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例1,只出示统计表,不出示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激发“冲突”让学生自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关注“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关注不同的答案,抓住“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组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请每幅作品的创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注意追问“如何表示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交集。

预设1: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分别列出,把相同的名字连起,就找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了,有3人。

这样参加跳绳比赛的9人,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8人,再去掉3个重复的,应该是14人。

预设2:先写出所有参加跳绳比赛同学的姓名,再写参加踢毽比赛的。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与特征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运算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理解集合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定义、特征和表示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用集合的表示方法展示出来。

4. 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学生评价和讨论。

6.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基础的集合题目,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拓展练习: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集合的运算题目,提高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思考题: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思考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直观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思考探究中,逐步建立起对集合的深入理解。

一、导入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实例,如水果篮中的水果、文具盒中的文具、班级中的学生等。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人教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9页的“数学广角”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2.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集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概念。

2. 讲解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通过示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

3. 讲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讲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4. 集合的基本运算:讲解集合的并集、交集和补集的定义和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心得,互相学习和提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识。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学广角-集合

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并掌握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运用集合的元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的理解。

2. 集合元素的操作和运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集合图示卡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集合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集合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具,识别集合的元素,并尝试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进行表达。

4. 活动二: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用实物模型表示集合,并交流分享。

5. 活动三: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集合元素的操作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集合元素的操作和运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集合现象,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进行表达。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操作和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了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合作学习的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部分学生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标题: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集合中的元素。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

2. 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如计数器、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共同特征,引出集合的概念。

2. 向学生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二、探究(10分钟)1.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即一个元素只能属于一个集合。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3. 引导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如将一组物品按照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三、巩固(10分钟)1. 出示一些物品或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2. 让学生用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统计班级学生的性别、年龄等。

四、拓展(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集合表示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让学生尝试用集合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逻辑问题,如“所有人都是学生,所以所有学生都是人”。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集合的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理解了集合的概念和性质,学会了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概念和性质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集合的确定性和互异性,以及如何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8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8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了解集合的概念,会用集合的概念表示具体事物。

了解空集、全集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的相关知识点。

2.集合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全面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在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集合概念的图片和案例。

2.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3.课堂活动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集合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此图片的理解,让学生自己谈谈集合的理解。

2. 概念学习1.讲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如何用集合表示具体事物。

2.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如对容器、颜色等的集合的概念。

3. 练习1.设计一些集合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2.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

4. 总结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他们学到了什么,对集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生活中更多的集合概念,写下来。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更能自主去思考、总结。

但同时也发现一些学生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还有欠缺的地方,因此下节课需要补充集合概念的相关案例,以便更好地巩固学生的理解。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圈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圈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圈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教学过程:一、排队问题引入重复问题1、出示:小亮从左数是第3个,从右数是第4个,这一队共有多少个学生?预设:生:7个 6个8个教师找计算和画图的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解决。

2、结合图一起数一数多少人。

结合学生列的算式 3+4=7(个)7—1=6(个),在图上找一找,3在哪儿?4在哪儿?圈一圈。

发现了什么?一个人重复算了两次,怎么办?让学生估计一下,可能会有几个人两项比赛都参加了?(出示名单)发现了什么?怎样表示才能清楚的看出来呢?预设:把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圈起来。

把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连起来。

2、给参加比赛的同学都编个号,对号入座。

(教师在黑板上贴上跳绳的和踢毽的,找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对号入座,男生完成跳绳的,女生完成踢毽的。

)预设:男生把2号和3号拿来放在自己处,女生又抢了回去。

出现矛盾冲突,请大家思考,怎么办?最后达成一致把2号、3号放在中间。

3、抛出问题:有什么好办法一眼就能看出来,哪是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哪是参加踢毽的人?预设:把跳绳的圈在一起,把踢毽的也圈在一起。

4、结合集合圈说一说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三、重复问题计算方法探究。

1、看图求参加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列算式看看。

教师巡视,找几种不同方法的学生进行板演(最多四种)。

2、交流分享。

结合图形看算式。

先看第一位同学的算式:7+5=12(人) 12-2=10(人)7在哪里?圈一圈,表示什么意思?5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 2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减2?看第二位同学算式:7-2=5(人) 5+5=10(人),7减2得到的5在哪里?指一指,这个5表示什么意思?(只参加跳绳的人),再加上踢毽的人,就是总人数.这种想法还可以怎么列式?5-2=3(人),3+7=10(人);3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看第三位学生算式:5+2+3=10(人),5在哪里? 2在哪里?3在哪里?把这群人分了3部分,5人只参加了跳绳比赛,3人只参加了踢毽比赛,2人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集合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集合现象。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集合现象,如水果摊上的水果、文具盒里的文具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普遍性,激发学生学习集合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认识集合a.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集合现象,如家庭成员、学习用品等。

b.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集合的特点,如元素的不重复性、无序性等。

c.讲解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内涵。

(2)集合的表示方法a.介绍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表示集合的方法。

b.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集合,如家庭成员、水果等。

(3)集合的分类a.讲解集合的分类,如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等。

b.让学生举例说明各类集合的特点。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集合现象,并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

