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纳米材料概论
新材料概论——碳纳米管
新材料概论——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被认为是未来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将从碳纳米管的定义、制备方法、结构特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而成的管状结构。
它们的直径通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但长度可达数微米至数厘米。
碳纳米管可以分为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两种形式。
单壁碳纳米管具有单层碳原子构成的管状结构,而多壁碳纳米管由多个同心层组成,每层之间有适当的间隙。
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电化学剥离等。
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在惰性气氛中将碳源分解并沉积在金属催化剂上,从而形成碳纳米管。
此外,还可以利用电弧放电、化学还原剥离等方法获得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的结构特点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
首先,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其导电能力可媲美铜和银等传统导电材料。
其次,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模量。
此外,碳纳米管还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和热导性能,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辐射性能。
碳纳米管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电子器件方面,碳纳米管可以用于制备纳米晶体管和纳米电极,可用于高分辨率显示器、柔性电子器件和高性能电池等。
在能源领域,碳纳米管也可以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以提高能源存储和转换效率。
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用于传感器、生物医药、纳米催化剂等领域。
总之,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研究的深入,碳纳米管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为各个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实际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纳米科技概论第一章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状。
是由类似石墨的碳原子六边
形网格所组成的管状物,它
一般为多层,直径为几纳米 至几十纳米,长度可达数微
米甚至数毫米。
因为准一维纳米材料在介观领域和纳米器件研制 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它可用作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针尖 纳米器件 超大集成电路(ULSIC)中的连线 光导纤维 微电子学方面的微型钻头 复合材料的增强剂等 目前关于一维纳米材料 (纳米管、纳米丝、纳 米棒等)的制备研究已有大量报道。
C60特性 笼状结构使其比石墨和金刚石轻得多 表面碳原子不含有未饱和悬挂键,所以化学性质稳定 具有优良的光学、超导、磁、电等特异性能 制备C60常用的方法: 采用两个石墨碳棒在惰性气体(He,Ar)中进行直流 电弧放电,并用围于碳棒周围的冷凝板收集挥发物。挥 发物中除了有C60外,还含有C70,C20等其它碳团簇。可 以采用酸溶去其它团簇,但往往还混有C70。
二元原子团簇包括InnPm,AgnSm等。
多元原子团簇有Vn(C6H6)m等.
原子簇化合物是原子团簇与其他分子以配位化学 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C60的结构: C60(富勒烯) 由 60个碳原子排 列而成的32面 体,其中20个 六边形,12个 五边形,其直 径为0.7nm。
幻数:构成碳团簇的原子数 幻数为20,24,28,32,36,50,60,70,90具有高稳定 性,其中又以C60最稳定。
第一章 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基本内容
1.1 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 1.2 纳米微粒的基本性质 1.3纳米微粒的物理特性
1.1 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 范围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新型纳米材料
新型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至少在一维尺度上具有至少一个尺寸小于100纳米的材料。
由于其特殊的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效应,纳米材料在光学、电子、磁学、力学和化学等方面表现出许多独特的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型纳米材料,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一种重要的新型纳米材料是石墨烯,它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结构。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导电性、热导率和机械强度,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材料用于电子器件、传感器、储能材料等领域。
此外,石墨烯还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柔韧性,因此在柔性电子、柔性显示器等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另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纳米材料是量子点,它是一种由几十个到几百个原子构成的纳米粒子。
