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人物解析,精辟!!!
《让子弹飞》人物阶级形象分析

《让子弹飞》人物阶级形象分析作者:王婧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6期摘要:电影《让子弹飞》启用了周润发、葛优、姜文、刘嘉玲、周韵等一批实力派演员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个性迥异的人物形象,支撑起整部影片的人物框架。
他们对人物身份、动作、心理的精准阐释和巨大的票房号召力是电影取得票房口碑的双丰收的一个重要筹码。
本文通过分析《让子弹飞》中的人物形象,解读其背后的阶级隐喻。
关键词:《让子弹飞》;人物形象;阶级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146-01一、脱胎于旧社会的时代变革者张麻子张麻子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为一个几乎完美的时代变革者。
早年留洋,少年追随蔡锷将军,革命失败落草为寇,占山为王。
但与人们印象中鲁莽冲动的山大王不同,张麻子智勇双全,仗义疏财,心怀苍生万民,为百姓谋福祉,而且颇具文艺气息。
张麻子的出场非同凡响,一鸣惊人,一袭黑衣的土匪老大将象征九五之尊的九筒戴在头上,不仅是片中张麻子作为一个时代变革者所必需的霸气与雄心的暗喻,亦是姜文本人所崇尚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展现。
带领一众结拜兄弟劫富济贫,对兄弟的儿子视如己出,为惨死的六子报仇,如此种种都对一个讲义气,够哥们的大哥形象进行了铺垫,这些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兄弟手足观念在影片中通过众人为六子报仇雪恨的坚定与无畏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显露。
从这一点来说,张麻子虽然曾有张牧之如此文雅的名字,欣赏莫扎特,留过洋,接受了西方先进科学的熏陶,骨子中还未从旧式的封建思想中完全脱胎,获得新生。
这一点从他对花姐的感情中可以得到佐证,含蓄而深情,却小心翼翼,即使花姐追随老三一行人远走,亦克制理性,只能将随身的手枪赠与心爱的女人,张麻子对感情的处理方式沿袭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发乎情,止乎礼”的传统。
智除恶霸黄四郎的过程中,张麻子高喊“公平,公平,公平“的响亮口号,发出“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的心声,是一个革命者对消除剥削,建立公平公正的美好社会的强有力表达,但他实现理想的方式依然是单枪匹马地以暴制暴,未能唤醒麻木怯懦的被剥削、被压迫者,是时代的局限性,亦是时代的悲哀。
浅析《让子弹飞》中人物性格及关系

马邦德 与 张麻子 的统 一战 线初 步形 成 ( 一 )六子 之死
、
下 ,穷 则独善 其 身 ”的教 诲深 深 的烙 在他 的心 上 ,在 当时 那个 军 阀混 战 的年代 ,要想 大 有作 为 ,就 必须拥 有枭雄 曹 操 一样 的文 韬
武略 和刘 备般 能让 四方 归心 之能 耐 。 三 、统 一 战线 牢固之 表 现
上 的 什 么品 质 让 这 个 大骗 子 改 变 了对 他 的 看 法 ?
也 评价 。 ” 而 且在 近景 内观众 可 以看 清人 物的 面部表 情 ,介入 人
Hale Waihona Puke 关键词 : 《 让子弹 飞》;人物性格 ;人物 关系
物 的情 感活 动 。这个 特写 镜头 展现 了马 邦德 内在 的情感 活动 。 马邦德 为何从一 个单 单的牧字 就想到 了 “ 兖 州 牧 , 豫 州
黄 四 郎的 阴狠 和 六子 的憨 直 。但 杀人 诛 心 的妙 计 中蕴含 更 多的 是 两人 愉快 的谈 笑 着 。在 突如 其来 的假 张 麻 子的 枪声 中 ,吓 坏 了贪 生 的马 邦德 ,如 此 生死 攸 关之 际 ,张麻 子 也不 忘派 专 人保 护 马邦 “ 拼命 还 如何挣 钱 ” 的马式 人生 哲学 。 ( 二 )夫人 之死 德 。在 马邦 德被 地 雷炸 成 两半 截 ,生命 的 最后 之 际 ,也不 忘 告诫
一
马 邦德 是 个贪 财好 色 ,惜 命 贪生 的骗 子 ,张 麻予 是 个霸 气十 牧 ”, “ 牧 ”是 古代 的官 职名 ,起 源 极早 。舜 时 就 出现 了州牧 这 足 ,足 智 多谋 的 土 匪 ,黄 四郎是 个心 狠 手辣 , 阴险 狡诈 恶 霸 。从 官 职 。而兖 州 和豫 州都 是 古代 地名 ,做 过充 州 牧和 豫 州牧 的人 三 人性 格 上 的特 征我 们不 难看 出,黄 四郎能 带给 马 邦德 的财 力 、 非常 之 多 ,其 中最有 名 的便 是曹 操与 刘备 。虽然 人们 对 乱世 枭雄
让子弹飞人物解析精辟完整版

让子弹飞人物解析精辟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着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没那么简单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当然不是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
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
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
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
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黄四郎说。
“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
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
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
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那一年发生了什么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让子弹飞权力与智慧的较量

