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

合集下载

交通流理论第八章

交通流理论第八章

第八章无信号交叉口理论平面交叉口把相交的道路路段连接起来,构成路网。

因为在交叉口同一平面上有多股交通流动,考虑到交通安全,有时需要进行适当的交通控制。

按照有无交通控制,可将交叉口分为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口(简称为信号交叉口)和无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口(简称为无信号交叉口)。

无信号交叉口是最普遍的交叉口类型,虽然它的通行能力可能低于信号交叉口,但它在网络交通控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运行情况不良的无信号交叉口,可能会影响整个信号网络或者智能运输系统的运行,并且无信号交叉口理论是信号交叉口理论的基础,因此首先对无信号交叉口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无信号交叉口不像信号交叉口那样会给驾驶员确定的指示或控制,驾驶员必须自己判断何时进入交叉口是安全的。

驾驶员所寻求的在交通流中进入交叉口的安全机会或“间隙”称为可插车间隙,它用时间来度量,并且等于某一车头时距。

可插车间隙理论是分析无信号交叉口运行的基本理论,其它的所有分析过程在某种程度上都依赖于可插车间隙理论,或者即使没有明确地应用该理论,但也是以它为基础的。

在无信号交叉口中,必须考虑车辆的优先权问题。

如果有一辆车试图进入交叉口,但此时存在优先级高于它的交通流,那么它必须让路给这些交通流。

另外,低级别交通流的存在也会影响高级别交通流的运行。

由此可见,无信号交叉口的车流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本章的第一节首先讨论无信号交叉口的理论基础,着重介绍可插车间隙理论以及在该理论中用到的几种基本的车头时距分布。

普通的无信号交叉口(即四路相交)可分为二路停车和四路停车两类,即主路优先控制的交叉口(包括停车控制和让路控制)和主次路不分的交叉口。

在第二节中首先讨论了二路停车的无信号交叉口,第三节接着讨论了四路停车的无信号交叉口。

在考虑交叉口交通运行时还用到了经验方法,并且在许多情况下经验方法的结果也是比较准确的,与实际情况差别并不大,在第四节中介绍了这些方法。

第一节理论基础一、可插车间隙理论1. 可利用间隙可插车间隙理论是分析无信号交叉口的基本理论,理解该理论必须先理解可利用间隙的概念。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道路规划设计8平面交叉口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道路规划设计8平面交叉口

1第八章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本章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第一节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分析0.5课时第二节交叉口的规划0.5课时第三节交叉口的平面设计0.5课时第四节环形交叉口设计1课时第五节交叉口的立面设计1课时第五节设计步骤与表达0.5课时本章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原则、交叉口的合理选位;2、掌握平面设计、立面设计。

3、了解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步骤与表达。

引子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分析2第一节交叉口的交通分析和设计原则1、交叉口设计的内容2、交叉口的交通特征3、平面交叉口设计原则4、交叉口的设计依据3定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包括视距的验算);(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3)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

(4)验算交叉口通行能力1、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A.确保安全前提下,使车辆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时间通过B.正确设计交叉口,保证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

A.确保安全前提下,使车辆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时间通过B.正确设计交叉口,保证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

4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2、交叉口的交通分析5②有交通信号②有交通信号⑴.三路交叉冲突点情况:⑴.三路交叉冲突点情况:①.无交通信号①.无交通信号2、交叉口的交通分析6⑵.四路交叉冲突点情况:⑵.四路交叉冲突点情况:①.无交通信号①.无交通信号②有2相位交通信号②有2相位交通信号⑶.五路交叉冲突点情况:⑶.五路交叉冲突点情况:892、交叉口的交通分析车辆、行人在交叉口转换方向 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有交叉(分流、合流、冲突、交织)车速变化很大通行能力受限制其中△冲突点的存在是交叉口最大的问题△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交叉口设计的最终目的:取消或减少冲突点和增加通行的能力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11⑶.设置交通控制信号可以降低冲突点数量。

