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科必背古诗词讲课教案
语文课程设计教学教案之古诗词背诵
![语文课程设计教学教案之古诗词背诵](https://img.taocdn.com/s3/m/f5cf888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e.png)
语文课程设计教学教案之古诗词背诵古诗词背诵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背诵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背诵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3. 经典古诗词欣赏和背诵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背诵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开始课程前,播放古诗词背景音乐,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祥和的氛围中。
引入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欲望。
2. 导入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展示名句、名篇,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其与当代文学的差异。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与外延。
3. 分析古诗词的韵律和篇章结构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古诗词的韵律和篇章结构,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4. 教授古诗词背诵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古诗词背诵的方法和技巧,如分段背诵、朗读练习、模仿表演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背诵古诗词的技巧和技巧。
5. 经典古诗词欣赏和背诵选择适合学生年级和程度的经典古诗词,进行课堂欣赏和背诵。
教师可以通过逐句解读和示范朗诵,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情感。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背诵和表演,展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表现。
2. 背诵成果评价:评价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准确性、流利度和语音语调的掌握情况。
3. 古诗词理解评价:评价学生对古诗词意义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大学古诗词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大学古诗词试讲教案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058905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a.png)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所选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
2. 鉴赏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解读古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分析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所选古诗词的原文、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所选古诗词,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诗词能够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所选古诗词,理解基本内容。
2. 学生自主查阅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环境。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把握诗词的主题。
2. 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如意象、修辞手法、韵律等。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古诗词中的意象有哪些?这些意象有何特点?b. 古诗词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何作用?c. 古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哲理?2.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魅力。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
2. 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鉴赏古诗词?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如关注意象、修辞手法、韵律等。
2. 结合具体例子,讲解如何分析古诗词的情感和哲理。
三、实践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鉴赏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写出鉴赏心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大学文科经典教案
![大学文科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96048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f.png)
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
2. 熟悉唐诗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
教学对象:大学文科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1. 唐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 唐诗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教学难点:1. 唐诗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2. 如何欣赏和分析唐诗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唐诗课件、唐诗作品集、多媒体设备2. 学生准备:预习唐诗相关资料,准备好讨论和发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唐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唐诗为何能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二、教学内容1. 唐诗的起源和发展- 介绍唐诗的起源,如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 阐述唐诗的鼎盛时期,如唐朝的繁荣景象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 唐诗的特点- 分析唐诗的形式特点,如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
- 探讨唐诗的内容特点,如山水田园、边塞风光、爱情诗、政治讽刺等。
三、案例分析1. 介绍唐诗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如李白、杜甫、王维等。
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唐诗。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唐诗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谁?为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唐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回顾唐诗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唐诗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分析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等。
- 探讨唐诗在语言、意象、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 如何欣赏和分析唐诗- 教授学生欣赏和分析唐诗的方法,如从意象、情感、结构等方面入手。
-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去欣赏和分析唐诗。
三、案例分析1. 以具体唐诗作品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唐诗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诗词背诵教学教案
![诗词背诵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37cc0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1.png)
诗词背诵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古代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词的背景知识介绍。
2. 不同类型的诗词欣赏。
3. 诗词背诵技巧和方法。
4. 诗词创作和表演。
教学步骤:一、导入(15分钟)1. 教师简单介绍中国古代诗词的历史背景和作用。
2. 引导学生对诗词背诵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讨论。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介绍不同类型的中国古代诗词,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2. 分享经典诗词,并解释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三、诗词欣赏(30分钟)1. 挑选一些经典的中国古代诗词作品,播放朗读音频或让学生自行朗读。
2. 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妙之处,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诗词背诵(30分钟)1. 教师介绍诗词背诵的技巧和方法,如分段背诵、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选择,选择一首诗词进行背诵,并进行小组或全班展示。
五、诗词创作与表演(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可以给予一些话题或词语的启发。
2. 学生可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创作,并进行表演。
六、总结(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体会。