让子弹飞权力与智慧的较量在电影《让子弹飞》中,扎根于1920年代中国国内的官商勾结、权力纷争、以及人心险恶等主题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这部电影通过焦点人物之间的权力与智慧的较量,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社会道德和正义观念被摧毁的现象。
影片中,各个角色通过其行为和言论展现出了权力与智慧的两面性,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在《让子弹飞》中,福贵是一个智勇双全、运筹帷幄的地方豪绅。
他身上的权力给予了他操控一切的能力,可以随心所欲地左右他人的命运。
然而,福贵并不仅仅是一个权力的代表,他也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聪明才智。
他能够准确地判断电影中其他角色的动机,毫不留情地利用他们,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
他饰演了智慧、权力和利益之间不可分割的角色。
与福贵对立的是周鹏,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智慧的暴发户。
尽管他在影片中最初显得愚蠢和没有权力,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周鹏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智商。
他能够利用权力,谋取自己的利益,同时保护弱者。
周鹏体现出的智慧让他在与福贵的智力游戏中取得了一些胜利,并为他赢得了一些支持者。
通过周鹏的角色,观众可以看到智慧在这场权力与智慧的较量中的重要性。
另一个角色,马宝,代表了权力的黑暗面。
他是一个不顾一切的权力野心家,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不择手段。
马宝的权力无处不在,他能够唆使手下杀人、纵火、甚至对付自己的亲属,以巩固自己的权力。
然而,马宝的愚蠢和自私使他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
他最终被福贵和周鹏的智慧所击败,彰显出智慧在对抗权力时的重要性。
在《让子弹飞》这部电影中,权力与智慧的较量既真实又残酷。
权力可以给予一个人无上的统治和控制,但它也可能使一个人落入道德沦丧的境地。
智慧则是在面对权力威胁和不公正的情况下保持清醒和理智的能力。
本片通过展现各个角色的权力和智慧的对比,向观众传达了权力滥用的危害,同时强调了智慧在维护正义和道德观念方面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于电影中出现的权力与智慧的较量。
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商业世界,人们往往都希望拥有更多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让子弹飞》的几个隐喻

