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第一节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第一节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工具有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刻度尺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2.认识刻度尺(1)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使用时要注意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在端,是否磨损。

(2)量程:即测量范围,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

(3)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3.刻度尺的使用实际测量时,并不是测量工具越精密越好,只要能达到测量精度要求就可以了。

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侧要紧靠被测物体,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经磨损,可使其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的一端,读出长度后再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就可以得到物体的长度。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不能斜视。

读数时,要注意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读出准确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对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是“0”时不能省略,如读数时3.50cm,小数点后的“0”是估读的,不能省略。

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字,还必须注明测量量的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4.长度的估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对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或采用一些简便的方法粗略测量物体的长度,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尺度以便于进行估测。

例如,一只新铅笔的尺度大约是18cm,一层住宅楼的高度大约是3m,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m等。

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

(2)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时间的测量工具(1)古代测量工具:沙漏、日晷、滴漏等。

(2)现代测量工具:机械停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停表等。

3.机械停表(1)认识机械停表机械停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

它有两个表盘,一个是长针(秒针)和一个短针(分针),常见的型号有两种,15ˊ/30"型(小表盘量程15min,大表盘量程30s)和30ˊ/60"(小表盘量程30min,大表盘量程60s)。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彩3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彩3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彩3篇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篇一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②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 km = 1000 m ;1 m = 10 dm ;1 dm = 10 cm ;1 cm = 10 mm ;1 mm = 1000 μm ;1 μm = 1000 nm2. 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 时间的单位基本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单位换算:1 h = 60 min ;1 min = 60 s4. 时间的测量测量工具:钟表、停表5. 误差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

2. 参照物定义: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1. 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式:\(v = \frac{s}{t}\)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单位换算:1 m/s = 3.6 km/h2.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3. 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1—3章 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20Hz —20000 Hz ; 超声波:高于2000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次声波:低于2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3、噪声的来源: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dB )。

声音强弱的等级:(1)小于90分贝,保护人的听力; (2)小于70分贝,保证工作和学习; (3)小于50分贝,保证休息和睡眠。

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4、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纳。

利用声纳系统,能够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在捕鱼时,能够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能够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2)传递能量声波能够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能够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二章 光现象1、光源:太阳、电灯等物体能够发光,这些物体就是光源。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

3、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为:c=3*108m/s,它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的3/4。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的2/3。

4、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5、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即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6、光的色散(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全部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需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凹凸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打算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辨别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抱负的宁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a、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 m 1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1m=10dm 1dm=10cm 1cm=10mm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请同学们自己完成!×103-运算离方法规律:对于物理学中所有的单位换算类题目,都可以用“单位换算三部曲”解决:数字先不变,单位等量换,换完再运算。

知识点2 长度的测量a、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

b、正确使用刻度尺:三看:(1)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及其是否磨损;(2)看刻度尺的量程;(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

四会:(1)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2)会放: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准,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3)会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会记:测量结果记录形式是数字+单位。

考察题型:1、对长度的估计方法规律:一臂展≈身高,一步幅≈一拃≈20cm;1指宽≈1cm。

臂展:两臂左右伸平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2、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从量程和分度值两个方面考虑。

看题目里面对精确度的要求。

刻度尺的精确度由分度值决定,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度高。

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则能精确到1毫米。

3、正确使用刻度尺:注意刻度尺的使用规则,违反规则的读数,都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物体的读数为。

可以推测出它的最小分度值是毫米。

cm)一个准确的读数应该包括三部分。

当估读数字为0时,也不能漏掉。

4、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如何在中国地图上测出南京到北京的铁路线的大致长度?由于地图上铁路线是弯曲的,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长度,可采用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化曲为直法”来解决。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ppt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ppt

• 10、Life is measured by thought and action, not by time. ——Lubbock 衡量生命的尺度是思想和行为,而不是时间。8.5.20208.5.202011:0311:0311:03:1011:03:10
• 11、To make a lasting marriage we have to overcome self-centeredness.要使婚姻长久,就需克服自我中心意识。Wednesday, August 5, 2020August 20Wednesday, August 5, 20208/5/2020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Wednesday, August 5, 2020August 20Wednesday, August 5, 20208/5/2020
小思 26.05 18.41
平均值(cm) 26.05 18.43

