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技巧来突出产品的重点部分,使得观众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产品 的构造和特点。
透视还可以用来表现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原理,通过透视剖面图等形式来展示产 品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增强观众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
产品材质表现方法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真实地表现产品 的材质质感,通过光影效果和色彩处理 可以模拟出不同材质的表面质感和纹理
利用一点透视和两点 透视原理,构建具有 深度感和立体感的动 画场景。
运用色彩、光影等视 觉元素,增强场景的 空间感和真实感。
通过调整视角和视平 线的高低,表现不同 的空间层次和远近关 系。
角色动作设计和运动规律掌握
根据透视原理,设计符合角色性 格和情绪的动作,表现角色的动
态美。
掌握运动规律,使角色动作更加 自然、流畅,符合物理原理。
2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原理,将产品的设 计理念以立体、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师的创 意和想法。
3
透视效果图可以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依 据,帮助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最终产品 的实现与其设计意图相符合。
产品结构表达技巧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关系,通过透视原理可以准确地表现 出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比例和连接方式。
与眼睛平齐的水平线,是确定画面中 物体高度和深度的基准线。
消失点
在两点透视中,物体两侧的垂直线分 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集,最终消失在 视平线上的两个点,称为消失点。
消失点与视平线确定方法
01
02
03
确定视平线
根据观察者的眼睛高度和 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确 定视平线的位置。
确定消失点
在视平线上根据物体两侧 垂直线的汇集方向,分别 定出左右两个消失点。

透视的基本知识点的透视直线的透视规律平面及立体的透视PPT资料优秀版

透视的基本知识点的透视直线的透视规律平面及立体的透视PPT资料优秀版

e
B
G
2021/7/14
11
基面内平面图形的透视
两组平行边都与画面相交
HL F1
F2
C
D
B
GL
Ac
d
b
GL f1
dx a
bx
f2
2021/7/14
e
作图步骤
1、过e点分别做ab、ad的 平行线与基线GL交于 f1、f2,过f1、f2做垂线, 与视平线HL相交,求 得灭F1、F2 。
2、求出AB、AD的全长 透视。
➢透视的基本知识 ➢点的透视 ➢直线的透视规律 ➢平面及立体的透视
2021/7/14
1
透视的由来
德国画家丢勒(1471~1528)的版画
2021/7/14
2
透视的由来
直线与画面平行时,无灭点,透视与直线自身平行。 画面上点的透视即为点本身。 点的透视——点与视点连线和画面 的交点 1、过e点分别做ab、ad的平行线与基线GL交于f1、f2,过f1、f2做垂线,与视平线HL相交,求得灭F1、F2 。 画面后直线上任意一点的透视均在直线的全长透视上。 1、过e点分别做ab、ad的平行线与基线GL交于f1、f2,过f1、f2做垂线,与视平线HL相交,求得灭F1、F2 。 2、求出AB、AD的全长透视。 画面上点的透视即为点本身。 德国画家丢勒(1471~1528)的版画 各种位置直线的透视规律 各种位置直线的透视规律 5、过透视点C做AB透视的平行线 。 画面后直线上任意一点的透视均在直线的全长透视上。 各种位置直线的透视规律 画面内的铅垂线为真高线 根据正投影图绘制透视图。 5、过透视点C做AB透视的平行线 。
2021/7/14
3
透视的基本知识

