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的初步知识简单的运动易错题分析与解答
初二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相同纸的厚度,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 和圈数N,则直径D="L/N"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答案】D【解析】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可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微小量的个数,即可得到这个微小量的测量值。
这种方法叫做累积法。
如测量纸张、铝箔等厚度,测量大头针质量、重力,测量导线直径等都要用到累积法。
A、B选项采用的就是累积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用一直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线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
这种测量方法叫做滚轮法。
C选项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如测量乒乓球的直径),可用与它长度相等的物体来替代。
这种方法叫做替代法。
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它工具无法准确测量出乒乓球的直径,D选项错误,选填D。
【考点】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滚轮发、替代法。
2.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A.比真实值偏大B.比真实值偏小C.不受影响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答案】B【解析】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所以选项A、C、D的说法均不正确.故选B.【考点】刻度尺的使用3.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
这样做的目的是()A.避免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避免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避免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答案】C【解析】在物理实验中,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能避免的,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所以选项A、B、D都是错误的.故选C.【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4.下列关于某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身高1.65m B.心脏跳动一次时间5sC.体温27℃D.步行速度8m/s【解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1.7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成年人小一些,在1.65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B、人正常情况下心脏1min跳动75次,跳动一次需要的时间接近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温度在37℃.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A.【考点】数据的估测5.在我校刚举行完的运动会上,在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若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所以选项A、C、D的说法均不正确。
MST-1·测量&简单的运动
1.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为了使用方便,还有一些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导出单位,主要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103 千米; 1米=10分米; 1米=102厘米; 1米=103毫米;1米=106微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毫米=103微米.问题:4.73分米的换算?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1)在使用刻度尺前,必须先对刻度尺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察:(a)零刻度线是否完好,有无磨损.如零刻度线是完好无损的,则可以用此刻度线为测量的起始位置,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必须另外确定一个完好的刻度线作为测量时的起始位置,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位置前的数字.(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就是指刻度尺的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由该数值才能确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c)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量程就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做到下面几点:(a)尺放正、不歪斜,使刻度尺边缘与被测物边缘齐平.(b)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用较厚的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特别注意做到这一点.(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3)正确记录好测量结果.测量应记录的数字是由准确数字和估计数字两部分组成,准确数字是指由刻度线直接表示出来的数字,也就是指最小刻度值以上的各位数字;估计数字是指最小刻度值下一位的数字,这数字虽已不准确,但和准确数一样都属于有效数字,都应记录.测量结果必须要有单位,没有单位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可归纳如下:单位测量结果准确数字数字估计数字(4)要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刻度尺.在实际测量时,应根据被测物的长度和测量所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确定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例如:为了安装玻璃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应准确到毫米,就要选择最小刻度是毫米,量程大于玻璃长度的刻度尺较适宜;如果为了给此玻璃窗配窗帘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选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米尺就可以了.3.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方法(1) 累积法 用一般的刻度尺是不能直接测量出一些尺寸很小的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的,但如果把很多这样相同尺寸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能够测量出累积起来后的总量,再用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就能得到每一个物体原来的长度或厚度.例如用累积法可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或测量出一根细铜丝的直径.(2)替代法 用替代法可以较方便地测量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圆形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3)平移法 用平移法较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4.机械运动和参照物(1)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改变,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位置的改变则是静止的.(3) 整个宇宙是由不断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5.