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或推动下不断变化和发展着:在此基础之上,必须坚持文学的革故鼎新。

后期的鲁迅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后,看待文学发展问题时开始运用马克恩主义观念,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指导的文学史观念。

乃至今日,他的文学史观仍旧有其可贵的价值。

在第二部分,重点是对鲁迅的文学史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鲁迅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继承了传统学术研究中的朴学的方法;同时又学习和接受了西方的一些现代思想方法,特别是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之后,他在研究文学史时,注意运用了历史一美学的研究方法。

当然,鲁迅在分析和研究文学史时,也一向很重境比较方法的运用。

他的方法论对予文学史研究者们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第三部分,本文主要谈鲁迅的文学史编写实践情况。

鲁迅给我们留下了两部文学史著作:《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小说史略》是学术界公认的小说专史著作的开山之作,它结束-r/J,说史研究零星分散的局面,使其进入了有完整科学体系的系统研究时期。

鲁迅在编写文学史时。

充分重视史料的选择和运用。

他提出研究文学史要有“史识”,这是极其重要的。

他所指的“史识”,即认识历史的能力和胆识。

关键词:鲁迅文学史观方法编写!扬州大学硕+学位论文AbstractAsthemodemandgreatwriterandthinkerofChina,LuXunleaveslateragethegenerousthoughtculturalheritageinallhislife.Intheselegacies.thehistorythoughtofliteratureisanextremelypreciouspart.Itisnecessarytocarryonthesystematicalandoverallresearchtoit.Thistexttriest0describeLuXun'sliteraturehistorythoughtsystematicallyandenrichthecontentofhisresearch.n玲bodyofthearticlecomestoexplainLuXun’Sliteraturehistorythoughtfrom3respectsmainly,Namely:First,LuXun'sIiteraturehistoryidea:Second.LuXun’Sliteraturehistoryresearchmethods;删rd.LuXun'sofliteraturehistory.compilingThefirstpart.thisarticlethinkstheliteraturehistoryideaofLuXunchangedwiththethoughtthatheaccepted.Inhisearlierstage,LuXunWaSinfluencedbyideologicaltrendofevolutionism,whilestudyingtheliteraturehistory,hethoughttheliteraturewaschanginganddevelopingconstantlyundertheinfluenceorpushofgreatdealoffactorsinreality.Onthisfoundation.heinsistedondiscardingtheoldwaysoflireinfavorofthenewofliterature.Inhislaterstage.LuXunbegantouseMarxismideawhiletreatingthedevelopmentproblemofliteratureafteracceptingMarxism,formedtheIiteraturehistoryideaofregardingMarxismmaterialismasguidelines.Andeventoday,hisIitemturehistoryideastilIhasitsvaluablevalue.neseeondpartespeciallyanalysesthemethodsofLuXun'sliteraturehistoryresearch.LuXunWaSimmersedinChiua'sclaSsicalculturedeeply,inheritedthemethodofPuXuei11thetraditionalacademicre.arch.Atthesametime,hestudiedandacceptedsomewesternmodemwaysofthinking,especiallyafterstudyingtheMarxismtheory,hepaidattentiontousingthehistorical·aestheticresearchapproachwhilestudyingtheliteraturehistory,Certainly,LuXunalwayspaidattentiontotheapplicationofthecomparativemethodverymuchtoowhileanalyzingandstudyingtheliteraturehistory.Hismethodologyhasverygreatreferencemeaningstoresearchersoftheliteraturehistory.Inthetiffrdpart.thisarticlemainlydiscussesthecompilingofLuXun’SIiteraturehistory.LuXunlefttwoworksoftheliteratgrehistory“CIlinesenoveIoutlinehistory”and”ChineseIiteraturehistory”.111eformerwasgenerallyacknowledgedtheworkthatcutintoamountaindoingofthenoveIhistoryofparticularsubject.Itfinished也efragmentaryscatteredsituationinthenovelhistorystudy,andmadeitentertheperiodofresearchwithintactandscientificsystem.Hefuliypaidattentiontothechoiceandlitemturehistory.Heproposedthatapplicationofthehistoricaldatawhilewritingthethehistoryknowingwasnecessarytothestudyoftheliteraturehistory,anditnamelyrealizedtheability,courageandinsightofhistory.Words:LuXunLiteraturehistoryideaMethodsCompilingKey是莺:论鲁迅的文学史忍悲引言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入,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入,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中国小说史略读后感

中国小说史略读后感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上海古籍出版《中国小说史略》作者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中国小说史略》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

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

它是中国文学研究现代进程中具有开启先河之功的重要著作,是一部分体文学通史。

本书在资料上搜罗丰富,采辑审慎,分析了历代小说的思想、艺术,言简意赅,是二十世纪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据相关资料,《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篇,是鲁迅先生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讲稿,可以看作《中国小说史略》的提要。

