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保护监测技术设计方案(专家评审版)
地铁保护监测技术方案设计(专家评审版)
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龙西立交二期)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技术方案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龙西立交二期)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技术方案编制:______________校核: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专家论证会论证意见时何2016 6 月3 日地点地铁大廣2210端制单社南京地铁资和发有星盍任金可内專南京南址煤舎枢纽快速环理工程(龙两立交二赧) 地铁保护区34测项目技术方案工程|,况审掾甫站练合枢址快建环炭丄程(龙曲立交二期)与轨道交遷机场绘甫京南站~舉尿山站邕问链道平面交叉•主要新建两用髙舉捋瞰毡遭及一托賂星匣遭.井对路皋臣進内现有场地进行土方平起、髀植燎化’顼目与地據相对关系如下土(1 ) E5龜渡(桥梁):E5匝道与地特隧谴存在画北两处交灭。
北侧夾义轮務梁雄基采用$1800钻孔濯注煙*其与耀道蜡构边践的| 最小坯离为5.叽拇庇、地铁隧道洞底绝对标高分别为-161叭-10.6m;甫侧交爻处桥秦桩基呆用einOVd>1500钻孔濯洼柱.其与龍遭估构过钱的嚴小也离为6.7m,旌底、地恢捷潼刑底址对标高令别*-11,1 117m. -ll,9m o(2)NE匝道(« £ ) :NE匝道与地铁蛊遭存4处交灵;交灵段路茶咆道的挖堆方高度*-10-2.2m:匝道内场地平網堰挖高度野-3・0:-2』mg谈区代地轶蜜遭漏顶埋凝约为ia4-23.1m o论; 证‘見一、《方*>«««*可行,项目分类為H美.分堯令理,内害较完舉,毀修改完善后可作为监测实施方案的编制依据二、建议:1、增加拱繭飛降賭澧.应桶抿匝遒位書就化瞬道箔灑点布设:1 2.填方段麗遺畫测点擡当加密;3,进一步调査明濟桥棗蕖枷施工工法*加強対砸工現场遐叠°专象塞名S/门成员雷般了他关于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龙西立交二期)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技术方案专家评审意见的回复针对该项目监测技术方案的专家意见,我公司回复如下:1、项目概述 (1)1.1工程概况 (1)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2)1.3新建匝道与地铁的相对位置关系 (4)1.4项目分类 (6)1.5施工工期 (6)2、地铁保护监测 (6)2.1监测依据及采用主要技术标准 (6)2.2监测的重要性及目的 (7)3、监测范围及内容 (7)3.1监测范围 (7)3.2影响范围段既有结构永久变形情况简要统计分析 (7)3.3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 (9)3.4监测频率 (9)4、初始状态调查 (10)5、监测方案 (10)5.1 道床垂直位移监测 (10)5.2拱顶垂直位移监测 (12)5.3水平直径收敛监测 (13)5.4地铁结构或设施表观病害及外部施工巡查 (13)5.5工作量统计 (14)5.6控制标准 (14)6、监测工作资源配备 (14)6.1项目人员配置 (14)6.2仪器设备配置 (14)7、信息反馈制度 (15)8、成果图编制内容 (17)9、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17)附图一垂直位移及隧道收敛监测布点图 (16)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龙西立交二期)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技术方案1、项目概述1.1工程概况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龙西立交二期工程主要实施三个转换方向的匝道:ES 匝道、WS匝道以及NE匝道,以完善宏运大道地面主干路和机场高速的交通转换功能。
地铁监测方案
地铁监测方案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的集中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地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之一。
然而,地铁系统的运营和维护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监测地铁系统的运行状态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铁监测的方案和技术。
一、监测目标地铁监测的目标是实时、准确地获取地铁系统运行状态的各项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列车到站时间、列车运行速度、列车运行时的轨道位移、车站人数、车门开关情况等。
二、监测方案地铁监测方案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包括传感器、监控系统和数据分析软件等。
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地铁监测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安装在地铁车辆、轨道和车站等位置的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到各项运行参数。
其中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2. 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地铁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接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监控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地铁系统运行状态,将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
监控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提供优化地铁运行的建议和措施。
3. 数据分析软件数据分析软件是地铁监测中的关键工具之一。
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帮助地铁管理部门进行系统运营评估、预测和决策,提升地铁系统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三、监测内容地铁监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列车到站时间通过监测车站设备和车辆运行状态,可以准确测量列车到站的时间,从而提供地铁系统的准点情况。
2. 列车运行速度通过车载传感器测量列车运行速度,可以掌握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和运行速度变化情况,以及控制列车在特定区域的运行速度。
3. 轨道位移监测轨道位移监测可以检测出轨道的变形情况,及早发现和处理轨道的异常问题,保证地铁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地铁监测方案
地铁监测方案地铁监测方案1. 引言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具有高效、快速、便利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然而,随着地铁使用量的增加,地铁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营,地铁监测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针对地铁监测的重要性、监测内容和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介绍。