速度和平均速度(1) 速度在物理学中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且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t sv =(3)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即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4) 平均速度就是用来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t s v =这里的v 只表示物体在t 时间内或s 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6.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除此以外,还有厘米/秒,千米/时......对这些复合单位,不仅要求能够会读、会写、会说明它们表示的意思,还要会进行单位换算.二、典例精析例1.下列数据分别表示不同物体的长度,其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相同的?(1) 0.0006米 (2)60微米 (3)6×104-分米(4)6×104毫米 (5)6×106-千米 (6)6×103-厘米分析 长度单位不统一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必须进行单位换算,用一个统一的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体的长度,就可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是相同的.解: 0.0006米=6×104-米 60微米=60×106-米=6×105-米6×104-分米=6×105-米 6×104毫米=6×104×103-米=60米6×106-千米=6×106-×310米=6×103-米6×103-厘米=6×103-×210-米=6×105-米因此,长度为60微米的物体、6×104-分米的物体和6×103-厘米的物体,长度是相同的.例2.下列物体长度较接近1厘米的是[ ]A.物理课本的宽度B.大姆指甲的宽度C.新铅笔的长度D.十张纸的厚度分析与解答当前初中生所用的物理课本的宽度和新铅笔的长度都远远大于1厘米;一张普通纸的厚度是0.7×104- 1×104-米,即0.007 0.01厘米,远远小于1厘米;只有大姆指甲的宽度较接近1厘米.应选:B 例3.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去精确测量玻璃窗的宽度,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 0.420米B. 420毫米C. 0.0420米D. 4.202分米分析与解答该次测量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毫米,在记录有准确数的情况下,还应记录有毫米的下一位,即0.1毫米位数上的估计数字. 0.420米和420毫米这两个数据都没有估计数字,因此不符合要求;0.0420米,虽然有估计数字0,但都与实际不相符合,因为玻璃窗的宽度不会只有4厘米左右;这是记录结果时单位记错了;4.202分米符合上述要求,而且测量结果也有单位,是符合要求的记录数据.应选D. 例4.站在路边的甲看见乙驾驶轻骑超过了骑自行车的丙,甲说乙在前进,乙说丙在后退,丙说甲在后退,则他们各自选择的参照物是[ ]A.甲是以乙为参照物B.乙是以丙为参照物C.丙是以甲为参照物D.甲、乙、丙分别以自己为参照物分析与解答由题意可知,甲说乙在前进,甲可能以自己、地面或丙为参照物;乙说丙在后退,乙可能以自己为参照物,但不能以地面和甲为参照物;丙说甲在后退,丙可能以自己和乙为参照物,但不能以地面为参照物.由此可知,甲、乙、丙都是以自己为参照物.应选:D 例5. 下列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抛出后正在空中飞行着的排球B.在圆形跑道上快慢不变行驶着的摩托车C.从树上正在下落的苹果D.在平直轨道上快慢不变地前进着的火车分析与解答抛出后正在空中飞行着的排球,其运动路线及快慢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所以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圆形跑道上行驶的摩托车速度大小虽然不变,但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从树上正下落的苹果,它的速度将越来越大;平直轨道上快慢不变行驶着的火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应选:D 例6.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前一半路程内平均速度为30千米/时,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50千米/时,则汽车的全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__.分析从A到B全程的平均速度必须用A到B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解: 设A 到B 的路程为s ,则前、后一半路程都为2s ,即221s s s ==.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时千米/s v s v sv s t 3022211111⨯====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时千米/s v s v sv s t 5022222222⨯====A 到B 全程所用时间:时千米/st t t 30221⨯=+=+时千米/s 302⨯A 到B 全程的平均速度:时千米时千米时千米/./s/sst sv 537502302=⨯+⨯==即:应填37.5千米/时一、填空题1.单位换算: 0.025米=_________厘米=________毫米 6.7×610米=______千米2.给下列测量记录补上合适的单位(1) 物理课本厚0.93_______.(2) 我国男排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1925_____.(3) 地球赤道周长大约是40076_______.3.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若野兔以16米/秒的速度奔跑,坦克以54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运动得快的是___________.4.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公路上,每隔2秒钟就驶过一根相距40米的电线柱,这辆汽车速度是________千米/时.5.“坐地日行八万里”,这句话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地球的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又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6.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用的时间是乙的2倍,乙通过的路程是甲的31,则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_______倍.7.某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150秒后速度为25米/秒,接着匀速运动100秒后减速,经过50秒停下,共行驶6900米,则该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米/秒.二、选择题8.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长度,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20.84厘米,20.85厘米,20.837厘米,20.43厘米和20.85厘米,此长度的真实值最接近[ ]A. 20.85厘米B. 20.84厘米C. 20.75厘米D. 20.76厘米9.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B.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认真细致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10.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6厘米的是[ ]A.教科书的长度B.普通墨水瓶的高度C.钢笔的长度D.乒乓球的直径11.甲、乙两车在同一条道路上,乙车驾驶员从观后镜中看到甲车距自己越来越远,则[ ]A.甲车在向后倒车B.甲车已停止C.甲车速度比乙车速度小D.三种情况均可能12.旗鱼在海洋中游动的速度可达到290分米/秒;猎豹在地面上奔跑时速度为1.68千米/分;灰面鸫在空中飞翔时,速度达80.5千米/时,世界冠军刘易斯的百米记录是9.86秒,其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A.旗鱼B.猎豹C.灰面鸫D.刘易斯13.下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A.沿平直轨道出站的列车B.沿平直轨道进站的列车C.斜向上抛出的皮球D.放在快慢不变运行着的传送带上的纸箱14.某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8秒内通过320米,则此物体在后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D ]A. 40米B. 80米C. 100米D. 