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试卷(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农业技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15套.doc

《农业技术经济学》试卷题号二三四得分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报酬递减规律2.指标体系3.比较分析法4.经济效果5.净产值6.生产函数1.相互替代的两资源,其最小成本组合点是()。
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单选题)A.等资源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B.等资源线与等收益线相切的切点C.等产量线与等资源线相切的切点D.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2.农业技术要素组合原理内容包括()oA.农业技术要素整体论、平衡论与替代论B.农业技术要素平衡论C.报酬变动原理D.边际平衡原理3.影响等成本线的因索是()。
A.两资源的边际替代率B.产量C.产品价格D.资源的价格4.生产弹性系数等于0.9,说明()。
A.产量增加的幅度大于可变资源的增加幅度B.可变资源增加1%,产量增加0.9%C.可变资源增加0.9%,产量增加1%D.产量增加90%5.一定量的限制要素应该如何分配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技术单位,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
方法Z—是:利用边际产量最大法进行要素分配。
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
A.边际产出递减B.边际产出递增C.边际产出为负D.边际产出为零6.相关系数的平方(R2)称为可决系数,比如2=0.92,表明():A.回归方程可解释因变量的9. 2%B.回归方程可解释变量变化的92%C.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极显著D・回归方程可解释因变量变化的92%7.用C・D生产函数测定技术进步时,其函数Y = W屮的5被称为()。
A.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B.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C.技术进步率D.综合要素生产率三.问答题(34分)1.试述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6分)2.应用线性规划解决经济问题时应满足的基本假设?(6分)3.简述MPP与TPP、MPP与APP的关系?(6分)4.生产函数模型估计之后,如何检验其模型的有效性?(6分)5.农业技术要素平衡的特点及途径是什么?(10分)四.计算题(28分)1.已知两种资源的投入与某产品产出的生产函数为2 2),=20坷+10无2+0・5坷七-兀「-2无2, 乂设产品的价格及两资源的价格分别为'元/公斤、卩可='2元/公斤、久2 =2.4元/公斤,固定费用为尸二100元,试求:(1)获得最大纯收益时的两资源投入量;(2)假定变动成本限制在“二几円+几2无2 "0元的情况下,求获得最大纯收益吋的两资源投入量。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中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B. 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关系C. 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D. 所有以上内容2. 农业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概念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D. 约瑟夫·熊彼特3. 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被称为:A. 生产要素B. 生产关系C. 生产方式D. 生产工具4. 农业经济中的“规模经济”指的是:A. 企业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B. 企业规模越小,单位成本越低C. 企业规模与单位成本无明显关系D. 企业规模与单位成本成正比5. 农业保险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农民收入B. 降低农业风险C. 促进农业技术进步D. 改善农产品质量6.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B.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C. 增加农产品种类D. 扩大农业出口7. 农业补贴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B.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C.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D. 所有以上内容8. 农业经济中的“外部性”是指:A. 生产活动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正面或负面影响B. 产品销售到其他国家的市场现象C. 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D. 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9.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优点是:A. 降低生产成本B. 提高产品质量C. 增加农民收入D. 所有以上内容10. 农业经济中的“绿色革命”主要指的是:A.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B. 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C. 农产品加工的绿色化D. 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________经济活动,包括农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2. 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________安全和________稳定。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及答案一、填空(50分)1、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一个国家农业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的。
请列出至少三个反映了这一发展的概念:白色农业(生物工程农业)、蓝色农业(海洋农业)、绿色农业(陆地或露地农业)。
(3分)(还有:农村传统副业独立成为农村农林牧渔服务业;旅游(观光)农业)2、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统一。
(2分)3、我国目前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俗称家庭承包制。
按照国家的现行规定,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
(3分)4、世纪之交,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主要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呈现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农产品供给结构过剩,决定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中心是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
(4分)5、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粮食流通实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的政策。
1985年以来国家对粮食实行合同订购,是农民必须尽的义务。
经历了数次改革,1998年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指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购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政企不分的弊端。
(6分)6、90年代,农业产业化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有三个: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盾、农户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盾、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
