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之针刺手法
针刺、灸法、拔罐、刮痧、推拿操作规范-实用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一、针刺疗法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
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中医执业医师常用针刺基本手法
中医执业医师常用针刺基本手法1.1进针法———手法轻巧无痛少痛进针是整个针刺手法中的第一步,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进针时少痛或无痛是患者乐意接受针刺治疗的重要方面,故医者要达到手法娴熟轻巧。
具体操作如下:(1)速刺法:进针时以左手拇指或食指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拇、食、中三指捏住针身下端,无名指顶住针身,针具靠在押手指甲缘,在进针时切按稍重,右手运用腕力、指力迅速按压刺入皮下,而后将针缓慢插入或稍带捻转,使针刺至要求的深度。
此法较多的适用于1.5寸以内的毫针。
长针进针法,可用拇、食、中三指捏住针身下端,在押手的协同下,一压一刺迅入皮下,再作插入或捻转至一定深度。
若针头面部等皮肤浅表部或施透刺法时,可改用提捏押手法相结合的速刺法。
以上进针方法,只要定位准确,一般可以达到少痛或无痛的目的。
亦即古人云: “针入贵速,既入徐进”;“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
(2)缓捻法:在押手的协同配合下,用轻、慢、细的捻转并微加压力,向皮下捻入,此法常用于腹部腧穴及体质虚弱者。
总之,在进针时可根据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进针术式,但两手的协同作用很重要。
古人云:“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确为经验之谈。
1.2行针法———多种术式务求得气进针后再施以一定手法,称为行针。
行针技术是针刺基本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提插法和捻转法又是行针中最常用的方法,定要熟练掌握,运用自如,这与针刺得气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前提,亦是施行针刺补泻手法的基础。
(1)提插法:进针达一定深度后,均匀上下提插,待针下有沉紧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
催令气至,这是一种激发气至(或气至病所)的常用方法。
行补泻法时,在进针得气基础上,重插轻提为补,提重插轻为泻。
(2)捻转法:进针后拇食两指均匀捻转,以催气至,或结合提插作上下捻转,以加速得气。
在应用补泻手法时,拇指向前力量增强,食指后退用力稍轻为补。
中医不同针灸疗法介绍
中医不同针灸疗法介绍毫针刺法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本操作方法: 包括消毒、进针、留针、行针、出针等。
(一)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二)进针法进针时,一般用左右双手配合。
右手持针,靠拇指、食指、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
具体的进针方法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切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者的指甲掐切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指、食指将所刺腧穴部分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常用于皮肤松弛部分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指、食者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刺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刺入。
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左手拇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
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1) 行针与得气毫针刺入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要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
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
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1、提插法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
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有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
2、捻转法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夹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3、留针与出针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症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
出针时,用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适应症:(1)上呼吸道疾病1、急性(慢性)鼻窦炎;2、急性(慢性)鼻炎;3、感冒;4、急性(慢性)扁桃腺炎。
中医适宜技术-针灸
请看下图
弹入速刺法
1.5 缓慢进针法
1.5.1 缓慢捻进法 1.5.2 压针缓慢进法
1.5.1 缓慢捻进法
左手单指指切或双指舒张,右手持 针,稍用压力,轻微而缓慢地以小 于90℃角的手法,均匀捻转针柄, 边捻边进,使针体垂直于皮肤,慢 慢地捻入皮内。进针时,不要用力 太猛,捻转角度不可太大。
1、进针法: 1.1单手进针法 1.2双手进针法 1.3管针进针法 1.4快速进针法 1.5缓慢进针法
1.1 单手进针法
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 抵住针体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 中指端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所需的深 度。
此法三指两用,在双穴同时进针时尤其适宜, 刺入穴位后,中指离开此穴位,然后,拇、 食、中指随意配合,实行补泻。多用于较短 的毫针。
请看下图
单手进针法:
1.2 双手进针法
1.2.1 1.2.2 1.2.3 1.2.4
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1.2.1 指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 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用拇、 食、中指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 处,紧靠左手指甲,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3. 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 针刺。
【注意事项】
4. 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 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 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注意事项】
6.对胸、胁、腰、背部脏腑的腧穴,不 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 更要注意。
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 穴,若直刺过深,有伤及肺脏的可能, 导致气胸。
在脏腑宜深刺。
2.2.3 部位
针刺方法.