2. 地铁监测的重要性地铁监测对于提高地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地铁监测的几个重要方面:2.1 轨道状况监测地铁轨道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行驶安全和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因此监测轨道的状况是地铁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检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轨道的平整度、变形情况和裂缝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运营部门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提高轨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2 列车运行监测地铁列车的运行监测是确保地铁运营安全和正常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时监测列车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和振动情况等参数,可以判断列车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
在列车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减少对运行的影响。
2.3 设备运行监测地铁设备的正常运行对地铁的安全和顺畅运营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设备的温度、湿度、电流和电压等参数,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隐患,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2.4 环境监测地铁站点和隧道环境的监测也是地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监测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和火灾等环境因素,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处理突发事件,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3. 地铁监测内容地铁监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轨道监测- 轨道平整度监测- 轨道变形监测- 轨道裂缝监测3.2 列车运行监测- 列车位置监测- 列车速度监测- 列车加速度监测- 列车振动监测3.3 设备运行监测- 设备温度监测- 设备湿度监测- 设备电流监测- 设备电压监测3.4 环境监测- 空气质量监测- 温度监测- 湿度监测- 火灾监测4. 实施方案4.1 硬件设备地铁监测需要使用各种传感器和检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
地铁保护设计方案
地铁保护设计方案
地铁保护设计方案
地铁在城市交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特殊的运行性质,容易遭到恶意破坏和意外事故的威胁。
为了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行,制定一套全面的地铁保护设计方案是必要的。
首先,加强地铁站内和车厢内的安保力量。
在地铁站内增加安检通道,设置安检设备来对乘客进行检查,防止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地铁。
同时,在车厢内增加巡逻警察和安保人员的数量,提高地铁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和阻止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其次,引入智能监控技术提高地铁的安全性。
通过在地铁站和车厢内设置高清晰度监控摄像头,对乘客和乘车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可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并且,配备智能分析系统,对监控视频进行分析,识别出异常行为和事件,及时报警并进行相应处理。
此外,加强地铁防火安全措施是地铁保护设计的重要方面。
在地铁车厢和车站内设置自动烟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装置,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进行报警和疏散。
在乘客进出口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和应急出口,以便在火灾等突发事件中迅速疏散人员。
此外,还应经常进行消防演练和维护检查,确保地铁设施和设备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最后,加强与执法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和信息交流。
地铁管理部门应与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建立紧密联系,加强信息
共享和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地铁的安全工作。
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可以迅速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应对。
综上所述,地铁保护设计方案应包括加强安保力量、引入智能监控技术、加强地铁防火安全措施以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信息交流等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才能有效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行,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务。
地铁监测技术方案
天津天河城购物中心项目 地铁3号线(和平路站) 地铁保护区监测技术方案编 写:审 核:审 定:天津市勘察院2014年1月目 录1.概况 .............................................................................1.1工程概况 .....................................................................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1.2.1 工程地质 .................................................................1.2.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2.3 水文地质 .................................................................1.3和平路站概况 .................................................................1.4基坑支护方案 .................................................................2.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3.监测目的、范围及相关监测项目报警值 ...............................................3.1监测目的 .....................................................................3.2监测范围 .....................................................................3.3监测项目 .....................................................................3.4控制值及报警值 ...............................................................4.