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历史文化 → 古今名人
董福元
董福元1、董福元,1935年10月出生,一级书法师,国际荣誉勋章获得者,安徽阜南人。
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县委秘书、办公室主任、经理、县人大常委会副主席任等职。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书画师、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艺术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调研员、阜南县书法协会理事长、阜南县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
自幼学习书法,墨海耕耘已50多年。
帖临颜柳、法宗二王,爱古及今,博采众长。
尊法度,重自我,工楷隶,善行草,刚柔相济,形韵兼备。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赛,获“炎黄杯”金杯奖、“阳光艺术杯”银杯奖、“和平杯”中外书画艺术交流大展赛金奖等20多次。
入编《北京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中国现代艺术精品集》、《中国书画家作品精选》、《中国艺术人才书画作品展精品集》和《世界书画铭录》等20多部。
同时被国内外多家收藏。
传略载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跨世纪书画艺术界人才传录》和《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等10多部。
由世界书画艺术认定委员会颁发一级书法师职称证书。
被授予国际书画艺术名人资格证书和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荣誉证书。
多次组织书画展览和艺术研讨。
1991年春,在同仁们的支持下,组织豫、皖沿淮六县书画联展,取得圆满成功。
1999年8月应邀赴京参加“首界20世纪成功人士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研讨会”,荣获由香港科学院(GC)国际荣誉联合评选委员会、世界国际荣誉获得者联合会等国际著名机构授予由香港科学院院长郭湘泗亲自颁发的“20世纪成功人士荣誉证书”和“干年之交荣誉勋章(纯金)。
2、董福元,2000年至2009年5月任公安部警卫局局长,2000年7月授予武警少将警衔。
安徽名人录
安徽名人录皋陶: 安徽六安东夷族首领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中华民族的法律之祖被孔子列为上古“四圣”之一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谥敬仲。
安徽颍上县人。
老子-生卒年不详。
名耳,字伯阳,谥号聃。
生活于春秋后期,楚国相县曲仁里人(今涡阳人,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
战国时蒙(今属安徽蒙城,一说河南商丘和山东曹县)人。
甘罗 ; 战国末期下蔡(今属颍上县甘罗乡)人。
秦左丞相甘茂之孙。
12岁为秦相吕不韦家臣。
秦使张唐去燕国为相,唐因曾为秦昭王讨伐赵国,恐路讨赵国时赵王挟恨报复。
吕不韦亲请张唐,仍不肯出使。
甘罗别出奇讨,先以利害说服张唐,又逢愿为秦为大使赴赵,说服赵王,先割五城与秦,以广河间,再联秦攻燕,取得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30城,献11城给秦。
由于是甘罗深受嘉许,封为上卿。
死后葬于颍上城东35华里的颍水河畔,今穆岗子南侧。
陈胜;(?~前208)字涉。
阳城(今属安徽固镇县人,一说河南登封东南)人。
范增;(前277~前204)西汉居巢(今安徽巢湖市人,一说安徽桐城)人。
英布;(?~前195) 秦时六县(今六安县)人。
少受黥刑,又称黥布。
初为骊山役徒,修筑秦始皇陵墓。
秦末率骊山刑徒起义,响应陈胜、吴广。
寻归附项梁,从项籍救赵,渡河击秦军,获巨鹿大捷。
常为军中先锋,威震一时。
秦亡后,项羽封其为九江王,都六(今六安县城北)。
楚汉战争中归汉,以淮南之众与韩信、彭越会师,灭项羽于垓下。
封淮南王。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因韩信、彭越相继被杀,遂举兵反汉,战败逃亡江西,为长沙王吴臣诱杀。
张良;(?~前189)字子房。
秦城父(今属安徽亳州市)人。
华陀;(?~208)又名旉,字元化。
东汉末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
左慈;字元放。
庐江郡(郡治今潜山县)人。
东汉末年著名方士。
旧方志称其在“天柱山精思学道,得石室丹经”。
为曹操军吏时,常在酒宴中摄取菜肴作乐,曾当众多宾客之面,即时钓苏州松江鲈鱼,取得四川生姜,并寄语川中购缎人增加购数,灵验如神。
安徽历史名人
安徽历史名人安徽,一个位于中国东部的省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为安徽乃至整个中国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安徽历史名人。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安徽籍的当代文学大师贾平凹先生。
贾平凹,生于1952年,安徽霍山县人,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
他的作品充满哲思,深邃动人,被誉为“大地的泪点、心灵的共鸣、生活的映像”。
贾平凹的小说《废都》、《怀念狼》等作品深刻反映了中国乡村的沧桑变迁和人性的悲欢离合,影响深远,堪称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其次,我们还应该了解清代著名思想家王念孙。
王念孙,字法堂,号钓翁,安徽合肥人,生于清康熙年间。
他是一位思想家、经学家,与程朱理学、阳明心学齐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念孙的主要学术著作有《南学集义》、《南学日记》等,弘扬了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强调人的本性善良,主张“知行合一”,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古代文化名人。
另外,就让我们回顾一下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号芝田,生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安徽怀宁人。
他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被称为“本草纲目之父”。
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药学著作之一,对中国传统药物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中国药物学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还在医学实践中提出了“依方名不依病机”的理论,对后世的医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最后,让我们一起怀念安徽籍革命烈士郭沫若。
郭沫若,原名郭殿阁,安徽芜湖人,生于1892年。
他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建者之一。
郭沫若的主要文学作品有《古体诗选》、《灵山》等,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巨匠。
他还是中国现代诗歌运动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总的来说,安徽历史名人众多,每一位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见识了,历史上的阜阳八大家原来是这些!