毫针是针灸临床最常用的针具,临床具
有很高的操作技术要求,下面我们将学 习掌握毫针的具体操作方法,内容包括 持针、进针、留针、运针、出针等。
一、持 针 法
(一)刺手与押手
针刺乃要求双手协同完成,左右手各司其能。 《灵枢 九针十二原》“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 《标幽赋》“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 入,有痛之因” 刺手:持针之手,一般为右手。作用:掌握毫针,集 刺手各部之力,使 针尖透入皮肤,再行运针。 押手:爪切按压局部,一般为左手。作用:探明穴位 所在 促使经气聚散,感知穴位处皮肉筋骨的分布和 气血运行 减轻进出针的不适感,转移患者注意力稳 定腧穴部位和针身,便于施行各种手法。 双手各有不同作用,不可有所偏重,古人为防偏向刺 手之用,而常更有重视押手之用如《难经》“知为针 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为进针时及进针后针尖所朝方向—针向。
根据治疗要求而定。多针尖向病所,针 尖向可导气而行。 与针刺角度及经脉循行方向密切相关 针刺角度重在以穴位的部位而定 针向重在根据不同病症 治疗的要求而定
如:颊车穴为例
面颊痛,张口不利——针向颞部斜刺,针 感可放射到整个颊部 面瘫,口眼歪斜——针向口角平刺 痄腮——针向腮腺 牙痛——针向直透 根据需要而取用不同角度来导向
5经络浅深:根据辩证论治所选经络不同各经循行深
浅有异而有深浅不同取穴法。
6 7
手法:根据所用不同手法而选用不同深浅取法一般补法
浅取引气入内,泻法深取引气外出
时令:“天人合一”根据自然界的变化,人气亦 不 断有变动,随其变动,针刺各异。一般而言: 春夏——浅取,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万物 生发 秋冬——深取,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物主 收藏 8 针感:针感快,强者——宜浅 针感慢,弱者——宜深 可结合2体质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大全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1—腧刺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腧指四肢荥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五脏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肾腧,用以治五脏疾病。
由于这种针刺法是刺特定的腧穴,故称之为腧刺,在临床上对结石性胆囊炎的疼痛,针刺胆腧穴针感可直达病所,即能止痛,故《灵枢·官针篇》曰:“腧刺者,刺诸经荥腧,脏腧也”。
—2—远道刺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这种刺法称为远道刺。
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故称下合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合治内府……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腘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腱外缘),膀胱合于委中穴(腘横纹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灵枢·刺节真邪篇》:“刺府俞,去府病也”;《灵枢·官针篇》讲:“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琐府腧也。
”—3—经刺经脉所过之处有结聚者,如郁血、硬结、压痛等常用经刺法。
由于是直接刺大经,故称之为“经刺”。
治疗腱鞘囊肿基本上是用这种刺法。
又如“经络触诊法”和以触诊所得的阳性反应处为针刺点的治疗方法,均属经刺法。
《灵枢·官针篇》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
”—4—络刺这是刺皮肤上的小络脉,使其出血以泻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素问·调经论》中指出:“病在血,调之络。
”目的在于泻郁滞络脉之间的邪热。
《灵枢·百病始生篇》讲:“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
”病热之邪所致血溢,必调治络脉。
由于是刺在络脉上,所以称“络刺”。
近代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浅刺、点刺放血法———如三棱针(古代叫锋针)或小针刀放血法、皮肤针重刺放血法等都属于本法范围。
“刺络(放血)拔罐法”,就是在本法的基础上与拔罐疗法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