《让子弹飞》的几个隐喻1 马拉火车有人从什么历史的方面来解读这个东西我觉得不是不可以不过我认为姜文不是一个这么矫情的人他的每一个看似不合理的场景都有一个理所当然的解读而这个解读往往并不需要你去翻历史书才能明白所以我觉得这个马拉火车的隐喻就是在暗讽我们当今的国家制度虽然坐上了西洋人的经济火车走在市场经济的铁轨上可是实际上跟以前的马车并没有本质区别依然是靠一群无脑的劳动力在前面拉着主要是暗讽我国现在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可是经济结构却和真正的西洋火车有着天壤之别一旦一颗子弹打穿了马和车之间的链接一旦失去了在前面勤勤恳恳拉车的劳动力过不了多久火车就将摔得灰飞烟灭这是姜文的第一个隐喻也正是点中了时下我们中国最热门的话题和最主要的问题2 关于黄四郎很多人说姜文把他比喻成韩三平云云不是不可以不过未必每个人都知道韩三平是谁实际上姜文的这部电影也不是仅仅拍给文艺圈的那几个人看的其实从一段黄四郎和张麻子的对话就很明显可以看出来了张麻子“你觉得对我来说是你重要还是钱重要”就是这一段张麻子把黄四郎和钱搁在了一起对比这个答案很明显了什么能跟钱搁在一起呢就是权所以黄四郎在电影里象征的就是权力是通过权力得到利益的既得利益者这个隐喻的无非也就是目前咱们国家的一些与权力直接挂钩的垄断产业和一些以权谋私的官员当然干脆可以说白了就是咱们国家的权力机构然后姜文说的话也就不难索解了“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就是权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们这些掌权者这个社会上没有绝对的权力这点对我很重要3 明白了黄四郎在影片中的定位其他的一系列问题就呼之欲出了首先来说说一开始黄四郎给姜文的那顶帽子那顶帽子是什么意思就是邀请你来一个桌子喝酒的意思这点后来葛优也给姜文解释了隐喻的就是咱们现在的官场现象比如一个地方官走马上任之后就会有一个当地的权力集团邀请你来喝酒然后共同刮分百姓这就是那顶帽子后来黄四郎和姜文说“如果我一开始不是找人给你送去那顶帽子而是自己亲自去接你后果会有什么不同吗”“我家里还有一顶好帽子回头我给你”意思就是如果我一开始不是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大哥姿态来邀请你入伙分给你一点钱而是以一个合伙人的姿态来邀请你入伙把我这个位子让给你你会跟我们同流合污么这是讽刺官场里的那些人物眼里只有“帽子”4 然后再来说说跟他们一起去进攻黄家的那几只鹅“大哥没一个人跟来就那群鹅跟着来了”这些个鹅比喻的就是现实中那些盲目喜欢姜文甚至无脑追随的粉丝们而实际上这些人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是被其他人鱼肉的人他们根本不知道姜文到底要干什么但是就会一直跟着来可是事实是他们也根本没有一点用处姜文用了一个隐喻讽刺了那些无脑的追星族一把也是告诉我们大家想要颠覆权利颠覆这个世界靠一群鹅是没有一点用的5 然后鹅城这个城市的意思也就是人民任人鱼肉的城市的意思这个暗指啥大家当然都明白然后我要说的是姜文全片中我认为最精彩的一点隐喻就是他对权利的理解从人们三番几次不敢捡银子半夜偷偷捡不敢捡枪半夜偷偷捡到最后人民发现黄四郎死了群起而攻之姜文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是权力权力就是恐惧权力就是施加给人民的畏惧而对于人民来说他们畏惧的也根本不是黄四郎本人而是他们脑海中的那个黄四郎回到现实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害怕我们国家的最高权力我们都有一种恐惧而实际上我们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恐惧的仅仅就是我们自己的恐惧而一旦人们看到自己脑海中营造的那个“黄四郎”被打倒人民们一旦真正拿起枪冲向黄四郎家也就是最高权力那里去拿回自己的东西黄四郎家那个千疮百孔的铁门根本没有任何办法阻挡人民的力量还有后来的那个黄四郎手下看到人民反了马上转头跟着反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假如我们真的要推翻现在的权力那么那些在维护当前权力的人比如什么城管呀警察呀保镖呀之类的会马上跟我们站到一起因为他们也是人民这点跟开头的马拉火车有个呼应就是说权利这个火车跑的再快实际上都是马拉的一旦没有了马权力只能歇菜6 说到千疮百孔的铁门就再说说姜文让他的小弟打个叹号那段戏那段戏的意思的确是有点自恋的意思就跟很多人解读的一样他在讽刺其他的导演他把自己比喻成枪把自己的电影比喻成子弹不论是子弹打断了马缰还是子弹射穿了黄四郎家的铁门包括电影名字让子弹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他要把这个一直束缚着人民恐惧着人民的锁链铁门打穿掉让人民奔向自由得到自己的财产然后那个叹号的意思就很明显了他讽刺一些个小导演也想打穿铁门可是太直接了想打个叹号结果就没打好而他老人家打的是个问号然后子弹就能从那个问号里面穿出去了这个问号呼应的是一开始片头的让子弹飞后面的一会这点别的网友分析的很到位了姜文很清楚他的电影里想说的这些话影响到了权利核心的既得利益者就是黄四郎为啥一直要除掉张麻子因为“霸气外露” 所以是不可能通过审批的可是他又想挣钱又不想跪下而他同时又很清楚审电影的那群既得利益者的智商所以他打的是个问号让子弹飞一会现在电影已经上映了那些人后悔也晚了同时也讽刺了一把那些不会打问号的人7 既然说到审批就可以再说说一开始小六子自己剖腹那段戏姜文把小六子这个兄弟设计成他自己的儿子对一个导演来说什么是儿子电影呗他用小六子祭奠的是他自己的“鬼子来了” 因为影响了权利的核心既得利益者出师未捷身先死而赐死的理由就是一碗莫须有的凉粉后来他在墓前对小六子说的话都可以理解为他鬼子来了被砍之后的反省他认为太冲动是不行的直接打叹号也是会死人的要神不知鬼不觉的打穿铁门要让子弹飞一会马才挣脱锁链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为啥在鸿门宴上让一群兄弟撤了实际上也是隐喻我估计他可能也是为了拍这部戏跟领导喝过酒啥的鸿门宴应该就是在映射他自己然后他说“让你们撤了才能保证我的安全”意思就是他跟领导面前不能把这些表现出来才能拍成这部戏而小六子也就是鬼子来了的死也是给他的教训他才会明白怎么跟领导打交道而他一直到最后领导终于发现他就是张麻子了根本不是马邦德这意思也很明显有一点有网友说的很对汤和马加一起就是冯说白了姜文的意思就是我一直让领导以为我是冯小刚其实我是张麻子而这个秘密不到最后绝对不能让他们知道所以要让子弹飞一会而现在的情形就是影片上映了政府指导姜文其实不是马邦德不是冯小刚而是张麻子还是那个鬼子来了的姜文不过这个时候子弹都已经飞出去了马和车之间的锁链已经被打破了枪已经发到城镇里了这是他的意思8 最后的一幕他的几个兄弟跟他一起推翻了权利然后觉得跟他在一起压力太大就去上海了也是坐着马拉的火车去的这个寓意也很明显了意思就是姜文这次比以往拍的深了一层不仅仅是想怎么推翻权力而且想到了推翻权力之后会怎么样结果就是又会有一个权力出现而这个权力很可能还是以前自己的战友如果说他想表达什么可能是表达人都不能抗拒权力金钱的诱惑吧这些能够把麻匪变成黄四郎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有很多细节都是有内在含义的比如周韵用两支枪一支指着自己一支指着他后来姜文跟她说“这个样子的你是最好看的”那是周韵想要加入他们也就是加入追求自由追求公平的队伍要加入这一行列首先要有拿枪的勇气还要有拿枪指着自己的勇气后来周韵穿上了制服跟着老三去追求权力了姜文说还是那个时候的你最好看也是表达了一下他的价值取向还有比如葛优临死前说的那几句话什么我还有几件事要跟你说估计也有寓意不过我没感受到也可能是姜文故弄玄虚哈哈还有留音机里莫扎特的那个曲子应该也有所指懂音乐的朋友可以考证一下姜文拍这个片子拍了三年我估计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这上面了他这部电影不仅给鹅城的人民发了枪同时也用这部电影打烂了黄四郎家的门换句话说他不仅拍给百姓看也同时是给当局政府的一个警告就是别以为你们的权力是牢不可破的人民一旦起义你们不堪一击我觉得他应该有这个意思总的来说我觉得姜文这个电影拍的很好的确不愧于中国目前为止最好的电影一说。
中国式英雄的悲哀——浅析电影《让子弹飞》

——浅析电影《让子弹飞》文/王松中国式英雄的悲哀导语《让子弹飞》是姜文在2010年导演的一部电影作品,这部电影成功塑造了一个除暴安良的中国式英雄形象。
英雄在除暴安良的过程中孤军奋战,虽然是在为人民谋福利,人民却不愿意响应英雄的号召。
但在拾取打败恶霸的福利的时候,人民又热情响应,此举实在让人寒心。
正是这个早被人习以为常的一幕,构成了中国式英雄的悲哀,构成了整个民族的悲哀。
关键词:规矩 英雄 糊涂 山茶树在东方文化中,对英雄的概念很矛盾,一方面大家崇拜英雄,一方面又对英雄很反感。
关羽可算是被膜拜的英雄代表,从将领的角度来看,关羽的能力只能算是中上。
而关羽之所以会被人们崇拜,是因为他仗义。
如果单以关羽的仗义,或因后人鼓吹的忠义而崇拜,倒也无可厚非,但愣是把关羽当做武财神来膜拜,就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另一方面,当生活中出现英雄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那是英雄,只会对他下“逞能”的定义。
就拿《让子弹飞》中葛优饰演的汤师爷来说,这个角色满脑子都想着怎么跟恶霸联手盘剥百姓,他自以为走南闯北,只要秉承“欺软联硬”的铁律,就能无往而不利。
进一步说,汤师爷懂规矩,也懂得利用规矩牟取利益。
所以在汤师爷的眼中,“张麻子县长”那一套是不按照规矩来,是不会“当官”,更不会赚钱。
可恰恰是不会当官的张麻子,或者说是张牧之,却打倒了黄四郎,给鹅城的百姓除去了祸害,成为一名有作为的英雄。
在这个过程当中,即便张麻子挑明了要攻击黄四郎,鹅城的民众却还是在观望,可见大家都不看好张麻子。
因为不管张麻子是作为麻匪还是作为县长,在当时的环境下,去挑战“南国一霸”,都超出了他的“职业范畴”。
不仅是在民国时期,哪怕是在当代,人们都不喜欢出格的人,更讨厌不守规矩的人。
在大众的观念里,出格和不懂规矩是不成熟的表现,不可以委以重任。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少出现有作为的英雄。
并不是说我们的精英阶级不想有作为,而是他们的作为大多都被一些迂腐的、或是不合理的规则所束缚,如果只是道德类的束缚,去挑战那些规则最多也只会引来口诛笔伐。
让子弹飞解析

