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概要

合集下载

膝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

膝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

膝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膝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一、疾病概述1.1 定义:膝痹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常见于老年人,与年龄、肥胖、关节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

1.2 发病机制:膝痹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关节软骨损伤、关节滑膜炎和炎症介质释放等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2.1 主要症状: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晨僵等。

2.2 体征:关节肿胀、畸形、杵状指等。

三、辅助检查3.1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3.2 体液检查:关节腔积液分析、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等。

四、诊断与鉴别4.1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4.2 鉴别诊断: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五、治疗原则5.1 非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锻炼等。

5.2 手术治疗:关节镜手术、人工关节置换等。

六、临床路径分析6.1 临床路径制定的目的和原则。

6.2 膝痹患者入院的预评估和选优。

6.3 术前准备和术前指导。

6.4 手术治疗的规范流程和操作要点。

6.5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6.6 出院指导和术后康复计划。

七、改进方案7.1 加强预防宣教:向患者普及相关知识,提醒注意膝关节的保护和锻炼。

7.2 完善临床路径:优化膝痹患者入院评估和手术治疗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延误和复杂性。

7.3 强化团队合作: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与配合,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

7.4 提升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手术器械和技术,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附件:1.临床路径制定的参考资料。

2.膝痹患者术前评估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1.责任保险:指医疗机构或医生为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风险而购买的责任保险。

2.医疗纠纷:医患之间因医疗行为产生的争议或纠纷,可能导致法律诉讼。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注:本诊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结合我科特色制定。

中医病名:膝痹病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骨关节软骨损伤和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

可出现膝关节疼痛,活动不灵活,疼痛明显时可有关节的肿胀发热,晚期可出现膝关节畸形,多见于老年人。

一、诊断标准:本病种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 < 2000个/m1;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分钟;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 2条或1+ 3+ 5+ 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进行分期:0期:正常;1期: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2期: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3期: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4期: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二、中医诊疗方法:采用我科膝痹病3+X综合疗法,即以中药辨证治疗、针刀松解、手法松动治疗作为我科膝痹病核心治疗方案,其余治疗为辅助治疗方案。

现分述如下:1、中药辨证内服本病种证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主要证型分为四型:(1)瘀血凝滞证特点: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如针刺,得寒温均不缓解,舌质暗,脉沉涩。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组方:当归、牛膝各15g,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黄芪、地龙、甘草各9g,羌活、秦艽、香附各6g。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一、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或骨痹(TCD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0X003或M17.900X0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吲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痰瘀痹阻证:曾有外伤或扭伤史,或痹病反复发作,日久入络,关节刺痛,掣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而麻木,不得屈伸,或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皮色暗紫,舌体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而干涩,脉细涩。

肝肾两虚证:骨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致骨节变形,筋脉拘急,肌肉萎缩,难以屈伸,腰酸肢冷,尿少便溏,或心悸气短,或头晕耳鸣,舌质淡白,或舌红少津,脉沉细,或沉细而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痹或骨痹(TCD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0X003或M17.900X004)。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一、本文概述《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是一篇针对膝痹病这一中医骨伤科常见病症进行深入探讨的临床指南。

膝痹病,又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及活动受限等症状。

本指南旨在通过中医骨伤科的诊疗方法和理念,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膝痹病诊疗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膝痹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以便读者对膝痹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随后,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骨伤科在膝痹病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多种治疗手段。

本文还将探讨膝痹病的预防与康复措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膝痹病诊疗参考,以期通过中医骨伤科的综合治疗方法,提高膝痹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膝痹病的病因病机膝痹病,中医又称为“膝关节骨痹”,是一种因多种内外因素导致的膝关节病变,临床以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不利为主要表现。

其病因病机复杂,涉及内外因相互作用。

外因方面,主要是风寒湿邪的侵袭。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疼痛、僵硬。

特别是老年人,肝肾不足,卫外不固,更易感受外邪。

内因方面,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肝肾亏虚是膝痹病的重要内因。

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膝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

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筋骨失养,也会导致膝关节病变。

再次,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也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膝关节痹痛。

现代医学认为,膝痹病的发生还与年龄、性别、职业、体质、遗传、外伤等因素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不可避免,加之长期劳损、外伤等因素,更易引发膝痹病。

