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假说理论PPT

合集下载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观点:Krashen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惟一方式是接受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输入的信息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上。

当他们理解了输入的信息,并且让输入多少包括一点超过他们能力的语言时,语言结构也就习得了,语言结构也是在自然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习得的。

本文主要讨论其中的习得—学习假设和输入假设,并总结出语言输入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可理解性、趣味性和大量性Krashen语言输入假设理论与莲花指美国南加洲大学语言学系教授Krashen.S.D.于1977-1982年提出“语言监控模式”假说(The Monitor Model),也叫“语言控制调节模式”,“输入假说”或“监察论”,这一理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这个理论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进程》(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这三本书中拓展成为基础更为广泛的著名的五个假设,用来解释学习第二语言的困难的原因,这五个假设是指: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Hypothesis)、语言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

krashen

语言输入假说1.语言输入假说概述2O世纪8O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和实践》书中提出了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监察模式”,它包括了五大假说,即习得与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filter hypothesis)。

Krashen 将他的五大假说作了细致的描述和论证,尤其肯定了输入假说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输人假说也许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唯一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因为它回答了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怎样习得语言,尤其是外语。

语言输入假设作为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内容,它表明了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者是如何接受并吸收语言材料这一过程的实质的认识。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区分了“学习”与“习得”的概念。

他指出:学习者是通过“学习”和“习得”两种途径来习得第二语言的。

二语学习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有意识地了解语法规则,背诵单词等;而二语习得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像儿童习得母语那样,无意识地学会使用母语。

只有在习得一门语言之后才能说掌握了这门语言。

那么,学习者必须要置身适当的语言环境中,接受适当的语言输入,才能自然地习得第二语言。

同时他认为单纯主张语料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i十l。

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t十l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才能习得这门语言。

2.理想语言输入的特点(1)可理解性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作为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那么如果学习者不能够理解语言输入的信息,就不能习得语言。

krashen的输入假说

krashen的输入假说

krashen的输入假说
Krashen的输入假说,是指在学习语言时,我们需要接受大量的语言
输入,才能够有效地掌握这门语言。

该假说包含了五个基本原则,包括:①接受输入;②理解它们的含义;③使用语言的内部机制进行预
处理;④对比已有的知识,并猜测新的语言规律;⑤最后实现输出。

首先,Krashen的输入假说要求我们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

这就是指
听力、阅读等语言输入的过程,只有在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输入的含义。

这是指在听力、阅读过程中,不仅
需要听懂、读懂,还需要理解其中的含义。

只有理解其中的含义,才
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更好地运用语言。

接下来,我们需要使用语言的内部机制进行预处理。

这是指在接受语
言输入后,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语言能力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分析,以
便更好地掌握语言。

然后,我们需要对比已有的知识,并猜测新的语言规律。

这是指在学
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对已有的知识和新的语言规律进行
比较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门语言。

最后,我们需要实现输出。

这是指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我们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输出,如口语、写作等,以便更好地总结和巩固我们所掌握的语言知识。

总之,Krashen的输入假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语言的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地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并通过自身的语言能力进行预处理和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学习和运用Krashen的输入假说,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

输入假说理论课件

输入假说理论课件

输入材料的选择
根据输入假说理论,教师在选择 语言教学材料时应注重语言的可 理解性和多样性,提供适合学生 水平的语言输入,帮助学生逐步
提高语言能力。
输入过程的指导
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形式 和功能,通过提问、解释、演示 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用法
和意义。
输入与输出的结合
教师需设计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 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 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实现输入与输出的有效结合。
创新与发展
通过与其他理论的整合与对话,输入假说可以不断创新和发展,以 适应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05 输入假说理论案例分析
案例一:i+1原则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有效应用 总结词:挑战与改进
详细描述:i+1原则强调语言输入应略高于学习者 当前水平,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有益指导。教 师可选择难度适中的范文,引导学生模仿并逐渐 掌握高级词汇和句型,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与互动假说的关系 互动假说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交际互动实现的,而输入假 说理论则强调输入的重要性,两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都有 一定的作用,但侧重点不同。
02 输入假说的基本原理
i+1原则
总结词
i+1原则是输入假说的核心原则,指语言学习者应接触略高于其现有语言水平的 语言材料。
详细描述
i+1原则强调语言输入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这种略高于 学习者当前水平的语言输入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语言习得。
详细描述
监控模型强调学习者在语言输出过程中的自 我监控与修正能力。在听力理解中,教师可 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能力,通过上下文线索、 语调等判断听力材料中的言外之意,并修正 自己的理解偏差。