—5—分刺这是指针刺直达深层肌肉的一种方法,用来治疗邪在分肉,溪谷酸痛等的疾病。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一、针灸技术得掌握与操作技能一、毫针刺法1、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得深度、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得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得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得中间刺入、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得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得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得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得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得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得进针。
2、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就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与进行补泻而施行得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得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就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得语言叙述、(1)提插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得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得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得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得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得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与深度。
(2)捻转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得操作手法。
针刺疗法的治疗方法和功效作用
针刺疗法的治疗方法和功效作用在我国传统医学中,针刺疗法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和保健手段,连很多外国人都对该疗法的操作和效果感到神奇,那么究竟是如何治疗的。
以下是小编推荐针刺疗法的治疗方法知识,欢迎阅读!针刺疗法的方法针刺疗法右手握针柄,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拇指与无名指挟持针柄1/3处,食指压在针柄的上面。
这样可以充分依靠腕力操作。
叩刺时,要求针尖刺及皮肤表面时立即弹起。
每分钟叩刺100次左右。
叩刺的强度分轻、中、重三种,可根据不同体质、部位或病症进行选择。
轻刺激:用较轻的腕力叩刺,仅使皮肤略有潮红。
适用于小儿或年老体弱者,头面部及虚症或病程较长的慢性病。
中刺激:用略重的腕力叩刺,使局部皮肤潮红但不出血。
适于治疗一般常见病。
重刺激:腕力重,针具高抬,节奏略慢进行叩刺,局部皮肤明显潮红并有微量出血。
多用于体质壮实者、局部压痛明显以及背、肩、臀部等肌肉丰厚的部位。
根据刺激强度和病情,皮肤针治疗可每日或隔日1次,以10~20次为一疗程。
针刺意外的处理1、晕针:多是由于患者一时紧张、体虚、大泻、大失血后,或体位不适,手法过重所引起,应立刻停止针刺,将已刺入之针全部取出,并让患者采用平卧位,头稍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给温糖水或热茶,饮后即可恢复,可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2、滞针:就是医者感觉针下涩滞,出现捻转?提插及出针困难等现象,不要强行捻转提插,可延长留针时间,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缓和肌肉紧张,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
3、断针:如因针具质量较差,或其它原因导致断针,应嘱咐患者勿动,若尚有一端露于皮肤之外,可用镊子夹住将其取出?若与皮肤相平或稍陷体内者,可用一手拇食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端露出再用镊子取出?若断端完全陷入肌肉层时,应在医院X线下定位后,行外科手术取出?4、针下血肿:小块可不必处理,待其自行消褪,较重者,可冷敷止血后再热敷,配合局部轻揉,以促进瘀血消散。
简述针刺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简述针刺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针刺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生理功能。
下面是针刺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针刺的步骤:
1. 选择穴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
2. 消毒:在进行针刺前,需要对穴位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以避免感染。
3. 进针:将针刺入穴位,进针的深度和角度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4. 行针:在进针后,需要进行行针操作,以刺激穴位,增加疗效。