无法判断三、计算题15.某人用1小时走完了3600米,休息半小时后,又用半小时走完了1440米,他休息前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3600/3600=1米/秒3600+1400=5000米3600+3600=7200秒5000/7200=0.7米/秒16.某同学乘坐着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钟听到回声.求:(1)若汽艇静止在水面,他离高崖多远?5/2=2.5秒(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多远?初中物理简单测量阶梯训练 (每题10分,共100分;完成时间30分钟)*1.写出下列长度单位的符号: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在日常生活生产技术中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还有、、、、、等。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变为零(整个过程其加速度方向不变),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A.速度一直保持不变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答案】BD【解析】【分析】根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雨滴的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加速度,结合加速度的变化判断速度的变化率变化.【详解】A、B、C、雨滴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速度仍然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雨滴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速度达到最大,故A错误,B正确,C错误.D、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加速度,加速度减小,则速度的变化率减小,故D正确.故选B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雨滴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雨滴方向相反,雨滴做减速运动.2.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2s、3s、4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m/sB.物体在ABC5m/s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答案】ABC【解析】【详解】 A .由图可知物体在AB 段的位移为1m ,则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1m/s 1m/s 1x v t === 选项A 正确;B .物体在ABC 段的位移大小为 2212m 5m x =+=所以物体在ABC 段的平均速度5m/s 2x v t == 选项B 正确;C .根据公式x v t=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选项C 正确;D .根据题给条件,无法得知物体的B 点的运动速度,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所以不能得出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选项D 错误。
九年级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简单的运动》练习题
《测量的初步知识、简单的运动》测试题(45分钟)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12米2=_________厘米2=____________毫米2;(2)5000微米=_________毫米=___________米;(3)72千米/时=___________米/秒。
3,人坐在奔驰的列车里,以_________为参照物时,列车是向前运动的。
以_________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向后运动的。
4,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位同学身高1.58________;(2)一张课桌的高度是80_______ ;(3)物理课本的宽度185________。
1,在测量时,测量结果与__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___叫误差。
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一物体长度,正确记录为0.8757米,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
3,一个轮子的半径为25厘米,绕校道滚一周,轮子转了210转,校道的周长是_________米。
4,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要选另一个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为__________,这另一个物体就叫参照物。
相对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动与静,所以平时说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的。
5,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客机的速度大约是15千米/分,短跑运动员的百米的平均速度可达10.14米/秒,燕子的速度可达172千米/时,则速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每根火车钢轨的长度是12.5米。
如果每半分钟听到火车车轮与钢轨接头的撞击声恰好为30次,那么火车的运动速度是___________米/秒,合_________千米/时。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知识点总结(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的记录纸带如右图所示,图中A、B、C点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0s。
每两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几个点未画出( )A.3B.4C.5D.6答案:B中学实验所用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f=50Hz周期为T=1f=0.02s则n=tT=0.10.02=5则每两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
故选B。
2、在实验条件下,复兴号从静止开始加速到350 km/h,用时65 s;在实际情况下,复兴号从静止开始加速到350 km/h,需用时8 min。
关于复兴号的两次加速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在实验条件下更大B.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在实验条件下更小C.实验条件下的平均加速度约为1.5 m/s2D.实际情况下的加速度大小恒为0.2 m/s2答案:CAB.复兴号两次加速过程的速度变化量相同,实验条件下用时更短,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更大,AB错误;CD.已知复兴号的末速度为v=350 km/h=97.2 m/s,实验条件下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a1=ΔvΔt1=97.265m/s2=1.5 m/s2实际情况下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a2=ΔvΔt2=97.28×60m/s2=0.2 m/s2但并不一定是恒定的,D错误,C正确。
故选C。
3、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C.汽车通过一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D.子弹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答案:BA.枪口是一个位置,所以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A错误;B.汽车从甲站沿直线行驶到乙站是一个过程,所以40km/h速度是平均速度,故B正确;C.站牌是一个位置,所以汽车通过一站牌时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C错误;D.击中目标是一瞬时,所以击中目标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D错误。
《易错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 单元检测(有答案解析)