透视原理ppt课件

透视原理ppt课件

建筑师可以利用透视原理来表现建筑的 外观、内部结构和装饰效果,使设计方
案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
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是透视原理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通过运用透视原理,画家可以创作出 更加逼真、立体的作品,提高画作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
在绘画艺术中,透视原理可以帮助画家更好地表现物体的远近、大小、形状和色彩 等关系,使画面更加自然、和谐和生动。
应用
斜线透视在动画设计、游戏设计、电影制作等领 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创造出更加生动和 富有变化的视觉效果。
2023
PART 03
色彩透视
REPORTING
色彩的远近感
总结词
色彩的远近感是由于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作用,使不同距离的 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明暗度,从而影响我们对物体距离 的感知。
详细描述
《雅典学院》
拉斐尔巧妙地运用透视技巧,营造 出画面的深度和层次感。
《大卫》
米开朗基罗通过精确的透视构图, 展现了人体的立体感和肌肉的动态 。
摄影案例
掌握拍摄角度
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利用透视 效果突出物体的立体感。
运用前景和背景
利用前景和背景的透视关系,增 强画面的空间感。
控制景深
通过调整光圈大小,控制画面的 景深,使主体更加突出。
透视原理
研究如何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 空间中的物体,以及如何通过视 觉感知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空间 关系。
透视的重要性
01
02
03
艺术创作
透视原理是绘画、摄影、 电影等艺术形式中不可或 缺的元素,它能够使画面 更加逼真、立体。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透视原理 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 解空间关系,创造出更加 舒适、合理的建筑空间。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确定站点SP(控制在画面宽度的1-1.5倍),连
接平面图中各个角的内转折点,连线与PP线将有
迹点;(4).SP向HL垂直延伸,交点即为心点
(灭点),过灭点连接ABCD外框的四角;
(5).过PP线上的各个迹点引GL的垂线,确定
空间位置,最后利用真高线确定透视图内部的空
间高度;
2021/3/25
20
网格法(由外向里)
2021/3/25
8
• 透视名词术语
(1)画面:假设的透视图形产生的透明平面; (2)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 (3)视距:眼睛与假设透明平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4)视高:画者眼睛的高低程度; (5)视线:画者眼睛视线达到景物的连线; (6)视域:或称视野、视圈,画者看到景物时的空间范围; (7)视锥:视域近小远大的圆锥体形状; (8)视平线:与画者眼睛所处高度平行的水平线;
消失到视心点
与画面成45°角的水平线(变线)
消失到距点上
与画面成> 45° 、< 90°角的水平线 (变线) 消失到内余点上
与画面成> 0° 、< 45°角的水平线 (变线) 消失到外余点上
2021/3/25
12
• 透视规律
一、物体 默认物体是静止不动的。
二、画面 画面与物体的关系:与物体主要面的偏角;画面与物体的前后关系。 画面偏角为零(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画面与物体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主要面存在偏角(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偏角可以选择30、45、60。其中45由于心点与两个灭点距离相同, 所以较少使用。当然画面偏角也可以自选。
2021/3/25
41
• 倾斜透视的原理
1、正四棱柱的三组主向轮廓线不平行也不垂直于画 面--各自有其灭点
2、垂直于基面的直线成了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即 直立变线

透视完整ppt课件完整版x

透视完整ppt课件完整版x

透视原理与分类
透视原理
透视原理是基于人眼观察物体的视觉 经验总结而来,包括近大远小、近实 远虚等规律。
透视分类
根据视点和画面的相对位置,透视可 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 等。
透视术语解析
心点
在画面中心垂直于视平线的点 ,是透视的中心点。
消失点
物体边缘线在视平线上汇聚的 点,表示物体向远处延伸的方 向。
视点
指观察者眼睛的位置,决定了 画面的视角和视野范围。
视平线
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决 定了画面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和 高度。
基线
画面中与地面平行的线,用于 确定物体的水平位置。
02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平行透视概念及特点
平行透视定义
平行透视是绘画透视的一种,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 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立体物象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 的科学。
视觉引导
利用曲线透视的视觉引导作用,可 以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画面中的 重点部分。
实例分析:曲线透视作品欣赏
实例一
《XXX》:这幅作品通过运用曲 线透视,将画面中的建筑物和街 道呈现出强烈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实例二
《XXX》:这幅作品利用曲线透 视表现了水面的波纹和倒影,营 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增
添加阴影和投影
根据光源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在物 体上添加阴影和投影。阴影和投影的 形状和大小也要根据平行透视的原则 来绘制。
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画面上画 出物体的轮廓线。注意轮廓线的形状 和比例要与实物相符。
实例分析:平行透视作品欣赏
01
作品一
《街道景色》这幅作品运用平行透视描绘了街道的景色。画面中的建筑