2.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教学资源及评估:1. 中国古代诗词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学生自行选择的诗词作品。
3. 学生的创作和表演作品。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诗词比赛或社团活动,提升他们的诗词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鼓励学生读更多的中国古代诗词,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以上为诗词背诵教学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多资料或者具体的教案格式,请随时和我联系。
祝您教学顺利!。
诗词背诵教案
![诗词背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b8d1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6.png)
诗词背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背诵一首古代诗词作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和背诵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背诵过程中感受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授一首古代诗词作品,并辅助学生背诵。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词中的意境,提高背诵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三、教学准备1. 诗词材料:准备一首古代诗词作品,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或电视机,用于展示诗词文字和背景图片。
3. 辅助材料:备有注释和翻译,便于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通过介绍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魅力,引发学生对诗词背诵的兴趣。
2. 导入课题:在黑板上书写诗词的标题和作者,并引导学生念读标题和作者的姓名。
3. 展示诗词: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诗词文字和背景图片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视觉感知。
4. 分析诗词:指导学生分析诗词的内容、结构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寓意和情感。
5. 朗读示范:教师朗读诗词,并将重点进行强调和解释,同时示范正确的朗读语音和语调。
6. 反复朗读:让学生跟读诗词,先整体跟读,再逐句、逐字跟读,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7. 配合动作:给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手势或动作,配合诗词的感情表达,增强记忆和理解。
8. 小组演练: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诗词的集体背诵演练。
9. 个别辅导:对于背诵困难的学生,老师可进行个别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背诵准确率。
10. 评价反馈:通过学生的朗诵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五、教学延伸1. 配乐背景:给诗词配乐,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音乐的律动和诗情的交融。
2. 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增强诗词背诵的积极性。
3. 创作赏析: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作品,进行赏析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诗词写作能力。
大学生必背古诗诵读课教案
![大学生必背古诗诵读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74dd3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5.png)
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诗词的起源、发展和流派。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古典诗词的诵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10课时教学准备:1. 古典诗词教材,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诗词背景、作者介绍、诗歌赏析等。
3. 古筝、琵琶等乐器,用于辅助教学,营造氛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中国古典诗词的概况,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古诗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
2. 介绍古诗的基本特点,如平仄、韵律、意境等。
三、实践环节1. 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和分享。
2.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古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学生展示上节课的朗读成果。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唐诗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 分析一首唐诗,讲解其意境、修辞手法等。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唐诗进行集体诵读。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唐诗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2. 学生展示上节课的集体诵读成果。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宋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2. 分析一首宋词,讲解其意境、修辞手法等。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宋词进行集体诵读。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第四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宋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2. 学生展示上节课的集体诵读成果。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元曲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
2. 分析一首元曲,讲解其意境、修辞手法等。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元曲进行集体诵读。
大学古诗词讲课教案设计
![大学古诗词讲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30c39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11.png)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 使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掌握鉴赏方法。
3. 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起源、分类、韵律等。
2.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如意境、意象、情感等。
3. 学习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如《离骚》、《春江花月夜》等。
教学难点:1. 古诗词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理解。
2. 古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和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你们平时喜欢阅读古诗词吗?为什么?”2.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分类、韵律等。
- 分析古诗词的特点,如语言精炼、意境深远等。
2.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讲解意境、意象、情感等鉴赏方法。
- 结合具体例子,如《离骚》中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等,让学生体会这些方法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如《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意境、意象、情感等。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阅读古诗词的体会。
二、讲授新课1. 继续讲解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如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
2. 分析《春江花月夜》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案例分析1. 选取另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如《将进酒》,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意境、意象、情感等。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大学古诗词讲课教案模板
![大学古诗词讲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89f617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1.png)
授课班级:大学中文系(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时间: [具体日期] 第[周次]节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所讲古诗词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词基础知识2. 具体古诗词作品赏析3. 古诗词创作技巧及风格特点教学重点:1. 古诗词作品的理解与分析2. 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教学难点:1. 古诗词的意境把握2. 古诗词的语言美感体会教具准备:1. 古诗词教材或相关书籍2. 多媒体课件3. 诗歌朗诵音频4. 黑板或白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提问或讲述古代诗词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简要介绍古诗词在中华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2. 讲解古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具体作品赏析(30分钟)1. 作品选择:选择一首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2. 作者背景:介绍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及思想。