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分度值不够小时,可将较小的 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累积法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如何测量硬币直径
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 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1h=
1min=
注意:60光m年in是长度单6位0而s 不是时间单位
1光年=9.46 × 1015m
小盘: 分度值0.5min 大盘: 分度值0.1s 时间: 3min 38.3s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_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_机械运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cm。

(图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 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 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共42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共42张PPT)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 走进神奇
1 、了解自然的神奇 2 、感受生活的神奇 3、 自然现象与生活现象
区分:是否有人为因素
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 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什么常有红色的霞光?
下雨时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为什么会有火山爆发?
为什么 在雪山上打一个喷嚏就可能会引起雪崩?
哥白尼:日心说 伽利略:经典力学 牛 顿:三大运动定律 爱因斯坦: 相对论
富兰克林:电的本质 居里:放射性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上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知识的广泛运用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科学探究的精神
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 律的自然科学。
例1:下列各物理现象中,属于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的 是( ),属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是( )。
A、电闪雷鸣。 B、夏天用棉被盖冰棒,冰棒融化得慢。 C、夕阳西下常伴有红色的霞光。 D、人们常说的下雪不冷化雪冷。 E、龙卷风直冲云霄。 F、自行车轮胎只有花纹。
解析: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不是人为设计制作的
“晒干”。
字上部:太 阳光线;字 中部:水汽 蒸发;字下 部:大地
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古人通过对 日月星辰以及 周围事物的观 察,设想着宇 宙的模样。如 有古人认为地 球是平的,日 月星辰在大地 中运行,其上 方盖着穹顶。
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安徽凌家 滩出土的距今 约5000年的 雕刻玉版,是 中国古人天圆 地方宇宙观的 早期展现。在 这种宇宙观的 基础上逐渐产 生了“司南” (指南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

到这尺一面位);测量结果由

下一位
数值 单位
• 1. • (1)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放置,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左
• (2) • (3) • (4)
• 2.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①累积法;②平移法;
• ③重合法;④滚轮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 丝直径、纸张厚度;用平移法测量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 圆锥高度;用重合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圆的周长;
• A.常见自行车车轮直径大约是70cm A
• B.普通教室门的高度都超过3m
• C.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大约是120dm
• D.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mm
• 4.下图所示的几种长度测量中,刻度尺放置最符合要求 的是( )
D
• 5.用如图1-1-3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量金属块的长度,下列 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 (2)人正常步行时,一步长约0.6 dm 。 m
• 2.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 A.23.5m=23.5×100cm=2.35×10 • B.2.4×107nm=2.4×107×10-6=24m • C.3.8km=3.8km×103m=3800m • D.6.03m=6.03m×100=603cm






米(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3)刻度尺使用之前要观察 量程和 分度(值为了选择合适
的刻度尺), 紧贴
是否被磨损;使用过程中要让刻度线
;读数零时刻度线要与
垂直,估读到分
度值的
(初中物理中被只测有物长体度测量有明确要视求线估读
• 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 • 例1 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事先选定的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 2.注意: 同一运动系统中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形式也有 可能发生变化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1.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a.定义: 速度=路程/时间
v=s/t
b.速度的单位 常用单位m/s km/h 或者m.s⁻1 km.h⁻1
2.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 物体沿直线运动且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 B.特点 1.相同单位时间运动距离相同 2.任意时刻运动速度相等 3.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形式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见教材p23
刻度尺测量长度
1.正确放置刻度尺
2.读数
3.记录时要注意记录刻度值,还有单位
三.时间测量
1基本单位
秒——s 分—min
1h=60min=3600s
小时—h
四误差分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引起误差的原因 1.测量者 2.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注意 1.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减少 2.测量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由于错的方法,读数粗心 等造成,是不该发生的! 3.多次测量,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 小误差,但不能消除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测量
一.长度单位 1.基本单位——米,简写——m 2.单位换算关系 1km=1000m=10³m
1m=10dm=100cm=1000mm=10⁶um=10⁹nm 1nm=10⁻⁹m 1um=10⁻⁶m 1mm=10⁻³m
巩固练习