三点透视(共9张PPT)

三点透视(共9张PPT)

第二节 三点透视基本作图步骤
求得建筑的透视尺
三点透视的作图原理可在两点透视作图原理的础上保持两点透视中两个灭点不变,再在视平线的上端或下端增加一个灭点,使在两点透视
中与画面垂直的立方体的边线变为在三点透视中消失在第三个灭点的倾斜线。
寸格。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作图原理
第二步:将线与线重合,在下方确定线,把心点垂直上下延伸,在上交得A点,根据透视需要定出点3。
第6页/共9页
第三步:过A点做一
条平行于13的直线’, 将高度尺寸量在上
面。在A点的左右
连接13和23,从2向l3线作一条垂线,垂足为C点。
两侧线上分别量出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作图原理
表示宽度和长度的 三点透视的作图原理可在两点透视作图原理的础上保持两点透视中两个灭点不变,再在视平线的上端或下端增加一个灭点,使在两点透视
点在视平线的上端时为仰视图, 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所有垂直于地平线的纵线的延伸线都聚集在一起,形成第三个灭点,这种透视关系就是三点透视。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作图原理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作图原理
在视平线的下端则为俯视图。 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所有垂直于地平线的纵线的延伸线都聚集在一起,形成第三个灭点,这种透视关系就是三点透视。
以13的中点为圆心,13为直径画圆,在C –2线上交得B点,然后再以3为圆心,以3-B线为半径画圆,在13线上交得M 3点,这样即求得第
三个量点M3.
第7页/共9页
第四步:从3上的高度尺寸点分别向1和2点连线,即画出了建筑的高度透视线,同 理也可连接长度尺寸点和宽度尺寸点的透视线,这样就做出了建筑的仰视三点 透视图。
第5页/共9页
第二步:将线与线重合 ,在下方确定线,把心 点垂直上下延伸,在上 交得A点,根据透视需要

第二课:透视PPT课件

第二课:透视PPT课件

②我们再把圆形的透 视变化应用到结构素 描中,在之后我们就 会接触到下图中这样 的结构素描,类似于 水壶、罐子这类静物 都需要用很多个圆去 画,这样做的目的就 是为了把透视关系理 解清楚。下图中的静 物就是带一点俯视的 ,这样的透视和平时 又会有区别,那么画 出来的效果也是不一 样的,这也是视角选 择在实际作画时的应 用之一。
①成角透视又称为二点 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 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 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 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 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 失点。在这种情况下, 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 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 度缩小,但是不带有消 失点。平行透视是景物 纵深与视中线平行而向 主点消失。
①我们在日常的绘画过 程中用的比较多的就是 上面两种透视。而三点 透视多用于建筑学,非 常适合画大俯视或者大 仰视这样的角度、它的 第三个消失点必须和画 面保持垂直的主视线, 必须使其和视角的二等 分线保持一致。如果你 也想让画面有一些视角 上的创新,也可以尝试 这样的透视方法。
①如果是稍微带一点俯视 的角度来看一个圆柱体, 那么它上下部分的圆基本 是相通大小的,根据角度 的不同上下圆的关系也会 随之变化。同时我们在画 这个圆的时候要注意近大 远小的原则,不能画一个 很正又没有变化的圆,这 样就不会有透视关系。在 练习好正常的圆柱体之后 还需要练习放倒的圆柱体 ,这样的形体应用范围非 常广,类似于啤酒瓶之类 的静物是出现几率非常高 的。
①透视能给画面带来很 强的纵深感,下面这样 的场景其实非常常见, 还比如说铁轨,或者是 稻田,都是有一个视平 线,然后一些建筑的透 视线会消失于一个点, 这样的画面纵深感是非 常强的。同样的,透视 线与视平线的夹角越小 ,那么纵深感就更强, 应用到画面中也是这样 。
②第二点 是在画建 筑类的速 写时,我 们可以先 把视平线 画出来, 然后利用 透视线去 画建筑, 这样的方 法是一定 科学、严 谨的。