膝痹病的病因病机包括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两个方面。

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既要祛除外邪,又要调理脏腑功能,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一、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M17)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40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多见老年病人,长期反复的膝关节疼痛或者肿胀,严重的膝关节活动受限。

2.体检:膝关节比较严重的内、外翻畸形,严重的膝关节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可见明显的内侧、外侧或双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髌骨轴位片提示髌股关节间隙狭窄或病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诊断明确的重度骨性关节炎,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和运动。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17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编码。

2.当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5天。

入院后进行患者宣教,预先康复训练。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常规生化检查;(3)血沉、C反应蛋白;(4)凝血功能;(5)血型;(6)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7)胸片、心电图;(8)负重位X线片,双下肢全长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心脏彩超(2)下肢血管彩超(3)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肺部CT(4)膝关节CT或MRI,髌骨轴位片(5)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梗塞及静脉血栓的相关指标(6)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排查指标(7)脊柱的X线片、MRI检查(病史或体检提示有脊柱病变者);(8)术前备血(9)有相关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采取相应的检查与治疗3.术前需要准备的其他事项3.1 必须要准备的事项(1)术前禁食水(2)请相关科室会诊(3)术前皮肤准备3.2酌情准备的事项(1)术前导尿及术前通便(2)术前镇痛及镇静(3)准备带手术中需要使用的药物,包括:止血药物,鸡尾酒镇痛药物等(4)准备带手术中需要使用的耗材,包括:绷带,引流管等(5)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膝痹病中医临床路径审批稿

膝痹病中医临床路径审批稿

膝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7 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

2.疾病分期(1)早期(2)中期(3)晚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瘀血闭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 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3)C-反应蛋白(4)膝关节X 线片(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 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代谢指标、ASO、类风湿因子、血脂、膝关节MRI、关节液检查等。

三个常见病临床路径

三个常见病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无移位型(2)伸直型(3)屈曲型(4)半脱位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3)局部肿胀严重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1. 手法整复、外固定2. 药物治疗3. 康复治疗4. 并发症的防治5. 护理(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实施讲解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实施讲解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
中医中药对骨关节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长期的诊疗活动中我科制定了一整套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分述如下: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人体骨关节退变引起的疾病,以膝关节为主,多表现为骨关节部位的疼痛、肿胀、畸形。

根据病人症状体征,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不难。

我科目前多以中药熏洗、微波照射、中药离子导入、配合口服中药、成药及静脉点滴调节骨代谢药物为主, 辅以关节内注射非甾体类抗炎药、臭氧, 我科已运用此临床路径, 系统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其中 2011年治疗观察门诊病历约 860例, 2011年收入院病人 60例,总有效率达 9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提高,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 我们将进一步学习, 取长补短, 研究制定更加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改进措施:
在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西医药物疗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并不理想,生活质量不高。

临床研究采用长期、分期观察,以其寻找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规律, 揭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本质。

临床中我们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应用西药脱水消炎消肿、激素治疗、调节骨代谢、营养关节软骨的同时,采用优化的诊疗规范,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分型辨证论治,中药口服,并分别配合中成药、针灸、按摩、中药热敷、中药热煎包、微波照射治疗等多种综合疗法,展开新的疗法,扩大了中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的范围, 提高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改善了患者的自觉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骨关节病的患者。

一、骨痹(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痹(TCD 编码:BNV090)。

第一诊断为骨关节病(ICD-10 编码:M19.99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1-94)。

准》(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05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

骨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痹(骨关节病)临床常见证候: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阻络证痰瘀互结证气血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骨痹(骨关节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痹(TCD 编码:BNV090)和骨关节病(ICD-10 编码:M19.991)的患者。

2.骨关节病放射学病情分级Ⅰ、Ⅱ、Ⅲ级,骨关节病功能分级Ⅰ、Ⅱ、Ⅲ级。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血沉(ESR)、C 反应蛋白(CRP)(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4)受累关节X线片、胸部X线片。

(5)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 SO、RF、AKA、APF、CCP、抗核抗体谱、腹部超声、CT、MRI、关节液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引言: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以膝关节软骨的破坏、关节囊的改变和骨组织的重新塑造为特征。

