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课程知识点归纳梳理
高中物理课程知识点归纳梳理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最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最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本文总结了高中物理的各个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复和回顾,提供一个全面的物理知识概览。
以下为各个章节的简要总结:1. 运动学- 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 介绍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特殊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2. 力学- 解释力的概念、作用和性质。
- 探讨牛顿三定律以及重力、摩擦力等重要力的应用。
3. 动能与功- 解释动能和功的概念。
- 探究动能定理和功的性质。
4. 能量守恒定律- 阐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 分析机械能守恒的应用,如简谐振动等。
5. 热学- 讨论温度、热量和热平衡的概念。
- 解释热传递方式:导热、传导、对流和辐射。
6. 静电学- 介绍电荷、电场和电势的概念。
- 探讨电荷分布的特点以及电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
7. 电学- 讨论电流、电阻和电压的基本概念。
- 阐述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8. 磁学- 介绍磁场、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 解释洛伦兹力和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9. 光学- 描述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基本规律。
- 探讨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10. 声学- 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和基本特性。
- 讨论声音的干涉、共振和多普勒效应。
这份文档涵盖了高中物理的各个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物理的基础知识。
希望能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并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精选4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精选4篇)物理知识点总结篇一1、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F合x=F1x+F2x+………+Fnx=0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③平衡条件的推论:(ⅰ)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ⅰ)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
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学好物理有哪些窍门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全归纳一、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当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应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 秒末”,“速度达 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距离是空间中一个质点的轨迹长度,它是一个标量。
物体在两个确定位置之间的距离不是唯一的,这与一个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和距离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是过程量,两者都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不等于距离,只有当质点沿一个方向直线运动时,它们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知识点经典总结(绝对全)
必修1知识点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路程和位移 时间和时刻Ⅱ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3.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和速率Ⅱ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和v-t 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一定是一条直线。
随着时间的增大,如果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或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向运动,速度为正,否则物体做负向运动,速度为负。
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 轴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4.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Ⅰ如果在时间t ∆内物体的位移是x ∆,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tx v ∆∆=(1) 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如果t ∆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t x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 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速度是表征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Ⅱ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可以用公式2aT x =∆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6.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Ⅱ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t v a ∆∆=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高三物理核心知识点汇总
高三物理核心知识点汇总高三物理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对学生物理知识掌握的一个综合考验。
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对之前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和总结。
下面将对高三物理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汇总。