3. 作品分析:- 诗歌的主题思想- 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的语言美感- 诗歌的意境营造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古诗词创作技巧及风格特点(15分钟)1. 介绍古诗词的创作技巧,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2. 分析不同风格特点的古诗词,如豪放派、婉约派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3. 布置课后作业,如阅读指定古诗词作品、撰写赏析文章等。
六、课后作业:1. 阅读并赏析指定古诗词作品。
2. 撰写一篇关于某位古诗词作者的专题报告。
3. 准备一首古诗词朗诵,下节课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1.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大学古诗词讲课教案
![大学古诗词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bafc0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19.png)
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古诗词的演变和发展。
3.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和创作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诗、词、赋、曲等体裁的特点和区别。
2. 古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特点。
3.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2. 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古诗词有多少了解?你们喜欢古诗词吗?二、基本知识讲解1. 诗、词、赋、曲等体裁的特点和区别。
2. 古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特点。
3. 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三、古诗词鉴赏1. 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鉴赏心得。
3. 教师点评学生的鉴赏,总结鉴赏方法。
四、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古诗词?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古诗词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可以仿写或自创。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2. 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古诗词鉴赏和创作的能力。
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2. 教学内容是否深入浅出,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
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学生提高古诗词素养。
大学古诗词教案设计
![大学古诗词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251cb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19.png)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增强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大学》中的古诗词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意境。
2. 分析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学》原文、译文、作者简介、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引导学生关注《大学》中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学生朗读《大学》原文,了解古诗词内容。
2. 教师讲解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3. 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析其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讲解练习题中的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技巧。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大学》中的古诗词,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2.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
4.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
必背古诗词课程设计
![必背古诗词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eb0c4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04.png)
必背古诗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熟练背诵并理解本节课所选古诗词,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等五首经典诗篇。
2. 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平仄、韵脚、对仗等,并能用于分析诗词的特点。
3. 学生了解诗词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时期,理解其作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 学生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古诗词的鉴赏和创作,提高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同理心和审美情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语文必背古诗词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文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基础,对古诗词感兴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取六年级语文课本中《古诗词背诵与鉴赏》单元的五首经典诗篇,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诗词背景知识:介绍李白、王之涣等诗人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
2. 诗词基本知识:讲解古诗词的平仄、韵脚、对仗等基本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鉴赏方法:指导学生从意象、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鉴赏古诗词,学会品味诗词意境。
4. 诗词背诵与表达: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大学古诗词试讲教案
![大学古诗词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dc6b5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2.png)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的背景、作者和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技巧。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大学》的背景、作者和内容。
2. 古诗词的欣赏方法和鉴赏技巧。
教学难点:1. 古诗词的鉴赏技巧。
2. 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的背景、作者和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学》会成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作?二、学习古诗词欣赏方法1. 教师讲解古诗词的欣赏方法,如:韵律、意境、修辞等。
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三、鉴赏《大学》中的古诗词1. 教师选取《大学》中的经典古诗词,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词的意境、修辞等。
3.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教师总结《大学》中的古诗词欣赏方法和鉴赏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作业1. 按照所学方法,鉴赏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写下鉴赏心得。
2. 课后阅读《大学》全文,了解其思想内涵。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教师要注重古诗词鉴赏方法的传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学》的背景、作者和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学生在课后能够主动阅读《大学》全文,拓宽知识面。
大学古诗词教案
![大学古诗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c5d0f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f.png)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包括韵律、平仄、对仗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2. 古诗词的欣赏方法教学难点:1. 古诗词的韵律、平仄、对仗等知识点的掌握2. 古诗词的欣赏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古诗词吗?引导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1)韵律:讲解古诗词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2)平仄:讲解平仄的概念,以及古诗词中的平仄规律。
(3)对仗:讲解对仗的概念,以及古诗词中的对仗技巧。
2. 古诗词的欣赏方法(1)了解作者:介绍古诗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2)品味词句:讲解词句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词句之间的关联。