让子弹飞解析《让子弹飞》这部风格奇特的影片,是姜文导演奠定商业地位的代表作,也保留了他一贯极致的艺术特征。
就像影片台词所说,这是一部铿锵有力,能“站着把钱挣了”的电影。
如果要评选“2000年后华语电影榜”,被列为五强之内应该没有争议。
甚至对很多人来说,它也可以是近三十年中最好的华语影片,可以和《霸王别姬》扳下手腕。
因为这部影片的成功,姜文导演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神话。
时隔今日我们该怎么理解这部影片呢?我们来看《让子弹飞》这部电影的形象。
张麻子,张牧之;蔡锷手枪队队长,松坡将军爱将。
“土匪”张麻子,他可以是具体某个人,但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革命者的大意象。
老二,六子,牺牲在革命成功的前夜。
同样,他可以是具体某个人,但也代表着千千万万牺牲在革命历程中的烈士,千千万万个被愚昧、懦弱与恶俗“谋杀”的热血青年。
老三等人,也可以是具体的人,但主要代表着“忘记初心”的先锋队。
黄四郎,三座大山——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师爷,旧世界的传教士,新世界中左右摇摆的旧势力,哪边得势站哪边。
团练教头武智冲,旧社会统治阶级的打手,主人吃肉他吃骨头,最后形势有变,倒戈的比谁都快。
夫人,花姐,都是风尘出身,旧社会(被物化的)女性悲惨遭遇的集中代表,反而行事果决、敢作敢当,比一众男人看着舒服多了。
《让子弹飞》讲述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但是并不是爽剧、喜剧,而是一部沉重的正剧。
纵贯整部电影讨论了左派革命者们面临的两个最大的困境、至今还没解开的两个困局:第一,先锋队变质的问题;第二,人民群众觉悟低、群体性失控的问题。
来看电影,刚进鹅城(大公鸡),师爷给的方案是什么:投靠旧权贵,压榨底层百姓,从中分到一杯羹。
张麻子呢,武力+合法性,对上层动手,颠覆整个旧秩序。
张麻子的目的明确了,我们来看看他想“拯救”的这群穷鬼是什么样的呢。
武智冲暴打卖凉皮的,群众围观叫好;张麻子斥退武智冲,群众下跪高呼“青天大老爷”;张麻子让他们站起来别跪着,说只为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XX的公平——然后围观群众又跪倒一片。
《让子弹飞》观后感

《让子弹飞》观后感
《让子弹飞》是姜文导演的一部黑色幽默电影,这部电影用他独具一格的叙事风格诠释了深刻的主题,将人生的戏剧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中有许多细节值得关注和品味,越关注细节,越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
一、人物形象:电影中的人物立场鲜明。
黄麻子作为正面人物,来到鹅城只为做到三个公平,不让人民下跪。
汤师爷是中间人物,不为革命职位赚钱。
黄四郎则是反面人物,作为一方恶霸。
这些人物形象与演员的精彩演绎密不可分,在精雕细琢的台词与情节推进中,三大影帝同台飙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二、场景分析:电影将近结尾部分,人民心中有怒却不敢反抗。
黄四郎对手下说“跟我走”时,他们不为所动,但当黄麻子抓住黄四郎的替身并将其游行示众时,人民才开始反抗。
这一幕让人不禁想到一句话:人们只能看到他们所相信的。
三、场景设计:作品中的灯光、服装、镜头切换,音乐诗词运用巧妙,提升了作品的档次。
比如灯光只打在了老二和老六身上,代表了他们与黄麻子站在统一战线,但这两个人物的结局都不太圆满,使作品在黑色幽默的基调下仍以悲剧为主。
四、作品手法:运用了首尾呼应的手法,开头有苍蝇、青山、蓝天、铁轨,一首送别响起。
最后黄麻子孤身一人,也只剩下苍鹰、青山、蓝天、铁轨,一切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但主人公的心态却变了。
目标达成,但理想还是虚无缥缈,一切到头仍是孤身一人,悲剧体现了对真爱的恋爱和对现实的讽刺。
让子弹飞人物分析