长见识了,历史上的阜阳八大家原来是这些!展开全文在阜阳这个古老的城市,千百年来,封建世族占统治地位。
他们在城中控制着闹市区房屋,在乡间霸占肥沃良田。
这些世族依仗封建特权,把持地方上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工商各个方面的大权。
来阜阳任地方官吏的,多与这些世族(如阜阳八大家)们沆瀣一气,以求共存共荣,至今还有八大家的传说。
那么,八大家究竟指的是哪些家呢?他们为什么又能称得起大家呢?今日来探讨一下这个传说,也可对封建社会的“大家世族”有所认识。
所谓“阜阳八大家”,指的是张、李、王、刘、鹿、宁、连、储等八姓。
张、李、王、刘这四姓的人很多,有“八张九李王十家”之说。
他们并不都属于大家之一列,只有那些“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才有资格称上大家。
一般姓张王李刘的平民,是要排除在外的。
现在简单介绍一下这八大家之所以成为阜阳八大家的由来。
(一)张——指的是在明朝末年,即天启年间任兵部尚书(负责全国军事的最高长官)的张鹤鸣(达野)的张家。
天启年间,张鹤鸣参加了辽东经略熊廷弼一本,说熊贻误军机,失陷辽阳、沈阳、溃退入关。
实际上这次兵败是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大言轻敌,不受调度所致。
天启昏庸,听信谗言,将熊押回北京斩首,并传首级示众。
这是明末的一大冤案,它引起熊廷弼部下祖大寿不满。
崇祯八年,祖大寿密令一部分将士化装,由辽东潜入阜阳,攻陷城池,将已告老还乡的兵部尚书张鹤鸣及其侄儿张大同杀死,并将张首级割走,给熊廷弼报了仇。
此事阜阳旧志记载为:“崇祯八年流贼巴伐利陷城”。
后人遂认为是农民起义军所为。
后来崇祯皇帝诏令以尚书之礼安葬了张鹤鸣。
社会上曾有“金头御葬,五门出棺”之传说。
张氏一族在明清,两代,出了一些大官。
如明代的张光继、张鹤腾,清代的张琦等。
张姓在城内的张家胡同修了张氏宗祠。
八大家的“张”,人称“司马张”。
(二)李——指的是在明朝成化年间任监察御使李葵及天启年间任户部尚书李精白的李家。
李精白虽高官,人品却不甚光彩。
2阜阳文化——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第二单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阜阳市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蔚盛。
这里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出现过许许多多蜚声的历史人物,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众多的名胜古迹,是阜阳数千年来历史演进的见证,也是阜阳人民智慧的结晶。
第6课古邑溯源款款而行阜阳地处中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较早。
大约5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摆脱逐水而居的境况,在颍河、小汝水(今泉河)沿河台地上定居下来,并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原始部落,创造出辉煌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古文化遗址,如临泉的老邱庄、界首的小王庄、太和的倪邱、阜南的万家沟、颍上的郑家庄等。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为九州,今天的阜阳隶属豫州。
商朝成汤建都于亳(今河南郑州),阜阳地近商都,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西周时期,阜阳是胡子国的国都。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弱肉强食,小国被迫依附大国。
春秋后期,阜阳境内的小国基本上为楚国兼并,称为汝阴(即小汝水之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阜阳置汝阴县,隶属泗水郡。
汉承秦制,阜阳仍为汝阴县。
公元108年,汉安帝封刘显为阜阳侯,其封地虽不在今天的阜阳市,但阜阳地名开始出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事频繁,尤其是淮河一带,政权更替,属地交错,建制比较混乱,但总体上看,当时的阜阳属于豫州。
隋唐时,阜阳设汝阴郡(后曾改为颍州)。
北宋时,地方行政区划分开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管理体制,当时在阜阳境内设置了顺昌府(治今阜阳市)。
元朝创设了行省制度,当时阜阳称为颍州,属河南江北行省。
明朝在今阜阳境内设置颍州。
清朝雍正帝时,阜阳升州为府,取名颍州府。
民国时期,在阜阳设置行政专员督察区(简称“专区”),作为安徽省政府的派出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设立了阜阳专员公署(驻今阜阳市),1966年阜阳撤地设市,当时辖太和、界首、涡阳、蒙城、利辛、颍上、阜南、临泉,以及颍州、颍泉和颍东三区,并代管亳州市、界首市。
安徽阜南——将军故里故事多
吕蒙(178-219),字子明,豫州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准确点,应该是今天的阜南县东南吕家岗及花门楼一带将军故里故事多(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若说某人没有学问或学识浅显,常说的口头禅乃是“吴下阿蒙”。
而当某人好久没见面了,又聚在一起时,突然发现对方学识又大有长进时,则会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可是就这两个频繁使用的成语许多人却不会想到,其出处就是阜阳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而流传开的。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其实这两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呢?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在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由于不识字,他每次汇报军情,必亲自口述。
有一次,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却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没有时间读书。
孙权笑着说:“你军务繁多,难道还能比我多了吗?我小时候读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
统事以来,又读了三史、诸家兵书,确实受益匪浅。
像你这样聪明,只要肯学,一定能有所得。
”吕蒙因出身贫寒,天资平常,自幼缺乏知识教养和学问,甚为时人轻视。
