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俳句与周作人-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俳句与周作人
姓名:0000
班级、学号:0001班、00号
系(部) :经济管理系
专业:应用日语
指导教师:0000
开题时间:2008-06-04__________
完成时间:2009-11-27
2009年11月27日
目录
毕业设计任务书 (1)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 (2)
答辩申请书............................................................3-5 正文.....................................................................6-13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 (14)
答辩过程记录表 (15)
课题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俳句与周作人
一、课题(论文)提纲
0.引言
1.俳句与“俳圣”芭蕉
1.1俳句的历史沿革
1.2松尾芭蕉对俳句的贡献
2.俳句与周作人
2.1周作人与俳句的邂逅
2.2周作人对俳句的译介
3.俳句对周作人文风及创作的影响
3.1俳句之“短小”
3.2生活之“禅趣”
3.3生活之“苦味”
二、内容摘要
本著名学者实藤惠秀对20世纪的中日文学交流,曾有如下论述: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芦沟桥事变的一段时期,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日本文学影响中国文学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开了日本文学就无法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没有日本文学的影响,没有中国现代作家对日本文学的理解和接受,中国现代文学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本文拟从俳句与松尾芭蕉、俳句与周作人以及俳句对周作人文风及创作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日本古典文学对
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三、参考文献
[1]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第二版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29卷第7期
[2]刘研,走向“近代”与“文学”-——日本大众文学源流的再思考。外国问题研究。2009年第三期
[3]张伟,论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年第10期
[4]周作人,论通俗文学。期刊,韶关学院学报,2005年第10期
[5]孔维玲,试论周作人儿童文学观的溯源。期刊-核心期刊,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05期
四、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五、答辩资格审查小组意见
答辩资格审查小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注:学生凭此申请书和设计(论文)全文参加答辩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俳句与周作人
向佩
中文摘要:日本著名学者实藤惠秀对20世纪的中日文学交流,曾有如下论述: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芦沟桥事变的一段时期,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日本文学影响中国文学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开了日本文学就无法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没有日本文学的影响,没有中国现代作家对日本文学的理解和接受,中国现代文学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本文拟从俳句与松尾芭蕉、俳句与周作人以及俳句对周作人文风及创作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日本古典文学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关键字:中国现代文学;俳句;松尾芭蕉;周作人
日本著名学者实藤惠秀对20世纪的中日文学交流,曾有如下论述: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芦沟桥事变的一段时期,无论从哪一方面说,
都是日本文学影响中国文学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开了日本文学就无法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没有日本文学的影响,没有中国现代作家对日本文学的理解和接受,中国现代文学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
周作人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近现代中国人中从事日本研究的中心人物。“五四”时期俳句传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盛行的小诗以巨大的影响,其中郭沫若、周作人所受影响最为明显。周作人热心致力于日本“小诗”(即俳句)的译介工作,为“五四”时期中国小诗的生成及流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从俳句与松尾芭蕉、俳句与周作人以及俳句对周作人文风及创作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日本古典文学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1.俳句与“俳圣”芭蕉
俳句是日本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短诗,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唐诗。松尾芭蕉(1644—1694)被誉为“俳圣”,是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俳句诗人,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1俳句的历史沿革俳句是日本韵文学的传统形式之一,作为独立的文学形式产生于15世纪,至今不过四百余年。俳句的历史沿革可表述如下:和歌→短连歌→长连歌→俳谐连歌→发句(俳句)
俳句源于日本传统的三十一音节的短歌(和歌)的前三行,是俳谐连歌的发句,而最初俳句就叫“发句”。明治维新以后,由于正冈子规的提
倡,“俳句”这一名称才被普遍采用。“俳谐”二字出自中国,(史记滑稽列传·索隐)云“滑稽犹俳谐也”一语,杜甫集中也有“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
①。“俳谐连歌”产生于室町时代(1392—1573),是用平易的口语表现市民生活为主的诙谐诗,多为迎合卑俗的低级阶层而创作。句作多使用双关语,工于技巧,逐渐趋于陈词滥调。到了日本的元禄时代(1688—1707),松尾芭蕉对俳句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他“推翻了纤巧诙诡的俳谐句法”,将俳句提高到艺术境界,“造成一种闲寂趣味的诗,在文艺上确定了位置,世称‘正风’或‘蕉风’的句,为俳句的正宗。”造成一种闲寂趣味的诗,在文艺上确定了位置,世称‘正风’或‘蕉风’的句,为俳句的正宗。”①他创立的蕉风俳谐几百年来久盛不衰,至今仍博动于日本民族的心灵之中。
1.2松尾芭蕉对俳句的贡献在日本文学史上,松尾芭蕉和俳句是两个可以互为代称的名词。松尾芭蕉对俳句的贡献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他的俳句使沉睡了两百年的俳界受到了极大震动,并认识到俳句要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长期存在下去,不能只停留在滑稽诙谐的层次,而要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创作,从各个方面对感情内容和艺术技巧进行研究琢磨。俳句应该、而且也可以写出严肃而又清新的作品。芭蕉以自己的作品为俳界树立了一个可供研究、效法的范本,指出了俳界的正道。芭蕉的句作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大丰碑,说俳句到了芭蕉才正式进入艺术领域,一点都不过誉。芭蕉不仅在俳句的创作上,在俳句理论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俳论包括俳谐的本质论和美学论,目前在国内的定说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叶渭渠先生在《日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