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唐代绝句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古典诗歌语言风格

古典诗歌语言风格

一、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豪放—-轼、辛弃疾婉约—-柳永、夔、清照隽永—-煜、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朴素自然—-渊明、脁、灵运屈原—-雄浑悲壮王安石—-雄健高峻商隐—-委婉含蓄清照—-婉约缠绵陆游——慷慨悲凉杜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王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辛弃疾——豪放悲慨杜牧——俊爽明快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二、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界定词语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

【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1)清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渊明),王唯,孟浩然。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首推渊明。

如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3)绚丽。

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商隐(朦胧晦涩),贺(奇丽)。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明快。

特点: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中的,莫过于白居易。

特点:不绕弯子,毫不遮掩,干脆利落,斩钉截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语道破,一语破的。

志南《绝句》古诗

志南《绝句》古诗

志南《绝句》古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绝句》是唐代诗人志南的一首名篇,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

该诗以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意境,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志南,字明远,唐朝诗人。

他是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女性诗人之一,被誉为“绝句之祖”。

《绝句》是志南所作的一首短诗,文辞简练,意境深远,直击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绝句》全诗如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这四行诗中,志南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人生中相见与别离,爱情的微妙之感。

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描绘了人们相聚时的难舍难分之情。

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情侣,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这句话简洁明了,却能触动人心。

接着诗中进入了对于春天的描述:“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句话描绘了春风吹过的景象,花瓣纷飞,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但也是一个充满离别和终结的季节。

人们在享受生命的盛放的也要面对生命的枯萎和凋零。

接下来的两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是深情地描绘了人生中别离和悲伤的瞬间。

春蚕到了生命的终点,蜡炬烧尽,泪水干涸,寓意着一切终将结束。

生命的终结,爱情的离别,都是无法抗拒的命运。

志南用简练的文字,展现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的真实。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中的苦与乐,别与离。

这种对于生命和时光的思考,让人深感唏嘘和感叹。

《绝句》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情感上都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表达力,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在衡量一首诗的价值时,除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节奏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绝句》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它不仅在文字上展现了深刻的意境,还在情感上引起了读者内心的共鸣。

这是一首具有永恒意义的诗,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志南的《绝句》以其简洁、深刻的语言,展示了人生的无奈和离别之痛。

通过四行短诗,他描绘了人生冷暖、爱恨情仇,表现出了一种对于命运的感慨和对于时光的深思。

诗人李白诗歌的特点

诗人李白诗歌的特点

诗人李白诗歌的特点诗人李白诗歌的特点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人李白诗歌的特点,欢迎大家分享。

一、诗人李白诗歌的特点:1、综述诗人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诗人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诗人李白一人。

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人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诗人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诗人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诗人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诗人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2、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诗人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诗人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绝句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以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对《绝句》进行反思,以提高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了解绝句的起源和特点1.1 绝句的起源:绝句起源于唐代,是一种四行诗,每行五、七个字,共十六个字。

1.2 绝句的特点:绝句以简炼、精确的语言表达情感,往往通过意象和比喻来传递思想和感受。

1.3 绝句的形式:绝句的形式固定,但内容可以多样化,既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也可以反映社会的现象和问题。

二、培养学生对绝句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1 创设情境:通过介绍绝句的背景和历史,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增加他们对绝句的好奇心。

2.2 分析诗句:引导学生子细阅读绝句,分析其中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匡助他们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2.3 比较鉴赏: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诗人的绝句作品,分析其风格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引导学生创作绝句3.1 摹仿练习:让学生摹仿经典绝句的形式和风格,创作自己的绝句作品,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2 主题创作: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如自然、爱情、友谊等,引导他们用绝句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3 互相分享: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绝句作品,鼓励他们相互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拓展绝句的教学内容4.1 绝句与其他诗体的比较:引导学生比较绝句与其他诗体,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特点。

4.2 绝句与现代诗歌的联系:引导学生分析现代诗歌中的绝句元素,如简洁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匡助他们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

4.3 绝句的演变和传承:介绍绝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了解绝句的演变和传承,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五、评价绝句教学的效果5.1 学生的反馈:采集学生对绝句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于绝句的理解和欣赏程度,以及对于教学方法的评价。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唐诗宋词鉴赏大全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参考意义和价值。

下面是唐诗宋词鉴赏大全,请参考!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整体赏析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

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豪迈情怀。

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昨日”和接踵而至“今日”。

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

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政治现实感受。

他“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

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一个艺术概括。

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愈趋困窘。

理想与现实尖锐矛盾所引起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表现形式。

破空而来发端,重叠复沓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感情状态。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豪情逸兴。