(2)设计一些有关集合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4. 总结反馈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集合学习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现象,并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

2. 设计一些有关集合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表示集合的方法,并能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是集合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它是学生理解和运用集合概念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介绍了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表示集合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情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2. 集合的元素:让学生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理解元素的特征,能够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集合的运算:学习并掌握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理解元素的特征。

3. 培养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同学们喜欢的颜色,引出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

2. 讲解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如{红、蓝、绿}表示喜欢红、蓝、绿颜色的同学组成的集合。

3. 讲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够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4. 集合的基本运算:讲解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6. 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7. 作业设计:(1)题目:判断下列元素是否属于给定的集合,并在集合下面画“√”或“×”。

例:{1, 2, 3} √ 4(2)答案:{1, 2, 3} √ 4{5, 6} √ 7{8, 9} × 10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优惠活动等。

人教版-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逻辑推理通过对集合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数据分析观念引导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应用意识让学生将集合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会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集合中元素的重复问题,能正确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总数。

三、教学设想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集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与集合相关的生活情境,如参加兴趣小组、运动会报名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集合的实际应用。

2.直观演示法利用维恩图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集合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圆形和长方形卡片等教具。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讲述:“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很多同学都报名参加了不同的项目。

有的同学参加了跑步比赛,有的同学参加了跳远比赛。

那我们怎么才能清楚地知道有哪些同学参加了哪些项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集合。

”1.认识集合出示两个小组的学生名单,一组喜欢语文,一组喜欢数学。

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两个小组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学生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

引出集合的概念: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集合。

2.用维恩图表示集合介绍维恩图,用两个相交的圆形分别表示喜欢语文和喜欢数学的学生集合。

把学生名单中的名字分别填到相应的圆形中,中间相交的部分表示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学生。

让学生观察维恩图,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含义。

3.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总数以刚才的学生名单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集合中元素的总数。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与属性。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

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与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集合的元素与属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集合图示、实物模型。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集合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 新课: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与运算,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主要内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运算、应用。

3. 重点与难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与运算。

4. 课后作业:练习册相关习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描述并画出一些集合的实例。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3. 课后作业设计要兼顾基础与提高,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精心策划,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使学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集合。

3.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3.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

2. 教学难点: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利用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如水果集合、文具集合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特点。

b. 提问:什么是集合?集合有什么特点?2. 新课a. 讲解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b.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c. 示例讲解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

3. 练习a.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b. 讲解练习题,分析学生的错误,纠正错误。

4. 应用a.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问题。

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b. 强调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集合,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集合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同时,要注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如水果集合、文具集合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特点。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第三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具体章节为第57页至第5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会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集合,以及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会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集合,以及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们准备好课本、练习本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班级里有几个男生,有几个女生?”等问题,引出集合的概念。

2. 讲解教材内容:我按照教材的章节,详细讲解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3.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4. 随堂练习:我在讲解完教材内容和例题后,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我在课程的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们梳理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等关键知识点,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答案:(1){小明,小红,小李,小张,小王};(2){小丽,小花,小草,小燕,小美}。

答案:(1)A∩B={2,3},A∪B={1,2,3,4};(2)C∩D={4,5},C∪D={3,4,5,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觉得学生们对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

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让学生学会用集合来表示事物,并能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元素是集合的组成部分。

2. 集合的表示方法: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3.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差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集合图示。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事物的集合,如水果集合、动物集合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集合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集合的概念,举例说明集合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用集合来表示事物。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用集合来表示一些事物,然后进行分享。

4. 活动二:通过PPT展示一些集合的运算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并讲解集合的运算方法。

5.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集合的运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数学广角—集合》2. 板书内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集合来表示一些事物,并用集合运算进行练习。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和活动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集合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另外,对于集合的运算,学生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如水果集合(苹果、香蕉、橙子)、动物集合(狮子、老虎、长颈鹿)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集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集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使学生能够用集合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

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集合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特别是并集、交集、差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集合示意图,实物模型。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集合现象,如水果店的水果种类、文具店的文具种类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存在。

2. 新课:讲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可以用大括号{}来表示。

同时,通过实物模型和集合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集合的概念。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用集合来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家庭成员、学校科目等。

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他们的集合。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集合来表示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并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

七、作业设计1. 用集合来表示家庭成员、学校科目等。

2. 用集合来表示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并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实物模型和集合示意图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集合的概念。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上台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集合的运算部分,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集合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
合》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
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
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
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
“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

集合思想对于
1 / 10
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
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本节课所
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
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
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材中是利用集合
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要求只是让学
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
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
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
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
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
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
2 / 10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
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
第一组;父与子
(1)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
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爸爸黄伟光。

李玉,他的爸爸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
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爸爸汪立成,汪立成的爸爸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
师追问:为什么减1?
第二组:小棒拼三角形
(1)3根小棒拼成的一个三角形。

(2)提出问题: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预设:可能会说6根,表示3+3=6(根)
还可能会说5根,表示3+3-1=5(根)
图片出示有重复情况的2个三角形。