在此书序言中作者提到中国的小说自来无史。

有的,那么一定也是先在外国人所作的中国文学史中看到的,然后才在中国人所作书中看到,外国人所作的中国文学史最早有1901年英国出版的翟理斯的,1902年莱比锡出版的德国葛鲁贝的,而中国人最早却是1904年出版的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同一年还有黄摩西撰同名的书,明显都在外国人之后。

然而数量都不及全书的十分之一,因此小说史仍然不详细。

我想,这也许便是鲁迅先生作这本书的最大原因吧!而鲁迅先生的这本《中国小说史略》成书过程极其艰辛,其书在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地位,对从事小说史的中外研究者而言,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其文学史梳理方式对后代文学研究和写作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书中对俗文学各种文体的关注更是“五四”运动兴起之后的重要研究方向,充分体现了现代学术发展的视角和特色所在。

从目录看来,整本书是以时间顺序展开的。

从史家对于小说的著录及论述,到神话与传说,到六朝、唐、宋元明清,最后便是清末的谴责小说。

第二篇讲的是神话与传说,其中提到“街谈巷语”来自于民间,本来就不是某个人单独创造出来的,探究它的根本,还是在于神话与传说。

《中 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

《中 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

《中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中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最近读了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这可真是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的书!要说这书啊,一开始我还真有点担心自己读不进去。

毕竟是关于小说史的,我寻思着会不会特别枯燥、特别学术。

但真读起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鲁迅先生的文字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能把复杂的事儿讲得清清楚楚,还让你觉得挺有意思。

书里从古代神话传说讲起,一路梳理了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

这过程就像是沿着一条长长的历史河流溯源而上,每一处风景都别有洞天。

比如说,讲到六朝的志怪小说,我才知道原来那些神神鬼鬼的故事背后,反映的是当时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想象。

还有唐传奇,以前只知道《莺莺传》《霍小玉传》这些故事好听,却不知道它们在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那么重要的地位。

鲁迅先生就像个知识渊博的向导,带着我一点点看清这些故事的来龙去脉。

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明清小说的部分。

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些大名鼎鼎的作品,鲁迅先生的分析简直是入木三分。

他不仅讲了这些作品的艺术特色,还讲到了它们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就拿《三国演义》来说吧,以前我读的时候,就是看个热闹,觉得里面的英雄豪杰特别厉害,战争场面特别精彩。

但鲁迅先生指出,这本书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其实有一定的模式化倾向,比如刘备的仁德、关羽的忠义、曹操的奸诈等等,有时候显得有些过于鲜明和绝对。

而且,书中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也并非完全忠实于史实,而是加入了很多民间传说和作者的想象。

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这让我对《三国演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再说说《红楼梦》,鲁迅先生说它“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以前读《红楼梦》,总是被里面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所吸引,却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过。

现在想想,确实啊,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些人物,都不是单纯的好人或坏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人觉得特别真实可亲。

对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评价与探析

对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评价与探析

对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评价与探析背景介绍《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时讲稿的基础上增改完成的,这是他唯一一部长篇学术专著,代表了他的最高学术成就。

《中国小说史略》是第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小说史的书,书中的许多观点、概念被小说研究者们认同,不少开创性的见解为后学者们袭用。

鲁迅先生写这本书,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改变人们对小说的轻视态度,使人们了解古代小说的价值;二为了宣传社会批判思想,实现改良社会的目的。

《中国小说史略》共二十八篇,上起神话时期,下到清朝末年,完整讲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从写神到写人、从非自觉到自觉、从文言到白话的演变历程。

一、重要学者对《史略》的评价郭沫若认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和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毫无疑问,是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

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

建国后,学术界更是将《中国小说史略》奉为圭桌。

鲁迅之后出现的小说史著述不少,在资料占有上和研究方法上较之《中国小说史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体例和叙述上仍然未能超越其框架。

台湾学者龚鹏程的《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的诠释个案研究——小说文学学科建立的精神史》,通过对《中国小说史略》的分析,重新研究鲁迅小说研究中的盲点,尤其对鲁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质询,认为其存在缺陷。

此观点的提出有助于对鲁迅小说史观进行更全面客观的审视和反思,并对当代中国小说史学科的理论构建产生有益的启示。

二、对《中国小说史略》的看法读完这本具有开山意义的著作,印象最深的一个就是鲁迅先生严谨的治学风格。

鲁迅先生将全书分为二十八章,从远古神话一直到清末谴责小说,对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过程做了第一次系统的梳理。

全书以中国传统目录学原则结构全书,在辑轶、校勘和考证辨伪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书中提到的一些佚失的小说也因此得以再现,如《志怪》、《述异记》、《幽明录》以及《语林》等等。