由于其尺寸约在1到10纳米之间,量子点表现出许多特殊的光电性能,如发光、吸收、荧光等。
因此,量子点被广泛应用于显示技术、生物成像、光电器件等领域。
与传统的半导体材料相比,量子点具有更广泛的发光波长范围、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更好的光稳定性,因此备受研究者们的青睐。
此外,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也是一类备受关注的新型纳米材料。
MOFs 是一种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成的多孔晶体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控的孔径和丰富的化学功能团。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MOFs在气体吸附、分离、储存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MOFs还可以用于催化、药物传递、光电器件等领域。
综上所述,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推动材料科学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新型纳米材料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纳米材料概论
纳米材料概论
纳米材料作为几个世纪以来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它是具有特定行为和物理性质的物质,其尺寸通常在纳米级别(即10的负九次方米)范围内,但也可以说是至少在一个尺寸维度上具有纳米级别的尺寸。
纳米材料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分类方式来描述,其中一种是根据其形态、大小或原子排列方式而进行分类。
例如,颗粒纳米材料,如纳米金粒子,可能是由几百甚至几千个原子组成的球形粒子。
另一方面,非球形的纳米材料,如纳米管、纳米线和纳米晶体,则可能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尺寸。
纳米材料的许多独特性质源于其小尺寸。
例如,由于它们的高比表面积,纳米颗粒比宏观颗粒具有更高的化学反应速率。
此外,纳米材料在光学、电学和磁性等方面也比其大尺寸对应物具有更多的属性。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也非常多样化。
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是溶剂热法,该方法涉及将金属盐或其他化合物溶解在有机或无机溶剂中,并在高温下形成金属或化合物纳米粒子。
其他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和立方晶生长法等。
纳米材料在许多不同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材料科学中,纳米结构可以用于制造更强的金属和陶瓷以及更高效的催化剂。
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纳米颗粒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和细胞成像。
在电子学和通信领域,纳米晶体被用于制造更小、更快的计算机处理器和通信设备。
虽然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它们的制备和使用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例如,由于纳米颗粒具有非常小的尺寸,它们很容易进入人体内部,并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
此外,纳米材料的毒性和环境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华中科技大学纳米材料第一章——概论
05.10.2020
5
纳米科技(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首要任务 是通过各种手段,如微细加工技术和扫描探针技术等制备纳 米材料或具有纳米尺度的结构;其次借助许多先进的观察测 量技术与仪器来研究制备纳米材料或纳米尺度结构的各种特 性;最后根据其特殊的性质来进行有关的应用。因此,纳米 材料、纳米加工制造技术以及纳米测量表征技术构成纳米科 技发展的三个非常重要的支撑技术,并奠定了整个纳米科技 发展的基础。
《纳米材料和技术》 Nano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主 讲: 熊惟皓 教授 Lecturer: Prof. Weihao Xiong
05.10.2020
1
学时(Period) 3Leabharlann 学时 (28学时讲授;4学时实验)
教学要求(Requirement) 本课程从纳米材料的组织结 构、制备方法、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着重阐述O维、 一维、二维材纳米料的制备工艺及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 响,并介绍高性能材料制备所涉及的工艺设备。主要通过 讲课及现场教学,对不同维数纳料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形成 机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05.10.2020
2
课程内容(Content)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一维纳米材料及其制备 第三章 纳米薄膜材料及其制备 第四章 纳米块体材料及其制备 第五章 纳米复合材料 第六章 纳米材料的应用
05.10.2020
3
主要参考书(Sources for further reading)
05.10.2020
向上具有宏观尺寸的物质,包括纳米薄膜、纳米涂层等形 态。 三维纳米材料(Three-dimension nano materials)
纳米材料概论重点
纳米材料概论重点纳米材料概论重点纳米: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简写为nm。
1 nm=910 m=10 埃。
光子晶体是指具有光子带隙(简称PBG)特性的人造周期性电介质结构,有时也称为PBG光子晶体结原子团簇:由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通过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微观或亚微观聚集体(原子团簇尺寸一般小于20nm)。
水热法:水热反应是高温高压下在水(水溶液)或水蒸气等流体中进行有关化学反应的总称。