农业产业化意在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连接起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
(7分)7、改革初期,我国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经济的战略上选择了不同于经典刘易斯模式的做法,其基本特征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这个选择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也存在弊端,主要是农村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农村工业化,割裂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3分)8、近10年来我国农民负担较为沉重。
请列出农民负担沉重的至少三个主要方面:费重于税、收费不断攀升、农民负担不均。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_______地位。
A.基础产业 B.引导产业 C.核心产业 D.尖端产业2、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包括_______。
A.由原料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化 B.由家庭经营型向集体合作经营转化 C.由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化 D.社会主义农业的自我完善3、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是_______。
A.种植业 B.畜牧业 C.农业和乡镇企业 D.经济开发区4、农产品市场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是根据_______。
A.农产品交易的性质不同 B.农产品交易的空间不同 C.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不同 D.农产品交货的时间不同5、农产品购销差价是由商业企业在组织农产品的购销活动中的流通费用、利润和_______构成。
A.税金B.利息 C.生产成本 D.交易费用6、农业概念的内涵是指_______。
A.划定农业与非农业的界限 B.农业产业部门具有的本质属性和特点C.种植业D.通过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取得生物性产品的部门7、生态系统结构有_______组成部分。
A.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系统 D.土壤、水、空气、营养元素等8、农业基本建设是指_______。
A.比较长期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投放,并且要形成固定资产 B.水利设施建设 C.建设农业高等院校 D.增加农业投入9、作为资源的土地_______。
A.是纯粹的自然产物,没有价值 B.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体现价值 C.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能增值 D.具备价值属性,而且不断增值10、级差地租是_______。
A.等量资本投入到同一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B.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C.同一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D.不同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11、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有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和_______。
农业经济学试卷

农业经济学考试试卷考试形式:闭卷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农业是指那些从事( )的生产活动。
A、农林牧副渔B、利用太阳能C、与动植物生命活动有关D、动植物种养及其加工2、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中,“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这是可能的和合理的。
”这一观点来自于()。
A、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B、托达罗模型C、刘易斯模型D、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成本收益理论3、施莫克勒用于说明其市场需求诱导技术进步理论的是()。
A、技术进步源于人的创造力不受限制地迸发B、人力稀缺使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很快,用以替代劳动力;人多地少使农用生化技术发展很快,用以替代土地C、技术发明是一种经济活动,与其他经济行为一样,追求预期收益D、B和C4、从1950年冬季开始,()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2年,全国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上完成了这一运动。
A、农业私有制改造B、土地改革C、农业合作化D、农村人民公社化5、早在18世纪后期就出现了研究资本主农业经济问题的农业经济学,创始人杨著述了()。
A、《农业经济论》B、《合理的农业》C、《农业经营经济学论》D、《生产经济学导论》6、为了进一步纠正公社化的错误,()年我国正式肯定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并恢复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制度,使农业生产开始回升。
A、1958B、1962C、1978D、19807、197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
A、19505B、19435C、28630D、30477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于()年颁布。
A、1958B、1978C、1986D、19999、()是指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A、垦殖指数B、垦殖率C、播种率D、复种指数10、()年在瑞典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及其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是人类社会正确认识环境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标志。
A、1972B、1992C、1999D、200211、()属于劳动节约型技术。
农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 农业生产B. 农民收入C. 农业市场D. 农村经济答案:D2. 农业供给弹性的取值范围是:A. 0到1之间B. 1到正无穷之间C. 负无穷到1之间D. 大于1答案:B3.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A. 单位劳动投入能生产的农产品数量B. 单位土地投入能生产的农产品数量C. 单位资本投入能生产的农产品数量D. 单位劳动时间能生产的农产品数量答案:A......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写“对”,错误的填写“错”。
1. 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答案:错2. 农业投入品价格的上涨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答案:对3. 完全竞争市场上,农产品供需关系决定了农产品价格。
答案:对......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简要解释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及其在农业经济学中的作用。
答案:农业生产要素是指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或条件,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这些要素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土地是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的基础,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资本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规模的重要条件,技术和管理则决定着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研究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可以为农业产出和效益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四、论述题(共40分)请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论述其重要性及实现的路径。