1.一天等于多少秒? 24பைடு நூலகம்=1440min=86400s 2.填入合适的单位 a.人身高175( ) cm b.地球直径6400() km C.坐火车从重庆到上海需要18( ) h

八年级物理(人教)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八年级物理(人教)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1.认识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6.了解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简单的物质运动形式,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

本章主要内容有:时间、长度的测量,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速度的计算和测量等。

由于速度的计算与路程和时间有关,所以本章首先介绍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这些工具,使学生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有限的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从而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提高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本章涉及的主要考点有: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的应用;对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概念的理解;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

其中参照物的选择和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的题目,经常在各类考题中出现,题的难度不大。

有关物体的运动的计算,考查点一般集中在平均速度的计算上,多与体育赛事和生活中的交通运输等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理念。

1.对于本章中出现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要掌握这些知识难度不大。

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实验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2.对于速度,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熟悉,这里进一步学习,学习难度不大。

但学生对速度单位“km/h”和“m/s”之间大小的比较和互换有一定的难度;对计算中公式的应用以及计算过程中要用到的公式和代入单位还不熟悉,常常会忘记,应多加练习。

3.学生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知识拓展不开,不能正确选择参照物。

对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不是很理解。

应多举例说明。

1.对于测量工具、机械运动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所以本章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来逐步展开,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
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 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 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 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 -定距离才能看见“白 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
测量长度和时间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精密定量的科学。
长度和时间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单位:公认的标准量 国际单位制: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SI测微器(micrometer)
①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 度线对齐物体时 ,切莫忘记实际长度为最后读数减去这一 整数刻度值 。 ②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C
B
3.常用测量工具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 累积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经、纸张厚度。 2.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可测出圆形或球体的直径。 3.化曲为直法: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圆的周长。 4.滚动法:用滚动法可以测量操场的跑道长度。
评估
空气阻力的影响 多测几次
尝试科学探究
2.猜想与假设
4.进行实验 与收集证据
6.评估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STEP 04
STEP 05
STEP 06
1.提出问 题
3.设计实验 与制定计划
5.分析与论证
7.交流与合作
step07
合作中要求实事求是,尊重他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他常用长度单位和符号: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dmcmmumnm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3.标尺的使用方法:(1)能够放置:左侧标尺线与物体边缘对齐,标尺平行且靠近被测物体(2)能够读取:视线应垂直于标尺表面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3)会议记录:记录测量结果时,记下数字和单位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钟,分钟,小时,H5。

换算关系:1min=60s1h=60min=3600s6。

测量工具:秒表。

秒表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练习:①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km=___________;m=___;m=____;cm=_____;6分40秒② 以下对象的长度填写适当的单位:(1)中学生身高1700;(2)墨水瓶的高度为0.65_2;;(3)一张课桌的高度是0.82;(4)这本物理教科书的宽度是1.85英寸。

③ 在图1中,停止时间为____________s。

图2中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五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然后看:选择哪个物体作为参考;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等。

(2)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km、dm、cm、mm、μm、nm换算关系:1km=103m 1mm=103μm 1μm=103nm 1nm=10-3μm 1nm=10-9m(3)估测:黑板长 2.5m、课桌高0.7m、指甲宽 1cm、铅笔芯直径1mm、新铅笔长1.75dm。

(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②会放:刻度尺要紧贴并平行于被测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①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②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③测跑道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化直为曲)④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2.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脉搏;(现代)钟表、秒表(停表)(2)单位:国际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3.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无法消除;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而假定不动的物体。

(2)除被研究对象以外,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①确定被研究对象;②选参照物;(即假定不动的物体)③判断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3)不能选取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结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 、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以下图所示);需实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准确选择、使用刻度尺、理解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 _; 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 _;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 _; 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 __;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 __; 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 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 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 __; 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 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 __。

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 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 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 __;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能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认识运动”教案广西柳城县沙埔中学覃海媛教学内容提要:本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来处理第一部分: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多角度展示运动的世界,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生活周围的物体都在运动,通过分析画面上运动物体的特点引出机械运动的概念,然后教师设计小环节让学生相互讨论,归纳出物体做机械运动的条件,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机械运动的事例,以此认识宏观物体的运动。

