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放缩法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

合集下载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数列不等式是指对于数列${a_n}$,能够证明其满足其中一种特定的不等关系。

放缩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数列不等式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数学推导和合适的放缩操作,将需要证明的不等式转化为已知的不等式或者已有的数学结论。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放缩法的步骤,并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放缩法如何证明数列不等式。

步骤一:首先,我们要明确需要证明的不等式形式。

通常,数列不等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单调性不等式和两边夹逼不等式。

单调性不等式需要证明数列${a_n}$的单调性(如$a_{n+1}>a_n$),而两边夹逼不等式需要证明数列${a_n}$的极限(如$\lim_{n\to\infty}a_n=a$)。

在这里,我们以两边夹逼不等式为例来进行讲解。

步骤二:建立需要用到的不等式。

通常,需要利用已知的数学不等式或结论来辅助证明原不等式。

常见的不等式包括柯西-施瓦茨不等式、均值不等式、柯西反证法等。

在这里,我们以柯西-施瓦茨不等式为例进行讲解。

步骤三:利用放缩操作将原不等式转化为已知的不等式或数学结论。

放缩操作的核心是通过合适的代换或变形,对不等式进行放大或缩小,使得我们能够应用已知的不等式或数学结论。

在这里,我们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放缩操作的过程。

假设我们要证明数列${a_n}$满足以下不等式:$\frac{a_{n+1}}{a_n}<2$。

我们可以采用放缩法来证明这个不等式。

首先,我们知道对于任意的实数$x$,都有$x^2\geq 0$。

这是由平方数的非负性质可得,也可以通过推导得出。

根据柯西-施瓦茨不等式,我们有$(a_n\cdot 1-a_{n+1}\cdot 1)^2\geq 0$,即$a_n^2+a_{n+1}^2-2a_n\cdot a_{n+1}\geq 0$。

然后,利用放缩操作,我们可以将上述不等式改写为$a_n^2+a_{n+1}^2\geq 2a_n\cdot a_{n+1}$。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的策略探究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的策略探究