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胸襟。

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

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豪放飘逸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豪放飘逸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豪放飘逸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的诗歌,才气横溢,纯任自然,不拘束于格律和规则,但是凭借他的天才和创作热情,即使是信手拈来的作品,也能合乎规范,语言清晰流畅,音韵和谐自然。

李白长于歌行和乐府,擅做绝句,律诗较少。

李白的诗歌中,富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了爱国主义激情。

例如在《梁甫吟》一诗中他通过对姜子牙的赞颂表达了自己的积极参政态度:“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钩,风期暗与文王亲。

”《上李邕》诗中,则表现了他的远大抱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古风》第三首诗中他热烈赞扬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业:“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李白诗集中这一类表现政治抱负的诗篇是很多的,如写管仲、张良、诸葛亮、谢安的诗篇,无不气势磅礴、热情奔放。

李白热爱祖国的河山,他用如椽的彩笔描绘了中国各地的美丽风光。

如写黄河的雄伟气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李白一生漫游南北各地,他留下的写景诗歌是很多的,打开他的诗集,这一类诗歌几乎篇篇似锦,字字如珠,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无一不是从积极方面热情歌颂,很少消极悲观情绪,例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小诗是李白晚年的作品,是他在流放遇赦返回途中于船上写的。

诗中描绘了三峡两岸的秀丽迷人风光,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无限喜悦之情。

全诗景真情切,豪爽奔放,表现出寓景于情,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李白还有不少诗揭露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蔑视权贵的骄横跋扈,如《古风》第五十一首:“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

宋词与唐诗的比较分析

宋词与唐诗的比较分析

宋词与唐诗的比较分析引言宋词和唐诗作为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形式,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影响力。

本文将对宋词与唐诗进行比较分析,从题材、格律、意境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题材比较1.1 唐诗的题材特点唐诗以写景、咏怀和抒情为主要题材,其中写景类的有山水田园、宴会风物等;咏怀类包括自然物象和人事反思;抒情则是关于爱情、别离和思乡之情。

1.2 宋词的题材特点宋词相对唐诗更加注重个体感受和内心情感,题材涉及到爱情、离别、思念等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体验,也有描写自然风光或社会现象的。

1.3 比较分析唐诗注重客观描绘,追求完整饱满的画面,而宋词更侧重个人感知和表现。

两者在题材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区别。

二、格律比较2.1 唐诗的格律特点唐诗的格律主要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每句多为五个或七个字,需要在规定的音、韵、调上进行创作。

例如:五言绝句为AABB格式,七言绝句为ABCB 格式。

2.2 宋词的格律特点宋词采用了更加灵活自由的格律形式,大致可分为空灵体、沉密体和轻快体三种。

其中空灵体和沉密体常采用七言或八字排律;轻快体則為五言絕句等形式。

2.3 比较分析唐诗以规範化的格律著名,线条稳定而呈现整洁之美。

而宋词则更加注重音乐性和抒情性,在格式上相对宽松。

三、意境比较3.1 唐诗的意境特点唐诗追求准确而简洁地表达,并力求通过对自然景物或人事物象的描绘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触和思考。

3.2 宋词的意境特点宋词以婉約雅致、情感细腻而著称。

通过对微小、细致的事物描写,给人以深入内心的感触。

3.3 比较分析唐诗注重通过景物和事物反映作者感悟,于形式上更加简明直观;宋词则突出了表达情感和意境的细腻性与丰富性。

四、艺术特点比较4.1 唐诗的艺术特点唐诗讲究用典雅之语言表述深邃之思想,以及独特的凝练而含蓄的修辞手法。

4.2 宋词的艺术特点宋词风格灵巧清新,注重音韵、节奏和押韵等方面,同时也十分注重修辞和意象的运用。

4.3 比较分析唐诗偏向于言之有物、意味深长,强调对人生哲理或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宋词则更加追求艳丽多彩、曲调悠扬,真实表达人类情愫。

优秀七言绝句及赏析【五首】

优秀七言绝句及赏析【五首】

【导语】七⾔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在押韵、粘对等⽅⾯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下⾯是⽆忧考分享的优秀七⾔绝句及赏析【五⾸】。

欢迎阅读参考!【篇⼀】优秀七⾔绝句及赏析 ⽯灰吟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烈⽕焚烧若等闲。

粉⾻碎⾝浑不怕,要留清⽩在⼈间。

赏析/鉴赏 这是⼀⾸托物⾔志诗。

作者以⽯灰作⽐喻,表达⾃⼰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洁情操的决⼼。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价值。