不过吕蒙当时并不在意这些,总认为学习是读书人的事,打仗还是靠武艺。
但听了孙权的话后,吕蒙便努力学习用兵的策略及相应的学问,渐渐地学识丰富了起来。
某日,代周瑜守陆口的东吴大都督鲁肃经过吕蒙的屯营,本想不打招呼直接过去。
鲁肃手下的将领说,吕蒙深得主公(孙权)的厚爱,又是东吴一员大将,不打个招呼不好。
鲁肃想想有理,便前往吕蒙军营中看望。
两人见过客套一番后,吕蒙问鲁肃:“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鲁肃随口回答说:“临时施宜!”吕蒙听了,诚恳地对鲁肃说;“今吴蜀虽为一家(当时吴蜀联姻联盟),而关羽实雄虎也,计安可不予定!”并当即给鲁肃献计五条。
吕蒙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战略战术智慧象泉水一样,汨汨流淌出来,把鲁肃惊得瞠目结舌,方才了解到吕蒙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了。
半晌,缓过神来的鲁肃感慨地拍着吕蒙的肩说:“吾谓老弟只懂武略,不知今之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也!”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从此,鲁肃不再轻视吕蒙,后来两人还结拜为兄弟,共同辅佐东吴抗击魏蜀。
阜阳市简介及历史文化典故
阜阳市简介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方,西、北与河南为邻,东与亳州、淮南两市接壤,南与六安市以淮河为界。
东西长162公里,南北宽128.5公里,全市总面积994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5万亩。
全市辖临泉、阜南、颍上、太和4县和颍州、颍泉、颍东3区,代管界首市,下设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5个办事处,41个乡,124个镇,总人口800.3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75.79万人,农村人口624.60万人。
阜阳市属于汉族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为回、满、壮、苗、侗、彝、白、傣、朝鲜、蒙古、维吾尔、达斡尔等民族。
阜阳市具有悠久的文明史,约在公元前26世纪至公元前22世纪的新石器时代,颍河、涡河沿岸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原始部落群定居。
西周、春秋时期为胡子国、沈子国和陈国焦夷地。
战国属楚。
汉置汝阳县,为汝南都尉治。
东汉曾封阜阳侯国于境内,阜阳之名始于此。
北魏孝昌三年(527)始置颍州。
此后1421年间,历朝历代在此设道、府、郡或县。
民国37年(1948)8月解放,置阜阳专区,辖阜阳、蒙城、涡阳、颍上、太和、临泉、凤台7县,亳州、界首市2市。
1950年增设阜南县,1964年增设利辛县。
1977年凤台县划归淮南市,2000年6月撤销县级亳州市,设立省辖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划归亳州市。
阜阳市为冲积平原,地貌平坦,一望无际。
地势西北略高,东南低洼,地面高程18~43米。
淮河、颍河、洪河、茨淮新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
阜阳是中华民族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其文化历史遗迹、名胜古迹、革命史迹遍布全市。
景观有文峰塔、奎星楼、管鲍祠、刘崎庙、资福寺、颍州西湖、南湖公园、张庄公园、楚都巨阳古城址等。
欧阳修、苏轼这两位宋朝政治家、文学家,分别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2月和宋仁宗元祐六年(1091年)8月出知颍州,任太守。
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辞官后归隐被自己盛称为“民淳松简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的颍州。
阜南县→历史文化 → 古今名人
朱炎昭
朱炎昭(1835—1921),字鸿升,号飞仙阜阳县朱寨(今属阜南县)人,著名塾师、画家。
朱炎昭出身农家,7岁入私塾,9岁丧父,备尝艰苦,勤奋好学。清咸丰三年(1853)18岁的朱炎昭携母逃难,母亲死于途中,朱炎昭栖身于颍州西湖环翠亭,后流寓太和县,在赵庙当塾师。不久,朱炎昭北上鹿邑,仍当塾师。同治三年(1864),30岁的朱炎昭赴淮阳应童子试,因受当地势力排挤而落榜。其后被鹿邑名儒王祖桐之父收为弟子,下届复考,中秀才。同治六年(1867),朱炎昭又中举人。
吕蒙传载于《三国志》。
焦千之
焦千之,生卒年不详;字伯强,汝阴椒陂(今阜南县焦陂镇)人,北宋官员。
焦千之自幼勤奋好学,为人厚道,乐于助贫。年轻时成为地方上博学多才、品德高尚的知名人物。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知颍州,焦千之投其门下,受到欧阳修赏识。
吕公著为颍州通判,聘焦千之为家庭塾师,教其诸子。焦千之“为人严教方正”,吕诸子长进很快,后吕公著进京任御史中丞,盛情邀焦千之随之同往。欧阳修写《送焦于之秀才》一诗相赠,诗云:“焦生独立士,势利不可恐。谁言一身穷,自待九鼎重。有能揭之行,可”谓仁者勇,吕侯相家子,德义胜华宠。”
朱炎昭辞学政而南游杭州,后北去京津以画为生。每一画出,显贵豪门乃至日本客商争相求购。曾为日本人画石,并题诗,诗中有“日国多情偏购画,飞仙石渡海天深”句。朱炎昭的诗、书、画,世称“三奇”。
朱炎昭虽多才多艺,但在黑暗的旧社会,只落得才艺难展,壮志难酬。他晚年生活凄凉,寓居太和旧县集,伤心地悲叹“回首青春梦一场”。以后返归故乡,应聘为中村岗义学教师。朱炎昭85岁回到朱寨老家,翌年病逝于家中。其遗著有《蔬香阁诗草》。
倪嗣冲
倪嗣冲(1868—1924),原名倪毓枫,字丹忱,阜阳县柴集(今属阜南县)倪新寨人,凶残多变的军阀。
风雨刘体仁
风雨刘体仁杜选凌刘体仁(1624年-1684年)是清初著名诗人,清康熙《颍州志》、乾隆《颍州府志》、道光《阜阳县志》、《清史稿》、《安徽通志》和《阜南县志》中均有传。
《清史稿列传·文苑》记载:“刘体仁字公勇,颍州人。
”具体的说是颍州城南乡薛集刘寨人(今阜南县城老人委院),顺治中进士。
有家难,弃官从孙奇逢讲学,后官考功郎中。
体仁喜作画,鉴识甚精,又工鼓琴,精剑术武功。
与汪琬、王士祯友善,著《七颂堂集》,士祯称其诗似孟东野。
传文虽然只有60多字,但一个人的传记能收入国史,说明这个人对国家作过一定贡献,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
为了对这位乡贤有较全面的了解,特从刘体仁家世、生平、思想活动及其在诗词文苑、政治、军事史的交游等方面作以简略叙述。
一、家世刘体仁的家族是明清两代颍州及其以南(今阜南县)的望族。
《太邱刘氏族谱》等刘氏家传资料见证刘的先祖世居河南永城县北保安山(今芒山镇)歧河村,邻近太邱集。
春秋时为宋国太邱邑,西汉置太邱县,故称“太邱刘氏”。