《易错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单元检测(有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把一根1米长的丝带剪成1分米长的小段,要剪()次。
A. 8B. 9C. 102.水果店第一次运来水果1吨,第二次又运来水果2000千克,两次共运来水果()。
A. 2001千克B. 3吨C. 12吨D. 1200千克3.三(1)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名同学的体重是1吨。
A. 4B. 40C. 4004.测量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应该用()做单位。
A. 厘米B. 吨C. 千米5.面粉每袋重25千克,()袋的总重恰好是1吨。
A. 10B. 20C. 406.6千米与300吨相比较()。
A. 6千米大B. 300吨大C. 无法比较7.和你跑步速度最接近的是每秒()A. 0.75千米B. 75米C. 7.5米D. 750毫米8.芳芳家一个月节约用水500千克,()个月可节约用水1吨。
A. 4B. 3C. 2D. 19.大米每袋重50千克,()袋这样的大米正好重1吨.A. 2B. 10C. 20D. 200 10.一节火车车厢可以装货()。
A. 60吨B. 600千克C. 6000克D. 60千克11.把一条长3米的彩带,截成同样长的6段,每段彩带长()。
A. 2米B. 5米C. 5分米12.一支钢笔长约14()。
A. 毫米B. 厘米C. 分米二、填空题13.如图,图书馆到学校550米,少年宫到学校450米,图书馆到少年宫________米,也就是________千米。
明明家到学校大约400米,丽丽家到学校大约________米。
14.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单位.①小飞同学60米短跑用时12________.②学校的升旗杆高约10________.③一枚一元硬币厚约2________,大约重3________.④一辆汽车长约5________,车身重2________.15.把一根长为180厘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3段.每段长________分米.16.1分=________秒 60毫米=________厘米 1吨=________千克17.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7________.10个________米就是1千米.18.3000千克=________吨 20分米=________米9分=________秒 600米+400米=________千米19.一头大象重4吨,也就是________千克,如果1头牛重500千克,那么这头大象的质量相当于________头牛的质量。
初中物理力学考点和典型例题答案详解
初中物理力学考点和典型例题答案详解一、测量的初步知识简单的运动【习题1】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O℃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 )(条件开放)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答案】因为钢尺的温度降低,尺收缩,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大,应选A。
【习题2】想测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请设计出两种不同性质的方法来测量,分别需要甩什么器材?(策略开放)【分析】本题可用等效法和曲直互化法解答。
【答案】方法一:需白纸一张、铅笔、刻度尺。
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沿此直线滚一周,用刻度尺量出直线的起、始点的长度即是硬币的周长,将此值除以π,则得直径。
方法二:需三角尺两个、刻度尺一只。
按图所示,用直尺测出两直角边间的距离d,即是硬币的直径。
【习题3】要测量出一只圆形空碗的碗口边缘的长度,你能设计几种测量方法?(策略开放)【分析】本题可利用各种辅助工具进行等效法和曲直互化法测量解答。
【答案】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在碗的边缘某点作一记号,从这一点起沿直线的一端滚动一周,记下滚到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直线上起点到滚到位置的长度,即是碗口边缘的长度。
(2)取一条弹性不大的细软棉线,绕过碗口一周,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棉线长度即是碗口边缘的长度。
【习题4】如图1—2 a所示,一个瓶内装有体积为V的酒,现给你一把直尺,如何测出酒瓶的容积大约是多少?(条件开放)【分析】利用液体的形状可改变的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先用直尺量出瓶底到液面的高L1(图 a),即装酒部分的高度,然后将酒瓶倒置,再用直尺量出液面到瓶底的高度L2(图b),即瓶内空余部分的高度。
设瓶的容积为V',瓶底的面积为S,酒的体积为V,则:故酒瓶的容积为:V'=V+L2s=V+L2×V/L1【习题5】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适合跳远项目测量用的刻度尺是( )(条件开放) A.分度值为1mm、量程为1m的刻度尺B.分度值为1m、量程为10m的刻度尺C.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0m的刻度尺D.分度值为1dm、量程为1m的刻度尺【分析】考查学生对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情况,A、D两选项的量程1m太小了,不合要求;B选项的分度值是1m,相对于跳远来说不易测量精确。
初二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1.小明同学对正在使用的物理课本做了如下一些估测,其中最准确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50cm B.物理课本大约重3NC.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D.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00g【答案】B【解析】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0cm,A错;物理课本的质量约300g,重3N,B对D错;一张纸的厚度约几十微米,C错。
【考点】物理量的估测2.现有10m、2m、1m、1cm、1mm五个长度值,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下列填空。
壹分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_____,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______,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______。
【答案】1mm 1cm 2m【解析】壹分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1mm,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1cm,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于2m,答案为:1mm,1cm,2m.【考点】长度估测,生活经验积累应用。
3.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0mB.一般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200kgC.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 m/sD.人剧烈运动后脉搏每次约2s【答案】C【解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室的高度与楼层的高度差不多,故A选项不符合实际;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B选项不符合实际;成年人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故C符合实际;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不到1s,剧烈运动后跳动的速度更快,故D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C.【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4.单位换算:12m= nm ; 108km/h= m/s。
【答案】1.2×1010 30【解析】本题考查了不同物理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属于考试的基础知识题,注意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和指数的运算。
题型08 测量初步和简单的机械运动(解析版)
主题力学专题题型08测量初步和简单的机械运动(解析版)题型归纳题型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题型二运动的描述题型三运动的快慢题型四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题型五运动图像分析题型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2022•益阳)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