这不仅使《中国小说史略》的材料更加丰富,而且使论证辨伪也更有力度,也让我们后人有了不少捷径可走。

从《中国小说史略》看鲁迅的小说观

从《中国小说史略》看鲁迅的小说观

从《中国小说史略》看鲁迅的小说观从《中国小说史略》看鲁迅的小说观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有宏博和深邃的学养,治学的领域也相当宽广,他不仅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而且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

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与鲁迅相比的,只有唐代的一个韩愈。

他们两人性格相同,文章写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也是相同的,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没有第二个和他比较了。

〞鲁迅给近代人的印象之深、文章传播力之强劲、感染力之深沉、描绘事态笔锋之犀利、对现实的透视力,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可以说是领袖群伦的。

鲁迅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后来经过整理修订出版就是《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在大量材料的根底上,运用现代的文学观念和理论方法研究评述中国古典小说的产物。

通过对中国小说起源、开展、演变的进程的考察与梳理,来探求中国小说的开展规律,用鲁迅自己的话说就是“从倒行错乱的作品里寻出一条进行的线索来〞。

《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古典小说开展史的专著,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先河。

郭沫假设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指出“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毫无疑问,是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

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的第一篇《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中回忆了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的发生和演变,如《庄子》的小说观、桓谭的小说观、《汉志》的小说观、《隋志》的小说观、胡应麟的小说1观、《四库》馆臣的小说观,等等,他虽然没有正面归纳自己的小说观,但从其所述“桓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始假设与后之小说近似〞,以及《汉志》小说“诸书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缪者也〞等语来看,鲁迅也有着自己的小说观念。

在 1924 年 7 月的西安暑期讲学中,他对自己的小说观作了明确阐释,他说:“《汉书·艺文志》上说:‘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

鲁迅全集对鲁迅思想的全面解读

鲁迅全集对鲁迅思想的全面解读

鲁迅全集对鲁迅思想的全面解读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在鲁迅的全集中,我们可以找到对他的思想的全面解读,这些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文学成就。

本文将通过鲁迅全集中的几个重要篇章来对鲁迅思想进行解读。

首先,在《狂人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封建道德和社会制度的批判。

在这篇小说中,主人公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变成了精神错乱的狂人。

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鲁迅对社会不公和道德虚伪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他通过形象的描述和刻画,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嘲讽。

同时,他也提醒我们要敢于揭示社会的弊端,不要盲从于既有的社会制度。

鲁迅全集中的《阿Q正传》更是深入探讨了社会弱者与强者之间的矛盾。

通过对阿Q这个性格独特的主人公的描写,鲁迅揭示了社会对于弱者的歧视和欺压。

这篇小说以悲剧的结局告诉我们,社会的不公并不会因为个体的努力而改变。

鲁迅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表达了对于社会现象的触动和批评,进一步引发了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

在鲁迅全集的《呐喊》中,鲁迅大胆地展现了现实主义作品的威力。

这部小说集以尖锐的文字和犀利的观察力刻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普通人的悲惨命运。

通过对现实主义的运用,鲁迅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社会问题的严峻性和必须解决的迫切性。

他通过这种直接的方式,使作品充满力量和表达,从而更加引发读者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

鲁迅全集中的《中国小说史略》是对于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整理和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和演变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通过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剖析和比较,他深入地描绘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

这篇文章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的历史,也反映了鲁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思考。

总之,鲁迅全集是了解鲁迅思想的重要读本,通过对其中几篇重要文章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作品。

鲁迅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对历史的反思,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思想家和作家应有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鲁迅读后感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鲁迅读后感
首先,在比较中国古代小说与西方小说的起源时,我发现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鲁迅指出,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并非如传统观念所认为的源于民间传说和故事,而是源于文人学士的闲暇创作。这与西方小说的起源有着显著的差异。西方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史诗和戏剧,它们往往源于民间传说和故事,并在民间口头传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文学形式。通过这一比较,我意识到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小说起源的差异,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体系下文学的发展。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鲁迅对古代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了细腻而深入的刻画。他指出,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性格特点,作者们通过人物的塑造,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鲁迅的这一观点让我对古代小说的角色塑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认为,鲁迅的分析不仅揭示了古代小说中人物的个性特点,也让我对人物塑造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情节方面,鲁迅对古代小说的情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指出,古代小说的情节往往曲折离奇,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这种情节设置使得古代小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使得小说在古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喜爱。
在角色方面,鲁迅对古代小说中的角色进行了深刻的刻画。他指出,古代小说中的角色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性格特点,作者们通过角色的塑造,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这一观点让我对古代小说的角色塑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评论方面,我认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和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和研究古代小说的视角。同时,鲁迅的评论也具有启发性,他常常以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引发我们对古代小说的新思考和新理解。
再者,在比较中国古代小说与西方小说的艺术特点时,我发现两者在创作手法和结构上也有着显著的区别。鲁迅认为,古代小说在创作手法上往往采用了寓言和象征的手法,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探讨。这与西方小说在艺术特点上的表现有着明显的不同。西方小说在启蒙时期以后,逐渐形成了注重人物心理和情节发展的特点。通过这一比较,我意识到中西方小说在艺术特点上的差异,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体系下文学的艺术价值。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读《中国小说史略》有感心烦气躁加上才疏学浅却难懂其中真正的精妙,对于他的作品只是抬起头远远的望着,敬仰着,却难以接近的感觉。