临床路径是对某一特定疾病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所设计的标准化诊疗过程。

为了提高对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治效果,建立一套科学且系统的临床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概述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导致膝关节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患病率逐年上升。

其主要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垂直支撑能力下降以及行动困难等。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遗传等。

二、临床表现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膝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

通常来说,开始时只有轻微的不适感,但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

三、诊断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等。

在临床路径中,常规的诊断工具包括膝关节X线片、关节液检查、骨扫描等。

四、治疗针对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保守治疗包括非药物疗法和药物疗法。

非药物疗法主要包括物理疗法、体重控制、使用辅助器具等。

药物疗法主要包括镇痛药、非甾体消炎药、软骨修复剂等。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手术治疗可以考虑,如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术等。

五、康复与护理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康复与护理。

康复包括肌肉锻炼、关节活动度恢复、功能训练等。

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帮助患者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六、临床路径设计建立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路径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包括病人的特点、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

通过建立明确的路径和流程,可以提高各个环节的协调性和连贯性,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结论: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概要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概要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 2007 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

2.疾病分期(1)早期(2)中期(3)晚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证候:风寒湿痹证:膝关节重着、酸楚,疼痛,或有关节肿胀,甚至屈伸不利,痛处多固定,亦游走,每遇阴雨天或感寒后加剧,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风湿热痹证:膝关节疼痛,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瘀血痹阻证:膝关节疼痛,拒按,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

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

肝肾亏虚证:膝腿酸软无力,或绵绵作痛,常伴腰腿痛,喜按喜揉,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脉沉细或沉弱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膝痹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膝痹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膝痹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膝痹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导语:膝痹病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临床路径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制订的一种治疗膝痹病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膝痹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希望对膝痹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中医临床路径的概念和特点中医临床路径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疾病特点,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制定的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与传统的个体化治疗相比,中医临床路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标准化:中医临床路径通过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减少医生的主观判断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提高治疗效果和诊疗质量。

2. 规范化:中医临床路径明确了病情评估、诊断和治疗的流程和标准,使医生能够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诊疗,降低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3. 综合性:中医临床路径综合运用各种中医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既能调理人体机能,又能缓解疼痛和炎症,提高治疗效果。

4. 系统性:中医临床路径将治疗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和环节,使疾病的治疗有条不紊,有序进行,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二、膝痹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原则制定膝痹病中医临床路径应遵循以下原则:1.辨证论治:中医临床路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机,辨证施治,因人而异,达到个体化治疗的效果。

2.综合治疗:中医临床路径应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方法,以达到调理人体机能和缓解疼痛的目的。

3.分期治疗:中医临床路径应将治疗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疾病的发展和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4.个体化治疗:中医临床路径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三、膝痹病中医临床路径的治疗策略1. 初诊评估: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初步确定病情和病机,制定治疗方案。

2. 缓解疼痛:针对膝关节疼痛,可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等方法,缓解疼痛、舒筋活络。

膝关节治疗路径.

膝关节治疗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治疗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 编码:BNV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9.966)。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参照2007 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2.疾病分期①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X线表现(0~I级)②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X线表现(II~III级)③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X线表现(IV级)。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候:风寒湿痹证:膝关节重着、酸楚,疼痛,或有关节肿胀,甚至屈伸不利,痛处多固定,亦游走,每遇阴雨天或感寒后加剧,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风湿热痹证:膝关节疼痛,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瘀血痹阻证:膝关节疼痛,拒按,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

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

肝肾亏虚证:膝腿酸软无力,或绵绵作痛,常伴腰腿痛,喜按喜揉,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或沉弱无力。

三.住院诊疗疗程(一)住院第1天,完善相关入院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3)C-反应蛋白、血沉(4)膝关节X线片(5)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膝关节核磁、骨密度指标、ASO、类风湿因子、血脂、关节液检查等。

中医临床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

陇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内儿科:
1、眩晕(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
2、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外一科:
1、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
2、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
外二科:
1、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2、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3、骨断筋伤(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4、骨断筋伤(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5、腰痛病(腰椎管狭窄)中医临床路径
中医科: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2、肩凝病(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眼科:
1、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医临床路径
2、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中医临床路径
妇产科:
1、“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自然分娩”临床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 2007 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

