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LE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LE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网络拓扑规划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LTE核心网的各个主要网元;2)具备在单、双平面完成LTE网络拓扑连线的能力;3)理解配置双平面的作用;4)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网络连线、站点数量和物理位置变化的关系。

2、实验内容1)单平面网络拓扑连线;2)双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3、实验准备(1)实验环境准备硬件:(含耗材)能够运行IUV-4G网络平台的台式机软件:中兴IUV-4G 仿真平台资料:4G LTE全网竞技系统操作视频教程(2)相关知识要点1.LTE核心网各个网元:MME、SGW、PGW、HSS与交换机;2.LTE网络拓扑结构。

4、实验步骤任务一:单平面网络拓扑连线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网络拓扑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和无线”按钮。

3)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上方资源池的“MME”按钮并按住不放,将MME站点拖放至软件界面万绿市核心网的第一个空白处。

4)仿照步骤3,依次将SGW、PGW、HSS拖放至万绿市核心网空白处。

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MME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6)仿照步骤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SGW、PGW、HSS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任务二:双平面网络拓扑连线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网络拓扑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和无线”按钮。

3)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上方资源池的“MME”按钮并按住不放,将MME站点拖放至软件界面万绿市核心网的第一个空白处。

4)仿照步骤3,依次将SGW、PGW、HSS拖放至万绿市核心网空白处。

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MME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两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6)仿照步骤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SGW、PGW、HSS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5、实验小结完成与LTE理论课上完全一致的LTE拓扑结构图。

XX实验局LTE信令分析指导书-重要

XX实验局LTE信令分析指导书-重要

XX实验局信令分析指导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7月目录XX实验局信令分析指导书 (1)1正常信令流程 (5)1.1开机流程 (5)1.2 切换流程 (5)1.2.1站间X2切换流程 (6)1.2.2站间S1切换流程 (6)1.3 正常释放流程 (6)2 后台信令跟踪常用字段解析 (7)2.1 RRC建立原因值 (7)2.2 S1AP_INITIAL_UE_MSG 字段解析 (7)2.2.1 TAC字段解析 (7)2.2.2 CELLID字段解析 (8)2.2.3 通过TMSI查找IMSI (9)2.3 S1AP_INITIAL_CONTEXT_SETUP_REQ字段解析 (10)2.3.1 QCI字段解析 (10)2.3.2 ERAB-ID解析 (11)2.3.3 开户峰值速率 (12)2.3.4 MME -UE-S1AP-ID和eNodeB -UE-S1AP-ID (12)2.4 终端支持的网络类型 (13)2.5 终端能力类型 (13)2.6 eNB上报的业务IP (14)2.7切换类字段解析 (15)2.7.1 RRC_CONN_RECFG(测量控制)字段解析 (15)2.7.1.1 A3事件偏置 (15)2.7.1.2 A3事件幅度迟滞 (15)2.7.1.3 A3事件时间迟滞 (15)2.7.2 RRC_MEAS_RPRT(测量报告)字段解析 (16)2.7.2.1 服务小区RSRP和RSRQ (16)2.7.2.2 目标小区PCI和RSRP (16)2.7.3 切换目标小区PCI (17)2.7.3.1站间X2切换目标小区PCI (17)2.7.3.2站间S1切换目标小区PCI (18)2.7.4 站间切换上下行频点 (19)2.7.4.1站间X2切换上下行频点 (19)2.7.4.2站间S1切换上下行频点 (20)2.7.5 站间切换上下行带宽 (21)2.7.5.1站间X2切换上下行带宽 (21)2.7.5.2站间S1切换上下行带宽 (22)2.7.6 站间切换CELLID字段解析 (23)2.7.6.1 站间S1切换目标小区CELLID字段解析 (23)2.7 释放原因值 (23)3 主要系统消息解析 (24)3.1 MIB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解析 (25)3.1.1 下行链路系统带宽 (25)3.1.2 PHICH配置信息 (26)3.1.2.1PHICH-Duration (26)3.1.2.1PHICH-Resource (26)3.2 SIB1 (26)3.2.1 小区接入相关信息(cell Access Related Info) (27)3.2.1.1 plmn-Identity (28)3.2.1.2 TAC信息 (28)3.2.1.3 Cell-Identity (28)3.2.2 小区选择信息(cell Selection Info) (28)3.2.2.1 QrxLevMin(小区选择最低接收电平) (28)3.3 SIB2 (29)3.3.1 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公共无线资源配置 (29)3.3.1.1 Rach-ConfigCommon (公共Rach信道配置) (30)3.3.1.2 Bcch-Config(BCCH信道配置) (32)3.3.1.3 pcch-Config(PCCH信道配置) (32)3.3.1.4 prach-Config(Prach信道配置) (33)3.3.1.5 pdsch- ConfigCommon(pdsch信道配置) (34)3.3.1.6 pusch- ConfigCommon(pusch信道配置) (35)3.3.2 Ue-TimerAndConstants:UE定时器和计数器 (35)3.3.2.1 T300 (35)3.3.2.2 T301 (36)3.3.2.3 T310 (36)3.3.2.4 n310 (36)3.3.2.5 T311 (36)3.3.2.6 n311 (37)3.3.3 freqInfo:频率信息 (37)3.4 SIB3 (37)3.4.1 cellReselectionInfoCommon(公共小区重选信息) (38)3.4.1.1 q-Hyst(小区重选迟滞值) (38)3.4.2 cellReselectionServingFreqInfo(异频异系统小区重选信息) (38)3.4.2.1 s-NonIntraSearch(异频/异系统测量启动门限) (38)3.4.2.2 ThreshServingLow(服务频点低优先级重选门限) (39)3.4.2.3 cellReselectionPriority(小区重选优先级) (39)3.4.3 intraFreqCellReselectionInfo(同频小区重选信息) (39)3.4.3.1 q-RxLevMin(小区重选最低接收电平) (39)3.4.3.2 s-IntraSearch(同频测量启动门限) (40)3.4.3.3 t-ReselectionEUTRA(Eutra小区重选时间) (40)3.5 SIB4 (40)3.6 SIB5 (41)4 参考文档 (41)1正常信令流程1.1开机流程UE刚开机时,先进行物理下行同步,搜索测量进行小区选择,选择到一个合适或者可接纳的小区后,驻留并进行附着过程。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

综合实验报告—LTE学号:姓名:日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实验1 LTE无线接入网设备配置实验目的:1. 掌握LTE无线接入网的网元名称及其作用。

2. 掌握实验中各网元的线缆名称及其作用。

实验内容:1. 完成一个LTE无线接入网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

实验要求:1. 完成大型城市万绿市A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

实验步骤:设备配置步骤如下:1.单击仿真平台中的“设备配置”按钮,然后选择仿真场景中的某站点机房。

2.添加设备:包括BBU、RRU、ANT、PTN、ODF、GPS。

3.连接RRU和ANT。

ANT1连接到RRU1,使用“天线跳线”,将ANT1左边1脚和RRU的1脚,同理将对应的4脚连接起来。

因为默认使用的是2×2的天线模式。

注意相互对应,不能连串。

4.连接RRU和BBU。

使用“成对LC-LC光纤”,把TX0-RX0~TX2-RX2与RRU1~RRU3对应连接起来。

5.连接BBU和GPS。

使用“GPS馈线”,一端将馈线与GPS连接,另一端连接到BBU的IN口。

6.连接BBU与PTN。

使用“成对LC-LC光纤”,点击设备指示图里的BBU,将光纤接到BBU的TXRX端口上,另一端连接到设备指示图里的PTN设备槽位1的GE1端口上。

7.连接ODF和PTN。

单击ODF进入到ODF架内部,使用“成对LC-FC光纤”,将某市站点机房和该市汇聚机房连接起来。

这里要使用两对LC-FC线,分别连接到PTN的端口3和4口上。

至此,该市某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就完成了,从“设备指示图”中可观察到设备间的连接情况。