透视ppt课件

透视ppt课件

通过透视技法,可以在平面上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距离感 ,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
透视发展历史概述
01
古代透视起源
古代艺术家通过长期观察和实 践,逐渐发现了透视现象并尝
试将其应用于绘画中。
02
透视理论形成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数学 家开始系统研究透视理论,形 成了较为完善的透视理论体系
透视在艺术创作中应用
绘画领域
在绘画中,透视技法被广泛应用于风 景画、静物画、人物画等多种类型的 作品中,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 感。
设计领域
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 领域中,透视技法也被广泛运用,帮 助设计师更好地表现设计方案和效果 。
影视领域
在影视制作中,透视技法被用于场景 设计、角色造型、动画制作等方面, 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和震撼的视觉效 果。
PPT中透视效果实现方法
使用形状工具创建透视图形
通过插入形状并使用编辑顶点功能,调整形状的边缘以创建透视 效果。
利用图片透视效果
将图片插入PPT后,通过图片工具中的透视效果选项,调整图片的 透视角度和程度。
应用3D效果增强透视感
为对象添加3D效果,如旋转、倾斜等,以增强透视感和立体感。
透视在PPT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02
透视种类与特点分析
一点透视及其特点
定义
一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是指在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上下、前后及两侧六个面,不 论立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 叫“平行透视”。
特点
真实性较强,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但画面比较呆板,变化不丰富。
03
透视绘制方法与技巧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透视的基本概念
一、 透视图的常用术语(如图3-5所示) 1.视点(EP)——观察者眼睛所在的地点与位置。 2.站点(SP)——观察者在地面上的位置。
3.视平线(HL)——与画面平行的一条水平线。水平线与目点等高,并且是视平 面(目点、目线高度所在的水平面)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线。
4.视角(Va)——视锥的角顶。即两条视锥对称边线形成的夹角。有效范围为60 度,即在此范围之内的景物我们面(桌面、台面)的交线。
16.余点——与画面成任意角度(除90度、 45度以外的任何角度)的水平线段的 灭点。在视平线上可以有很多个余点,余点的位置因水平线与画面所成的角 度而定。与画面所成角度小于60度的水平线段灭点在视圈以外。
图3-3 最后的晚餐 [意] 达芬奇
后的晚餐》,就是巧妙运用透视学中平行透视原理,将消失线都集中到耶稣的头 部,而形成画面中心的,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结合。1525年德国画家丢勒的 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以平行透视正方形网格作精确的余角透视图,把几何 学运用到造型艺术中去,用版画的形式介绍艺术家运用透视画几种不同对象的观 察方法,使透视学得到了理论上的发展。如图3-4所示。英国数学家泰勒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第三章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一、 何谓透视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dicere”,意为“透而视之”。在画者和景物 之间竖立一块透明玻璃的平面上,即可得到物体的透视图形,使二维空间纸 上呈现出三维立体空间。由此可得出透视的含义:通过透明平面观察,确定 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
图3-4 画家画曼陀林 [德] 丢勒
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回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去之稍阔,则其 见弥小。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千 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遥。”概括论述了近大远小透视规律和在绘画 中的运用半透明的薄绸做透视画面的方法。