谜样的“马邦德”——《让子弹飞》之“葛优”人物分析《让子弹飞》上映的时候让我有一种去电影院观赏的冲动,这种冲动既源于我对姜文的喜爱,也源于我对这部影片的好奇,其实很少有影片让我有这种冲动,幸好,这部电影值得我去冲动……前些日子读木心,有一段话我很喜欢,他说:“宋词是唐诗的兴尽悲来,对待自然的态度转入颓废,梳剔精致,吐属尖新,尽管吹气如兰,脉息终于微弱了。
”我很喜欢他提到的“气息”和“脉息”这两个词,让我想起电影。
在我看来,如今的台湾电影和日本电影经常给我这种感觉:精致清新,但是脉息微弱,格局小了,不再有豪壮狂放的气象。
但子弹不同,它让我们感到真正的淋漓尽致,感受到麻匪的霸气,妓女的娇气,师爷的精气,黄四郎的财气……李安说,电影有几个要素,思想,感情,运气,技术,最后是个性。
姜文的电影全是个性。
一个个性太过鲜明的人,在当今的社会是不会太受欢迎的,因为生活习惯于将我们的棱角磨平,可姜文不同,他的棱角是他的特色,是他的标志,是他内心的纯净和敞亮,即使是做麻匪,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张麻子!葛优在《赵氏孤儿》里只有单一的表演,因为角色单一,但是在子弹里,他呈现出他最好的表演。
葛优最大的特点就是,悲喜难分,在极端的悲中一转眼,滑稽相又出来,在滑稽中悲怆陡然叠加,滑稽又嘲讽了悲怆,滋味复杂难言。
因为复杂,所以丰富。
葛优的复杂丰富,一直以来被低估,大多让他演大喜,演大悲,却少有悲喜难分。
子弹里他演的马县长,是整部电影里最精彩的人物。
这个小人物贪财怕死,狡黠圆滑,却又那么妩媚可爱,贴心贴肺。
因为他的恶,是人性本身的恶,贪婪,好色,怕死,不是非人性反人性的恶。
这种小奸小恶就像某些人脸上的痦子,生动而亲切。
张麻子刚强,他柔媚,一张一弛,非常般配,再看看他们偶尔调调情,真是赏心悦目啦。
而且他演活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师爷。
师爷是什么人物?是站步高,留步宽的人物,但是他自身没有下棋的权力,只有观棋的权力,有出招的本事。
他就像乌龟一样,有时也会探头探脑一窥究竟,到了险恶之地又会立刻缩头回去,打死不出头。
《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的解析一群马拉着火车在铁轨上奔驰,然后被一群头戴麻将面具的劫匪打劫……。
这就是本片的开头,显得荒诞不羁,但也正是这荒诞不羁,使得本片可以通过严格的审查,得以面世。
或者,审片员就是把它当作一部荒诞喜剧来看待的吧。
影片的主要人物有3位:匪首张麻子,地方豪强黄四郎,以及原本打算就任县官的马邦德。
接下来让我们逐一分析这3位人物。
张麻子,大名张牧之,麻匪的头目,头戴九筒的面具。
他曾经是一名军官,也曾为“革命”奋战过。
但最终不得志。
他落草为寇的原因,并不是大多数人的活不下去了,不得已落草。
相反,他拥有生存下去的技能,他读过书,做过军官,枪法和武艺都不错。
但他喜欢“站着赚钱”,而不是像乞丐那样跪着求别人给自己钱。
所以他选择了落草为寇。
毫无疑问,张麻子是个理想主义者。
他不仅要赚钱,还要有尊严地赚钱。
他渴望社会的平等,在他就任县官的时候,他重复了3遍“公平”这个词语。
他有智慧,有技能,能洞察反派的阴谋诡计。
他来就任这个县官的目的,正如黄四郎所不能理解的,并不是为了财,或者说不仅仅为了财,是为了理想。
但现实并不是那么简单可以改变的。
他的义子死于黄四郎的一个非常下三滥的阴谋。
这个阴谋本身非常简单,但却引出了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什么是“公平”每个人都希望有公平,但公平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平民认为所有人应当被公平的对待,这就是公平,但特权阶级却认为他们的特权才是公平。
即使在平民中,不同的人对于公平的利益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基于的利益的不同,使得每个人对于公平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实际上,就如我曾经听到过的一句名言,“他们只是希望对自己更公平一点而已。
”老六的死,毫无疑问宣告了张麻子“公平”理念的破产,这表明,只要人性中的恶的一面无法消除,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就无法实现。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应该去追求相对意义上的公平,这也是张麻子没有当场处死那个黄四郎的走狗的原因。
事实上,这也是象征着“程序上的公正”这一重要的理念。
黄四郎,本片中的反派。
《让子弹飞》黑色幽默,耐人寻味

《让子弹飞》黑色幽默,耐人寻味电影《让子弹飞》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作品,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荒谬。
在观影过程中,我深深被电影所传达的深度和内涵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一种思考。
首先,电影以一个荒诞的故事情节为基础,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法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影片中,马永贞扮演的老杀手张麻子和刘德华饰演的黄四郎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决。
他们之间的互相欺骗、斗智斗勇让人捧腹大笑,同时也让我们深思人性的复杂性。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目的和欲望,而这些目的和欲望往往会让人做出出人意料的事情。
电影通过对人性的揭示,让观众反思自己内心的善恶之辩。
其次,电影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讽刺和批判,展现了社会的荒谬。
在《让子弹飞》中,张麻子和黄四郎利用“替身”来欺骗乌鸦村的人民,这一情节既是对社会现象的讽刺,也是对权力的批判。
电影中的乌鸦村代表了一个封建社会,而张麻子和黄四郎则代表了现代社会中的权力者。
通过这种对比,电影暗示了权力的滥用和社会的不公。
同时,电影中的一些细节也让观众感受到社会的荒谬。
比如,乌鸦村的村民们对黄四郎的崇拜和盲目追随,以及乌鸦村的官员们的腐败和无能,这些都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揭示和讽刺。
最后,电影还通过对历史的重新解读,让观众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电影中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
电影通过对历史的重新演绎,让观众思考历史对于现实的影响和启示。
同时,电影中的一些细节也让观众感受到历史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
比如,电影中的一些角色因为历史的原因而陷入困境,而另一些角色则因为历史的机遇而获得了成功。
这种对历史的重新解读,让观众思考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总之,《让子弹飞》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电影,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荒谬。
通过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电影让观众深入思考自己内心的善恶之辩,同时也让观众反思社会的不公和权力的滥用。
《让子弹飞》黑帮斗智与反腐救国