5. 留针:行针后,需要将针留在穴位中一段时间,以增强疗效。
6. 出针:留针时间结束后,需要将针缓慢地拔出。
注意事项:
1. 针刺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质等,以确保针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针刺时需要注意消毒,避免感染。
3. 针刺的深度和角度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 针刺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针刺。
5. 针刺后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如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等。
总之,针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毫针针刺
三、针刺的方法:1、持针法:二指持针,三指持针,四指持针,五指持针。2、进针法:1.进针速度分:速刺法,缓刺法。2.刺入术式分:插入法,捻入法。3.刺押手势分:单手进针,双手进针:爪切法,夹持法,舒张法,提捏法。3、针刺角度1.直刺90°左右2.斜刺45°左右3.平刺15—25°。4、针刺的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腧穴分布和所要达到的疗效而定。5、针刺的深度腧穴的针刺深度应根据你年龄、体质、病情、季节的不同而刺入的深度也应有所不同,有些穴位较危险刺入深度一定要谨慎。6、行针手法1.提插法:上提下插的动作2.捻转法:前后捻动针柄。7、针刺得气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到针下空松、虚滑。8、留针法毫针刺入人体腧穴留置一定时间称为留针。一般留20—40分钟。9、出针法用左手持棉签按压针刺部位,右手持针将针慢慢提出皮肤。
学习人员
第十一章针刺法讲稿
1、单手进针法:只用单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以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指腹抵住针体下段,指端紧靠穴位。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屈曲亦随之下压,将针刺入皮肤,一般用于短针的进针。
2、双手进针法:即左、右手互相配合将针刺入。
3、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持针,紧靠指甲缘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较短毫针刺入肌肉丰厚部的穴位。
(七)留针法:针刺得气,施行补泻后,将针留置在穴内,称为留针。
1.留针的作用:加强针刺感应,延长刺激作用。留针以候气至,中途行针还有调气作用。
2.留针的时间: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腧穴位置而定。一般病症施术完毕后出针或留针10~30分钟。特殊病症可延长留针时间,如急性腹痛,角弓反张,持续哮喘等。老人、小儿、危重病症不宜久留针。
4、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夹持棉球,裹住针尖,直对腧穴,当押手两指下按时刺手顺势将针刺入穴位。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5、提捏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侧面或上端刺入。适用于头面等皮肤浅薄处的穴位。
6、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从两指间刺入。多用于皮肤松驰或有皱折部的穴位,如腹部穴位。
(六)刺激的强弱与留针的久暂
1、刺激强度:判断刺激的强度是依据患者的针感。强刺激是指通过行针,使针感加强到患者能忍受的最大限度;弱刺激是指患者仅有轻微针感;中刺激是介于两者之间,有能被患者接受的明显针感。根据个体的具体反应,灵活运用针刺手法。
2、针刺补泻:补法,是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泄法,是指能疏泄病邪,使亢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针刺补泻就是通过针刺腧穴,采取适当的手法激发经气以达到补虚泄实、恢复阴阳平衡的目的。…提插补泄:补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泄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捻转补泻:补法,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按顺时针捻转;泄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按逆时针捻转。…平补平泄,进针得气后,均匀的提插捻转。
风府针刺手法
风府针刺手法
风府针刺手法是中医针灸中的一种疗法,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疾病。
该手法通过针刺风府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促进疾病的康复。
风府穴位位于人体的颈部,是一对穴位,分别位于颈椎两侧的肌肉中。
针刺风府穴位可以刺激局部的神经和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和肌肉僵硬。