这⾸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灰⾃喻,咏⽯灰即是咏⾃⼰磊落的襟怀和崇⾼的⼈格。

⾸句“千锤万凿出深⼭”是形容开采⽯灰⽯很不容易。

次句“烈⽕焚烧若等闲”。

“烈⽕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灰⽯。

加“若等闲”三字,⼜使⼈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灰⽯,它似乎还象征着志⼠仁⼈⽆论⾯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碎⾻”。

“粉⾝碎⾻”极形象地写出将⽯灰⽯烧成⽯灰粉,⽽“全不怕”三字⼜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于最后⼀句“要留清⽩在⼈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志要做纯洁清⽩的⼈。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剌⼊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景帝,亲⾃率兵固守北京,击退⽡剌,使⼈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灰吟》可以说是于谦⽣平和⼈格的真实写照。

【篇⼆】优秀七⾔绝句及赏析 芙蓉楼送⾟渐 朝代:唐朝|作者:王昌龄 寒⾬连江夜⼊吴,平明送客楚⼭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冰⼼在⽟壶。

赏析/鉴赏 “寒⾬连江夜⼊吴”,迷蒙的烟⾬笼罩着吴地江天(江宁⼀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织成了⼀张⽆边⽆际的愁。

夜⾬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的⼼头上。

”连”字和”⼊”字写出⾬势的平稳连绵,江⾬悄然⽽来的动态能为⼈分明地感知,则诗⼈因离情萦怀⽽⼀夜未眠的情景也⾃可想见。

[五言绝句的格律要求]五言绝句格律

[五言绝句的格律要求]五言绝句格律

[五言绝句的格律要求]五言绝句格律五言绝句格律篇(1):唐诗五言绝句古诗大全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0、《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1、《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3、《暮秋山行》唐·岑参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五言绝句格律篇(2):古诗五言绝句全五言绝句是近体诗范畴。

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试析李白绝句艺术特点

试析李白绝句艺术特点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是自然明快。

李白的五言绝句,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限的感情,既自然又含蓄,真实、凝练、丰富。

这是绝句的最高境界。

李白的七言绝句境界清新,内涵高雅。

他爽朗的个性和洒脱的气质,反映在他的绝句中,形成了清新淡雅的情感魅力。

李白的绝句突出了广泛的内容,丰富的主题,以及精彩的技巧和新颖的表现手法。

它们虽然短小精悍,但寓意深远,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为世人所称道,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知识拓展: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五言绝句与七言律诗:唐诗的两种形式对比

五言绝句与七言律诗:唐诗的两种形式对比

五言绝句与七言律诗:唐诗的两种形式对比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期,也是汉族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

在唐代的诗歌作品中,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是两种最常见的形式。

虽然它们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但在写作风格、表达手法和传达意境方面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这两种形式进行对比,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唐代诗歌的美妙世界。

五言绝句:简洁精炼,意境深远五言绝句是唐代最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

它以短小精炼的特点著称,每首诗由四句五个字组成,总计二十个字。

这种形式要求诗人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出深邃的意境,使得诗歌显得简洁、精练。

五言绝句在表达意境方面非常出色。

通过在有限的诗行间展示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情感的感悟,五言绝句常常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并在短暂的瞬间给予读者深思。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四句诗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引发了人们对于追求进步和突破自我的思考。

另外,五言绝句在使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方面也别具一格。

由于字数有限,诗人们必须运用巧妙的表达手法来传递更多信息。

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利用反问句的形式,杜甫在少言中表达出对生活的乐观以及对美好的渴望。

因为五言绝句的简洁性,它适合表达一些简单而深刻的思想,适应于时间短暂的场合,例如文人雅集、小型晚会等。

它的特点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领略到诗人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方便了诗歌的传播。

七言律诗:广阔宏大,情感绵长与五言绝句相比,七言律诗更加广阔宏大。

每首诗有四句,每句七个字,总计二十八个字。

相比于五言绝句的简洁明了,七言律诗在描述细节时更为丰富,故事性和叙事性更强。

七言律诗在体裁上更宽泛,由于句子的长度增加,诗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办理自己使用的修辞和表达手法。

它能够表达的主题更为广泛,无论是自然景观,历史故事,还是个人思考,都可以在七言律诗中找到体现。

七言律诗的篇幅相对较长,意味着诗人可以花更多的时间组织和展示情感。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艺术个性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艺术个性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艺术个性刘禹锡,是唐代中叶进步的政治家、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著名的文学家。

