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试讲简单教案

初中语文试讲简单教案

初中语文试讲简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课文中的形象描述。

(2)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形象描述。

(2)通过课文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和认识。

2. 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总结课文结构,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题。

(2)教师点评并补充,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5.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组内讨论。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 拓展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季节。

(2)组内交流,教师点评。

7. 总结课堂内容(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点评,强调秋天美的感受和欣赏。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生活中的秋天,感受秋天的美,并与孩子分享。

3.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季节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第一章:面试准备与自我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面试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试流程及评分标准2. 自我介绍的技巧与注意事项3. 面试中的礼仪与沟通策略三、教学活动1. 讲解面试流程及评分标准,让学生熟悉面试环节。

2. 示范自我介绍,分析自我介绍的亮点与不足。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面试场景,锻炼应变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在面试模拟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章:教案编写与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教案编写的基本格式和要素。

2.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教案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案编写的格式与要求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设计3. 教学评价的编写与实施三、教学活动1. 讲解教案编写的格式与要求,让学生熟悉教案结构。

2. 分析优秀教案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编写一份初中语文教案。

四、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编写教案的质量,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章:试讲技巧与训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试讲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3. 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水平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试讲技巧与注意事项2. 试讲中的语言表达与教态仪表3. 试讲案例分析与训练三、教学活动1. 讲解试讲技巧与注意事项,让学生熟悉试讲环节。

2. 示范试讲,分析试讲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试讲场景,锻炼表现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在试讲模拟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章:语文教学设计与实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10分钟试讲教案模板(共5篇)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10分钟试讲教案模板(共5篇)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为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拿到题目后在20分钟备课时要明确自己重点讲什么难点在哪里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内容设计哪些环节每个环节安排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花多少时间提什么问题板书什么内容通过怎样的授课方法怎样处理重点和难点问题各个环节应该如何过渡衔接等问题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
篇: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一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第三课时
(一)、浏览全文,梳理层次:
1、理想的意义(1)历史意义(
2、3)人格意义(
4、
5、
6、7)人生意义(
8、
9、
10、11)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2、主旨感悟: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试讲教案模板)《谈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以感性化的语言塑造的一系列的生命形象及其所蕴涵的意义,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联想和想像,并在揣摩、品尝中进展哲理性思索。

2、体会文中比方修辞的奇妙运用,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3、理解含蓄而肤浅的感情,培育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把握的思路,学习运用比方的方法说明抽象的事物。

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投入生活。

三教学难点品尝文中含哲理意义的语句,并在揣摩、联想中体会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品尝、感悟文本,并进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现一组表达生命图片,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感受。

问:从这一组照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条件允许的状况下)中国现代文学宏大作家冰心曾经说:“假设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设生命是有限的,今生已是满意的了。

”世纪老人冰心走过人生百年,对于生命的熟悉是怎样的深邃与特殊?今日教师和大家一起走近冰心,走进《谈生命》。

(二)、知人论世,解读关键1、走近作家,导入新课。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女作家“第一人”,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说《超人》等。

“冰心”是她1919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时起用的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不仅是母爱和童心的抒写者、赞颂者,更是宏大自然的歌者。

2、预习检测,积存字词读准字音:巉岩(chán)羞怯 (qiè)枭鸟(xiāo)挟卷(xié)荫庇(y ìn bì)怡悦(yí)芳馨(xīn)骄奢(shē)朔风(shu?)云翳(yì)积存词语:起伏催逼心魂惊骇一泻千里飘翔吵闹悬岩峭壁3、配乐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主旨设计问题:听课文范读,找出本文的主旨句。

初中语文公招面试教案模板3篇

初中语文公招面试教案模板3篇

初中语文公招面试教案模板3篇初中语文公招面试教案模板3篇初中语文公招面试教案模板1初中语文试讲模板一、课题:端午的鸭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赏析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怀想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难点: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四、课时:1 课时五、教具:多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三大传统佳节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是合家团圆,普天同庆;中秋是吃饼赏月,千里婵娟;那端午节呢?请大家说说自己记忆中的端午节。

(学生或谈风俗或说感受)今天,我们就随作家汪曾祺一起去江苏高邮,不但看看那儿的端午风俗,还要尝尝他们端午的鸭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快速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3.再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式思考下列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二人讨论,然后全班交流)问题一: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明确: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问题二:作者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明确:质细、油多、蛋黄红。

问题三:作者笔下的端午的鸭蛋有哪些情趣?明确: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做鸭灯。

4.在解答上述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三)师生共同品读课文1.让学生从课文的三个层次中任选一层,同桌二人练读,再主动在全班示范朗读。

