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

合集下载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了充分贯彻这一思想,下面对《石榴》的教材解读也充分体现了我的个性化阅读。

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想通过以抛砖的行为达到引玉的效果,和大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石榴》这篇课文较短,只有四个自然段,层次清晰。

课文整体结构是一个总分结构,第一段总述,下面几段按照石榴生长的时间顺序,从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果实成熟来对石榴作了介绍。

课文虽短,但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什么是驰名中外?可以让学生以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驰名中外,如闻名中外、闻名遐迩、等等这些词都讲了一个意思,就是枣庄的石榴园在中国外国都很有名。

读到这里我们就产生了一定的阅读期待,这里的石榴有什么特别之处能中外有名?带着这种阅读期待我们往下读:第二自然段从石榴的叶、花这两方面作了介绍。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这句中的两个动词一个抽出,一个长出,让我们感受到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石榴树的勃勃生机,可以问一问学生这两个词语换着用行不行?来引导学生感受,抽出的是细长的条,而长出的是密密的叶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从叶子的变化来看,在春天叶子是嫩绿的,是新生儿,而到了夏天是郁郁葱葱的绿叶,石榴树也由春天的嫩长到夏天的茂盛。

再来看石榴花,通过抓词“火红”“一朵朵”“密”“盛”“满”我们可以把握住花的两个特点“红”、“多”。

而石榴花的多不是那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突然多,而是一种渐进的过程。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还可能越开越怎样?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能越开越大、越开越红,越开越美来体会这石榴花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挂满枝头的过程。

在这里用了挂满枝头,而不是开满,火红火红的石榴花,形状像小喇叭似的石榴花,点缀在郁郁葱葱的绿叶丛中,像一个个喜庆的小灯笼挂满了枝头。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6课《 石榴》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6课《 石榴》
板书设计
16、石榴
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样子:有的……有的……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教学反思
4、总结谈话,果实的成熟都是有一定过程的,在成熟过程中,或者外皮发生变化,或者壳发生变化,这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本文的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观察仔细的缘故。我们小朋友平时也要做到细致观察,有顺序地写下来。
5、齐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石榴子儿又是怎样的?味道怎样呢?
1、出示半只割开外皮的石榴,观察: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齐读1――3句。
3、过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
①展示课件:观察、交流。(有的裂开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
②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哪个程度更深呢?书中用了哪个词说明?学词:甚至(shen zhi)
③书中是怎么说的?交流:展示文字灯片,指导读。(你觉得这些石榴可爱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交流。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
4、齐读第二自然段。
让学生更好地熟悉石榴的形状颜色
认读生字词,为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锻炼学生提炼语言的能力
朗读课文,了解石榴成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理解词语,读书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了解石榴的生长及成熟过程,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理解句子
相机学词:枣(zao)庄
A:读准字音。
B:分析字形。(也是红“枣”的“枣”,枣有核,所以下面有两点。)
过渡:石榴树是怎样抽枝、长叶、开花的呢?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让我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苏教版三上语文 16.石榴分析

苏教版三上语文 16.石榴分析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 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 告着成熟的喜讯。
拟人写法
花丛中的小蝴蝶开心地挥舞着翅膀,招 呼着同伴去参加歌舞会。
天空中的小鸟( )。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bāo)开外皮, 只见玛(mǎ)瑙(nǎo)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wēi) 在一起,红白相间(jiàn),晶莹透亮。取几粒 放入口中嚼(jiáo)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 时感到清爽无比。
石榴子儿
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吃过的水 果,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种水果。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bāo)开外皮, 只见玛(mǎ)瑙(nǎo)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wēi) 在一起,红白相间(jiàn),晶莹透亮。取几粒 放入口中嚼(jiáo)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 时感到清爽无比。
形态: 紧偎在一起 颜色: 红白相间 味道: 酸溜溜、甜津津 品尝感受:清爽无比
玛瑙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 热闹劲读出来吗? 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 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 越密,越开越盛,不久 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 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 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 呢。
说说在作者眼中这 些石榴花的样子:
颜色: 火红
形状: 像小喇叭