道路勘测设计第八章

道路勘测设计第八章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第8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1、三个点:分流点 合流点 冲突点——不同方向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交的点。 2、两个结论: ①无交通管制且相交道路均为双车道时 分流点=合流点= n ( n 2 )
冲突点=
n ( n 1 )( n 2 )
2
6
②产生冲突最多的是左转变车辆。 3、三种方法(消灭冲突点) ①实行交通管制 ②采用渠化交通 ③修建立体交叉
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第8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三、组织渠化交通 1、渠化交通: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 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 这种交通称为渠化交通。 2、渠化交通的作用: ①避免车辆相互干扰,增加行车安全; ②可利用交通岛的布置限制车辆行驶方向; ③利用交通岛的布置,限制车道宽度,控制车速,防止超车; ④利用交通岛或分隔带设置交通标志。 3、交通岛的类型 方向岛——指引行车方向 分隔岛——分隔车道车流 中心岛——组织交通 安全岛——供行人过街时用 4、交通岛的形状和尺寸:见P239-240
第8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六、环道的横断面 七、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以四路相交为例 1、环道上只设一条机动车道 NA=N右1+N直1+N左1+N直2+N左2+N左3 设进口道的左、直、右交通量均相等, 则NA=N右+2N直+3N左 再设N右=N左, 则NA=2(N右+N直+N左) 而整个环道的通过量N环为 N环=4(N右+N直+N左) 所以,N环=2NA
(二)识别距离
第8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识别距离的定义: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 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 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 采用各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 2、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

道路平面交叉(立交)

道路平面交叉(立交)
立 体交叉
部分互通式立 体交叉
交织型立体交叉
按其它方式划分
相交道路 的条数
是否收费
其他方式
立体交叉 的层数
立体交叉的 用途
(一) 三肢全互通式立体交又 1.喇叭形立体交叉 喇叭形立交可分为A式和B式,经环圈式左转匝道驶人主线为A式,
驶出时为B式。
武汉市北互 通收费广场
红岩峙互通
平面交叉口与立体交叉概述
立体交叉的发展
国外立体交叉的发展
美国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修建立体交叉。1928年美国在新泽西州的 两条道路交叉处修建了第一座公路立体交叉,如图所示。
伴随着社会经济增 长和汽车工业发展 而产生
全苜蓿叶式立交
平面交叉口与立体交叉概述
立交工程的必要性特殊性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大量修建以及城 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立交工程成为其不可缺少的一部 分。
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
二、交叉口的交通特性分析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 分流点 —— 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合流点 ——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 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 ——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 的地点。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交叉口交通处理的基本方法:
1.实行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或由交通警指挥, 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
2.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和标 线、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一定路径行驶,减少 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如环形平面交叉可消灭冲突点。 3.修建立体交叉。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通行空间上分开,使其 互不干扰。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的办法。

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第一节交叉口设计概述一、基本要求和内容平面交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交叉口。

基本要求:(1)保证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处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通过能力满足行车要求。

(2)正确设计交叉口的“立面”,保证行车稳定,且符合排水要求。

主要内容:1. 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个部分的几何尺寸2. 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3. 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通视条件。

4. 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雨水排水管道。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交叉口的车辆来自不同方向,又向不同方向行驶,车辆之间会产生不同的交错方式,交通性质也不同。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为分流点。

合流点:不同方向行驶来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合流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冲突点。

这三种交错点的存在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和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冲突点,合流点,分流点147(无交通管制措施)特点:1. 交叉道路条数越多,交错点越多,其中冲突点增加的最快。

各条路均为双车道时:分流点=合流点=n(n-2)n2(n?1)(n?2)冲突点= 6n —交叉口相交道路的条数2. 产生冲突点的大多是左转弯车辆(处理好左转车辆至关重要)减少或清除冲突点的方法:(1)交通管制(信号)(2)渠化交通(设交通岛,标志线,增设车道,环岛)(3)交体交叉三、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1. 加铺转角式: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将各条道路平顺连接。

148优点:简单,造价低,设计方便不足:车速低,通行能力低适用: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和城市次干路、支路。