同时,针刺风府穴位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
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风府针刺手法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首先需要选择一根细针,然后将
针头插入风府穴位,深度一般为1-2厘米。
在针刺的过程中,需要注
意针头的角度和深度,以免损伤周围的神经和血管。
针刺时间一般为
10-20分钟,每周1-2次,连续治疗2-4周。
风府针刺手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
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针刺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以确定针刺的穴位和深度。
其次,在针刺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
消毒,以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
最后,在针刺后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
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风府针刺手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如果您有相关疾病需要治疗,建议您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确定最适合您的治疗方案。
〖针灸常识〗针刺的各种手法原理介绍
【针灸常识】针刺的各种手法原理介绍针刺的基本手法,是指进针后使用的种种用以取得针感,并进行补泻的基本操作而言。
辅助手法是指进针后为促其得气,并使针感增强、扩散,或进行补泻,在施用针刺基本手法同时,所配合施用的操作而言。
(一)基本手法1、进(插)所谓进,是将针刺透皮肤后,根据所刺部位的深浅分天、人、地三部,从浅层向深层向下插入的操作过程,也就是从天部刺入人部或地部的进针动作。
《灵枢·官针》所载: '微旋而徐推之”中的“推”字,即“进”之意。
其目的是为了得气(取得针感),或施行补泻。
根据进针的速度,有急进与慢进之分。
2、退(提)所谓退,是将针从深层提到浅层,向上引退的操作过程,也就是从地部提至人部、天部,或由人部提至天部的退针动作。
《灵枢·官针》所载: '伸而还之”中的“伸”字,即“退”之意。
其目的是为了散气(减弱针感),或施行补泻。
根据退针的速度,也有急迟与缓退之分。
3、捻(转、旋)捻即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食两指,一前一后交替的动作,也就是拇、食两指向内、外来回捻转的操作过程。
《灵枢·官针》所述:“切而转之”,“微旋而徐推之”中的“转”与“旋”字,皆指“捻”而言。
可用于催气、行气或施行补泻。
捻转时可在既定深度来回捻转,但最大角度不宜超过360度(一圈),否则就会引起疼痛。
捻转的快慢可根据病情酌定。
4、留留是将针置留于穴内之谓。
《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述:“静以久留”是说当针剩入后,要安静地多留一些时间,这种静留以待气至的方法,称为“静留针”。
如果在留针过程中,由于病情的需要,还要继续施用手法,即并非静止不动以待气至,或欲达一定补泻目的的方法,称为“动留针”。
具体留针与否,采用何种留针法,留针时间长短,主要依病情而定。
5、出出针法是指行针已毕,将针拔出的操作过程,即先以左手拇、食指,或中、食两指,固定被刺腧穴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轻轻捻退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或将针轻捷地直接向外拔出。
针刺手法学习.pptx
第13页/共79页
3、消毒 (1)针具器械消毒 • 一次性针:经过乙酸消毒,塑泡铝用。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三种: 高压蒸汽灭菌法 煮沸法 酒精浸泡法
第14页/共79页
(2)医生手指消毒:肥皂洗手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净手消毒液消
第18页/共79页
3、提捏进针法
• 左手拇指、食指把腧穴皮肤捏起,右手持 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将毫针刺入。这种方 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
第19页/共79页
4、舒张进针法
• 左手拇指、食指把腧穴皮肤向两侧撑开,使 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从左手拇、食指中间刺 入,这种方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第20页/共79页
禁忌症
• 1、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 2、孕妇。
• 3、急腹症。
• 4、腹部肿瘤。
• 5、针刺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
患者。
第49页/共79页