第二部分:通过学习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史实,用多媒体展示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图和原子核结构模型图,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

通过演示扩散现象实验和分析原子结构模型图,让学生知道微观粒子也在运动。

以此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

参考资料及文献1.分子对于分子的定义,化学上认为,分子是物质中独立地、相对稳定地存在并保持其组成和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而分子动理论中,把“做热运动并遵从相同规律”的微粒统称为分子,它包括了化学上的分子、离子、原子。

人们对于分子的热运动的研究在19世纪中期后进入了理论化阶段。

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1822—1888)、麦克斯韦(J.C.Maxwell,1831—1879)、玻尔兹曼(L.Boltzmann,1844—1906)、范德瓦尔斯(J.D.Van der Waals,1837—1923)等人运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定量地讨论了有关气体的问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范德瓦尔斯还因为建立了非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而获得了19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统计平均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理论的定量部分采用了概率统计的数学工具。

2.原子结构学说1803年,英国的一位化学教师道尔顿 (John Dalton ,1766—1844)在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物质是由具有一定质量的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作用的最小单位”的著名论断,现代原子学说问世。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A Avogadro ,1776—1856)在原子学说中引进了“分子”的概念,关于物质组成的原子分子学说得以确立。

随后人们对原子内部结构进行了持久而艰苦地研究。

20世纪前期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理论基础,原子核内部的研究,又描绘出了一层层结构。

对于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认识。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及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每个质子与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一般情况下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数目相等,故原子带电量代数和为零,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原子核是原子的核心,密度很大,原子质量主要由核的质量来决定。

核外电子一方面围绕原子核转动,一面不停的自转。

这样的运动与太阳系中各个行星围绕太阳的旋转相似。

原子核外的电子以不同层次及不同轨道按规律排列。

原子核外电子总是不停地在自己轨道上运动,电子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动能,电子被核吸引又具有一定势能,二者决定了原子轨道的能量级别。

当原子内的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整个原子内能量就发生变化。

一般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原子都处于低能级,只有少数在高能级。

当外界有足够的力量作用于基态的原子时,就可以使基态原子中的电子从它所在的轨道能级跃迁到外层高能级的轨道。

这种由低能级跳跃到高能级过程叫激发。

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会有自动地从高能级回到低能级,以致回到基态的趋势。

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把所吸收的能量以光波的形式发散出来,就形成了发光现象。

跃迁过程中原子所吸收的能量或者原子所放出的能量,都只能是相应能级上的能量之差,这是微观世界量子化的表现。

教案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认识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宏观的、微观的各种各样的运动,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2)知道机械运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自然界、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宏观的、微观的运动,让学生认识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机械运动(三)难点:微观世界的运动(四)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五)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设备、烧杯、空气清新剂、红墨水、水(六)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新课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多角度展示运动的世界,并配有音乐[投影1] [投影2] [投影3]师:以上画面展示了我们生活周围的物体都在怎样?生:运动(齐答)。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运动。

板书: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认识运动2.新课教学师;什么叫宏观物体?什么叫微观物体?生:大的物体叫宏观物体,小的物体叫微观物体。

师:你能举例说明吗?生:人、车、房子、树木等都叫宏观物体,分子、细胞、细菌等叫微观物体。

师:看来你科学知识挺丰富的,人、车、房子、树木这些物体用肉眼都可以直接看见,而分子、细胞、细菌这些粒子都不能用肉眼直接看见,而要借助一些高倍显微仪器才能看得见,凡是肉眼能直接看得见的物体叫宏观物体,肉眼不能直接看得见的物体叫做微观物体,我们先来认识宏观物体的运动。