研究生学术报告——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与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输入模式PPT

研究生学术报告——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与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输入模式PPT

教师课堂话语综述
教师课堂话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 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它是教师进行教育 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师传递教 育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的职业用语和交际 用语的总和。
一般来说,教师课堂话语由教师语言、学生语 言、师生言语交往方式构成。
课堂话语可分为:导语、提问语、讲析语、结 语、和应变语。
• 3.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扩展性(extending)话语。
教师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及时捕捉到他所需要的信息, 并能引导学生注意到正确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间, where is your exercise book? Tom: Mm...I...Mm, sorry . Teacher: Did you forget your homework ? (Extending 1) Tom: Yes ... Teacher: You did? (Extending 2) Tom: Yes, I did. Teacher: So, you forgot to bring it to school...didn’t you?
Thank you
(Extending 3)
Tom: Yes, I forgot...it this morning. Teacher: Don’t forget your homework next time. Remember?
(Extending 4)
• 4.教师要掌握必要地课堂提问技巧。
提问语具有激发创新思维、引导启发、信 息反馈的功能,我们要求教师的提问要设置 在教学的关键处;要在学生理解教材的疑难 处设问;和要选好提问的角度。
结论
教师话语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 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恰当地运 用教师话语是所有英语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固有观念,适当控制 教师话语的数量,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练习的 机会;提高教师话语的质量,注重交际气氛的培 养;把握语言输入的针对性、难易度;熟练运用 话语技巧。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话语输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 高他们运用语言的水平。

浅析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浅析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浅析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提要:在众多的二语习得理论中,Krashen的“输入假说”影响深远,也颇具争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输入假说”的内容,以及此理论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启示,然后指出了其局限性。

关键词:克拉申输入假说可理解性输入外语教学一、引言二语习得领域关于语言输入、输出和互动的研究存在很大分歧,一直都没有一个定论。

Krashen(1985)提出了著名的监察理论(The Monitor Theory),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因为这个假说主要回答了语言习得是如何产生以及怎样才能习得语言这个重大问题。

二、“输入假说”的理论内容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方式。

输入在二语习得中是学习者所接触到的目标语材料。

这个“接触”包括听到或看到。

他认为促成语言习得成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丰富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二是学习者本身应具有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

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下通过大量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遵循自然语言习得顺序,最佳的输入量是“i+1”,其中“i”指的是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指的是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层次水平。

只要有足够的可理解输入,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就可以从i发展到i+1的阶段。

因此,Krashen认为理想的语言输入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注重意义的语言交际,语言输入应该是相互关联的、有趣的。

三、Krashen的“输入假说”对外语教学的启示:Krashen的“输入假说”影响广泛,对外语课堂教学很有启发意义。

首先,必须保证足够的语言输入量。

课堂上教材中使用的语言和教师话语都应是可理解输入,课外的可理解书目更可以多种多样,报纸杂志、文学名著、科技文章等都是便利高效的输入资源。

大量的、多样化的输入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接触语言的机会,满足外语学习的先决条件。