答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
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食品安全和国家稳定的基础。
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等自然环境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不可持续地利用这些资源,将会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崩溃,进而影响粮食生产和人类的生存。
其次,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保护农村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农业的功能?2.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3.超级市场的特征。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什么是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流转的主要方式有哪些?2.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的困难。
3.“公司+农户”型的缺陷。
我国“公司+农户”在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三、论述题(25分)1.论述如何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业经济学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答: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2.答:消费者收入水平;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中间需求的变化;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理念;消费者的文化习俗;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消费政策。
3.答:本质特征是连锁经营。
一般特征是:消费者自我服务;营业面积大、进货量大、品种多样;价格相对低廉;购物环境好。
二、简答题第1小题: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指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流转的主要方式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托管和反租倒包。
第2小题:1.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大2.需要转移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素质低3.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失业矛盾突出5.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
第3小题:1.公司与农户是对立的利益主体,公司不愿意向农户让利,或尽可能少向农户让利2.由于公司与分散农户间力量对比悬殊,农户谈判地位低,往往处于从属的地位3.这使公司与农户间难以形成真正的一体化经营,产业化的链条极其脆弱。
三、论述题答:我国的基本国情是1.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 2.农业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3.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4.现代科技落后,农民素质低,但传统农业技术丰富 5.地区条件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针对国情具体措施1.坚持科教兴国,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技术革命 2.实行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现代化的结合 3.注重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 4.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 5.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6.稳步推进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 7.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产业地位。
2、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包括由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化和由家庭经营型向集体合作经营转化。
3、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是农业和乡镇企业。
4、农产品市场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是根据农产品交易的性质不同。
5、农产品购销差价是由商业企业在组织农产品的购销活动中的流通费用、利润和生产成本构成。
6、农业概念的内涵是指农业产业部门具有的本质属性和特点。
7、生态系统结构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系统组成部分。
8、农业基本建设是指比较长期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投放,并且要形成固定资产。
9、作为资源的土地具备价值属性,而且不断增值。
10、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11、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有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和转移劳动力。
12、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
13、农业区划是根据地域性差异、好坏程度、等级与类型以及耕作特点来划分不同的农业区域。
14、气候资源条件调查中的灾害性气候调查的内容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寒流、冰雹等情况,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防止灾害的措施等。
15、根据农业区划的原则和标准,我国划分为十个一级农业区。
16、农林牧副渔各部门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称为农业生产的产业结构。
17、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生产单位要根据自然和经济条件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
18、农业自然资源是指在农业自然条件中能被农业利用的各种因素,包括土地与生物资源、土地与气候资源以及农用土地与水利资源。
19、农业自然资源更新系数的定义是指资源再生量与资源消耗量的比值。
20、农业中的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的淡水数量和质量。
21、不属于我国水资源的特点的有时间分布的均衡性。
22、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属于隐性负担。
23、目前全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领导机构是国务院减轻农民负担联席会议。
24、农业区划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气候条件的多样性。
农业经济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规范生产加工,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
A.农副产品B.“M袋子”产品C.水产品D.“菜篮子”产品参考答案:A答案解读: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规范生产加工,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试卷点评:本题考查有机食品的概念,参见教材P128。
2.农业发展史上有两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以()为主导,标志着美国杂交王M、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绿色革命”以及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