师生共同评点,并交流阅读感受。

2.教师先肯定并评价学生们的感受,然后介绍汪曾祺的创作特点。

初中语文试讲优秀教案详细

初中语文试讲优秀教案详细

初中语文试讲优秀教案详细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巩固词汇运用。

3. 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秋天景色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面的秋天景色,让学生谈谈对秋天的印象。

2. 教师出示相关秋天景色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2. 讲解作者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 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写一写自己身边的秋天景色。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谈谈对秋天的感受。

3. 教师出示与秋天相关的美文或诗歌,让学生课后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景色,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提高了自学能力。

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了朗读和写作能力。

最后,在总结与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阐述作者观点。

2. 知识点梳理:梳理课文中涉及的重点字词、语法、修辞等知识点。

3. 课后作业设计: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思考问题。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答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练习:设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官方推荐的初中语文教材。

2. 参考资料:查阅相关教学参考书、教案、论文等,丰富教学内容。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 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语文知识。

3. 案例分析:精选典型病例,让学生学会分析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大意。

2. 词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句型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词汇的学习。

2. 教学难点:句型的运用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文内容。

2. 课文讲解: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角色扮演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课文理解的准确性、词汇和句型的运用能力等。

3. 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发音、语法和表达清晰度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教材,提供丰富的课文内容和练习题。

2. 多媒体教具: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3. 学习辅导资料:提供相关的学习辅导资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课文第1-2段的学习和理解。

2. 第2周:课文第3-4段的学习和理解。

3. 第3周:词汇学习和句型练习。

初中语文面试试讲万能稿 初中语文试讲常考45篇

初中语文面试试讲万能稿 初中语文试讲常考45篇

初中语文面试试讲万能稿初中语文试讲常考45篇初中语文面试试讲万能稿初中语文试讲常考45篇初中语文面试试讲万能稿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上课!大家来看屏幕上这几幅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几乎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可以采用图片导入的形式进行导入,但是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p,选择一种效果最佳的导入方法。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去感受它吧。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之前我们要先来认识一个人,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哪位同学给大家来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呢?请你,再请你来说说。

(认识作者、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可以作为初读部分的常规性教学内容,由老师自由把握。

)由此可见大家做了充分的预习,那接下来看看大家对文章内容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找几位同学给大家通读一遍文章,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请你,来,你再读一遍。

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这位同学听出来了。

(主要提出一些读音、停顿性质的错误,视情况安排试讲时间。

)文章通读一遍,然后全班按照之前的方式分成四个研究小组,完成以下研究任务:(这一部分的主要研究任务在文言文的一些实词、虚词、句式的研究中。

)10分钟后由组长汇报。

(老师根据情况显示相应的结果。

)三、精读感悟文章是一篇文,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大家观点一致,都认为是按照顺序来进行的。

(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为下面的研究做好铺垫。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顺序再读文章,把不懂的问题进行标注,先在组内解决,较难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攻克,开始吧!(老师适时巡视同学们的研究情况和进度。

)接下来由组长将问题汇总一起,逐一解决。

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首先,我们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

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题的内容?有请最后一排的高个女同学。

老师早就看出你有话要说。

这次请你来!很好。

还有其他同学补充吗?一切都很好。

第二个问题,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最后一个问题,比较难,可以结合刚刚学的内容小范围讨论,肯定会有新的收获。

教师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

教师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

教师试讲教案初中语文课型:新授课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课文课件或黑板。

3.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秋天的印象。

2. 教师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经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 学生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学生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展示自己的理解。

五、分享与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秋天景色或经历。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大家互相交流和欣赏。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环节,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理解课文内容。

在分享与交流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二十分钟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二十分钟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二十分钟试讲教案学科:语文年级:初中课时:20分钟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境。

2. 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 课文《春》的幻灯片或黑板。

2. 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 展示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美丽。

二、朗读课文(5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的准确性。

3.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和表情。

三、理解课文(5分钟)1. 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课文的大意。

2. 学生互相讨论,共同理解课文的意思。

四、分析课文(4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五、体会作者情感(2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春天的感受。

六、总结(2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春天的认识和体会。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对春天的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并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在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同时,学生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春天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表达,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初一语文优秀试讲教案五篇

初一语文优秀试讲教案五篇

初一语文优秀试讲教案五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一语文优秀试讲教案五篇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务必对教材反复钻研、反复推敲,才能弄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各部分教材在整体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清主次,以便于准确地突出重点、合理分类、掌握规律和加强实践。

初中语文面试万能教案模板(共4篇)

初中语文面试万能教案模板(共4篇)

初中语文面试万能教案模板(共4篇)第1篇:初中语文面试教案初中语文面试教案模板【篇1:初中语文试讲教案】初中语文试讲教案《渡荆门送别》李白一、作者介绍【创作特色】由于李白个性狂放、洒脱不羁、天真率直,傲视独立,使得他的诗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