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A.3.9cm B.3.90cm C.4.90cm D.3.90【答案】B。
【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2)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4.90cm,物体长度为4.90cm﹣1.00cm=3.90cm,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022•南京模拟)雷雨天,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则时间的测量应选择的方法是()A.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B.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C.用选项A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D.用选项B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答案】A。
【解答】解: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故A正确;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故B错误;CD、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故CD错误。
故选:A。
3.(2022•十堰)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2.50cm,乙图中停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0.1s,停表读数是338.5s。
【答案】2.50;0.1;338.5。
【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被测木块的起始刻度值为:1.00cm,终了刻度值为:3.5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3.50cm﹣1.00cm=2.50cm。
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_____.(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cm/s;(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t BC,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_____(用v、v1).【来源】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 v=s/t 25 50 快小不正确112vvv v-【解析】(1)该实验原理是:vst= .(2)s ABBCs==40.00cm,t AC=2.4s,t AB=1.6s,tBC 2.4s 1.6s0.8sAC ABt t=-=-=,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4025cm/s1.6ABABs cmt===,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4050/0.8BCBCs cmcm st s===.(3)由BC ABv v>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大,故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
(5)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为0,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不为0,故两次从B到C的时间不同,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该做法错误。
测量的初步知识选择题(含答案) (9)
测量的初步知识选择题(含答案)81.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解: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由于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等会产生实验误差,为了减小误差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是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总结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一般规律;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尤其是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如果两个电阻阻值相同,测量的电流也会相同,就会得出“并联电路各支路电流相等”的错误结论,因此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换用不同电阻多次测量.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测量的是定值电阻的阻值,测量值是个定值,多次测量可以比较测量值减小误差.故选C.【点评】注意求平均值时,计算的结果小数点后面保留的位数要和题目中提供的数据的位数相同,这是由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决定的.82.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几种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9cm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D.今年冬天重庆主城的气温约为﹣18℃【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小于20cm,约为19cm.故A符合实际;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重庆市地处温带,冬天,重庆市的温度约为﹣10℃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8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A.天平 B.温度计 C.刻度尺 D.钟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对每个选项分别分析,明确测量工具或仪器的测量对象,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A、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不符合题意;B、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不符合题意;C、刻度尺是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符合题意;D、钟表是测量时间的仪表.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常用测量工具或仪器作用的掌握,是基础题,难度较小,容易解答.8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三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解:物体的长度为L=≈2.36cm.故选A.【点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8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B.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可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物理知识逐一分析,估测物体的实际物理量,选择正确答案.解:A、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80μm,此项描述错误;B、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此项描述错误;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20℃,此项描述错误;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此项描述正确;故选D.【点评】对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进行估测,往往能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多思考.86.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B.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cm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4m/sD.