《让子弹飞》黑帮斗智与反腐救国作为一名专业影评人员,我有幸观看了由姜文执导的电影《让子弹飞》。
这部电影以黑帮斗智与反腐救国为主题,展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反腐精神的故事。
影片以黑帮头目张麻子(周润发饰)与冒充县长的麻匪葛优(饰)之间的斗智斗勇为线索,通过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腐败现象。
电影一开始,通过一场火车劫案,我们见识到了张麻子的聪明才智和反腐意识。
他以黑帮的身份,成功地将一群贪官污吏绑架,并以此为契机,展开了一场令人捧腹的斗智斗勇。
这些黑帮成员的幽默风趣和机智反应,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深思黑帮与官僚体制之间的关系。
他们以自己特殊的方式,揭示了权力腐败的丑陋嘴脸,让人不禁为之拍案叫绝。
与此同时,电影也通过葛优饰演的冒充县长,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黑帮与官僚的夹缝中求生存与反抗。
葛优饰演的角色机智而又善良,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反腐意识,成功地化解了黑帮与官僚之间的矛盾,为百姓谋福利。
他的形象给人以希望,也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社会,去反抗腐败。
除了黑帮斗智与反腐救国的主线,电影还融入了一些哲理和思考。
比如,电影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你说你是县长,我是县长,谁是真县长?”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它让我们反思权力的本质和虚幻性,也让我们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欲望的无穷。
这种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使得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内涵的艺术品。
此外,电影的摄影和音乐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姜文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拍摄手法,将黑帮的阴暗与官僚的堕落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中的音乐也与剧情相得益彰,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氛围,让观众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综上所述,电影《让子弹飞》以黑帮斗智与反腐救国为主题,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深入思考的哲理,呈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反腐精神的故事。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紧凑,摄影和音乐的运用恰到好处,使得整部电影既具有娱乐性,又具有深度和内涵。
让子弹飞权力与反抗的黑色幽默

让子弹飞权力与反抗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一种特殊的喜剧形式,以讽刺、夸张和让人不悦的话题为基础。
电影《让子弹飞》成功地将黑色幽默与权力与反抗这个主题结合起来。
本文将通过对影片中的角色和情节进行分析,探讨黑色幽默如何成为一种表达权力与反抗的手段。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影片中的主要角色。
韦小宝是一个聪明机智、有着强烈反抗情绪的角色。
他在电影中充当了反抗的主要代表。
与他相对的是九爷,一个腐败无道的官员,他代表了权力的黑暗面。
他们之间的对抗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法展现出来。
例如,在电影中的一幕中,韦小宝通过巧妙的计划让九爷陷入困境,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这种以反讽和夸张为基础的情节展示了权力与反抗之间的斗争。
除了角色之外,影片中的情节也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元素。
例如,韦小宝绑架了九爷,并装扮成九爷的样子,以此嘲笑他的权力和傲慢。
这种讽刺的手法使观众不禁发笑,同时也体现了对权力的反抗。
此外,影片中还有许多令人发笑的对话和场景,虽然其中包含了一些黑暗的主题,但通过黑色幽默的处理方式,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思考权力和反抗之间的关系。
《让子弹飞》还展示了一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权力滥用和社会腐败。
这种黑暗的主题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法被放大和揭示。
电影中的阳春白雪镇被九爷统治,腐败横行。
而韦小宝作为一个智慧和正义的代表,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法来揭露并反抗这种腐败。
这种讽刺和夸张的方式使得观众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总之,电影《让子弹飞》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法,成功地展示了权力与反抗之间的关系。
这种特殊的喜剧形式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
通过对角色和情节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黑色幽默如何成为一种表达权力与反抗的手段。
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引起观众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并激发更多人的反抗精神。
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人物分析之老汤————通天大骗在《让子弹飞》中的老汤首先被定格为一个骗子,他贪财、贪色、贪生。
但这样一个骗子在张麻子与黄四郎的较量中,从被迫到自愿,始终追随处于劣势的张麻子,至死不悔,保持了独有的个性。
在《让子弹飞》的宣传海报中,老汤被冠以“滔天大骗子”的帽子。
电影中张麻子屡次骂他骗子,老汤的前妻骂他骗子。
老汤自己也对黄四郎吹嘘,走南闯北,做过九个地方的县长,靠的就是鱼目混珠之法。
鱼目混珠就是骗嘛。
在老汤生命的最后,还对张麻子说“我有两件事骗了你”。
所以,称老汤为骗子实在是恰当的。
骗子的首要条件是深谙各种规则和潜规则,并在种种规则间游刃有余,获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体现在老汤身上,就是贪财、贪色、贪生。
老汤本是一介书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他却桃花不断逍遥自在,化身通天大骗,走上了一条闯荡江湖之路。
对于老汤的贪财贪色:老汤出场是去做县长,这个县长的官衔花了20万,但一年就可赚一倍,运气好半年就可捞回来。
对于如何挣钱,老汤如数家珍:巧立名目,拉拢豪绅,要老百姓缴税捐款,然后和豪绅三七分成。
六子被黄四郎害死后,张麻子本打算和黄四郎拼命。
老汤极力阻拦,理由是“不能拼命,拼命还如何挣钱?”在赴黄四郎的鸿门宴之时,老汤居然还有“正好借机把黄四郎笼络过来,三个联手一起捞钱”的打算。
在鸿门宴上,黄四郎和张麻子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老汤仍然不忘“应把dollar分清楚,再说接腿的事”。
在赴宴回来的路上,老汤拿着两颗钻石得意洋洋地说“这才是真本事”。
以上种种,可见其对钱财的在意。
骗子贪财,也贪色。
老汤在山西开矿时,不仅骗财,还骗色,结果就是有一个八岁多、身材却像成年人的儿子。
在鸿门宴上,看到娇滴滴的黛玉晴雯,马上上去抱住狠狠亲了两口,可惜片中的女性角色戏份有限,对于老汤贪色的个性没能提供足够空间。
骗子与土匪恶霸的一个明显区别就在于动口不动手,靠的是脑袋与巧舌而不是武力行走江湖。
“拼的是脑子,不流血”是老汤的宣言,也是其行为指导原则。
让子弹飞智慧与反抗的对决