输入假说理论PPT

输入假说理论PPT

教学措施的选择取决于理解性输入的运用程度
viii) immersion teaching is successful because it provides comprehensible input
浸入式教学的成功在于其有大量的理解性输入
ix) bilingual programs succeed to the extent they provide
3
习得与学得假说
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对“习得”和 “学习”的区分以及对它们
各自在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 认识是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习得” 是潜意识过程,是注意意义的自然交际的结果, 儿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习得的语言系 统处于大脑左半球语言区,是自发语言运用的 根本。(正好契合乔姆斯基的“先天论”)
comprehensible input
11
输入假说的不足
1.i与i+1之间的缺口,或者说是距离,是通过交际 过程中语言结构的调整,以及靠语言环境所提供 的信息和学习者以往的经验来弥补的。然而,在 实践中,外界(教师)无法把握语言输入到何种程 度才属于“i+1”水平,因为学习者各自学习情 况不同,老师不能准确测知学生知道什么或不知 道什么,他们只能猜测学生现有的i水平。因此无 法确定i+I的内容和难度。也就是说“i+1”模 式不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在实践中很难操作。
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
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8
可理解性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所谓可理解性输入即略高于语言学 习者现有水平的输入。
克拉申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应具备 以下几个特点: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整理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整理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监控理论70年代末,Krashen(1979,1981,1982)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著作,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进行了解释性描述。

1985年,他提出了“输入假设理论”(the Input Hypothesis Model).这个理论由五个相互连接的“假设”组成:1、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2、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3、监控假设(Monitor Hypothesis);4、自然顺序假设(Natural Order Hypothesis);5、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1、输入假设Krashen认为,人类只通过一种方式获得语言,那就是对信息的理解,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Comprehensible Input)来获取语言知识。

只要学习者听到有意义的语言信息并设法对其进行理解,就会产生语言习得的效果.如果语言信息是那些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语言形式,并没有什么意义与内容,或者由于某些心理障碍,有意义的语言信息无法进入学习者的头脑,那么就不会产生任何语言习得效果。

Krashen认为听力活动是对语言习得至关重要的.语言知识不是通过说来获得的,说常常是没有必要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Krashen只强调听,不强调对语言的使用,这显然是与“交际法”教学理论背道而驰的。

他主张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

他用i+1的公式来代表他的主张.i代表学习者目前所处的语言水平,i+1是学习者下一步应达到的水平.为了使学习者有所进步,向他输入的语言信息只能是稍微超出他目前所处的水平。

Krashen所说的可理解的输入语言信息,是指像母亲或大人对幼儿说的话(motherese),或者人们对学说自己母语的外国人的说话方式(foreigner talk),这些话往往很短,语法相对简单,人们往往将自己的话语调整到外国人的水平。

小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模式”理论

小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模式”理论

小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模式”理论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模式”自其问世起便成为二语习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它激发了人们对二语习得中一些基本问题的深入思考。

本文对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进行了分析,综合了一些学者对它的评价以及对该理论的发展的研究,并谈到了其对外语教学一些启示。

一、“输入假说”的概念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荣休教授,他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获得的研究,这为他赢得了世界了性声誉。

克拉申在20世纪中叶以来提出的第二语言学习得的“输入假说模式”,这是近几十年来影响广泛、解释全面又很具争议性的理论。

早在1970 年代初克拉申就提出了“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 ,该模式以“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为核心;80 年代中叶,克拉申对之进一步扩充修订,转为以“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为中心,形成了“输入假说模式”。

在1985年出版的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一书中,Krashen进一步论述了输入假设理论及其应用。

具体而言,Krashen的“输入假说模式”由五个互相联系的核心假说构成,它们分别是: ①语言习得- 学得(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假说; ②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③监控假说; ④语言输入假说; ⑤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这五个假说彼此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一)习得—学得假说克拉申(1985)认为成人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有两种相互独立的发展语言能力的方式,即:习得和学得。