2021年第2期(上)中学数学研究41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的策略探究甘肃省兰州市第六中学(730060)焦永垚数列不等式的证明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历年 高中各类考试中的热门考点,这类问题通常难度较大,具有很高的综合性与灵活性.本文以201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 贵州省预赛试题(B)卷第16题为例,从不同角度探寻放缩法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策略与方法,重点阐述如何选择合理地放缩思路,如何准确把握放缩的“尺度”,以期能帮助同学们从根本上认识放缩法的规律,从而优化解题方法,提升解题能 力,提高解题效率.一、试题分析题目 设数列{a ”}的前n 项和S ”满足:S ” = k • q ”-k , 其中k, q 为非零常数,且a i = 3, a 4 = 81.(1)求数列{a ”}的通项公式;1 1 1 9b i 十瓦十•••十瓦 < 歪.⑵设b ” = a ” ——,证明: a ”分析 第(1)问考查数列的基础知识,易求得a ” = 3”.第(2)问是数列不等式的证明,数学归纳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优选方案.1 3 9当n = 1时,—=- < —,不等式成立.b 1 8 16假设当n = k (k e N *)时结论成立,即士 + 士 +b 1 b 219• • • +匸< 16,那么当n = k 十1时,因为b ” — 3b ”-1 =81莎 > 0,所以 b ” > 3b ”-i ,即—<1 1 1 1 1 1 ( 1 亠 | b i 十b 2十 十b k 十b k+i b i 十3 I b i 十b 2十 十b k 丿3 1 9 93 + 1 x 爲=爲,即当n = k + 1时不等式也成立.8 3 16 161 1 1 9综上,对于一切正整数n ,不等式十+十十…+厂< 土b 1 b 2 b ” 16都成立.莎・(n 2 2),则3b ”-i1; b 2 b k 可以看到,上述方法中我们需要克服以下三个难点:(1) 如何利用归纳假设?要证明当n = k + 1时结论也成立,如何利用归纳假设, 是解决问题的的关键,为了利用假设,我们需要找岀1与b ”1 1 1亠(n 2 2)的关系,要找岀二与亠的等量关系难度 b ”-1 b ” b ”-1太大,所以考虑它们的不等关系,也就是放缩.(2) 怎样放缩?因为b ” =3” -补,容易发现{b ”}为递增数列,3”所以1 < 占(n 2 2),因此我们会首先做这样的尝b ” b ”-1试:当n = k 十1时,岂+岂+ • ••十!1 + <b i b 2 b k b k+i1 1 1 1 3 9 15 9b i +(b 十厉十.…十瓦)< l + 注,但歪> 16,放缩过度了.(3) 如何调整放缩度?因为PA 2PE PF , 所 以 PE = 1, AE =VPA 2 - PE 2 = 73.故 AC = 2AE = 273.在 Rt AABCAB中,选取ZBAC 为自变量,记ZBAC = 0,则cos 0 = -&,所以 AB = 273 cos 0,又 sin 0 = B D , cos 0 = AD ,故AB ABBD = ^/3 sin 0 cos 0, AD = ^/3 cos 0 cos 0,所以S a abd = 2 AD • BD = 6 sin 0 cos 3 0.令sin 2 0 = x(0 < x < 1),则三棱锥P - ABD 的体积 为 V = 1 • S a abd • PE = 2 Jx(1 — x)3(0 < x < 1),令 f (x) = x(1 - x)3(0 < x < 1),通过求导可解得 V max =算1,8即三棱锥P - AB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呼.8究竟怎样选取自变量角解题?通过以上几例的解答,我们可以发现,要先找岀题设中的变量,然后确定变量中的角 为自变量,再从多个变量角中选取一个变量角为自变量,结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点,建立所求取值范围(最值)的变量与所选取自变量角的关系式,由此把问题转化为求所选取自变量角 的三角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同时要注意所选取自变量角的取值范围.参考文献[1] 武增明•一道2015年高考题的评析与推广[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6(10) : 25-26.[2] 钱鹏•你若探究 花自盛开——一道河南模考解析几何题的探究[J].中学数学教学,2019(3) : 53-54.[3] 赵建勋.设角为自变量求图形的最值[J].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2(6) : 15-16.42中学数学研究2021年第2期(上)经历(2)的尝试,发现放缩过度了,需要调整放缩的度: 如果忽略b ” 一 3” - 3”中的1,则有b ” — 3b ”—i (n 2 2),于是我们猜想b ” > 3b ”—i ,是否成立呢?因为b ” - 3b ” —i — 3” > 0,所以 b ” > 3b ”_i ,可得右 < (n 2 2),再进行计算发现刚刚好. ""1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到,放缩法是证明数列不等式的重点 和难点,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的思路与策略.二、思路探究1 1 1 9综上,对于一切n e N *,都有 + +…+ < —.b i b 2 b ” 16点评此证法中如果只保留第一项,从第二项开始放大, 则寺+占+ ••• +丄< 1 +1 — 5 > 9,放缩过度了;b i b 2 b ” 8 4 8 16如果保留前两项,从第三项放大,则+寺+…+岂<b i b 2 b ”3 9 1 137 98 + 80 + 12 = 240 > 16,依然太大了,只有保留前三项, 从第四项开始放大,才能得到符合的结果.因此,当岀现放缩 过度的情况时,就要适时进行“局部调整”,保持前若干项不 变,从后面的项开始放缩,反复尝试,直至成功.数列.思路1放缩成一个等比数列为了便于求和,我们尝试将数列{右}放缩成一个等比策略1利用不等式一a ” -b ”中a > b > 0.因为3” -丄3”3”—iI 3”_____1_____放缩苴a”- (a - b)放缩,苴 (3 - 3 • 32”—r) 21 3 1匸工4 8 •尹,3n393 < ,不等式成立;当n 2 2时,8 16思路2向裂项相消放缩除了将数列{右}放缩为一个等比数列,我们还 可以尝试将其放缩"为可以“裂项相消”的形式,结合1 3”-=(3”一 1)(3” + 1)的结构,有以下两种策略.3”—i-i ,所以b ”于是,当n =1时,b i1亠 亠 亠” 1 3/1 1b i + - + ••• + 瓦 4b i + 8(3 + 羽 + •••+3 3 9< —+ ———8 16 ,11b i b 2 (3 3 1 (—+ — • — ( 18 8 2 \b ”1 1 1 9综上,对于一切n e N *,都有r +厂+…+厂 < 毎.b i b 2 b ” 16点评 在证明数列不等式的问题中,对于形 如 一「(a>b> 0)的数列,通常可以利用不等式a ” -b ”4 —二_応将其放缩为一个等比数列.a ” -b ” a ”—i (a - b)策略2利用不等式3” 2 2 • 3”-】+ 1放缩.因为3” - 2 • 3"—i — 3"—i 2 1,所以,对任意 e N *,都有3” 2 2 • 3"—i + 1 成立.