水热法是在高压釜里的高温(100~1000℃) 、高压(1~100 Mpa)反应环境中,采用水作为反应介质,使得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在高压环境下制备纳米微粒的方纳米材料的定义:把组成相或晶粒结构的尺寸控制在1-100纳米范围的具有特殊功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即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的材料或由它们作为1、人工纳米结构组装体系—按人类的意志,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人工地将纳米尺度的物质单元组装、排列构成一维、二维和三维的纳米结构体系2、纳米结构的自组装体系—指通过弱的和较小方向性的非共价键,如氢键、范德华键和弱的离子键协同作用把原子、离子或分子连接在一起构筑成一个纳米结构或纳米结构的花样。
3、量子尺寸效应—是指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接近或小于某一值(激子玻尔半径)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能级变为分立能级的现象。
当能级间距大于热能、电场能或磁场能时,纳米微粒就会出现一系列与宏观物质不同的反常特性。
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电子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因此存在隧道效应。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物理量,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显示出隧道效应,称之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5、纳米表面工程-是通过特定的加工技术赋予材料以纳米表面、使表面纳米结构化,从而使材料的表面得以强化、改性或赋予表面新功能的系统工程。
基本单元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莲花效应(lotus effect),也称作荷叶效应,是指莲叶表面具有超疏水性以及自洁(self-cleaning)的特性。
纳米材料概述
纳米材料概述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材料,其尺寸在纳米级别,即10^-9米。
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并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由于其尺寸与一些重要的物理特性和表面效应相关,纳米材料表现出与宏观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质。
例如,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大增加,使其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和吸附能力。
此外,纳米材料还具有量子效应、尺寸限制效应和界面效应等特征,使其在光电子学、催化剂、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光电子学领域,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的制备和性能改善。
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与光波长接近,使其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发射光线,从而提高光电器件的效率和性能。
例如,纳米颗粒可用于制备高效的太阳能电池,纳米线可以用于制备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用于制备高分辨率的显示器件和光学传感器,为信息技术和光学通信提供支持。
在催化剂领域,纳米材料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独特的表面结构,使其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和更好的催化效果。
纳米催化剂可以用于改善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从而提高化工工艺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纳米金属催化剂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纳米氧化物催化剂可用于制备高效的能源转换催化剂。
在传感器领域,纳米材料的高灵敏度和选择性使其成为理想的传感材料。
纳米材料的尺寸和表面特性使其能够与分子和生物体发生特异性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特定物质的高灵敏度检测。
例如,纳米颗粒可以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快速、准确的检测。
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化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等,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医学诊断等领域。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外,纳米材料还在材料科学、能源技术、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例如,纳米材料可用于制备高强度、轻质的结构材料,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纳米材料可用于制备高效的能源存储和转换材料,如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纳米材料还可用于制备高效的生物传感器和药物传递系统,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治疗。
纳米材料的介绍
纳米材料的介绍一、纳米材料概述纳米材料是指纳米级尺寸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光学等性能。
纳米材料泛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根据物理形态的不同,纳米材料可划分为五类:纳米薄膜、纳米粉体、纳米纤维、纳米块体、纳米相分离液体。