工期计划 .........................................................................5.拟投入人员情况 ...................................................................6.拟投入的仪器设备清单 .............................................................7.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8.应急预案 .........................................................................8.1预案编制目的 .................................................................8.2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源分析 ...............................................8.3监测预报警及消警 .............................................................9.信息反馈 .........................................................................10.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10.1监测重点 ....................................................................10.2监测断面布置 ................................................................10.3 监测方法 ....................................................................10.4监测系统的构成 ..............................................................11.信息化监测 ......................................................................11.1监测信息化 ..................................................................11.2 监测数据管理 ................................................................11.3提交监测成果 ................................................................附图: .............................................................................1.概况1.1工程概况天津天河城购物中心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和平路步行街东端,东至赤峰道,西至哈尔滨道,南至和平路,北至大沽北路,基坑总平面图如图1-1所示。
地铁监测技术方案
天津天河城购物中心项目地铁3号线(和平路站) 地铁保护区监测技术方案编写:审核:审定:天津市勘察院2014年1月目录1.概况 (1)1.1工程概况 (1)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6)1.2.1 工程地质 (6)1.2.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0)1.2.3 水文地质 (11)1.3和平路站概况 (14)1.4基坑支护方案 (16)2.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23)3.监测目的、范围及相关监测项目报警值 (23)3.1监测目的 (23)3.2监测范围 (23)3.3监测项目 (24)3.4控制值及报警值 (24)4.工期计划 (26)5.拟投入人员情况 (27)6.拟投入的仪器设备清单 (28)7.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28)8.应急预案 (29)8.1预案编制目的 (29)8.2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源分析 (29)8.3监测预报警及消警 (30)9.信息反馈 (32)10.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33)10.1监测重点 (33)10.2监测断面布置 (33)10.3 监测方法 (34)10.4监测系统的构成 (42)11.信息化监测 (47)11.1监测信息化 (47)11.2 监测数据管理 (47)11.3提交监测成果 (47)附图: (56)1.概况1.1工程概况天津天河城购物中心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和平路步行街东端,东至赤峰道,西至哈尔滨道,南至和平路,北至大沽北路,基坑总平面图如图1-1所示。
图1-1基坑总平面图天河城购物中心工程地下空间部分沿哈尔滨道长约185m,沿大沽北路长约85m,基坑周长约540m。
项目紧邻已开通运营的地铁3号线和平路站,地下室与地铁共用地连墙,地面建筑局部落在地铁主体之上。
天河城购物中心工程为大型商业建筑,地上建筑用于商业、餐饮、娱乐,地下建筑用于超市、车库及设备用房,主体结构地上八层,地面高度约47米,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3.68万平方米。
本基坑东侧地下连续墙同地铁3号线和平路站的地下连续墙共用,在靠近地铁一侧采用三轴搅拌桩抽条加固,四道支撑支护。
(完整版)地铁施工监测方案
(完整版)地铁施工监测方案施工监测方案编制:审核:审定:目录1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况 (1)1.1.2 监测范围、内容 (3)1.2工程地质条件 (3)1.2.1地质条件 (3)1.2.2地下水 (3)2编制依据及原则 (4)2.1编制依据 (4)2.2编制原则 (4)2.2.1 系统性原则 (4)2.2.2 可靠性原则 (4)2.2.3 与设计图纸相结合原则 (4)2.2.4 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局的原则 (5) 2.2.5 与施工相结合的原则 (5)2.2.6 经济合理性原则 (5)3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6)4监测的实施方法 (7)4.1监测基准点的布设 (7)4.1.1、设计交桩情况 (8)4.1.2、监测基点的布设 (7)4.1.3、监测控制工作基点测量要求 (8)4.1.4、工作基点的复核测量 (14)4.2地表及周边建筑物沉降 (12)4.2.1 监测目的 (12)4.2.2 监测仪器 (12)4.2.3 监测实施方法 (12)4.3桩顶位移 (14)4.3.1 监测目的 (14)4.3.2测点埋设 (14)4.3.2 监测仪器 (14)4.3.3 监测实施 (14)4.4钻孔桩位移 (15)4.4.1 监测目的 (15)4.4.2 监测仪器 (15)4.4.3 监测实施 (16)4.5钢支撑轴力 (17)4.5.1 监测目的 (17)4.5.2 监测仪器 (17)4.5.3 监测实施 (18)4.6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19)4.6.1 管线测点埋设原则 (19)4.6.2 管线埋设方式 (20)4.7水位监测 (21)4.7.1 监测目的 (21)4.7.2 监测仪器 (21)4.7.3 监测实施 (21)5北一路站附属结构监测的风险源及应对措施 (22) 5.1风险源统计 (22)5.2针对风险源的监测措施 (22)6现场巡视工作要求 (23)6.1现场巡视工作范围 (23)6.2现场巡视内容 (23)6.2.1施工工况 (23)6.2.2北二路站附属结构支护状况 (24)6.2.3周边环境 (24)6.2.5监测设施 (24)6.3现场巡视频率 (24)6.4现场巡视工作实施方法 (25)7监测点位初始值的采集、报审程序及监测工作程序 (25) 7.1监测点埋设后报审程序 (25)7.2初始值的采集及报审程序 (25)7.3监测工作程序 (26)8监测预警分级及监测频率 (26)8.1预警等级划分 (26)8.2监测项目预警值及控制值 (27)8.3风险预警管理程序 (27)8.4预警应急处置措施 (28)8.5北一路站附属结构工程监测项目及频率 (28)9 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信息反馈 (29)9.1、监控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测 (29)9.1.1监测成果整理 (29)9.1.2内业数据处理 (30)9.1.3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 (30)9.2监测信息反馈 (31)9.3监测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32)10 监测成果分析及成果要求 (33)10.1监测成果分析 (33)10.2监测要求 (33)10.3监测上报的内容 (33)10.3.1现场监测资料的要求 (33)10.3.2日报资料内容 (35)10.3.3阶段性报告资料内容 (36)10.3.4总结报告资料内容 (34)11 监测组织机构、人员及仪器设备 (34)12 监测工作安全、环境保护保障措施 (35)12.1人员的保护措施 (35)12.2仪器的保护措施 (36)12.3监测点的保护 (36)12.4环境安全保护保障措施 (36)13 应急预案 (37)14 监测停测标准 (37)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车站环境:车站位于兴华北街与北二路交叉路口南侧,沿兴华北街南北向布置。
临近轨道交通地铁保护监测技术
临近轨道交通地铁保护监测技术发布时间:2021-11-25T07:32:30.151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1期作者:梁超蒋宁[导读] 随着时代的与时俱进,现如今,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梁超蒋宁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4摘要:随着时代的与时俱进,现如今,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我国大力支持地铁建设工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便使其运营和建设过程更加顺利,方便了大众的出行,然而近些年时常发生交通事故,所以大众对地铁安全问题引起重视,结合地铁站深基坑而言,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技术,如果基坑深度达到5米以上,要对基坑进行工程监测,如果基坑深度没有达到5米,但基坑周边地质环境复杂也需要开展监测工作。
关键词:临近轨道交通;地铁保护;监测技术;监测数据引言为保证地铁结构的安全,应对施工影响区域内的地铁结构进行监测。
文中通过监测工作,掌握了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既有地铁工程结构引起的变化,为建设方及地铁相关方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1地铁车站施工特点地铁车站面积较大,并且需要在地下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风险性相对较高,并且地下的环境较为复杂,导致整体工程施工难度较大。
地铁车站施工有以下特点:①地质环境复杂。
地铁车站在地下进行施工建设,因此受地质和水文情况影响较为严重,尤其在沿海城市中进行施工建设时,地下水文条件较为复杂,常见淤泥地质或者断裂破碎带等地质结构,影响实际的施工质量;②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地铁站建设中涉及不同的功能区域,想要满足建设要求,所需要的技术非常复杂,并且在施工中需要协调不同的工程建设管理部门,沟通难度相对较大;③地铁工程关系到交通安全性以及城市的美观性,在控制和审核的过程中,要求较为严谨。
工程施工紧邻隧道,需要避免对环境产生影响,进一步保障施工的安全与稳定。
其四,施工风险较大,地铁站施工过程中,面临风险不仅包括工程本身的风险,同时包括对环境的破坏风险、工程管理风险、造价成本控制风险等。
地铁环境监测方案怎么写范文
地铁环境监测方案一、引言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质量对乘客的出行体验和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地铁环境的良好状态,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监测和管理。
本文将提出一份地铁环境监测方案,旨在帮助地铁管理部门有效监测地铁环境,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地铁环境质量。
二、监测目标和指标1. 监测目标:地铁环境监测的目标是确保地铁内空气质量、噪音水平、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符合相关标准,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和舒适。
1. 监测指标:地铁环境监测应包括以下指标:-空气质量:监测PM2.5、CO2、甲醛等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浓度;-噪音水平:监测车厢和站台的噪音水平;-温度和湿度:监测车厢内的温度和湿度。
三、监测设备和方法1. 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使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如颗粒物计数器、甲醛检测仪、二氧化碳测量仪等,布置在地铁车厢和站台等关键位置进行实时监测。
1. 噪音监测设备:安装噪音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对车厢和站台的噪音水平进行连续监测,并记录数据以进行分析和评估。
1. 温湿度监测设备:使用温湿度传感器和数据记录器,监测地铁车厢内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数据以进行分析和评估。
1. 监测方法:采用连续监测和定期抽样的方式,全天候对地铁环境进行监测。
通过设备自动采集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数据库进行存储和分析。
四、监测频率和区域1. 监测频率:地铁环境监测应按照以下频率进行:-空气质量:连续监测,并每小时记录一次数据;-噪音水平:每天连续监测24小时,并记录数据;-温度和湿度:每小时监测一次,并记录数据。
1. 监测区域:监测点位应包括地铁主要线路的不同车站和车厢,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关键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数据分析和报告1. 数据分析:收集的监测数据将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对各项指标的趋势分析、异常数据的识别和原因分析等。
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地铁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1. 报告编制:定期编制地铁环境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和改善建议等内容。
(完整版)地铁保护方案
上海市虹漕路41号工业研发楼建设项目地铁保护方案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二O一六年一月目录1.工程概况 (1)1.1工程简介 (1)1.2土方工程概况 (1)1.3降水工程概况 (1)2.编制依据 (2)3.保护内容 (2)4.保护措施 (3)5.基坑周边环境监测 (4)5.1监测概况 (4)5.2监测内容 (4)5.3监测方法 (5)5.4监测期限、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7)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1.2土方工程概况本工程基坑±0.000m=+4.450m,场地整平后绝对标高+4.000,相对标高-0.450。
基坑开挖深度如下表所示:方开挖量约为5320m³。
A202基坑采用1:1.5放坡开挖。
在地下车库基坑出零后,开始施工A202基坑。
1.3降水工程概况A202基坑面积1420m2,挖深3.8m左右。
布置4套轻型井点降水设备。
坑内2套,每套井点管长40m。
坑外2套。
总管管径50mm,井管长4m,管径48mm,滤管长80mm,井点支管的间距为1.5m,管底应在底板下0.5m,连接软管一般采用PVC或橡胶管。