所以,1 —b ”4 13” - 1、2 • 3"—i '3 < 2;当n — 2时,丄+丄8 16' n bl b 2鶴;当n =3时,b i ++右 4095 9< 7280 =花;当 n 2 4 时,1 1 1b i + 瓦 + •••+ -<丄+丄+丄+1 <b i + — — 2n 3”3”(3” - 1) • 3”1忘=4580 =3819------<--------7280 7280(3” 一 1) (3” + 1) <于是,当n — 1时,3 9 39—+ ——— <8 80 803 9 27—+ — +-----—8 80 7283 9 27 18 + 80 + 728 + 233 + 34 + •••+ 善「-黠3)3 9 27 1< I + I0 + 7lI + 361 - 1336191 36855 9 --------< ---------—65520 65520 16’策略1放缩成入(3”, 一丄-莎一万)的形式,入为 常数.当n 2 2时,1---—-----------------------< -----------------b ” (3- - 1) (3- + 1) (3- - 3) (3- - 1)—________里二_______ — 1(_________」)(3”—】-1)(3” - 1) 2 ,3”—】-1 3” - 1)1 3 9 1 1所以,当n — 1时,b- — 8 < —;当n — 2时,汗+ —b i 8 16 b i b 23 9 39 45 9 业、° 冶8 80 80 80 16, " '1 1 1-+ 厉 + •••+ -111/1 1 1 b i b 2 2 \32 - 1 33 - 1 33 - 1+_________)3”—i - 1 3” - 1_3 9 1 (1 1 )=8 + 80 + 2(8 - 3”—!丿3 9 1 44 45< —+ -- + -- -- < --8 80 16 80 803”3”1----------------34 — 1 +916综上,对于一切正整数n ,都有寺+寺+ •b i b 21策略2放缩成入(莎—亍一莎百3”119••+ - < 16.的形式,入为常数.因为右—(3”一 1)(3” + 1),为了便于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所以我们联想能否把{右}中的全部或者部分的形式.我们先逆向进行探3” + 11 2 3”—i 1项放大成3-^1 -1索,因为L!- 要使 b ” < 3”-1 + 1 - 莎+!2• 3”—】 口需^ <(3"—i + 1)(3” + 1)'只需 3” - 1 < 3 < 2 • 3” - 2,即 3” > 5,显然当 n n 2 2 时,有 1 < 1 1b ”3” + 1 _ (3”-+ 1)(3” + 1),所以1 □需_______二________ <,只需(3” - 1)(3” + 1)2 口需 3” +3”—i + 1,只需3十2 2时成立,所以,当, 于是当 n — 1 时,3”—】+ 1 一 3” + 13”2021年第2期(上)中学数学研究433 9 1一 < —;当 n = 2 时,----+8 16’ b i 9 1 116 ;当 n = 3 时,^- + 厂 +16 b 1 b 24095 9< 7280 =歪;当 n 24 时,13 9 39—+ —=— <8 80 803 9 27—+ — +-----=8 80 728b 211+ 1b 21b =4580 —3819 < 7280-----72801 1 1b 十厉十•••十瓦1 1 1 1bib 2b 3 33 + 1 34 + 1 丁 34 + 111十...---------------------------3”-1 + 1 3” + 11 1 1 1 1 =-------------------------------------------------------------b i b2 b3 33 十1 3n + 13 9 27 1 4079 4095 9< —+ — +----+ — ------- < ------ —8 80 728 28 7280 7280 16综上,对于一切正整数n ,都有当+当+…十右 b 1 b 2 b ”思路3利用“糖水不等式”放缩135 + 119< 16b ”3”33”我们都熟悉这一不等式模型:设n > m > 0, c > 0, 则m < m+^jjj .由于它体现了 “糖水加糖变甜了”n n+c的生活实际,因此通常将其称为“糖水不等式”.因为””瓦=莎二r ,且0 <莎二r < 1,所以由“糖水不等” 1 3” 3” + 1 1 1式”可得b ” = E <掳厂=3”十9”,所以,当139n = 1时,—=- < —,不等式成立;当n 2 2时,b 1 8 161 1 1 b 十厉十•••十石<b i 十(32十33十…•十=3 + 1 (1-丄)+ 丄(1-丄)8 6 I 3”-i 丿十 72 I 9”-i 丿3 1 1 5 9< —+ — + —=— < —8 6 72 9 161+------------+-------十93十 十9”91”〕综上,对于一切正整数n ,都有1十1十…十右思路4利用分项比较法放缩9< 16需证b i 十十…十策略1执果索因,逆推探源.不等式的左边是数列 的前n 项和,右边为一个常数,结合1 = -3— b ” b ” 32” - 19的结构,我们联想,把右边常数-9缩小成某个等比数列16{c ”}的前n 项和,然后只需证明1 < c k 就可以了,其 中k = 1,2,...n .那么{c ”}究竟等于什么呢?我们可1 1 1 9以逆推回去:要证右+右+…+右 < 爲成立,只 b 1 b2 ( b ” ) 16/ <16(1-3”)成立,设数列=箱(1-3”),则当n 2 2时,3—,当n = 1时,c i = T i =—,符合上 8・3”‘ '丄 i 8’9 1 3k 9式,故=厂莎.于是,由b 一c k =站二! 一 E ={c ”}的前n 项和几9T n - T ”—i9=Ti 3k 9 32k 18.3k (32k - 1) < 0 可得瓦 < %,其中 k =】,2,_n ,所以右十右十…十右< T ” = 1H 1-3”)< 16,即1 1 1 9.b i 十厉十•••十石 < 歪.9策略2逆用累加法.同思路4,先把常数為缩小为161H 1-3”),即要证右十右十…十b ” < 16,只需证b 十瓦十•• •十瓦 < 花(1-莎丿,而三、小结反思数学归纳法和放缩法都是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常用方法,而放缩法通常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1)用什么方法放缩?首先要搞清楚到底是放大还是缩小,再考虑采用哪种放缩方法.常见的方法有利用均值不等式、“糖水”不等式、放大(或缩小)分子(或分母)、一些常用的不等式等等.(2) 向什么方向放缩?对于像母题中与数列前n 项和有关的不等式,放缩的原则是经过放缩后能够求和,比如放缩成一个等比数列、向裂项相消放缩等等.(3) 如何把握放缩的度?我们经常会遇到放得“太大”或“太小”的问题,这就要求调整放缩的尺度,例如在本文中,当我们发现放缩得“太大”时,就要采取补救措施,即保留前若干项不变,对后面的项进行放缩,逐一尝试,直至成功.另外,本文中的这道竞赛题是一道典型而设置巧妙的考 题,它之所以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与反响,不仅仅是因为其独特的解题思路与技巧,更是因为问题中所蕴含的丰富的 数学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这样的题目有利于学生模式化解题的总结,不仅仅教会了学生怎样解题,而且还有效地培养 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提高了解题效率.参考文献[1]曹莹,李鸿昌.利用糖水不等式证明一类数列不等式[J].数学通讯(上半月),2019(11):2-3.。