(杜甫《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首先,其诗以抒情为主,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主要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感情的表达往往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是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他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李白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李诗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

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

李白的诗歌具有瑰丽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二、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出蜀辞亲远游,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

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三、文本分析《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初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篇一:初中语文试讲题目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秋天的怀念》。

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依据教材特点、学情以及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所作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抓住教材中人物的细节描写,体味人物内心情感。

3、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感悟母爱,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毫不张扬的母爱,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

而学生对于这一人文内涵的领悟,必须要与工具性相统一,在识记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加以实现。

4、教学设备: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做孟郊,他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游子吟》,同学们会背诵吗?(齐声背诵《游子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表现母爱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看到文章的题目,同学们想知道什么?(生可能提出: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2、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3、他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完成课前思考题:那花——那人——那段经历——2、激发情感:在自读的基础上,指明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回答课前思考题:那花——菊花那人——母亲那段经历——双腿瘫痪,母亲病逝史铁生为什么特别怀念那年秋天的花,那年秋天的人。

那年秋天的那段经历在他的一生中又起着什么重要作用呢?我们学习了文章之后就会找到答案3、疏通文章结构线索——看花,3次1)、第一次:母亲要带我去,我不答应2)、第二次:母亲要带我去,我答应了,母亲不能同去3)、第三次:和妹妹一起去(三)、自由研读,真情感知1、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花?2、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思考,讨论:(1),当我答应母亲去看花的时候,母亲的表现如何?什么时候? ——喜出望外好吧,就明天——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烦不烦! ——絮絮叨叨(2)品味语言1、找一找这篇文章老师读后深受感动,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出来,并于小组讨论为什么受感动。

初中语文15分钟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

初中语文15分钟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

初中语文15分钟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第1篇:语文面试15分钟试讲教案语文面试15分钟试讲教案语文面试15分钟试讲教案 1.沁园春?长沙 2.诗两首3.大堰河——我的保姆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6.鸿门宴7.纪念刘和珍君8.小狗包弟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0.短新闻两篇 11.包身工12.飞向太空的旅程 1.沁园春?长沙上片抓住“忆”和“恰”,从动词入手,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问:这首诗不仅意象选取精妙,很多动词的选用也非常传神。

现在请大家齐读下片,找出使用精妙的词语,并想一想这么用有什么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以抒情方式为线索,串联上、下片,整体把握我们前面说过,鉴赏诗歌,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从 1 / 21 意象着手来分析诗歌,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诗歌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其抒情方式来赏析。

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

接下来通观全篇,我想请同学们结合词作,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又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明确: 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独立寒秋,却描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乐观、积极、气度不凡的诗人;“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诗人把他的一腔宏图大志展现出来,我们看到是一个志在天下的伟人;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激情昂扬,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志同道合、肩扛国家大义的斗士。

2.诗两首《雨巷》好,时间到。

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多少位人物,分别是谁呢,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 2 / 21来讲,就有“我”和“姑娘”,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着姑娘。

初一语文优秀公开课试讲教案五篇

初一语文优秀公开课试讲教案五篇

初一语文优秀公开课试讲教案五篇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3)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

让学生既从情感上受到熏陶,又能学到行文布局的,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蝉》的学习明白:不论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的活。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扬后抑”的方法。

2、难点(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教学设计:一:课程导入:在上课之前,我要先让同学们猜一种生物:这个生物只能生活在夏天,并且它还必须要经历一次蜕变,才能最终在树上唱出那最响亮的歌声。

明确:学生举手回答:《蝉》二、教授新课1、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气以及生字词。

2、教师板书易读错的生字词。

明确:听完录音之后,让学生到黑板上注音。

3、学生朗读课文:(1)单个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4、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问题一:作者对蝉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其中有没有变化?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明确:烦朋友的话宽恕 (理解敬佩)第一段:知知不休 (抑1) 第三段和第五段:朋友的话(扬1和扬2) 第二段:写病蝉 (抑2) 第七段:直接写对蝉的宽恕对蝉的厌恶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动作:身躯微微颤动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语言:没有声响最终目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问题二: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明确:千年的等待,换取的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就像烟花只为一时的璀璨,流星也只为一时的辉煌!但是,烟花的美丽,我们欣赏到了,流星的飞逝,带走了我们的梦想!所以,它们是幸福的!而蝉,同样也是在唱响自己的夏天,也在为自己幸福的生活着,那么,作为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呢?要好好的活,要有意义的活,问题三:那是蝉的生命意义?“那”具体指代什么呢?明确:不论生命长短,都必须好好活着。

初中语文 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 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家庭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父爱的伟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创作背景。