据1998年印刷的《太邱刘氏族谱》载:“其始祖刘顺,原籍山西洪洞县,昆仲二人为避元末之乱,辗转迁徙,一居江西曰江西刘,一居永城称太邱刘。
”刘顺任过里长,生三子一女,次子刘奉先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从军,建文元年(1399年)随军参加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建文二年攻大同升小旗(领兵10人),攻济南升总旗(领五小旗)建文三年升试百户(领二总旗军士112人),建文五年六月十三日打下南京,推翻建文帝,十一月二十六日升武略将军(武官从五品),河南卫中后所副千户(与正千户带一所兵1120人)。
永乐十一年刘奉先卒于东阿县,年50岁。
被颍州(阜阳)刘氏称为一世祖。
永乐十三年(1415年)刘奉先长子刘刚袭副千户,三年后卒,其弟次子刘英袭副千户。
明宣德八年(1433年)刘英调任颍川卫世袭镇抚(卫镇抚司掌刑名从五品职),宣德十年在城东南五里堡置地建庄园一处,从此定居颍州。
阜阳名胜古迹和名人
阜阳名胜古迹和名人
刘琦祠
在阜阳市区西北隅。
为纪念南宋名将刘琦大破金兵于顺昌(今阜阳)而建。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时金兀术率兵南侵,破汴京后东进,刘琦出奇用智,以2万众破金兵10万,并粉碎金精锐铁浮图,金兀术逃窜,燕京震恐。
此役为宋金战争中一次著名战役,史称顺昌大捷。
当地人民念琦功勋,建祠祀之,题额曰“南宋屏藩”。
资福寺
在阜阳市区大寺街。
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扩建于熙宁年间(1068-1077)。
明万历,清康熙、道光等均进行过重修。
现存前、中、后三进院落,南北长117米,东西宽51米,面积5967平方米。
有房屋70间。
大殿面阔5间,通长20.7米,进深3间,跨度10.9米,整个建筑具有宋代风格。
是安徽淮北地区保存比较完整、时代较早的寺庙建筑。
西湖
在阜阳市区西北约1公里。
唐、宋以来,即与扬州瘦西湖、杭州西湖并称。
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欧阳修由扬州移知潁州,尤喜此湖,有诗赞曰:“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后欧阳修终老于此。
清嘉庆后,湖面逐渐淤塞。
阜南历史
地藏寺后院,菩萨殿前有丹桂花墀,寺西三百步,屹立三层八角宝塔一座。上立八仙塑像,塔东南面嵌有碑记,联文:“文著高峰德修宝塔,悟化禅林道参金经。”额题“文公宝塔”。原住持僧体仁葬于塔内,其法号“文悟”.故联嵌“文悟”二字。
迎水寺倾圮较早,其状不详。
玉皇庙与迎水寺群之间的南北沟上架有石桥,桥西有高四丈、粗合围的黄楂古树1株,根裸露,虬曲龙卷,古朴苍劲,其上枝叶扶疏,荫覆半亩。寺群后有 竹园3亩,梓林10亩。今仅尚存玉皇庙的石狮子一对、石门枕一对、石鼓、石香炉各1个及东岳庙的石龙头1个,八仙图的石浮雕一件,石碑4块,石鼓一对。
历史名人
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的西周时期先民们就在阜南建立了“鹿上城”,此城遗址现仍依稀可见。公元前639年震惊宋、齐、楚三国曾在阜南境内设坛会盟。秦统一中国后设鹿上县,西汉在“鹿上”城下游五十里处的七旗岭建富陂城,东汉又在“鹿上”原城基础上建立“原鹿”侯国,光武帝刘秀派最宠爱的妃子阴氏的弟弟阴识率兵镇守于此,南北朝时,平舆县城迁入此城,南宋岳飞大军曾进住原鹿城,救阜阳、破“清平寨”大败金兵,大军在“贺胜台”庆祝胜利。
张鹤腾:广西巡检出生于阜南的柴集附近;
刘体仁:明末著名诗人;
倪嗣冲:晚清长江镇守使巡阅使;
倪毓棻:安武军司令;
方端臣:两次力挫外敌的江淮大侠;
张国英:国民党陆军上将;
刘玉瑛:大画家等阜南藉历史人物数不胜数;
聂鹤亭:任共和国装甲兵司令员的中将;
孙超群:任工程兵副司令员的少将;
阜南文化特征鲜明。阜南县是淮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民间艺术异军突起,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戏曲、舞蹈、书画等丰富多彩,如中国独一无二的“嗨子戏”,朱寨浩浩荡荡的民舞“高跷”、“肘歌”、“三仙会”、“大头娃娃”等,遍布全县的“花挑”、“旱船”、“跑驴”、“打五扇”、“红灯”、“秧歌”、“淮词”、“琴书”、“灶书”、“大鼓”等,以及乡镇各集市每年定期举办的各种特色的庙会、灯会、家会等和民间特色节日,是阜南一大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和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安徽历史文化名人 全集
1、(老)老子生卒年不详。
名耳,字伯阳,谥号聃。
生活于春秋后期,楚国相县曲仁里人(今涡阳人,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史(为管理藏书的史官)。
后辞官返里,修《道德经》,提出无为、公平、简政、反战的政治主张。
由于他学识渊博,孔子曾向他问礼。
后老子周游至函谷关,关令尹喜留其著书,遂著《道德经》上下篇,其后不知所终。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2、(庄)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世称庄子,蒙城人。
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根据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学说,主张“任天然,去人为”。
其哲学思想对玄学、佛学、理学影响极大。
所著文章,尤其是寓言,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玄宗赐号为“南华真人”。
其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真经》。
庄子还是杰出的散文家,名著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3、(良)张良(?~前186)字子房,传为汉初城父(今亳州市东南)人。
原为韩国贵族。
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
秦末农民战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司徒。
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
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都为刘邦所采纳。
汉朝建立,封留侯。
4、(增)范增(公元前227-前204年),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
秦末农民战争时,成为项羽主要谋士,封历阳侯,尊为亚父。
他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
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弱其权力,他愤而离去,死于途中。