设备之间连接关系表图3-1 万绿市核心网设备配置接口使用情况3.2.1 万绿市A站点机房设备配置表3-3 万绿市A站点机房设备配置设备本端接口对端接口线缆BBUwl-RAN_BBU_TX/RX wl-ACC-A_PTN1_1_4×GE_1 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TX0/RX0 wl-RAN_RRU1_OPT1 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TX1/RX1 wl-RAN_RRU2_OPT1 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TX2/RX2 wl-RAN_RRU3_OPT1 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IN wl-RAN_GPS_IN GPS馈线RRU1wl-RAN_RRU1_OPT1 wl-RAN_BBU_TX0/RX0 成对LC-LC光纤wl-RAN_RRU1_ TX0/RX0 wl-ANT1_ANT1 天线跳线wl-RAN_RRU1_ TX1/RX1 wl-ANT1_ANT4 天线跳线RRU2wl-RAN_RRU2_OPT1 wl-RAN_BBU_TX1/RX1 成对LC-LC光纤wl-RAN_RRU2_ TX0/RX0 wl-ANT2_ANT1 天线跳线wl-RAN_RRU2_ TX1/RX1 wl-ANT2_ANT4 天线跳线思考题:1.如何删除配置错误的设备?答:要对某个机架进行操作,则可鼠标点击该机架,之后可对改机架中的设备进行添加或者删除。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模板要求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模板要求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模板要求南京邮电大学综合实验报告— LTE学号:姓名:日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此处写学号手写此处写姓名手写此处写实验日期实验1 LTE无线接入网设备配置实验目的:1. 掌握LTE无线接入网的网元名称及其作用。

2. 掌握实验中各网元的线缆名称及其作用。

实验内容:1. 完成一个LTE无线接入网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

实验要求:1. 完成大型城市万绿市A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

(后面实验,手写部分,与实验1相同。

)实验步骤:手写(填写实验步骤)设备之间连接关系表手写思考题:手写1. 如何删除配置错误的设备?2. 如果RRU与天线的连接接反,会产生什么结果?实验2 BBU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3 无线射频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4 LTE核心网设备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5 MME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6 SGW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7 PGW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8 HSS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9 故障排查-LTE网络附着不成功(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总结手写。

LTE移动通信系统实训

LTE移动通信系统实训

摘要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3GPP长期演进项目,兼容目前的3G通信系统并对3G演进。

它具有高传输速率、高传输质量和高移动性的特性。

3GPP在工作计划中写入了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的研究框架,并提出了未来在20MHz带宽上达到瞬时峰值下行100Mbps以及上行50Mbps的目标。

通过LTE 网络规划实训实训项目、基站概预算设计实训、LTE基站单站硬件配置与组网实训、LTE全网规划与组网实训、LTE单站配置实训、LTE规划模式多基站组网实训掌握LTE基站的规划。

关键词:长期演进,OFDM,基站目录1 LTE简介 (1)1.1LTE无线络系统结构 (1)1.2LTE主要技术特点 (2)1.3LTE中的无线接入技术 (3)2 LTE 网络规划实训 (7)2.1实验目的 (7)2.2实验内容 (7)2.3实验过程 (7)2.4数据配置 (7)3 LTE 基站概预算设计实训 (9)3.1实验目的 (9)3.2实验内容 (9)3.3实验过程 (9)3.4数据配置 (9)4 LTE 基站单站硬件配置与组网 (10)4.1实验目的 (10)4.2实验内容 (10)4.3实验过程 (10)4.4数据配置 (11)5 LTE全网规划与组网实训 (12)5.1实验目的 (12)5.2实验内容 (12)5.3实验过程 (12)5.4数据配置 (13)6 LTE 单站配置实训 (15)6.1实验目的 (15)6.2实验内容 (15)6.3实验过程 (15)6.4数据配置 (16)结语 (18)参考文献 (19)1 LTE简介1.1LTE无线络系统结构LTE:Long term evolution 意即长期演进。

3GPP的无线接入技术,如HSDPA 和增强上行等技术将在几年内具有非常高的竞争力;但为了在更长的一个时间,比如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保持这种竞争力,需要考虑无线接入技术的一个长期的演进。

大唐移动TD-LTE系统试验指导书128页word

大唐移动TD-LTE系统试验指导书128页word

目录目录 (1)第一单元:工程认知实验 (1)实验一:核心网系统工程安装 (3)实验二:基站系统工程安装 (16)第二单元:设备硬件观察实验 (59)实验一:EPC设备硬件观察实验 (60)实验二:基站设备硬件观察实验 (67)第三单元:设备配置与开通实验 (74)实验一:TDL-ELAB设备的配置介绍 (74)实验二:EPC设备的开通 (78)实验三:ENB设备的开通 (88)实验四:系统联调 (95)第四单元:网管操作实验 (99)实验一:TDL E-LAB的常用维护操作 (100)实验二:TDL-ELAB设备的在线升级 (103)实验三:TDL-ELAB设备的KPI指标 (107)第五单元:业务体验实验 (111)实验一:用户接入流程实验 (111)实验二:主要业务体验 (115)实验三:切换实验 (116)第六单元:无线信号观测与测量实验 (117)实验一:无线信号观测与测量实验 (118)第七单元:网络优化实验 (121)实验一:网络优化实验 (122)第八单元:开发实践(可选) (125)第一单元:工程认知实验本认知试验包含两部分,分别为核心网系统工程安装及基站系统工程安装。

首先简要介绍核心网系统及基站系统。

1.EPC核心网网络结构EPC (Evolved Packet Core):第四代移动通信(4G)的核心网,其网络结构如下:2.大唐核心网网络结构3.基站系统4.大唐核心网产品组成实验一:核心网系统工程安装一、实验目的1.了解核心网系统产品及相关材料2.了解核心网系统工程安装方式3.了解核心网系统相关接口的连接4.掌握核心网系统相关的工程知识二、实验原理TD-LTE系统的网络结构可分为无线接入网(E-UTRAN )和核心网(EPC)两部分。