纳米材料的性能一般由量子力学决定,其光、电、磁、热性能与普通材料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较于传统材料制品,纳米材料制品在光学、热学、力学、化学等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从概念来说,纳米材料是由无数个晶体组成的,它的大小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一种固体材料。
主要包括晶态、非晶态的金属、陶瓷等材料组成。
因为它的大小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有着特殊的性质。
这些特殊性质所表现出来的有导电、导热、光学、磁性等。
目前国内、国际的科学家都在研究纳米材料,试图打造一种全新的新技术材料,将来为人类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纳米材料定义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度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1-100nm)的材料,它是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新一代材料。
由于其组成单元的尺度小,界面占用相当大的成分。
因此,纳米材料具有多种特点,这就导致由纳米微粒构成的体系出现了不同于通常的大块宏观材料体系的许多特殊性质。
纳米体系使人们认识自然又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它是联系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的中间环节,是人们过去从未探索过的新领域,实际上由纳米粒子组成的材料向宏观体系演变过程中,在结构上有序度的变化,在状态上的非平衡性质,使体系的性质产生很大的差别,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将使人们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有更深入地认识。
三、纳米材料的性质1、"强" 在电子,医保,环保,能源等领域具有更多的优势。
2、"高" 适用纳米材料制作的器材,拥有更高的耐热,导电,高磁导性,可塑性。
3、"轻" 纳米材料更加轻更加便利,体积变小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效率。
纳米材料概论 第八章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能
第八章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能重点: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及尺寸效应纳米晶体的熔化纳米晶体的热稳定性纳米晶体的点阵热力学性质纳米晶体的界面热力学重点材料的热性能是材料最重要的物理性能之一表现出一系列与块体材料明显不同的热学特性,如:比热容值升高热膨胀系数增大熔点降低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与其晶粒尺寸直接相关Why?材料的热性能是材料最重要的物理性能之一8.1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及尺寸效应8.1.1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纳米材料的熔点材料中分子、原子的运动行为决定材料的热性能当热载子(电子、声子及光子)的各种特征运动尺寸与材料尺度相当时,反映物质热性能的物性参数(如熔化温度、热容等)会体现出鲜明的尺寸依赖性。
特别是,低温下热载子的平均自由程将变长,使材料热学性质的尺寸效应更为明显。
8.1.2 纳米晶体的热容及特征温度热容是指材料分子或原子热运动的能量Q随温度T的变化率,与材料的结构密切相关。
在温度T时,材料的热容量C的表达式为:若加热过程中材料的体积不变,则测得的热容量为定容热容(CV);若加热过程中材料的压强不变,则测得的为定压热容(CP)。
晶界的过剩体积ΔV其中,V和V分别为完整单晶体和晶界的体积。
在纳米材料中,很大一部分原子处于晶界上,界面原子的最近邻原子构型与晶粒内部原子的显著不同,使晶界相对于完整晶格存在一定的过剩体积热力学计算表明:纳米晶的热容随着晶界过剩体积的增加而增加,因而亦随着晶界能的增加而增加。
由于高比例晶界组元的贡献,纳米材料的比热容会比其粗晶材料的高。
注意区分:纳米材料定容热容与比热容的特点2、德拜特征温度由固体物理,德拜特征温度的定义为:ωm表征晶格振动的最高频率;kB为玻尔兹曼常数。
纳米晶体材料的德拜特征温度θnc相对于粗晶的θc的变化率Δθnc可由下式给出:目前,对于纳米晶体材料特征温度的减小还无确切解释。
但可见,晶格振动达到最高频率变得容易了。
8.1.3纳米晶体的热膨胀热膨胀是指材料的长度或体积在不加压力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的现象。
纳米材料导论
常见种类
包括纳米颗粒、纳米团簇 等。
应用领域
在催化、能源、医药等领 域有广泛应用。
一维纳米材料
定义
一维纳米材料是指只有一 个维度在纳米尺度范围内 的材料。
常见种类
包括纳米线、纳米棒、纳 米管等。
应用领域
在电子器件、传感米材料是指只有两个维度在纳 米尺度范围内的材料。
04 纳米材料性能表征
电子显微镜
高分辨率
电子显微镜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 图像,观察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
和微观结构。
透射与扫描模式
透射模式用于观察薄膜或薄片样品, 而扫描模式则用于观察表面形貌和 微观结构。
样品制备要求
样品需要经过镀金或碳处理,以导 电并减少电子散射。
X射线衍射
晶体结构分析
X射线衍射是分析纳米材料晶体结构的有效方法,通过测量衍射角 度和强度,可以确定晶格常数、晶面间距等参数。
环境控制
可在不同环境(如真空、气体或液体)下进行观察,适用于多种 材料和环境。
拉曼光谱
分子振动分析
拉曼光谱能够分析纳米材料中分子的振动模式,揭示材料的化学结 构和分子振动。
散射原理
拉曼散射是光的非弹性散射过程,通过测量散射光的频率和强度, 可以获得分子振动信息。
应用范围
拉曼光谱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广泛应用于分析材料的化学结构和分子 振动信息。
常见种类
应用领域
在电子器件、光电器件、生物传感器 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包括石墨烯、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等。
三维纳米材料
定义
01
三维纳米材料是指所有三个维度均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的材料。
常见种类