鲁迅小说已经让人苦思冥想方知其中内涵旨意,他编撰的《中国小说史》有一种让人敬仰却不敢攀登的敬畏。

初读时文言文式的表达,让人望而生畏,不知从何下手。

觉得行文枯涩,语言晦涩难懂,味同嚼蜡,让人难以靠近去拜读先人留下智慧的旷世之作,如果鲁迅先生的作品是落水三千,我都不想取一瓢饮。

如此的愚拙让人叹惜与见笑。

但却不甘因为我的不才与心浮失去和伟人共饮智慧的泉水,错过品尝知识的甘甜。

所以决定让文学的力量给我这样的人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转变,能够心平气和,稍安勿躁的心态去聆听鲁迅先生的真知灼见。

原来伟大的作品该是要一遍遍的品读就能发现枯燥乏味的背后是一个耀眼光芒的文学瑰宝。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可谓是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前无古人,后无可及。

小说作为当今最为盛行的文学体裁,从明清的繁盛到如今的规模,让人以为只有几百年的光景,但是从小说的渊源萌芽可以追溯到汉代神话与传说,感觉在遥远的时代就孕育了小说的种子,不得不佩服与古人的智慧。

但是我看了第一章节《史家对小说之著和论述》,发现原来最早有“小说”一词出于《庄子(外物》的“饰小说以干县令”,但是这只是文章中的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而且于我们今天所谓的小说相差甚远,不足作为小说的发源。

小说的地位在春秋时期,即使是百家争鸣思想开放的时代,小说家也难免幸逃冠以“九流之末”,因为小说家皆出于稗管,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