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道:“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高远
5.视锥(VC)——由视点放射到视域(视圈)的线段所形成的圆锥体。 6.视线(LS)—— 由视点放射到物体的线段。 7.心点(CV)——:又称主点。是视中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它是平行透视的
消失点。 8.视高(H)——平视时视点到物体底基面之间的距离。 9.视距(Sd)——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10.灭点——画面上不平行的直线无限延伸,在画面上最终消失一点。与画面不
如图3-1所示德国画家丢勒木版画作品《画家画卧妇》,所展现的就是运用透视 绘画对象时的观察方法。
图3-1 画家画卧妇 [德] 丢勒
2. 近者清晰远者模糊 我们在写生中经常发现距离我们近的物体比较清晰,离我们远的物体就要模糊 一些,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就是近距离的物体进入视网膜的图像大,受刺激 的细胞多,所以眼睛看到的物体就会清晰,反之,远处的则会模糊。同时近 者清晰远者模糊受到大气,风、雪、雾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结合起 来,就会产生近者清晰远者模糊的现象。
之色清明,山势突兀;自山前窥山后谓之深远,深远之色重晦,山势重叠;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平远之色有明有晦,山势冲融而缥缥渺渺。”, 将山水画构图和透视归纳为高远、深远和平远。“三远”实际上就是仰视、 俯视和平视的透视规律在山水画构图中的运用。 由于中国画家历来以“文人”为主流,缺少科学研究的精神。所以中国画的透 视学没有雨真正意义上的西方透视学接轨,所以也就形成了中国方绘画中透 视观念的不同。我国真正学习西方透视学的理论是清代的年希尧和意大利画 家郎世宁合编的《视学》。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透视学和艺 术一样也进入了多元发展阶段。现代绘画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形成 了由古典派发展而来的印象派、立体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视幻艺术、 装置艺术等。
1485年意大利画家弗朗西斯卡写的《绘画透视学》,系统地阐明
图3-2 逃亡埃及 [意] 乔托
了空间表达的规律,即 用平面来做透视图的方 法。16世纪达芬奇《画 论》一书,把解剖、透 视、明暗和构图等零碎 的知识归纳成系统的理 论。并将透视分为三种: 线透视(形体)、空气 透视( 色彩)、隐没 透视(阴影)。,如图 3-3所示,达芬奇1495 年开始绘制的壁画《最
平行而相互之间平行的直线。向同一个点汇聚并消失;与视平面平行而与画 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灭点。灭点在视平线上有心点、距点、余点;倾斜于视 平面而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灭点在视平线的上、下,有升点和降点。 11.主垂线——通过心点且与视平线垂直的直线叫主垂线。 12.距点(dP)——视平线两端与视圈相交的两个对称点,离心点的距离等于视 点到心点的距离。是成角透视中与画面成的水平线的消失点。 13.画面(PP)——视点与被画物之间假设的一透明平面。 14.基面(GP)——通常是指物体放置的平面,户外多指观察者所站立的地平面。
在1715年出版的 《论线透视》一书,较完整地确立了透视绘图法及其依 据的原理。
在中国,透视学发展的历史也源远流长,战国时《荀子解蔽》篇中说 “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远蔽其大也;从山下望木者,千 仞之木若箸,而求著者不上拆也,高蔽其长也”,已经认识到了近大远小的 透视规律。
南朝·宋画家宗炳的《画山水序》中写道:“且夫昆仑之大,瞳子之
3. 垂直大平行小 在素描中,同大的平面或等长的直线,若与视线接近垂直,看起来就较大;若 与视线接近平行,看起来就较小。
三、 透视学的发展
透视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绘画、雕塑、建筑和各种设计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哥沙克斯运用透视原理绘制了具有透视关系的舞台布景画,但此时并没有形 成系统的透视理论,仍处在一个非常感性的认识阶段。 14世纪下半期开始的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飞跃,是欧洲从封建社 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开端。在这个时期意大利许多画家都开始热心对透 视学的研究,画家乔托用透视和明暗来表现对象,如图3-2所示,乔托的壁画 《逃亡埃及》,运用了透视和明暗来表现人物和景物,使之产生层次距离感 和体积感,层次分明,真实感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