02
包括纳米海绵、纳米网等。
应用领域
纳米材料概论
气相分解法的原料通 常是容易挥发、蒸汽 压高、反应性好的有 机硅、金属氯化物或 其它化合物。
Fe(CO)5(g) Fe(s)+5CO(g) SiH4(g) Si(s)+2H2(g) 3[Si(NH)2] Si3N4(s)+2NH3(g) (CH3)4Si SiC(s)+6H2(g) 2Si(OH)4 2SiO2(s)+4H2O(g)
人们一般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划分为物理方法和 化学方法两大类。
一般的粉碎作用力都是几种力的组合,如球磨机和振动磨是磨碎和 冲击粉碎的组合;雷蒙磨是压碎、剪碎和磨碎的组合;气流磨是冲击、 磨碎与剪碎的组合,等等。
几种典型的粉碎技术: 球磨、振动球磨、振动磨、搅拌磨、胶体磨、纳米气流粉 碎气流磨
物料被粉碎时常常会导致物质结构及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主要表现在:
光散射粒度测试方法的特点: • 测量范围广; • 测定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测量准确,重现性好; • 可以获得粒度分布。
4.激光相干光谱粒度分析法
通过光子相关光谱(PCS)法,可以测量粒子的迁移速率。而液体 中的纳米颗粒以布朗运动为主,其运动速度取决于粒径,温度和粘度 等因素。在恒定的温度和粘度条件下,通过光子相关光谱(PCS)法测 定颗粒的迁移速率就可以获得相应的颗粒粒度分布 。
对于不同原理的粒度分析仪器,所依据的测量原理不 同,其颗粒特性也不相同,只能进行等效对比,不能进行 横向直接对比。
1.显微镜法(Microscopy)
SEM,TEM;1nm~5μm范围;
适合纳米材料的粒度大小和形貌分析 ;
ZnNMn3 SEM图
ZnNMn3 TEM和XRD图
2.沉降法(Sedimentation Size Analysis)
纳米材料概论重点
纳米材料概论重点纳米材料是指在尺寸上小于100纳米(nm)的材料。
这些材料在最近几十年被广泛研究,因为它们在形态、性质和应用方面与宏观材料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由于它们的小尺寸引起。
纳米材料的优点包括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活性、特殊的电学、光学、磁学和机械性质等特征,这使得它们在多个领域应用广泛,如生物、催化、传感器、能源和电子等。
1.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
物理法:包括气相合成、固态反应、溅射和电子束等。
其中,气相法包括热蒸发、化学气相沉积、热化学气相沉积、气相凝聚和激光气相沉积等。
固态反应法则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在固体中形成纳米材料。
溅射法则是通过向某些材料表面轰击高能粒子,在原材料表面生成纳米材料。
电子束法类似于溅射法,但使用电子束代替高能粒子来在材料表面生成纳米材料。
化学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沉淀法、电化学合成法和共沉淀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将溶液的物质转化为凝胶并通过热力学控制其干燥过程来制备纳米材料。
沉淀法则通过将金属离子与反应物反应,在其中得到纳米颗粒。
电化学合成法则是通过在电解质中行驶的电流下在电极表面沉积纳米材料。
共沉淀法则是在溶液中控制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以生成纳米尺寸的固体。
生物法:包括生物模板法和生物合成法两种。
其中,生物模板法是通过生物模板控制纳米材料的形态和大小。
生物合成法则是通过使用微生物和植物合成纳米材料。
2.纳米材料的种类基于其形态、材质和结构不同,纳米材料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金属/合金纳米材料、纳米催化剂、二维材料、量子点、纳米药物、生物纳米材料和金属有机框架等。
金属/合金纳米材料是指由单一或多种金属组成,直径在1到100纳米范围内的纳米颗粒。
纳米催化剂则是指由纳米材料制成的催化剂。
二维材料是指具有两个维度(长度和宽度)和纳米尺寸的材料,例如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
量子点是非常小的半导体晶体,直径通常在2到20纳米之间,其光学、电学和化学特性取决于其大小。
纳米材料概述
纳米材料概述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材料,其尺寸通常在纳米级别(即纳米米级别)。
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使其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由于纳米级尺寸的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积与体积比,所以纳米材料相同质量下的比表面积要远大于传统材料。
这使得纳米材料在催化、吸附、传感等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
例如,纳米催化剂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纳米材料具有尺寸效应。
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处于纳米级别,其电子、光学、磁学等性质会出现明显的尺寸效应。
这种尺寸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在光电子器件、磁性材料等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潜力。
例如,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调节其尺寸来实现特定波长的光吸收和发射,因此在光电子器件中被广泛应用。
纳米材料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较小的晶粒尺寸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其晶界的位错和缺陷会减少,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同时,纳米材料由于表面原子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增强,表现出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使其在储能材料、高温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具有可调控性强的优点。