2. 提问:什么是“背影”?为什么要以“背影”为题?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背影”有哪些特点?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有哪些情感变化?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2.教师分享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理解父爱的伟大。

五、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背影”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同时,我也通过分享自己的感悟,激发了学生的感恩情怀,使他们更加珍惜家人。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适时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在情感体验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内向,不敢大方地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针对这一问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情感态度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课文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课文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课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背影》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背景。

(2)能够领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父爱之情的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段进行阅读和思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1. 课文《背影》的主要内容及其主题。

2.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父爱之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的分析和理解。

2.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段进行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教具准备:1. 课文《背影》全文。

2. PPT或黑板等展示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父爱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背影》,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生标注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准备进行合作探讨。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细节描写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情境,要求学生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五、朗读和表达(5分钟)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2. 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细节描写练习、朗读和表达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背影》,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手法。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初中语文2. 课题:《背影》3. 课时:1课时4. 教学目标:a.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b.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难点: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父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父爱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父爱。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如动作、语言、神态等。

4. 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父爱故事,感受父爱的伟大。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孝敬父母的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表达自己的孝心。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父爱的文章或书籍,拓展视野。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父爱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意识。

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巩固学习效果。

六、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初中语文2. 课题:《春》3. 课时:1课时4. 教学目标:a.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描绘出春天的美景。

b.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难点: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Hl初中语文试讲教案《渡荆门送别》李白【小知识】知人论世一一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

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______ 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

一、作者介绍【生平简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ny (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开始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 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 岁。

61逝于安徽当涂,享年.名师精编优秀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影响】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问题:“小李杜” 是谁?李商隐、杜牧)李白在当时就已名噪一时,被誉为唐代“三绝”之一。

(唐代三_____ 绝,即:“李白的诗歌”、“裴旻m in剑舞”、“张旭草书”,这是唐朝---------- 文宗皇帝时向全国诏书御封的。

)当时的诗人如贺知章就赞李白为“谪一仙人”;杜甫评价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创作特色】由于李白个性狂放、洒脱不羁、天真率直,傲视独立,使得他的诗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

(杜甫《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首先,其诗以抒情为主,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主要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 _______________ 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感情的表达往往有一种排山倒 ___ 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是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他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其诗大多充满浪漫主义的情调,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 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李白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李诗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

语言流____名师精编优秀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

李白的诗歌具有瑰丽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二、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出蜀辞亲远游,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

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三、文本分析《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字词解释⑴荆(jing负荆请罪)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⑵远:远自。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下来。

【小知识】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在我国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月亮”这一意象,一般说来,代表着思乡、思念、团圆。

如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竹,代表高洁与气节;杨柳,代表离别感情。

⑺海楼: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

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

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品译文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

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四、诗歌赏析.名师精编优秀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以下问题:问题一:清沈德潜评此诗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

”(《唐诗别裁》)送别二字能否删去?1、看来此论未免欠妥•送别,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诗题云“送别”,就是尾联长江水送我离别之意。

近人俞陛云亦说尺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 工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诗境浅说》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chu d n笔功夫。

2、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清沈德潜认为二字,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问题二:这首诗哪句写的最好?哪几个字写得好?【小知识】:律诗分为四联:首联,颔(hm)联,颈联和尾联。

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巴的意思。

首联一一(起)直扣诗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诗的背景。

【叙事】I ----------------------------------------------------------------------------------------------------------------------------------------------------------------------------------------------------------------------------------------------------------------------------------------------------------------------------------------------------------------------------------------------------------------------------- 1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是远渡的倒写尮来从,是来作之意.看来这两句并不是什么惊人之笔,但它与以下诗句都密切关合,丝丝相扣,具有穿针引线、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颔联一一(承)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

【写名师精编优秀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景】李白坐船刚刚还在三峡里穿行,两岸所能见到的处处是崇山峻岭,待到渡过荆门山,长江江面突然开阔,浩瀚渺茫,两岸都是平旷的原野。

这使长期生活在蜀地的诗人欣喜万分,并将这种感受写入诗中。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这种观感,是由抒情主人公的视点(李白坐的船在前进)不断移动形成的。

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 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 _________ 纸背,用语贴切。

_______颔联写的是远景,短短十个字,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确有“咫尺应须论万里”之妙。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

“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

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

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__________________ 程的地理变化。

这两句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比较】杜甫的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两句诗,同为杜,李白的两句诗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致,所不同的是•却各尽其妙,佳句.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甫的两句诗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色,李诗是行舟暂视,杜诗是停舟细观,并无优劣可分.颈联一一(转)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写近景】:“月下飞天镜”句,是月夜俯视所见。

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生结海楼”句,是白昼眺望所见。

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 阔, 天空的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颔、颈 --------- 二联,一远景,一近景,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两岸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景色,在自然美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