一、旨意含蓄“诗者,其文章之蕴耶!”又“风、雅体变而兴同,古今调殊而理冥,”上句中的“蕴”和“冥”都是说诗歌独特特点就是旨意含蓄,韵味悠长。

在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中,无论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咏史二首》、《经伏波神祠》,还是借古讽今的《蜀先主庙》、《西塞山怀古》都是如此。

《经伏波神祠》诗,以咏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事而成诗:“自负霸王略,安知恩泽候?乡园辞石柱,筋力进炎州。

一以功名累,翻思马少游。

”全诗无一句直抒胸臆,而在这似议非议,似显非显的节奏中,诗人在贬谪生涯中的苦闷心情已随读者吟完最后一个音节而永远留在读者心中了。

《蜀先主庙》也是如此,在诗的末尾作者说道“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刘备事业的后继无人的感叹之情!内容的高度概括,正反对比手法的妙用,使千古历史教训深刻地烙在读者心田。

亦隐约可以感觉出作者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国势危殆,执政者昏庸无能的感慨亦在“婉言寄讽”之中了。

《西塞山怀古》诗中所揭示出“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深刻主旨也是如此含蓄。

这种含蓄的旨意使诗的气势更加显得含蓄深厚,气韵沉雄,同时也使诗的厚重感随之上升。

这就难怪在后人诗话中对这种风格的高度评价了:清人薛雪说:“刘宾客《西塞山怀古》,似议非议,有论无论,笔著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

洵是此老一生杰作,自然压倒元、白。

”(《一瓢诗话》)又瞿蜕园先生的《刘禹锡诗笺证》中在对《西塞山怀古》的笺证中言道[4](P670)“此诗作为‘西塞山’怀古,则意甚深切,……出于禹锡,则胸中自然所有,出于他人,则漠然无痛痒之关亦。

”都说明此诗意蕴上确实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说明诗人以含蓄的风格已把旷达的历史观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含蓄而悠长的永远注入了读者的灵魂深处和浩渺的历史时空中。

同时也是其诗显得意悲境远,感慨无端,情感深沉厚重。

【绝句古诗杜甫】关于绝句古诗的解析总结

【绝句古诗杜甫】关于绝句古诗的解析总结

【绝句古诗杜甫】关于绝句古诗的解析总结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鹂:又称黄鸟,雄鸟羽毛金黄色,雌鸟黄中带绿,名声婉转,栖于高枝。

白鹭:羽毛雪白、双腿细长的能够捕食鱼虾的一种水鸟。

千秋:千年,谓年代久远。

东吴: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绝句是诗体名。

绝句、律诗为唐代的今体林诗(后世称为近体诗),以区别于古体诗。

这首诗以“绝句”写入诗题,又因同时有同体诗四首,所以合题为《绝句四首》,不令立体目。

这首绝句为四首中的第三首。

这首七言绝句每一句各写一种眼前的景物。

“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本栖息高枝,此时鸣与翠柳之上,古代诗词中“于”字长被省略,如果补进去就是“鸣于翠柳”。

“翠柳”表明柳叶新绿春意渐浓,黄鹂在柳叶新绿的枝头婉转的发出呖呖的声,显示了春日风光。

“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飞上高空,随着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机。

“窗含西岭千秋雪”,从窗框中望出去,西岭的久积未消的雪清晰可见,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样。

“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前停泊的是万里航行的东吴船,是驶向长江下游地区的,还是由下游驶下来的?长江虽长,航程虽远,但江上船只总是往返行驶,无论是驶来的、驶去的,都使诗人想到沿长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区的襄阳,转道可至故地洛阳;正因为如此,他系情于门前停泊的东吴船,对它产生遐想。

四句尽管都写景物,但前两句写的景物以色彩(绿柳、黄鹂、白鹭、青天)、声音(鸣、飞)、动静显示春光明丽,后两句则以静景(远景、近景)暗示动意;禽鸟在春暖时节如此活跃,自己不能无动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

诗人的眼前景物当然不止这些,他把它们摄入诗中是有选择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这就是他的选择准则。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

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

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二、结构美。

《绝句》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绝句》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绝句》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绝句》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绝句》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认知诗学视域下图形—背景理论对杜甫《绝句》的赏析

认知诗学视域下图形—背景理论对杜甫《绝句》的赏析

2552020年37期总第529期ENGLISH ON CAMPUS认知诗学视域下图形—背景理论对杜甫《绝句》的赏析文/秦亚男从意象的建构到情感体验、审美体验等多方面都有了更全面的阐释。