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

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

1 n(n 1)
1 n
-
1 n1
Sn
(1 1
1) 2
(1 2
1) 3
(1 n
1) n1
1
1 n
1
1
小结:可求和先求和,先裂项后放缩。
(2)先放缩后裂项
变式1.已知数列an 的通项公式为an
1 n2
, 且an 的前n项和为Sn,
求证 : Sn 2.
解析: an
1 n2
1 n(n 1)
(n 2)
3 2
.
解析 : 3n
-
2n
(1
2)n
2n
1
C
1 n
2
C
2 n
22
C
n n
2n
2n
C
2 n
22
2n(n
1)
(n 3)
1
1
1 1 1
3n
- 2n
2n(n 1)
2
(n
1)
n
(n 3)
当n
1时 ,S1
1
3 2
当n
2时 ,S 2
1
1 5
3 2
当n
3时 ,Sn
1
1 5
1 2
(1 2
1) 3
1 2
1
3 2
当n
2时 ,Sn
1
1 31
1 32
1 33
1 3n1
1
(1
1 3n
1 1
)
3 2
(1
1 3n
)
3 2
3
小结:先放缩构造成等比数列,再求和,最后二次放缩.
3.二项式定理放缩

数列放缩法技巧全总结

数列放缩法技巧全总结

数列放缩法技巧全总结引言数列放缩法(Sequence Squeezing Method)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限制或放缩数列的取值范围,从而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数列放缩法是数学竞赛和高等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技巧,本文将总结数列放缩法常用的技巧和应用场景。

1. 加减不等式放缩法加减不等式放缩法是通过对等式进行加减操作,使得所得不等式比原来的不等式更易于求解。

常见的加减不等式放缩技巧有如下几个:1.1. 约束条件加减法设原不等式为A<B,通过针对不等式的约束条件进行加减操作,将原不等式放缩为C<D。

常见的约束条件包括正整数、正实数等。

1.2. 平方项加减法对于不等式中的平方项,可以通过改变平方项的系数进行加减操作,从而得到一个更易于处理的不等式。

例如,对于a2+b2<2ab,可以将不等式变换为(a−b)2>0,从而得到更容易求解的形式。

1.3. 倒数项加减法对于不等式中的倒数项,可以通过改变倒数项的系数进行加减操作,从而放缩不等式。

例如,在2ab<a2+b2中,可以将不等式变换为$\\frac{1}{a}+\\frac{1}{b} > \\frac{2}{a+b}$,从而得到更容易处理的形式。

2. 乘除不等式放缩法乘除不等式放缩法是通过对等式进行乘除操作,使得所得不等式比原来的不等式更易于求解。

常见的乘除不等式放缩技巧有如下几个:2.1. 约束条件乘除法设原不等式为A<B,通过针对不等式的约束条件进行乘除操作,将原不等式放缩为C<D。

常见的约束条件包括正整数、正实数等。

2.2. 平方项乘除法对于不等式中的平方项,可以通过改变平方项的系数进行乘除操作,从而得到一个更易于处理的不等式。

例如,在a2+b2<2ab中,可以将不等式变换为a2−2ab+b2<0,从而得到更容易求解的形式。

2.3. 倒数项乘除法对于不等式中的倒数项,可以通过改变倒数项的系数进行乘除操作,从而放缩不等式。

用放缩法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

用放缩法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

用放缩法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数列的放缩法是一种通过递推关系以及寻找合适的不等式对数列进行估计的方法。

该方法在不失一般性的情况下,常常可以将原数列与一个已知数列进行比较,从而推导得出数列的性质。

本文将通过数学归纳法,对给定的数列进行放缩法证明,并给出详细推导过程。

假设我们有一个数列${a_n}$,其中$n \geq 1$。

我们要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即要证明对于任意的$n \geq 1$,有$a_n \leq b_n$,其中${b_n}$是一个已知的数列。

我们将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这个结论。

首先,我们对$n=1$进行证明,即证明$a_1 \leq b_1$。

因为$n=1$是最小的情况,所以我们直接检验$a_1$和$b_1$的大小关系即可。

接下来,我们假设当$n=k$时,不等式$a_k \leq b_k$成立,即数列前$k$项满足不等式。

然后,我们要证明当$n=k+1$时,不等式$a_{k+1} \leq b_{k+1}$也成立。

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数列前$k+1$项的关系式:$$a_{k+1}=f(a_k)$$其中$f(x)$是一个函数,表示数列的递推关系。

由于我们已经假设在$n=k$时$a_k \leq b_k$成立,因此我们可以得到:$$a_{k+1} = f(a_k) \leq f(b_k)$$这是因为$f$是一个单调递增的函数,所以不等式保持不变。

根据已知数列${b_n}$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f(b_k) \leq b_{k+1}$$这里的不等式是基于对已知数列的假设,即已知数列${b_n}$满足这个不等式。

综合以上的不等式关系$$a_{k+1} \leq f(b_k) \leq b_{k+1}$$因此,当$n=k+1$时不等式$a_{k+1} \leq b_{k+1}$也成立。

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任意的$n \geq 1$,数列${a_n}$满足不等式$a_n \leq b_n$。

例析赋值放缩法证明与函数有关的数列不等式

例析赋值放缩法证明与函数有关的数列不等式
+ … +
0 。 , … ② ・ ① 式 减 去 ② 式 并 ( ÷ ) + 2 ・ ( ÷ ) + 3 ・ ( ÷ ) + … + n ・ ( ÷ ) . 移项整理 , 利 用 0 <X ' n + p< ≤1 , 得 一X n + p 用错位相减 法求得 = 3 ( ÷ ) , 则 = ÷ 一
增. 由于 厂 n ( 1 ) : 1+ 1+



>1 n ( n+1 )+
>0 , 故, n ( 1 )≥ 0 .
( n 解


( 1 ) b=口一1 , c=1—2 a .
( 一 + + 塞
≤ 一 ÷+
( 2 )由( 1 ) 知
) :。 +
‘ n
( I ) 用。 表示 6 , c ; ( 2 ) 若, ( )≥ l 眦在[ 1 ,+∞)上恒成立 , 求 。的 取值范 围;
( 3 ) 证明: 1+ 1 +了 1+… +
证 明 (I )对每个 n∈N+ , 当 >0时 ( ) =
;・
1 + ÷+ …+ > 0 , 故 ( ) 在( 0 , + 。 。 ) 内 单调递
= ・

