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与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与技巧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选化,中得心源”,是唐代水墨山水的张燥提出来的。据说,张操有一次在荆州官吏陆伴家作客,轩外森森牵竹引起了他的创

作激情,就主动要求主人取绢素,当场作画。张操在众多宾客的围观中,旁若无人,挥笔直扫,“若流电激空,惊飓戾天,毫飞墨喷,摔

掌如裂”,不多时就完成了一幅奇异的山水画,画面上有苍松怪石,

有激水流云,十分生动感人。有一次他的朋友毕宏,向他请教创作经验,他回答了八个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指的是

大自然,“心源”是指画家思想感情。说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把客

观对象与主观思想感情结合起来,首先是从大自然中吸取创作原料,

忠实于所描绘的对象,但做这个步还不够,还需要在头脑中加工制作,并融入自己的激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八个字,揭示了一个准

确的创作过程,千百年来,成为指导绘画创作的法则。

张操的创作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学习山水画创作,一是要深入到

大自然中去,以真山真水为创作素材,不能闭门造车,把别人的作品

作为创作的依据,关起门来搞“搬山运动”,那不是成材之路。二是

要把自然形象加工制作为艺术形象,不能当“照相机”,在照相技术

非常发达的今日,绘画之所以没有被照相所代替,正因为它包含着画

家的主观精神。画作来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人们说“西湖风景美

如画”,说明风景虽美,但毕竟不如画家笔下的风景美。一幅绘画,

如果没有溶入画家的思想感情,就不是好作品。

“意在笔先”

早在唐代,一些书画家已理解到准确的创作过程,应该是“意在

笔先”。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中说:“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

者胜”。美术评论家张彦远更明确指出:“笔墨形似,皆本于立意归

乎用笔”。于是“意在笔先”就成为指导画家实行创作的准则。五代

山水画大家荆浩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元代四大家之一的黄

公望也说:“或画山水一幅,先立题目,然后著笔。若无题目,便不

成画。”用现代文学语言来说,就是要有“主题”,如果写文章没有

主题,没有明确的中心,想到什么写什么,结果必然是“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不知所云了。画山水也是如此,落笔之前如果没有“立意”、“存想”,便画不好一幅画。就拿前面说那位落笔如惊雷掣电、急风骤雨的泼墨山水画大师张操来说,据目击其作画的符载介绍,张

燥在下笔前的神态是“箕坐鼓气,神机始发”。意思是说,他静静地

坐在绢素前,凝神屏气地思考,片刻以后,感情奔放才开始作画。可

见张燥在作画前也有一个构思立意的过程,否则他也画不出好画来。

至于构思立意包含些什么内容,要解决哪些问题,清代山水画家

王原祁有一段详细论述,现摘录于下,以供参考:

“意在笔先,为画中要诀。作画于榻管时,须要安闲恬适,扫尽

俗肠(可理解为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默对素幅,凝神静气。看高下,审左右,幅内幅外,来路去路,胸有成竹,然后儒毫吮墨。先定

气势,次分间架(即主体结构),次布疏密,次别浓淡。转换敲击,东

呼西应,自然水到渠成,天然凑拍。其为淋漓尽致无疑矣。若毫无定见,利名心急,惟取悦人,布立树石,逐块堆砌,扭捏满幅,意味索然,便为俗笔。”

“大胆溶笔,细心收拍”

古人说,作画要“大胆落笔,细心收拾”,这是一条重要的创作

经验。意思是说落笔作画时,胆子要大,当章法结构大势勾定之后,

就要放笔直写,或提或按,或粗或细,或浓或淡,或干或湿,随机主发,一气呵成,这样画出来的画就清,能贯气,变化也多。等大局已

定之后,再回过头来把欠妥的笔改一改,.不足之处补一补,以求细部

的完美。如果是用积墨法,·也在这个基础上层层积染,画完画足。

为什么要“大胆落笔”?原因是:1.山水画重气势,如果作画时胆

小气弱,运笔欲行不行,用墨心存犹豫,画出来的画就不能得气势,

全神气,缺乏艺术感染力。2.山水画景物繁杂、琐碎,如果作画一开

始就注意于细部的描绘,谨小慎微,画出来的画就容易气脉不连贯,

涣散而缺乏神彩。但是“大胆落笔”还需要结合“细心收拾”,因为

落笔之后,可能出现败笔或遗漏,需要修补,再说有时落笔之后,因

为灵感迸发,有新的章法生发出来,需要因势利导,以取得意外的情趣。

“功夫在诗外”

宋代大诗人陆游教导他儿子怎样学做诗说,“功夫在诗外”。学

画也是一样道理,不能光是学点笔墨技法,要重视其他方面的修养,

才能搞好创作。

重视画家修养,是中国绘画的优良传统,宋代鉴赏家赵希鸽要求

画家要有三个方面的修养:“胸中有万卷书,目饱前代奇迹,又车辙

马迹半天下,方可下笔。”他说的第一个方面,是指要有文学修养。

在我国,文学对绘画的影响是深刻的,自苏东坡提出“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这个理论之后,诗与画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但创造诗的意境,成为中国画家追求的境界;而且诗文题跋直接入画以后,文学更成

为绘画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如果缺乏文学修养,就不能成

为一个好画家。第二个方面,指的是传统的继承。文化总是有继承性的,今天的绘画是从昨天发展而来,不研究传统就不能发展新的绘画。第三个方面是指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础,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没有生活

就不可能画出好画。学中国画,除了上述三个修养之外,还要学书法。如果还有余力,再学点篆刻也是大有好处的。一幅中国画常是由诗、书、画、印综合构成的。

很多有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都一致认为学画要重视“画外”

的功夫。潘天寿说:“一天到晚画画,不是办法。画画,不单是技巧

问题,有各方面的关系,一天到晚画,手要滑了。要多读书,又要用

心读。”陆俨少说:“把全部精力都扑在画上,不问其他学问,也不

一定能够得到持续提升的效果。尤其到了相当水平,再想往上提,更

是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