工程建筑红线2.编制依据(1)施工图纸;(2)地质勘察报告;(3)国家、上海市和行业颁布的现行有关施工规范和标准(4)本工程深基坑施工专家论证方案3.保护内容(1)严格遵守“上海市地铁沿线建筑施工保护地铁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对有关地铁沿线工程相关要求:1)地铁结构设施绝对沉降量及水平位移量≦10 毫米(包括各种加载和卸载的最终沉降量)。
2)地铁隧道变形曲线的曲率半径 R≧15000 米。
3)相对弯曲≦1/2500。
4)由于建筑物垂直荷载(包括基础地下室)及降水、注浆等施工因素引起的地铁隧道外壁附加荷载≦20KPA。
5)因打桩振动、爆炸产生的震动对隧道引起的峰值速度应≦2.5cm/秒。
6)需满足设计院之围护设计总说明内的相关要求及地铁审批部门的要求。
(2)安排专人每天定时对隧道内相关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汇总和上报。
地铁(既有线)地铁保护监测方案
沈阳地铁XXXXXXXXXXXXXX 地铁保护监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批准:目录1工程概况 (1)1.1 工程地理位置及概况 (1)1.2 本工程与地铁位置关系 (1)1.3 基坑施工计划 (3)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3)2.1 工程地质 (3)2.2 水文地质 (4)3监测依据及标准 (4)4监测目的及监控指标 (5)4.1 监测目的 (5)4.2 监测控制指标 (5)4.3总体监测思路 (6)5自动化监测方案设计及实施 (6)5.1 监测内容及工作量 (6)5.2 监测频率 (8)5.3监测系统组成 (8)5.4 系统布设 (9)5.4.1 测站布设 (9)5.4.2 基准点布设 (9)5.4.3 监测点布设 (10)5.5监测方法与精度 (10)5.6 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 (13)5.6.1 系统结构 (13)5.6.2 系统特点 (14)5.6.3 系统功能 (15)6人工监测 (17)6.1监测内容及工作量 (17)6.1.1地铁2号线车站人工监测内容及断面布设 (17)6.1.2既有地下变电所人工监测内容及断面布设 (18)6.2监测频率 (18)6.3人工监测点布设 (18)6.4人工监测方法 (19)6.4.1水平位移监测 (19)6.4.2沉降监测 (19)7工程进度措施及资源配置计划 (20)7.1 工程进度计划 (20)7.2 保证工程进度措施 (20)7.3 项目投入的主要人员 (21)7.4项目投入监测设备及仪器 (22)8监测成果及反馈 (23)8.1 监测成果 (23)8.1.1 监测成果日常报表的内容 (23)8.1.2 监测总报告的内容 (23)8.1.3 监测项目成果表格格式 (24)8.1.4其它 (24)8.2 施工监测及预警流程图 (25)8.2.1施工监测流程图 (25)8.2.2监测预警流程图 (26)9监测工作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27)9.1 质量保证措施 (27)9.2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27)10其他事项及建议 (28)1工程概况1.1 工程地理位置及概况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沈阳地铁9号线奥体中心站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三义街与营盘北街之间,下穿青年南大街,与地铁2号线青年大街站成T字形交叉,车站东端头井临近2号线青年大街站(如图1-1所示)。
地铁监测方案
地铁监测方案1. 背景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然而,地铁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如设备故障、安全隐患等。
因此,建立一个地铁监测方案,可以实时监测地铁运营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对确保地铁安全、提高运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 监测目标地铁监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实时监控地铁运营情况,发现并处理问题。
具体监测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 地铁列车运行速度 - 站点进出人流量 - 门禁系统 - 环境温度和湿度 - 设备运行状态 - 火灾、烟雾等安全隐患3. 监测方案概述地铁监测方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传感器和网络等手段将地铁相关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测中心,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并提供实时报警功能。
4. 监测系统组成地铁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 - 传感器:用于采集地铁相关数据,如列车速度、人流量等。
- 数据传输网络: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
- 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用于存储和分析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
- 监测中心:接收并处理传感器数据,提供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
5. 传感器选择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对于地铁监测方案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常用的地铁监测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 - 速度传感器:用于实时记录地铁列车的运行速度。
- 人流量传感器:安装在地铁站台和车厢门口,用于实时统计人流量。
-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地铁车厢内的温度和湿度情况。
- 火灾烟雾传感器:用于监测地铁车厢内是否存在火灾和烟雾。
6. 数据传输网络地铁监测方案中的数据传输网络需要具备稳定可靠、高速高效的特性。
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 - 有线传输:通过光纤或网线等传输数据,具备稳定可靠的特点,适用于较长距离传输。
- 无线传输: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等传输数据,适用于距离较近的传输。
7. 数据存储和处理地铁监测方案中的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需要具备高效可靠的特性,能够快速存储和分析大量的传感器数据。
版地铁轨道交通监测实施方案
版地铁轨道交通监测实施方案
一、概述
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确保安全运营,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对地铁轨道交通的监测很有必要。
本方案以XXX市地铁轨道交通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现状,提出地铁轨道
交通监测方案。
二、监测对象
地铁轨道交通监测对象主要包括轨道、电力接触网、机车车辆和站台等。
1.轨道:包括轨道、接触轨、轨枕及轨枕固定装置等;
2.电力接触网:包括电力接触网、接触网固定装置、接触网调节装置等;
3.机车车辆:包括机车车辆、机车空调系统、机车转向架系统等;
4.站台:包括站台、消防系统、减震系统等。
三、监测内容
1.轨道、接触轨等的可靠性监测:对轨道及接触轨等的可靠性,需要
定期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监测,确保其负荷能力可靠,以及检测轨道安装是
否正确;
2.电力接触网的可靠性监测:电力接触网是保证地铁轨道交通运行安
全的重要设备,应定期检查接触网的连接是否牢固,接触网的摩擦片是否
能及时更换,电力接触网的故障检测是否及时;。
地铁保护监测专项方案