那个时代的小说家地位卑微,只不过是个讲野史和民间奇闻轶事的俗人,难以等大雅之堂。

且看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一言以蔽之,虽有优点又不足以成一家之言。

不为大丈夫君子所为,闾里小知者之所及,即使或一言可采,亦狂夫之议。

对于小说的偏见略见一斑,小说家长期处于一个不被认可,视为粗俗的尴尬局面。

对此我感到惋惜,但是想想如此不待见的小说到后来的兴盛与推崇,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取材于民间,采用的俚语,俗语写作,融入民风,给老百姓亲切之感,受到广大下层人民的喜爱,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书目学意义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书目学意义
L igo g ( irr f u nd n oyeh i N r l nvri , u n zo , u n d n , 1 4 0 i n rn J Lbayo a g o gP ltcnc oma U ies y G agh u G a g og 5 2 0 ) G t
Ab ta t u Xu i r a rtra d a ge ttik r a d arg ru l c d mi uh rt.Hi i c d mi c iv me t sr c :L n sa ge tw ie n a hn e , n ioo sy a a e ca to i r y sman a a e c a he e n
i i t d i g C i e e c a sc h ll g .Hi t d i g i c u e n i g t e l s n i n i e e d c me t ffci n n s n su y n h n s l s i a p i o y l o s su y n n l d s f d n h o t a c e t Ch n s o u n s o t s a d i i o
传承 流变 , 终形 成严 谨 的学 术 体 系和 准确 的学 术结 论 。 最
主体仍属传统学术 中最有影响力的文献学领域 ,研究的
K ywod :TeHioyo h s i in uX n lsi cin bbi rp y e rs h s r C eeFc o ;L u c s a f t ; il ga h t f t a c i o l o
CL u e : 2 73 C n mb r G 5 . 4 Do u n o e c me t d :A c At l l rce D:1 0 — 9 8 2 1 ) 1 0 3 一 9 i 03 6 3 【000 — 10 O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读书报告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读书报告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读书报告本书是作者1920-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的讲义.本书共28篇,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叙述中国古代小说演变的历程.说小说未必要说小说史,但读完小说史,我们才有可能给每部小说一个准确的定位.假如你是一位写小说的作家,小说史可以告诉你写作的起点在哪里,可以告诉你哪一些构思已经被前人用过了……假如你是一位读小说的“看官”,小说史可以告诉你手中的这部书居于何等的地位,有何等的价值……假如两者都不是,就请你慕“鲁迅”之大名打开这本书.“鲁迅”二字就已经价值连城.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所有喜欢鲁迅的人,所有不喜欢鲁迅的人,大学生与研究生,研究家或一般干部,望子成龙的家长……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包含有许多精当卓越、言简意赅的评论. 《中国小说史略》无论是阐述小说的发展变迁,或是评析各类作家作品,往往是要言不烦,短短一段文字,甚或只是三言两语,即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而又显得扼要准确、切实有力.这只有观察十分敏锐、深刻的学者,而又兼是语言的巨匠,像鲁迅这样的著作家,思之所至,笔即足以达之,方能如此,一般人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鲁迅对于某一类或某一部小说的评论,常是言简意赅,或褒或贬,力求分寸得宜,实事求是.如第二十二篇评述《聊斋志异》云:“《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这里比较了《聊斋志异》与同类之书的同与不同,尤其是对《聊斋志异》艺术方面的一些重要特点的评析,更显得十分准确,令人折服,文字又很生动传神,令人爱读.再如第二十八篇评述《孽海花》云:“书于洪、傅特多恶谑,并写当时达官名士模样,亦极淋漓,而时复张大其词,如凡谴责小说通病;惟结构工巧,文采斐然,则其所长也.”我们知道,鲁迅评价小说创作成就的高低,是思想和艺术的统一论者.他十分赞扬《儒林外史》那样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同时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讽刺小说(第二十三篇);而对那些“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之作,则另起一个名称,叫做“谴责小说”,以示与讽刺小说有别,并且颇多批评(第二十八篇).但是在具体地评述某一作品时,仍然采取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应批评处则严肃批评,该肯定处则适当肯定,而不是全盘地一笔抹煞,对《孽海花》的评析就是一个例子.鲁迅对作品长处短处的评论,常常是把它跟其他作品相比较而加以阐述,所以观点就显得全面而避免片面性,很有说服力量;又因为他眼光极其尖锐,善于抓住主要之点,所以他所作的评语语必中的,有似画龙点睛,令人读了不易忘记.例如评述《封神演义》时,说它“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逊其雄肆”(第十八篇);赞扬《儒林外史》塑造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的讽刺手法的特点及其成就,写道:“ 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第二十三篇);批评《三国演义》写人亦颇有失,则云:“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水平以及个人主观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并且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所以,就我们今天的要求来看,《中国小说史略》有其不够完备之处,这是很自然的,也是不能苛求于鲁迅的.鲁迅处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完成了如此一部开创性的卓越的专著,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了.作为我国小说史研究的奠基人,鲁迅的学术著作及其治学精神,对于我们仍然是很可宝贵的遗产.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这份遗产,以便把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工作做得更好.。

中国小说史略鲁 迅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与评述

中国小说史略鲁 迅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与评述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与评述《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与评述》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中国小说发展的道路,他以深邃的见解和独到的眼光,对中国小说进行了系统而精彩的评述。

中国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这些早期的文学形式虽然简单,但蕴含着人们对世界的想象和对生活的思考。

在漫长的岁月里,小说逐渐从民间传说和口头文学中脱胎而出,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等阶段,不断发展壮大。

鲁迅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于神秘现象和超自然力量的好奇与恐惧,而志人小说则侧重于描绘人物的言行举止和风度才情。

这一时期的小说虽然还比较粗糙,但为后世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传奇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情节也更加曲折动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鲁迅称赞唐传奇“叙述宛转,文辞华艳”,如《柳毅传》《李娃传》等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宋元时期,话本小说兴起。

话本是说书艺人的底本,具有很强的口语化和通俗化特点。

这些作品贴近百姓生活,充满了世俗的趣味和人情世故。

鲁迅指出,宋元话本为明清小说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经典之作,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三国演义》以宏大的历史叙事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水浒传》描绘了一群梁山好汉的反抗斗争,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西游记》充满了奇幻色彩,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和正义的向往;而《红楼梦》则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家族的兴衰和人性的复杂。

鲁迅对这些经典小说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认为《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存在一定的“类型化”倾向,但在历史题材的处理上具有开创性;《水浒传》在描写人物性格和社会现实方面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西游记》的想象力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红楼梦》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成就之高,至今无人能及。