健康人的脉搏,1s跳动75次左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故A不合实际;B、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cm,故B符合实际;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1m/s,故C不合实际;D、健康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左右,故D不合实际.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87.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还要掌握误差和错误是截然不同的,在物理实验中,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能避免的,解:A、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属于错误的操作,应及时改正,而不是通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来减小,故A错误;B、刻度尺不精密时,应选用精密的测量的仪器,而通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的方法不正确,故B错误;C、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故C正确;D、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不会避免错误的出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88.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B.测量时多估计几位数字就能减小误差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错误D.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消除误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①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解:A、误差的产生是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因此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故本选项正确;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与测量时多估计几位数字无关,故B错误;C、误差与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不同,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错误可以避免,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无关,故C错误;D、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减小误差,但不能完全消除误差,故D错误.故选A.【点评】要掌握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这是区分二者的关键.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误差.89.下列各图中,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①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②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③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解:A、刻度尺没从整刻线开始测起,读数误差比较大,所以A错误;B、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错误;C、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C错误;D、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90.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A.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60次左右B.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可达72km/hC.中学生脚的长度约为250mmD.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不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1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60次左右.故A符合实际;B、男子百米世界记录略大于10m/s=36km/h,短跑运动员的速度不可能达到72km/h.故B 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步幅在50cm左右,脚的长度大约是步幅的一半,在25cm=250mm左右.故C符合实际;D、教室的宽度在8m左右,黑板的长度大约是教室宽度的一半,在4m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易错剖析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易错剖析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C. 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答案】 C【解析】【解答】A,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选项A三名运动员全程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B、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小,物体运动越快;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故三名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越少,运动越快,即v=s/t得:表中可知:周伟用时最少,平均速度最大,B不符合题意;C,根据得: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v刘=s/t刘=60m/(8.3-2.4)s=60m/5.9s≈10.17m/s,v周=s/t周=60m/(8.4-2.5)s=60m/5.9s≈10.17m/s,C符合题意;D,根据得: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中平均速度的理解及计算。
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故选C.【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3.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平衡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平衡车上的人,车是静止的B. 平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平衡车轮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轮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D. 关闭电机,平衡车仍继续前进是由于其具有惯性【答案】B【解析】【解答】解:A、平衡车匀速行驶时,平衡车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平衡车相对于人是静止的,故A正确:B、平衡车的重力加上人的重力才等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错误;C、人对平衡车的压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D、关闭电机后,由于惯性,平衡车能继续前进,故D正确.故选B.【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是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4)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5.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慢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A. 太阳B. 