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形态和结构可以通过合成方法进行精确控制,因此可以根据特定需求设计和合成具有特定功能和性能的纳米材料。
这种可控性使得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环境治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调控纳米材料的大小和表面修饰可以实现纳米药物的靶向输送和控释,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材料,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们的较大比表面积、尺寸效应、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以及可调控性强等特点,使得纳米材料在催化、光电子器件、储能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诸多应用。
未来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前景将进一步拓展,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纳米材料概论复习要点
一、1、纳米科技:研究由尺寸在0.1—100nm之间的物质组成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
2、纳米固体材料:又可称为纳米结构材料或纳米材料,它是由颗粒或晶粒尺寸为1~100nm的粒子凝聚而成的三维块体。
3、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以及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比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这些能隙变宽现象。
4、表面效应:表面原子的活性不但引起纳米粒子表面原子的变化,同时也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
5、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某些宏观量如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6、纳米材料(广义):晶粒或晶界等显微构造能达到纳米尺寸水平的材料。
7、原子团簇: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小粒子。
它们比无机分子大,但比具有平移对称性的块体材料小,它们的原子结构(键长、键角和对称性等)和电子结构不同于分子,也不同于块体。
8、Kubo理论:颗粒尺寸进入纳米级时,靠近费米面附近的能级由原来的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
9、小尺寸效应: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
10、纳米结构材料:由颗粒或晶粒尺寸为1~100nm的粒子形成的三维块体称为纳米固体(结构)材料。
其晶粒尺寸、晶界宽度、析出相分布、气孔尺寸和缺陷尺寸都在纳米数量级。
二、简答题1、冷冻干燥法制备纳米颗粒的基本原理。
先使干燥的溶液喷雾在冷冻剂中冷冻,然后在低温低压下真空干燥,将溶剂升华除去,再通过热处理得到所需的物质。
2、气相合成法制备纳米颗粒的主要过程有哪些?利用两种以上物质之间的气相化学反应,在高温下合成出相应的化合物,再经过快速冷凝,从而制备各类物质的纳米粒子。
新型纳米材料
新型纳米材料新型纳米材料是指含有纳米级尺寸(1-100纳米)的结构的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前景,新型纳米材料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新型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一种常见的新型纳米材料是纳米颗粒。
纳米颗粒具有大比表面积和高晶格缺陷密度,可以用于电子器件、光学传感器和催化剂等领域。
例如,金属纳米颗粒具有丰富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在光学传感器中可以用于增强检测信号。
此外,纳米颗粒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催化剂,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另一种常见的新型纳米材料是纳米管。
纳米管具有巨大的长度和纳米级尺寸的直径,具有良好的电子输运性能和力学性能。
纳米管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电子器件,例如晶体管、光电器件和传感器。
此外,纳米管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复合材料,提高陶瓷和聚合物的机械强度和导热性能。
除了纳米颗粒和纳米管,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新型纳米材料。
例如,纳米线具有与纳米管相似的性质,但具有直径更小、长度更长的特点。
纳米薄膜是一种由纳米级厚度的层状结构组成的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电子器件。
纳米纤维是由纳米级直径的纤维组成的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可应用于过滤、催化和纳米传感器等领域。
新型纳米材料的应用潜力巨大。
例如,纳米颗粒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太阳能电池,提高太阳能的转换效率。
纳米管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传感器,提高生物分子的检测灵敏度。
纳米线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导电材料,改善电子器件的性能。
纳米薄膜和纳米纤维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过滤材料,净化水和空气。
因此,新型纳米材料有望在能源、环境、医疗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新型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线、纳米薄膜和纳米纤维等新型纳米材料已经在电子器件、光学传感器、催化剂、过滤材料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新型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美国专利商标局/patft IBM知识产权信息网 欧洲专利数据库 日本专利数据库http://www.ipdl.jpo-miti.go.jp/homepg-e.ipdl