(3)感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首古诗词,让学生分析其韵律、平仄、对仗等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欣赏。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并撰写一篇赏析文章。
2. 收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整理成册,以便随时欣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大学古诗词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大学古诗词试讲教案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1b9735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f.png)
课程名称:大学古诗词鉴赏授课对象:大学中文系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2.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古诗词中的意象、意境的把握。
2. 古诗词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古诗词文本、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词吗?为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学古诗词鉴赏。
二、基本知识讲解1. 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等。
2. 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结构、韵律等要素。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如《登鹳雀楼》。
2. 分析诗歌的背景、意象、意境、情感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2. 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鉴赏能力。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古诗词,并撰写鉴赏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2.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拓展阅读1. 介绍几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古诗词,如《春晓》、《静夜思》等。
2.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品鉴赏1. 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鉴赏。
2.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词中的情感、意境等。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语文诗词大学老师讲解教案
![语文诗词大学老师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43eba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5.png)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教材:《唐诗三百首》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熟悉《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词。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唐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词。
教学难点:1. 唐诗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2. 学生对唐诗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唐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提问:同学们对唐诗有哪些了解?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唐诗三百首》的编纂背景和目的。
2. 介绍《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词,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3. 分析这些经典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唐诗的艺术特色,如诗歌的韵律、意境、情感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首经典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中的其他经典诗词,并撰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经典诗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二、讲授新课1. 介绍《唐诗三百首》中的其他经典诗词,如《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等。
2. 分析这些经典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经典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首经典诗词,分析其情感和意境。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唐诗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中的其他诗词,并尝试进行诗歌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词,让学生了解了唐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学课堂讲述古诗词教案
![大学课堂讲述古诗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0a9da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9.png)
课时: 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流派及代表人物。
- 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修辞手法、意象分析、情感表达等。
- 学会欣赏和分析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创作古诗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及流派。
2. 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
2. 古诗词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古诗词作品、作者介绍、鉴赏方法等。
2. 学生预习相关古诗词作品,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感受。
二、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及流派1. 教师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平仄、韵律、修辞手法等。
2. 介绍古诗词的流派,如唐诗、宋词、元曲等,并分析各流派的特点。
三、古诗词鉴赏方法1. 教师讲解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修辞手法分析、意象分析、情感表达等。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如何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诗词。
四、课堂讨论1. 教师选取一首古诗词,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上一节课中的收获。
二、意象分析1. 教师讲解意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并分析意象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如何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
三、情感表达1. 教师讲解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大学生讲古诗前教案
![大学生讲古诗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cb828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4.png)
课程类型:文学鉴赏与演讲授课对象:大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登鹳雀楼》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演讲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登鹳雀楼》的诗意。
2. 掌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3. 提高学生的演讲技巧。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
2. 将诗歌内容与演讲技巧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登鹳雀楼》的诗歌文本、作者介绍、创作背景等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登鹳雀楼》诗歌,了解作者王之涣及其生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作者王之涣及其生平。
2. 学生分享对王之涣的了解。
二、诗歌解读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登鹳雀楼》,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内容、意象、情感等。
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意。
三、演讲技巧训练1. 教师讲解演讲的基本技巧,如眼神、手势、语调等。
2. 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演讲练习。
3.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讲,指出优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登鹳雀楼》的知识点。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二、演讲展示1. 学生分组进行演讲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
2. 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做好评价准备。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指出演讲的优点和不足。