2. 分道转弯式采取设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转向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

优点:右转车辆速度快,提高通行能力(不乱挤)不足:占地多,造价较高适用: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道路3. 扩宽路口式在交叉口处增设变速或转弯车道。

第22讲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8-1讲解

第22讲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8-1讲解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合流点 ——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 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 ——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 地点。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
特点:交叉口转弯车辆,尤其是右转弯车辆行驶速度和通行 能力都较高。

适用: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一般道路。
3.扩宽路口式:
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 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3.扩宽路口式:
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 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1.加铺转角式:
适用: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或 地方道路: 也可用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交 叉。 特点:交叉口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设计方便,但 行车速度低,通行能力小。
2.分道转弯式:
通过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右转或双向左、 右转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
其互不干扰。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的办法。
三、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方式
1、无优先交叉 2、主路优先交叉
3、信号控制交叉
四、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 “十”字形,“T”字形及其演变而来的 X形、Y形、错位、多路交叉。 平面交叉的布置类型: 1.加铺转角式: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平顺连接相交道 路的路基和路面。
三、四级公路最小间距以不少于150m为宜; 城市道路最小间距以不少于1000m为宜
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第8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8.1 交叉口设计概述 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
8.1.1 交叉口组成要素 4. 附加车道 加速车道 减速车道
第8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8.1 交叉口设计概述 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
8.1.1 交叉口组成要素 6. 交通岛
方向岛 分隔岛 安全岛 中心岛
8.1.3 交叉口的类型及其使用范围
2.分道转弯式: 通过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右转或双
向左、右转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
特点:交叉口转弯车辆, 尤其是右转弯车辆行驶 速度和通行能力都较高。
8.1.3 交叉口的类型及其使用范围
2.分道转弯式: 通过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右转或双
8.1.4 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 互交叉的地点。
8.1.4 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8.1.4 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结论: 在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存在各种交错点:
分流点=合流点=nn2
冲突点=n2n1n2
6
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
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
向左、右转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
适用:车速较高,转弯 车辆较多的一般道路。
8.1.3 交叉口的类型及其使用范围
3.扩宽路口式: 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
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特点:可减少转弯交通对直 行交通的干扰,车速较高, 事故率低,通行能力大.
1.加铺转角式: 交叉口用圆曲线平顺连接相交道路的路基和路面。
特点:交叉口形 式简单,占地少,造 价低,设计方便,但 行车速度低,通行能 力小。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1)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1)
精选ppt
(三)环道 环道即环绕中心岛的单向行车带,其宽度取决于相交道路的交通 量和交通组织。 一般,靠近中心岛的一条车道作绕行之用,最靠外侧的一条车道 供右转弯之用,中间的一至二条车道为交织之用,环道上一般设计 三到四条车道。因为车辆在绕岛行驶时需要交织,在交织段长度小 于二倍(考虑占地和经济性)的最小交织段长度范围内,车辆只能顺 序行驶,不可能同时出现大于二辆车交织,所以不论车道数设计多 少条,在交织断面上只能起到一条车道的作用。因此环道的车道数 一般采用三条为宜,如交织段长度较长时,环道车道数可布置四条 ;若相交道路的车行道较窄,也可设二条车道。如果采用三条机动 车道,每条车道宽3.50~3.75m,并按前述弯道加宽中单车道部分 的加宽值,当中心岛半径为20 ~ 40m时,则环道机动车道的宽度 一般为15 ~ 16m。 公路上一般不超过3条车道,一般总宽12米。
拓宽设计
精选ppt
3.渠化(分道转弯式)—设置导流岛、划分车 道等使单向右转或双向左右转车辆以较大半 径分道行驶。右转弯车辆行驶速度和通行能 力都较高。直行及左右转交通量大或斜交、 畸形交叉口。主要解决分道转弯半径、保证 足够视距和满足导流岛端部半径的要求。
精选ppt
渠化设计
精选ppt
4. 环 交 ( 转 盘 ) —在交叉口中 央设置中心岛 ,用环道组织 渠化交通,使 进入环道的所 有车辆一律按 逆时针方向绕 岛单向行驶。 多路交叉、公 路交叉、交通 量不太大。
道路勘测设计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精选ppt
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主要内容 一、交叉口交通分析和设计
原则 二、交叉口的形式及其选择 三、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四、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五、交叉口的视距 六、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 七、交叉口立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