教师追问:根据图中摆的方法,哪种列式是正确的?为啥要减1?
3 / 10
2.思考与发现
(课件出示)把2组有重复情况的图片放在一起。

(1)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想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突出:(1)“重叠”或“重复”一词;(2)列式中“减1”的意义;(3)能用表达逻辑关系的语言“既…又…”和“或”说出这两个关于重复现象的问题;(4)师生小结,得出:图片1中有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他的身份重复了;三角形中有1根小棒是公共边,重复使用了,既是左边三角形的一条边,又是右边三角形的一条边。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研究有重复现象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2组简单实例,既有生活中的问题又有数学中的重叠问题,不同角度的对比,共同的理解方法,都从简单数据入手,让学生在计算总数时都不能用直接相加的方法求出总数,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唤醒探究热情,也让学生初识重复问题的基本含义。

(二)善用例题,引入新课
1.情境引入(课件出示“通知”)
(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4 / 10
你认为三(1)班要选拔多少名同学参加这两项比赛?
让学生尝试回答参加比赛的总人数。

(2)出示名单,引发认知冲突
课件出示三(1)班参赛学生的名单的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2.观察名单,验证人数,初悟“重复”
问题:仔细观察过这份报名表,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发现有参加两个项目的同学,从而得出“重复”或相近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体验过程
1.策略分析
谈话:你能从这份报名表中一眼就看出有几位同学参加两项比赛?
让学生意识到如果能直观看出重复的同学就不会计算错误的问题,激发学生想重新整理名单的欲望。

借助学具,小组合作,同学间相互交流。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要解决重叠问题,就要清楚看出重复部分的数量,从而引发学生操作意识,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整理,在小组合作中完成。

5 / 10
2.探究方法
(1)选出几种不同作品展示,理解分析不同整理方法。

预设:方法一
方法二:
跳绳
杨明
刘红
李芳
陈东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子
于丽
周晓
朱晓东
陶伟
卢强
6 / 10
方法三:跳绳即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子踢毽子
陈东丁旭杨明于丽陶伟
王爱华赵军刘红周晓卢强
马超徐强李芳朱晓东
(2)交流不同思想,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3)引入韦恩图(集合图),了解集合图中的各标题含义,进行填写。

课件出示:
(4)介绍韦恩,拓宽视野
课件出示:在数学中,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以及用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

这种图称为维恩图(也叫文氏图),是由英国数学家叫维恩发明创造的,维恩图常用来研究表示数学中的“集合问题”,也叫集合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整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现重复部分怎样做到既直观又美观,还能表示每部分的内容。

结合各小组展示的优点,引出韦恩图,让学生了解韦恩图的同时,又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底蕴。

3.辩论感悟
谈话:现在用维恩图来表示各项参赛的人数,与之
7 / 10
前的表格比较,它有哪些优点?
让学生感悟集合图能直观看出参加各项运动的人数,尤其是重复参加两项比赛人数的部分很清楚。

4.据图列式,运用集合图
谈话:你了解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吗?
(1)课件演示各部分,让学生比较正确表述各部分的意义。

(2)利用数据,列式计算出该班参加比赛的人数。

指名学生计算,反馈交流,理解各算式的意义。

可能会出现:8+9-3=14(人);6+3+5=14(人);
8-3+9=14(人)9+5=14(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的意义,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不同的
策略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思维水
平和学习能力。

5.变式练习,内化集合思想
课件出示:三(2)参加运动会学生名单(学号表示),根据信息填写集合图中。

跳绳25
22
踢毽子25
8 / 10
28
300教师在引导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先填写哪部分,
再填写哪部分会更好些。

请学生板演,汇报填写的策略,看图理解各部分的
意义,计算三(2)班参加比赛的总人数。

师生小结。

【设计意图】变式练习是让学生从集合图中会看信息,到会填写集合图的一个数学思想的延伸,也是解决重复
问题的关键,是为学生以后解决此类问题打好基础。

(四)巩固应用,建构模型
1.基础性练习
(1)完成教材上105页“做一做”第1题.
指导学生把动物的序号填进合适的图中,并请学生说说
集合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2.趣味性练习
3.拓展性练习
估计三(3)班可能有多少同学参加比赛。

讨论:根据学校要求,每班要选拔9人参加跳绳,8人参加踢毽子比赛,你觉得三(3)班可能会选拔多少人?
判断:参赛的同学最多有17人。

()参赛的同学最少有 8人。

()
9 / 10
小组讨论,全班分析,得出:参赛同学最多是17人,没有人重复;最少有9人,其中8人重复。

【设计意图】设计一组由梯度的练习,从简单应用到开放,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既链接所学知识资源,
又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能让学
生结合集合思想进行分析,还能结合可能性的知识解决
问题。

(五)全课总结,呼应课题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用集合图来解决有重复现象的
数学问题。

这是一种数学思想,叫集合思想。

(板书:集合)今天我们利用集合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上能多观察、勤思考,探寻更多
的数学奥秘。

10 /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