数量: 多
生命力: 旺盛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
枣庄位于山东省,枣庄石榴园有 石榴树五百三十余万株,建于 西汉 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是 我国最大的石榴园 。
自读课文:
1、标上自然段序号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 序写的?
石榴 仿佛 成熟玛瑙
劲儿
子儿
一半儿
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表先 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 半儿红,一半儿黄。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石榴苏教版【小学】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石榴苏教版【小学】

一、《石榴》教材分析:《石榴》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这一进程。

文章语言优美,在描述石榴花与石榴果时,还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的写作手法,对学生阅读、习作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二、教学目标:一、温习生字词语,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二、在读中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慢慢提高学生的语感。

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进程,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进程:(一)、温习巩固,理清文章脉络。

一、瞧,这是什么?引出《石榴》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走近、熟悉《石榴》。

先来温习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好吗?二、出示:这些生字词,还记得吗?抽出、恍如、乃至、扒开、喜讯(强调“乃至”这个词)。

3、瞧!这些词语写得多好呀,会读吗?酸溜溜、甜津津、驰誉中外、红白相间、晶莹透亮4、读得真好,再看,难度加大了,字多了,能读好吗?注意轻声郁郁葱葱的树叶火红的石榴花玛瑙般的子儿笑得咧开了嘴五、这个会填空吗?先默读课文,再填写。

出示:这篇课文写了石榴树春天()枝条()叶子;夏天();秋季()。

指名填写,最后齐读。

六、师小结并板书:是呀,这篇课文作者依照春天、夏天、秋季的顺序写了石榴树呀长叶、开花、结果,多成心思啊春天长叶夏天开花秋季结果7、师:这节课咱们就来仔细地读读课文,去看看春天、夏天、秋季石榴树都是什么样子的,好吗?(二)、研读课文,品读文句,体会写作手法。

A春天抽枝长叶一、师:打开书,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春天、夏天石榴树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边读一边想,还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圈出来。

二、交流春天石榴树是什么样子的?体会春天石榴树抽枝长叶的朝气蓬勃的样子。

重点理解:抽出。

(表示一下子很快;也看诞生命力的旺盛。

)(1)、通过做个动作理解。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石榴》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石榴》

教案名称:《石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石榴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理解课文中对石榴的描述。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绘画创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欣赏自然之美的情感。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发现自然之美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石榴的美丽。

学习课文中的语言,感受作者对石榴的热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对石榴的生动描述,感受其语言美。

教学准备:石榴实物或图片。

多媒体课件。

学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实物展示:展示石榴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形状像什么?2. 提问引入:你们知道石榴的果实里面是什么样的吗?你们喜欢吃石榴吗?二、初读课文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2. 检查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教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读得对不对。

三、学习生字1. 认读生字:教师逐一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教师: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吗?谁能读一读?2. 理解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新词的意思。

教师:课文中有一些新词,谁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四、理解课文内容1. 分段讲解:第一段:描述石榴的外形。

第二段:描述石榴的内部结构。

第三段:表达对石榴的喜爱。

2. 提问引导:石榴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石榴籽是怎样的?你们喜欢吃石榴吗?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石榴的外形?石榴籽看起来怎么样?五、深入理解1. 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石榴的特点和你们对石榴的喜爱。

教师:现在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下石榴的特点,你们喜欢吃石榴吗?为什么?2. 角色扮演:模拟石榴和石榴籽的对话,展示石榴的美丽和美味。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石榴》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石榴》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石榴》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词:石榴园、枝条、嫩绿、喇叭、活泼、成熟、逐渐、熟透、张望、喜讯、玛瑙四字词:郁郁葱葱、晶莹透亮重点句子:1.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2.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3.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4.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中心思想:《石榴》一文通过描写石榴从刚开始发芽到长出绿叶,结出果实的过程,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的把石榴刻画的栩栩如生,本文让大家了解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动动脑筋想一想:春天,石榴树有什么变化?夏天呢?春天: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石榴》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石榴》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榴》⽂中讲述了⽯榴从春天冒出了芽,到慢慢长⼤,渐渐成熟,结出了果实,果实晶莹透亮,⼗分美丽,以下是整理的《苏教版⼩学三年级语⽂《⽯榴》原⽂、知识点及练习题》,希望帮助到您。