第一章 概述
21世纪是高新技术的世纪,信息、生物和新材 料代表了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在信息产业如 火如荼的今天,新材料领域有一项技术引起了 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这就是纳 米科技。 处于新材料科技前沿的纳米科技,它的应用领 域非常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现在已经造出只 有米粒大小且能开动的汽车、只有蜜蜂大小的 直升机。应用于生物医学,可以制出只有几毫 米的人造手,帮助医生实施虚拟的现实手术。
纳米科学技术 (Nano-ST) 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 期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他的基本涵 义是在纳米尺寸 (10-9—10-7m) 范围内认识和 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 制新的物质. 早在 1959 年,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 奖获得者费曼就设想:“如果有朝一日人们能 把百科全书存储在一个针尖大小的空间内并能 移动原子,那么这将给科学带来什么 !”这正是 对纳米科技的预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尺寸 大世界
(2) 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纳米材料出现许多传统 材料不具备的奇异特性,已引起科学家的极大兴 趣.德国萨尔大学格菜德和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席 格先后研究成功纳米陶瓷氟化钙和二氧化钛,在室 温下显示良好的韧性,在 180℃经受弯曲并不产生 裂纹,这一突破性进展,使那些为陶瓷增韧奋斗将 近一个世纪的材料科学家们看到希望.英国著名材 料科学家卡恩在从 Nature 杂志上撰文说:“纳米陶 瓷是解决陶瓷脆性的战略途径。”纳米材料在光吸 收、催化、敏感特性和磁性方面都表现出明显不同 于同类传统材料的特性,在高技术应用上显示出广 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新科技诞生才几十年,就在几个重要的方面有 了如下的重要进展: 1 )美国商用机器公司 (IBM) 两名科学家利用扫描 隧道电子显微镜(STM)直接操作原子,成功地在Ni(镍) 基板上,按自己的意志安排原子组合成“IBM”字样, 日本科学家已成功地将硅原子堆成一个“金字塔”, 首次实现了原子三维空间立体搬迁.1991年IBM的科 学家还制造了超快的氙原子开关.专家们预计,这一 突破性的纳米新科技研究工作将可能使美国国会图书 馆 的 全 部 藏 书 存 储 在 一 个 直 径 仅 为 0.3cm 的 硅 片 上.据英国《科学与共同政策》杂志报道,科学家们 最近制造出一种尺寸只有 4nm 的复杂分子,具有“开” 和“关”的特性,可由激光计算机提供可能的技术保 证.
有人预言,处于 2l世纪高新技术前沿和核心 地位的纳米科技所引起的世界性技术革命和 产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防等所产生 的冲击,将比以往的技术革命时代带来的影 响更为巨大。纳米科技将会掀起新一轮的技 术浪潮,领导下一场工业革命。人类将进入 一个新的时代-----纳米科技时代。
由“苍蝇间碟”说起
纳米材料概论
基本内容
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 纳米结构单元 纳米微粒的结构与物理化学特性 纳米微粒的制备 纳米固体及其制备 纳米固体材料的性能 纳米复合构,张立德 牟季美, 科学出版社 纳米材料导论,曹茂盛 关长斌等,哈尔 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纳米技术与应用,顾宁 付德刚等,人民 邮电出版社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美国驻某国大 使馆一份重要的情报突然失密。这是一 份涉及美国安全的核心机密情报,美国 中央情报局的主管首脑一听,深感事态 严重,焦急万分,连夜派出了由高级特 工约翰逊率领的一个精悍的小组飞赴该 国。
从微型电台的神奇功能,人们已意识并 发现:未来战场上,应用纳米(10-9米) 技术的武器装备定会大显神通,并将有 可能改变今后战争的面貌,使战场变得 面目全非。
美国一研究所在“杀人蜂”背后贴上微芯片和红外发射器以追踪监 视
1.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1959 年,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 奖金获得者费曼曾预言:“毫无疑问, 当我们得以对细微尺度的事物加以操纵 的话。将大大扩充我们可能获得物性的 范 围 。 ” 在 这 里 , 通 常 界 定 为 1— 100nm的范围内纳米体系是细微尺度的 事物的主角.
相关的网站:
1.美国国家纳米行动计划 2.日本纳米计划 http://www.jst.go.jp/erato http://www.iijnet.or.jp/MMC 3.德国纳米计划 http://www.nanonet.de/english/default.htm 4.英国纳米行动计划 5.世界纳米结构科学和技术调查报告 /nano/
纳米科技是研究由尺寸在 1—100nm 之间的 物质组成的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 能的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 纳米科技主要包括: (1)纳米体系物理学;(2)纳米化学; (3)纳米材料学; (4)纳米生物学; (5)纳米电子学; (6)纳米加工学; (7)纳米力学.
这7个部分是相对独立的。隧道显微镜在纳米科技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贯穿到7个分支领域中,以 扫描隧道显微镜为分析和加工手段所做工作占有 一半以上. 纳米科学所研究的领域是人类过去从未涉及的非 宏观、非微观的中间领域,从而开辟人类认识世 界的新层次,也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直接延伸 到分子、原子水平,这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技术进 入了一个新时代,即纳米科技时代。以纳米新科 技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必待成为21世纪的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