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缓和曲线的作用,确定其长度因素。

市政工程识图与构造 第八章-城市道路工程图

市政工程识图与构造  第八章-城市道路工程图
(二)轻轨交通的类型与发展趋势 1、城间铁路 2、市郊铁路 3、地铁 4、现代有轨电车和轻轨 5、独轨铁路系统 6、磁浮系统 7、自动导向运输系统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结构
(一)钢轨和轨枕
(二)连接构件 (三)道床
(四)岔道
三、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设计
(一)轨道交通的线路设计特点
(二)轨道交通的站位与线路 (三)轨道交通高架线路横断面布置图
3、次干路 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 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公共交通站点和 出租车服务站。
4、支路
为次干路与居民区、工业区、市中心区、市政公用 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等内部道路的连接线,解决局 部区域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可与平行于快速路 的道路相接,但不得与快速路直接相接。支路需要与快 速路交叉时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跨过或穿过快速路。
(三)高架道路的组成
高架道路系统包括高架道路、上下匝道、两端衔接点、 相邻地面道路网络 高架道路组成: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连接点
二、高架道路的设计与施工图
(一)高架道路平面线形
(二)高架道路纵断面图
(三)高架道路横断面图
城市道路工程图
第十节 城市轨道工程
一、概述
(一)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结构
(1)透明米格纸背面 (2)选定比例 (3)绘制原地面标高线 (4)设计路面标高线 (5)图样上注明水准点位置、编号及高程,注明桥涵 等构筑物的类型、编号及相关数据,竖曲线的图利及 相关数据等 (6)注写图名、图标、比例及图纸编号,注明起止桩 号
城市道路工程图
第四节 城市道路路线横断面图的内容与识图
3、按交通组织特性分 (1)无交织型 (2)有交织型 (3)有平交型

第八章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1详解

第八章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1详解

R1
R
(b 2
e
C
w)
R V右转2
127( i)
式中 R1——路口最小缘石转弯半径(m); R——机动车最外侧车道中心线的圆曲线半径(m); b——最外侧机动车道的宽度(m); e——最外侧机动车道的加宽值(m);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C——分隔带宽度(m); w——路口转弯处非机动车道宽度(m); V右转——路口车辆右转弯计算行车速度(km/h); ——横向力系数,采用0.15; i——右转弯处路面横坡度,向曲线内侧倾斜用“+”号,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若道路越宽,车流量越大, 则冲突点的干扰越严重,这 是三幅路平面交叉口的致命 弱点。从右图中可以看出, 道路中间车道双向行驶大量 机动车,两侧车道单向行驶 大量非机动车,在绿灯初期, 相互抢行,造成一团团的自 行车被截在交叉口内。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有的城市在平面交叉口内的交通无法正常行驶时,就将 机动车、非机动车之间的分隔栏杆由路段一直延伸至交 叉口的横向道路上(下图),使交叉口变成一个纯机动 车的交叉口,而将非机动车和行人(必要时可设人行天 桥或地下人行横道)引出交叉口百米之外,在道路停止 线排队车辆之后横过道路。由于左转非机动车和行人要 绕行500m以上,很不方便,往往提前由街坊的小路走掉。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信号灯管理交叉口交通示意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在我国城市干路的横断面大多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并 行的三幅路形式。在路段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 交通组织较简单;但到达平面交叉口时,机动车与非机 动车混行,使交叉口的交通变得非常复杂。一个同时有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驶的平面交叉口,在用信号灯管理 后,虽然令横向车辆在红灯时停驶,减少了许多冲突点, 但在绿灯中行驶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各有左转、直行和 右转。它们相互干扰、产生大量的冲突点,其中机动车 与机动车干扰产生的冲突点为2点,非机动车与非机动 车干扰产生的冲突点为2点,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干扰 产生的冲突点竟多达14点。