无线接入网部分包括用户终端(UE)和基站(eNode B)。

本实验为工程认知实验,主要介绍TD-LTE 无线网络核心网系统网络建设过程中用到的工程材料、工程技术及工程安装等知识。

最新(完美版)XX实验局LTE信令分析指导书-重要

最新(完美版)XX实验局LTE信令分析指导书-重要

XX实验局信令分析指导书2013年7月目录XX实验局信令分析指导书 (1)1正常信令流程 (8)1.1开机流程 (8)1.2 切换流程 (9)1.2.1站间X2切换流程 (9)1.2.2站间S1切换流程 (9)1.3 正常释放流程 (9)2 后台信令跟踪常用字段解析 (10)2.1 RRC建立原因值 (10)2.2 S1AP_INITIAL_UE_MSG 字段解析 (11)2.2.1 TAC字段解析 (11)2.2.2 CELLID字段解析 (11)2.2.3 通过TMSI查找IMSI (12)2.3 S1AP_INITIAL_CONTEXT_SETUP_REQ字段解析 (14)2.3.1 QCI字段解析 (14)2.3.2 ERAB-ID解析 (15)2.3.3 开户峰值速率 (15)2.3.4 MME -UE-S1AP-ID和eNodeB -UE-S1AP-ID (16)2.4 终端支持的网络类型 (17)2.5 终端能力类型 (17)2.6 eNB上报的业务IP (18)2.7切换类字段解析 (19)2.7.1 RRC_CONN_RECFG(测量控制)字段解析 (19)2.7.1.1 A3事件偏置 (19)2.7.1.2 A3事件幅度迟滞 (19)2.7.1.3 A3事件时间迟滞 (19)2.7.2 RRC_MEAS_RPRT(测量报告)字段解析 (20)2.7.2.1 服务小区RSRP和RSRQ (20)2.7.2.2 目标小区PCI和RSRP (21)2.7.3 切换目标小区PCI (22)2.7.3.1站间X2切换目标小区PCI (22)2.7.3.2站间S1切换目标小区PCI (23)2.7.4 站间切换上下行频点 (24)2.7.4.1站间X2切换上下行频点 (24)2.7.4.2站间S1切换上下行频点 (25)2.7.5 站间切换上下行带宽 (26)2.7.5.1站间X2切换上下行带宽 (26)2.7.5.2站间S1切换上下行带宽 (27)2.7.6 站间切换CELLID字段解析 (28)2.7.6.1 站间S1切换目标小区CELLID字段解析 . 282.7 释放原因值 (29)3 主要系统消息解析 (29)3.1 MIB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解析 (31)3.1.1 下行链路系统带宽 (31)3.1.2 PHICH配置信息 (32)3.1.2.1PHICH-Duration (32)3.1.2.1PHICH-Resource (32)3.2 SIB1 (32)3.2.1 小区接入相关信息(cell Access Related Info) (34)3.2.1.1 plmn-Identity (34)3.2.1.2 TAC信息 (34)3.2.1.3 Cell-Identity (34)3.2.2 小区选择信息(cell Selection Info) (35)3.2.2.1 QrxLevMin(小区选择最低接收电平) .. 35 3.3 SIB2 (35)3.3.1 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公共无线资源配置 (36)3.3.1.1 Rach-ConfigCommon (公共Rach信道配置) (38)3.3.1.2 Bcch-Config(BCCH信道配置) (40)3.3.1.3 pcch-Config(PCCH信道配置) (40)3.3.1.4 prach-Config(Prach信道配置) (41)3.3.1.5 pdsch- ConfigCommon(pdsch信道配置)3.3.1.6 pusch- ConfigCommon(pusch信道配置) (44)3.3.2 Ue-TimerAndConstants:UE定时器和计数器.. 443.3.2.1 T300 (44)3.3.2.2 T301 (45)3.3.2.3 T310 (45)3.3.2.4 n310 (46)3.3.2.5 T311 (46)3.3.2.6 n311 (46)3.3.3 freqInfo:频率信息 (46)3.4 SIB3 (47)3.4.1 cellReselectionInfoCommon(公共小区重选信息) (47)3.4.1.1 q-Hyst(小区重选迟滞值) (48)3.4.2 cellReselectionServingFreqInfo(异频异系统小区重选信息) (48)3.4.2.1 s-NonIntraSearch(异频/异系统测量启动门限) (48)3.4.2.2 ThreshServingLow(服务频点低优先级重选门限) (49)3.4.2.3 cellReselectionPriority(小区重选优先3.4.3 intraFreqCellReselectionInfo(同频小区重选信息) (49)3.4.3.1 q-RxLevMin(小区重选最低接收电平) . 503.4.3.2 s-IntraSearch(同频测量启动门限) .. 503.4.3.3 t-ReselectionEUTRA(Eutra小区重选时间) (50)3.5 SIB4 (50)3.6 SIB5 (51)4 参考文档 (52)1正常信令流程1.1开机流程UE刚开机时,先进行物理下行同步,搜索测量进行小区选择,选择到一个合适或者可接纳的小区后,驻留并进行附着过程。

LTE移动通信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LTE移动通信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LTE移动通信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及设备实验要求1.实验动手前用10分钟时间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内容、要求与方法步骤。

2.两人为一组,要求每人能掌握实验方法,独立完成实验内容。

按每项实验要求做好测试记录,提供老师作为平时成绩记录。

3.报告内容见指导书每项实验的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要有实验原理,并要有相应框图。

各相关测量点的波形除标注参数外并要加以简单分析说明。

文字或波形可用手工或其它方法记录绘制。

实验报告要回答实验思考题。

4.实验上课到课率计入平时成绩参考,无故迟到、早退及旷课者将视情况少计或不计实验成绩。

5.实验时爱护使用仪器与实验设备,下课前整理好实验设备,关好电源,将电源线、测试线及椅橙放回原位。

6.实验报告要求于第四次实验后的下周一由班收集上交。

调制与解调实验实验三QPSK调制解调实验实验四0QPSK调制解调实验实验一MSK调制解调实验实验二GMSK调制解调实验数字信号调制技术数字调制技术可分为线性调制和恒包络调制两类:线性调制技术类:主要包括PSK、QPSK、DQPSK、0QPSK、I/4一DQPSK和多电平PSK等。

这一类调制技术要求通信设备从频率变换到放大和发射过程中保持充分的线性,因此在制造移动设备中会增加难度和成本,但可以获得较高的频谱利用率。

恒包络调制技术类:主要包括MSK、GMSK、GFSK、TFM等。

这类调制技术的优点是已调信号具有相对窄的功率谱和对放大设备没有线性要求,不足之处是其频谱利用率通常低于线性调制技术。

由于这两类调制技术各有优势,因此被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所采用。

如GSM 系统中采用的GMSK调制,而IS-95CDMA系统采用QPSK和0QPSK调制。

光纤通信LTE-GX-02E实验指导书(新)汇总

光纤通信LTE-GX-02E实验指导书(新)汇总

目录实验系统概述 (3)第一章光器件认识实验 (11)实验一光纤结构和分类 (11)实验二光纤活动连接器 (16)实验三光耦合器件 (19)实验四光隔离器和光环行器 (25)实验五光衰减器 (28)实验六光开关 (31)实验七激光器与光检测器 (34)第二章光发射机与光接收机实验 (39)实验八光发射机的组成 (39)实验九自动光功率控制电路 (43)实验十无光告警和寿命告警电路 (45)实验十一光发射机指标测试 (48)实验十二光接收机的组成 (53)实验十三光接收机主要技术指标测量及眼图观测 (55)第三章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59)实验十四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59)(正弦波、三角波、方波) (59)实验十五电话语音光纤传输系统 (61)实验十六图像光纤传输系统 (65)第四章数字信号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67)实验十七PN序列光纤传输系统 (67)实验十八CMI编译码原理及CMI码光纤传输系统 (69)实验十九扰码和解扰码原理及扰码光纤传输系统 (72)实验二十PCM编译码原理及数字电话光纤传输系统 (74)第五章光纤综合传输系统实验 (81)实验二十一波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WDM) (81)实验二十二HDB3编译码原理及实现 (85)实验二十三位时钟提取(数字锁相环DPLL) (88)原理及实现 (88)实验二十四固定速率时分复用原理及实现 (93)实验二十五解固定速率时分复用原理及实现 (97)实验二十六变速率时分复用原理及实现 (101)实验二十七解变速率时分复用原理及实现 (106)实验二十八综合实验一:4路数据+两路电话光纤 (112)综合传输系统实验 (112)实验二十九综合实验二:4路数据+3台计算机+1路 (116)图像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实验 (116)实验三十综合实验三:2台实验箱8台计算机+2路 (118)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 (118)第六章二次开发实验 (120)实验三十一pn序列程序设计 (120)实验三十二CMI编译码程序设计 (122)实验三十三5B6B码程序设计 (124)实验三十四4B1P和4B1C程序设计 (129)实验三十五HDB3编译码程序设计 (133)实验三十六扰码、解扰码程序设计 (136)实验三十七数字锁相环(DPLL)程序设计 (138)实验三十八固定速率时分复用程序设计 (140)实验三十九解变速率时分复用程序设计 (143)附录一FPGA管脚分布图 (145)附录二Quartus 4.0 基本操作 (147)附录三Quartus 4.0 使用技巧及程序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161)附录四误码测试仪使用方法 (173)附录五串口调试助手使用说明 (176)参考文献 (177)实验系统概述实验系统的整体框图如下:下面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的说明:一、1310nm光发模块:完成电信号到光的转换,包括数字和摸拟光调制。