【原⽂】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有驰名中外的⽯榴园。

春天来了,⽯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朵朵⽕红的⽯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近看,仿佛是⼀个个活泼的⼩喇叭,正⿎着劲⼉在吹呢。

热闹了好⼀阵的⽯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个个⼩⽯榴。

⽯榴⼀天天长⼤,⼀天天成熟。

它的外⽪先是青绿⾊,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半⼉红,⼀半⼉黄。

熟透了的⽯榴⾼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笑破了肚⽪,露出了满满的⼦⼉。

这些⽯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的叶⼦向外张望,向⼈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个⽯榴,剥开外⽪,只见玛瑙般的⼦⼉⼀颗颗紧偎在⼀起,红⽩相间,晶莹透亮。

取⼏粒放⼊⼝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

【知识点】 字:枣、抽、⿎、劲、咧、嘴、露、扒、摘、剥、偎、嚼 词:⽯榴园、枝条、嫩绿、喇叭、活泼、成熟、逐渐、熟透、张望、喜讯、玛瑙 四字词:郁郁葱葱、晶莹透亮 重点句⼦: 1.春天来了,⽯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朵朵⽕红的⽯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2.热闹了好⼀阵的⽯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个个⼩⽯榴。

⽯榴⼀天天长⼤,⼀天天成熟。

它的外⽪先是青绿⾊,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半⼉红,⼀半⼉黄。

3.熟透了的⽯榴⾼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笑破了肚⽪,露出了满满的⼦⼉。

这些⽯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的叶⼦向外张望,向⼈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4.你摘下⼀个⽯榴,剥开外⽪,只见玛瑙般的⼦⼉⼀颗颗紧偎在⼀起,红⽩相间,晶莹透亮。

中⼼思想: 《⽯榴》⼀⽂通过描写⽯榴从刚开始发芽到长出绿叶,结出果实的过程,⽤了拟⼈的⼿法形象的把⽯榴刻画的栩栩如⽣,本⽂让⼤家了解了⽯榴的⽣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同学们热爱⾃然、热爱⽣活的感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体会石榴的美及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2、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

3、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6《石榴》(生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石榴在春天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3、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是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来写的,我们在写有关植物的文章时,也应该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来写。

二、研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小石榴。

那么,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石榴一天天长大的句子。

1、师相机出示句子:“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1)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石榴是慢慢长大,慢慢成熟的。

)(2)全班齐读。

2、那么,哪一句写了石榴果的变化。

师出示句子:“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1)再请一个同学把这一句话读一次,其它同学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是逐渐最后)我们把这些词读一次。

把这整句话读一读。

(2)出示课件体会石榴颜色的变化: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果颜色变化的图,它的外皮先是,逐渐变得、,最后变成。

(3)你们看老师能不能把“黄中带红”和“青绿色”换个位置呢?(不能)为什么?(因为植物的生长是有顺序的,说明作者写文章之前是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的,所以作者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这也说明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

)(4)你们看,石榴果的颜色在变化的过程中,美不美?我们能不能美的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三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石榴_苏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石榴_苏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石榴_苏教版
《石榴》一课,是苏教版国标本三上的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标准的习作例文。

把这一篇文章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可以粗粗揣度出编者的意图:在学习美文的同时,初步掌握状物文章的写作方法。

一品“序”
初读这篇文章,感觉其条理性非常清晰。

除课文的第一小节总起之外,文章均按照季节顺序、石榴生长顺序一一道来。

你看:春天,石榴“抽出”枝条,“长出”叶子;夏天,“开出”石榴花;秋天,“结出”石榴果。

在有顺序的同时,作者的笔墨轻重也能轻易读出。

用一小节来写春夏之季的叶与花,用两小节来写秋天的果实。

这无疑给读文的三年级学生一个准确的信息:写文章一定要有条理,才能读得明明白白;在有条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文章的详略,读起来才会显得有张有弛,非常有节奏感。