《道路平面交叉》课件

《道路平面交叉》课件
可持续性原则:考虑环境、社会和经 济的可持续性
美观性原则:设计美观、协调的交叉 口景观
交通组织原则:合理组织交通流,避 免冲突和混乱
信号控制原则:合理设置信号灯,确 保交通秩序和效率
交叉口改善措施与实施步骤
改善措施:增加信号灯、设置交通 标志、优化交通组织等
效果评估:交通流量、通行能力、 交通事故率等指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施步骤:调查研究、方案设计、 施工准备、施工实施、验收评估等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 化和调整改善措施
交叉口优化改善的效益评估与经验总结
减少交通拥堵 提高通行效率 降低事故风险 提升道路安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隔离护栏:分隔不同方向的 车辆和行人,防止碰撞
警示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 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交叉口交通监控系统
监控设备:摄像头、雷达等 监控功能:实时监控交通流量、车速、车辆类型等 数据分析: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交通状况 预警系统:及时发现交通异常,发出预警信息 交通信号控制:根据监控数据调整交通信号,提高通行效率 信息发布:向驾驶员发布实时交通信息,引导其合理选择路线
可维护性:易于维护和维修
经济性:考虑成本效益,降 低建设成本
03
道路平面交叉的交通组 织
交通流向组织
交通流向:车辆、行人的流动方向和路径
交通组织原则:安全、高效、有序、环保
交通组织方式:信号灯控制、标志标线引导、交通警察指挥等
交通组织措施: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机动车道等, 设置交通警察指挥岗等。
道路平面交叉PPT课 件大纲
,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 特点:交叉口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设计方便,但行 车速度低,通行能力小。设计时解决转角曲线半径和足够视 距的问题。
➢ 适用: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次要道路或地方道 路: 也可用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交叉。
(2)分道转弯式:
➢ 通过设置导流岛(方向岛,是在交叉口为将交通流引导到 规定路线,防止其无秩序地行驶为目的而设置的岛)、划 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右转或双向左、右转车流以较大半 径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
(2)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 志和标线、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一定路径行 驶,减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如环形平面交叉可消灭冲 突点。平面上分离
(3)修建环形交叉,将冲突点变为交织点;或者修建立体 交叉,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通行空间上分开,使其互不干 扰。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的办法。空间上分离
三、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方式
三种交通管理方式: ①、无优先交叉:交通量小,无任何交通管理措施; ②、主路优先交叉:分停车让行和减速让行控制两种; ③、信号控制交叉:常采用多相位定周期配时方法。
交通管理方式的选择: ⑴、道路功能、等级、交通量有明显差别两道路交叉或
交通量较大的T形口,采用主路优先交叉; ⑵、交叉口视距不良时,采用停车让行控制交叉; ⑶、相交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采用无优先交叉; ⑷、采用信号控制:①交通量均大的同等级道路相交;
➢ 特点: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可连续不断地单向运行,没 有停滞,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环道上行车只 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冲突点,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交 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对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用 环道组织渠化交通更为有效。主要解决中心岛的形状和半 径、环道的布置和宽度、交织段长度、交织角、进出口曲 线半径和视距要求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大和左转绕行过长等。
▪ 相关规定:
• 交叉口范围直行交通的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 • 两相交公路等级相同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内直行交通