LTE设备实训手册

LTE设备实训手册

LTE设备实训手册1.基站开通有关无线参数学习1.1无线公关参数【PLMN】:国家码、网络码,务必与运营商规划一致。

【同步保持超时开关】:假如设置为“使能”,基站GPS时钟丢失后,在“同步保持超时门限”时间内基站正常工作,超过门限则闭塞基站下所有小区,防止对其他周围基站造成交叉时隙干扰。

实验室网络无GPS时钟时设置为不使能。

【用户无数据检测定时器】:在定时器时间内假如用户无数据传输则UE转入RRC-ONL Y状态,释放PUCCH资源。

1.2基带资源配置参数【天线端口与天线通道映射关系】:关于8通道的RRU,配置为00001111;表示前四通道映射端口0,后四通道映射端口1。

关于双通道RRU,假如是双通道单天线则配置为0,15,15,15,15,15,15,15;假如使用了双天线,则配置为0,1,15,15,15,15,15,15。

15表示该通道不使用或者不存在。

【基带资源参考信号功率】:配置小区的RS发射功率,能够调整该参数操纵覆盖范围。

1.3小区配置参数【PLMN】:国家码、网络码,务必与运营商规划一致。

【物理小区识别码(PCI)】:物理小区识别码,按照网络规划填写,确定后不能修改。

【跟踪区码】:跟踪区码TAC,根据规划配置。

【小区支持的天线端口数量】:小区支持的天线端口数,根据RRU类型与天线类型配置;单通道RRU只支持天线端口数1,只能使用单流。

双通道RRU配置为2,支持2X2MIMO。

指示小区当前支持最大天线端口数,发射分集与空间复用只有在多天线端口配置下才有意义。

【频段指示】:根据该小区实际使用频谱资源配置小区上下行载频所在的频段指示与中心频点。

频段指示与频谱范围对应关系:32:2545-2575,33:1900-1920, 34:2010-2025, 35:1850-1910, 36:1930-1990, 37:1910-1930, 38:2570-2620, 39:1880-1920, 40:2300-2400。

01 实验指导书1 TD-LTE 单站验证指导书-验证内容介绍_R3.0_印刷版

01 实验指导书1 TD-LTE 单站验证指导书-验证内容介绍_R3.0_印刷版

目录实习单元1 概述 (1)实习单元2 OMC告警检查和处理 (3)2.1 告警检查 (3)2.2 规划信息核查 (3)2.3 结果处理方案 (4)实习单元3 基站天馈工程检查 (5)3.1 参数核查 (5)3.2 结果处理方案 (6)实习单元4 单站工作性能检查 (7)4.1 数据业务 (7)4.2 VOIP业务 (8)4.3 覆盖 (8)实习单元1概述单站验证(SSV)作为网络优化的前提,在网络交付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从OMC告警检查和处理、天馈工程检查、单站工作性能三方面阐述TD-LTE 单站验证的内容,旨在为外场单站验证工作提供帮助。

1实习单元2OMC告警检查和处理本部分内容均是从OMC网管侧进行检查。

前提是基站已经安装完成,站点已经开通。

时间是在站点交由网优之前进行,并根据检查结果对网络进行整改。

表《LTE单站验收报告-网管参数、告警验证_R3.0》由单站验证人员填写,并在最后进行签名。

2.1 告警检查1. 驻波比告警在后台网管检查各个小区的驻波比告警,有告警则在“是”一行表格中打“√”,无告警则在“否”一行表格中打“√”。

2. PA告警在后台网管检查RRU的PA告警,有告警则在“是”一行表格中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过功率值或者欠功率值。

无告警则在“无”一行表格打“√”。

3. GPS告警在后台网管检查各个小区的GPS告警,有告警则在“是”一行表格中打“√”,无告警则在“否”一行表格中打“√”。

4. 其它告警将影响业务的其它告警填写在“是否存在影响业务的其它告警”的“是”一行表格中,如果无告警在“无”一行表格中打“√”。

2.2 规划信息核查1. eNB ID是否按规划配置检查网管实际配置的eNB ID是否与规划结果一致,如果一致则在“是”一行打“√”,如果不一致则在“否”一行填写实际的eNB ID。

2. Cell ID是否按规划配置检查网管实际配置的各个小区是否与规划结果一致,如果一致则在“是”一行打“√”,如果不一致则在“否”一行填写实际的Cell ID。

LTE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LTE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网络拓扑规划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LTE核心网的各个主要网元;2)具备在单、双平面完成LTE网络拓扑连线的能力;3)理解配置双平面的作用;4)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网络连线、站点数量和物理位置变化的关系.2、实验内容1)单平面网络拓扑连线;2)双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3、实验准备(1)实验环境准备硬件:(含耗材)能够运行IUV—4G网络平台的台式机软件:中兴IUV—4G 仿真平台资料:4G LTE全网竞技系统操作视频教程(2)相关知识要点1。

LTE核心网各个网元:MME、SGW、PGW、HSS与交换机;2。

LTE网络拓扑结构。

4、实验步骤任务一:单平面网络拓扑连线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网络拓扑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和无线”按钮。

3)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上方资源池的“MME"按钮并按住不放,将MME站点拖放至软件界面万绿市核心网的第一个空白处。

4)仿照步骤3,依次将SGW、PGW、HSS拖放至万绿市核心网空白处。

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MME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6)仿照步骤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SGW、PGW、HSS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任务二:双平面网络拓扑连线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网络拓扑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和无线”按钮。

3)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上方资源池的“MME”按钮并按住不放,将MME站点拖放至软件界面万绿市核心网的第一个空白处。

4)仿照步骤3,依次将SGW、PGW、HSS拖放至万绿市核心网空白处.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MME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两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6)仿照步骤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SGW、PGW、HSS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5、实验小结完成与LTE理论课上完全一致的LTE拓扑结构图.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网络连线有关,会随着站点数量和物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TD-LTE移动实验系统方案

TD-LTE移动实验系统方案

TD-LTE移动通信系统实训方案一、简述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布4G牌照,开启了我国移动通信的4G时代。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4G移动通信相关的人才需求无疑将持续旺盛。

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具有搞创新性、应用多样性是现代通信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单纯的具备理论指示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发发展需求,复合型、创新型且具备实际经验的人才将真正受到这个行业的青睐。