“习得”是无意识的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就像儿童习得母语的能力一样。

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假说的研究

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假说的研究
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假说的 研究
目录
01 一、语言输入假说
02 二、语言输出假说
03
三、对语言学习和语 言教育的启示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和思考的主要工具,因此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在语言习得 和语言使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语言输入假说和语言输出假说,是语言习得理 论中的两个主要概念。本次演示旨在探讨这两个假说的研究现状及其对语言学习 和语言教育的启示。
2、监视假说(Monitor Hypothesis)
2、监视假说(Monitor 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会使用两种不同的监控功能:一种是 “编辑”,即学习者对语言输入进行编辑和修改,以确保其准确性;另一种是 “监控”,即学习者在输出语言时对语言的正确性进行监控。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克拉申(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克拉申假说(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的核心内容,该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个假 说的主要观点是,学习者通过接触和理解略高于他们当前水平的语言输入(即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可以促进他们的二语习得。
二、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2、可理解的语法和语义:除了难度适中之外,语言输入还必须具有清晰的语 法结构和语义信息。这样,学习者才能正确地理解并记忆这些语言材料。
三、输出与反馈
三、输出与反馈
尽管输入假说强调了输入的重要性,但克拉申也意识到输出和反馈在二语习 得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者需要机会将他们新学的语言知识付诸实践,通过输出语 言来检验他们的理解和表达。当他们的输出被他人正确地理解和回应时,他们会 得到反馈,这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他们的语言技能。

第10章 输入和输出

第10章 输入和输出
如果用i来代表“现有水平”,那么“可懂输入”就是
i+1。克拉申认为,依靠语境以及语言外的信息,人们
能够理解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语言,如果语言交际 获得成功,输入可被理解并且数量足够,学习者就会 自动获得i+1(可懂输入)。只有i+1才能成为吸入。 如果吸入的内容多次得到重现,就可能被习得(整合
到了现有的语言能力当中)。表达能力是在接触了大
第10章 输入和输出
2015-2-6
第10章输入和输出(共76面)
1
第10章 输入和输出
• • • • • • • • •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输入和输出概述 输入和理解 输入假说及其应用 输入假说评价 输入和吸入 输入处理 输入调整和输入互动 输出假说 小结
2015-2-6 第10章输入和输出(共76面) 13
• 不过,全身反应法的课堂上,老师也会说一些很 有创造性甚至怪异的句子,以便能够使用一些非 物质方面的词汇(如下面例67中的green和black 等形容词),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 • 例67. Gregory,find the picture of the beautiful woman with green eyes,long black hair and wearing a sun hat that has red stripes. When you find the picture,show it to the class and describe them.
一样,输入假说的问题在于不够严密。如何定义学习者 的现有水平“i”?“1”是什么意思?怎样把1和语言项目 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很难有一致的答案。也就是说,i和 1是两个非常模糊的概念,难以进行验证(在这方面, ZISA项目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参见第8章)。而 且,在克拉申的表述中,i+1既可以理解为下一个习得 阶段,也可以理解为将要学习的下一个结构(Gregg, 1984)。

第二讲 习得假说

第二讲 习得假说

• 语言习得系统是真正的语言能力。语言学
习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 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用。 • 学习所获得知识能起监控作用是十分有限 的,因此,语言教学的重心是交际,而不 是规则的学习。
• 3、可懂输入假说 • 这一假说也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
部分。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 “可懂的语言输入” 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 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 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 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 4、情感过滤假:

• 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总是输入大于吸收,人类头
脑中这种对语言的堵塞现象,是由于情感对输入 的信息起了过滤作用,称为情感过滤。 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 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 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 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克拉申认为影响习得 语言的情感因素有:ⅰ动机。学生的学习目的是 否明确。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ⅱ性格。 自信,性格外向,乐于置身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 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进步较快;ⅲ情感状态。 主要指焦虑和放松。焦虑感强者,情感屏障高, 获得的输入少;反之,则容易得到更多的输入。
• 这就是他著名的 i + 1 公式。 i 代表习得
者现有的水平, 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 平的语言材料。 • “i+1”则是下一阶段应达到的语言结构的 水平,即稍稍高出他目前的语言水平,让 它通过上下文、一定的语境或借助于图片、 教具等非语言手段,来理解“i+1”的信息, 从而也就习得了该信息所包含拿的下一阶 段的语言结构。
2、习得假设的内容
• 对“习得”和 “学习”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自在
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是克 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习得”是潜意识过 程,是注意意义的自然交际的结果,儿童习得母 语便是这样的过程。习得的语言系统处于大脑左 半球语言区,是自发语言运用的根本。“学习” 是个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以及练 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 语法概念的“掌握”。“学习”的系统虽然在大 脑左半球,但不一定在语言区。只有“习得”才 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 语言时的生产机制;而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 即“学习”的结果,不是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 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
-----精品文档------
可理解性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所谓可理解性输入即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输入。 克拉申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可理解性 。 2)既有趣又有关 。 3)非语法程序安排 。 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
克拉申认为影响习得语言的情感因素是: 1)动机。 2)性格。 3)情感状态。
-----精品文档------
输入假说 The Input Hypothesis
这一假说也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他曾用一本专 著论述这个假说。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性的 (comprehensible)语言输入” 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 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 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i + 1 公式。
Krashen认为这些话语速度较慢,并且句子较短,句法相对简单。很 明显,
输入己经被调到学习者的水平。 •iii) L2 learners often go through-----a精品n文i档n--i--t--ial Silent Period
•v) the more comprehensible input the greater the L2 proficiency •可理解性输入越多,二语熟练度越高
-----精品文档------
证明输入假说存在的观点
•i) people speak to children acquiring their first language in special ways •当人们和要习得母语的孩子交谈时使用特殊的方式。母亲的话语 没有
精调到i+ 1的水平,而是粗调到孩子的语言水平。 •ii) people speak to L2 learners in special ways •人们以特殊的方式同第二语言学习者交谈。也就是变成了可理解性 输入。
输入假说 The Input Hypothesis
-----精品文档------
输入假说理论
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 1985年在其著作《输入假 说:理论与启示》中正视归纳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 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五个系列假说,总称为输入 假说理论。
•viii) immersion teaching is successful because it provides comprehensible input •浸入式教学的成功在于其有大量-----的精品文理档---解--- 性输入
输入假说的不足
1.i与i+1之间的缺口,或者说是距离,是通过交际过程中语言结构的调 整,以及靠语言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和学习者以往的经验来弥补的。 然而,在实践中,外界(教师)无法把握语言输入到何种程度才属于 “i+1”水平,因为学习者各自学习情况不同,老师不能准确测知学生 知道什么或不知道什么,他们只能猜测学生现有的i水平。因此无法 确定i+I的内容和难度。也就是说“i+1”模式不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 在实践中很难操作。
•vi) lack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delays language acquisition •缺乏可理解性输入会延缓语言习得。失聪的孩子或者父母是盲人 的儿童,由于缺少
合适的可理解性输入会延迟语言习得。
•vii) teaching methods work according to the extent that they use comprehensible input •教学措施的选择取决于理解性输入的运用程度
自然顺序假说 The Natural Order Hypoth验表明,在儿童和成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掌握进行时 先于掌握过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名词所有格’s等。
克拉申认为,自然顺序假说并不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 学大纲。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习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话,就 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
(这一点也是在证明输入假说的有效性,学习其他语言不正是 从零开始,不就是顺序吗?)
-----精品文档------
监控假说 The Monitor Hypothesis
监控假说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内在关系。二 者的作用各不相同。语言习得系统是真正的语言能力。语言学习系 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 用。这种监控功能既可能在语言输出前,也可能在其中、后。但它 能否发挥作用还要依赖于三个条件:
-----精品文档------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过程
-----精品文档------
习得与学得假说 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对“习得”和 “学习”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自在第二语言能 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是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 “习得”是潜意识过程,是注意意义的自然交际的结果,儿童习得 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习得的语言系统处于大脑左半球语言区,是 自发语言运用的根本。(正好契合乔姆斯基的“先天论”)
1)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 2)注意语言的形式,即必须考虑语言的正确性; 3)知道规则。
-----精品文档------
情感过滤假说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 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 。
“学习”是个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以及有意 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 “掌握”。
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 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而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作为“学习”的结 果,不是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监控作用。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