解 ① 用 赋 值 法 求 得 , ( n ) = ( . ② 由 条 件 得

( < 3 臆
2 利用 函数的单调性放缩后求和 。 证明不等式 例2 ( 2 0 1 3年安徽 理科 2 0 题) 设 函数 ( ) = 一1
+ + + +‘ +… 一+ +- 7( ∈ ∈R, , n∈N+ ∈ N+ ) ), , 证明 证 明: : (I) )
p g ) 且 1 ) = 了 1

① 当 n ∈ N+时 , 求 n )的表 达 式 ; ②设 a =

放缩法在解答数列题中的应用技巧(十一种放缩方法全归纳)

放缩法在解答数列题中的应用技巧(十一种放缩方法全归纳)

47
3n 2
04、分类放缩
15.求证:1 1 1
23
1 2n 1
n 2
.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 y 轴正半轴上的点列An 与曲线 y 2x x 0 上的点列Bn 满足
OAn
OBn
1 n
,直线
An Bn

x
轴上的截距为
an
.点
Bn
的横坐标为
bn

n N
.
(1)证明 an > an1 >4, n N ;
1 a2n
7n 11 36 .
05、迭代放缩
19.已知 xn1
xn xn
4 1

x1
1 ,求证:当
n
2
时,
n i 1
xi 2
2 21n .
20.设
Sn
sin1! 21
sin 2! 22
sin n! 2n
,求证:对任意的正整数
k,若
k≥n
恒有:|Sn+k-Sn|<
1 n
.
06、借助数列递推关系
21.求证: 1 13 135 135 (2n 1) 2n 2 1 .
2 24 246
246 2n
22.求证: 1 13 135 135 (2n 1) 2n 1 1
2 24 246
2 46 2n
(一)、经典试题
01、裂项放缩
1.(1)求
n k 1
4k
2 2 1
的值;
(2)求证:
n k 1
1 k2
5 3
.
2.求证:1
1 32
1 52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等比数列放缩法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等比数列放缩法
证明不等式“∑ < (M是常数)”是高中数
学推理 难 点之 一 ,通 常使 用“放 缩 法”,但 所依 赖 的“辅 助不等 式”似 乎技 巧 性很 强 ,思 维量 大 且无 固定程序
可用.本文对“∑ < (M是常数)且 ,是f的指
则 有 6l= ,N PA{b.}的通 项 公 式为 = ( ) ,因
例1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a =— l_ ,求证:
al+ a2+ a3+ … + a < 1.
例 3 数 列 }的通 项公 式 为 :=
” ·

aI+ a2 + a3 + … + 口 < 一
2 ‘
解析 令 = ,由 = 1 ,
,求证 :
= 吉,则
解 析 令 _1, an m ,可 令 g= 1

1一g l— g






为 目标
’。。一


为 ,
’ 2
故令 = ,由 =
,令 g= ,则 有 = 1 ,
所 以 2时 = 1( 1) , 而 2时 ,
a ≤
≤ ( ) 2§ ,z≥2成 立 .
所 以“辅 助不 等 式”为 1 1( 1) ( 2)
有 63= 3 所 以

3时 = 3( 1)

 ̄iln_>3时 ,
3 ‘ 1

正确 ,
+a3+---+ ≤ ( )。+ 1 1 J ̄十 1 1) 2
·


. .
营 ,2 一 ≥ 一】营 ≥3成’ 立 .
所 以“辅 助不 等 式”为
3( 1) ( ≥3)

数列证明题的解题方法

数列证明题的解题方法
2 2
n n(n 1) n 1
n
n(n 1) n 1 2 2 2

用放缩法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问题,判断 证明的方向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到解题的 思路和方向,因此一定要熟记常见的放缩 法证明的结论的特点,本题的要证明的结 论是一个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形式,所以放 缩应该放所为等差数列,请同学们结合下 面要将的方法仔细比较分析加以区别。
I
1 首项为1,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是否为B -数列?请说明理由; 2 设S n是数列{x n }的前n项和。给出下列两组判断: ③数列{S n }是B -数列。 ④数列{S n }不是B -数列。
A组:①数列{x n }是B -数列。 ②数列{x n }不是B -数列。 请以其中一组的一个论断条件,另一组中的一个论断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 判断所给命题的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 ( Ⅲ )若数列{ an }是B 数列,证明:数列{ an 2 }也是B 数列。
祝大家新年快乐!
再见!
先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此数列的前项和能直接求和或者通过变形后求和,
则采用先求和再放缩的方法来证明不等式.求和的方式一般要用到等差、等比、 差比数列(这里所谓的差比数列,即指数列{an }满足条件an 1 an f n )求和 或者利用分组、裂项、倒序相加等方法来求和.
二.先放缩再求和 1.放缩后成等差数列,再求和
2.放缩后成等比数列,再求和
例3.(1)设a,n N*,a 2,证明:a 2 n ( a )n ( a 1) a n; 1 (2)等比数列an 中,a1 ,前n项的和为An,且A7,A9,A8成等差数列. 2 an 2 1 设bn ,数列bn 前n项的和为Bn,证明:Bn 1 an 3

专题36 到底你要放缩到什么程度: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高考数学80个热点难点吃透大全

专题36 到底你要放缩到什么程度: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高考数学80个热点难点吃透大全

36 到底你要放缩到什么程度: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考纲要求:1、掌握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的理论依据——不等式的性质:2、掌握放缩的技巧与方法.基础知识回顾:放缩的技巧与方法:(1)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和通项公式特点: ①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12nn a a S n +=⋅,n a kn m =+(关于n 的一次函数或常值函数)②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n n a q S q q -=≠-,n n a k q =⋅(关于n 的指数类函数)③ 错位相减:通项公式为“等差⨯等比”的形式④ 裂项相消:通项公式可拆成两个相邻项的差,且原数列的每一项裂项之后正负能够相消,进而在求和后式子中仅剩有限项(2)与求和相关的不等式的放缩技巧:① 在数列中,“求和看通项”,所以在放缩的过程中通常从数列的通项公式入手 ② 在放缩时要看好所证不等式中不等号的方向,这将决定对通项公式是放大还是缩小(应与所证的不等号同方向)③ 在放缩时,对通项公式的变形要向可求和数列的通项公式靠拢,常见的是向等比数列与可裂项相消的数列进行靠拢。

④ 若放缩后求和发现放“过”了,即与所证矛盾,通常有两条道路选择:第一个方法是微调:看能否让数列中的一些项不动,其余项放缩。

从而减小放缩的程度,使之符合所证不等式;第二个方法就是推翻了原有放缩,重新进行设计,选择放缩程度更小的方式再进行尝试。

(3)放缩构造裂项相消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技巧:① 裂项相消:在放缩时,所构造的通项公式要具备“依项同构”的特点,即作差的两项可视为同一数列的相邻两项(或等距离间隔项)② 等比数列:所面对的问题通常为“n S <常数”的形式,所构造的等比数列的公比也要满足()0,1q ∈ ,如果题目条件无法体现出放缩的目标,则可从所证不等式的常数入手,,常数可视为11a q-的形式,然后猜想构造出等比数列的首项与公比,进而得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再与原通项公式进行比较,看不等号的方向是否符合条件即可。

(完整版)裂项相消和放缩法解数列专题

(完整版)裂项相消和放缩法解数列专题

数列专题3一、裂项求和法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如:通项为分式结构,分母为两项相乘,型如:11+•n n a a , }{n a 是0≠d 的等差数列。