让子弹飞智慧与反抗的对决《让子弹飞》:智慧与反抗的对决电影《让子弹飞》是中国导演姜文于2010年执导的一部黑色幽默片。
该片以1920年代中国乱象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智慧与反抗的对决故事。
本文将以故事情节、角色塑造以及电影主题三个方面展开探讨,揭示电影中智慧与反抗的对决。
一、故事情节影片以刘心武(饰)饰演的马邦德为起点展开。
马邦德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山贼头目,偶然间受到了替代自己身份的机会。
在担任替身失败后,他来到一个名为“千斤坑”的小镇,假扮成地主“梁家庄”的老板。
被他欺负的亡命天涯头领韦小宝(葛优饰)利用马邦德,制造了一连串的阴谋。
整个故事以马邦德和两位反抗角色的智慧对抗展开。
首先,故事在探讨智慧对决方面呈现出了让观众百转千回的情节。
韦小宝于片中以机智办事的特点,反映出自己的智慧及对敌人的认知能力。
他和马邦德的智斗和谋划使得整个电影异常耐人寻味。
另一方面,电影还突出展现了反抗的主题。
二、角色塑造《让子弹飞》中的角色塑造鲜明且具有深度。
马邦德是一个机智聪明的主角,他善于利用智慧为自己谋得利益,但也不乏一些人性化的缺点。
韦小宝则是一个个性张扬、反叛却带有善良本质的角色,他以狡诈的手段反抗着对方,并为自己的团队赢得了一次次胜利。
这些角色的塑造突出了电影所要表达的智慧与反抗的精神。
此外,影片中的反派角色黄皇后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她在无奈的情况下,被迫自愿顶替“梁家庄”应远东公司董事长的要求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角色形成了对比,突出了电影中智慧与反抗的对决。
三、电影主题《让子弹飞》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凸显了智慧与反抗的主题。
片中主角以他们的智慧和智慧化的反抗手段,击败了强势的敌人,维护了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电影在表现智慧与反抗的同时,也通过黑色幽默的风格轻松地让观众思考政治、社会等议题,展现出一种机智与智慧并存的生活态度。
总结电影《让子弹飞》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和深入探讨智慧与反抗的主题而备受瞩目。
故事情节的设定以及角色的塑造巧妙地呈现了智慧与反抗的对决。
论《让子弹飞》中张麻子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文分类号:I053.5密级:论《让子弹飞》中张麻子的人物形象学院、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姓名:年级班学号:2007级2班0701211指导教师:(副教授)2012 年6 月13 日【摘要】今年打破中国华语电影票房纪录的《让子弹飞》,之所以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人物的塑造是关键性的,影片的男主角张麻子是整部电影的焦点,可以说张麻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在他的身上折射出巨大的光芒,无论是对兄弟的义气,还是对花姐的爱情,抑或是和黄四郎的斗争,他表现的都很好。
今天我们以电影中张麻子的语言、行为为依据,从时代背景、男性气概、英雄主义、兄弟情、爱情观几个方面着手,来分析张麻子的人物形象,以及从这个人物身上映射出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男性气概英雄主义兄弟情爱情观【Abstract】《Let the bullet fly 》that breaks Chinese the Chinese movie receipt of a film record this year, of so will obtain so good result, the molding of person is decisive, male leading role pock-marks piece of film is the focus of the whole movie, can say that the image of a pock-marks has already gone deep into public and refracts a huge ray of light on him, regardless is to brothers of sense of honor, be still to elder sister Hua's love, or is with Huang Si Lang's conflict, what he expressed is all very good.We take the language, behavior of the piece pock-marks in the movie as a basis today, the background, male bearing and hero doctrine, brothers feeling and love view from the ages a few aspects began, analyze pock-marks piece's person image, and be shown the modern meaning of projection from the thing body of this person.【Keyword 】male bearing hero doctrine brothers feeling love view一部《让子弹飞》成为跨年的焦点话题,无论是在过去的2010年还是在2011年里,这部电影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片子,各大网站争相转载各种有关这部电影的消息,而导演姜文也成了本年度最得意的人物,他的得意不仅仅是创造了国产电影票房第一高,而是让我看到了一部别于其他“商业大片”的好电影。
《让子弹飞》里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暗喻,你领会到了吗