二、图形-背景理论1.图形-背景这一认知概念源于心理学,由丹麦心理学家Edgar Rubin于上世纪初率先提出。

“图形”是焦点部分,是容易被注意和感知的凸显部分,相对而言,“背景”则是作为衬托,是用于突出图形的部分。

Rubin的经典研究“面孔/花瓶图”表明了图画中的“知觉凸显”,大脑通常会忽略将注意力集中在凸显的图案,即图形,而忽略周围其他图案。

这一以凸显原则为基础的心理认知理论引起了完形心理学家的兴趣,随后应用于知觉与描写空间组织方式的研究。

他们认为,图形的确定需遵循Principle of Pragnanz,人的知觉场中图形具有完整结构和形状,清晰可辨,主观上与知觉者的需要、情绪、经验紧密相关。

而与其相对的背景,退后为“后景”,作为图形的认知参照点,则未分化且细节相对模糊。

背景具有已知的空间或时间特征,位置较固定,凸显程度低,可作为参照点来描写、确定图形的未知特征。

2.图形-背景理论非常符合人类的语言习惯和认知规律,认知诗学家认为它同样适用于文学文本的阅读与解析,尤其是诗歌。

在Cognitive Poetics: An Introduction 一书中,Stockwell指出阅读是图形与背景不断形成的过程,是不断产生令人震撼的形象和回声的过程,文学的语篇特征、含义和联想意义正是建立在这一动态过程之上。

从宏观角度看,每部文学作品都是一个图形,被一、认知诗学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认知诗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它将认知科学与文学研究紧密结合,以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作为理论架构,从人类最普遍最基本的认知活动与生活经验出发,为文学阅读与文本解析提供了新思路,开启了新方向。

“认知诗学”这一概念于1983年由以色列知名学者Reuven Tsur教授首次提出,引起学界的广大关注,后来Peter Stockwell教授的代表著作 Cognitive Poetics: An Introduction ,Gavins与Steen教授合著的Cognitive Poetics in Practice 又将这一学科推向新的高度。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其中比较出名的有:10《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春天的绿草点缀着台阶,鸟儿在树叶下欢快地鸣叫。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9《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边秋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8《登高》唐代:杜甫风又急又高,猿猴叫得很伤心,鸟儿在白沙的白沙里打转。

一望无际的树簌簌落下树叶,长江不可预料地在奔腾翻滚。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7《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一个收藏者生气了又何必哭呢?之前听那女的说,三个男的在守邺城。

一人附书,两人战死。

拯救并过着不正当的生活,逝者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许久,声音无声,如泣如咽。

明天的未来,不要和老人独处。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诗人杜甫的唐诗佳作赏析

诗人杜甫的唐诗佳作赏析

诗人杜甫的唐诗佳作赏析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非常明显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古体诗都和近体诗迥然不同的。

律诗产生以后,诗人们即使写古体诗,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律诗的影响。

我在此整理了诗人杜甫的唐诗佳作,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诗人杜甫的唐诗佳作11、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一作:死意足)此诗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绝句的特点与诗歌解读

绝句的特点与诗歌解读

绝句的特点与诗歌解读一、引入在我们国家,对古典诗歌的阅读和欣赏,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潮。

对于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的着迷,许多人从儿童时代就开始了,直到老年仍然热情不减。

一代又一代,把古典诗歌烂熟于心,出口成诵,是令大家自豪的事情。

我想随意叫一位同学,背他个十首八首应该不成问题,问题是要让我们说一个子丑寅卯来,可是茶壶里煮饺子,就是倒(道)不出来了。

今天我呢,就想试着帮助大家来了解一下我们最熟悉的绝句的特点和欣赏诗歌的方法,希望能帮大家解解惑,是否真能奏效,没有那自信,赶鸭子上架——试试吧。

二、绝句的特点(一)绝句的情绪古典诗歌那么丰富,从哪儿开始呢?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

我们拿小学里大家学过的一首诗孟浩然的《春晓》来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真是太幸运了,写这二十个字,也就10分钟吧,孟浩然一共就活了51岁(689-740),居然过了一千多年,艺术生命力仍然鲜活。

在这一首诗中,一方面是闭着眼晴听鸟鸣,享受愉悦,另一方面是瞬间回忆起花朵遭受摧残。

整个诗歌的生命,就在这听觉和情绪的转换中。

这个突然的转折,表现了诗人的敏感和人生感受慨的独特。

春天固然美好,但是,美同时也在消逝着,鸟鸣的美好恰恰是风雨摧残花木的结果。

这就是人生感受的春天,正因为春光易逝,才弥足珍贵,诗人的心灵就是为那刹那间的回忆而微微颤动。

这才是这首诗富有个性的“人生感慨”。

我们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绪是有变动的。

实际上,我们欣赏诗歌,欣赏抒情诗,就是要欣赏诗人的情感,而情感的特点,就是“动”,我们不常常说“动情”、“动心”、“激动”、“感动”吗?感情就是要动的,静止,就是没有感情了。