小说如何入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关于“小说”和“小说史”的理论设计

小说如何入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关于“小说”和“小说史”的理论设计

小说 在 2 0世 纪 中 国获 得 了前所 未 有 的价 值 提升 , 承继 晚清文人 大力 倡导 之风气 的余 绪 , 除 新
实现上 述文 化 主 张 的有 效 工 具 。另一 方 面 , 随着 小 说等 俗文学 文 类 逐渐 由边 缘走 向 中心 , 反 过 又 来 影响 并规 约 了 中 国人对 “ 学 ” 理 解 与 想象 文 的 的图景 , 变 了既 有 的 “ 学 常识 ” 可见 , 生 改 文 。 发 时期 的 中国小 说 史 学 , 其认 识 价 值 不仅 在 于 对小 说 史学科 的奠 基 作 用 , 还在 于 中 国学人 第 一 次将 小 说 纳 入 学 术 研 究 视 野 , 采 用 西 来 之 文 学 史 并 ( 说史 ) 小 的研 究体 式 , 预示 并 最终 实 现 了一 种新
的 学 术 认 同 与 文 化 选 择 。 小 说 成 为 学 术 , 影 响 其
文学 倡导 者 的重视 与 推 崇 , 之进 入 现 代 大学 教 使 育体 制 , 为学 术研究 对象 , 成 更对 这一 提升起 到 了 至为关 键 的作用 , 因此 建 立 起具 有 学 科 意义 的 并 中国小说史 学 。小说史 学 一跃成 为文学 研究 中的 大 显学 , 引 了 大批 杰 出学 人 投入 其 中 , 2 吸 是 0 世纪 中 国学术史 上 的一 个 突 出现 象 , 至 可 以作 甚 为一个 文化 事 件 来 解读 。一 方 面 , 为 俗 文学 文 作 类 的小 说 的价值 提 升 , 新 文 学倡 导 者 实 现其 文 是 化 主张 的需 要 。五 四一代 学人激 扬 民间文化 的生 命活力 , 为颠 覆正统 文化 的思想 资源 , 图借此 作 力 建立新 的文 化与 文学秩 序 。小说 在 中国古代 文学

鲁迅小说史学中的社会学意识——以《中国小说史略》中明清小说研究为例

鲁迅小说史学中的社会学意识——以《中国小说史略》中明清小说研究为例
— —
以《中国小说史 略》 中明清小说研 究为例
吴金 梅
( 大连 大 学 , 辽 宁 大连 1 1 6 6 2 2 )

要: 鲁迅作为 学者 , 其 中国小说 史学研 究成就 斐然 , 展 示 了鲁迅 在 中国小说 史学研 究 中的开 阔视
野, 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缜 密的 学术思 维, 其 中的社会 学意识便是其特 点之 一。以鲁迅 的明清小说 研 究为例 , 鲁迅 以社会 学的标准对明清小说做 出分类和考证 , 对于明清小说 思想 内容 的研 究 同样 具有 时代 社会 关注的特 点 , 而 在探 究明清小说 发生学时 , 同样做 出 了社会 背景的考量。 关 键 词: 鲁迅 ; 小说史学 ; 社会 学; 明清 小说
考证 时 , 也充分注意到 了社会学 的方 面。如在对 于清 之人情小说 的探讨 中, 指 出《 红楼 梦》 的主 旨问题 为 :
文, 而稗史乃云 ‘ 收方 腊 有 功 , 封节度使 ’ ( 见 十 三
篇) 。然擒方腊者盖韩世忠 ( 《 宋史》 本传 ) , 于宋江 辈
“ 盖叙述 皆存本真 , 闻见悉 所亲 历 , 正 因写 实 , 转 成新 鲜 。而世人忽略此 言 , 每欲 别求深 义 , 揣测 之说 , 久而

回) , 亦屡挫 于外敌 ( 英, 法, R本 ) , 细 民暗昧 , 尚啜茗
听平 逆 武 功 , 有 识 者 则 已 翻 然思 改 革 , 凭敌忾之 心 , 呼

明清小说分类与考证时的社会学视角
维新 与爱 国, 而于 ‘ 富强’ 尤 致 意焉 。戊戌 变政 既 小 成, 越 二年即庚子岁 而有 义和 团之变 , 群 乃知 政府 不 足与图治 , 顿有掊击 之意矣。其在 小说 , 则揭发伏 藏 , 显其弊恶 , 而 于时政 , 严加纠 弹 , 或更 扩充 , 并及 风俗 。 虽命意在 于匡世 , 似 与讽刺小说 同伦 , 而辞气 浮露 , 笔 无藏锋 , 甚且 过甚其 辞 , 以合 时人 嗜好 , 则其度量技 术 之相 去亦远矣 , 故别 谓之谴 责小说 。 ” 在讨论黑 幕

鲁迅的学术名著

鲁迅的学术名著

鲁迅的学术名著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丑陋,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除了文学作品,鲁迅还有着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被称为《鲁迅的学术名著》。

本文将着重探讨鲁迅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对当今文化和学术研究的影响。

一、《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在上海文化书社出版的一部学术著作。

该书是鲁迅对中国小说的历史沿革进行的一次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该书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对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神话传说、史传小说、志怪小说、笔记小说、评话小说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鲁迅在书中还对小说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于小说的独特价值进行了肯定和赞扬。

在当时,中国小说的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鲁迅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录,记录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该书以鲁迅独特的视角回顾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如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等。

该书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展示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他以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鲁迅在书中还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提出了自己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该书在当时对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今的文化研究也有着启示意义。

三、《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

该书以阿Q这个普通人物为主角,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该书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