三、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和演讲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推荐其他古诗作品,鼓励学生课后阅读。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诗歌解读能力: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演讲技巧:评价学生的演讲水平,包括内容、表达、形象等方面。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演讲表达能力。
诗词背诵讲解教案设计
![诗词背诵讲解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a135d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8.png)
诗词背诵讲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什么是诗词背诵,并理解其重要性;2.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3.能够运用正确的朗诵技巧背诵诗词;4.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什么是诗词背诵?-诗词背诵是指通过阅读并熟记文学作品中的诗词,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修养情操和增进文化素养的一种形式。
2.为什么要背诵诗词?-背诵诗词可以提升人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培养记忆力、培养自信心。
3.如何背诵诗词?-分析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通过理解和记忆来背诵。
-注意正确的朗诵技巧,如停顿、抑扬顿挫等。
4.经典诗词欣赏与背诵-从古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开始,逐一进行教学。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并引入背诵诗词的重要性。
步骤二:诗词背诵的意义(15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人的作品,引发学生对诗词背诵的兴趣。
2.向学生讲解诗词背诵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步骤三:分析诗词意境和修辞手法(20分钟)1.选择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进行分析。
2.向学生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一同探讨。
步骤四:技巧指导(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进行诗词背诵。
2.示范正确的朗诵技巧,如语速、停顿、声音的抑扬顿挫等。
步骤五:诗词背诵与朗诵(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背诵和朗诵。
2.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欣赏和评价,共同进步。
步骤六:总结和拓展(10分钟)1.向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并提出个人感悟。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背诵更多的诗词,拓展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与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背诵与朗诵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中的背诵和朗诵表现,包括发音准确性、情感表达等。
大学生唐诗教案
![大学生唐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9c019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f.png)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2. 学习唐诗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唐诗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唐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3. 典型唐诗作品的鉴赏。
教学难点:1. 唐诗鉴赏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2. 学生对唐诗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唐诗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唐诗的历史背景,包括唐朝的繁荣、文化氛围、诗人群体等。
2. 分析唐诗的艺术特点,如诗歌形式、表现手法、意境创造等。
3. 介绍唐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结构等。
三、案例分析1.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唐诗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结构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选取其他唐诗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唐诗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鉴赏方法等。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唐诗的文化价值,包括对后世文学、艺术、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2. 分析唐诗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案例分析1.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唐诗作品,如杜甫的《春望》。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结构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选取其他唐诗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唐诗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鉴赏方法和文化价值。
2. 布置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并撰写一篇鉴赏文章。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对唐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大学唐诗教案
![大学唐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c34b7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1.png)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熟悉几位著名唐诗诗人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
3.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4. 通过对唐诗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唐诗概述2. 著名唐诗诗人介绍及作品赏析3. 课堂互动与创作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唐诗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唐诗有哪些了解?大家最熟悉哪些唐诗?二、唐诗概述1. 教师讲解唐诗的特点,如: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情感真挚等。
2. 介绍唐诗的分类,如:古体诗、近体诗等。
3. 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的社会地位和创作环境。
三、著名唐诗诗人介绍及作品赏析1. 介绍杜甫:杜甫(712-770),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称。
代表作品有《春望》、《登高》等。
- 赏析《春望》中的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讨论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对国家的关注。
2. 介绍李白: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
代表作品有《将进酒》、《庐山谣》等。
- 赏析《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讨论李白在诗中展现的豪放情怀和对人生的追求。
四、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杜甫、李白等唐代诗人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唐诗作品,并阐述理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唐诗的特点和著名诗人。
2. 提问:同学们,在上节课的讨论中,你们有哪些收获?二、创作实践1. 教师布置作业:以唐诗为主题,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2.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三、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诗歌,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文科必背古诗词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长歌行①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②,朝露③待日晞⑨。
阳春④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⑤至,焜黄⑥花叶衰。
百川⑦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⑩不努力,老大⑪徒⑧伤悲!①长歌行:汉乐府曲牌名。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本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另有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也叫“葵”。
向日葵即其中之一。
此外,蒲葵也可简称.“葵”,用蒲葵叶做成的扇子称“葵扇”。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⑤秋节:秋季。
⑥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读音同“花”。
衰: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
(但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所以我们认为,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所以读shuaī)⑦百川:大河流。
少:年轻。
老:老年。
⑧徒:白白地。
3.勒歌①敕勒川②,阴山③下。
天似穹庐④,笼盖四野⑤。
天苍苍⑥,野茫茫⑦,风吹草低见牛羊⑧。