如果诗人在春天景色面前除了欢乐,还是欢乐,就没有什么动态了。

绝句虽然是比较单纯的,但是,优秀的绝句,其艺术灵魂,就在于单纯中蕴含丰富,简单中透着不简单。

这种不简单,就是从一种心情变动为另一种心情。

(二)绝句的语气变动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孟浩然的《春晓》四句诗的句法和语气有点微妙的变化。

[关于律诗与绝句的区别]绝句和律诗的区别

[关于律诗与绝句的区别]绝句和律诗的区别

[关于律诗与绝句的区别]绝句和律诗的区别绝句和律诗的区别篇一: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诗歌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最凝练、形象地反映生活,富于想象,构思精巧,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常根据节奏和音顿分行排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不仅由于它在内容上是用高度精练的语言来抒发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既有别于其他一切文体,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变化:从原始歌谣的不定型,发展到四言、五言、七言诗基本定型,又发展到宋、元的词和曲,以至于今天的新体诗。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种发展变化是相当大的,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1)乐府乐府原指朝廷所设置的音乐机构。

它的任务,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歌制成曲谱,制作、演奏新的歌舞新的歌舞;二是采集民间歌谣,陪上音乐演唱;三是训练演奏人员和歌手。

以供郊祀、饮宴、游观娱乐的需要。

后来,把乐府机构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

这样一来,"乐府"一词就由专业机关而变成诗歌的名称了。

最早的乐府诗是配乐歌唱的,后来文人仿照这种体裁创作的乐府诗,不管配不配乐,都一律称之为"乐府"。

(2)歌行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

汉魏南北朝乐府诗多用歌、行、曲、引、叹、吟、怨、弄、操等,其中以用"歌"、"行"为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篇幅长短不一。

(3)古体诗古体诗有两种含义。

一指诗体名,也称为古诗、古风。

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格律诗)相对应。

其表现形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言多种,且不讲究对仗、平仄等格律,用韵也较为自由且可换韵。

在多种体式中,以五言、七言为多。

二是对于古体诗歌的泛称。

又,南北朝时称汉魏无名氏的诗为古诗。

(4)近体诗近体诗也称"今体诗"、"律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部分的内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著的一首诗歌,该诗以独特的意象和婉约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离别之苦的深切感受。

本文将对该诗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赏析,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首诗中,杨慎通过感时花溅泪和恨别鸟惊心两个鲜明的意象,巧妙地表达了对时光的不舍和离别的痛苦。

他以花开花落的生命短暂和转瞬即逝,向读者展示了时光流转的无情。

而恨别鸟的惊飞,则象征着深刻的别离之痛,以极具震撼力的方式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冲击和悲痛之情。

通过对杨慎这首诗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发现其艺术特点和独特之处。

他以鲜明的意象和精湛的语言技巧,将复杂的情感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将自然与人情相结合,以简练的文字点明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共生关系。

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其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关怀。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赏析,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读者也可以从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离别之苦,进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首诗作不仅反映了杨慎作为一个文学家的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更以其深邃的思想与感人的艺术形式,给读者带来启示与思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结构分析:简要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并说明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例如,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进行概述、结构说明和目的阐述,正文部分包括背景介绍、诗歌分析和作者与作品关系等几个部分,结论部分总结主题、阐述作品意义和对读者的启示。

2、引言部分介绍:简要介绍引言部分的内容和目的。

引言部分的概述部分需要对整篇文章进行总览,引导读者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概述部分可以提到该篇文章是对某一篇诗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分析与赏析。

3、正文部分介绍:简要介绍正文部分的内容和目的。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需要包括背景介绍、诗歌分析和作者与作品关系三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唐代绝句艺术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

绝句,就是在这一时期定型并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诗体。

总观整个唐代诗坛,绝句的创作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绝句就是整个唐诗的缩影。

清代王士缜就称“唐三百年以绝句擅场。

”同时由于绝句“篇只四语,而倚声为歌,能使听者低徊不倦。

”(德潜<<说诗粹语>>)所以在唐代就曾广泛传唱。

“考之开元、天宝以来,宫掖所传,梨园弟子所歌,旗亭所唱,边将所进,率当时名士所为绝句尔。

”(王士缜<<唐人万首绝句选序>>)直到今天,绝句仍是人们喜爱的诗歌样式。

那么,这种四句型的小诗,何以能千百年流传不衰呢?究其原因还在于唐代绝句具有灵活轻便、节短韵长、宜于抒情、便于吟诵的艺术特点。

同时,为克服绝句短小而篇幅和它要尽可能容纳较多的容这样一个基本矛盾,有唐一代诗人充分施展了他们的艺术才华,以高度的艺术概况力和成熟的诗歌技巧,大力挖掘绝句体裁上的艺术潜力,使绝句达到了“语短意长而声不促”(施补华<<岘佣说诗>>)的艺术妙境,从而化其体裁的特点为艺术上的优美。