板书:1.宏观物体的运动。

师:根据刚才运动的画面,不知同学们能否看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什么在不断的改变?生:位置在不断的改变.师:正确.在物理学中,这些物体的运动叫机械运动,什么叫机械运动?生:(背出概念)板书: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师:他们答得好不好?生:好!师:好在哪里?生:记得很清楚.师:是的,可见这两位同学看书认真且用心识记,对表现出好的同学我每位发一份奖品,奖品是柳城县沙埔镇农贸市场赛虎超市销售的铅笔芯一盒,刚才两位从座位到台上过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做出回答.生:位置改变了.生:做机械运动.生:位置改变,做机械运动.师:哪位说得最全面?生:齐答师:这位同学,你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是什么?生:位置是否改变.师:答得非常好,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就看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如改变说明物体做机械运动,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生:草原上奔腾的马群.生:都市里滚滚的车流.生:地震形成的滑坡.生:银河系在运动.生:树叶在摆动.师: 怎样知道列举的物体在做机械运动?生:因为这些物体位置都在改变.师:看来同学们对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道习题:《同步练习》第10页课时演练第9题。

(学生做题,后叫同桌相互对照答案)师:甲同学你的答案是什么?生:位置改变,都做机械运动。

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齐答)师: 这一道题目应用到什么知识?生:机械运动的概念。

师:答得很好,可见这位同学上课很专心,我们认识了宏观物体的运动,还有什么的运动没有认识?板书:2 .微观世界的运动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生:分子。

师:正确,很久以前,人们就猜想物体内部应该存在微小结构,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已经证实了这种猜想,一切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子组成的。

既然分子看不见,怎么知道它是运动还是静止?请看以下实验。

演示实验1:在装有水的杯子中滴几滴红色墨水,让学生观察现象。

生:整杯水变红师: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生: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师:正确。

演示实验2:在教室中一个角喷洒空气清新剂。

师:大家闻到什么了?生:闻到香味了。

师:这也是扩散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生:分子在运动。

师:正确,我们知道,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下分子的运动有何特点呢?(多媒体展示课本图2-1-5)师:据图哪种状态下分子运动最活跃?其次是哪个?最后是哪个?生:气态、液态、固态。

师:讲得非常好,物质有三种状态是因为分子运动情况不同。

分子是最小的微粒吗?生:不是。

师:那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生:原子。

师:这么说,原子才是最小的微粒,是吗?生:不是。

师:那原子又由什么组成?(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图)原子结构师: 由图你们看出原子由什么组成?生: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师:核外电子有什么特点?生: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不停的运动。

师:由此可见微观粒子也在怎样?生:在运动。

师:正确,分子很小,原子核就不知小到什么程度了,不过,物理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原子核还有内部结构。

(多媒体展示原子核结构模型图)原子核结构师:由图你们能看出原子核由什么组成?生:质子和中子。

师:很好,那质子和中子又由什么组成?生:夸克。

师:现在哪位同学能具体说出物质的组成和分析微观粒子的特点?生:(答略)、板书板书②微观粒子也在不停地运动师:这位同学归纳得非常好,可见她上课很专心,请同学们将掌声送给她。

(同学们热烈鼓掌)师:讲到原子核你们会联想到什么?生:核电站、原子核、核武器。

师:这些都是物理学家对原子核内部结构及运动的研究而发展的核技术。

各种电现象、磁现象和光现象都与电子的运动有关,半导体技术、超导体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都基于电子运动的有关理论,还有,我们家庭每一样家用电器坏了,只有懂得物理知识的人才能维修。

因此,物理知识对我们生活、生产作用大不大?生:大。

师:你们对学好物理有没有信心?生:有。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到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运动,由此你们对物质世界有什么认识?生: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板书3: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3.归纳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我知道什么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一种最常见、最简单的运动。

生:我了解了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电子也在不停地运动,物质有三种状态是因为分子运动情况不同。

生:我知道了物质的组成,知道世界处于不停地运动中。

师:这几位同学把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都归纳出来了。

4.课堂练习⑴巩固宏观物体的运动《同步练习》P10课时演练3⑵巩固微观粒子运动和物质组成《同步练习》P10课时演练8拓展计划1(学生练习反馈,检测学习情况)5.布置作业《同步练习》P9要点:1、3、4《同步练习》P9课时演练16.板书设计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认识运动1.宏观物体的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微观世界的运动②微观粒子也在不停的运动3.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2008年9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