5、(曹)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时沛国谯(今亳州市)人。
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少时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
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以骑都尉参与镇压,迁为济南相。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050艺术传承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王文忠阜南县柳编历史已达500多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是阜南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下,阜南柳编产业得到了有效发展。
据统计,阜南县目前杞柳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2万亩,从事柳编生产经营的已有14个乡镇,从业人员超过了21万,柳编企业310家,其中形成规模的有110家,取得自营出口权的有71家。
柳编产品用途广泛,而且90%的柳编产品出口,远销东亚、东南亚、西欧等国家,可以说阜南的柳编产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一、阜南柳编产业的历史沿革阜南县沿淮河、洪河、陶孜河的河滩低洼地,水资源丰富,自古盛产杞柳。
当地的人们世代相传,可以说家家户户都会编织柳编工艺品。
在今日黄岗,人们以柳为生,以柳为荣,直至以柳为姓,至今仍然有柳大、柳新两个行政村,总人口 8000多人,其中柳姓占40%以上。
中国柳编看安徽,安徽柳编看阜南。
柳编产业财税和扶贫贡献突出。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阜南柳编产业发展迅速,柳编产品的品种也不断增加,无污染、无公害的柳编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日趋走俏,从而形成了特色规模产业。
仅黄岗镇柳编企业就发展到36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发展到6家。
2008年阜南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委批准为农业(林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柳编产业作为重点示范产业。
阜南柳编技术先后被列入阜阳市、安徽省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3年、2005年阜南柳编协会蝉联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黄岗镇被省政府认定为“产业集群专业镇”、安徽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二、阜南柳编立编工艺的发展阜南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优越,所以生产的杞柳具有皮薄、柔韧、洁白、心实节少、精细均匀、着色力强等特点,品质明显优于其他地区产的柳条,适合编织各种精巧的柳编工艺品。
2001年阜南县被授予“中国杞柳之乡”,而且有“中国杞柳在安徽,安徽杞柳在阜南”之称。
安徽古代的名人
安徽古代的名人
1、远古——先秦桓谭,文翁,老子(有争议,一说河南鹿邑,一说安徽涡阳),庄子,甘茂和甘罗,管仲与鲍叔牙,姜子牙(有争议,一说为安徽临泉,一说为河南卫辉),皋陶(yao,二声),涂山女(大禹妻子),人文圣祖:有巢氏等
2、秦汉-南北朝花木兰,桓温,怀远,嵇康,刘伶,吕蒙,鲁肃,周瑜,曹操,曹植,曹丕,大小乔,华佗,孙叔敖,淮南王刘安与《淮南子》,张良,范增,文翁,王蕃等
3、隋唐——宋元金桥觉(客籍)——九华山佛学创始人,憨山,陈抟老祖,杨行密,毕昇,吕夷简,陈翥,包拯,李公麟,朱熹(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等
4、明朝朱元璋,马皇后,常遇春,蓝玉,徐达,汤和,郭子兴,冯胜,程大位,胡宗宪,戚继光,汪机,左光斗等
5、清朝新安画派:渐江,査士标,汪之瑞,孙逸,黄宾虹,萧云从,汤鹏,汪士慎,罗聘,吴敬梓,邓石如,桐城文派:方苞、刘大櫆(kui,二声)、姚鼐,戴震,方以智,王贞仪,梅文鼎,郑复光,王茂荫,孙家鼐(nai,四声),胡雪岩等
6、晚清——民国李鸿章,丁汝昌,刘铭传,詹天佑(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周馥和周氏家族,安福系:段祺瑞、徐树铮、段芝贵、倪嗣冲等,博文蔚,胡适,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章伯钧,巢县三上将:李克农、冯玉祥、张治中,戴安澜、孙立人、卫立煌,王亚樵(斧头帮帮主),蔡炳炎,合肥四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等。
晚清阜阳人物传记之——朱凤鸣传
朱凤鸣传
朱凤鸣,字晓山,号蠹仙,阜阳人也,举人。
道光末,尝诣阙三上书,其一献其所著《尚书论》,而纬以时事。
其二陈当世务,言英吉利之不可款,琦善之不可用,林则徐之不可去。
大吏恶其狂直,将重谴,卒改议放归。
凤鸣恹奇宏骏,而谨于内行。
既归,以其学设施于其乡,乡人多乐化之。
咸丰丁巳春(1857年),捻首张乐行等由亳之雉河移据霍邱三河尖及阜阳柳沟集。
官军久不克,胜保闻凤鸣有声颖(颍)亳间,且与乐行旧,为所取信。
迺(乃)遣凤鸣率能言诸生数人,持书谕乐行降。
乐行不从。
凤鸣愤发,箕踞坐,慷慨责乐行,词色甚厉。
乐行不胜其忿,遂杀凤鸣,同行诸生有死者。
时龚德方会太平军围颖(颍)上,既还,让乐行曰:“何为杀先生?”乐行诉其状。
德曰:“留之可也,杀何名!”因请葬其尸。
曰:“已投之河矣。
”
凤鸣死,初不见旌于朝,世亦无有能称道之,且同死诸生,其名氏尤湮晦不传。
清末,其邑人请之,赠知府衔,祀乡贤。
著有《食字斋诗文集》。
子袭云骑尉世职。
载于《阜阳县志》,收编于《皖志外传稿》。
阜阳非文化传统艺术名人
阜阳非文化传统艺术名人
阜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非文化传统艺术名人,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传承和发扬着阜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其中,有一位非文化传统艺术名人尤为引人注目,他就是阜阳籍传统书法大师
张三。
张三从小就对书法情有独钟,师从名家学艺,勤奋钻研,终于成为了一位技艺精湛、声名远扬的书法大师。
他不仅擅长隶书、行书、草书等传统书法艺术,还善于结合现代元素,创作出许多别具一格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除了书法艺术,阜阳还有许多非文化传统艺术名人,如民间音乐家李四、传统
戏曲演员王五等等。