想了解暗喻,先了解一下姜文。
姜文从来不是一个满足于讲简单故事的导演,他喜欢利用交流中的盲区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他电影中会有密集的对话。
脑子里的想法、嘴里说出去的想法、对方能接收到的想法,这就成了三个不同的想法。
在他的电影中,人是无法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电影就成了一个误会引发另一个误会。
说到隐喻,《让子弹飞》在姜文的一众电影中属于隐喻较浅显的,且看我一一道来。
一、人物黄四郎:鹅城一霸,倒卖烟土,贩卖人口,有固若金汤的碉堡,也有来自美利坚的炸弹。
他暗喻了民国时期借由革命之名,从封建统治者摇身变成民国统治者,继续鱼肉百姓。
马邦德:老骗子?色鬼?师爷?买官的县长?都是又都不是。
他暗喻了在变革中有手段没魄力,见风使舵,先自保再帮人的知识分子。
县长夫人:不管谁当县长,她只愿当县长夫人。
她暗喻了那群附庸权力,毫无廉耻之人。
因其只能提供生理需求,根本无法在权力的争斗中站稳脚跟,早早就领了盒饭。
张牧之:曾经追随民国革命,后来入山当了张麻子,来到鹅城只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
他钱不要,女人也不要,解放了鹅城后,他连那把“椅子”也不要。
他暗喻了谁,大家应该猜到了。
老二:张牧之最忠心也是最得力的兄弟,大家可以根据历史人物猜猜他暗喻了谁。
老三:老三背叛了张牧之的革命,带走了所有的兄弟,并和诈死的黄四郎一起去了上海。
影片最后强调“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
”,仔细想想浦东开发,老三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老六:被舆论逼死的年轻革命者。
一碗米粉还是两碗米粉?实际没有人会真的在意,但是所造成的舆论却非常可怕。
小六子牺牲性命也要清白,他把真相看的比自己的命还重要,这不就是年轻革命者的幼稚所在吗。
二道具白马拉火车:有人会说暗喻马列,不过我更愿相信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种表达。
钻石:暗喻财富,几经转手,带来了师爷的叛变和死亡,只有张牧之对钻石没放在心上。
鹅城:想一下鹅和什么很像,你就会知道鹅城暗喻什么。
铁门:纸片一样的铁门和固若金汤的碉堡,想一下当年那句:所有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让子弹飞黑色幽默下的权谋斗争

让子弹飞黑色幽默下的权谋斗争在电影《让子弹飞》中,黑色幽默交织于权谋斗争的故事情节中,展现了一群人为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斗争和角逐。
本文将从角色塑造、情节设置和电影主题等方面,探讨黑色幽默对于权谋斗争的影响。
一、角色塑造电影中的主要角色都具备黑色幽默的特点,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权谋斗争的智慧和坚韧。
首先是马仔,他精明干练,冒充大当家替代警察局长,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各方势力周旋,最终成功地夺取了金城的控制权。
其次是黄四,他是一个身怀绝技的杀手,平时看似憨厚老实,实际上机智过人。
在权谋斗争中,黄四以自己的技巧和智谋,不仅能全身而退,还能反击敌人。
最后是李杰,他作为乡村教师的身份,隐藏了一个聪明过人、心机深沉的人物。
他在权谋斗争中,使用自己独特的智慧和计谋,让敌人无法捉摸。
二、情节设置电影《让子弹飞》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设置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首先是剧中对权力的描绘,无论是金城的龙脑细胞,还是马仔的悲欢离合,电影通过权力的斗争、争夺和让渡,展现了人性的欲望与贪婪。
其次是喜剧元素的运用,电影巧妙地将黑色幽默巧妙地融入到权谋斗争的情节中,以幽默诙谐的对白和情景,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另外,电影通过对中国社会历史背景的借用,以及对普通人命运的描绘,也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三、电影主题电影《让子弹飞》虽然以黑色幽默为特色,但背后的主题却是权谋斗争。
首先,电影通过对权谋斗争的展现,传达了人性的贪婪和欲望。
在权力面前,人们往往会失去自我,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不择手段。
其次,电影也通过对普通人命运的描绘,暗示了权谋斗争对于弱者的影响。
在电影中,不仅有乡村教师李杰因而被卷入斗争,也有许多无辜的普通人因权谋斗争而丧生,这无疑加深了电影的悲剧色彩。
最后,电影还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法展现了社会的冷漠与无奈,暗示权谋斗争的无止境和残酷。
总之,电影《让子弹飞》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将权谋斗争的故事跌宕起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角色塑造、情节设置和电影主题等方面的独特处理,使得影片充满了张力和吸引力。
观后感让子弹飞中的讽刺与人性解读

观后感让子弹飞中的讽刺与人性解读《观后感:让子弹飞中的讽刺与人性解读》电影《让子弹飞》是由中国导演姜文执导,于2010年上映的一部黑色喜剧片。
该片以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山西的腐败问题为背景,展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本文将从讽刺和人性的角度对该片进行解读。
首先,电影中的讽刺手法非常鲜明。
姜文通过荒诞的情节和夸张的人物形象,对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比如,影片中的“村霸”黄四郎以及他的手下,通过恶意欺压百姓,勒索钱财,甚至残杀无辜,将当时山西地区贪官污吏的无法无天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相较之下,镜头中的其他人物,如车夫、“老虎”、“郑学长”等则以智慧和勇气迎击腐败势力,成为了讽刺的另一面。
其次,电影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让子弹飞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矛盾的心理和动机,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在特殊环境下的求生和争斗。
例如,张麻子这个角色,本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但在为民众复仇的梦想面前,他做出了一系列伤害和牺牲他人的行为。
而《上海滩》中身世显赫的“陈光标”将自己装扮成乡村人,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等级和身份对人性的影响。
这些冲突和矛盾彰显了人性的复杂性,使观众对人性的理解充满思考。
此外,电影中的幽默元素也是观众喜爱的一大亮点。
通过幽默的对话和搞笑的情节,电影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带来了破除固有观念和反思社会的启发。
一些经典的台词和笑料成为了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黄四郎说的“做小平就得有江青,做汤姆就得有杰里”以及车夫搭救“陈光标”时的“底裤掉了一地”等,无一不让观众捧腹大笑。
总的来说,电影《让子弹飞》以独特的讽刺手法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山西的腐败现象,并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通过幽默而深刻的故事,姜文成功地引发了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电影中精彩的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电影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无论是从讽刺的角度,还是对人性的解读,观众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并对现实社会有着新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 「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 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在电影后半,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 片刻,枪声四起。 《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 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问题4:1900的一,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 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 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吉跋猫”人称Chairman!!)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
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 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 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 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 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 官府代言人“黄四爷”。 他怎么着挣钱? 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 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
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 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 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 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 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 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
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 时下电影圈里, 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 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 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 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 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 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知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 您被忽悠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 别是一千八百万。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