的设计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路段的70%。
• 当主要公路与次要公路相交时,次要公路一方由于为保证交叉正
交等原因而需要在交叉范围内改线或不得已而采用较低的线形指 标时,可适当降低设计速度。
▪ (2)利用交通岛的布置,限制车辆行驶方向,使斜交对冲的车流为直角交叉或锐角交叉。 ▪ (3)利用交通岛的布置,限制车道宽度,控制车速,防止超车。 ▪ (4)可利用渠化交通设置的交通岛或分隔带,设置各种交通标志,并可作为行人过街时
避让车辆的安全岛。 ▪ 交通岛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等
.
补充图片 2+1 roadway
.
(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 在行车道宽度内紧靠中线划出一条车道供左转车辆专用,以免阻碍直 行交通;
▪ 若原有行车道宽度不够时,可向中线左侧适当扩宽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后左转车辆须在左转车道上等待开放或寻机通过, 而不影响直行交通。
.
第二节 交通组织设计
一、机动车交通组织方法
• 车辆交通组织的目的:保证交叉口上车辆行驶安全、通畅,提高交 叉口的通行能力。 • 交通组织方法有:限定车流行驶方向,设置专用车道,渠化交叉口, 实行信号管制等。
•(一)设置专用车道
▪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干扰。根据行 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排水要求。
.
▪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l)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 寸,包括行车道的宽度、转角曲线的转弯半径、各种交通 岛的尺寸、绿化带的尺寸等; (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包括设置 专用车道和组织渠化交通; (3)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 (4)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
• 2.实行交通管制
▪ 通过信号灯控制或交通警手势指挥,在规定时间内不准左转或允许左 转。
.
3.变左转为右转
▪ (1)环形交通:利用环道组织逆时针单向交通,变左 转为右转,使冲突车流变为分流与合流。
▪ (2)街坊绕行:使左转车辆环绕邻近街坊道路右转行 驶实现左转。
▪ (3)远引绕行:利用中间带开口绕行左转。
在交叉口设计时,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冲突点和 合流点,尤其要减少或消灭冲突点。
.
平面交叉口交错点数量表
交错点类 型
分流点 合流点 冲突点 总数
无交通管制
相交道路的条数
3条
4条
5条
3
8
15
3
8
15
3
16
50
9
32
80
有交通管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交道路的条数
3条
4条
5条
2或1
4
4
2或1
4
4
1或0
2
4
5或2
10
14
1.在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都存在各种交错点。其数量 是随相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增加最快的是冲
.
(四)调整交通组织
▪ 调整交通主要是限制车辆行驶,控制行驶方向,组织单向交通,以及 适当封闭一些主要干道上的支路等措施,简化交叉口交通,提高整个 道路网的通行能力。
(五)采用自动控制的交通信号指挥系统,提高行车速度 和通行能力。(线控、面控)
.
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 (一)行人交通组织
• 1.主要任务: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在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 使人、车分离,干扰最小。
▪ 各级公路的平面交叉口 应以16m总长的鞍式列 车进行控制设计。
.
3.设计交通量
▪ 在平面交叉设计中,多数情况下采用相交道路设计小时交通 量作为交叉口规划交通量,并根据实测的转弯车辆比率决定 各路口的左转、右转和直行交通量。
▪ 平面交叉口设计年限不一定等于道路设计年限,其值应根据 相交道路交通量的发展趋势和交通组织方式决定,因为有时 道路未达到设计年限,其交通量已较大,一般形式的平面交 叉已无法适应,这时需作特殊处理或修立体交叉。
.
平面交叉口按交通特点分类:
▪1.加铺转角式:
• 定义: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单圆曲线或复曲线平顺连接相交道路
的路基和路面的平面交叉。
• 特点: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设计方便,但行车速度低,
通行能力小。
• 适用条件:适用于车速低,交通量小,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
路或地方道路,若斜交不大时,也可用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 路与次要道路交叉。
• 转弯交通的设计速度,应根据相交公路的设计速度、交通量、交
通类型和交通管理方式等因素合理确定,或按变速行驶需要而定。
.
2.设计车辆
▪ 平面交叉口的设计也采 用小客车、载重汽车、 鞍式列车(或铰接车) 作为设计车辆。
▪ 平面交叉转弯曲线的线 形和路幅宽度应以设计 车辆转弯时的行迹作为 设计控制,其转弯时的 行迹与行驶速度有关。
• 2.行人交通组织设施及特点