一、方案概述为保障地铁设施安全,确保地铁运营稳定,针对地铁周边施工、地质条件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可能对地铁设施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地铁保护监测专项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地铁设施及其周边环境的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确保地铁设施安全运行。
二、监测范围与内容1. 监测范围:- 地铁隧道、车站、出入口、附属设施等主体结构;- 地铁周边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环境;- 地下水位、土体变形、振动、噪声等环境因素。
2. 监测内容:- 结构变形监测:包括隧道、车站、出入口等主体结构的沉降、倾斜、裂缝等;- 环境监测:包括地下水位、土体变形、振动、噪声等;- 地质灾害监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应急监测:针对突发事件进行专项监测。
三、监测方法与技术1. 监测方法:- 传统监测方法: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 高新技术监测方法:卫星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倾斜摄影测量等。
2. 监测技术:- 沉降监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对隧道、车站等主体结构的沉降进行定期监测;- 倾斜监测:采用全站仪、倾斜仪等设备,对隧道、车站等主体结构的倾斜进行监测;- 裂缝监测:采用裂缝计、激光扫描等设备,对隧道、车站等主体结构的裂缝进行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采用地下水观测井、自动水位计等设备,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土体变形监测:采用土体位移计、三维激光扫描等设备,对土体变形进行监测;- 振动监测:采用振动加速度计、振动传感器等设备,对振动进行监测;- 噪声监测:采用噪声计、噪声监测仪等设备,对噪声进行监测。
四、监测频率与数据管理1. 监测频率:- 正常情况下,监测频率为每月一次;- 特殊情况下,如施工、自然灾害等,监测频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数据管理:- 建立监测数据档案,对监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 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监测报告;- 对监测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五、应急处理1. 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职责和措施;-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地铁工程专项监测方案
地铁工程专项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地铁工程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压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为了确保地铁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营,专项监测工作十分必要。
专项监测工作是指在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地质、结构、水文水质等方面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地铁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专项监测方案将对地铁工程中的地质监测、结构监测、水文水质监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规划。
二、监测目标1. 地质监测:监测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风险,包括滑坡、地裂、地下水涌出等情况,保障地铁隧道稳定施工和运营安全。
2. 结构监测:监测地铁工程中的结构变化,包括地铁隧道和地下车站的变形、渗水等情况,保障地铁工程的结构安全。
3. 水文水质监测:监测地铁工程施工中的地下水位和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地下水涌出、水质污染等问题,保障地铁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安全。
三、监测内容1. 地质监测内容:(1)地质构造监测:对地铁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监测,发现和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
(2)地下水位监测:对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地下水渗流监测:对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下水渗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地下水涌出的情况。
2. 结构监测内容:(1)地铁隧道变形监测:对地铁隧道的变形进行监测,包括地表沉降、支护结构的变形等情况。
(2)地下车站渗水监测:对地下车站的渗水情况进行监测,发现并及时处理地下车站的渗水问题。
3. 水文水质监测内容:(1)地下水位监测:对地铁工程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2)地下水质监测:对地下水的水质进行监测,包括地下水中的溶解氧、PH值、重金属等指标的监测。
四、监测方法1. 地质监测方法:(1)地质构造监测:采用地质勘探、地质雷达探测等方法,对地下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监测。
地铁保护方案0415(上)
目录I I编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规范及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i工程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程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坑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坑与地铁关系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r地铁设施保护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地铁隧道结构监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监测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监测对象及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监测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监测耍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动化监测口动化监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变形应急情况处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地下水位监测及降水监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对丁•基坑边坡及地铁隧道的目视巡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应急预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专项应急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应急小组架构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事故应急救援职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应急处理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编制依据•规范及标准1.1.1.《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广州市政府对地铁保护相关要求其它的有关规范、规程;2.3-工程概况工程简介和杠区域地下空间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座落于广州市**北部,西邻佛山陈村,东靠105国道,北至大石水道,南至龙湾村,位于广佛都市圈地理中心,占地面积平方公里。