他们各自擅长不同的艺术形式,但都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保持着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为阜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些非文化传统艺术名人,不仅是阜阳的骄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将传统艺术发扬光大,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阜阳的非文化传统艺术名人,让他们的艺术更加辉煌,让阜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介绍阜阳名人题目名字的作文
介绍阜阳名人题目名字的作文在安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阜阳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而这片土地更是孕育出了众多杰出的名人,他们以各自的才华和努力,在不同的领域书写着属于阜阳的辉煌篇章。
今天,我就来给您唠唠其中几位让阜阳人倍感骄傲的名人。
先来说说刘福通,这位可是元末红巾军的杰出领袖。
想当年,元朝末年,那叫一个民不聊生啊!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刘福通瞅准了时机,振臂一呼,带领着大伙起义啦!他那股子勇猛无畏的劲儿,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刘福通可不是光喊口号,人家是真有谋略和胆识。
他带着起义军南征北战,给元朝的统治狠狠地来了几记重拳。
每一场战斗,他都冲在前面,身先士卒。
那挥舞着的大旗,就像是希望的象征,让跟随他的人们充满了勇气和信心。
记得有一次,他们遭遇了元朝大军的围剿。
敌人的兵力是他们的好几倍,形势那叫一个危急。
可刘福通一点儿都不慌张,他冷静地观察着战场形势,迅速做出了部署。
他把队伍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佯装正面进攻,吸引敌人的主力;另一部分则悄悄地绕到敌人的后方,发起突然袭击。
这一招“声东击西”可把元朝的军队给打懵了,他们乱了阵脚,刘福通趁机率领主力部队发起冲锋,打得敌人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那场战斗打得真是惊心动魄啊!战场上尘土飞扬,喊杀声震耳欲聋。
刘福通的脸上沾满了尘土和鲜血,但他的眼神中却透着坚定和果敢。
他的怒吼声激励着每一个战士,让大家都坚信,只要跟着他,就一定能够推翻元朝的暴政,迎来一个新的天下。
经过多年的征战,刘福通虽然最终没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但他的英勇事迹却永远铭刻在阜阳人民的心中。
他是阜阳的英雄,是敢于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象征。
再来讲讲戴厚英,这位可是咱阜阳走出来的文学大家。
她的文字,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剑,直刺社会的种种弊病;又像是一股股温暖的春风,抚慰着人们受伤的心灵。
戴厚英的作品,那可都是有深度、有温度的。
她总是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社会中的那些细微之处,然后用她细腻的笔触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
阜南名人录
阜南名人录•伍奢 (?~前522)•伍奢(?―公元前522年),楚国椒邑(今安徽省阜南县)人,生于楚国乾溪(今安徽省利辛县),楚庄王时重臣伍举之子(一说伍举之后),伍子胥的父亲,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傅,后来由于费无忌对太子建的陷害,牵连伍奢被捕。
费无忌担心伍奢的儿子伍尚和伍子胥要报仇,于是召他们来,……••伍举•伍举,春秋时期楚国人。
因封于椒(今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镇),又称椒举(出自《册府元龟●卷七百三十三》)。
曾任春秋楚庄王时期负责军事兵员管理的武职右司马。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典故就源于与伍举的对话。
楚国大夫伍参之子,伍奢之父,伍员(即伍子胥)祖父。
公元前547年,因避祸奔郑,并且准备下……••吕蒙 (178~219)••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富陂(今阜南县吕家岗)人,东吴名将。
吕蒙幼年丧父,随母投靠邓当,生活于军营之中,练得一身武艺。
少年随邓当征战,因作战勇猛,受孙策看重。
邓当死后,吕蒙代邓职,拜别部司马,成为东吴年轻的将领,屡立战功。
建安十二年(207)吕蒙随孙权出征夏口……••聂鹤亭 (1905~1971)••聂鹤亭(1905—1971),安徽省阜南县人。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聂鹤亭,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丁武选 (1897~1993)••丁武选(1897~1993)阜南人。
民国18 年(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1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皖西北道委保卫局第二科科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川陕省保卫局副局长、独立第二师师长兼保卫局局长。
曾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焦玉山 (1915~1990)••焦玉山(1915—1990),是安徽省阜南县曹集镇人,1915年出生于贫农家庭。
文史踪迹|当今阜阳人,多数是明代移民的后裔
文史踪迹|当今阜阳人,多数是明代移民的后裔●元末明初战争导致百姓大量死亡逃遁,赤地千里,仅剩故家旧人,寥寥村落●明初朱元璋皇帝幸汴过颍,命令颍州卫指挥佥事李胜招辑流亡,促民复业●朝廷下旨开启山东、山西、江苏、湖北等地向颍州境内大规模移民的重建史●家族宗谱、古树名木、古井旧物,印证了移民群众默默奉献阜阳的历史功勋●阜阳自古就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今日的阜阳人多数是明代移民的后裔●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问我祖先居在哪?山东兖州枣林庄只所以说,今日阜阳人多数是明代移民的后裔,这是由阜阳历史过往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在蒙元统治时期,天灾人祸,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最终酿成了元代末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带来了连绵不断的战争烽火摧残,导致百姓大量死亡和逃亡,出现了全国性的人口锐减。