常用裂项形式有: ;111)1(1+-=+n n n n 1111()()n n k k n n k =-++;)121121(211)12)(12()2(2+--+=+-n n n n n ; ])2)(1(1)1(1[21)2)(1(1++-+=+-n n n n n n n ; )(11b a ba b a --=+; )(11n k n k n k n -+=++特别地:n n nn -+=++111 二、用放缩法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方法,叫放缩法。

1.常见的数列不等式大多与数列求和或求积有关,其基本结构形式有如下4种:①1n i i ak =<∑(k 为常数);②1()n i i a f n =<∑;③1()n i i a f n =<∏;④1ni i a k =<∏(k 为常数). 放缩目标模型→可求和(积)→等差模型、等比模型、裂项相消模型2.几种常见的放缩方法(1)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a a >+12;n n n >+)1((2)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①n n n n n 111)1(112--=-< ; 111)1(112+-=+>n n n n n(程度大) ②)1111(21)1)(1(111122+--=+-=-<n n n n n n )2(≥n (程度小) ③1111111121312111<+=++++++≤+++++++n n n n n n n n n 或21221212121312111==+++≥+++++++n n n n n n n n n ④n n n n n n n ==+++>++++111131211 ⑤平方型:)121121(2144441222+--=-<=n n n n n ; )111(41)1(41441)12(122nn n n n n n --=-=-<- ⑥立方型:])1(1)1(1[21)1(1123+--=-<n n n n n n n )2(≥n ⑦指数型: )1()(111≥>-≤--b a b a a b a n n n ;)1()(111≥>-≤--b a b a a b a n n ⑧kk k k k 21111<++=-+; ⑨利用基本不等式,2)1()1(++<+n n n n ,如:4lg 16lg 15lg )25lg 3lg (5lg 3log 2=<=+<⋅(一)放缩目标模型可求和—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例如:(1)求证:)(121212121*32N n n ∈<++++ .(2)求证:)(1121121121121*32N n n ∈<++++++++ .(3)求证:)(22323222121*32N n n n n ∈<++++++++ .总结:放缩法证明与数列求和有关的不等式,若1n i i a =∑可直接求和,就先求和再放缩;若不能直接求和的,一般要先将通项n a 放缩后再求和.问题是将通项n a 放缩为可以求和且“不大不小”的什么样的n b 才行呢?其实,能求和的常见数列模型并不多,主要有等差模型、等比模型、错位相减模型、裂项相消模型等. 实际问题中,n b 大多是等比模型或裂项相消模型.(1)先求和再放缩例1.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4S n =a n +12-4n -1,n ∈N *,且a 2,a 5,a 14构成等比数列.(1)证明:2a =(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 ,有1223111112n n a a a a a a ++++<.(2)先放缩再求和例如:求证:)(2131211*222N n n∈<++++.例如:函数x x x f 414)(+=,求证:)(2121)()2()1(*1N n n n f f f n ∈-+>++++ .例2.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且a 1,a 2+5,a 3成等差数列. (1)求a 1的值;(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 ,有.总结:一般地,形如n n n b a a -=或b a a n n -=(这里1≥>b a )的数列,在证明k a a a n<+++11121。

高中数学讲义: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高中数学讲义: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一、基础知识:在前面的章节中,也介绍了有关数列不等式的内容,在有些数列的题目中,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通过放缩,将问题化归为我们熟悉的内容进行求解。

本节通过一些例子来介绍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技巧1、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的理论依据——不等式的性质:(1)传递性:若,a b b c >>,则a c >(此性质为放缩法的基础,即若要证明a c >,但无法直接证明,则可寻找一个中间量b ,使得a b >,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只需证明b c >即可 )(2)若,a b c d >>,则a c b d +>+,此性质可推广到多项求和:若()()()121,2,,n a f a f a f n >>>L ,则:()()()1212n a a a f f f n +++>+++L L (3)若需要用到乘法,则对应性质为:若0,0a b c d >>>>,则ac bd >,此性质也可推广到多项连乘,但要求涉及的不等式两侧均为正数注:这两条性质均要注意条件与结论的不等号方向均相同2、放缩的技巧与方法:(1)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和通项公式特点:①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12nn a a S n +=×,n a kn m =+(关于n 的一次函数或常值函数)②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n n a q S q q -=¹-,n n a k q =×(关于n 的指数类函数)③ 错位相减:通项公式为“等差´等比”的形式④ 裂项相消:通项公式可拆成两个相邻项的差,且原数列的每一项裂项之后正负能够相消,进而在求和后式子中仅剩有限项(2)与求和相关的不等式的放缩技巧:① 在数列中,“求和看通项”,所以在放缩的过程中通常从数列的通项公式入手② 在放缩时要看好所证不等式中不等号的方向,这将决定对通项公式是放大还是缩小(应与所证的不等号同方向)③ 在放缩时,对通项公式的变形要向可求和数列的通项公式靠拢,常见的是向等比数列与可裂项相消的数列进行靠拢。

例谈证明不等式的四种常用措施

例谈证明不等式的四种常用措施

=
cos2 a, a

(0,
π 2
)

æ è
x
+
1 x
öøæèç
y
+
1 y
ö
÷
ø
=
æ
ç
sin2
a
è
+
1 sin2a
öæ
֍
cos2
a
øè
+
1 cos2a
ö
÷
ø
=
sin4 a
+
cos4a - 2 sin2a 4 sin22a
cos2 a
+
2

( ) =
4 - sin2a 2 + 16 , 4 sin22a
(x)
=
(
cos sin
α β
)x
+
(
cos sin
β α
)x,
且x < 0,
α,β ∈
æ è
0,
π 2
öø,若
f (x) > 2, 求证:α + β >
π 2
.
证明:假设0
<
α
+
β

π 2
,
由α, β

(0,π2 )可得0
<
α

π 2
-
β

π 2


cos
α

cosæè
π 2
-
β
ö ø
=
sin
β
>
1)
=
2n2
+

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的注意问题以及解题策略

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的注意问题以及解题策略

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的注意问题以及解题策略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卷,压轴题很多是数列型不等式,其中通常需要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它不但可以考查证明不等式和数列的各种方法,而且还可以综合考查其它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原则。

处理数列型不等式最重要要的方法为放缩法。

放缩法的本质是基于最初等的四则运算,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其优点是能迅速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难点是变形灵活,技巧性强,放缩尺度很难把握。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在面对这类考题时,往往无从下笔.本文以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的证明为例,探究放缩法在其中的应用,希望能抛砖引玉,给在黑暗是摸索的娃带来一盏明灯。

1、明确放缩的方向:即是放大还是缩小,看证明的结论,是小于某项,则放大,是大于某个项,则缩小。

2、放缩的项数:有时从第一项开始,有时从第三项,有时第三项,等等,即不一定是对全部项进行放缩。

3、放缩法的常见技巧及常见的放缩式:(1)根式的放缩:<<(2)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或分母:2111(2)(1)(1)k k k k k k <<≥+-;真分数分子分母同时减一个正数,则变大;,11n n n n -<+; 假分数分子分母同时减一个正数,则变小,如212221n nn n +>-; (3)应用基本不等式放缩:222n n n n ++>+; (4)二项式定理放缩:如2121(3)nn n -≥+≥;(5)舍掉(或加进)一些项,如:121321||||||||(2)n n n a a a a a a a a n --≤-+-++-≥。