临近轨道交通地铁保护监测技术
临近轨道交通地铁保护监测技术摘要: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同时在各项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撑下,我国现代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
其中,通过实现在临近轨道交通地铁的保护监测技术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的监控地铁,轨道交通的实际运行状况、提高设备运转的安全性。
同时更能够了解轨道交通地铁在实际运行上的数据参数,帮助有关人员及时了解轨道交通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对此,本文基于临近轨道交通地铁保护监测技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重点阐述保护监测技术在我国临近轨道交通地铁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字:临近轨道;交通地铁;保护监测技术前言:自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建设已经进入发展的高潮期。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当前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开放城市上高达五十余个。
基于此背景下,我国有关部门已经针对城市临近轨道交通地铁的建设结构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落实了多项技术管理规定。
初步指出临近轨道交通地铁在相关技术上的管理要求,实现城市交通的原则性以及政策性管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城市临近轨道交通地铁保护监测技术上却没有实现明确的细化,例如交通地铁的设施监测位置布置、监测频率以及监测技术本身等因素都有待完善。
一、临近轨道交通地铁保护监测系统的组成在通常情况下,我国临近轨道交通地铁在保护监测系统的组成上主要可分为两部分,即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以及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
首先从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角度来看,这一系统在利用上主要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以及传输,对于电力的需求程度较高,所以在实际的运行上必须要有稳定的电力能源进行支撑。
另外,为了进一步确保数据采集传输作业的稳定性,我国当前已经实现了在数据采集系统上的更新以及优化,强化该系统在信息上的收集传输能力。
另外从自动化保护监测控制系统的角度来看,这一系统在应用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自动化监测软件的建设,主要利用传感器、采集单元以及数据控制部分所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龙西立交二期)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技术方案南京地铁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二零一六年六月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龙西立交二期)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技术方案编制:校核:审核:南京地铁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二零一六年六月关于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龙西立交二期)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技术方案专家评审意见的回复针对该项目监测技术方案的专家意见,我公司回复如下:目录1、项目概述 (1)1.1工程概况 (1)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2)1.3 新建匝道与地铁的相对位置关系 (4)1.4 项目分类 (6)1.5 施工工期 (6)2、地铁保护监测 (6)2.1 监测依据及采用主要技术标准 (6)2.2 监测的重要性及目的 (7)3、监测范围及内容 (7)3.1 监测范围 (7)3.2 影响范围段既有结构永久变形情况简要统计分析 (7)3.3 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 (9)3.4 监测频率 (9)4、初始状态调查 (10)5、监测方案 (10)5.1 道床垂直位移监测 (10)5.2 拱顶垂直位移监测 (12)5.3 水平直径收敛监测 (13)5.4 地铁结构或设施表观病害及外部施工巡查 (13)5.5 工作量统计 (14)5.6 控制标准 (14)6、监测工作资源配备 (14)6.1 项目人员配置 (14)6.2 仪器设备配置 (14)7、信息反馈制度 (15)8、成果图编制内容 (17)9、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17)附图一垂直位移及隧道收敛监测布点图 (16)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龙西立交二期)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技术方案1、项目概述1.1工程概况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龙西立交二期工程主要实施三个转换方向的匝道:ES 匝道、WS匝道以及NE匝道,以完善宏运大道地面主干路和机场高速的交通转换功能。
龙西立交二期工程北→东采用苜蓿叶环形匝道(NE匝道)实现左转交通,东→南采用迂回定向匝道(ES匝道)实现左转交通,右转方向采用西→南转向匝道(WS匝道)实现。
本立交结构共三层,其中宏运大道地面主干路位于第一层;机场高速主线和集散车道位于第二层,上跨宏运大道地面主干路;WS匝道和NE匝道位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ES匝道位于第三层,上跨机场高速主线和集散车道、宏运大道地面主干路,立交最高点位于此匝道上。
ES匝道桩号范围K0+000~K1+010.114,全长949.252m;沿线与站西四路相交、上跨龙西立交一期工程EN匝道、东集散车道、机场高速及西集散车道,与西集散车道衔接。
WS匝道桩号范围K0+000~K0+286.302,全长224.883m,与ES匝道衔接。
NE匝道桩号范围K0+000~K0+496.927,全长96.927m;下穿西集散车道、机场高速及东集散车道,与宏运大道衔接。
拟建工程区域地理位置图见图1-1。
图1-1 拟建工程区域地理位置图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一)工程地质条件拟建立交桥主要位于南京市宏运大道,全线总体属于岗地地貌单元。
沿线现状主要为宏运大道及砂场。
线路区除砂场地势较高外,其余地段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
线路区地面高程一般在12.199~20.195m ,相对高差7.99m 。
区间内工程地质剖面图如图1-2、图1-3所示。