我国移动通信4G网络采用了自主研发的TD-LTE 4G移动技术标准。

TD-LTE移动通信实验系统正是在该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研发的:在20MHz频谱带宽上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并可灵活配置1.25 MHz到20MHz多种带宽;系统提供宽带的无线接入应用,支持授权用户使用TD-LTE商用终端接入系统。

鉴于当前移动通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针对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实验系统,该系统能够在脱离公网的情况下,构建一个真实的4G网络。

实验系统可提供两方面的实训实验:TD-LTE移动通信系统实验:网络构建、各网元参数配置、接口协议分析和消息跟踪、小区参数与属性管理、各种通信业务承载配置、增值业务开发等,满足通信信息类专业的专业需求;基于TD-LTE的移动互联网实验:系统除了可以提供传统的移动业务(如:通话、短信)外,还可以提供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将系统的移动终端通过4G移动通信实验系统接入到当前的宽带互联网中,以便移动终端使用多媒体服务内容,面向无线城市和数字家庭开发:无线政务、移动警务、无线安防、应急联动、无线调度、移动金融、移动办公、无线数字生活、无线数字娱乐等领域的各种应用;通过系统开放的二次接口,完成系统平台搭建,应用开发等综合应用,满足高校对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二、TD-LTE移动通信实验架构介绍TD-LTE 4G移动通信教学系统主要由机房设备(网络侧),实验室设备(终端测)以及配套的交换设备,教学管理辅助工具组成。

移动通信课程实验指导书

移动通信课程实验指导书
分协议,ALCAP 部分协议,MTP3B 部分协议,M3UA 部分协议,SCTP 协议等; 两块 RSPA 以主备用方式工作; ONCA/IPUA(MNPA+GEIC)板的主要功能如下: ONCA/IPUA(MNPA+GEIC)配合 GEIB 后插板完成 4xFE/GE 接口功能。 网络处理器完成外部 IP 到内部 IP 的转换、处理功能; TCSA(MASA)板的主要功能如下: 支持控制面 Base 交换和业务面 Fabric 交换两级交换,完成业务和控制面的 L2、L3
Baseband Processing Only Board A Type 基带处理 A 型板
BPOE
Baseband Processing Only Board E Type 基带处理 E 型板
BPOF
Baseband Processing Only Board F Type 基带处理 F 型板
BPIA
扩展传输处理 D 型板
ETPE
Extend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Board D Type
扩展传输处理 E 型板
FC
Fan Control Board
风扇控制板
EMA
Environment Monitor Board A Type
环境监控 A 型板
EMD
Environment Monitor Board D Type
2. B 设备
EMB5116 基站主要分为如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主机箱
电源单元
EMx 板卡
风机及滤网单元 功能板卡 硬件单元排布如图 3‐2‐1 所示。
图 3-2-1EMB5116 槽位框图
单板英文简称