4、把握放缩的尺度:如何确定放缩的尺度,不能过当,是应用放缩法证明中最关键、最难把握的问题。

这需要勤于观察和思考,抓住欲证命题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一、常用的放缩法在数列型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1、裂项放缩法:放缩法与裂项求和的结合,用放缩法构造裂项求和,用于解决和式问题。

高考数学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之常数型与函数型(解析版)

高考数学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之常数型与函数型(解析版)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之常数型与函数型◆题型一: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之常数型方法解密: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属于数列大题中较有难度的一种题型.大部分是以证明某个数列和大于或小于一个常数类型,小部分是证明某个数列前n项和或者积大于或小于一个函数(下一专题详解).本专题我们来介绍最常见的常数类型.放缩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放缩使数列的和变换成比如裂项相消等可以简单求和的形式,这样可以方便比较大小.二是两者之间无法直接比较大小,这样我们需要通过寻找一个媒介,来间接比较大小.放缩的原则:放缩必然会导致数变大或者变小的情况,我们的原则是越精确越好.在证明过程中,为了使放缩更精确,往往会第一项不变,从第二项或者第三项开始放缩(例题会有讲解).放缩的方法:(1)当我们要证明多项式M<A时,我们无法直接证明两者的大小,这时我们可以将多项式M放大为N1,当我们能够证明N1<A,也间接证明了M<A.切不可将M缩小为N2,即使能够证明N2<A,M与A的关系无法得证.(2)当我们要证明多项式M>A时,这时我们可以将多项式M缩小为N1,当我们能够证明N1>A,也间接证明了M>A.需要放缩的多项式多以分式形式出现,要使得分式的值变大,就是将分母变小,常见是将分母减去一个正数,比如1.常见的放缩形式:(1)1n2<1n-1n=1n-1-1n n≥2;(2)1n2>1n n+1=1n-1n+1;(3)1n2=44n2<44n2-1=212n-1-12n+1;(5)1n =2n+n<2n-1+n=2-n-1+nn≥2;(6)1n =2n+n>2n+n+1=2-n+n+1;(7)1n =2n+n<2n-12+n+12=222n-1+2n+1=2-2n-1+2n+1;(8)2n2n-12=2n2n-12n-1<2n2n-12n-2=2n-12n-12n-1-1=12n-1-1-12n-1n≥2;(12)12n-1<2n-12n-1-12n-1=12n-1-1-12n-1n≥2.类型一:裂项放缩【经典例题1】求证112+122+132+.....+1n2<2【解析】因为1n2<1n2-n=1n n-1=1n-1-1n n≥2,所以112+122+132+.....+1n2<112+1 22-2+132-3+.....+1n2-n=1+1-12+12-13+.....+1n-1-1n=2-1n<2,所以原式得证.为什么第一项没有经过放缩,因为分母不能为0,所以只能从第二项进行放缩.总结:证明数列之和小于常数2,式子左侧我们进行放大处理,各个分式分母减去n ,可以变换成裂项相消的形式,同时又能作为媒介与2比较大小.同时要注意从第几项开始放缩的问题.【变式1】求证112+122+132+.....+1n 2<74【解析】因为1n 2<1n 2-1=1n +1 n -1=121n -1-1n +1 n ≥2,所以112+122+132+....+1n 2<112+122-1+132-1+....+1n 2-1=1+121-13+12-14+13-15....+1n -1-1n =1+121+12-1n -1n +1 <74,所以原式得证. 总结:证明数列之和小于常数2,式子左侧我们进行放大处理,各个分式分母减去n ,可以变换成裂项相消的形式,同时又能作为媒介与2比较大小.同时要注意从第几项开始放缩的问题.【变式2】求证112+122+132+.....+1n 2<53【解析】因为1n 2<1n 2-1=1n +1 n -1=121n -1-1n +1 n ≥2 ,所以112+122+132+....+1n 2<112+122+132-1+....+1n 2-1=1+122+1212-14+13-15+14-16+....+1n -1-1n =1+14+1212+13-1n -1n +1 =53-121n +1n +1 <53,注意这是保留前两项,从第三项开始放缩.总结:通过例1和变式题我们发现,我们对分式的进行放大,分母我们依次减去的数是n ,1.不难发现,这些数递减,所得的结果也是递减的.说明减去的数越小,所得的结果越精确.同时通过两道变试题我们也发现,保留前几项不动,这样放缩的精度也会高一些.有些模拟题中,经常出现保留前2项到3项不动的情况.那么作为学生如何判断从第几项开始放缩呢?这需要学生去尝试和试错,如果第一项不行,那就尝试第二项,第三项.【经典例题2】已知a n =n 2,b n =n 2,设c n =1a n +b n,求证:c 1+c 2+⋯+c n <43. 【解析】已知a n =n2,b n=n 2,因为c n =22n 2+n=2n (2n +1)=42n (2n +1)<4(2n -1)(2n +1)=212n -1-12n +1 所以c 1+c 2+⋯+c n <23+213-15+15-17+⋯+12n -1-12n +1 =23+23-22n +1<43,故不等式得证.【经典例题3】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n -1na n (n ≥2,n ∈N *),(1)求a n ;(2)若数列b n 满足b 1=13,b n +1=b n +1a 2n(n ∈N *),求证:b n <2512.【答案】(1)a n =n ;(2)证明见解析.【详解】(1)由题意a n a n -1=nn -1(n ≥2),∴a n =a 1×a 2a 1×a 3a 2×⋯×a n a n -1=1×21×32×⋯×n n -1=n ,a 1=1也适合.所以a n =n (n ∈N *);(2)由已知b 1=13<2512,b 2=b 1+1=43<2512,b 3=b 2+122=43+14=1912<2512,当n ≥3时,b n +1-b n =1n2<1n (n -1)=1n -1-1n ,因此b n +1=b 3+(b 4-b 3)+(b 5-b 4)+⋯+(b n +1-b n )<1912+12-13 +13-14 +⋯+1n -1-1n=2512-1n <2512,则b n =b n +1-1n2<2512综上,b n <2512.类型二:等比放缩所谓等比放缩就是数列本身并非为标准的等比数列,我们将数列的通项经过一定的放缩使之成为一个等比数列,然后再求和,我们通过例题进行观察了解.【经典例题4】证明:121-1+122-1+123-1+...+12n -1<53【解析】令a n =12n -1,则a n +1a n =2n -12n +1-1<2n -12n +1-2=12⇒a n +1<12a n又因为a 1=1,a 2=13,由于不等式右边分母为3,因此从第三项开始放缩,得a 1+a 2+⋯+a n <a 1+a 2+12a 2+⋯+12 n -2a 2=1+131-12n -1 1-12<53故不等式得证.【经典例题5】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2,a n +1=2a n +2n +1,n ∈N *.(1)求证a n2n 是等差数列并求a n ;(2)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3)求证:1a 2-a 1+1a 3-a 2+1a 4-a 3+⋅⋅⋅+1a n +1-a n <12.【答案】(1)证明见解析,a n =n ⋅2n ;(2)S n =(n -1)2n +1+2;(3)证明见解析.【详解】(1)证明:a n +12n +1-a n 2n =2a n +2n +12n +1-a n 2n =2a n 2n +1+1-a n2n=1,∴a n 2n 是首项为a 121=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a n 2n =1+(n -1)1=n ,∴a n =n ⋅2n .(2)∵S n =1×21+2×22+3×23+⋅⋅⋅⋅⋅⋅n ⋅2n ,∴2S n =1×22+2×23+3×24+⋅⋅⋅⋅⋅⋅n ⋅2n +1,两式相减得:-S n =21+22+23+⋅⋅⋅⋅⋅⋅2n -n ⋅2n +1,-S n =21-2n1-2-n ⋅2n +1,∴S n =(n -1)2n +1+2.(3)证明:∵a n =n ⋅2n ,∴a n +1=(n +1)⋅2n +1,∴a n +1-a n =(n +2)⋅2n ,当n ∈N *时,n +2>2,∴(n +2)⋅2n >2n +1,∴1(n +2)⋅2n <12n +1,∴1a 2-a 1+1a 3-a 2+1a 4-a 3+⋅⋅⋅⋅⋅⋅1a n +1-a n <122+123+124+⋅⋅⋅⋅⋅⋅12n +1=141-12 n 1-12=121-12 n <12.【练习1】已知数列{a n }中,a 1=1,其前n 项的和为S n ,且当n ≥2时,满足a n =S 2nS n -1.(1)求证:数列1S n 是等差数列;(2)证明:S 21+S 22+⋯+S 2n <74.【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当n ≥2时,S n -S n -1=S 2nS n -1,S n -1-S n =S n S n -1,即1S n -1S n -1=1从而1S n 构成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由(1)可知,1S n =1S 1+n -1 ×1=n ,∴S n =1n .则当n ≥2时S 2n =1n 2<1n 2-1=121n -1-1n +1 .故当n ≥2时S 21+S 22+⋯+S 2n <1+121-13 +1212-14 +⋯+121n -1-1n +1=1+121+12-1n -1n +1 <1+12⋅32=74又当n =1时,S 21=1<74满足题意,故S 21+S 22+⋯+S 2n <74.法二:则当n ≥2时S 2n =1n 2<1n 2-n=1n -1-1n ,那么S 21+S 22+⋯+S 2n <1+14+12-13 +13-14 +⋯1n -1-1n =74-1n <74又当n =1时,S 21=1<74,当时,S 21=1<74满足题意.【练习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12na n+a n -1.(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2a 2n的前n 项和为T n ,证明:T n <32.【答案】(1)a n =n +1n ∈N * .(2)见解析【解析】(1)当n =1时,S 1=12a 1+a 1-1,即a 1=2,当n ≥2时,S n =12na n +a n -1①,S n -1=12n -1 a n -1+a n -1-1②,①-②,得:2a n =na n -n -1 a n -1+2a n -2a n -1,即na n =n +1 a n -1,∴a n n +1=a n -1n ,且a 12=1,∴数列a n n +1 是以每一项均为1的常数列,则a nn +1=1,即a n =n +1n ∈N * ;(2)由(1)得a n =n +1,∴2a 2n =2n +12<2n n +2 =1n -1n +2,∴T n <1-13+12-14+13-15+⋯+1n -1n +2=1+12-1n +1-1n +2<32.【练习3】已知函数f (x )=x 3-2x ,数列a n 中,若a n +1=f (a n ),且a 1=14.(1)求证:数列1a n-1是等比数列;(2)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求证:S n <12.【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1)由函数f (x )=x3-2x ,在数列a n 中,若a n +1=f (a n ),得:a n +1=a n 3-2a n,上式两边都倒过来,可得:1a n +1=3-2a n a n =3a n-2,∴1a n +1-1=3a n -2-1=3a n -3=31a n -1 .∵1a 1-1=3.∴数列1a n -1 是以3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由(1),可知:1a n -1=3n ,∴a n =13n +1,n ∈N *.∵当n ∈N *时,不等式13n +1<13n 成立.∴S n =a 1+a 2+⋯+a n =131+1+132+1+...+13n +1<131+132+...+13n =13⋅1-13n 1-13=12-12•13n <12.∴S n <12.【练习4】已知函数f (x )=x 2-2x ,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点P n n ,S n 均在函数y =f x 的图象上.若b n=12a n +3 (1)当n ≥2时,试比较b n +1与2b n的大小;(2)记c n =1b n n ∈N *试证c 1+c 2+⋯+c 400<39.【答案】(1)b n +1<2bn ;(2)证明见解析.【详解】(1)∴f (x )=x 2-2x ,故S n =n 2-2n ,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3,当n =1时,a 1=S 1=-1适合上式,因此a n =2n -3n ∈N * .从而b n =n ,b n +1=n +1,2b n=2n ,当n ≥2时,2n =1+1 n =C n 0+C n 1+⋯>n +1故b n +1<2b n=2n(2)c n =1b n =1n,c 1=1,1n =2n +n <2n +n -1=2(n -n -1)n ∈N *,n ≥2 c 1+c 2+...+c 400<1+22-1 +23-2 +...+2400-399 =2400-1=39.◆题型二: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之函数型方法解密:数列放缩较难的的两类便是形如数列的前n 项和与函数f (n )的不等关系,即a 1+a 2+⋯+a n <f (n )或者数列前n 项积与函数f (n )的不等关系,即a 1⋅a 2⋅⋯⋅a n <f (n )的问题,其中,这里的前n 项和与前n 项积难求或者是根本无法求.面对这类题时,首先,我们可以将f (n )看成某个数列的和或者积,然后通过比较通项的大小来解决;其次,我们也可以对a n 进行变形,使之能求和或者求积.往往第二种方法难以把握,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第一种方法相对简单易行,所以本专题以“拆项”为主线详细讲解.【经典例题1】已知数列a 1=32,a n +1=3a n -1,n ∈N *(1)若数列b n 满足b n =a n -12,求证: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