1. 力学1.1 运动学1.1.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1.1.2 一维运动中的速度、位移与加速度的计算1.1.3 自由落体运动1.1.4 平抛运动1.2 力和牛顿定律1.2.1 牛顿第一定律1.2.2 牛顿第二定律1.2.3 牛顿第三定律1.2.4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1.3 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1.3.1 动能与功的转化1.3.2 势能的概念与计算1.3.3 动量的概念与计算1.3.4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2. 热学2.1 温度和热量2.1.1 温度的测量2.1.2 热平衡与热传递2.1.3 热量的传递方式2.2 热力学定律2.2.1 热力学第一定律2.2.2 热力学第二定律2.2.3 热机和热效率2.2.4 熵的概念与计算2.3 热传导和热辐射2.3.1 热传导的特点和计算2.3.2 热辐射的特点和计算3. 光学3.1 几何光学3.1.1 光的直线传播3.1.2 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3.1.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1.4 光的全反射和光纤通信3.2 光的波动性3.2.1 光的波动模型3.2.2 干涉和衍射现象的解释3.2.3 光的偏振和光的干涉4. 电学4.1 电荷和电场4.1.1 电荷的性质和电荷守恒定律4.1.2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4.1.3 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和电场中电势能的计算4.2 电路和电流4.2.1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计算4.2.2 电阻、电压和电阻定律4.2.3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计算4.2.4 电功和电功率4.3 磁学4.3.1 磁场的概念和磁感应强度4.3.2 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3.3 核磁共振和电磁波的产生以上是高三物理的核心知识点的汇总,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将有助于学生在物理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第一章、力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
G=mg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
F=k×Δx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F合2=F12+F22+ 2F1F2cosQ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x合力=0Fy合力=0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
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 合力矩=FL 合力矩=0 或 M 正力矩= M 负力矩第二章、直线运动一、运动: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学1.1 运动的描述1.1.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1.2 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公式1.1.3 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1.4 直线运动图像的绘制1.1.5 二维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2 牛顿运动定律1.2.1 牛顿第一定律1.2.2 牛顿第二定律1.2.3 牛顿第三定律1.2.4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1.2.5 弹力、摩擦力、重力的性质和计算1.3 动能和动能定理1.3.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3.2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3.3 动能定理的应用1.4 势能和势能定理1.4.1 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4.2 势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4.3 势能定理的应用1.4.4 弹簧弹力的势能和应用1.5 力的做功和功1.5.1 力的做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5.2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1.5.3 功的计算和应用1.5.4 功的加减法第二章:热学与物态变化2.1 物态变化和热量2.1.1 基本概念:凝固、熔化、气化、凝华2.1.2 物态变化的热量计算2.1.3 变态物质的能量转化2.1.4 水的异常膨胀2.2 热力学定律2.2.1 热平衡和热传导2.2.2 火焰的构成和燃烧过程2.2.3 热的传播和传热的应用2.2.4 热功当量和物质内能的计算第三章:波动3.1 机械波3.1.1 波的概念3.1.2 机械波的特点和参数3.1.3 立体波和平面波的传播3.1.4 波的叠加和干涉3.1.5 波的频率和波长的计算3.2 声波3.2.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3.2.2 声波和噪声的特点3.2.3 声速的测量和计算3.2.4 声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2.5 声的共振和声音的应用3.3 光波3.3.1 光的特点:直线传播、波粒二象性3.3.2 光的波动理论和光的波动模型3.3.3 光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3.4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第四章:电学4.1 电荷和电场4.1.1 电荷的带电特点4.1.2 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4.1.3 电场的产生和描述4.1.4 电场的强度和公式计算4.1.5 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4.2 电流和电路4.2.1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4.2.2 电阻和电阻率4.2.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4.2.4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4.2.5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4.2.6 电源和电路的能量转化4.3 磁场和电磁感应4.3.1 磁场的产生和描述4.3.2 磁感线和磁场的强度计算4.3.3 洛伦兹力和安培环路定理4.3.4 电流产生磁场和磁能4.3.5 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4 电磁波和电磁谱4.4.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4.4.2 电磁谱的组成和特点4.4.3 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第五章:光学5.1 光的传播和折射5.1.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5.1.2 折射定律和绝对折射定律5.1.3 透镜的成像和应用5.2 光的成像和透镜5.2.1 成像规律和公式计算5.2.2 成像的特点和应用5.2.3 透镜的种类和功能5.3 光的干涉和衍射5.3.1 光的干涉现象5.3.2 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5.3.3 光的衍射现象5.3.4 衍射格的规律和应用5.4 光的偏振和波粒二象性5.4.1 光的偏振现象5.4.2 光的波粒二象性5.4.3 光的量子论和光的粒子性第六章:原子与分子6.1 原子结构和粒子模型6.1.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6.1.2 原子的构建和粒子模型6.1.3 原子的尺度和电子云6.1.4 原子的质谱和元素周期表6.2 电子和核的结构6.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6.2.2 原子核的结构和尺度6.2.3 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6.2.4 放射性的装置和应用6.3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6.3.1 分子的结构和形状6.3.2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6.3.3 成键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6.3.4 分子的种类和性质第七章:一维运动7.1 平抛运动7.1.1 平抛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1.2 平抛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1.3 平抛运动的应用7.2 圆周运动7.2.1 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2.2 圆周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2.3 圆周运动的应用7.3 万有引力7.3.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7.3.2 行星运动和人造卫星的动力学7.3.3 引力场和引力的关系第八章:流体力学8.1 流体的性质和参数8.1.1 流体的密度、压强、密度和速度的关系8.1.2 流体的连贯和牛顿流体力学定律8.2 流体的运动和压强计算8.2.1 流体的运动和速度计算8.2.2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计算8.3 流体的压力和浮力8.3.1 流体的压力和压力计算8.3.2 流体的浮力和浮力计算8.3.3 流体的应用和压力控制总结:以上就是高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波动、电学、光学、原子与分子、一维运动和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高中物理38个核心知识点