注 意 事 项 • 1、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对腹针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 2、饭后半小时后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空排大、小便。 • 3、天气寒冷时针刺完成后,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处理: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扣弹针柄, 或在滞针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 紧张。
第44页/共79页
3、弯针
表现:针柄改变方向和角度,伴有提插、捻转、 出针困难,患者感到疼痛
原因:针刺过程中患者移动体位;针柄受到外 力碰撞、压迫;医生进针用力过大过猛;针尖 碰到骨骼等坚硬组织 ;
处理:改变体位所引起,恢复体位,局部肌肉 松弛后可出针,
泻法 秋冬 感应迟钝
第23页/共79页
针法心悟 • 第一是练爆发力,什么叫爆发力 我曾多次讲过:手持针,运腕 力,将力集中到针尖上,一针贯地(天人地三层之地),贯至 地部,这是爆发力。好多针刺练习方法是不同的,但第一层爆 发力总是相同的。有一个道理摆在这里:运针指力的练习不是 一蹴而就的,运针指力必须分部来练习,也是境界的练习。不 是一根针拿了几天就觉得可以了,那么当你练好了爆发力到一 针贯地,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时候的表现是:入 针不痛。 • 第二层柔力,再是三重指力,实际上就是三重境界,第一爆发
55针刺补泻手法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
本法以行气为主,兼能补虚。能促进针感向病所 传导。必须在浅层操作,均匀、自然地左右摆动, 不可上下摆动,摆动次数9或9的倍数。
(二)白虎摇头
在穴位深层左右摇动针身以行气的复式手法。 1.原文:
(一)徐疾补泻法
徐疾补泻法是以进针、出针以及行针的快慢 分补泻的针刺手法。 1.出处 《灵枢·九针十二原》:“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 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 2.操作方法 ①补法:毫针刺入皮肤后,先在浅层得气,然后将针慢慢 推进到深层,快速退针到皮下,(可反复施术);出针时快 速出针,疾按针孔 。 ②泻法:将针快速透皮后,迅速插入深层得气,然后慢慢 退针到皮下(可反复施术);出针时慢慢出针,不按针孔 。
《三衢杨氏补泻》中说:“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乃 行六阴之数,如觉病微凉,即退至五分之中,却行九阳之 数,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症,先泻后 补也。”其后历代医家,也都是在上述方法基础上加以归 纳和发挥,特别是近代郑魁山在《针灸集锦》中加入了呼 吸配合飞法和提按,使阴中隐阳的操作更趋完善。现在大 多数医家认为,阴中隐阳手法要点是于同一穴中,先在深 层行透天凉,后在浅层行烧山火,采用“一进二退”的方 式,来达到“二泻一补”(先泻后补)的作用。
4. 应用与注意事项 开阖补泻法是一种辅助补泻手法,一般不单独 应用,应配合捻转补泻或提插补泻法应用。
二.复式针刺补泻手法
复式手法是由宋元明针灸医家所创立的,由多种单式补泻手法组合 而成的补泻手法,其中以烧山火,透天凉应用较多,现介绍如下。 (一)烧山火法 1.操作:
深受欢迎的针刺手法训练
深受欢迎的针刺手法训练针刺手法是针灸治疗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手循按揉切腧穴,右手为刺手是针灸法中的重要手法。
疗效好坏皆在于两手手法及功力。
且主要功力又在于拇指、中指及食指,其运力在于指节,并借助腕臂之力,甚至运全身之力于指端,才能使针体轻了无痛。
所以必须先将拇、中、食三指练出一番好功力,方能在临床施术中获得良效。
练此功夫宜两手同时练习,若单习一手三指,则不能随心所欲左右手同时进针。
指力努劲与针刺手法有密切之关系,不学针灸则已,欲学针灸必须练习手指努劲,仅就拇、中、食三指而言,其中以拇、食指为主,中指为辅,只要把拇、食指功力练好,其功成矣。
练指功有四步:第一步,二指禅。
练习此法,首先于桌案之前站稳,吸气使气下沉入丹田,然后两手臂向前抬起伸直,随之弯腰向前,双手拇指指腹搭桌案边上,自觉丹田之气上贯两肩、臂、肘、腕乃至指端,初练时必觉甚为费力,不能耐久,此时可调换食指,按于桌案边上,如此交替习之,练习日久之后,则不觉其苦,至此可以增加练习时间,一般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初练时每次5分钟,每日1~2次。
根据习者的身体素质不同,以后每日练习时间可增至15分钟。
大约100天后即可取得功效。
入门后不可间断,仍需平日习之,大约习3年后大功告成。
第二步,顶指法。
初练时空手习之,紧并中、食二指,屈成钩形,而以拇指屈置中食二指之间,使三指尖相顶,紧紧扣牢,虎口成圆形,猛力扣5分钟,每日有空即练,不限次数。
第三步,夹木锥。
此法用两小木锥,夹于右手拇、食、中指肚之间紧捏之,木锥长约3寸,粗约1寸,根粗尖细,以花梨紫檀质地坚硬者为佳。
每日有暇则练,半年功可成矣。
练习以上诸法不仅有助于提高针灸疗效,对强健身体也有裨益。
第四步,捻线法。
练习捻线法不用任何工具,具体做法是,拇、食、中指肚紧贴,虎口呈三角形,三指肚相贴之处,以三指的第一节为限,指肚相贴之后,乃贯全臂之力于指,拇指徐徐向前捻若干次,然后拇指再向后捻转若干次,其捻转数前后相等。
针灸方法----行针手法1
本文所属类别:[刺灸穴] 发布时间: 2008-01-04阅读次数: 3926【字体:大 中 小】 【关闭】
把这篇精彩文章收藏到: ?