在《阿Q正传》中,鲁迅以阿Q这个普通人物为主角,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体系意识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体系意识
代 为 线 ,注 重 小 说 文 本 的 比较 和 小 说 类 型 的梳 理 ,体 现 科 学 的体 系建 构 意识 。 鲁 迅 《 中 国 小 说 史略 》 以 其 精 审 的 论 断 ,严 密 的 逻 辑 体 系, 打 破 中 国 自来 小说 无 史 的尴 尬 局 面 ,展 示 小 说 入 史的 学 术 自觉 , 助 推 小说 史 书 写 及 其 研 究 成 为 3下 " - 的 一 门显 学 , 引领 2 0世 纪 蔚 为风 潮 的 小说 史 学 建构 。
关 键 词 :鲁 迅 ;体 系意 识 ;小 说 类 型 中 图 分 类 号 :I 2 0 7 . 4 收 稿 日期 :2 0 1 7 - 0 5 — 1 6 基 金 项 目 : 国家 社科 基 金项 目 ( 1 3 XZWO 0 1 ) : 民 国文 论 的 体 系话 语研 究 。 作 者 简 介 :贺 根 民 ( 1 9 7 1 一 ) , 男 , 湖 南邵 东人 ,广 东技 术 师 范 学 院 文 学 与传 媒 学 院教 授 , 文 学博 士 。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1 2 1 7 ( 2 0 1 7 ) 0 4 — 0 0 1 6 - 0 6
国小说 史略 》的诞 生 。

民国文 论体 系话 语是 大学 体 制 的产 物 ,体 系 明晰 、结构 完整 的小 说史 学很 大程 度上 得益 于大 学课程 的 设 置 。大学 讲坛 往往 是 民国文 人驰骋 才 具和 学识 的 舞 台,各种 文 学史 的诞生 ,在 一定 程度 上说 大 多是为 了
满 足大 学教 学 之 需。周 作人 《 关 于鲁 迅 》一 文拖 出鲁 迅撰 写 《 中国小 说史 略》 的缘 由: “ 豫 才 因为 古小 说
聊城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 版)

西游记的主旨鲁迅的说法

西游记的主旨鲁迅的说法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西游记》的主旨有如下描述:“《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事故。


从中可以看出,鲁迅认为《西游记》通过讽刺和揶揄的方式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形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动乱,以及人民大众的苦难和惩恶扬善的愿望。

同时,鲁迅也强调了小说中的幽默和诙谐元素,认为这些元素使得神魔都具有了人类的情感和行为,从而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

总的来说,鲁迅认为《西游记》是一部讽刺现实、反映社会矛盾的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读书报告

《中国小说史略》读书报告

《中国小说史略》读书报告鲁迅作为作家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而他作为学者同样是成就非凡。

代表他最高学术成就的便是《中国小说史略》,它不仅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时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

《中国小说史略》成书前的准备,和成书后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鲁迅采用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克服公式化、概念化的表述方式。

从字数上来说,以区区十余万字而将千余年的小说发展演变做一清晰描述,实为不易。

其内容大致分为六个阶段进行叙述,其目录如下:第一讲从神话到神仙传第二讲六朝时期的志怪和志人第三讲唐代的传奇文第四讲宋代人的“说话”及其影响第五讲明代小说的两大主流第六讲清代小说的四大流派及其末流从以上的目录中可以看出,此书大略地概括了中国小说史的发展过程。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发光的一部分,是不拘泥于近代西方意义上的小说概念,将中国小说史的计年更加提前。

可以说,现在通用的小说实际上在形式和内容方而受到了很多西方的影响。

如果从这种立场上来看,说中国自古没有小说的观点也是可能成立的换言之,在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之前,说中国从未有过从通史的概念上来看中国小说史的观点也不过分。

这个鲁迅自己也曾说过。

鲁迅在这种情况下对占代小说作品进行筛选,“从倒行的杂乱的作品里寻出一条进行的线索来”,从而完成了一部小说史。

鲁迅对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时,不依赖西方的观点,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小说观念。

通过鲁迅的其它著作也可以发现,他所想的“小说”也是与西方的近代小说概念有一定的距离。

鲁迅将中国占代的神话、传说纳入了“小说”体裁之中,可以说这与将小说看做近代以后资本主义叙事诗的西方启蒙主义观点截然不同。

鲁迅的史略是对中国小说史进行的最初的理论概括,也正是在这方而具有一定的意义。

到当时为止,不但确定了因长期丰富的创作实践而产生的无数小说的范畴,还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批评和鉴赏,探讨了小说的效用和特性,鲁迅首先将小说的特点归纳为“创作意图”和“故事性”,从而确定了中国小说概念的范畴,同时还以发展史的立场将中国小说的起源归于神话和传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小说史略》看鲁迅的小说观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有宏博和深邃的学养,治学的领域
也相当宽广,他不仅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而且是中国现代学术的
开创者。