A.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B.现代育种技术和生物技术C.现代育种技术和农业化学技术D.农业化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参考答案:C答案解读:农业发展史上有两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现代育种技术和农业化学技术为主导。
试卷点评:本题考查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参见教材P8。
3.把新技术的信息简单地从研究者手中传导到潜在的使用者,属于农业技术推广催化职能的()推广形式。
A.教育式B.行政式C.市场化D.传达式参考答案:D答案解读:传达式推广形式就是把新技术的信息简单地从研究者手中传导到潜在的使用者。
试卷点评:本题考查传达式推广形式,参见教材P12。
【提示】网校2009年梦想成真《应试指南——农业经济专业》P9单选第9题涉及相关知识点。
4.农业专业化不包括()。
A.农业企业专业化B.农艺过程专业化C.农业地区专业化D.农业产品专业化参考答案:D答案解读:农业专业化包括农业企业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和农业地区专业化。
试卷点评:本题考查农业专业化,参见教材P14。
【提示】网校基础班练习中心第1章多选第11题与本题考查点相同。
5.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依靠自身的信誉和原有的产销关系,与农户按照当期市场价格进行交易,是()约束机制的体现。
农业经济学习题[精品文档]
![农业经济学习题[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5afea3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1.png)
农业经济学习题[精品文档]农业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特征不是农业生产的特征?(d)a.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b.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影响力c.农业生产的周期长d.资金需要量小2.中国社会主义农业市场经济阶段始于公元1978年、公元1990年、公元1989年和1992年3.下列哪类国家选择的是劳动集约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a)a.日本b.美国c.法国、德国d.加拿大4.以下哪项不是股份制的基本特征?(c) A.企业资金由股份构成B.企业利润由股份分配c.企业财产由全民所有D.员工工资按劳分配5.农业合作社起源于(c)a.中国b.中等发达国家c.欧美发达国家d.欠发达地区6.农业对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d)a.适应性b.可塑性c.独立性d.依赖性7.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气候资源的是(a)a.降水b.地表水c.地中水d.地下水8.第一种土地收入差异的原因是(b)A.土地投资水平不同b.土地肥力水平和地理位置不同C.工人技术水平不同D.工人管理水平不同9.农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有两种:①农产品产量或产值/劳动消耗;②劳动消耗/农产品产量或产值。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b)a.①不正确b.①正确C① 和② 互相矛盾。
D① 和② 你说的不对10.流动资金利用效果是指企业所占用的流动资金与生产经营成果的比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衡量流动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是(c)a.产值资金率b.资金利润率c.流动资金占用率d.流动资金周转率11.我国饲料工业的分布主要是(d)a、 B.集中在主要粮食省份C.西北牧区D.适应水产养殖的分布12.增加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要素是(a)化肥B.农药C.农业机械D.农业薄膜13.根据供给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的关系是(d)a.价格下降,供给量不变b.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c.价格上升,供给量减少d.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14.在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宏观调控手段中,价格杠杆属于(b)行政手段b.经济手段C.法律手段D.其他手段15.农产品因大小、轻重、颜色不同而产生的价格差额属于农产品质量差价中的(d)a.品质差价b.品种差价c.等级差价d.规格差价16.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办法是(b)a、降低农产品成本B.发展农村非农产业C.提高土地生产率D.提高劳动生产率17.国家利用价格杠杆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法是(c)a.降低银行利率b.收取服务费用c.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d.提高公务员的工资18.1978以来,农业消费结构最根本的变化是(b)a.消费水平不断提高b.恩格尔系数下降c.消费的区域差异显著d.食物支出比例上升19.农林特产税的计税依据是农林特产品的(a)a.实际收入b.总产值c.净收入d.利润20.农业生产能力形成的载体和基础是(b)A.自然资源b.农业生产要素C.生态环境D.市场需求II。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农业政策B. 农产品市场C. 农业生产过程D. 农业资源配置答案:D2. 农业经济学中,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指的是:A. 产量随投入增加而减少B. 产量随投入增加而增加C.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产出的增加量逐渐减少D.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产出的增加量保持不变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农业经济学中提到的农业风险?A. 自然灾害B. 市场风险C. 技术风险D. 政策风险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A. 经济效益最大化B. 资源利用合理化C. 生态环境保护D. 社会公平答案:B、C、D2. 农业经济中的市场失灵现象可能包括:A. 信息不对称B. 外部性C. 公共物品D. 垄断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学科。
()答案:√2. 农业政策的制定不需要考虑市场机制的作用。
()答案:×四、简答题1. 简述农业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答案: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大卫·李嘉图提出。
它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即使不是效率最高的,但只要效率差距小于其他商品,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应该专注于生产这种商品,并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五、论述题1. 论述农业经济中的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现象,并举例说明。
答案: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下降的现象。
这通常发生在企业或产业的初期,因为规模的扩大可以分摊固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出现规模不经济,即单位产品成本上升。
这可能是由于管理难度增加、协调成本上升、市场饱和等因素导致。
例如,一个农场在初期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可以降低单位土地的耕作成本,但当农场规模过大时,管理上的复杂性增加,可能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农业市场B. 农民C. 农村经济D. 农业生产答案:D2.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 农业投入产出比B. 农产品价格波动C. 农业发展模式D. 农业资源配置答案:D3. 农业经济学的核心任务是()。
A. 提高农产品产量B. 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C. 实现农民增收D. 确保粮食安全答案:C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的是()。
A.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 实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C. 保障农民权益D. 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答案:A5. 农业供给弹性是指()。