1.持针法 持针就是拿针。持针的手叫“刺手”,一般习惯用右手;辅助刺手的手叫“押手”,一般用左手。《灵枢》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也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说明针刺操作时左右两手协同作用的重要性。右手持针的姿势,一般以拇、食、中三指夹持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有如执笔,故又称执笔式持针法。此法临床上最常用。另外,还有拇、食指持针法,拇、中指持针法等。 2.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抵住腧穴,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实际上,此法是以刺手的中指代替了押手的作用,具有简便、快捷、灵活的特点。该法多用于较短毫针的进针。 (2)双手进针法:即左右双手配合,协同进针。根据押手辅助动作的不同,又分为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四种。 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持针,紧靠指甲缘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较短毫针刺入肌肉丰厚部的穴位。 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夹持棉球,裹住针尖,直对腧穴,当押手两指下按时刺手顺势将针刺入穴位。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从两指间刺入。多用于皮肤松驰或有皱折部的穴位,如腹部穴位。 提捏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侧面或上端刺入。适用于头面等皮肤浅薄处的穴位。 (3)管针进针法:用不锈钢、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成针管,代替押手。选平柄毫针装入针管,上端露出针柄2-3分,然后快速将针拍入穴位内,再将针管抽去,施行各种手法。本法进针痛苦小,适用于疼痛敏感者。 3.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1)进针角度: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或接近垂直刺入。常用于肌肉较丰厚的腰、臀、腹、四肢等部位的腧穴。 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的腧穴。 横刺:又称平刺或沿皮刺。即将针身倾斜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有时在施行透穴刺法时也用这种角度针刺。 (2)针刺方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有时为了使针感到达病所,也可将针尖对向病痛处。 (3)针刺深度:针刺的深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为原则。每个腧穴的针刺深浅都有原则要求,但在临床应用时,还应根据病员的年龄、体质、病情和所在腧穴的解剖部位等情况灵活处置。
针刺提插法名词解释
针刺提插法名词解释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针刺提插法这个听起来有点专业的名词。
啥叫针刺提插法呢?这就好比你在地里插秧,一上一下,有节奏地把秧苗插进土里。
针刺提插法也是这样,针灸师拿着那细细的针,在穴位里一上一下地操作。
想象一下,穴位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小房间,而针就是那打开房间门的钥匙。
提插的时候,就像是轻轻敲开房门,给身体内部传递着某种特别的信息。
针刺提插法可不是随便乱插的哟!这得讲究技巧和力度。
要是插得太轻,就好像轻轻敲了下门,里面的“住户”可能没反应;要是插得太重,那可就像是用力砸门,说不定会把“房子”给砸坏啦!而且,提插的速度也有讲究。
快提插,就像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能快速激发身体的反应;慢提插呢,则像是缓缓的敲门声,带来的是一种温和的刺激。
这针刺提插法啊,在中医针灸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一招。
它就像是一位神奇的使者,能够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让身体的“交通”重新变得顺畅起来。
比如说,有人身体里的气血瘀滞了,就像路上堵车一样,这时针灸师通过巧妙的针刺提插,就能够把这“堵车”的状况给解决掉,让气血重新欢快地流动起来。
再比如说,有的人身体里的阳气不足,就像房间里的灯光太暗,针刺提插法就能够像点亮灯泡一样,给身体注入活力和能量。
你说神奇不神奇?这小小的一根针,通过提插的手法,就能给身体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所以啊,针刺提插法可不是简单的扎针动作,它是中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健康、战胜病痛的神奇手段。
总之,针刺提插法是中医针灸中极具特色和关键的操作手法,对于调理身体、治疗疾病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咱可得好好了解它,说不定啥时候就能派上用场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之针刺手法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部分,它脱离不了整个中医的理论体系,如果你只是想学点皮毛,那么可以只看针灸方面的书,比如《针灸学》教材、《针灸大成》之类,还有《马丹阳天星12穴》、《玉龙赋》、《标优赋》等歌诀。
学完这些你只能治好别人都能治好的病和书上描述过的病,要想兵来将挡,还得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
是研究各种刺法和灸法的操作方法、临床运用及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
我们本次主要讲的是针刺手法即针法。
针法:又称刺法,指采用针具,运用手法,刺激人体一定部位(一般是腧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
一、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
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