二品“形”
地感知叶、花、果在不同季节中生动的形象。

由色彩看去,叶子春天是嫩绿;夏天则郁郁葱葱;而秋天,已是绿黄色。

花,则是火红色,像一团团火焰,在一树葱绿中燃烧。

果的颜色“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黄,一半儿红。

“逐渐”一词,尽显动态之美。

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层递,正恰当地回应了前文“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到的,要让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再看“子儿”的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果实那明亮的色彩真叫人喜爱。

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石榴》说课稿(苏教版三年级上)

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石榴》说课稿(苏教版三年级上)

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石榴》说课稿(苏教版三年级上)第一篇: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石榴》说课稿(苏教版三年级上) 《石榴》说课设计【说教材】《石榴》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说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

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说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石榴、音乐磁带学生:画笔、白纸【说教学策略】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成熟的石榴样儿。

这一作画过程,实际上是对感知内容的还原,即由抽象文字还原于具体形象。

同时也是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释放,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

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了充分贯彻这一思想,下面对《石榴》的教材解读也充分体现了我的个性化阅读。

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想通过以抛砖的行为达到引玉的效果,和大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石榴》这篇课文较短,只有四个自然段,层次清晰。

课文整体结构是一个总分结构,第一段总述,下面几段按照石榴生长的时间顺序,从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果实成熟来对石榴作了介绍。

课文虽短,但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什么是驰名中外?可以让学生以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驰名中外,如闻名中外、闻名遐迩、等等这些词都讲了一个意思,就是枣庄的石榴园在中国外国都很有名。

读到这里我们就产生了一定的阅读期待,这里的石榴有什么特别之处能中外有名?带着这种阅读期待我们往下读:第二自然段从石榴的叶、花这两方面作了介绍。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这句中的两个动词一个抽出,一个长出,让我们感受到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石榴树的勃勃生机,可以问一问学生这两个词语换着用行不行?来引导学生感受,抽出的是细长的条,而长出的是密密的叶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从叶子的变化来看,在春天叶子是嫩绿的,是新生儿,而到了夏天是郁郁葱葱的绿叶,石榴树也由春天的嫩长到夏天的茂盛。

再来看石榴花,通过抓词“火红”“一朵朵”“密”“盛”“满”我们可以把握住花的两个特点“红”、“多”。

而石榴花的多不是那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突然多,而是一种渐进的过程。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还可能越开越怎样?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能越开越大、越开越红,越开越美来体会这石榴花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挂满枝头的过程。

在这里用了挂满枝头,而不是开满,火红火红的石榴花,形状像小喇叭似的石榴花,点缀在郁郁葱葱的绿叶丛中,像一个个喜庆的小灯笼挂满了枝头。

【K12学习】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K12学习】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知识点整理苏教版【原文】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字词学习】字:枣、抽、鼓、劲、咧、嘴、露、扒、摘、剥、偎、嚼词:石榴园、枝条、嫩绿、喇叭、活泼、成熟、逐渐、熟透、张望、喜讯、玛瑙四字词:郁郁葱葱、晶莹透亮【重点句子】1.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2.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3.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4.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中心思想】《石榴》一文通过描写石榴从刚开始发芽到长出绿叶,结出果实的过程,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的把石榴刻画的栩栩如生,本文让大家了解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 石榴说课稿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石榴说课稿 苏教版

《石榴》说课设计【说教材】《石榴》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说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

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说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石榴、音乐磁带学生:画笔、白纸【说教学策略】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成熟的石榴样儿。

这一作画过程,实际上是对感知内容的还原,即由抽象文字还原于具体形象。

同时也是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释放,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

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喜欢的词句,一起观察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品尝它的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了充分贯彻这一思想,下面对《石榴》的教材解读也充分体现了我的个性化阅读。

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想通过以抛砖的行为达到引玉的效果,和大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石榴》这篇课文较短,只有四个自然段,层次清晰。

课文整体结构是一个总分结构,第一段总述,下面几段按照石榴生长的时间顺序,从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果实成熟来对石榴作了介绍。

课文虽短,但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什么是驰名中外?可以让学生以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驰名中外,如闻名中外、闻名遐迩、等等这些词都讲了一个意思,就是枣庄的石榴园在中国外国都很有名。