LTE实训报告

LTE实训报告

成绩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移动通信综合实训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时间:页脚内容1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技术与网络实验中心制一、实验题目LTE无线侧综合实验二、实验目的1.熟悉LTE网络结构2.了解和学习华为eNodeB设备DBS3900系统功能3.掌握华为TDD-LTE的eNodeB数据配置方法4.获得通信网络工程的实际应用技能三、实验内容页脚内容2数据脚本:MOD ENODEB: ENODEBID=101, NAME="cytx", ENBTYPE=DBS3900_LTE, LOCATION="cyyfl", PROTOCOL=CPRI; LST ENODEB:;页脚内容3ADD CNOPERATOR: CnOperatorId=1, CnOperatorName="cytx", CnOperatorType=CNOPERATOR_PRIMARY, Mcc="460", Mnc="02";ADD CNOPERATORTA: TrackingAreaId=1, CnOperatorId=1, Tac=100;ADD BRD: CN=0, SRN=0, SN=6, BT=UMPT;ADD BRD: CN=0, SRN=0, SN=18, BT=UPEU;ADD BRD: CN=0, SRN=0, SN=19, BT=UPEU;ADD BRD: CN=0, SRN=0, SN=2, BT=LBBP, WM=TDD;ADD BRD: CN=0, SRN=0, SN=16, BT=FAN;DSP BRD:;ADD RRUCHAIN: RCN=0, TT=CHAIN, AT=LOCALPORT, HCN=0, HSRN=0, HSN=2, HPN=0, CR=9.8;ADD RRU: CN=0, SRN=60, SN=0, TP=TRUNK, RCN=0, PS=0, RT=MRRU, RN="xinke", ALMPROCSW=ON, ALMPROCTHRHLD=30, ALMTHRHLD=20, RS=TDL, RXNUM=1, TXNUM=1;ADD GPS: GN=0, CN=0, SRN=0, SN=6, CABLETYPE=COAXIAL, CABLE_LEN=20, MODE=GPS, PRI=4;SET CLKMODE: MODE=AUTO;SET CLKSYNCMODE: CLKSYNCMODE=TIME;ADD ETHPO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N=0, PA=COPPER, MTU=1500, SPEED=100M, ARPPROXY=DISABLE, FC=CLOSE, FERAT=10, FERDT=8, DUPLEX=FULL;ADD DEVIP: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T=ETH, PN=0,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4.134.134.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MME";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5.135.135.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SGW";页脚内容4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72.100.100.16",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OMC";LST IPRT:;ADD S1SIGIP: CN=0, SRN=0, SN=6, S1SIGIPID="TO MME", LOCIP="110.110.110.3", LOCIPSECFLAG=DISABLE, SECLOCIP="0.0.0.0", SECLO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3000, RTOMIN=1000, RTOMAX=3000, RTOINIT=1000, RTOALPHA=12, RTOBETA=25, HBINTER=5000, MAXASSOCRETR=10, MAXPATHRETR=5, CHKSUMTX=DISABLE, CHKSUMRX=DISABLE, CHKSUMTYPE=CRC32, SWITCHBACKFLAG=ENABLE, SWITCHBACKHBNUM=10, TSACK=200, CNOPERATORID=1;ADD MME: MMEID=0, FIRSTSIGIP="134.134.134.10", FIRSTIPSECFLAG=DISABLE, SECSIGIP="0.0.0.0", SE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3000, CNOPERATORID=1, MMERELEASE=Release_R8;ADD S1SERVIP: CN=0, SRN=0, SN=6, S1SERVIPID="TO SGW", S1SERVIP="110.110.110.3", IPSECFLAG=DISABLE, PATHCHK=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SGW: SGWID=0, SERVIP1="135.135.135.10", SERVIP1IPSECFLAG=DISABLE, SERVIP2="0.0.0.0", SERVIP2IPSECFLAG=DISABLE, SERVIP3="0.0.0.0", SERVIP3IPSECFLAG=DISABLE, SERVIP4="0.0.0.0", SERVIP4IPSECFLAG=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OMCH: FLAG=MASTER,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 PEERIP="172.100.100.16", PEERMASK="255.255.255.0", BEAR=IPV4,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BRT=NO;ADD VLANMAP: NEXTHOPIP="110.110.110.1", MASK="255.255.255.0", VLANMODE=SINGLEVLAN, VLANID=100, SETPRIO=DISABLE;ADD SECTOR: SECN=0, GCDF=DEG, LONGITUDE=0, LATITUDE=0, SECM=NormalMIMO, ANTM=1T1R, COMBM=COMBTYPE_SINGLE_RRU, SECTORNAME="SHANQU", ALTITUDE=25, UNCERTSEMIMAJOR=3, UNCERTSEMIMINOR=3, ORIENTOFMAJORAXIS=0, UNCERTALTITUDE=3, CONFIDENCE=0, OMNIFLAG=FALSE, CN1=0, SRN1=60, SN1=0, PN1=R0A;ADD CELL: LocalCellId=0, CellName="CYTX", SectorId=0, CsgInd=BOOLEAN_FALSE, UlCyclicPrefix=NORMAL_CP, DlCyclicPrefix=NORMAL_CP, FreqBand=39, UlEarfcnCfgInd=NOT_CFG, DlEarfcn=38250, UlBandWidth=CELL_BW_N100, DlBandWidth=CELL_BW_N100, CellId=0, PhyCellId=99, AdditionalSpectrumEmission=1, FddTddInd=CELL_TDD, SubframeAssignment=SA2, SpecialSubframePatterns=SSP5,页脚内容5CellSpecificOffset=dB0, QoffsetFreq=dB0, RootSequenceIdx=1, HighSpeedFlag=LOW_SPEED, PreambleFmt=0, CellRadius=10000, CustomizedBandWidthCfgInd=NOT_CFG, EmergencyAreaIdCfgInd=NOT_CFG, UePowerMaxCfgInd=NOT_CFG, MultiRruCellFlag=BOOLEAN_FALSE, CPRICompression=NO_COMPRESSION;ADD CELLOP: LocalCellId=0, TrackingAreaId=1, CellReservedForOp=CELL_NOT_RESERVED_FOR_OP, OpUlRbUsedRatio=25, OpDlRbUsedRatio=25;ACT CELL: LocalCellId=0;第二次数据:页脚内容6数据脚本:MOD ENODEB: ENODEBID=101, NAME="CYTX", ENBTYPE=DBS3900_LTE, LOCATION="CYYFL", PROTOCOL=CPRI; LST ENODEB:;ADD CNOPERATOR: CnOperatorId=1, CnOperatorName="CYTX", CnOperatorType=CNOPERATOR_PRIMARY, Mcc="460", Mnc="04";DD CNOPERATORTA: TrackingAreaId=0, CnOperatorId=1, Tac=123;ADD BRD: CN=0, SRN=0, SN=6, BT=UMPT;ADD BRD: CN=0, SRN=0, SN=2, BT=LBBP, WM=TDD;ADD BRD: CN=0, SRN=0, SN=16, BT=FAN;ADD BRD: CN=0, SRN=0, SN=18, BT=UPEU;页脚内容7ADD BRD: CN=0, SRN=0, SN=19, BT=UPEU;ADD RRUCHAIN: RCN=0, TT=CHAIN, AT=LOCALPORT, HCN=0, HSRN=0, HSN=2, HPN=0, CR=9.8;ADD RRU: CN=0, SRN=60, SN=0, TP=TRUNK, RCN=0, PS=0, RT=MRRU, RN="YFRRU", ALMPROCSW=ON, ALMPROCTHRHLD=30, ALMTHRHLD=20, RS=TDL, RXNUM=8, TXNUM=8;ADD GPS: GN=0, CN=0, SRN=0, SN=6, CABLETYPE=COAXIAL, CABLE_LEN=20, MODE=GPS, PRI=4;SET CLKMODE: MODE=AUTO;SET CLKSYNCMODE: CLKSYNCMODE=TIME;ADD ETHPO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N=1, PA=FIBER, MTU=1500, SPEED=100M, ARPPROXY=DISABLE, FC=CLOSE, FERAT=10, FERDT=8, DUPLEX=FULL;ADD DEVIP: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T=ETH, PN=1,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 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4.134.134.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MME";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5.135.135.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SGW";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72.100.100.16",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OMC";ADD S1SIGIP: CN=0, SRN=0, SN=6, S1SIGIPID="TO MME", LOCIP="110.110.110.3", LOCIPSECFLAG=DISABLE, SECLOCIP="0.0.0.0", SECLO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2900, RTOMIN=1000, RTOMAX=3000, RTOINIT=1000, RTOALPHA=12, RTOBETA=25, HBINTER=5000, MAXASSOCRETR=10, MAXPATHRETR=5, CHKSUMTX=DISABLE,页脚内容8CHKSUMRX=DISABLE, CHKSUMTYPE=CRC32, SWITCHBACKFLAG=ENABLE, SWITCHBACKHBNUM=10, TSACK=200, CNOPERATORID=1;ADD MME: MMEID=0, FIRSTSIGIP="134.134.134.10", FIRSTIPSECFLAG=DISABLE, SECSIGIP="0.0.0.0", SE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2900, CNOPERATORID=1, MMERELEASE=Release_R8;ADD S1SERVIP: CN=0, SRN=0, SN=6, S1SERVIPID="TO SGW", S1SERVIP="110.110.110.3", IPSECFLAG=DISABLE, PATHCHK=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SGW: SGWID=0, SERVIP1="135.135.135.10", SERVIP1IPSECFLAG=DISABLE, SERVIP2="0.0.0.0",SERVIP2IPSECFLAG=DISABLE, SERVIP3="0.0.0.0", SERVIP3IPSECFLAG=DISABLE, SERVIP4="0.0.0.0",SERVIP4IPSECFLAG=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OMCH: FLAG=MASTER,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 PEERIP="172.100.100.16", PEERMASK="255.255.255.0", BEAR=IPV4,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BRT=NO;ADD VLANMAP: NEXTHOPIP="110.110.110.1", MASK="255.255.255.0", VLANMODE=SINGLEVLAN, VLANID=100, SETPRIO=DISABLE;MOD VLANMAP: NEXTHOPIP="110.110.110.1", MASK="255.255.255.0", VLANMODE=SINGLEVLAN, VLANID=1011, SETPRIO=DISABLE;ADD SECTOR: SECN=0, GCDF=DEG, LONGITUDE=0, LATITUDE=0, SECM=NormalMIMO, ANTM=8T8R,COMBM=COMBTYPE_SINGLE_RRU, SECTORNAME="SEC1", ALTITUDE=25, UNCERTSEMIMAJOR=3, UNCERTSEMIMINOR=3, ORIENTOFMAJORAXIS=0, UNCERTALTITUDE=3, CONFIDENCE=0, OMNIFLAG=FALSE, CN1=0, SRN1=60, SN1=0, PN1=R0A, CN2=0, SRN2=60, SN2=0, PN2=R0B, CN3=0, SRN3=60, SN3=0, PN3=R0C, CN4=0, SRN4=60, SN4=0, PN4=R0D, CN5=0, SRN5=60, SN5=0, PN5=R0E, CN6=0, SRN6=60, SN6=0, PN6=R0F, CN7=0, SRN7=60, SN7=0, PN7=R0G, CN8=0, SRN8=60, SN8=0, PN8=R0H;页脚内容9ADD CELL: LocalCellId=0, CellName="CYTX_TEST_01", SectorId=0, CsgInd=BOOLEAN_FALSE,UlCyclicPrefix=NORMAL_CP, DlCyclicPrefix=NORMAL_CP, FreqBand=39, UlEarfcnCfgInd=NOT_CFG, DlEarfcn=38350, UlBandWidth=CELL_BW_N100, DlBandWidth=CELL_BW_N100, CellId=0, PhyCellId=112, AdditionalSpectrumEmission=1, FddTddInd=CELL_TDD, SubframeAssignment=SA0, SpecialSubframePatterns=SSP5, CellSpecificOffset=dB0, QoffsetFreq=dB0, RootSequenceIdx=156, HighSpeedFlag=LOW_SPEED, PreambleFmt=0, CellRadius=10000, CustomizedBandWidthCfgInd=NOT_CFG, EmergencyAreaIdCfgInd=NOT_CFG, UePowerMaxCfgInd=NOT_CFG, MultiRruCellFlag=BOOLEAN_FALSE, CPRICompression=NO_COMPRESSION;ADD CELLOP: LocalCellId=0, TrackingAreaId=0, CellReservedForOp=CELL_NOT_RESERVED_FOR_OP, OpUlRbUsedRatio=25, OpDlRbUsedRatio=25;ACT CELL: LocalCellId=0;四、故障处理及分析1、首先要了解清楚各单板的功能及其接口,注意是电接口还是光接口,这些要从所给实训数据表中分析清楚,另外在单板中添加IP地址和子网掩码也要注意是在电接口端口还是光接口端口,而且在光接口时GE2的IP地址也要配置,第一次实验问题就出在这儿,还好最后我终于发现了。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全)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全)