一、短小精粹“离首即尾,离尾即首”,是绝句的体裁属性,也就是短的属性,因为它只有四句,最少二十字,最多也只有二十八字,所以绝句篇幅上的限度,决定了绝句作者在写作上不可能大肆铺,纵横开阖,必须在概况凝炼上下功夫,以使绝句做到“微尘中显大千,刹那间见终古。

”的表达效果。

这样,便形成了绝句短小精粹的特点。

明代慎在<<升庵诗话>>中说:“言之精者为文,文之精者为诗,绝句又诗之精者也。

”绝句所固有的精粹特点,使得它在表现手法和表达容上必须比篇幅较长的诗歌更为严格地选择表达角度,尽量摄取表达容中最典型的片段加以表现;同时更严格地锤炼字句,以求达到“一语胜人千百”(清代翼<<瓯北诗话>>)的效果。

白曾以庐山瀑布为题材写过两首诗,题目都是《望庐山瀑布》。

一首是古风: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歙如飞来电,隐若百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缧射,左右洗清壁。

飞珠散轻霰,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远辞人间。

一首是绝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一首古风由于篇幅不限,作者可以自由抒写从如何到庐山写起,然后写仔细观察到的瀑布的形态和气势,再写作者的感觉,最后以表达愿望收尾。

描写曲尽其态,使读者从诗文的字里行间直接领略到庐山瀑布的壮丽风光,并体会到作者的意趣旨向。

而后一首绝句,篇幅上只有二十八字,因而作者只有以凝炼的笔法,选取庐山瀑布最精采的场景加以描绘。

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就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典型特征和气势,又概括了古风中“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的场景。

“疑是银河落九天”又恰恰相当于“歙如飞来电......半洒云天里。

”“海风吹不断......流沫沸穹石”的描写。

这样,绝句以十四个字,就概况了古风百字的容,并收到了同古风一样的表达效果。

而且由于绝句的短小精粹,使白的这首绝句远比古风更为人传诵。

再如白居易的七绝<<夜筝>>,就似乎以二十八字,演说了一篇<<琵琶行>>:“紫袖红弦明月中,百弹百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诗人抓住筝乐最使人心荡神摇的顷刻,以无声衬有声,以“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收到了同“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一样的艺术效力,有力地表现了弹筝者的情绪,从而使绝句具有缩龙成寸之妙。

唐人绝句中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绝句的短小精粹也并不只体现于以不同的体裁写同一题材容上,这只是最能说明绝句短小精粹的一个方面。

有唐三百年,所有的优秀绝句,几乎都具有短小精粹的特点,这也是绝句流传千古而不衰的原因之一。

二、以小见大社会生活与自然景物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给人以丰富的诗意感受,其中好多容不足以施之长篇,而通过短小灵便的绝句反映出来,便可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在唐人绝句所涉及的众多题材当中,许多名篇是只就一件生活小事的表面描绘,或是一个社会角落的点滴渲染,便从诗中反映出一个重大的社会主题,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以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其一)为例:“长安回望秀成堆,三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只抓住了贵妃爱吃荔枝这件事发挥想象,通过几幅典型的画面,极生动地揭示出生活的荒淫奢侈。

贵妃是唐玄宗极为宠爱的妃子,为了讨其欢心,玄宗不惜民力从蜀地“十里一置,五里一堠”,飞马送上“风枝露叶如新采”的鲜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就写出:为了博得贵妃一笑,不知有多少人“奔腾死亡”于路途当中,诚所谓“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轼<<荔枝叹>>)。

而“无人知是荔枝来,”便道出了这种罕见的享乐,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是无法想象的,不可思议的。

诗人通过这一生活现实,便引导人们去思索:宫里过着如此荒淫享乐的生活,国家又怎能久安呢?这就从更深一层上反映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道,是祸国殃民的根源。

这正应了<<骚坛秘语>>中所说:“作绝句如窗中览景,立处虽窄,眼界自宽。

”这是以生活小事反映重大社会主题的例子,是以小见大的一个方面。

唐绝句中还有许多作品,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小事,表达出自己的某种感情,同样有以小见大的效果。