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与鲁迅相比的,只有唐代的一个韩愈。

他们两人性格相同,文章写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也是相同的,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没有第二个和他
比拟了。

”鲁迅给近代人的印象之深、文章传播力之强劲、感染力之深沉、描绘事态笔锋之犀利、对现实的透视力,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可以说是领袖群伦的。

鲁迅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后来经过整理修
订出版就是《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文学观念和理论方法研究评述中国古典小说的产物。

通过对中国小说起源、发展、演变的进程的考察与梳理,来探求中国小说的发展规律,用鲁迅自己的话说就是“从倒行错乱的作品里寻出一条进行的线索来”。

《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古典小说发展史的专著,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先河。

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指出“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毫无疑问,是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

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的第一篇《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中回顾了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的发生和演变,如《庄子》的小说观、桓谭的小说观、《汉志》的小说观、《隋志》的小说观、胡应麟的小说
观、《四库》馆臣的小说观,等等,他虽然没有正面归纳自己的小说观,但从其所述“桓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始若与后之小说近似”,以及《汉志》小说“诸书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缪者也”等语来看,鲁迅也有着自己的小说观念。

在 1924 年 7 月的西安暑期讲学中,他对自己的小说观作了明确阐释,他说:“《汉书·艺文志》上说:‘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

’这才近似现在的所谓小说了,但也不过古时稗官采集一般小民所谈的小话,借以考察国之民情、风俗而已,并无现在所谓小说之价值。

”他进一步指出:“在文艺作品的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的。

诗歌起源于劳动和宗教。

其一,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挥自己的心意和感情,并偕有自然的韵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对于神明,渐因畏惧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威灵,赞叹其功烈,也就成了诗歌的起源。

至于小说,我以为倒是起源于休息的。

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咏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

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

所以诗歌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鲁迅受西方文艺思想的影响,认为诗歌起源于劳动、小说起源于休息,这一结论透露出了鲁迅的小说观念。

这与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叙述中国小说的历史从“神话与传说”开始是完全一致的。

这种小说观念成为了鲁迅确定小说史叙述对象、评价古代小说作品的历史价值的核心思想和重
要理论基石。

鲁迅是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走上文艺道路的。

他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但是,
鲁迅创作小说之初,小说还是被人瞧不起的没有地位的文体。

在中国旧文人的眼中,诗文是正宗。

明清八股取士后,又确立了只重八股文的风气。

《儒林外史》第三回讲魏好古在考场上请周进面试他诗词歌赋,而周进变了脸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

'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什么”。

长期以来,形成的鄙视小说的传统观念,并没有影响到小说的创作与欣赏。

但这种观念却阻碍了中国小说研究的发展。

近代梁启超提倡“小说界革命”,他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畅论小说的重要社会作用“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他还论述了小说的艺术特质和它反映社会生活的独特方式。

这对于提高小说的地位有一定作用,但是仅从理论上加以论述,在创作实践上缺乏说服力。

尽管小说的地位及影响有所改变,但长期笼罩在人们心理上的鄙视小说的阴霆,并未散去。

所以鲁迅才说“在中国,小说是向来不算文学的。

在轻视的眼光下,自从十八世纪末的《红楼梦》以后,实在也没有产生什么较伟大的作品。

小说家的侵入文坛,仅是开始‘文学革命’运动,即一九一七年以来的事。

”鲁迅却在社会上极不重视小说的情况下,从事小说的研究。

他辑录整理《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和《古小说钩沈》
等古代小说,又从开始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把历
来“君子弗为”的小说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对象,第一次建立起中国小说史的学科体系。

《中国小说史略》作为鲁迅研究中国小说的学术成果,在对历代小说进行系统的批评中形成了他的现实主义小说观,
既贯穿于鲁迅的创作实践中,又在小说批评中集中反映。

蔡元培先生曾为《鲁迅全集》作序说:“最近时期,为旧文学殿军的,有李越缦先生,为新文学开山的,有周豫才先生,即鲁迅先生。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

鲁迅不仅以其杰出的文学创作成就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其“为人生”的启蒙主义文学观也对新文学的理论建设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这种“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观也给了当代文学观一些启示:首先,文学离不开生活,文学必须扎根于社会生活。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社会的良心。

再则,社会教育作用是文学最重要、最根本的作用,但同时也要格外重视当代文学的娱乐作用。

另外,文学是进化的,当今的文学,视野更加广阔,主题更加丰富,表现手法更加多样,表现形式更加繁复,文学载体和传播途径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最后,文学表现形式和创作的多样性是文学发展的必然,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其主流和方向。

要树立起促进社会发展、有利社会和谐、繁荣社会文化、传承人类文明、反映时代精神的主流文学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