目录前言 (1)实验一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 (2)实验二无线数字信令 (10)实验三信令系统 (21)实验四多信道共用、空闲信道选取方式 (30)实验五FH-CDMA(跳频码分多址)移动通信 (35)实验六DS-CDMA(直扩码分多址)移动通信 (43)实验七TDMA(时分多址)移动通信 (54)实验八DS/FH(直扩加跳频)混合多址移动通信 (57)实验九TD/FH(时分加跳频)混合多址移动通信 (60)实验十TD / DS(时分加直扩)混合多址移动通信 (62)实验十一接收机与噪声 (65)实验十二发射机 (77)实验十三双工器 (83)实验十四锁相频率合成器 (88)实验十五组网干扰 (106)附录L 表1 中国CTL 无绳电话技术标准 (117)附录2 双路无线综合测试仪原理及使用方法 (122)前言《移动通信》是通信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是低频电路、高频电路、信号系统、工程数学等在通信中的综合运用,是学习通信电子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实验环节的好坏是学生能否学好《移动通信》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生实验,特编写试验指导书。

本实验的基本要求:一、实验目的更好的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根据试验内容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及准备实验时所要用到的知识。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完成实验内容,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内容,书写实验报告。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不缺席,按时到达实验室。

实验学时内必须做通信原理的有关内容。

三、说明1、本指导书的所有实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2、移动通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要求实验前预习。

四、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1. 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2. 记录实验的基本要求和观察的结果;3. 说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过程;4. 写出实验的体会和实验过程中没能解决的问题;五、参考书目⑴《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啜钢,北京邮电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2)《移动通信原理》,吴伟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 版实验一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一、实验目的1 .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基带信号预成形技术实验 (2)实验二MSK调制及相干解调实验 (7)实验三—1 直接序列扩频实验 (18)实验三—2 解扩实验 (26)实验四多径衰落信道模拟实验 (35)实验一基带信号预成形技术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正交调制中基带信号的产生原理及方法2、了解基带滤波器的作用3、了解工程中常用的设计原理及方法二、实验内容1、了解基带信号预成形的原理及方法。

2、观察MSK及GMSK基带信号。

三、基本原理随着通信业务量的增加,频谱资源日趋紧张,为了提高系统的容量,信道间隔已由最初的100kHz减少到25kHz,并将进一步减少到12.5kHz,甚至更小。

同时,由于数字通信具有建网灵活,容易采用数字差错控制技术和数字加密,便于集成化,并能够进入ISDN网,所以目前通信系统都在由模拟制式向数字制式过渡。

因此系统中必须采用数字调制技术。

数字信号调制的基本类型分为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

然而一般的数字调制技术因传输效率低而无法满足移动通信的要求,为此,需要专门研究一些抗干扰性强、误码性能好、频谱利用率高的调制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频谱内传输数据的比特率,以适用于移动通信的窄带数据传输的要求。

如最小频移键控(MSK-Minimum Shift Keying),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Gaussian Filtered Minimum Shift Keying),四相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Reference Phase Shift Keying),交错正交四相相移键控(OQPSK-Offset Quadrature Referenc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相对相移键控(DQPSK-Differential Quadrature Reference Phase Shift Keying)和π/4正交相移键控(π/4-DQPSK-Differential Quadrature Reference Phase Shift Keying)已在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网络拓扑规划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LTE核心网的各个主要网元;2)具备在单、双平面完成LTE网络拓扑连线的能力;3)理解配置双平面的作用;4)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网络连线、站点数量和物理位置变化的关系。

2、实验内容1)单平面网络拓扑连线;2)双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3、实验准备(1)实验环境准备硬件:(含耗材)能够运行IUV-4G网络平台的台式机软件:中兴IUV-4G 仿真平台资料:4G LTE全网竞技系统操作视频教程(2)相关知识要点1.LTE核心网各个网元:MME、SGW、PGW、HSS与交换机;2.LTE网络拓扑结构。

4、实验步骤任务一:单平面网络拓扑连线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网络拓扑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和无线”按钮。

3)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上方资源池的“MME”按钮并按住不放,将MME站点拖放至软件界面万绿市核心网的第一个空白处。

4)仿照步骤3,依次将SGW、PGW、HSS拖放至万绿市核心网空白处。

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MME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6)仿照步骤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SGW、PGW、HSS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任务二:双平面网络拓扑连线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网络拓扑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和无线”按钮。

3)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上方资源池的“MME”按钮并按住不放,将MME站点拖放至软件界面万绿市核心网的第一个空白处。

4)仿照步骤3,依次将SGW、PGW、HSS拖放至万绿市核心网空白处。

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MME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两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6)仿照步骤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SGW、PGW、HSS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5、实验小结完成与LTE理论课上完全一致的LTE拓扑结构图。

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网络连线有关,会随着站点数量和物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6、评定标准1)每个网元都要找准。

2)网元的连接都建立成功,不可漏缺。

7、实验任务拓展请完成千湖市核心网的网络拓扑图。

8、思考与练习设置双平面有什么作用?实验二:无线接入网容量规划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无线接入网容量、覆盖估算的方法;2)完成大型城市无线接入网的容量估算的能力(以万绿市为例);3)完成大型城市无线接入网的覆盖估算的能力(以万绿市为例)。

2、实验内容1)完成大型城市无线接入网的容量估算(以万绿市为例);2)完成大型城市无线接入网的覆盖估算(以万绿市为例)。

3、实验准备(1)实验环境准备硬件:(含耗材)能够运行IUV-4G网络平台的台式机软件:中兴IUV-4G 仿真平台资料:4G LTE全网竞技系统操作视频教程(2)相关知识要点1)无线接入网容量估算的方法;2)无线接入网覆盖估算的方法。

4、实验步骤任务一:无线接入网容量估算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容量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无线接入网”按钮。

3)再单击软件界面左边的“万绿”按钮,进入万绿市主界面,通过对万绿市的背景介绍分析选择“Model A”。

4)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下方的“Step2”按钮,进入容量估算界面,首先估算单用户移动上网忙时平均流量需求。