图1-2 WS 匝道区间工程地质剖面图匝道与地铁交叉处图1-3 ES匝道区间工程地质剖面图勘察深度范围内,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按岩土体成因类型、时代、埋藏分布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异同性,把岩土体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5亚层,具体分述如下:①层素填土:灰黄~灰色,松散,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夹少量碎石碎块,局部夹少量植物碎屑。
沿线大部分有分布,厚度不均匀。
③-1层粉质黏土:黄灰色,可塑,含铁锰质斑点,有光泽,干强度、韧性高。
沿线局部分布,厚度变化较大。
③-2层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局部可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低,韧性中低。
沿线局部缺失,厚度变化较大。
④-1强风化砂岩:紫红色,呈密实“砂土、混碎石”状,局段“碎块”状,极不均质,遇水软化崩解。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整体分布。
④-2中等风化砂岩:紫红色、灰白色,整体分布。
岩芯呈“短柱”状~“柱”状,局段“碎块”状,发育一~二组闭合裂隙, 裂隙倾角25°、45°,由钙质、铁质胶结,块状构造,锤击声较脆、可碎,为软~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未揭穿。
各岩土层埋藏分布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各层层厚、层顶高程及埋深等详见表1-1。
表1-1 场地地层层顶埋深、层顶标高统计表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按《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进行了分层统计,统计结果详见“土层主要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统计表”(附表1-2)表1-2 土层主要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统计表(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深部基岩裂隙中,完整基岩裂隙一般不发育,孔隙性差,富水性差,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雨期厚填土可能赋存少量上层滞水。
对本工程基本无影响。
1.3 新建匝道与地铁的相对位置关系(1)ES匝道桥与地铁的相对位置关系ES匝道为高架桥梁匝道,与地铁S1号线间存在两处交叉。
14号桥墩位于地铁线上、下行线盾构之间,桥墩桩基与盾构结构外壁间最小净距为5.0m;13号桥墩、15号桥墩分别位于地铁线盾构东、西两侧,桥墩桩基与盾构结构外壁间最小净距为15.993 m。
图1-4 ES匝道北侧桩基与地铁隧道平面位置关系24号桥墩位于地铁下行线西侧,桥墩桩基与盾构结构外壁间最小净距为6.717m;25号桥墩位于地铁上、下行线盾构之间,桥墩桩基与盾构结构外壁间最小净距为6.847m;26号桥墩位于地铁下行线东侧,桥墩桩基与盾构结构外壁间最小净距为6.866m。
图1-5 ES匝道南侧桩基与地铁隧道平面位置关系(2)NE路基匝道与地铁S1号线相对位置关系NE匝道为路基匝道,在平面上与地铁S1号线存在4处交叉,分别位于桩号K0+50~K0+125及K0+365~K0+405范围内。
NE匝道K0+50~K0+125的设计高程为19.7m~18.128m(吴淞高程),填挖高度为-3.0m~2.2m;NE匝道K0+365~K0+405的设计高程为11.871m~ 11.751m(吴淞高程),填挖高度小于0.3m;NE匝道外侧的人行道设计高程为11.727~11.607,填挖高度约-3.0m~-2.8m,考虑到本立交范围内S1号线平均埋深超20m,NE匝道及外侧人行道拟按常规路基进行填挖处理。
后期为优化立交范围内的绿化景观效果,本工程拟对NE匝道范围内的土方结合匝道的高程进行整平处理并种植绿化,地铁S1线水平向22m范围内的填挖高度为-3.0m~2.0m。
图1-6 NE匝道与地铁隧道平面位置关系1.4 项目分类本工程主要为桩基施工及上部土方填挖,按照资源公司关于地铁安全保护区施工作业监测数据采集项目分类的规定,该项目属于Ⅱ类项目。
1.5 施工工期工期待定;本项目监测跟踪期为3个月。
2、地铁保护监测2.1 监测依据及采用主要技术标准2.1.1 方案的编制依据(1)《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2014年5月)(2)《南京南站综合枢纽互通立交桥平面设计图》(3)南京地铁S1号线平面、纵断面图2.1.2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2013(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2.2 监测的重要性及目的根据南京南站综合枢纽互通立交桥平面设计图和《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有关规定,为保证地铁结构的安全,应对其进行全方位监测。
通过监测工作的实施,掌握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既有地铁工程结构引起的变化,为建设方及地铁相关方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和信息,评定施工对既有地铁工程结构的影响,及时判断既有地铁工程的结构安全,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3、监测范围及内容3.1 监测范围本次监测范围为地铁S1号线南京南站~翠屏山站区间隧道,具体里程为K33+263~K33+486,约221m。
3.2 影响范围段既有结构永久变形情况简要统计分析收集该里程段历史垂直位移观测资料,工后首期观测时间为2014年1月,运营首期观测时间为2014年12月,末期观测时间为2016年3月,期间相对工后最大垂直位移量为-14.7mm,相对运营最大垂直位移量为-2.6mm,说明该里程段地铁结构垂直位移基本稳定。
该里程段现有部分垂直位移监测点的观测成果详见表3-1。
表3-1 该里程段现有部分垂直位移监测点结构永久监测累计沉降量注:工后首期观测时间为2014年1月;运营首期观测时间为2014年12月收集该里程段历史水平直径收敛观测资料,首次观测时间为2015年5月,末期观测时间为2016年3月,翠屏山~南京南区间有1处管片直径与设计值较差超标,位于K31+214,在此期间管片直径累计变化量均小于±3mm,具体分布情况如图3-1、图3-2。
项目监测范围图3-1 翠南区间上行线管片直径累计变化量曲线图项目监测范围图3-2 翠南区间下行线管片直径累计变化量曲线图3.3 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根据该隧道结构形式,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人工监测的手段对区间隧道进行监测,并对地铁表观病害进行初始普查。
各结构监测内容如表3-2所示。
表3-2 监测项目及频率表3.4 监测频率各分项监测频率见表3-3。
表3-3 监测项目及频率表注:1、如遇发生大的变形,应及时调整监测频率;2、监测过程中视变形情况,动态调整监测频率,结合既有收敛值分级控制。
3、经咨询方案编制人员,在ES砸道上部结构施工时直接进入跟踪监测。
4、初始状态调查进场监测前,对监测范围内隧道结构进行水平直径收敛逐环普查,并对可能存在的裂缝及渗漏进行系统普查,标记具体的里程及位置,绘制平面展开图。
项目进入跟踪期后,再次对监测范围内隧道结构进行水平直径收敛逐环普查。
5、监测方案5.1 道床垂直位移监测(1)监测方法道床垂直位移监测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变形监测要求,沉降监测基准网按Ⅱ等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的技术要求进行,并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
变形沉降监测点按Ⅱ等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进行,并布设成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
表5-1 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注:n为测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