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④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二、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1)提插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
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
要领: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o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
三、针刺补泻手法
针灸治病补泻手法是关键。
而且,针刺手法并不玄奥,并非常人所想的那样神秘莫测,倘能细心探求,自非难事。
针灸手法效果的不同主要决定于捻转的幅度、提插的速度、进针的角度,最后得出一个综合力度。
惜因目前操作不一,有人就认为玄虚神秘,如能研得真谛,确有独到之处,针灸原理也在其中。
针刺补泻手法中,最重要的是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这两项内容也是笔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
记忆的时候,要配合动作找其中的规律,不要单纯背文字,不然很容易搞混的。
(1)疾徐补泻:进针慢、退针快,少捻转为补;进针快、退针慢,多捻转为泻。
(2)呼吸补泻:呼气时进针,吸气时退针为补;吸气时进针,呼气时退针为泻。
(3)开合补泻: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出针时摇大针孔为泻。
(4)提插补泻: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为补;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为泻。
(5)迎随补泻:针尖随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顺经斜刺为补;针尖迎着经脉循行的方向,迎经斜刺为泻。
(6)捻转补泻:左转时角度小,用力轻为补;右转时角度大,用力重为泻。
另外还有很多复杂的复式手法,临床上常用的有烧山火和透天凉两种。
(7)烧山火:因可使病人局部或全身出现温热感而得名,适用于治疗麻冷顽痹等寒证。
操作方法是:将穴位纵向分为天、地、人三部,将针刺入天部(上1/3),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入人部(中1/3),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再将针刺入地部(下1/3),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即慢慢地将针提到天部。
如此反复操作三次,即将针按至地部留针。
(8)透天凉:因可以使病人在局部或全身出现寒凉感而得名,适用于热证。
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应刺深度的地部(下1/3),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再将针紧提至人部(中1/3),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再将针紧提至天部(上1/3),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慢地按至地部。
如此反复三次,将针紧提至天部即可留针。
此外,临床上对于虚实不明显的病症一般采用平补平泻的方法。
本法介于
补法和泻法之间,操作时应均匀地提插、捻转,力量速度中等,以得气为度,然后用中等速度出针。
“补泻不明,扎针不灵”是针灸学界的一句格言。
在针灸的临床治疗中,只有针对素体症状配合相应的针灸补泻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发展中几千年的精华也在于此。
四、针刺的作用1、疏通人体经络
按照中医的说法,人体中含有众多的经络,支撑起人体的日常动作。
所以说,经络对于人体非常的重要。
针灸的作用就是疏通经络,帮助其恢复顺畅并且正常工作,这也是针灸的基本功效之一。
如果人体内经络不畅,那么气血的运行就会受到阻碍,所以容易出现身体疼痛、关节麻木、肿胀等现象。
2、调和阴阳
除了疏通人体经络的作用之外,针灸的作用还包括的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这也是针灸、中医的最终目的了。
身体不舒服出现疾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人体出现阴阳失衡,针灸可以有效的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3、扶正祛邪
所谓扶正祛邪,指的就是扶助我们人体中原本就拥有的机体正气,祛除掉导致身体出现疾病的病邪。
五、注意事项针灸虽然能够令我们有效的解除疾病的困扰,但并不是说这种保健治疗方法就是百分之百安全的。
为了保障我们的生命健康,以下的一些针灸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在心哦!1、
在身体过于疲惫,精神高度紧张和饥饿的时候最好不要进行针灸;
2、年老体弱者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最好选择卧位,因为这样更加容易选择穴位;
3、女性在怀孕的时候进行针灸力道一定要轻柔,并且一些能够引起女性宫缩的穴位千万不要进行针灸,常见的这类穴位有合谷、三阴交、昆仑等等;
4、如果给小孩进行针灸,孩子哭闹不配合的时候,千万不要留针,除非必要;
5、婴幼儿进行针灸的时候,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的穴位千万不能够施针;
6、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进行针灸;
7、皮肤出现感染、肿瘤等等部位不能够进行针灸;
8、特殊病人的特殊部位选择针灸的穴位、施针的角度和深度有着特别的讲究,例如肠粘连患者的腹部等等;
9、针灸注意事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针灸要看疾病种类,应该根据病情来选择针灸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治疗手段。
亲爱的朋友们,感谢关注订阅《易灸宝》头条号,易灸宝致力于收集有效的中医养生知识、艾灸经验、民间偏方。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联系《易灸宝》工作人员,你的建议将促进我们做的更专业。
易灸宝大学堂:yijiubao2016,专业专注中医养生学习平
台。
易灸宝服务号:yijiubao,致力于打造功能最全,简单易用的针灸工具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