尤以古代颍州是元末至正十一年(1371)韩山童、刘福通“红巾军”起义的策源地,人口数量减少情况更加严重。
明洪武元年(1368)十一月,登上皇位的朱元璋幸汴(今河南开封)过颍,感念颍州曾是自己化缘游食过的地方,而如今因战争所致,城廓圮毁,田野丘墟,满目疮痍,民生凋敞,深感痛心,遂命随行的大将军李胜为颍州卫(颍川卫)指挥佥事镇守颍州。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记载:洪武元年十一月,“是月,置颍州卫。
命指挥佥事李胜守之。
颍州自元季韩咬儿作乱,民多逃亡,城野空虚。
上因如汴道,过其地,遂命胜筑城立卫,招辑流亡,民始复业。
”李胜,定远(今安徽滁州市定远县)人。
洪武元年(1368)授颍州卫指挥佥事,后以武功晋升为骠骑将军,左军都督府流官都督佥事,官至陕西都督等职。
明太祖朱元璋驻跸颍州,赋予了李胜军政兼管的“两项职能”,并下达了“三项任务”:一是“招辑流亡”,助民复业,稳定社会秩序,进行经济恢复;二是“立卫”,创立颍川卫军事机构,保卫既得政权和胜利果实;三是“筑城”,修缮残破不堪的城墙,加强城墙防御功能。
面对颍州百废待举的颓象,李胜将军把“招辑流亡,助民复业”放在优先位置。
阜阳市历史名人
阜阳市历史名人
阜阳市自古就是人才辈出之地,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名人。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清代文学家曹雪芹。
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他出生于阜阳市。
曹雪芹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被誉为文坛巨匠,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后人传颂。
文学巨匠的背后,还有一位历史名人——李白。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虽然李白并非阜阳市本地人,但他曾在阜阳一带留下过诗篇,留下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李白的诗歌被后人传唱,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除文学领域,阜阳市还涌现过许多历史名人。
其中包括古代著名医学家扁鹊。
扁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在医学领域的贡献被后人称颂。
扁鹊的医术精湛,治病救人,让他成为了古代医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阜阳市历史名人众多,每位名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名人的光辉业绩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传承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为阜阳市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鹤腾
张鹤腾(1555—1635),字无翰,号凤达,张鹤鸣之胞弟,明朝官员。
张鹤腾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考中进士,授山东潞城县令,旋调任榆次县令。其时,潞城、榆次两县均发生饥荒,张鹤腾救济灾民,煮粥散发,投药治疗病者,施棺予死者,收弃婴于县衙两庑。令老妇抚养,颇受当地民众称颂。张鹤腾后升任刑部主事,又调任户部广西典事。他清查大仓银库,革除积弊,岁得万金,全数上缴。因绩被提升为郎中,督饷延绥。后张鹤腾以目疾告归,寓居颍州。崇祯八年(1635),李自成农民义军攻颍州,张鹤
清顺治十二年(1655),刘体仁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违心地做了清朝的官。上任伊始,他不顾同事反对,毅然平反冤案,开释蒙冤者,出乎意料地官升刑部员外郎。不久,碰上豫省一桩冤案,刘体仁拒绝抚军贿赂,仗侠执义,使冤者得免于难。在封建社会里,“任侠尚义”的刘体仁官运注定难久,他不久便被调任吏部郎中,总共为官不过3年便辞官归里了。
建安二十二年(217),吕蒙率吴军镇守汉上。时刘备大将关羽守荆州。荆州乃东吴西向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为使东吴战略得逞,吕蒙定计谋取荆州。他诈称自己身患重病,让无甚名气的陆逊代己之职,并让陆逊对关羽大加赞扬。关羽果然上当,以为陆逊年轻无谋,不足为虑,遂率军攻魏,荆州空虚,吕蒙得知调虎离山之计成功,便趁机率水军逆江而进。他令各船水手穿白衣扮作商人,船内尽伏精兵。由于关羽重兵离去,留下的守军放松戒备,公安、南郡等地被吴军逐一偷袭占领而关羽不知。最后,吴军一举袭占荆州,关羽败走麦城,与其子关平被吴军擒杀。白衣渡江夺取荆州,使吕蒙声威显极。孙权封吕蒙为南郡太守,并封孱陵侯。封爵未下,吕蒙疾发而卒,时年42岁。
李土林少孤贫,性刚强,见义勇为,屡遭劣绅殴辱,15岁离乡学艺,结识雉河集张乐行(后为捻军领袖)。25岁李士林归里,以看家护院为名,组织青
年乡民学武,为捻军起义作准备,在四方村里甚得拥护。
咸丰元年(1851),洪河、淮河流域水旱连灾,饥荒严重,而地主劣绅囤粮,拒绝借济灾民,百姓生活陷于绝境。李士林率众对地主劣绅展开扒粮斗争,救济灾民。地主劣坤勾结官府,实行镇压。李土林于咸丰三年(1853)三月在方集大巷口筑坛拜将,举旗起义,号为捻军白旗大将军。是年四月,李士林率义军与清军交战马岗集,义军首战告捷,队伍迅速发展至万人。
神宗熙宁三年(1070),吕公著知颍州,极力推荐焦千之。焦于之被授予秘书省校理,迁殿中丞,知无锡州。焦千之官居高位,仍一身素洁,勤于政事,尽心尽力为地方办了不少有益的事,受到民众称颂。
焦千之老年归里,两袖清风,竟无居所,幸得学生吕希纯资助,才在颍州城南建房定居。所建居所,人称“焦馆”,焦千之终老于此。
长期的读书与征战使吕蒙智勇双全。建安二十年(215),孙权率军围攻合肥,久攻不下,形成吴军与曹军隔江对峙。吕蒙思及曹军善陆战,吴军善水战,江北无险可守,建议孙权在江北濡须(今无为县境)修筑坞堡,以防曹军突袭。孙权采纳了吕蒙的建议,在以后魏吴交战中,吴军以坞堡据险而守,每每使曹军受挫而还,东吴无虞。
建安十二年(207),吕蒙随孙权出征夏口(今武汉市境内),吕蒙为前部先锋,大败刘表部将黄祖,攻占夏口,被擢升为横野中郎将。是年赤壁之战,吕蒙率吴军袭焚乌林曹营,截击曹操,逼曹败走华容道。
吕蒙幼年因家贫未能就学,因此曾被人看不起,被称之为“阿蒙”。吕蒙在戎马征战中发奋勤读,持之以恒,后竟通三史,精三略,以知识渊博闻名。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孙权称赞吕蒙“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有国士之量。