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中描写的是诗人自己生活经历中的一件平凡小事:在一次旅行途中,诗人偶然碰到了到京城长安去的使者,正受着思乡之情煎熬的诗人,因为马上相逢,没有纸笔,便请使者捎个口信,报说自己平安,以免家中惦念。

这是古代旅外之人常常遇到的事情,但付诸诗人的笔端,以寥寥数语,便反映出一个旅外之人思念故国,想念亲人的深厚感情,从而使之成为旅人思乡作品中的佳作而为人广泛传诵。

所以,唐代诗人发扬保持绝句体裁的优长,利用它的短小,表现小题材的社会生活容,创造出了这种富有特色的艺术魅力以小见大。

三、含蓄蕴藉诗歌离不开抒情表意。

绝句的出现,为中国古典诗歌提供了一种“抒情诗的最好形式。

”(述<<闻一多先生论唐诗>>)然而,由于绝句体裁上的特点,直抒胸臆往往使作品趋于浅漏,从而难以产生持久的艺术魅力。

例如初唐王梵志的五绝,大多直抒其情,以至于直述真事,就存在这种艺术缺点。

绝句要避短用长,这就要讲究诗意的含蓄蕴藉。

德潜在<<说诗粹语>>中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之,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往。

”古代诗歌重凝炼含蓄,这是从诗经就奠定的优良传统,唐代绝句诗人在继承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作绝句“于六义多取风兴,故视它体尤以委曲、含蓄、自然为尚。

”(熙载<<艺概.诗概>>),因此,含蓄蕴藉又成了唐代优秀绝句的普遍特色。

例如杜甫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首诗是赠给当时光远的部将花敬定的。

他因平定枝州刺史叛乱有功而居功自傲,在自己的府上放纵宴乐。

诗中表面是赞叹花府乐曲美妙,有如仙乐,实际上却是蕴有讽谀深意的。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里“天上”二字实指天子所居的皇宫。

如此美妙的乐曲只有在皇宫里才能停到,在民间是不应“得闻”的,而现在不但“得闻”,而且整日不休,远播四方,直冲九霄,这样其僭妄之罪便隐露笔端。

正如明代慎所说:“杜公此诗,讥其僭用天子之乐,而含蓄不露,有风人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之旨。

公之绝句百余首,此为之冠。

”(<<升庵诗话>>)对杜甫绝句的评论众说纷纭,而这首诗是他为数不多的受到一致好评的绝句之一,原因就在于此诗婉转曲折,含蓄有致,耐人咀嚼,比直接了当地谴责花卿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他的如王昌龄的绝句,大都具有含蓄蕴藉的特色。

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论其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谓之唐人<<骚>>语可。

”尤其是他的宫怨、闺怨诸绝,特别显得曲折蕴藉,含蓄不尽。

总之,含蓄蕴藉,是唐绝句的再一艺术特点,它使得一些绝句诗情无限辽远,诗情无限悠长,耐人揣摩,经人咀嚼,这也是唐绝句百代不朽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四、融情入景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总是要反映一定的生活容和表现作家一定的生活感受的。

因此,在作法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

胡应麟在<<诗薮>>中指出:“作法不过情、景二端。

”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也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绝句体裁短小,又追求诗意的含蓄蕴藉,而借助景物抒情达意常常具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功效。

所以融情入景便成为唐人在绝句作法上的一大特色。

融情入景表面看来是表现为景语,然而,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透过诗中作者所写的景物,人们可以体味到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通常,融情入景的绝句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第一,通篇写景,情寓景中。

这种形式的绝句几乎句句是景,把所要表达的感情全部都蕴含于所写的景物之中。

典型的如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这四句诗,几乎全是景语,分别来看,首句写的是地面景,二句写的是天空景,三句是近处景,末句则是远方景。

把这看似各自独立的四个画面,相互关连,融合为一,便组成为一幅画面谐和,富有情味的江天月夜图。

然而,这首诗不是咏物绝句,作者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景物气氛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在送别之后留连顾望,凄凉寂寞之情。

诗的首句写“乱烟”,既是形容夜烟迷漫的状态,也表达出作者的一种心情的迷乱。

次句的“飞月”既是说的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

三句的“离亭掩”前面加“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心的情怀。

而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既写出当时环境的凄冷,也表达出了作者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所独有的心感受。

因此,整首诗,以特定的景物画面,加上几个富有感情色彩的字眼,就把作者送别后的孤寂惆怅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从而使诗篇显的空灵蕴藉,耐人揣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