①《敕勒歌》:这是南北朝时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
②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甘肃、内蒙一带。
川:平川、平原。
③阴山:一条山脉的名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又叫“大青山”。
④穹庐(qióng lú):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野茫茫:草原无边无际。
⑧见(xiàn):显露,露出来。
4.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④拨:划动,拨开。
5. 风(解落三秋叶)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①解:能够。
②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③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过:经过。
⑤斜:倾斜。
6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1妆○2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7. 回乡偶书○1(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离家老大○2回,乡音○3无改鬓毛○4衰○5。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偶书:随时写的诗。
偶,偶然,说明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老大:年纪大了。
○3乡音:家乡的口音。
○4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5衰(cuī):疏落,衰败。
8.凉州词○1(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远上○2白云间,一片孤城○3万仞○4山。
羌笛○5何须怨杨柳○6,春风不度○7玉门关.○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9.登鹳雀楼○1.(白日依山尽)白日○2依○3山尽○4,黄河入海流。
欲穷○5千里目○6,更○7上一层楼。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替、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10.春晓①(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②,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④少?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1]11.凉州词○1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2,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3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凉州词:乐府曲名。
○2夜光杯:玉制的酒杯。
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3沙场:战场。
12.出塞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2飞将○3在,不教胡马度阴山○4。
○1但使:只要。
○2龙城:是匈奴人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的神圣场所。
卫青第一次出塞便直捣龙城,将其付之一炬,在心理上,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3飞将:指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资治通鉴和史记均有记载。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sui 二声)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1133..芙芙蓉蓉楼楼○2送辛辛渐渐○1 (唐)王昌龄 寒寒雨雨○3连连江江○4夜入吴吴○5, 平平明明○6送客楚楚山山○7孤孤○8。
洛洛阳阳○9亲友如相问, 一一片片冰冰心心○10在在玉玉壶壶。
○1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2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3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4连江:满江。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6平明:天亮的时候。
○7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8孤:独自,孤单一人。
○9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10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4.鹿柴○1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2闻人语响。
返景○3入深林, 复照○4青苔上。
○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
○2但:只。
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1]○4照:照耀(着)。
15.送元二○1使○3安西○4王维(唐)渭城○5朝雨○2浥○6轻尘,客舍○7青青柳色○8新。
劝君○9更○10尽一杯酒,西出阳关○11无故人○12。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朝雨:早晨下的雨。
○3.使:到某地出使。
○4.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5.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6.浥:(yì):湿润,沾湿。
○7.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8.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9.君:指元二。
○10.更:再。
○11.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2故人:老朋友,旧友。
16九月九日○1忆○⑵山东○⑶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⑷为异客○⑸,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⑹处,⑺少一人。
遍插茱萸○○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又叫老人节17.静夜思○1床前明月光,疑○2是地上霜。
举头○3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疑:好像。
○3举头:抬头。
18.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1白玉盘○2。
又疑○3瑶台○4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5,桂树何团团○6。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7清且安。
阴精○8此沦惑○9,去去○10不足观。
○1呼作:称为。
○2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3疑:怀疑。
○4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5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
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
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6团团:圆圆的样子。
○7天人:天上人间。
○8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
”阴精也指月。
○9沦惑:沉沦迷惑。
○10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1生紫烟○2,遥看○3瀑布挂○4前川○5。
飞流直○6下三千尺○7,疑○8是银河落九天○9。
○1香炉:指香炉峰。
○2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3遥看:从远处看。
○4挂:悬挂。
○5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6直:笔直。
○7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8疑:怀疑。
○9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20.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
桃花潭②水深千尺,不及③汪伦④赠我情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③不及:不如。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故人○2西辞黄鹤楼,烟花○3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4,唯见○5长江天际流。
[○1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辞:辞别。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5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22.早发○1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2,千里江陵一日还○3。
两岸猿声啼不住○4,轻舟已过万重山○5。
○1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2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3还:归;返回。
○4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5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23.望天门山[唐]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1,碧水东流至此回○2。
两岸青山相对出○3,孤帆一片日边来。
○1开:开掘;开通。
○2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3出:突出,出现24.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1白日曛○2,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3前路无知己○4,天下谁人○5不识○6君○7?○1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2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3莫愁:请不要忧愁。
○4知己:知心的好朋友。
○5谁人:哪个人。
○6识:认识.○7君:你,这里指董庭兰。
25.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1千秋雪○2,门泊○3东吴○4万里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