5)再估算FTP业务的单业务平均数据流量。

6)再估算VOD、AOD业务的单业务平均数据流量。

7)单用户忙时业务平均吞吐量是3种数据流量之和。

8)计算本市4G总用户数。

9)计算本市规划区域总吞吐量的需求。

10)计算MIMO-FDD 单站吞吐量。

11)根据容量估算,计算出需要部署的站点数量。

任务二:无线接入网覆盖估算1)在完成无线接入网容量估算的基础上,单击“Step3”按钮进入覆盖估算界面,选择65度定向站。

2)根据站点选型,得出小区覆盖半径。

3)根据站点选型,计算单站最大覆盖面积。

4)计算覆盖估算站点数量。

5)根据容量估算和覆盖估算两种方法得出的站点数量,取较大的站点数量,即为本市规划区域部署站点数。

6)根据本市规划区域部署站点数,得出单站吞吐量。

5、实验小结在无线接入网容量规划中,容量的估算和覆盖规划是两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哪种方法更能体现现网的需求,就选取哪种。

6、评定标准1)计算结果准确。

2)能够根据现网需求选取合适站点数量。

7、实验任务拓展请完成中型城市千湖市的无线接入网的容量规划。

8、思考与练习在规划中型城市或者小型城市的时候该如何选取模型?实验三:核心网容量规划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MME、SGW、PGW网元估算的计算方法;2)具备完成大型城市核心网MME、SGW、PGW这类核心网元容量规划的能力。

2、实验内容1)大型城市核心网MME的容量规划(以万绿市为例);2)大型城市核心网SGW的容量规划(以万绿市为例);3)大型城市核心网PGW的容量规划(以万绿市为例)。

3、实验准备(1)实验环境准备硬件:(含耗材)能够运行IUV-4G网络平台的台式机软件:中兴IUV-4G 仿真平台资料:4G LTE全网竞技系统操作视频教程(2)相关知识要点1)影响MME、SGW、PGW网元容量估算的因素;2)掌握MME、SGW、PGW网元估算的计算方法。

4、实验步骤任务一:MME系统容量估算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容量规划”按钮。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按钮。

3)再单击软件界面左边的“万绿”按钮,进入万绿市主界面,然后单击自动同步无线侧参数。

4)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下方的“Step2”按钮,进入MME容量估算界面,首先估算SAU数。

5)估算MME系统信令吞吐量。

6)再计算S11接口信令流量。

7)再计算S6a接口信令流量。

8)最后,得出总的MME系统信令吞吐量。

任务二:SGW系统容量估算1)在完成MME容量估算的基础上,单击“Step3”按钮进入SGW系统容量估算界面。

计算SGW系统支持的EPS承载上下文数。

2)估算SGW系统处理能力。

3)再估算SGW系统吞吐量。

首先计算S1-U接口流量。

4)再计算S5接口流量。

5)根据公式计算SGW系统吞吐量。

任务三:PGW系统容量估算1)在完成SGW容量估算的基础上,单击“Step4”按钮进入PGW系统容量估算界面。

首先估计EPS承载上下文数。

2)估算PGW系统处理能力。

3)再估算PGW系统吞吐量。

先计算S5接口流量。

4)再计算SGi接口流量。

5)根据公式计算PGW系统吞吐量。

5、实验小结EPC系统中各个网元的功能不同,因此影响各个网元的容量的因素以及系统容量的估算方法也不同。

6、评定标准3)计算结果准确。

4)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7、实验任务拓展请完成中型城市千湖市的核心网的容量规划。

8、思考与练习从对MME SGW和PGW的容量规划中总结出这三个网元各自的作用。

实验四:无线侧设备配置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无线侧机房的各种网元的名称及作用,并能用具体名称的线缆把网元连接成功;2)具备配置大型城市无线侧机房的设备的能力。

2、实验内容1)大型城市无线接入网的BBU数据配置(以万绿市为例)。

3、实验准备(1)实验环境准备硬件:(含耗材)能够运行IUV-4G网络平台的台式机软件:中兴IUV-4G 仿真平台资料:4G LTE全网竞技系统操作视频教程(2)相关知识要点1)无线侧机房的各种网元的名称及作用;2)连接各个网元的线缆名称及用途;3)无线侧设备机房配置步骤。

4、实验步骤任务一:设备配置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设备配置”按钮。

2)然后在出现的一片机房里找到“万绿市A站点机房”按钮,点击进入。

3)单击机房的门,进入机房内部,从左往右分别是装有BBU机柜、装有PTN的机柜以及ODF架。

4)首先单击下最左边的柜子,进入BBU机柜,发现右下角有设备池,设备池里有BBU,鼠标左键单击BBU,然后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其拖到BBU机柜,然后单击BBU,进入BBU内部结构界面。

5)单击左上角退回按钮退回到3个机柜的界面,然后单击中间的柜子进入PTN 界面,在此时的设备池中选择一个小型PTN,将它拖拽到PTN机柜。

6)单击左上角退回按钮退回到3个机柜的界面,然后单击右边的柜子进入ODF 架界面。

7)单击左上角退回按钮退回到完整机房的界面,然后单击“GPS”进入GPS界面。

8)单击左上角退回按钮退回到完整机房的界面,然后单击“天线”进入RRU界面,从设备池中随机选取一个RRU,拖到红色方框位置即可。

任务二:设备间的连线1)在完成任务一的前提下,单击进入万绿市A站点机房,在右上角显示的设备指示图,根据此图来实现设备间的切换。

2)首先我们在设备指示图上单击BBU机柜,进入BBU内部结构,软件右下角出现线缆池。

3)鼠标左键单击线缆池的成对LC-LC光纤并按住不放,发现BBU上面的三个接口呈现黄色状态,既可以插线缆,我们将光纤差到TX0=RX0口上。

4)重复步骤3,用LC-LC光纤完成BBU与RRU2和RRU3的连线。

5)再进行RRU与天线之间的连线,因为默认使用2*2的天线模式,所以我们将RRU和天线的ANT1和ANT4连接起来,在线缆池里选择天线跳线,鼠标左键单击RRU1,再单击RRU1上的ANT1,完成一端的连接,然后单击设备指示图里的ANT1,再单击ANT1里面的ANT1,完成另一端的连接。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ANT4的连线。

最后分别完成RRU2和RRU3与天线的连接。

6)进行BBU与GPS的连接,在线缆池里找到GPS馈线,单击GPS馈线,单击设备指示图的BBU,将GPS馈线的一端连在BBU的IN端口上,然后单击设备指示图的GPS,将另一端连好。

7)最后进行BBU与PTN的连接,在这里我们采用光纤连接,在线缆池里找到成对的LC-LC光纤,单击它,单击设备指示图中的BBU,然后将成对LC-LC光纤的一端连在BBU的TXRX端口上。

单击设备指示图的PTN,将另一端连在PTN槽位1的GE1上面。

5、实验小结在设备的连线过程中,因为设备之间的端口非常多,只有选择正确的端口才能保证设备间的互通。

6、评定标准选择端口正确与否。

7、实验任务拓展请完成中型城市千湖市的无线侧机房设备配置。

8、思考与练习如果RRU与天线的连接接反,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实验五:BBU数据配置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BBU网元配置;2)掌握BBU网元与核心网的对接配置;3)具备配置大型城市无线无线接入网的BBU数据配置的能力。

2、实验内容大型城市无线接入网的BBU数据配置(以万绿市为例)3、实验准备(1)实验环境准备硬件:(含耗材)能够运行IUV-4G网络平台的台式机软件:中兴IUV-4G 仿真平台资料:4G LTE全网竞技系统操作视频教程(2)相关知识要点1)BBU网元配置;2)BBU与核心网的对接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