A. 农产品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B. 农民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C. 农业生产资金的弹性需求D. 农产品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答案:A二、简答题1. 农业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农业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供需关系,即农业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与需求通过市场机制相互作用,决定了农产品的价格和数量。
当农产品供给过剩时,价格下降,需求增加;当农产品供给不足时,价格上升,需求减少。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实现农产品市场稳定的基础。
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是什么?答: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持续增长的发展方式。
它的意义在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乡村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三、分析题1. 描述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和挑战。
答: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产品加工和价值提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
农业产业化可以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农业产业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农民缺乏这方面的资源。
其次,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民可能失去土地经营权,导致社会稳定问题。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 小农经济2. 家庭经营规模的适度性3. 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4. 农业水利化5. 农业现代化6. 政府职能7. 农业生产结构8. 经济结构9. 农业产业化10. 农业关联产业11. 劳动地域分工12. 扩散效应13.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14. 农业技术结构15. 农业劳动力利用率16. 劳动17. 农业集约经营18. 土地资源19. 投资回收期20. 农业资金的投放21. 环境问题22. 农业可持续发展23. 农产品差价24. 农产品市场二、简答题1. 怎样理解农业经济管理体制?2. 合作社需遵守哪些原则?3. 简述小农经济的特征及其局限性4. 简述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5. 简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6. 世界农业现代化中,根据内部生产力要素在过程中转化的先后关系可以划分哪几种形式?7. .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农业的职能范围8. 农业自身哪些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农业领域的管理职能?9. 政府对农业保护的几种含义?10. 简述农村产业结构的特征11. 衡量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指标体系有哪些?12. 合理的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志有哪些?13. 简述农业产业化产生的原因14.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15. 简述农业产业化生产的特征16.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哪几种类型?17. 我国综合农业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8. 增长极规模超大产生的负效应主要在哪些方面?19. 农业技术进步的具体内容有哪几个方面?20. 简述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21. 根据我国国情,科教兴农战略总体规划的重点在哪些方面?22. 衡量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指标有哪些?23. 造成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的原因有哪些?24. 劳动有哪几种形态?25. 影响农业集约度的因素有哪些?26. 简述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7. 土地利用型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8. 简述农业资金在农业再生产中的作用29. 评价农业资金使用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有哪些?30. 在确定了农业资金投放方向时必须处理好哪几个方面的关系?31. 简述农业自然资源的共同特征32. 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有哪些?33. 生态系统中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有哪些?34. 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35. 农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有哪些?36. 简述商品流通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三、论述题1. 述说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2. 述说农业现代化的内容3.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政府稳定农产品市场的职能主要有哪些?4. 述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5. 论述我国建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6. 论述“三级梯度”理论与农村地域经济地带的相互结合7. 述说发达国家农业技术进步的经验,并依据我国国情,说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应走怎样的道路?8. 阐述造成社会主义农业中劳动者的劳动具有个人性质的原因9. 阐述规模论的意义10. 论述农业资金使用经济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11. 对于农村人口流动我国政府采取的基本政策有哪些?12. 论述我国农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农业经济学答案一、名词解释1. 小农经济是指农民分户占有或使用土地等生产资料,完全或主要依靠手工工具进行劳动,以传统的、直观的、个人的生产技术经验为基础,进行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所形成的,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小商品经济。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农业政策制定B. 农产品市场分析C. 农业生产效率D. 以上都是2. 农业补贴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农民收入B. 保障粮食安全C. 促进农业技术进步D. 降低农产品价格3. 以下哪项不是农业保险的作用?A. 减少自然灾害风险B. 稳定农产品价格C.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D. 增加农民的负担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 经济效益最大化B. 社会公平C. 生态环境保护D. 技术革新5.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好处是:A. 降低生产成本B. 提高农产品质量C. 增加农业劳动力需求D. 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6. 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方式不包括:A. 农业技术培训B. 农业科技示范C. 农业科技竞赛D. 农业科技法规制定7. 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A.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C. 增加农业劳动力D. 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8.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是:A. 单一的种植模式B. 产业链条短C. 农产品附加值低D.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9.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因素?A. 消费者偏好B. 农产品价格C. 消费者收入D. 农产品生产成本10.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作用是:A.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B. 降低农产品价格C. 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D. 增加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农业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2. 描述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影响。