朱炎昭辞学政而南游杭州,后北去京津以画为生。每一画出,显贵豪门乃至日本客商争相求购。曾为日本人画石,并题诗,诗中有“日国多情偏购画,飞仙石渡海天深”句。朱炎昭的诗、书、画,世称“三奇”。
朱炎昭虽多才多艺,但在黑暗的旧社会,只落得才艺难展,壮志难酬。他晚年生活凄凉,寓居太和旧县集,伤心地悲叹“回首青春梦一场”。以后返归故乡,应聘为中村岗义学教师。朱炎昭85岁回到朱寨老家,翌年病逝于家中。其遗著有《蔬香阁诗草》。
咸丰四年(1854)五月,李士林率义军与清军会战滑集,激战数日,清军援兵至,义军退至方集。七月十四日,李士林率部东进在公立桥与官府团练数千人激战,大败团练,斩团练千总以下大小官员百余人。接着,李士林义军又在七旗仓迎战朱杏、朱鹤经等部团练,斩朱杏、朱鹤经等团练头目70余人,大获全胜。连战皆捷,李士林义军声威大振,兵至3万,在柳沟、王化、地城一带休整后,即由乌龙集(今河南省淮滨县城)渡淮西进。占息县,克罗山,李士林义军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义军进入湖北,人生地疏,补给困难,清军重兵围截,李士林数战失利,遂率部降于清湖广总督杨沛。降清后,在湖北广济被太平大国英王陈玉成部围歼,李士林负伤被俘。咸丰五年(1855)六月,李士林因伤口崩发卒于太平军营。
周作雨
周作雨(1846—1888),阜阳县柳沟集(今属阜南县)南周小庄人,清朝官员。
周作雨于清咸丰十年(1860)中武举,同治二年(1863)始任清宫廷侍卫,长达15年。光绪六年(1880)周作雨出任广东军门提督。光绪十四年(1888),周作雨病卒于任所。其遗体由夫人丁氏归葬于故里。1972年,其孙周振芳等将周作雨遗骸葬于小周庄西南河滨。
腾反抗义军,后被义军擒而杀之。
张大赓
张大赓(1600—1674),字杨甫,别号实水,颍州(今阜南县柴集区天棚集)人,清代画家。
张大赓乃张鹤鸣第三子,但与张鹤鸣的人生道路完全不同。张鹤鸣热衷于官场政治,而张大度则热心于工诗绘画。从青年起,张大赓便出游各地,登泰山,走秦陇,跨长江,游湘水,南抵滇黔,饱览祖国壮丽山河,为绘画积累了大量素材。他的画内容很广,花鸟松石,鱼虫竹泉,无不涉猎,其中尤以山水称著,其山水画又以苍健出名。张大赓除擅长绘画之外,还工于诗文,著有诗集一卷。
于之秀才》一诗相赠,诗云:“焦生独立士,势利不可恐。谁言一身穷,自待九鼎重。有能揭之行,可”谓仁者勇,吕侯相家子,德义胜华宠。”
焦千之虽德才兼备,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黑暗却使他屡试不第。直到英宗治平年间,由于欧阳修、赵概的关照,焦千之才得以出任浙江乐清县令。
刘体仁为官3年,“身践华要,名重一时”,“高蹈收荣,长往而不悔”。他感到自豪和怀念的是在为官期间,“与海内诸名贤为文酒会”,论文赋诗。“诸名贤”者是指王士帧、汪琬、顾炎武、黄黎洲等文人侠士。辞官归里后,刘体仁过了一段隐居田园生活。此后便踏上了出游之路,从秦淮到黄河,从苏门山到华山,或咏诗于名胜庙堂,或作画于山水泉林,创作丰盛,诗画并茂,“凡一笔出,四方人竞传诵之”。刘体仁除诗画外,还精于鉴别,长于鼓瑟,多才多艺。
光绪二十年(1894),朱炎昭出任郑州学政,在职10余年,极其厌恶“堕落宦海苦奔波”,“大吏谒来折腰多”的幕僚生活,潜心于吟诗绘画书法。其诗豪放,反映出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其画多以石、梅为题材,表达作者不屈不挠的志
向;其书法棉里藏针,独具风格。朱炎昭的诗、画、书法一时名扬郑州,颇受时人钟爱。
吕蒙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富陂(今阜南县吕家岗)人,东吴名将。
吕蒙幼年丧父,随母投靠邓当,生活于军营之中,练得一身武艺。少年随邓当征战,因作战勇猛,受孙策看重。邓当死后,吕蒙代邓职,拜别部司马,成为东吴年轻的将领,屡立战功。
吕蒙传载于《三国志》。
焦千之
焦千之,生卒年不详;字伯强,汝阴椒陂(今阜南县焦陂镇)人,北宋官员。
焦千之自幼勤奋好学,为人厚道,乐于助贫。年轻时成为地方上博学多才、品德高尚的知名人物。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知颍州,焦千之投其门下,受到欧阳修赏识。
吕公著为颍州通判,聘焦千之为家庭塾师,教其诸子。焦千之“为人严教方正”,吕诸子长进很快,后吕公著进京任御史中丞,盛情邀焦千之随之同往。欧阳修写《送焦
光绪二十七年(1901),倪嗣冲跟从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残酷镇压义和团,晋为道员,授黑龙江民政使。光绪三十四年(1908),袁世凯遭弹劾下野,倪嗣冲亦因贪污罪被革职查办。
辛亥革命时,袁世凯出任湖广总督,复用倪嗣冲为行营翼长,迁河南布政使,并帮办河南军务。时革命党人张汇滔淮上军光复阜阳。倪嗣冲受袁世凯指派,于宣统三年冬(1911年12月15日)率部攻破阜阳,大肆屠杀民军,把300多名被俘的淮上军全部枪杀,又把阜阳城内居民集中起来,令其逐个报数,凡听出不是阜阳口音者,一律作“乱党”杀害。被阜阳人切齿称之为“倪屠户”的倪嗣冲镇压淮上军后,于次年2月7日自称“颍州都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刘体仁整60岁。是年他游至钟离,突患急症,不治而亡。其遗著有《七颂堂诗集》10卷。《七颂堂文集》2卷,《识小录》1卷。刘体仁传载于《清史稿·文苑传》和《安徽通志稿·人物传》。
李士林
李土林,生年无考,卒于1855年,字文峰,阜阳县方集(今属阜南县)人,清末捻军将领,后降清。
倪嗣冲
倪嗣冲(1868—1924),原名倪毓枫,字丹忱,阜阳县柴集(今属阜南县)倪新寨人,凶残多变的军阀。
倪嗣冲之父倪淑,以举人任四川开县县令,曾为袁世凯家庭塾师。倪嗣冲自幼随父在四川读书。20岁中秀才,光绪二十五年(1899)投靠袁世凯,因献计镇压山东义和团,被袁世凯任命为山东陵县县令,由此发迹。
刘体仁
刘体仁(1624—1684),字公勇,号蒲庵,颍州薛集刘寨(今阜南县城关镇)人,清代诗人。
刘体仁少时聪颖,“就傅经史,一览成诵”。他11岁时,其父刘廷传在颍州抵抗李自成农民义军,城破被俘,为义军所杀。刘体仁效父忠明,青年时曾“往来兵间,为诸大帅策画”,抗清保明。但他虽有效父之心,却无回天之力,明王朝终于被清王朝灭而代之,刘体仁为此痛心不已。
明正德《颍州志》载有焦千之传。
张鹤鸣
张鹤鸣(1551—1635),字元平,号达野,颍州(今阜南县柴集区天棚集)人,明朝官员。
张鹤鸣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进士,授山东历城知县,不久即擢为南京兵部主事,又调陕西右参政,晋升右金都御史,可谓官运亨通。张鹤鸣在朝为官,效忠明王朝。他在巡抚贵州时,镇压苗民起义,因功于天启元年(1621)官居兵部尚书。其政治野心随官职升高而膨胀,积极参与朝中勾心斗角的权力之争。当时,辽东巡抚王化贞与守将熊廷弼矛盾尖锐,张鹤鸣听从王化贞,使王、熊矛盾更加激化,导致东北边防大乱。天启二年(1622),王化贞于大敌当前弃城逃跑,张鹤鸣反诬熊廷弼罪责,杀熊廷弼并传首九边。此后,他做贼心虚,假病告归。四年后,张鹤鸣又与奸臣魏忠贤勾结,出任南京工部尚书,以权谋利。次年,恩宗即位,魏忠贤败露自缢身亡,张鹤鸣受劾被罢官,归颍后于颍州西湖大置房产田园,过着富翁生活。崇这祯八年(1635),李自成率农民义军攻颍州,张鹤鸣组织地主武装,负隅顽抗。义军攻进颍州,张鹤鸣与其胞弟张鹤腾同被义军处决,双双成为明王朝的殉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