2.疾病分期(1)早期(2)中期(3)晚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证候:风寒湿痹证:膝关节重着、酸楚,疼痛,或有关节肿胀,甚至屈伸不利,痛处多固定,亦游走,每遇阴雨天或感寒后加剧,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风湿热痹证:膝关节疼痛,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瘀血痹阻证:膝关节疼痛,拒按,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

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

肝肾亏虚证:膝腿酸软无力,或绵绵作痛,常伴腰腿痛,喜按喜揉,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脉沉细或沉弱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3)C-反应蛋白(4)膝关节X线片(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代谢指标、ASO、类风湿因子、血脂、关节液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湿痹证: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防己10g 黄芪20g 防风12g 麻黄10g 桂枝10g 当归10g 羌活10g 独活10g 秦艽10g茯苓12g 甘草6g 生姜6g加减:关节肿大或有积液,可加茯苓20g 泽泻20g;服药后咽干、咽痛者加玄参,麦冬,知母。

(2)风湿热痹证: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麻杏薏甘汤加减:麻黄10g 杏仁10g 薏米20g甘草6g 苍术10g 黄柏10g 忍冬藤15g 木通6g。

(3)瘀血闭阻证:活血化瘀,舒筋止痛。

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10g 桃仁10g乳香6g 红花6g 羌活10g没药6g 当归10g 五灵脂6g 香附6牛膝9g地龙10g加减: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加黄芪一二两。

(4)肝肾亏虚证:补肝肾,强壮筋骨。

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g 寄生10g 杜仲10g 牛膝10g 细辛3g 秦艽10g 茯苓12g 肉桂3g 防风12g 川芎6g 党参10g 甘草6g 当归10g 白芍15g 熟地12g加减:腰膝疼痛甚者加补骨脂,骨碎补,狗脊;头晕耳鸣者加天麻,枸杞子。

2.根据病情选择中成药,如壮骨关节丸,追风透骨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丸,舒经活血片,对各证型膝痹可选择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或血塞通注射液,红花注射液,骨肽注射液等活血化瘀类注射剂静滴。

3.针灸治疗:局部取穴: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鹤顶等。

远端取穴:昆仑、悬钟、三阴交、太稀等。

4.手法治疗:整体放松和局部点按。

5.针刀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部位进行针刀松解。

6.关节腔内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关节腔冲洗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

7.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熏洗、牵引、外敷、蜡疗、火龙、中药离子导入、足浴的疗法。

8.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好转或消失;2.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基本恢复。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或退出本路径。

2.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或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TCD 编码:BNV090、ICD-10 编码:M17.9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 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时间年月日(第 1天)年月日(第 2-10天)年月日(第 11-20 天)年月日(第 21 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情,体格检查□中医四诊资料采集□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向家属交□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出院时间□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开具出院诊断书□完成出院记录□通知出院□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入院记录□完成初步诊断□对症处理□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代病情和治疗注意事项□实施手法等治疗措施□确定治疗案□关节腔内疗□防治并发症□关节腔内治疗□运动疗法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普食□中药汤剂或相应中成药□手法□针灸□外治法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长期医嘱□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普食□中药汤剂或相应中成药□手法□针灸□外治法临时长期医嘱□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普食□中药汤剂或相应中成药□手法□针灸□外治法□运动疗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开具出院医嘱□出院带药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C 反应蛋白□心电图□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膝关节X线片□患者病情需要的其他检查□对症处理医嘱□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其他检查□对症处理□关节腔内治疗法临时医嘱□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其他检查□对症处理□关节腔内治疗主要护理工作□入院介绍□进行入院教育□一般状况评估□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专科护理指导□关节功□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专科护理指导□关节功□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协助办理出院手续□送病人□介绍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能锻炼指导□饮食、日常护理指导□健康教育能锻炼指导□饮食、日常护理指导□健康教育出院。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白班夜班小夜班白班夜班小夜班白班夜班小夜班白班夜班小夜班医师签名对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医护人员已讲解清楚,经慎重考虑,我同意接受该治疗方案,并签字负责。

患者:患者家属或委托人:与患者的关系:医师签字: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