高中物理38个核心知识点高中物理38个核心知识点包括:
1. 牛顿运动定律
2. 运动学公式
3. 运动图像
4. 重力作用下的抛体运动
5.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6.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7. 电磁感应基本规律
8. 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
9.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0. 简谐振动
11.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
12. 碰撞规律
13. 分子动理论
14. 热力学定律
15.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
16. 光的折射定律
17.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18. 原子结构
19. 原子核组成与放射性
20. 波尔理论(定态、跃迁)
21. 能区定态
22. 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
23. 氢原子光谱与巴尔末公式
24.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25. 交变电流(感抗与容抗)
26. 变压器与远距离输电(理想变压器)
27. 光学实验操作、误差分析
28.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29. 物理实验仪器使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
30. 基本测量(长度的测量、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和加速度)
31.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
32. 平抛运动规律与应用
33. 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中的应用
34. 单摆周期公式应用
35. 经典力学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对经典力学的评价与思考)
36.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37. 比荷测量方法与技巧总结
38. 物理解题思维方法(临界条件、对称性、动态变化分析)。
这些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需要同学们扎实掌握。
高中物理知识点
高中物理知识点
高中物理主要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声学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知识点:
1.力学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方程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平衡条件:静力学方程
-动量守恒定律
-转动定律:转动动力学方程、转动惯量、角动量守恒
2.光学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光的波动性
-光的粒子性:光量子、光电效应
-光的干涉与衍射
-光的偏振与散射
-光的色散: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
3.电磁学
-电荷与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能
-电场中的带电粒子:电势、电势差、电场力与电场能
-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
-磁场与静电场:磁感应强度、磁场力、洛伦兹力
-电磁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法拉第定律
-交流电与电磁波:交流电的产生、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交流电特性、电磁波的特性
4.热学
-温度与热量:温度计、热容、比热容
-热传递:传导、辐射、对流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压强、体积、温度的关系
-理想气体的分子运动:动能、分子运动速率分布、麦克斯韦速度分
布定律
5.声学
-声的传播:机械波、波长、频率、波速
-声音的特性:音高、音强、音量、音色
-声波的反射与折射:声音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声音的干涉与共振
这些知识点只是高中物理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知识点,如动力学、量子力学、原子物理、相对论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
}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
,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一、碰撞的定义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叫做碰撞。
二、碰撞的特点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有些碰撞尽管外力之和不为零,但一般外力(如重力、摩擦力等)相对内力(如冲力、碰撞力等)而言,可以忽略,故系统动量还是近似守恒。
在剧烈碰撞有三个忽略不计,在解题中应用较多。
1.碰撞过程中受到一些微小的外力的冲量不计。
2.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然变化所需时间极短,这个极短时间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可忽略不计。
3.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物体必有一小段位移,这个位移相对于物体运动全过程的位移可忽略不计。
三、碰撞的分类1.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如果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只产生机械能的转移,系统内无机械能的损失,称为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同时守恒。
2.非弹性碰撞如果是非弹性力作用,使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为非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即机械能不守恒。
3.完全非弹性碰撞如果相互作用力是完全非弹性力,则机械能向内能转化量,即机械能的损失,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知识点总结一、速度加速度1.为比值定义式tv a t x v ∆∆=∆∆=,2.用来计算速度at v v +=03.平均速度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0vv v +=4.,推导可得,即图像斜率代表,截距代表。
2021at t v x +=at v t x 210+=t t x -2a0v 5.,推导可得,即图像斜率代表,截距代表。
ax v v 2202=-2022v ax v +=x v -2a 220v 6.打点计时器①使用交流电源,使用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②每0.02秒打一个点,如果题中有“相邻两个点还有未画出的点”,则需要另外计算。
③已经平衡好摩擦力的依据:打出的点是一系列间距相等的点。
④纸带上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单位一般为cm ,计算时需要化成m 。