3. 解释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4. 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农业机械化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2. 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1. 某地区实施了一项农业结构调整政策,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完整版)农业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_______地位。
A.基础产业B.引导产业C.核心产业D.尖端产业2、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包括_______。
A.由原料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化B.由家庭经营型向集体合作经营转化C.由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化D.社会主义农业的自我完善3、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是_______。
A.种植业B.畜牧业C.农业和乡镇企业D.经济开发区4、农产品市场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是根据_______。
A.农产品交易的性质不同B.农产品交易的空间不同C.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不同D.农产品交货的时间不同5、农产品购销差价是由商业企业在组织农产品的购销活动中的流通费用、利润和_______构成。
A.税金B.利息C.生产成本D.交易费用6、农业概念的内涵是指_______。
A.划定农业与非农业的界限B.农业产业部门具有的本质属性和特点C.种植业D.通过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取得生物性产品的部门7、生态系统结构有_______组成部分。
A.动物、植物和微生物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系统D.土壤、水、空气、营养元素等8、农业基本建设是指_______。
A.比较长期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投放,并且要形成固定资产B.水利设施建设C.建设农业高等院校D.增加农业投入9、作为资源的土地_______。
A.是纯粹的自然产物,没有价值B.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体现价值C.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能增值D.具备价值属性,而且不断增值10、级差地租是_______。
A.等量资本投入到同一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B.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C.同一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D.不同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11、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有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和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农业大学2008―2009 学年第一学期 《农业经济学》试卷(A 卷)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2 小时
一、名词解释(共 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 1.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2. 有机农业技术
3.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4. 农业生产专业化
5.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6. 农村消费结构
7. 农业合作经济
二: 填空题( 共 14 题 30 空, 每空 0.5 分, 共 15 分)
1. 农业的本质特征是 。
学
院
:
专业班
级:
姓
名
:
学
号
:
装
订
线
2. “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 , 归根结底是 。
3. 工业化过程中, 工业和农业关系的动态演变一般经历, 第一阶段为 、工农平行发展和 。
4.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品贡
献、 、市场贡献、外汇贡献、增长贡献
和 。
5. 农业的发展四个阶段中, 是凭借人类的本能向大自然乞讨的农业, 是凭借人类的感性经验向大自然索取的农业, 是科学技术使自然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农业。
6. 国 外 农 业 现 代 化 的 道 路 有 : 美 国 型 , 又称 ;
, 又称劳动集约型; 西欧型, 又称中间型。
7. 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劳动力、 和 。
8. 农业生产结构主要是指 的比例,其中,种植业结构主要是指 的比例。
9. 我国的粮食安全的含义主要包括: 总量安全、 和 三个层次。
10. 农 业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的 主 要 内 容 包括 、
和经营性服务体系。
11. 一般情况下农产品适用 蛛网, 并且, 大宗农产品如粮食需求弹性比较 ; 水果、蔬菜、畜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 。
12.农产品批发市场根据地域特点可划分为 、销地批发市场和 。
13. 农产品流通具有的特点有 、较大的分散性、 和较强的政府干预性。
14. 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有 、 和层次性。
三:判断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农产品稳定增长。
( )
2. 农业科技进步就是指硬技术的应用。
( )
3. 农业科学技术是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的生产要素。
( )
4. 农业科技推广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技术。
(
)
5. 农村产业结构是农业生产结构的一个层次。
( )
6. 我 国 农 村 产 业 结 构 不 合 理 , 当 前 应 大 力 发 展 第 二 、 三 产 业 。
( )
7. 农 业 在 国 民 经 济 中 所 占 份 额 逐 步 下 降 , 表 明 农 业 萎 缩 了 。
( )
8.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农产品流通必须实行国有商业单渠道流通。
( )
9. 农产品生产成本即农业生产费用。
( )
10.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一个历史范畴,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 剪刀差” 。
( )
四:简答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42 分) ( 注: 此题答于后面空白页)
1. 确定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3. 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 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经济因素有哪些?
