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数据处理.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大部份工作采用常规处理技术流程,常规处理技术方法成熟
动、静校正-叠加-叠后时间偏移
技术水平 = 技术应用水平 + 精细 + 处理员素质
叠前处理的目的实现同相叠加 (时间对齐、波形一致) 叠加是提高信噪比的最基本最有效手段 叠后时间偏移是近似的,精细只能从偏移策略、算法、参数、速度、 输入数据等方靣入手
1、地面地震数据处理:复杂地区地震数据成像 适应向开发领域延伸的要求
2、多波多分量数据处理流程的建立与完善 3、井中、井间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4、时移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应用于不同数据类型
处理技术发展基本走向
1、常规处理技术向精细,处理解释一体化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2、目标处理项目比例加大,针对不同目标形成不同的处理流程 3、三维数据处理技术完善,市场份额加大
七、后记
与谱分解技术联合处理
2003年中油下属 14个油田分公司 共设 173个 老资料重新
处理解释项目
2D 91355 KM
3D 17295 KM2
共投资 17630万,取得了巨大的勘探效益
来自百度文库
技术特色:
1、2D 和3D 连片处理
(1)数据规则化处理 (2)处理解释方法针对具体地质目标设计 (3)提高分辨率和改善深层数据品质为两个主要亮点 (4)2D连片一般叠前时间/深度偏移处理
向油气服务对象变更,技术需求相应变更 深度、广度均有较大拓宽
开发服(1)岩性解释,数据要求“三高” (2)除走时外,需动力学方面信息
务领域(3)需横波、泊松比、密度等信息 延伸 (4)详细描述井间不均匀性
(5)儲层孔隙度、连通性等 (6)油藏动态描述、油藏监测
(1)“三高”处理技术
处理、解释一体化的研究模式
多块3D连片处理 多次3D采集对比(时移)处理
4、复杂地区低信噪比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成为最热门的话题
静校正、叠前压噪、速度分析与速度模型建立 深层数据品质改善,两个流程的思路
1、时域处理道集速度模型 2、深度域处理成像
5、时间域转向深度域处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走向成熟 6、多波多分量数据处理技术已经形成流程,正在逐渐完善 7、时移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流程基本形成 ,发展有三方面走向 8、井中和井间数据处理技术成熟,已形成专用软件系统 9、波阻抗、AVO分析和地震属性分析等解释处理技术走向成熟 10、陆上复杂地区静校正、叠前压噪、速度建模、偏移归位等
科技发展今日,原创性发明愈耒愈难,也将越耒越少 组合式的发明创造,成了技术发展主流
众多现有科技组合在一起,便产生一种“质”的飞跃 把现有技术和功能,以最佳组合方式形成处理流程,取得 整体最佳效果 实现最佳组合,思路要正确,要破涂思维定势
常规处理技术潜力很大,但总是有限的
常规处理技术检验标准
1、坏炮坏道百分之百的剔除 2、切除参数确定正确,空变合理 3、最终估算静校正量值幅度收歛到一个处理采样间隔 4、叠加速度参数 校正最大剩余时差小于四分之一视周期 5、叠前压噪保障叠前数据信噪比接近于1 6、各炮检距道信号波形特征基本一致 7、反褶积后数据自相关函数合理,特征基本一致 8、叠加剖面上没有明显的规则干扰 9、叠加剖面上主要目的层是否全,品质达到应有的标准 10、偏移剖面没有明显的过偏移、偏移不足以及偏移画弧现象 11、断面和高陡界面是否偏移到位 12、最终剖面上信号频带宽度达到2.5个倍频程
2、处理解释一体化 3、预探或评价项目,多为落实圈闭提供具体井位 4、难度较大,在严格质量控制基础上需要高新技术投入
总的评估:
有进步, 存在机遇和挑战 方法完善推广应用为主,新的思路不多 软硬件环境及其处理能力有很大的改善 处理解释的紧密结合,地质理论指导进步显著 处理员技术素质紧迫需要提高 处理成果质量评价(剖面好坏)要深化处理过程的认识 方法选择与应用要加强针对性
复杂地区数据处理技术 向油气田开发领域延伸相关的数据处理技术
复 杂 信噪比很低 与多次覆盖技术相应的叠加,成像难度大
地 区采集技术发展趋势,大炮检距和高覆盖,加剧了叠 加成像(同相)的困难 一是噪声压制,二是有效信号同相叠加
(1 ) 复杂地区静校正技术 (2)低信噪比数据叠前压噪方法 (3)有效信号叠前振幅、频率、相位补偿 (4)叠前偏移归位技术 (5)速度模型建立技术
一体化 4、用户要求处理解释周期越来越短,但需通过改善软硬件环境、提高人员技
术素质和工作效率、改进项目管理方式来保障
思路上的转变
从多项目批量作业方式转向单项目作业交互处理作业方式
(小公司相对于大中心有优势)
从一般地质任务转向针对目的层目标处理 从单一处理任务转向处理解释一体的任务
(小公司相对于大中心有优势)
(2)波阻抗反演、AVO分析、
方法研究效果只有通过解释才能
谱分解处理技术完善 (3)多波多分量数据处理 (4)井下、井间数据处理流程
真正体现 只有通过解释才能发现问题,才 能买现与地质结合
发展目标是:
(5)时移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处理完了,解释也就完了
处理停止了,解释也就停止了
二、常规处理技术的精细处理
从时间域处理逐渐转向深度域处理 从双曲线模型逐渐转向非双曲线模型,直射线到曲射线 叠后偏移转向叠前偏移,叠后修饰去噪到叠前压噪信号增强 从2D剖面构造解释处理 转向三高3D数据体构造、岩性解释 处理(2D市场逐渐萎缩3D处理(连片)任务递增)
情况有变化,思路要适应
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今后一段时期集中在:
3、新一代软件系统应体现开放性、网络化、集成化、 可视化、 并行化。 4、支持计算机集群技术,特别是PC-linux集群技术
处理工作方式
1、大批量作业组织方式不适应处理质量要求,人机交亙作业方式优点明显 2、屏幕监视,光盘、磁带和数据库 技术的应用,形成‘无纸‘作业项目 3、处理和解释已成为一个项目,形成统一的 处理解释流程,实现处理解释
地震数据处理
一、引言
二、常规处理技术走向“精细”
静校正、叠前压噪、反褶积、速度分析、叠加、叠后偏移 目标处理形成有针对性的技术系列 低信噪比处理思路要正确
三、偏移和偏移速度分析
四、 3D连片处理技术
五、提高分辨率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六、解释性处理技术
波阻抗反演要注重应用效果 AVO分析处理走向:与波阻抗联合反演
技术领域均有重大进展,速度的各向异性研究开始受重视
软硬件环境
1、适应采集数据量的猛增,海上三维作业从 500km2 到 3000km2 ,甚至高 达5000 km2,效率由每日3 km2 到 25km2 , 拖缆由2根到12根。
2、利用高速卫星通信和地面ATM 网络等方式,实现采集实时交互处理与 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