⑤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两种一般用法:(设每段位移分别为)2T xa ∆=61~x x 2213212)(2T n m x x T x x T x x a n m --=-=-=)3()()()2()()(212345621234212T x x x x x x T x x x x T x x a ++-++=+-+=-=7.光电门(记录通过光电门的时间)①已经平衡好摩擦力的依据:遮光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同②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td v =③画出一次函数的两种横纵坐标:。
)(1122F a t x t 或和--④有关函数:2122221221212((t x d a t ax t d t d +=⇒=-二、力1.重力,重力加速度在极地最大,在赤道最小。
mg G =2.弹力,弹簧在剪断一瞬间弹力不变。
kx F =3.摩擦力,有摩擦力就一定有支持力;此公式只能计算滑动摩擦力。
NF f μ=4.牛二maF =①整体法(两个物体相对静止,a 、v 一直相同):隔离时对受力少的做分析,整体事忽略连个物体之间的里。
摩擦力的方向可以用相互作用力判断。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1.1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1.2 功与能:功是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与位移的乘积,能分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1.3 动量守恒: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1.4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热学2.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2.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在压强、体积和温度变化下的状态关系。
3. 电磁学3.1 库仑定律:描述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定律。
3.2 高斯定律:通过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与曲面内电荷量的关系来描述电场。
3.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现象。
3.4 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电场和磁场如何相互作用和传播的一组方程。
4. 光学4.1 光的反射定律:描述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反射现象。
4.2 折射定律:描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时的折射现象。
4.3 干涉与衍射:描述光波在相遇或通过障碍物时的叠加和分散现象。
5. 原子物理5.1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以及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5.2 放射性衰变:描述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粒子或射线的过程。
5.3 波粒二象性:光和物质粒子既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
6. 现代物理6.1 量子力学: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理论,包括波函数、量子态和不确定性原理。
6.2 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和广义相对论(引力与时空曲率的关系)。
7. 实验技能7.1 基本测量:包括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等的测量方法和误差分析。
7.2 物理实验: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领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以上总结了高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复杂理论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学习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汇总一. 教学内容: 知识点总结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静摩擦力:0<f =f m (具体由物体运动状态决定,多为综合题中渗透摩擦力的内容,如静态平衡或物体间共同加速、减速,需要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滑动摩擦力:f N =μ2. 竖直面圆周运动临界条件:绳子拉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条件:(或球在竖直圆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 绳约束:达到最高点:v ≥gR ,当T 拉=0时,v =gR mg =F 向,杆拉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球在双轨道之间做圆周运动)杆约束:达到最高点:v ≥0 T 为支持力 0< v <gR T =0 mg =F 向, v =gRT 为拉力 v>gR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ω相同,A ω=C ω,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v A =v B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3.1km/s 。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F =G 221r m m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6.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 'g =GM/r 2说明:为某位置到星体中心的距离。
某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r g GMR 02=g gR R h R h '()=+22——某星体半径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g =2r GM、r mv rGMm 22=、v =r GM 、r mv rGMm 22==m ω2R =m (2π/T )2R 当r 增大,v 变小;当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v 1=r GM=gR gR 2=GM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 平抛运动特点:①水平方向______________ ②竖直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应用:闪光照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相位,求∆y t x y t gT v STv x v t v v y gt v gtS v t g t v v g t tg gtv tg gt v tg tg =======+=+===2000202224022201214212αθαθ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v =g △t ,△p =mgt⑦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 轴上的x2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10. 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上A 点以速度v 0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B 点,求:S AB在图上标出从A 到B 小球落下的高度h =221gt和水平射程s =t v 0,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
11. 从A 点以水平速度v 0抛出的小球,落到倾角为α的斜面上的B 点,此时速度与斜面成90°角,求:S AB在图上把小球在B 点时的速度v 分解为水平分速度v 0和竖直分速度v y =gt ,可得到几何关系:=0v gttgα,求出时间t ,即可得到解。