5. 农业产业化的类型和典型方式?
6. 简述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实现道路?
五:论述题(共 12 分) (注: 此题答于后面空白页)
论述中国“ 三农” 问题产生、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思路。
2008-2009 年第一学期《农业经济学》A 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1954 年提出二元经济
结构,即在发展中国家存在两极:落后的农业部门与相对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导致二元社会结构,即社会呈现出相应的两极:落后的农村与相对发达的城市,落后、愚昧的农民与教育良好的城市居民。
2.有机农业技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利用农业内部生物与环境、生
物与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来发展农业的一种农业技术体
系。
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指广义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既包含了自然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又包含了政策、管理水平等软科学
技术进步的作用。
4.农业生产专业化:指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
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
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5.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指工农业产品长期交换中,因不等价交换形
成的剪刀状况差距。
6.农村消费结构: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民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
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服务)的比例关系。
7.农业合作经济:劳动群众为了改善生产或社会条件,谋取或维护自身
利益,按自愿互利原则联合起来组成的经济组织,其具体形式是合作社。
二、填空题
1.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
2.农民问题、农民的利益问题、农民的
生存与发展问题;3.农业支持工业阶段、工业反哺农业阶段;4.要素贡献、生
态贡献;5.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6.资本集约型、日本型;7.资本、
科学技术;8.农林牧渔、农经饲;9.结构合理、营养安全;10.公共服务体系、
合作服务体系;11.发散性蛛网、小、大;12.产地批发市场、中转地批发市场;13. 明显的季节性、复杂的技术性;14.潜在性、差异性。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四、简答题
1.(1)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与市场的供需状况相适应;(2)充分合理地利
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
效益;(3)符合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的要求,以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4)保证国家全局性的、长远性的利益,同各地区的局部性的、眼前的利益正确结合;(5)因地制宜地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2.(1)产前服务;(2)产中服务;(3)产后服务;(4)经营管理服务;(5)教育培训服务;(6)金融服务;(7)生活服务。
3.(1)农产品价值:基础(C+V+M);(2)市场供求状况;(3)国家的有
关政策;(4)货币的价值;(5)其它因素: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战争等。
4.(1)农民的收入水平;(2)农民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3)农村人口
的数量和增长速度;(4)物价水平;(5)消费品供应状况。
5.(1)龙头企业带动型,典型形式:公司+基地+农户;(2)中介组织带动型,典型
形式: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户;(3)市场带动型,典型形式:专业市场+农户;(4)主导产业带动型,典型形式:主导产业组织+农户;(5)现代农业
综合开发区带动型,典型形式:开发建设集团+农户。
6.(1)农业现代化的
概念:指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
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
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2)农
业现代化的内容:①生产技术现代化;②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农
业电气化、农业水利化、大地园林化;③农业劳动者现代化;④农业经济管
理现代化: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
(3)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坚持科教兴农,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技术革命;实行生物技术现代化与机械技术现代化相结合;注重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资金集约、劳动集约与技术集约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
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坚持可持续
发展战略。
五、论述题(答题要点)
1、(1)“三农”问题产生、形成的主要成因: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即二元经
济结构落后的农业部门与相对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及导致的二元社会结构:
即落后的农村与相对发达的城市,落后、愚昧的农民与教育良好的城市居民;并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
中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成因是过度向重工业倾斜的工业化策略。
(2)基本思路:深化农村改革,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3)具体措施:①千方百计地促进农民增收: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增加农
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民的农外收入。
②加速农村工
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把农村工业纳入城市工业体系;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为基础主体、多层次的包含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信息密集的工业为拉力;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工业和小城镇统筹发展。
③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
体制:促进要素的合理、自由流动;产权保障;民主公平的市场环境。
④加
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完善农业投入体制;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农业补贴,维护农民
利益和生产积极性。
⑤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基础: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制度、户
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等。
⑥加强对
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上岗前的技能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经营能力
培训、文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