▪ (1)人行道 • 位置:对称布置在行车道两侧 • 宽度:原则上不小于路段人行道的宽度(原因除满足行人通过外,还应为过街行人提供
等待场地);转角处人行道加宽,以适应人流集中转向需要;布设人行天桥和通道时, 人行道还应考虑梯道或坡道出入口宽度。
▪ 3.信号控制交叉
• 信号控制交叉是采用交通信号控制灯方式,对平面交叉路口的 交通流实施动态控制和调节的交叉口。
.
四、平面交叉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平面交叉口按交叉形式分类常有:
▪ ① T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的三路交叉。 ▪ ② Y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范围内的三路交叉。 ▪ ③ 十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的四路交叉。 ▪ ④ X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范围内的四路交叉。 ▪ ⑤ 错位交叉: ▪ ⑥ 多路交叉:五路及五路以上的交叉口。
• 设计重点:设计时主要解决合适的转角曲线半径和足够视距问题。
.
2.分道转弯式:
▪定义:通过设置导流岛、分隔岛及划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右转 或双向左、右转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 ▪特点:交叉口转弯车辆,尤其是右转弯车辆行驶速度和通行能力 都较大。 ▪适用条件:适用于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一般道路。 ▪设计重点:设计时主要解决分道转弯半径、保证足够的视距和满 足导流岛端部半径的要求。
.
.
.
.
二、平面交叉的交通特征分析
▪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 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
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
的地点。
.
交错点中对交通干扰和行车安全的影响:
▪ 以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以及直行与左转车辆之间所产 生的冲突点,影响最大, ▪其次是合流点, ▪再次是分流点。
.
六、公路平面交叉的间距要求
▪ 平面交叉的间距应根据公路功能、等级,及其对行车安全、通行 能力和交通延误的影响确定。
▪ 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应优先保证干线公路的畅 通,采取排除纵、横向干扰措施,平面交叉应保持足够大的间距 ,必要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 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应合理设置平面交叉,宜 将街道式的地方公路或乡村道路布置在与干线公路相交的次要公 路上,或与干线公路平行,只提供有限出、入口的次要公路上。
• 1.确定交通管理方式。对设置信号的平面交叉,根据初拟的道 路条件,设计计算交通管制的具体方法和控制参数。
• 2.根据规划交通量及管理方式检验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车道 数,确定各部分几何尺寸和平面设计参数,根据交通组织布置 附加车道、交通岛等(城市道路交叉口还有停车线和人行横道 等)。
• 3.绘制平面设计图。 • 4.进行立面设计,计算工程数量。 • 5.编制工程概(预)算。
.
(三)组织渠化交通
•渠化交通:在行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 同速度的车辆,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这种交通组织称为渠化交通。 •渠化交通的作用有:
▪ (1)利用分车线或分隔带、交通岛等,把不同方向和速度的车辆划分车道行驶,使行人 和司机很容易看清互相行驶的方向,避免车辆相互侵占车道和干扰行车路线,因而可减少 车辆相互碰撞的机会,增加行车安全。
• ②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 • ③对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更为有效; • ④中心岛绿化可美化环境。 ▪ 缺点: • ①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 • ②增加了车辆绕行距离,特别是左转弯车辆; • ③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
适用条件:
▪ 适用于多条道路相交或转弯交通量较大,且地形较平坦的交叉口。在快速 道路和交通量大的干线道路上、有大量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位于斜坡较大 地形以及桥头引道上均不宜采用。按规划需修建立体交叉处,近期可采用环 形平面交叉作为过渡形式,并预留远期改建为立交的可能性。 ▪ 采用“入口让路”的环形交叉口,驶入车辆要等候环行车流出现间隙时才 插入行驶。一般适用于一条四车道公路和一条双车道公路相交或两条高峰小 时不明显的四车道公路相交且行人和非机动车较小的交叉。
突点
分流点 合流点 n(n2)
冲突点 n2(n1)(n2) 6
2.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
四路交叉口若没有左转车流,则冲突点可由16个减至4个,
而五路交叉口则从50个减到5. 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