地球C. “神舟十号”D. “天宫一号”【答案】D【解析】【解答】解: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的位置不变,“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天宫一号”;“神舟十号”与太阳、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D正确.故选D.【分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6.图象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表示下列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A.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B. 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C. 某物质的密度与质量D. 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A 错误;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B错误;C、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密度与质量不成正比;故C 正确;D、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D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横纵坐标间的变化规律,此题中表达的是两个物理量间存在正比规律;由此选出符合图线变化规律的选项.7.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 匀速直线运动B. 非晶体的凝固C. 晶体的熔化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答案】 D【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 错误;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 错误;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D.【分析】分析图象,确定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判断.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前2s内,小华跑较快D. 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答案】C【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 错误.故选C.【分析】(1)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2)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3)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除以所有的总时间.9.如图是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中的篮球绕杆测试场景.关于该项考试的器材规格及其设置,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篮球质量约为2kgB. 篮球直径约为40cmC. 共设置了5排标志杆D. 相邻的两排标志杆相距1m【答案】C【解析】【解答】解:A、体育课上使用的篮球的质量在600g=0.6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篮球的直径与此差不多,在25cm左右,不可能达到40cm.故B不符合实际;C、由图知,测试场地中共设置了5排标志杆.故C符合实际;D、篮球绕杆测试中杆距为3m.故D不符合实际.【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10.同学们在练习体育测试项目掷实心球。
(易错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 单元测试(答案解析)(1)
(易错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单元测试(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和3.4千米相等的是()A. 340米B. 3400米C. 3千米4米2.一条跑道长250米,小明跑了4个来回,他跑了()千米。
A. 1000B. 2000C. 2D. 4 3.400米+600米=()千米.A. 1B. 100C. 10004.测量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应该用()做单位。
A. 厘米B. 吨C. 千米5.2千克铁与1吨棉花比较()。
A. 2千克铁重B. 1吨棉花重C. 一样重6.学校操场1圈是 400米,小刚跑了2圈,再跑()米,就是1千米。
A. 100B. 200C. 307.小亮骑自行车,每小时大约行12()。
A. 厘米B. 分米C. 米D. 千米8.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 千米、米、毫米、厘米B. 米、千米、厘米、毫米C. 千米、米、厘米、毫米D. 毫米、厘米、分米、米9.一支铅笔原来长2分米,用去1厘米,还剩()。
A. 1分米B. 10厘米C. 19厘米10.大米每袋重50千克,()袋这样的大米正好重1吨.A. 2B. 10C. 20D. 20011.一块砖重2千克,()块砖重1吨.A. 5B. 50C. 50012.把一条长3米的彩带,截成同样长的6段,每段彩带长()。
A. 2米B. 5米C. 5分米二、填空题13.一只熊的体重是315千克,四只这样重的熊能一起过桥吗?________(填“能”或“不能”)14.如图,图书馆到学校550米,少年宫到学校450米,图书馆到少年宫________米,也就是________千米。
明明家到学校大约400米,丽丽家到学校大约________米。
15.1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25千克,4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________千克,________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16.3分=________秒 1米﹣3分米=________分米40毫米=________厘米 6000米+4000米=________千米17.6分米=________厘米29毫米+21毫米=________毫米=________厘米1吨﹣450千克=________千克8千米﹣2000米=________千米18.2千米50米=________米 2分20秒=________秒1吨-700千克=________千克 2厘米-2毫米=________毫米19.小青家离公园6000米,合________千米。
三年级测量易错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易错题整理6、解决问题 ( 答题规范完整 )(1) 昆明距离大理348 千米,小红早上8 时从昆明出发,乘坐的中巴车每小时 80 1、把下列长度重新排列: 8 米 88分米88厘米 88毫米千米, 11 时能到达吗?()<() < () < ()2、把下列数量进行分类,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 有 50 桶油,每桶重100 千克,用限重 5 吨的卡车,能一次拉完吗?10 厘米40 克10 千米40 吨10分米40 千克10 米10 毫米(3) 我们同学每人体重大约是30 千克, 100名同学能同时上船 ( 载重 4 吨 ) 吗?3、给下列动物按体重从轻到重排一排。
小狗说:我重 9 千克。
马说:我重 300千克。
小鹿说:我重25 千(4)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 千米,他们早上 8 时出发,汽车克。
小猴说:我重15 千克。
大象说:我重 3 吨。
( 写动物名字 )平均每小时行 80 千米,中午12 时能到达吗?4、将下列数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在一辆载重 2 吨的货车上,装 3 台重 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3 米90 厘米 90毫米3分米3毫米5、 7000米 +8000 米 =() 千米1600千克 -600 千克 =() 吨(6)小明家离学校300 米,小红家离学校 500米,三个地方在同一条路上。
小红家离小明家有多少米? ( 画图后再计算 )3000 米 +2 千米 =() 米 2 厘米 -3 毫米=() 厘米()毫米 =() 毫米100 厘米〇 9 分米12 分米 +70 分米〇 100 厘米珠穆朗玛峰高 8848() ,电脑的液晶显示器厚度不超过5() ,豆芽高9()。
赠送以下资料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 ,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的初步知识简单的运动
【习题1】 一把钢尺在20C 时是准确的,如果在 O C 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
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条件开放)
A .大
B .小
C .相等
D .无法确定
【答案】 因为钢尺的温度降低,尺收缩,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大,应选
A 。