读到这里我们就产生了一定的阅读期待,这里的石榴有什么特别之处能中外有名?
带着这种阅读期待我们往下读:
第二自然段从石榴的叶、花这两方面作了介绍。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这句中的两个动词一个抽出,一个长出,让我们感受到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石榴树的勃勃生机,可以问一问学生这两个词语换着用行不行?来引导学生感受,抽出的是细长的条,而长出的是密密的叶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从叶子的变化来看,在春天叶子是嫩绿的,是新生儿,而到了夏天是郁郁葱葱的绿
叶,石榴树也由春天的嫩长到夏天的茂盛。

再来看石榴花,通过抓词“火红”“一朵朵”“密”“盛”“满”我们可以把握住花的两个特点“红”、“多”。

而石榴花的多不是那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突然多,而是一种渐进的过程。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还可能越开越怎样?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能越开越大、越开越红,越开越美来体会这石榴花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挂满枝头的过程。

在这里用了挂满枝头,而不是开满,火红火红的石榴花,形状像小喇叭似的石榴花,点缀在郁郁葱葱的绿叶丛中,像一个个喜庆的小灯笼挂满了枝头。

结合花的颜色与形状来想,我们便会体会到“挂满”用词的恰当与生动。

我们在引导学生体会“挂满”的恰当时可以设计以下环节:
1、挂满可以用开满代替吗?
2、石榴花挂满枝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3、你能不能把你想到的读出来?想象朗读。

4、同学们读的这么美,想不想看一看?看图直观感受石榴花挂满枝头。

老师可以简单小结一下:用词精准可以帮助我们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神韵,同学们在写作时也要准确用词。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一句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花的形状。

鼓着劲让我们形象感受到花开朵朵,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也正符合第三段中热闹二字。

走近看,这三个字,是对观察顺序的一个提示,近看是这个样,远看是什么样呢?老师可
以设计:
夏天的石榴树远远望去,()绿叶中挂满()的石榴花,漂亮极了!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把文字变成图像,整体感受到石榴树的美,可供观赏。

第三自然段介绍了石榴果。

“结出一个个小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先是、逐渐、最后”这些词语都让我们感受到石榴果实渐渐成熟的过程。

本段重点向我们介绍了石榴果实成熟后裂开的情景,课文中用两句拟人句把石榴写成了一个小娃娃,写的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这两句中的三个“笑”字,一个“喜”字,把石榴娃娃成熟的喜悦,那高兴劲,直白的写了出来。

石榴娃娃急切的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急切”用来形容的是一种心情,什么心情?一个小娃娃有了骄傲的资本后,急于表现自己的那种迫切心情。

“张望”写的是动作,什么样的动作?躲在绿叶后面怯生生的、若隐若现的,仿佛跟你捉迷藏似的吸引着你,看着你。

一个急切,一个张望,从心理上,从动作上,把石榴娃娃写活了。

我设计了下面4个小环节来引导学生体会急切和张望:
1、急切去掉行不行?怎样读就能读出急切的心情?
2、张望可以不可以换成看?换成瞧?
3、做一个张望的动作,来体会张望。

如果你就是这个小石榴,你张望到了什么?孩子可能会说:我张望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参天的大树,喜悦的人们,这美好的世界。

4、进行朗读训练:谁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石榴娃娃的可爱?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作者从感官入手,从自己的视觉、味觉这两方面介绍了成熟的石榴果实。

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从作者写的这个角度来学。

让学生手拿实物,边读课文,边看边尝,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

玛瑙般的子儿、红白相间、晶莹透亮这三个词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只要你用词大胆、恰当,就能把一粒小小的石榴子儿,写的如珍珠般闪耀。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仿写这一段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多感官来看、来尝、来闻等等,也要引导学生用上四字的,ABB结构的词语,以求达到同样闪耀的效果。

学完全文,我们再回到驰名中外这个词,枣庄的石榴园为什么驰名中外?因为石榴树的生长过程一直充满着勃勃生机,郁郁葱葱的叶和火红的花看起来是一幅美丽的画,可供观赏。

石榴的果实不仅好看,充满了趣味,而且还吃起来酸溜溜、甜津津、清爽无比,这三方面就是枣庄石榴驰名中外的原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