不等式的放缩技巧

不等式的放缩技巧

数列型不等式放缩技巧八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 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 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 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

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 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重要不等式放缩1.均值不等式法例 1 设 S n . 1 2 2 3(n 1)22 此数列的通项为 a k k(k 1),k 1,2, ,n.k k 1 1 n , n k . k(k 1)k k S n (k2 2k 1k 1即 n(n 1)Sn(n 1) n(n 1)22 n2 2 2n(n 1).求证吗卫 s n 解析 注:①应注意把握放缩的“度”:上述不等式右边放缩用的是均值不等式n(k 1)ab 山,若放成 k(k 1) k ' 2侧得S nk 1(n 1)(n 3)22(n 1)2就放过“度”了!②根据所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来选取所需要的重要不等式,这里n a 1 a nna 1V ----------- 2a nna 1 其中, a nn 2,3等的各式及其变式公式均可供选用。

1 _ ?bx已知函数f(X)求证: f(1) f(2) f(n) 1,若f(1) 4,且f(X)在[0,1]上的最小值为 —, 5 1-.(02年全国联赛山东预赛题) 2 简析f(x)4X 1 4X(1例3已知 a,b 为正数,(a b)n a1 简析由一 aab a b 4, b n 22n1—1 得 ab b 而(a b)n令 f(n) (a b)n 因为c n C n i ,倒序相加得 2f( n)=C :(a n 1b ab n1)而 a n1b ab n12f(n )=(C ;c n1尹1 2?2X 1_ 1 4X1 E)1b.(88年全国联赛题) 1 1 又(a b)(--) a b2 且- a 2n VC °a n b n ,则 (x 0) f (1)f(n)(1占)r b rC11 n (1-4 21,试证:对每一个C :a n 1b f(n )=C :a n1br . nC n (ar n ra bn 1 「 nn)(a br b rc nabr b rC ;a n r b r4,故C n n b n ,C1ab n1 ,n 1nC n (abn 1ab n r ana b r ) (21bn2 . a n b n 2)(a r b n rnan4弓 1b),2n1,则a n rb r )(2n (a b)n2) 2n 1,所以 f(n) (2 n , n 2na b 22n — 2n — nn 2)2n ,即对每一个n N ,例4 简析 求证c n c : 不等式左边c ;n ;:12. ------- 2n 1—2 2 2=n利用有用结论 求证(1 1)(1 1c :n 12~ 简析特例(1 C ; c ;n 1n 口 c n,原结论成立•15 (1本题可以利用的有用结论主要有: 法1利用假分数的一个性质12n (n 1,n N). 2n 1 1 2 221)2n1.b a76"b a m2n 11 2n2 0,m0)可得2 彳 (1 法2 的) 1 2k 1例5是4 3 4 3 65 6 5 2n2n 1 2n )22n 1)2n 1即(1 3 41、 利用贝努利不等式 1 2 L (此处2k 1 「2k 1 n 2k 1 k 卩(1 x)n n 2, x 1 2k 1) 56 1 1)(1 -)(1 -) 3 5 N 3'、 1 nx(n 丄)得 2k 1n 2k 1k1.2k 12n 12n (2n 1)(1 ,n .2n 1. )i2n 1. 2n 1 2, x 1, x 0)的一个 “枝”加“叶”而编拟成 年全国高考文科试题;进行升维处理并加参数而成理科姊妹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3557 (2n1)(2n1) 2
变 式 1 求 证 : 1 2 1 2 3 1 2 n 1 2 2(n N )
变式2(2013广 东 理 19第 (3)问 )
求 证 : 1212312
17
n2
4
(nN)
变 式 3求 证 : 1 1 1 1 5(n N ) 2 2 3 2 n 2 3
分析 左边不能直接求和,须先将其通项放缩后求
和,如何放缩?
注意到 n n
2n n 2n
将通项放缩为 错位相减模型
左 边 123 n 2 n 2 2
2 22 23
2n
2n
实用文档
【方法总结之一】
n
放缩法证明与数列求和有关的不等式,若 ai 可直 i 1
接求和,就先求和再放缩;若不能直接求和的,一般要
2n
2
表面是证数列不等式, 实质是数列求和
实用文档
变 式 1 求 证 : 1 2 2 2 2 2 3 3 2 n n 2(n N ) 分析 不等式左边可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由错位相减法得
123 n 2 n 2 2
2 22 23
2n
2n
表面是证数列不等式, 实质是数列求和
实用文档
变 式 2 求 证 : 2 1 1 2 2 1 1 2 3 1 1 2 n 1 1 1 ( n N )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放缩法也是“有法 可依”的,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列问题中一些常见的 放缩类型及方法,破解其思维过程,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领略和感受放缩法的无限魅力!
实用文档
常见的数列不等式大多与数列求和或求积有关,
其基本结构形式有如下 4 种:
n
n
①形如 ai k ( k 为常数);②形如 ai f (n) ;
i 1
i 1
n
n
③形如 ai f (n) ;④形如 ai k ( k 为常数).
i 1
i 1
放缩目标模型
可求和
可求积
等差模型
等比模型
错位相减模型
实用文档
裂项相消模型
几种常见的放缩方法
平方型:1 n
1 n
1
1 n(n
1)
1 n2
1 1 1(n2) n ( n 1) n1 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n2
1 n2 1
实用文档
例 2(2013广 东 文 19第 (3)问 ) 求 证 : 111 1 1(n N )
133557 (2n1)(2n1) 2
分析 左边可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先求和再放缩.
1 1( 1 1) (2n1)(2n1) 22n12n1
左 边 1 [ ( 1 1 ) (1 1 ) (11) ] 2 3 35 2 n 12 n 1
n
( 一 ) 形 如ak(k为 常 数 ) i i1 例 1求 证 : 1 2 2 1 2 2 1 3 2 1 n 1(n N )
变 式 1 求 证 : 1 2 2 2 2 2 3 3 2 n n 2(n N )
变 式 2 求 证 : 1 1 1 1 1 ( n N ) 2 12 2 12 3 1 2 n 1
用放缩法证明 数列中的不等式
张家界市第一中学 组
实用文档
高三数学
放缩法灵活多变,技巧性要求较高,所谓“放大一点 点就太大,缩小一点点又太小”,这就让同学们找不到头 绪,摸不着规律,总觉得高不可攀!
高考命题专家说:“放缩是一种能力.” 如何把握放 缩的“度”,使得放缩“恰到好处”,这正是放缩法的精 髓和关键所在!
分析 左边不能直接求和,须先将其通项放缩后 求和,如何放缩?
注意到 1 1 2n 1 2n
将通项放缩为 等比数列
左边111 2 22 23
21n
1 (1 1 )
2 2n 1
1 1
1 1
2n
2
实用文档
变 式 3 求 证 : 2 1 1 2 2 2 2 2 3 3 3 2 n n n 2 ( n N )
先将通项 an 放缩后再求和.
问题是将通项 an 放缩为可以求和且“不大不小”的 什么样的 bn 才行呢?其实,能求和的常见数列模型并不
多,主要有等差模型、等比模型、错位相减模型、裂项
相消模型等. 实际问题中, bn 大多是等比模型或裂项相
消模型.
实用文档
例 2(2013广 东 文 19第 (3)问 ) 求 证 : 111 1 1(n N )
指数型:
an
1
bn
an1(1ab) (ab1);
平方型、 立方型、 根式型都
1 an b
an1(1ab) (ab1).
可放缩为
裂项相消 模型
奇偶型:2n 1 2n 1; 2n 2n 1
2n 2n 1 2n 1 2n 1 奇偶型放缩为可求积
指数型可放缩 为等比模型
实用文档
一. 放缩目标模型——可求和
变式1放缩的“度”进行修正,如何修正?
思路一 将变式1的通项从第三项才开始放缩.
1 n2
1
n(n 1)
从第二项开 始放缩
左 边 1 (1 1 ) (1 1 ) (1 1 ) 2 23 n 1n
1 1 1 2 (n 2) n
当n = 1时,不等式显然也成立.
实用文档
变式2(2013广 东 理 19第 (3)问 )
求 证 : 1212312 n12 74 (nN)
分析 变式2的结论比变式1强,要达目的,须将
变 式 3 求 证 : 2 1 1 2 2 2 2 2 3 3 3 2 n n n 2 ( n N )
实用文档
例 1求 证 : 1 2 2 1 2 2 1 3 2 1 n 1(n N )
分析 不等式左边可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左边
1 (1 2
1 )
2n
1
1
1
1 1
1 (1 1 ) 1 表面是证数列不等式,
2 2n 1 2
实质是数列求和
实用文档
变 式 1求 证 : 1 2 1 2 3 1 2 n 1 2 2(n N )
分析 左边不能求和,应先将通项放缩为裂项相消
模型后求和.
1 1 1 1 (n2) n 2 n ( n 1 ) n1 n
保留第一项,
12n11n11 (n2)
1 n2
4 4n2
4 4n2 1
22n112n11
1 (2 n 1)2
1 4n(n 1)
14n111n (n2)
立方型: 1 n3
n
(
n
1
2
1
)
1 2(n 11)nn(n11)
(n2)
实用文档
根式型:2( n1 n) 2
1 2
n1 n n 2 n
2
2( n n1)
n n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