12.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v t at v v s t v v as v v v v v a v v t s s m n aT s v v tt t stt m n t =+===+=-=+=--=-=+02202202222220122222()··13. 匀速圆周周期公式:T =ωππ22=v R 频率公式:f T n v R ====122ωππ速度公式:v strtT =⋂===ωωφπ2向心力:向F mv Rm R m T R===⎛⎝ ⎫⎭⎪2222ωπ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转速(n :r/s ) 14. 波的图像、振动图像振动过程和波的形成过程:质点的振动方向、波的传播方向、波形三者的关系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νλλ=-f T水平弹簧振子为模型:对称性——在空间上以平衡位置为中心。
掌握回复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的随时间位置的变化关系。
单摆周期公式:T =g lπ2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 =f 驱动力发生共振条件:f 驱动力=f 固 共振的防止和应用波速公式=S/t =λf =λ/T :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 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 20℃:340m/s 声波是纵波磁波是横波传播依赖于介质:v 固> v 液>v 气磁波传播不依赖于介质,真空中速度最快 磁波速度v =c/n (n 为折射率)波发生明显衍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注: (1)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2)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特征(4)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要求重点掌握 15. 实用机械(发动机)在输出功率恒定起动时各物理量变化过程:⇒-↓=↓⇒=↑⇒m f F a v P F v当F =f 时,a =0,v 达最大值v m →匀速直线运动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变化F 不变,m fF a -=不变↑⇒↑=↑⇒⇒Fv P v当,恒定P P a v P va F fm m m =≠⇒↑⇒↓⇒↓=-⇒0当F =f ,a =0,v m →匀速直线运动。
16.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P =mv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冲量I =Ft :方向由F 决定动量定理:合力对物体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 I 合=△P ,Ft =mv t -mv 0 动量定理注意: ①是矢量式;②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③求合力、动量的变化量时一定要按统一的正方向来分析。
考纲要求加强了,要会理解、并计算。
动量守恒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为零; ②F 内>F 外;③在某一方向上的合力为零。
动量守恒的应用:核反应过程,反冲、碰撞 应用公式注意: ①设定正方向;②速度要相对同一参考系,一般都是对地的速度③列方程:'22'112211v m v m v m v m +=+或△P 1=-△P 2 17. 碰撞: 碰撞过程能否发生依据(遵循动量守恒及能量关系E 前≥E 后)完全弹性碰撞:钢球m 1以速度v 与静止的钢球m 2发生弹性正碰,碰后速度:121211'v m m m m v +-=121122'v m m m v +=碰撞过程能量损失:零 完全非弹性碰撞:质量为m 的弹丸以初速度v 射入质量为M 的冲击摆内穿击过程能量损失:E 损=mv 2/2-(M +m )v 22/2,mv = (m +M )v 2,(M +m )v 22/2=(M +m ) ghgh m mM v 2⋅+=碰撞过程能量损失:m M Mmv +⋅221 非完全弹性碰撞:质量为m 的弹丸射穿质量为M 的冲击摆,子弹射穿前后的速度分别为0v 和1v 。
mv mv Mvv m v v M 0101=+=-()∆∆E mv mv E Mv =-=12121202122μ碰撞过程能量损失:Q mv mv Mv =--1212120212218.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功W =FScos α ,F:恒力(N ) S:位移(m ) α:F 、S 间的夹角 机械能守恒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受其它力但不做功应用公式注意: ①选取零参考平面;②多个物体组成系统机械能守恒;③列方程:2221212121mgh mv mgh mv +=+或p k EE ∆-=∆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①摩擦力对某一物体来说,可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 ②f 静做功⇒机械能转移,没有内能产生; ③Q =f 滑 ·Δs (Δs 为物体间相对距离) 动能定理:合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 mv mv W E t K总总=-=20222∆方法:抓过程(分析做功情况),抓状态(分析动能改变量) 注意:在复合场中或求变力做功时用得较多能量守恒:△E 减=△E 增 (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内能、弹性势能)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分析电热时,通常可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的方法。
19. 牛顿运动定律:运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问题是一个基本方法。
(1)圆周运动中的应用:a. 绳杆轨(管)管,竖直面上最“高、低”点,F 向(临界条件)b. 人造卫星、天体运动,F 引=F 向(同步卫星)c.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f 洛=F 向 (2)处理连接体问题——隔离法、整体法(3)超、失重,a ↓失,a ↑超 (只看加速度方向)20. 库仑定律:公式:221r q kq F =条件:两个点电荷,在真空中 21. 电场的描述:电场强度公式及适用条件:①q FE =(普适式)②2r kQE =(点电荷),r ——点电荷Q 到该点的距离③d UE =(匀强电场),d ——两点沿电场线方向上的投影距离电场线的特点与场强的关系与电势的关系:①电场线的某点的切线方向即是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②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电场线密处电场强度大; ③起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可能相交。
④沿电场线方向电势必然降低 等势面特点:要注意点电荷等势面的特点(同心圆),以及等量同号、等量异号电荷的电场线及等势面的特点。
①在同一等势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电荷时,电场力的功为零;②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等势面密的地方(电势差相等的等势面),电场强度较强; ③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考纲新加: 22. 电容:平行板电容决定式:kd sC πε4=(不要求定量计算)定义式:C Q U =单位:(法拉),,F F F pF F 110110612μ==--注意:当电容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张角的大小表示电容两板间电势差U 。
考纲新加知识点:电容器有通高频阻低频的特点 或:隔直流通交流的特点 当电容在直流电路中时,特点: ①相当于断路②电容与谁并联,它的电压就是谁两端的电压③当电容器两端电压发生变化,电容器会出现充放电现象,要求会判断充、放电的电流的方向,充、放电的电量多少。
23. 电场力做功特点:①电场力做功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 ②AB qU W =③正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做正功,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做负功 ④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 24. 电场力公式:qE F =,正电荷受力方向沿电场线方向,负电荷受力方向逆电场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