【习题2】 想测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请设计出两种不同性质的方法来测量,分别需
要甩什么器材?(策略开放)
【分析】 本题可用等效法和曲直互化法解答。
【答案】 方法一:需白纸一张、铅笔、刻度尺。
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沿此直
线滚一周,用刻度尺量出直线的起、始点的长度即是硬币的周长,将此值除以n,则得直径。
方法二:
需三角尺两个、刻度尺一只。
按图所示,用直尺测出两直角边间的距离
d,即 是硬币的直径。
【习题3】 要测量出一只圆形空碗的碗口边缘的长度, 你能
设计几种测量方法?(策略开放)
【分析】 本题可利用各种辅助工具进行等效法和曲直互化
【答案】(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在碗的边缘某点作一记号,从
这一点起沿直线的 一端滚动一周,记下滚到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直线上起点到滚到位置的长度,
即是碗口边 缘的长度。
(2) 取一条弹性不大的细软棉线,绕过碗口一周,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棉线长度即是碗口 边缘的长
度。
【习题4】 如图1 — 2 a 所示,一个瓶内装有体积为 V 的酒,现给你一把直尺,如何 测出酒
瓶的容积大约是多少 ?(条件开放)
【分析】 利用液体的形状可改变的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 先用直尺量出瓶底到液面的高 L 1(图a ),即装酒部分的高度, 然后将酒瓶倒
L 2(图b ),即瓶内空余部分的高度。
瓶底的面积为 S,酒的体积为 V,则: V'=V+L 2S=V+L 2X V/L 1
【分析】 考查学生对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情况, A 、D 两选项的量程1m 太小了,不
合要求;B 选项的分度值是1m 相对于跳远来说不易测量精确。
【答案】 应选Co
【习题6】 有一卷粗细均匀的裸铜线。
为了粗测这卷铜线的总长度,小明想出了一种 方法(见
下表中的方法一)。
现请你另外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在不拉开这卷铜线但可以 截取一段铜线的情况下,粗测这卷铜线的总长度。
(所用器材不限)(策略开放)
置,再用直尺量出液面到瓶底的高度
设瓶的容积为V', 故酒瓶的容积为: 尺是( 【习题5】 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适合跳远项目测量用的刻度
)(条件开放)
.分度值为 .分度值为 .分度值为 .分度值为 1mm 量程为 1m 量程为 1cm 量程为
1dm 量程为
1m 的刻度尺
10m 的刻度尺
10m 的刻度尺 1m 的刻度尺
方法二:这类问题通常和密度知识相关联。
(1)测出这卷铜线的总质量 M;
(2)取一段铜线在圆铅笔上密绕几圈,测出线圈长度I,求得铜线直径,D=l/n,则铜线
的横截面积s= n r2=;
(3)
方法三:
(1)用排水法测出体积 V=V—V;
(2)再用方法二的方法测出直 D,求出L。
方法四:
(1)取一段铜线在圆铅笔上密绕几圈,测出线圈的长度I,求得直径D=;
2
(2)计算出铜线的横截面积 s=兀r ;
(3)查出横截面积为对应数值的铜线的电阻率p的值,用伏安法测出这卷铜线的电阻R, 则这卷铜线的总长度 L=。
【习题7】用两种方法,测量一空啤酒瓶圆柱体部分的直径。
(策略开放)
【分析】某些需要测量的长度,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有的是弯曲的……,用常规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需用到特殊的测量方法,如:等效法、加倍法、曲直互化法等,本题可用等效法和曲直互化法。
【答案】方法一:
(1)用两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卡在瓶的两边,且保持两边平行:
(2)用直尺测出两直角边间的距离d,即是酒瓶圆柱体部分的直径。
方法二:用一纸条在圆柱体部分绕一周,在重叠处扎一小孔,伸直后用刻度尺测出两小
孔间的距离I,再除以丌得d=l/ n即是直径。
【习题8】甲、乙两卷粗细不同的细铜线,甲卷铜线标签上注明直径是0. 8 mm乙
卷的标签已经模糊不清了。
不用刻度尺,你用什么简易办法可以求出乙卷铜线的直径 ?(条件开放) 【分析】如改用刻度尺测量就简单多了。
办法是:在圆铅笔杆上紧密缠绕金属线N 匝,再用刻度尺量出缠绕的长度L,则金属线的直径 D=L/N。
但此题要求不用刻度尺求乙卷
铜线的直径,那么可用已知直径的甲铜线代替刻度尺。
【答案】先在一根圆铅笔杆上紧密缠绕甲铜线若干匝(如M匝),再在另一根相同的铅
笔上紧密缠绕乙铜线若干匝 (如N匝),并使两组缠绕的长度相等,则长度NX D=MK 0. 8 mm
D=3
【习题9】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他觉得客厅的窗户看上去高度A似乎比宽度a长,
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试设计一个比较h和a长短的方法。
(简述所用器材和操作方法)(策略开放)
【分析】 因为目测并不可靠, 所以要用工具测量, 又因为只是比较长和宽, 所以可使
用刻度尺或其他辅助工具。
【答案】 ①用一根细线测量;②用足够长的木棍测量; ③用钢
卷尺测量长和宽。
(利用其他辅助工具测量)
【习题10】 观察图中的小旗,说出船相对岸上楼房的 运动情况
可能有哪几种,并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结论开
放)
【分析】 由图中楼上小旗摆动方向可知,风是由左向右刮的。
【答案】(1)因两小旗摆动方向相同,故船相对于楼房有静止和向左运动两种可能。
(2) 若船航行的速度小于风速, 当船向右航行时,船上小旗摆动方向仍有可能如图所示, 故船也有向右运动的可能。
【习题11】1999年5月17日下午3时,深圳华强路和深南路口街头的行人突然拼命 往北边和
西边奔跑。
受此影响,附近商场、店铺以及单位的人员也随之急跑,汽车慌不择路 地开,数分钟后秩序恢复正常。
据了解,当天天气晴朗,风大,在飞逝的云朵背景中,行人 拼命奔跑,此情景发生原因之一,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是呼叫者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相对性缺乏 了解。
(条件开放)
【分析】 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以云为参照物,楼房在运动,这样看起
来高大的楼房就像要倒塌一样。
【答案】运动与静止。
【习题12】 福州距厦门约300 km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图中所指
的刻度两侧等幅摆动,问:从福州开到厦门需要多少小时 ?(条件开放)
【分析】 根据题目叙述及图的提示,汽车的平均车速大约为
km/ h 。
【答案】v=s/t t=5 h
此车从福州开到厦门需 5h 。
【习题13】 写出粗略地测出一台手扶拖拉机速度的方法。
【分析】 该题与实际联系较紧,测量方法很多,答案不确定,要求出速度,必须设法 测得距离和时间。
【答案】 方法
(1) 在公路上选择两根电线杆分别作为起点和终点,
“走步”方法或用皮尺测得 )。
(2) 用手表或秒表测得拖拉机经过两根电线杆的时间
(3) 用公式v=s/t 求出拖拉机的速度。
方法二:使一个有速度计的汽车和拖拉机保持同一速度行驶一段距离, 就可知道拖拉机 的速
度。
【习题14】 郑州与上海间铁路长 1000 km ,列车要运行16 h 。
已知郑州与南京间铁
路长700 km (如图所示),若车速保持不变,则从郑州开出的列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南 京?(策略开放) 郑州
60
然后量出两根电线杆的距离 s (可
用 南京
上海
略开
放)
【分析】列车从郑州到南京和南京到上海之间运行时,行驶的速度一样。
【答案】需 11.2 h 到达南京。
【习题 15】同学们坐火车到外地旅游,在火车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利用火车上现有的条件,设计一个简易可行的方法测出火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策略开放)
【分析】根据速度计算公式 v=s/t ,只要想办法知道火车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求得答案。
【答案】方法一:通过查看列车运行时刻表,查出火车在两站之间铁路线的长度及火车在两站间运行所用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火车在这段路程中运行的平均速度。
方法二:还有其他的办法粗测火车的平均速度。
坐火车时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铁路旁边每隔 1km 立有一块不太大的里程碑,利用这些里程碑可以很方便地测出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当火车经过某一里程碑时,利用手表开始计时,计下经过几个里程碑(可以知道火车运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就可以很方便地求出这段时间内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方法三:测出火车轮经过铁轨接缝时接连发生N次碰撞的时间t,若每根铁轨长为 L,
则火车速度v=(N-1 )L /1。
(我国铁路钢轨长有 12. 5 m和25 m两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